第一篇:ERP时代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探讨 现代经济信息
ERP时代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探讨
摘要: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近三十年来,从最初的会计电算化到近些年的ERP,会计信息化的目标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最初以简单模拟手工帐为目标的会计电算化阶段,第二阶段是以实施ERP,对企业业务全过程监控为目标的ERP阶段。
ERP的实施固然能够为会计工作带来许多好处,但它也同时给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带来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对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就当前在ERP系统下会计所遇到的一些新问题做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ERP、业务流程、BI
正文: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许多企业都开始了会计电算化,也就是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算帐、报账及对会计资料进行电子化分析和综合利用。进入本世纪后,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为了能更好地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并开始实施ERP,于是会计电算化系统成为了ERP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
在ERP系统中,由于企业的财务部门处于业务的终点,所以一切业务上的问题最终都会反映到财务上,如何保证进入到财务的数据是
正确的成为了财务工作的一个难点,另一方面,由于财务汇集了企业大多数的管理数据,所以各种各样的分析报表也应运而生,这些报表如何出具,如何上报也成为了当前会计信息化的一个难点。
首先大家知道ERP系统下,许多数据的源头是从业务层开始的,因此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已经不是单靠财务一个部门就可以掌控的,许多时候,财务上的错误根源不在财务,但在审计时财务无疑是要承担主要责任的,这就是ERP为会计工作带来的第一个矛盾。
对于这个矛盾,如果细究,会发现业务部门在许多时候是不知情的,比如库房发出了一瓶酒,如果用于生产和用于招待客户对财务来说是不一样的,招待职工和招待离退休人员对于财务来说也是不一样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懂财务,不能判断出业务的差异点,而在业务发生时,总不能每一张单子都问一下财务。对于财务人员来说,月底时当几千张出库单同时要进行期末处理,生成凭证,这时想在短短的1-2个小时就看出哪些单据有问题,谈何容易。这种可能的差错对于会计人员无疑是一项风险。
其次,由于ERP是面向业务层面的,其在运行过程中虽能产生海量的业务数据,提供了许多报表,但其中真正能够用于满足管理需求的报表却不多,企业管理层想直接从这些数据中获得对管理决策、绩效管理有用、及时的信息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样就产生了海量数据和管理层信息“孤岛”的矛盾现象,管理层决策还要大量依靠主观的经验判断。之所以这样,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
1.ERP系统中的报表不能提供跨年对比,只能提供当年的数据分析,而分析报表则大多都需要进行年度对比分析;
2.ERP中缺少一些数据,如预算数据、计划数据,而分析考核报表则往往需要和预算、计划对比;
3.ERP系统中的一些报表的设置太复杂,分类也不符合管理习惯,非专业人士操作有难度;
上面所说的两个矛盾问题在实施ERP时往往会淡化处理,因为那时会计信息化的关注点不在这里,而在以后的实践中往往是由财务部人员给业务部发个通知或者开个会告诉他们该如何填写单据,而对于报表问题一般采用一定量的数据库编程或手工处理,至于领导最终还是看打印出来的报表。这样看似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却有三点不足:
1.业务部门对于已经发生过的业务知道该如何填写单据,但对于未知的业务呢,并且业务部门的人员变更都会造成单据填写的错误,只是没人知道这个错误何时出现;
2.数据库编程可以解决许多报表问题,但管理用的报表往往会受环境的变化而经常调整,这样会使报表的开发和维护成本增大,且编程需要较强的计算机知识,普通会计人员是难以达到的;
3.领导看打印出来的报表,其及时性首先难以满足,其次实施ERP的一项意义就在于及时准确反映业务,这样显示也违背了实施ERP的本意了。
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当企业ERP实施几年后,我公司管理层由最初的非常想从ERP中直接获取数据,过渡到了现在大多数人员一般不直接使用ERP来获取数据,仍然依靠会计所上报的数据来进行决策。另一方面在经历了业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变更后,材料会计利用业务单据生凭证也是经常出错,有时真是有点防不胜防。这些问题如何从根本上处理,我有以下几点想法,供参考:
1.解放观念,不应再继续认为会计工作只是财务部一家的事,而应在业务部门普及会计的一些基本原理,有条件的可以在业务部门设立财务主管或ERP部门管理员,协助财务部门对业务的处理进行把控,同时财务部门应加强业务系统的录入人员的会计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使业务人员了解了会计的一些基本原理,有了知识,他们就有可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业务属于新业务,哪些业务可能会影响到会计的帐务处理,最终及时通知财务人员使问题在业务发生的最初就得到解决;
2.会计人员一方面需要加强自己的计算机知识,注重计算机操作技巧,掌握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出那些异常的单据;另一方面应多了解自己使用的ERP系统,特别是ERP系统中各种单据的关系,生成顺序,并注意到这些与会计原理上的差异点。只有能够快速定位到异常单据,并清楚系统中各种单据的关系及控制点,才能减少在业务单据生成财务凭证时出现的错误;
3.适时实施BI(商业智能)系统。按照Dan Pratte说法,BI本质上是关于把组织的业务数据转化成容易理解、价值较高的信
息,并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分配给正确的人。从技术层面上讲,BI不是什么新技术,它只是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综合运用。BI的强大之处在于将各类源数据如数据库、文本文件、电子表格、网页文件、邮件等数据经过加工存储,存储在数据仓库中,然后以便于使用者理解的形式展现给决策者。借助BI系统对数据进行整合,完成财务预算、财务分析,为企业管理层提供高质量数据和简单查看方法。可以说以ERP作根基,以BI为翅膀的管理会计会给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用的数据。
结束语: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企业竞争也由最初的产品比拼演化为现在以技术、产品、服务、人员综合能力的企业商业智能的竞争,信息管理已从一种支持功能发展成为战略性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了解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和全球市场相关信息的获取、验证、存储、访问和分配方式,已经成为了企业生存并获取利润的关键问题。会计部门作为企业当中最重要的信息提供部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快速、准确提供数据是我们会计部门的一项使命,这需要我们改变传统会计工作的一些思路、方法,及时适应企业信息一体化这一历史潮流。
参考文献:
[1] 鲁百年:简易性领跑BI未来中国管理传播网 2009.[2] 黎明之.企业实施ERP的管理对会计业务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3] 王小虎.企业ERP系统实施过程中的风险[J].时代经贸,2010.[4] 白晓雪.基于ERP系统的会计业务实时控制[J].财会研究,2010.[5] 王丽娜.试论ERP环境下会计业务控制变革[J].财会理论,2009.作者简介:
刘为(1973-)男广东省兴宁县
现职称:会计师
研究方向:会计信息化
工作单位:西安正大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收信地址:西安市西影路51号 西安正大制药有限公司
邮编:710043
电话:***
邮箱:387583491@qq.com
第二篇:现代经济信息杂志怎么投稿
《现代经济信息》杂志社投稿邮箱|经济类期刊||财经类职称论文|知网查询 投稿邮箱:sufalw@126.com
工作QQ:2541081619(童编辑)
办公电话: ***
一、杂志简介
刊名: 现代经济信息
主管部门:黑龙江省经济委员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企业联合会
周期: 半月
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1-828X
CN: 23-1056/F
邮发代号: 14-140
国际代号:M4038
《现代经济信息》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经济类优秀期刊。
二、主要栏目
企业经济、经济研究、经济与法、信息管理、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财会研究、理论探讨、学术论坛、综合论坛等。
三、收录情况
中国知网全文收录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投稿声明:
淄博速发论文采编部,整合全国各期刊资源,以各种方式与编辑部等价合作,采集优秀学术论文稿件,突出优质服务理念。如有认定必须要通过编辑部发稿的新作者,请勿投稿我采编部信箱。
淄博速发论文采编部官方网站:
第三篇: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与ERP
学校代码:
学 号:
会计专业本科生论文
论文题目: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与ERP
专业名称: 工作单位: 作者姓名: 联系方式: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与ERP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以手工处理为重要手段的会计信息系统面临重大的挑战与变革,而今ERP的硬件建立和价值链管理理念的拓展正是这场变革的主导。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一般集成于ERP系统中,成为ERP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的会计信息同时被其他子系统所共享,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对于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ERP管理理念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渗透和拓展,融合了ERP管理思想和模式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成为了时代所需。文章从阐述现代会计信息系统、ERP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ERP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在联系、相互影响等问题,指出运用ERP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将是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会计信息系统,ERP,联系与发展
Moder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and ERP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d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The traditional manual process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challenges and changes in major, and expand the ERP hardware establishment and value chain management concept is a leading factor of the change.Moder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ed in ERP syste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ERP.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also shared by the other subsystem, realizes the integration of logistics, capital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With the penetration of ERP management i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the integration of ERP management thought and mode of moder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the need of the time.Based on the basic concepts of moder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start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ERP, ERP an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of internal relations, mutual influenc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ERP to realize the normalization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KEYWORDS:Moder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ERP, connection and development
目 录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1
1.1 1.2 概念介绍...............................................................................................1 1.1.1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1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1
ERP(企业资源计划).............................................2
2.1 简介.......................................................................................................2 2.1.1 ERP概念......................................................................................2 2.1.2 ERP的特点..................................................................................3 2.2 2.3 ERP在中外企业的应用现状................................................................3 ERP的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3 4 5 6 7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的内在联系................................4 ERP系统对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5 ERP系统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应用的改进措施...........................7 在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8 应用ERP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10
参考文献...........................................................11 后 记...........................................................12
-iERP(企业资源计划)
2.1 简介
2.1.1 ERP概念
ERP是由美国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ner Group Inc提出的一种供应链的管理思想。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支持离散型、流程型等混合制造环境,应用范围从制造业扩散到了零售业、服务业、银行业、电信业、政府机关和学校等事业部门,通过融合数据库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查询语言、客户服务器结构、计算机辅助开发工具、可移植的开放系统等对企业资源进行了有效的集成。
它汇合了离散型生产和流程型生产的特点,面向全球市场,包罗了供应链上所有的主导和支持能力,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更加灵活或“柔性”地开展业务活动,实时地响应市场需求。为此,重新定义供应商、分销商和制造商相互之间的业务关系,重新构建企业的业务和信息流程及组织结构,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大的能动性。
ERP是一种主要面向制造行业进行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集成一体化管理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ERP是一个以管理会计 为核心可以提供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公司整合实时信息的企业管理软件。针对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
ERP的提出与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是分不开的,用户对系统有更大的主动性,作为计算机辅助管理所涉及的功能已远远超过MRPⅡ的范围。ERP的功能包括除了MRPⅡ(制造、供销、财务)外,还包括多工厂管理、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管理、仓库管理、运输管理、过程控制接口、数据采集接口、电子通讯、电子邮件、法规与标准、项目管理、金融投资管理、市场信息管理等等。它将重新定义各项业务及其相互关系,在管理和组织上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对供应链上供需关系的变动(包括法规、标准和技术发展造成的变动),同步、敏捷、实时地做出响应;在掌握准确、及时、完整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正确决策,能动地采取措施。与MRPⅡ相比,ERP除了扩大管理功能外,同时还采用了计算机技术的最新成就,如扩大用户自定义范围、面向对象技术、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多种数据库平台、SQL结构化查询语言、图形用户界面、4GL/CASE、窗口技术、人工智能、仿真技术等等。
1.ERP与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的进一步整合
2.ERP与电子商务、供应链SCM、协同商务的进一步整合 3.ERP与产品数据管理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的整合 4.ERP与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ve System)的整合 5.ERP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进一步整合 6.加强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功能 7.ERP系统动态可重构性
8.ERP软件系统实现技术和集成技术
(二)ERP管理由过去的局部“进、销、存”,或者一个生产系统,或者一个财务系统逐渐的进入了企业整体业务的集成和整合;现在开始ERP更加关注企业间的上下游,整个产业链、产品链的协同;在技术上ERP从过去的C/S、B/S,走向了现在的SOA的架构和动态存构;ERP的产品本身从一个局部应用的产品发展到一个强调的构建化、集成化以及客户适应性的完整产品;ERP市场则由早期的平摊战略市场份额,抢用户数,恶性价格竞争,到现在逐渐开始有了行业细分,有了专业解决方案,各自在找寻自己的位置;ERP由群雄混战发展到现在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并由一批主流企业在行政。以上种种迹象都表明ERP已经比较成熟,进入了发展后期。但是对中国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在企业应用,产业市场高潮都还没有来,所以中国的ERP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的内在联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不断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改善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系统环境,网络等技术的环境运用能够将软硬件和数据等资源连接起来并实现信息共享,而资源共享也是信息时代的要求,所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信息集成化的过程。在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需要一种集成化的信息工具来建设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系统。ERP作为企业全面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杰出代表,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首选目标。而从为企业提供大量经营管理决策信息的会计系统的角度来看,构建融合ERP管理理念与模式的会计信息系统,将是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基于用户决策驱动的会计数据库的数据存储结构。新系统不是面向某一具体应用,而是面向整个企业业务流程,它通过定义与
加之受到信息技术的限制,所以传统会计便有了会计分期的假设。会计分期假设是指为了定期总结企业组织的经营状况,人为地将企业组织的持续经营过程划分为等距的、首尾相接的期间,并将其作为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时间范围。在信息化社会,就主观而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方便快捷地获取会计信息,以支持经营决策;就客观而言,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电子商务,一笔交易在瞬间完成,并将已发生交易或事项实时地反映在财务会计报告上,信息使用者可以从网上随时获取最新的财务报告,而不必等到某个会计期间的结束,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实时性。这时,会计分期假设的要求于计算机实时性的特点便产生了冲突。
(二)对于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核算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这一假设的内涵主要包括:货币计量、币种唯
一、币值稳定。货币作为会计信息的统一计量单位,在不同的企业组织、不同的行业之间实现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和比较。在信息化社会,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诸如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表现企业组织竞争力方面的非货币信息。由此可见,会计核算的信息化,对传统货币计量会计假设造成了冲击。
(三)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会计中的许多业务处理都具有固定的格式或者是机械重复地进行,而这些正是计算机所擅长的。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一般的设计仅仅是模仿手工记账,虽然是电脑处理,却并没有给会计人员带来多少自动化,原始凭证一般为纸制,记账凭证由会计人员录入系统,之后的记账、生成报表才开始体现了计算机的自动化特点。而ERP则不同了,由于它将企业中的各种资源都集成到了ERP当中,原始凭证被相关部门人员录入之后,会计部门不必再自己生成记账凭证,计算机会通过读取数据库自动获取原始凭证相关数据,生成记账凭证。企业间的交流可以通过标准的数据接口传送得到原始凭证,在数据库中记录相应的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生成各种报表,支持企业分析决策。“如果信息集成度做得好的话。企业财务的70%以上的凭证是可以自动生成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四)对于传统会计报告的影响
提供会计报告是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基本目标。与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相比,网络环境下将会更好地实现会计的目标。主要表现在:首先,互联网使电子联机实时报告成为可能,这不仅加快了会计信息传输的速度,也改变了会计信息的阅读方式;其次,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和加工生成的会计信息存储在系统数据库中,既可以按约定的格式和内容提供会计信息,也可以由用户根据自己的信息要求,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工生成个性化的会计信息;
多元化,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丰富实时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实现信息披露的多样性。
(四)培养信息化人才以促进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人才在内。无论从信息化建设还是信息系统的运行来看,人才的问题都是重要的组成要素。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专业人才的供不应求,形成了对人才的争夺战,不但国内用人单位竞相招募,而且国外也千方百计用优厚条件在争夺国内的优秀人才。因此,培养信息化人才显得十分迫切。
人才是会计信息化成功之本,我国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把人才的培养放在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首位。20多年来,各部门、地区、基层单位都已认识到培养专业应用人才的重要性,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培训工作,一些院校相应开设了专门课程,从理论水平和应用技能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应用人才。此外,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实践中,一大批财会人员自主学习、大胆摸索,自觉成长为专业应用人才。然而,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从内涵和外延上都在发生变化:从内涵上要求专业人才趋向信息化,从外延上则表现为对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在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系统的融合。现在的会计信息系统在物理上独立于其他部门,虽然有联机系统的支持,但由于逻辑设计不一致,业务部门提供的只是影响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经济数据,而市场、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方面的信息很少提供,大大限制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扩展,无法进行有效的事前和事中控制。作为ERP系统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由部门级信息系统上升为企业级的信息系统:融合了ERP管理思想和理念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第一,在业务数据的处理上高度集成化。财务环节与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等环节紧密联系,做到无缝链接。实时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避免数据的重复和冗余,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第二,会计信息采集功能的即时化。会计信息采集已经分散到各个业务流程中去完成,企业所有与财务活动相关的部门自然而然地成为会计信息的采集部门。企业各种信息业务活动发生时的即时采集,而不是事后采集,财务部门能够通过网络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和筛选,以满足财务报告的编制和企业日常活动决策、控制和预测的需求。
应用ERP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报道资料,世界500强企业有80%采用ERP系统,但在我国,1000万家制造企业中,目前ERP系统的企业不足1000家,并且我国很多企业在ERP系统后,不但没有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反而造成企业管理的混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观念的问题尤其突出。实施ERP系统必然会影响企业现行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将会引起许多人利益的再分配,由于“自利行为”和“理性经济人”的存在,在企业中ERP系统必然会遇到许多无形的阻力。因此,应对ERP系统的人员分不同层次、不同程度革进行培训,必须让企业领导者、管理层及员工转变观念,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使管理意识扎根于企业中,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这样ERP系统才有成功的可能。同时,ERP系统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供应链管理,为保证企业局域网的安全性和数据的保密性,处于供应链上每一个节点的人员都应该设置不同的权限、账号和密码,所有人员都应在自己相应的权限内工作,所需要的信息通过自己的账号和密码获取,这样可以减少管理层次,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损耗,提高管理的效率。
适应ERP的会计信息系统变革从技术层面看,ERP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对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包括人、物、财、信息等进行规划、统筹与整合。从管理层面看,它又是一个较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分销、制造、会计、质量控制、售后服务、人力资源、运输等管理系统。随着ERP的迅速发展,会计信息系统将面临变革.适应ERP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目标应定位在为企业创造价值,其设计应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IT技术和作业流程于一体。健全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能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极具价值的信息支持,而且还能帮助企业识别与控制业务及信息处理中的风险。
0
后 记
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杨纪琬先生曾经预言:“在IT环境下,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将逐步向边缘学科转化。会计学作为管理学的分支,其内容将不断地扩大、延伸,其独立性相对地缩小,而更体现出它与其它经济管理学科相互依赖、相互渗进、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网络时代,创建基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新型管理控制系统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和实践,也是如今企业管理变革的必然要求,而ERP信息系统就是基于这一观点应运而生的。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管理与组织模式也将不断地丰富、充实和完善。
最后感谢为本论文提供文献支持的学者老师,论文中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望请海涵。
第四篇:赵臻臻 现代经济信息 刊
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改进研究文献综述
赵臻臻 湖南农业大学
前言
公务员是指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的公职人员。绩效考核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行政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管理权限,按照一定标准、程序和方法,对公务员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的事实评判和价值评判。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每个成员的资源来提高组织绩效。
1、国外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公务员绩效考核在西方国家开始出现,由于其既能充分发挥公务员自身工作潜能又能有效地提升政府效能,公务员绩效考核逐步发展兴起,但是由于社会性质、价值观念、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国家的公务员考核内容又各有其不同。国外有关公务员绩效考核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绩效考核的起源
绩效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起源于英国,当时,英国实行的是文官制度,文官晋级主要凭工作年限、年龄等资历,造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大家一起晋级和加薪。结果,调动不了文官的积极性,工作效率较低。这一改革充分地调动了英国文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政府运行效率和民众满意度,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参考的经验。其他国家纷纷借鉴与效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官考核制度,但是这种制度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把工作实绩作为考核最重要的内容,同时对德、才、勤、绩进行全面考察,并根据工作实绩的优劣决定公务员的奖惩和晋升。1.2绩效管理的概念
对于绩效概念的认识,不同的研究者,由于所站角度不同、所处背景不同,做出的概念定义也不同。
对于绩效的取向,研究者们也开展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者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是组织取向,即认为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一种体系(Richard Williams,1998),旨在实现组织发展战略。第二种是个体取向,认为绩效管理是指导和支持员工有效工作的一套方法(Michael Armstrong,1994),旨在开发个体潜能,实现工作目标。本论文主要研究公务员的绩效考核,主要是个体取向的绩效研究。
绩效管理的概念纵有百家之言,但各有所长,均有所取之处。1.3公务员绩效考核标准的研究
1.3.1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关键点是绩效考核标准。
Patricia C.Smith(1983)提出了三条考核标准:一是相关性:考核标准应与个人、组织或社会的工作目标相关联;二是可靠性:在任何时候用任务方法所得出的考核结果都应该是一致的;三是实用性:考核指标应是符合实际的、科学客观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Arie Halachmi 将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概括为“投入、产出、能量、结论、效率和成本、生产力等内容”。1.3.2绩效评估技术 1.全面质量管理法
Steve Cohen在《新有效公共管理者》一书中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法采用人道主义的方法来对待员工,由较小的组织单位而不是大型管理运作,为一线的工作人员确定目标和工作任务。这种管理方法是使公共管理有效的一个关键因素。2.标杆管理法
威廉·盖伊称标杆管理是“消费者给公共部门的报告”。是将更高绩效水平的组织作为标杆,尽量了解他们是如何达到高水准的,通过学习好的措施和做法,使自身也运用同样或类似的做法提高绩效。3.平衡计分卡
1992年-1996年,美国的罗伯特·卡普兰(RobertKaPlan)和戴维·诺顿(David.Nort。n)先后在《哈佛商业评论》上3次合作发表了有关平衡记分卡的文章。分别是《平衡计分卡:驱动业绩的评价指标体系》、《平衡计分卡的实际应用》、《《平衡计分卡在战略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从而奠定了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墓础.1.4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各国研究情况
公务员绩效管理在一些国家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完善和发展,取得了较为成熟的思想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我国开展公务员绩效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英、美、法、日、韩等国都形成了具有各自特点的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体系。
1854年,英国开始推行功绩考核制。分别对考勤情况、工作能力、道德情况、创造性、责任心等十项指标进行考核,每项考核内容分为5个等级,考核部门再根据公务员表现,进行综合评定,确定考核等级(考核等级分4个等级),并陈述理由。80年代,英国兴起“新公共管理运动”。运动中推出了“公民宪章”和“市场检验”改革措施,提出公务员要视公民为顾客,政府对公民公布服务标准,号召公民参照服务标准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同时,对公务员进行职业化管理,评估公务员绩效。
1950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工作考绩法》,规定政府公务员考核包括考勤和考绩两个方面。考绩内容主要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及工作适应能力三方面内容。公务员每天要对所做工作内容和工作数量进行详细记录,作为考核依据。公务员考核分为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年终考核结果分为优异、满意和不满意三等,并根据考核成绩确定加薪、升级、奖惩。1993年,美国《戈尔报告》提出了“重塑政府运动”旨在创造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运动要求每个公务人员都要和本部门签订个人绩效合同,合同根据部门岗位职责对个人进行分工,并确定绩效目标、标准和奖惩,使所有公务人员对政府的工作结果负责,并根据个人绩效合同对个人工作进行考核。
德国公务员的绩效考核称为“实绩评估”,为了适应联邦政体体制需要,绩效考核分联邦和地方两个层面。联邦机构公务员按照1978年颁布的《联邦公务员职业生涯条例》进行考核。各州参照制定本州的职业生涯条例,对州及市镇公务员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本人简况、工作成绩、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等,考核结果记入个人档案。
法国公务员考核,偏重于公务员资历的高低,考核一般以考核为主,内容涉及身体状况、精神风貌、个人知识素质、工作能力、领导能力等14个方面。考核分工作类别和工作岗位进行。考核由各部门行政首长负责,并上级核准。法国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也运用新理念在管理体制、隶属关系上对公务员的管理进行了改进,极大提高了政府效能。总结。
国外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纵观各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发展现状,在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标准、考核内容、考核形式、结果运用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对我国的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具有很大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参考文献:
[1][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美]马克.霍哲 张梦中译:《公共部门业绩评估与改善》中国行政管理 2000年3月
[3] 罗章, 何家利.对国家公务员考核的评析[ J].重庆大学学报,2002(1)
第五篇:现代经济信息杂志征稿
《现代经济信息》杂志
《现代经济信息》杂志创刊于1980年,由国家新闻总署批准,国家前副总理邹家华题刊词,由黑龙江省经济委员会主管;黑龙江省企业管理协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经济类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23-1056/F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828X邮发代
号:14—140。刊物影响力: ★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主要栏目: 企业经济、经济研究、经济与法、信息管理、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财会研究、理论探讨、学术论坛、综合论坛。
邮箱:byqkxxw@163.com
电话:***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