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制度与体制的区别
1、制度与体制是相互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概念。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经济制度,是深层次的问题。如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制度。而体制是社会制度的具体运作方式,相对来说属于较浅层次的问题。
其实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制度Institutional)指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及社会组织的结构和机制。D.C.诺斯(1995)认为:“制度是社会游戏(博弈)的规则,是人们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流行为的框架”[16]。他(1990)指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博弈)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17]。诺斯还说过:“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它们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秩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18]。诺斯在其《论制度》一文中认为:“制度是为人类设计的、构造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约束”[19]。
经济体制(Economic system)指在一定区域内(通常为一个国家)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通常是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或者说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
2、现代汉语词典对“制度”的解释是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如工作制度、财政制度等。二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如社会主义制度、封建宗法制度等。
现代汉语词典对“体制”的解释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如学校体制、领导体制等。二是指文体的格局,体裁。
从这两个概念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制度”要宏观一些,“体制”要微观一些。“制度”包含“体制”在内。
3、一 体制的定义
什么是体制?体制就是人们处理问题的方法或手段。
二 体制的分类
对于国家而言,国家要处理很多问题,要处理很多不同的问题就需要很多不同的方法或手段,从而产生很多不同的体制,比如处理国防问题就需要有国防体制,处理教育问题就需要有教育体制,处理工业问题就需要有工业体制,处理农业问题就需要有农业体制等等。而综合处理以上问题的体制就是国务院体制。
三 体制的构成体制的构成包括组织体制,程序体制,管理体制,统治体制和真理体制。
体制是人们处理问题的方法或手段,组织体制就是处理问题的人们的组成及结构,也就是说哪些来处理问题,这些人的相互关系如何,这些就是组织体制的内容。
程序体制就是人们解决问题的步骤。也就是说为了解决问题,人们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甚至是下月做什么,明年做什么,都需要有个计划。
有了计划该怎么做,这就是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就是指导人们如何完成任务的制度。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制度是白纸黑字写着的,有些言传身教的。
统治体制就是不服从管理的惩处措施。包括刑事处罚,开除,记过,罚款和警告等措施。
真理就是人们的自以为是,真理体制就是人们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规定。比如我们处理问题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是对的,什么样的程序才是正确的,什么样的管理才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惩处才是正确的等规定。
第二篇:中国与日本动画体制的区别总结
中国与日本动画体制的区别总结:
(一)发展总结
日本动画题材一般由漫画、游戏或小说改编;中国动画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或由编剧原创;日本动画在固定档一周播出一集,影响时间跨度长,便于商业操作及按观众要求修改;中国动画全剧集完成后才能申领动画许可证;日本动画有清晰的分级制度,并由映伦等机构审查;中国动画完全没有分级审查制度,一般由广电总局负责审查,由于现时制作的动画多为低智类,所以中国动画只要制作的越幼稚就越容易通过。
而日本动画倾向全年龄,不像中国只准对青少年个人觉得是针对学龄前儿童),所以观看范围较大。中国动漫大部分寓意深刻(个人认为是寓意过于明显单一),助于儿童向发展,对少年教育颇大,但对大多数看过国外动画的青少年来说,国产的动画的教育意义大过娱乐意义很多,且颇于幼稚化,导致国产动画的质量愈来愈差。观众中国大陆动画片适合1至5岁低龄观众。其内容简单甚至空洞,热衷于动物及7岁左右的儿童作为主角,符合低龄观众心理,但对青少年、成人没有吸引力。由于画质极其粗糙,内容幼齿化,受到广大青少年、成年观众指责。现在国产动画依靠国家禁止外国动漫以电视播放超过百分之二十的条例艰难的存活。
(二)改进与弊端讨论 ①对中国大陆所引进的动画不满
〃将外购的动画重新配音,变得弱智化。
〃大量删减集数及内容。严禁有任何所谓的敏感内容出现。〃对大部分内容及对话进行修改,完全扭曲原作的风格及意思。
②对中国大陆动画的发展不满
〃多数取材于历史故事,其他动画公司制作的大量抄袭日本少年动漫形式(实则 是缺少好的剧本);
〃人物设计及画风极其差劣; 〃性格思想极其幼稚;
〃配音水平极其差劣(根本就没变化,像机器配的)
〃大量所谓的教育性内容。(没有吸引青少年以及成年人的剧情)
.动作机械化(像严重脱帧一样)
.没有爱!没有热情!草草了事,没责任感!
.现阶段中国动画受众主要是低龄儿童,剧情大多十分狗血,忽略了动漫受众主要是青少年的因素。
(三)报告总结
中国动画并不是世界最烂的,主要是文化部不批,思想上总局限于“动画都是少儿看的,不能参杂着武斗、不雅的语言、片中内容必须积极向上”。
总而言之,中国动漫产业虽然起步慢了一点,但是前景却依然广阔。中国有 一批爱国的青年,他们虽然被外国的东西吸引,却依然在考虑着中国的发展前景,猫小乐、单伟、林夕、丁冰、林莹、姚非拉、客心,以及那千千万万的为了中国 动漫事业努力的人们,他们虽不是大师,却是大师的种子,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中 国动漫业未来的希望。
第三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制度的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政体,是我国人民创造的用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也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最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着国家的重大事务,体现着国家生活的全貌,是其他政治制度赖以产生和建立的基础,因而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与我国不同,西方国家普遍采用“三权分立”制度。“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民
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保持资本统治的有力工具。虽然从形式上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三权分立”制度都设置体现行政职能、立法职能、司法职能的机关,但作为国家政体,两种制度是有根本区别的。
两种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根本不同。“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其理论基础是洛克和孟德斯鸠等倡导的分权学说。在封建社会末期,新生的资产阶级顺应客观形势的变化,借助中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民主理论,提出了各种试图打破封建束缚的政治要求。他们主张设议会以限制王权,设法院以维护自由(自由买卖)、公平(等价交换)、人权(财产权)。资产阶级充当人民领袖,通过他们所竭力争取的代议制、选举权等民主形式的实现,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扩张的法律。所以,最初的“三权分立”实质上是阶级分权,是社会变革的过渡状态,有削弱王权、反对封建的意义。及至资产阶级用革命手段夺取了整个政权,早先那种阶级分权的暂时现象便不再存在了。资产阶级专政是资产阶级独占、不与他人分享的政权制度。资产阶级握有全部国家机器,但仍然需要用“三权分立”来包装,以便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烽火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特点是工农武装割据。早在1931年,中国共产党就遵循马克思关于打碎旧国家机器的原理,运用巴黎公社及苏维埃的经验,在红色革命根据地创立了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在抗日战争时期,又创建了各个边区的参议会;解放战争时期,又发展成为各级人民代表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确定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长期以来,这一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中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性、真实性,而“三权分立”制度则体现出虚假性、欺骗性。事实上,统治权力在任何国家都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西方国家把分工谎称为分权,设置了由资产阶级统一控制的三个机关来扮演互相制衡的不同角色。然而,他们的议员、行政官、法官,哪个不是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们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哪一项不是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真正的民主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主要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方面的人士,体现了真正的人民性。我国宪法又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这表明:我国各机关的地位并非平列。由于立法集中体现了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相统一的过程,而且法律是全国人民都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立法机关居于主导地位,而不是像西方那样“三权分立,互相制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治国效率优于“三权分立”制度。西方国家囿于“三权分立”的原则、程序和各种具体制度,其政权的运行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麻烦。比如,有些国家政党轮替频繁,有些国家议会常常迫使内阁倒台或者弹劾总统,有些国家的行政首脑动辄对议会通过的法案行使否决权甚至解散议会等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效率上则远比“三权分立”优越。关于这一点,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我们说搞经济体制改革全国就能立即执行,我们决定建立经济特区就可以立即执行,没有那么多互相牵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澄清关于“三权分立”的各种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引导人们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对切实增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区别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区别
摘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议会制,是人们追求民主的两个标准,但两者的差别是明显的。不仅是外在的名称和形式有区别,而且最主要的是其实质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二者的组成成员、组织结构、职权、权力构成以及与政党的关系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议会、区别
一、与政党的关系不同:
1)西方政党的职能是进行选举;
从西方国家议会和政党的产生、发展历史来看,议会与政党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概括起来说,西方国家议会民主制为政党的产生提供了制度空间,为政党的活动提供了合法性基础,同时,政党的出现也为议会运作提供了强大动力,促进议会民主制度的发展。政党脱胎于议会,议会是政党的母体,所以政党自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它就是以议会为活动场所的。而政党虽然也是一部分人组成的团体,但这个部分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考
虑问题的出发点是整体的利益,它为了整体而行动。
2)人民代表大会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下三原则: 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遵循的根本政治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做好人大工作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这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的原则,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人民代表和议员之间的区别
人民代表和西方的议员在其代表的阶级基础、职权、有无特权及选举方式上有许多重要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而西方议会通常只是立法机关。在中国,宪法明文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大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各级人大又受人民委托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由它们来行使行政权和司法权。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要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由此保证了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全权性与至上性。西方国家三权分立制度。在这种制度中,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相互独立,它们之间是分工与相互制衡的关系,不存在领导
和被领导的关系。例如:在美国,总统和国会在某一决策上有不同的意见可以一定规则相互否决。在中国人大一旦做出决议,行政、司法机关必须无条件执行。
三、在组织形式,组织机构上不同
西方的议会制,大部分采取一院制、两院制;在组织结构上西方议会有议员、议长、委员会、议会党团、工作机构、国家元首组成。国外议员是专职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西方国家的议会有两院,它们分别产生,之间的关系不是产生与被产生、监督与被监督之间的关系。在立法方面,不能单独行使权力,而只能结合起来行使议会权力。
我国采取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常务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和一些工作机构组成。我国人大代表是兼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由多层次间接选举产生的,除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外,上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下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四、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产生于我国人民大革命斗争中:在中国,由于是先有政党,后有人大,人大在这个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革命而夺取的政权,取得执政地位后建立起来的。在中国,除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由于历史和现实国情的原因,它们都公
开声明接受共产党领导,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它们之间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
资产阶级的议会制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先有议会,后有政党,政党是在议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且逐步形成“多党竞争,轮流执政”的制度。政党之间是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关系。政党在议会中的领导作用则主要通过自己党的议员党团来实现。
这两种制度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实现统治国家时采取的不同政权、组织形式。
五、与政府的关系不同
西方的议会是三权分立中的立法机关,仅行使立法权同政府是制约和分权的关系;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具有唯一性和最高性;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1954年以来,仅仅50余年,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通过对二者的简单比较,目的是进行一些思考,继续发挥人大制原有的优越性,完善其有待改进之处。现阶段我国人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有,在发扬民主方面有待加强,先使权利的法律效力难以确定,代表构成不合理,作用发挥较差,选举
制度的具体规定和程序不够科学、不够完善
对我国人大制度的建议: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40多年来,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进一步得到完善。
第一,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要切实保障选民和代表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使选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都符合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
第二,全面落实宪法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规定。要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认真执行立法法,加强立法工作,把国家的各项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加大监督工作的力度,提高监督工作的实效,特别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依法行使决定权,及时对国家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
第三,加强代表制度建设。要重视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的办理工作,继续探索代表在人大闭会期间执行代表职务的途径和方式,健全有关的制度,保障代表的民主权利。要总结代表联系选民或选举单位、接受其监督的经验和做法,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从制度上保证人民对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第四,完善议事制度,提高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的效率和水平。要根据近些年的经验,借鉴国外有益的做法,完善会议审议议
案、表决议案制度,保障会议通过的法律和作出的决定的民主性、科学性;要规范公民旁听会议的工作,进一步提高人大会议的开放程度,为实现公民的知政权提供条件。
第五,进一步改善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增加熟悉法律、经济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员,在逐步实现常委会组成人员比较年轻化的同时,逐步实现常委会委员的专职化,使常委会委员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大工作上。第六,加强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办事机构的建设。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需要,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中,要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同时要看到,由于受到我国经济、文化等状况的制约,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和轨道,有领导、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政治学》第三版
安德鲁 海伍德
朱武强
公事131班
7101313055
第五篇:浅析非全日制用工制度与全日制用工制度的区别
浅析非全日制用工制度与全日制用工制度的区别
文/沈恒康
关键词:非全日制用工 劳动合同法
一、非全日制用工概念及定义
国际劳工组织对非全日制用工定义是:低于法定或集体合同规定的工作时间的就业形式。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68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非全日制用工的工作时间应被理解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作时间,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偶尔要求劳动者进行加班,凡超出约定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应支付加班工资。
非全日制用工是一种灵活的就业形式,但是非全日制用工也应当注意相应的社会保险费缴纳问题,并按规定办理用工手续。根据上海的现行规定,用人单位招用非全日制就业形式的劳动者的,应在其《劳动手册》内做好用工记载,并在30日内办理招工登记备案手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终止后,应出具退工证明;劳动者与所有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后,可按规定办理失业登记手续;用人单位未及时办理招工备案手续或者未及时出具退工证明,从而延误劳动者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应补偿劳动者相应的经济损失。
在实践中,非全日制工作形式多样,包括家庭和个人雇工中的“小时工”,但是根据《劳动合同法》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定义,家庭和个人雇佣的“小时工”并不适用《劳动合同法》关于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
非全日制用工与全日制用工相比,形成相对宽松的劳动关系,具体包括:劳动合同形式不拘于书面性,允许达成口头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存续时间不确定性,合同双方均可随时解除劳动关系,不必提前通知,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劳动关系双重性甚至多重性,允许同一劳动者同时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劳动关系。非全日制用工中形成的是劳动合同关系,因此,除了特别规定外,非全日制用工应遵循劳动合同法的一般原则和一般规定,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安全保护、职业危害防护等保护性规定同样适用于非全日制用工。
二、两者的稳定性不同
全日制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完成一定工作期限三种,并且对当事人双方的合同解除做出了严格规定。在《劳动合同法》第36条和第37条分别规定了劳动者法定解除权、推定解雇的解除权等。但《劳动合同法》对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期限没有限制,《劳动合同法》第71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中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另外,两者在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方面也有不同。对于一般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约解除劳动合同一般要承担给付经济补偿金,有时还需承担赔偿金。劳动者违约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也需承担赔偿责任,而非全日制劳动合同中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可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要承担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三、两者工作时间不同
《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 后国务院1994年颁布、1995年3月修正的《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3条规定:
“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该标准适用于一般劳动合同制度。而《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用工的工作时间一般为平均每天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
非全日制用工在每周24小时的总工作时间内,具体工作安排由用人单位自主决定,体现了其灵活就业的特点。但要注意,用人单位不得以非全日制劳动者平均工作时间短和休息时间长为理由而要求劳动者每周工作7天,因为根据《劳动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对于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工作超过工时限制及加班问题如何处理,《劳动合同法》没有明确规定。
但根据目前的一些地方性规定来看,对于超过工时限制的,将视为全日制用工。按照上海现行的《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劳动者与每个用人单位约定的每日、每周或者每月工作时间,应当分别在法定工作时间的百分之五十以下”,即在同一用人单位每日工作时间4小时以下,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为20小时以下,每月工作时间在此83.7小时以下,若超过上述限制,就可能构成全日制用工,即一般的劳动关系。即在同一个单位中,如果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但每周累计工作时间超过二十四小时的,将构成一般的劳动关系,而不是非全日制用工关系;如果劳动者每周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但每天平均工作时间超过了四小时,也将构成一般的劳动关系,而不是非全日制用工关系。
从上分析可知,关于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安排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每周至少有一天休息;
2.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地方有特别规定的,应遵循地方规定)
3.一般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地方有特别规定的,应遵循地方规定)
四、工资支付周期不同
非全日制用工以小时计酬,双方可对工资进行约定,但不得低于当地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超过十五日。按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全日制用工应当按月以货币形式定时向劳动者支付工资。非全日制用工,用人单位也必须以货币形式向劳动者定时支付工资,但是,支付工资的周期比全日制用工短,即每半月至少支付一次。
从2008年4月1日起,上海市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7.5元调整为8元。根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医疗保险局制定的《关于本市非全日制就业的若干问题的通知》,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包括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和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该保险费是用人单位以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为基数,按照当地统一规定的比例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从上述规定看,用人单位向非全日制用工人员发放工资时,最好列明社会保险费项目。
五、两者在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上不同
全日制用工,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该行为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而非全日制用工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不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职工的劳动权利以及用人单位对职工的要求,双方可以口头约定。但根据《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一方提出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六、两者在劳动关系的数量限制方面有区别
目前,在一般劳动关系中,我国不承认双重劳动关系的存在,因此,通常将后建立的“劳动关系”视为劳务关系。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69条规定,在非全日制劳动合同领域内,多重劳动关系为法律所承认,但要注意的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七、社会保险缴纳的区别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建立劳动关系的非全日制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发生工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该文件第二条第八项规定,确定和调整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以下因素:当地政府颁布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单位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当地政府颁布的月最低工资标准未包含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因素的,还应考虑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工作稳定性、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福利等方面与全日制就业人员之间的差异。而按目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全日制用工的用人单位必须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用。
根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医疗保险局《关于本市非全日制就业的若干问题的通知》,非全日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后,应凭《劳动手册》到本人户籍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非全日制劳动者在一个以上用人单位就业,只需办理登记一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会在指定的银行为非全日制劳动者开设个人社会保险缴费账户,制作相应的“社会保险缴费卡”,并建立个人账户;非全日制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缴费由其自行缴入“社会保险缴费卡”;非全日制劳动者个人社会保险缴费账户中当月存储额达到或超过本市规定的月最低缴费额的,由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每月在账户内如数扣缴,并按本市统一规定计入个人账户;不满月最低缴费额的不扣缴,已经注入缴费卡内的款项作为下月缴费额;非全日制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缴费年月按其缴费额折算。当月存储额达到或超过月最低缴费额的,缴费年月可折算为一个月;不满月最低缴费额的,不计缴费年月;折算后的缴费年月不得超过实际缴费月;在当缴费期内,折算缴费年月不得超过十二个月。非全日制员工也可以按照本市自由职业人员的有关规定办理养老、医疗保险登记,缴纳养老、医疗保险费。
八、法定节假日期间非全日制用工人员的利益保护
非全日制用工与全日制用工一样,都受到《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劳动关系双方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及当事人之间的劳动合同约定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者权益的规定,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非全日制劳动者同样享有,如有关劳动条件、劳动安全、劳动保护、职业危害防护等规定,同样包括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对于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定节假日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也同样可以享受。
在法定节假日期间,非全日制劳动者上班的工资问题,许多地方已经制定了相应规定。如北京目前规定,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法定节假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20元/小时提高到22元/小时。但目前在上海,有关部门还未对非全日制从业人员的法定节假日小时最低工资进行规定。
但对于公休假日,由于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实行每周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所以用人单位可以在总的工作时间限制内,安排劳动者在公休日内劳动,具体安排可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
九、非全日制用工的终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71条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任何一方都可随时提出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的一方应该通知另一方。通知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通知的形式。任何一方提出终止用工都不用向对方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该条款,我们需注意,非全日制合同中不得限制双方随时终止劳动合同的权利,尤其不得限制劳动者的权利。
另外,非全日制劳动合同中双方是否能就保守商业秘密和服务期进行约定?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只要符合法律相关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合同双方对于“保守商业秘密”和“服务期”条款是可以约定的。《上海劳动合同条例》的49条规定:“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对劳动时间、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及支付形式、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等内容进行约定。”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否可以就保守商业秘密或服务期设定违约责任?《上海劳动合同条例》第17条规定:“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违约行为设定违约金的,仅限于下列情形:(1)违反服务期约定的;(2)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约定的。违约金数额应当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约定。”但根据《上海劳动合同条例》第53条规定,同时又排除了《上海劳动合同条例》第17条对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适用。故,用人单位是否能与劳动者就保守商业秘密而设定违约金的问题,目前在相关法律上未给予明确答复,但本人认为,用人单位因劳动者对外透露了商业秘密并致使用人单位受到损失,劳动者须就用人单位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
参考书目:
《劳动合同法条文评注与适用》,主编:林嘉
《劳动合同法条文讲解与案例分析》,主编:黄松有,黎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