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加强企业的会计管理

时间:2019-05-12 12:2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加强企业的会计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加强企业的会计管理》。

第一篇: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加强企业的会计管理

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加强企业的会计管理

 2012-05-11摘 要: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对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效益的提高更是有着深刻的影响。当前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管理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不可否认,会计管理也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本论文首先论述了现阶段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从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会计管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强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管理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委派制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

信息化会计管理是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管理、信息管理等相关理论为依据,以会计管理信息、流程、知识和能力为内容,充分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会计管理过程。当前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管理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不可否认,会计管理也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

一、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网络普及应用带来会计管理的风险

信息化最大的促动力在于网络迅猛普及发展,渗透于社会、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企业内的业务逐渐集成到系统的过程中,网络在企业内也开始大量地应用。不仅是各个部门,网络也把异地的分支机构也连接起来。由于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或者病毒的侵扰,而且内部人的非法访问成功的几率还很高,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同时,电子商务也改变了传统会计管理的性质。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结算方式的兴起,更加大了资金流控制的难度。由于网上开展的一系列商务活动无法像传统的结算方式一样得到有形的记录痕迹,同时由于信息处理的协同与集成,使得对信息流的管理变得复杂繁琐,控制起来也变得异常困难。面对新的局面和新的信息化环境,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新的会计管理方式与时俱进显得尤为必要。

(二)业务流程的改变带来的风险

首先,信息化的发展就像最初会计电算化所带来的影响一样,和原有的手工账务处理差异很大,会计人员不能马上适应新的操作方式,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造成了风险。其次,业务流程的变化,企业的管理架构趋向扁平化,内部控制由程序执行,自动化程度得

到提高,业务人员大大减少,给个人身兼多职带来可能,因而导致控制风险。再次,流程化管理进一步密切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跨职能部门的流程管理使得某个环节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其他流程的运作。过去职能化的管理也许还有绕过某些环节变通的方法,而集成系统就必须经过每个流程。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流程的实施。最后,由于集成系统采用的是单一数据库,所有的数据采取一次性单点输入,如某产品入库的具体数量若只有仓库确认,如果有差错,将直接影响销售、生产、财务等部门统计。

(三)信息化为会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带来的新问题

信息化的实施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发现、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理念和方法,使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分析、辨认企业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并适时地加以处理。把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与业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作为风险防范的工具,将能大大减少错弊的发生,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我们又应该看到,信息化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例如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性增加了企业潜在的应用风险,电子数据可以被方便地改写和删除、数据处理过程无法直观观测等都增加了数据安全风险。

同时,信息化的实施增强了控制手段的灵活性、多样性和高效性,加强了内部控制体系的预防、检查和纠正功能。信息化的应用,可以使企业摆脱人员和资源对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的限制并在企业内部形成新的控制理念:内控体系不再仅仅依赖过多的检查、审批、核准人员或复杂的控制程序,而是依靠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合理设计,经济、高效地达到控制目标。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与复杂性,使会计管理面临无法回避的挑战。

二、信息化环境下加强企业会计管理的建议

传统会计理论体系虽然完备,但在信息化发展日益重要的企业管理领域,有些理论明显跟不上发展的脚步,甚至被淘汰,继续沿用可能对信息化会计管理工作的效果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时代性的特征,总结过去的缺陷,探讨信息化环境下用于指导和支撑会计管理体系发展的新思路。

(一)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

制度以加强会计管理企业应根据《会计法》和2006年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抵御在会计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内部控制风险。具体说来,涉及一下几方面:

1、企业应实行严格的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使各部门、各岗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同时,企业还应明确规定实物接触和保护制度、内部稽核制度。

2、制定各种作业程序、管理办法和工作目标,并订立明确的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考核,以便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业务,实现预定的目标。

3、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制度,明确账务处理的权限,特别是在实行电算化条件下,应加强职责划分,并加强对有关数据文件的保护。

(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企业经济活动的评价监督部门,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系统中一个特殊的构成要素,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协助企业最高管理者监督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并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从而有效防止内部控制失控,促进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同时,信息化环境下要加强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具有特殊性,其审计评价恰当准确、客观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结果报告的质量,也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企业会计管理有效性的实施。审计人员必须从审计角度,借助于信息化技术,以数字和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把握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尺度。正确处理好界定经济责任,统一评价标准,核实单位家底,划分遗留的潜亏挂帐等问题的基础上,深化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内部控制。

(三)加强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管理

会计档案作为企业经济业务交易的载体,信息化环境下,给会计档案的管理带来了巨大冲击。因此,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直接关系到会计管理的整体成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信息化环境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2、建立信息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信息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著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3、建立信息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数据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4、建立信息化软件内的会计档案管理多用户、分权限调用制度。对信息化会计档案的各项内容要规定不同的使用权限。普通数据,可较大范围共享;涉及单位机密的数据,仅供一定需要的人员使用;而设计原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等,则只有主管人员或程序开发人员才能使用。通过这样设置,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减少人为修改的可能。

(四)完善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委派制建设

会计委派制不仅是传统会计管理下的一种手段,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委派制更应发挥特有的作用。当前,财务负责人对企业的延伸监管不全面。现行财务负责人制度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财务总监的监管范围,主要定位在“一级”企业层面上,对有产权关系的“二级”、“三级”企业,即控股、参股企业的延伸监管尚无具体规定。一些由产权代表或董事会确定的委派财务负责人,在确定其权责范围时中常常出现偏差。信息化环境下,有利于委派下的财务负责人将触角延伸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当然,这对会计委派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赖于会计委派人员素质的提高。

财务委派负责人应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财务负责人在企业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当好一名财务负责人,要具备一些特定的素质,以满足这一职位的要求。包括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财务负责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总体思维能力。历史赋予了财务负责人新的使命,也对财务负责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财务负责人应具有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有维护资产安全、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善于学习,敢于负责,忠于职守,遵纪守法,保持敏锐的触角,捍卫所有者权益。其次,担任财务负责人的人员应具有扎实的企业财务知识和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经济、财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实务操作能力,熟悉审计规范和技巧。同时,会计委派人员还需要系统掌握网络技术、会计电算化等信息化技术,以更好开展会计管理工作。最后,担任财务负责人的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善于应变,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如何获取信息,如何进行沟通等。这样才能使财务负责人的监管作用真正实现。

(五)加强对信息化环境下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的控制

应当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操作管理制度,并监督会计部门实行,以保证会计软件的正常、安全运行,免遭外界干扰破坏。应建立严格的系统开发与维护、设定数据输入与输出权限、批准、复核、文件备份、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同时,设置专门的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与管理。定期、不定期对硬件和软件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系统软件及杀毒软件及时进行升级,使会计管理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参考文献:

[1] 刘颖。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10,(22)

[2] 杨硕珍。信息化会计管理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0,(05)

[3] 谷文辉。电算化会计管理问题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5)

[4] 徐华。浅析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0,(05)

[5] 许允。对新形势下会计管理制度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0,(12)

第二篇: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管理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

21世纪信息资源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在日益竞争激烈的中小企业之间,谁能够迅速地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抢得主动权,信息流已成为企业的生命线。本文以中小企业为调查对象,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加强企业财务人员培养,充公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不足;会计信息化处理的安全防范意识低等方面入手,解决问题,让企业加速进入信息化进程,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人才、会计管理

目录

一、前言 „„„„„„„„„„„„„„„„„„„„„„„„„„„„„„ 2

二、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管理面对的主要问题 „„„„„„„„ 2

(一)信息化环境下给会计信息带来的风险 „„„„„„„„„„„„„„ 2

(二)对于中小企业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的特质分析 „„„„„„„„„„ 2

(三)中小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

三、加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议 „„„„„„„„„„„„„„„„ 3

(一)提高企业领导的认识水平„„„„„„„„„„„„„„„„„„„ 3

(二)加快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 3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 3

(四)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会计管理工作 „„„„„„„„„„„„„„„ 4

参考文献 „„„„„„„„„„„„„„„„„„„„„„„„„„„„„„

5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管理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网络、计算机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给企业带来了烦恼。在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结算方式的兴起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结算方式的兴起,更加大了资金流控制的难度。由于网上开展的一系列商务活动无法像传统的结算方式一样得到有形的记录痕迹,同时由于信息处理的协同与集成,使得对信息流的管理变得复杂繁琐,控制起来也变得异常困难。信息化给中小企业会计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一体化处理和实时控制的优越性,同时也加大了会计管理系统的风险。因此,如何站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角度来构建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和财务人员管理已成为企业的核心问题。

二、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管理面对的主要问题

俗话说:财务是企业的心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当然也不例外。在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面对每一项困难。融资难、用工荒、税负高、薪金租金贵、特价上涨快等等,都影响着中小企业的生命。可心脏的问题是核心问题,也是最复杂、最严重的问题,具体有如下几点

(一)信息化环境下给会计信息带来的风险

在传统手工会计模式下,每一项经济业务从发生到形成相对应的会计信息,所经历的每个环节都要求有相应管理权限的人员签字或盖章,签名或印章的仿造具有一定的难度,这种传统管理方式的效率虽不高,但可以有效地防止作弊。在信息化系统中,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部分转换为人与计算机之间的联系,签名或盖章转化为授权文件和口令,口令对于精通计算机操作知识的人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秘密,因为可以绕过系统软件的相关控制措施,打开计算机财务数据库进入各个子系统,则所有的财务信息都可以一览无余,再对相关数据进行改写、删除后,数据处理过程无法直观观测等都为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增加风险。

许多企业并没有针对网络的环境建立一个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安全防护措施。操作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差,没有责任感,保管不严,系统管理员对操作人员的权限设置不当,操作人员有时会不正常的退出财务软件,没有采取任何的防范措施,导致没有经过允许的人也可以使用计算机。还有一些工作人员使用带有重要数据的计算机上网聊天,给一些网络黑客可乘之机,对一些重要数据和资料没有进行及时备份,一旦系统或是数据遇到侵扰无法恢复,为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二)对于中小企业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的特质分析

中小企业现已成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强大吸收体,然而,我国的专业院校对会计类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不对称。学科分化过细导致知识结构单一,学生以老师为

中心,老师以教学材料为依据,而教学材料更新慢,很少考虑到与中小企业的运用偏差和不适应性,也没有考虑其对现实经济和企业在投融资、税务政策、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和变化,尽管传授了理论知识,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甄别、运用和创新,对中小企业日常运行难以应付。经过上述分析,结合中小企业正在进行的升级转型以及长远发展的需求来看,缺少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中小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是一项特殊职业群体,国家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要求有许多企业法人并不全面了解,致使出现有些管理规定在执行中被忽视或执行不力等情况,主要体现的问题:①会计人员对财会知识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后续教育不能及时跟进。②缺乏强有力的会计管理制度和监督队伍,对有关会计核算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③纳税意识淡薄,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④固守传统的成本管理,片面的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达到节约节省的目地。⑤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与会计管理业务之间没有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加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议

会计信息化应用,首选要有支持和理解会计信息化的企业领导,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是会计信息化成功的保证,会计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适合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一)提高企业领导的认识水平

建立会计信息化理念,提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进一步转变观念,建立会计信息化的理念,使他们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是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成为会计信息化的倡导者。同时领导要重视会计信息化,提高认识,成立高效务实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由单位负责人挂帅,由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加。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制定本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规划,组织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建立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会计信息化培训与学习,监督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加快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企业信息化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问题,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人才是关键,不仅需要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而且需要一大批信息化素质较高的执行人员,培养企业自己的多层次信息化人才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基础。

人才是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成功之本。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培养大量信息化人才,中小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推进员工的再教育工程,提高员工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工作技能,通过信息化的教育和培训,培养既能掌握现代信息化技术,又能掌握现代会计知识和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实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继续教育工作,实现人才培养教育工作的连续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一些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就处于停顿状态,没有及时开展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或者虽然已经开展了部分业务系统的建设工作,但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用信息化的理念来指导这项工作,导致会计信息化没有成为整个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会导致信息数据在内部外部之间不能共享,信息流通不畅通,既影响了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因此,企业信息化包含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企业信息化在会计方面发展的体现,没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就没有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要加快企业信息化速度,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连接,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四)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会计管理工作

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企业加快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减轻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带来的危害。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安全保密制度、会计信息化岗位责任制度、日常操作管理制度、系统维护制度和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

1、做好系统的安全保密控制 实现会计信息化后,必须要解决信息的安全问题,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由于电子数据高度集中,高度依赖电脑,且受人为操作失误、机器故障、电脑病毒入侵及水灾、火灾等因素影响,数据容易被破坏,因此必须做好会计信息化的安全保密控制,主要控制措施应包括:设置密码和使用权限,只有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注册登记并拥有正确密码的人员方可进入本系统,系统管理人员应根据内部控制的原则与岗位需要公平的分配每个系统操作者的权限,只有拥有操作权限的人才能调用相应的功能或接近到相应的文件,对于操作密码,系统操作人员应该定期或不定期修改自己的密码;对于系统中重要的程序、数据、文件等,应采取加密技术进行加密,以防他人进行调用、浏览或是篡改;设置操作日志,操作日志可自动记录进入系统的人员密码、进出系统时间、所进行的操作内容等,通过操作日志,可及时发现非法进入系统、接近系统数据文件的企图;建立有效的防火墙、计算机病毒防范体系、网络漏洞监测和攻击防范系统,建立计算机安全应急机制,使用设计成熟、技术行进、安全稳定的数据库系统和财务软件平台等先进技术,为了防止病毒的侵袭,不能使用盗版的或来路不明的软件。对外来的磁盘要先进行病毒检测,方可在计算机中使用;在计算机中安装并开启杀毒软件,这样能及时发现并清除病毒;不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财会用电脑;要定期为软、硬件进行维护保养,定期备份财务数据,并且每次备份不少于两套,分两地存放,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

2、建立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制,加强授权审批控制,强化内部牵制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会计信息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

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会计信息化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实行会计信息化的单位要根据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和开发的特点,结合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要求,对会计岗位的划分进行调整和设立必要的会计岗位。设置岗位时应根据职责分离的原则分配岗位,同时加强授权审批控制,强化内部牵制制度,通过人员分工、岗位责任制的建立、权限的划分等形式进行控制,防止错漏、舞弊和越权行为的发生。

3、加强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管理

良好的会计档案管理是在会计信息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是保证系统内数据信息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更好为管理服务的保证。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对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防盗、防虫蛀、防霉烂和防鼠咬等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以上不同的地点,最好在两个不同建筑物内,采用磁性介质存贮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会计档案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各种会计资料包括打印出来的会计资料以及存储会计资料的软盘、硬盘、计算机设备、光盘、微缩胶片等,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不得外借和拿出单位,严格会计档案的借阅权限和借阅手续。存放在磁介质上的会计资料借阅归还时,还应该认真检查,防止感染病毒。

4、提高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

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我国现行的税法还不健全,至使不少企业领导人为了减少纳税,不稀铤而走险偷税漏税甚至抗税,这显然是不明智的做法。所以应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了解,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有效的进行节省,并及时了解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来减轻实际税收负担。

参考文献

1、赵天一,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加强企业的会计管理,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

(10)

2、张文平,浅析适应中小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成才之路2011(11)

3、张荣海,基于信息化(ERP)环境下的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探析,财会研究2007

(5)

第三篇:ERP环境下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探讨

ERP环境下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探讨

摘要: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在电力企业的广泛应用给会计基础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平台。通过对ERP线前后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会计基础工作与ERP环境进一步融合提出了几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ERP;电力企业;会计基础

国家电网公司陆续在全国推广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该系统的推广实施对电力企业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国家电网公司的ERP实施范围主要涵盖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设备管理五大业务模块。其基础管理思想是将企业运作流程看成一个紧密完整的供应链,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化、系统化的管理。ERP系统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原本可能在电力企业中同时存在的多个独立的管理系统用一个更加完整的信息系统予以合并和替代,形成一个较为完整集成的信息系统,包含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设备管理等子系统。而财务管理系统只是ERP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功能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三者于一体。ERP系统中财务管理子系统已经突破了原有会计部门的物理与功能界限,被整合到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系统中。因此,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必须与ERP环境进一步融合,并作出一些转变。

一、ERP环境下会计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的延伸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所有从事会计工作、办理会计事项、完成会计任务的会计人员均纳入会计机构管理,同时明确了会计岗位的设置。”其传统定义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性质和方便人工处理和监督来设计,如总复核会计、成本会计、总账报表及会计电算化、预算及电价管理、收入核算及税务管理员、资产管理、主管会计等。在ERP环境下,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得到了扩展,会计知识分散到管理部门,会计人员不再集中在会计部门。ERP系统的实施,有效整合了电力企业的资金链、物资链、信息链,达到了“统一进行销售、统一进行采购、统一进行资金管理”的全面统一。ERP系统的实施使原有的会计业务工作突破部门之间的界限,会计信息的采集前移到业务部门。会计原始业务的采集工作到各种成本费用的汇集和输出是一个完整的数据流程,同时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准确及安全,应允许电力企业根据业务流程和会计处理流程的需要增设其他岗位和职责。例如,系统内业务数据的采集工作和流转由财会部门和与之相关联的业务部门共同完成,数据自动在ERP系统中传送,分录自动生成。如工程业务不仅涉及财务,同时会涉及生产管理部门、物流中心等多个部门数据的录入。因此,ERP环境下会计岗位的设置不单纯以核算来分类,更多是以业务流程的阶段来划分,在物资入库、工程领用、资产结转等环节上通过权限控制来设置必要的岗位。因此,这里建议电力企业的财会部门按照会计信息流转的全流程,增列以下岗位,比如关键用户、系统安全运行岗、业务资料采集岗、财务管理分析岗、系统督导、审计岗等。每一岗位根据权限设计制度和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来设置相应人员和对应的职责权限,并相互分离和制约,使ERP环境下业务流转关键点与岗位权责得到进一步融合。

二、ERP环境下会计工作交接的延伸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的会计工作的交接制度,往往注重具体资料传递以及岗位工作职责的划分,例如要求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监交支票本、移交清册、印鉴等现场交接,交接人和接替人签字等。而ERP环境下,除了传统会计资料等工作对象的交接外,更重要的是信息资源和系统职责的转移,包括用户岗位和权限、电子档案、业务流程要点、操作日志转接等。因此,这里建议电力企业的会计部门在完善常规交接手续的基础上增设如下交接程序。

(1)业务流程交接。应将业务流程的使用资料、流程关键点及相关资料一起完整交接。

(2)账户权限交接。如果账户是按照岗位划分的,在ERP系统下,具体岗位的账号、密码和业务权限在变更时应确定交接期,即对相关人员在交接前后的账号及权限等进行交接期监督控制,比如利用技术手段和操作日志制度来完整记录过渡期的操作过程,以分清工作责任,为顺利交接创造条件。

三、ERP环境下会计记账凭证类型的延伸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的会计凭证类型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也可以使用通用凭证。这种规定适用于手工记账或传统财务核算软件对记账凭证填制和流转的需要,同时也为记账凭证的分类、汇总和查询带来便利。而在ERP系统这种综合的信息平台下,财务管理系统和业务处理系统协同运行,大量的会计凭证来源于业务部门的各个岗位。同时,ERP系统要求系统凭证按业务类别和管理的需要来设置及划分,以便于记账凭证在系统内分类归集。ERP系统的凭证类型大约有4O多种,电力企业常用的记账凭证类型也有20多种,传统分类的记账凭证已经不再适用于ERP系统。

四、ERP环境下会计凭证签章制度的延伸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了记账凭证的基本要求:填制凭证的El期、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者盖章。收款和付款记账凭证还应当由出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而ERP系统内设置的凭证也涵盖了上述内容,但是系统内设定的格式与传统的记账凭证有较大区别,系统自动进行岗位电子签字,实际上并不能起到控制作用。ERP系统集成了所有的管理信息,只要业务信息输入,就会自动按照系统内固化的业务流程进行会计业务处理,而业务信息也能一并提供给系统用户。同时,ERP记账凭证种类多,每一种凭证在系统里除了抬头数据等必填信息以外,其他要素均有所差别。如涉及供应商和客户的应收应付凭证类型,业务部门在系统中不是选择传统的明细科目,而是直接输入客户和供应商的WBS编号,系统直接显示供应商和客户的名称及账号,自动依据相应的凭证类型来记录会计信息并传递。据统计,目前国内外正在运行的ERP系统中,75%以上的会计凭证都是在业务流程中系统自动集成的,并且数量巨大。这里建议取消签名盖章等传统的控制手段,加强ERP系统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执行,通过严格的权限设置机制和监督牵制制度,使每个岗位都有详细的操作规则和业务流程。同时,系统日志管理使每一步操作都能在系统中找到相应的责任人。

五、ERP环境下附加原始凭证的延伸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51条规定: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本规定适合在手工会计和独立会计核算软件中应用,而在ERP环境的有些情况下执行很困难和不必要。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应用ERP系统的大型企业集团,其子公司、分公司很多都分布在不同地理范围内,它们都通过企业集团的ERP系统传递信息,达到实现集中核算和控制的目的,所有的业务信息、会计信息基本上都集中到总部或财务核算分中心,系统统一生成会计凭证并进行编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强制要求每张记账凭证应附加原始凭证(如发票、决算书、验收证明等),不管从时间角度还是安全角度都是很不现实的。因此,笔者建议电力企业对某特殊的原始凭证,由分支机构统一装订成册并进行归档,这样有利于每张凭证都能够迅速查找它的原始凭证,实质上起到了附加原始凭证的效果。

六、ERP环境下会计档案管理的延伸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所有的凭证账簿必须打印、装订、存档,而且电力企业目前接受的传统审计也是这样要求的。但ERP系统内含的一体化管理思想使系统内的会计信息更加精确,原来财务处理上可以手工合并的凭证,实施ERP后必须附加详细的业务核算和管理信息,比如电力企业中的出入库凭证,往往精细到一个螺丝都需做一个单据,这要通过数量庞大的业务凭证来实现。来源于电力企业物流中心、工程等管理部门成千上万笔集成凭证的打印,给电力企业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这与目前电力企业推行的“三节约”专项行动背道而驰。ERP系统中的会计科目设计思想有别于传统会计科目,所有的科目都是明细科目的概念,甚至有的明细科目并不包含在传统的科目汇总表中。打印所有的会计档案不仅费时而且成本高昂。通过建立完善ERP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传统的账证核对和账账核对就在系统中自动实现,就不必进行此类账簿的打印。笔者建议电力企业允许根据自身管理的需要确定会计档案的内容和归集类别,对于系统自动集成的凭证和明细账可以用电子数据代替纸质文件,通过完善的电子资料备份和查询体系等安全措施保证这些电子数据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电力企业长期执行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ERP系统上线前发挥了重要的控制作用,但在ERP系统上线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则要适应新的平台。以《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做适当的延伸,通过在ERP系统体系和功能设计上并人有效的监督控制措施,补充到传统的会计基础工作中去。今后,ERP系统将会在电力企业更广泛的业务部门运行,财务管理系统与各个业务系统也会进一步磨合,就可以放弃目前一部分传统的“基础规范”,把更多的‘‘△计基础工作”托付给ERP系统的控制体系,从而使会计基础工作与ERP环境进一步融。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培训教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陈启申.ERP——从内部集成起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中国石化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研究课题组.ERP环境下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研究fM1.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4]张秀林,顾克荣.ERP环境下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5]曾建山.基于ERP环境下的财务信息系统功能与应用l J1.价值工程,2007,(11).

[6]刘谦.ERP系统中财务部门职能的弱化IJ1.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8).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企业会计应收账款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为了取得市场份额,大部分企业在销售中会采取赊销的形式进行产品交易,于是应收账款应运而生。但应收账款一直是企业有待完善的问题,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应收账款的良好管理有了更好的条件,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网络环境下企业会计应收账款管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网络;应收账款;管理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会计信息奠定了信息支撑,这无疑改变了现代会计的内容与环境。应收账款作为企业资金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发展,随着社会竞争力的日益激烈,应收款管理无疑成为了企业管理中的难题,而互联网对应收账款管理有着积极推进作用,所以在网络环境下科学安排与管理应收账款至关重要。

一、企业会计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向客户收取的相应货款与代垫款项,其管理不容忽视。应收账款的合理管理有利于保障企业资金的有效流动与收益,在此基础上才能维持较好的财务情况。然而,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份额的拓展,过于注重赊销形式的运用;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度,部分企业故意拖延还款时间,盲目占领他人资金;缺乏健全的企业管理方式,过于注重销售,忽视内部管理,当然也涉及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没有合理的方式方法催讨应收账款;缺乏相应的激励体系与处罚体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存在违法行为,即借助应收账款拓展自身企业的业务收入进行业绩粉饰,与基于坏账准备的提取进行利润调节。为了解决这种现状,很多企业逐步创建了应收账款管理体系以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并将其视为企业会计管理的主要环节,虽然获取了相应的成绩,但发展却较为失衡。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在管理应收账款时除了采取传统方式外,更为重要的是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应收账款管理。因此,如何更好地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是当前企业的首要任务。

二、网络环境下企业会计应收账款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创建网络客户信用制度体系

企业依据对进口公司经营状况与应收账款收取状况的了解,借助会计网络体系创建一套有效的客户信用制度体系,并依据信用等级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赊销规划,从而减少企业赊销之后产生坏账的几率,以及避免企业陷入困境。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员工的管理功能与使用权限加以规范,使企业相关人员更加规范业务销售,依据赊销审批的流畅依次赊销,不可弄虚作假,影响企业的声誉与利益。企业自身也需严格监督,对于局部投机心理的人员需要严加处理,从根源上降低企业风险。

(二)紧密联系专业信用机构

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大部分企业领导会选择拓展企业业务领域,甚至是开发海外业务,但地域的局限性,无疑增加了企业进一步认识与了解海外客户的信用度与账款问题,加之每个国家与地区都存在自身特殊性,有着不同的法律法规与操作规范,所以企业无法深入了解,导致在处理经济纠纷时没有较好的地位,面对这种情况,寻求专业信用机构帮助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专业信用机构依据自身具备的专业知识与长期累积的各个行业财务数据资料等,可以较公平地了解被调查者的实际财务情况,给予企业相应的参考意见,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在企业无法催讨已经到期的账款时,同样可以寻求专业信用机构帮助,基于信用机构有效化、科学化的方式与途径为企业讨回账款。除此之外,网络业务销售也需要专业信用机构的支持,以维护权益。

(三)提升员工技能

拖欠货款一般存在以下三种情况:首先有缘由的拖欠,面对这种情况,企业需要时刻把握时机,尽量避免出现长期拖延的现象,制度合理的催收对策,如心平气和地跟客户讲述实际情况,以及相应事实与道理,用感情打动客户的心,以获取客户的认可与支持,从而收回欠款;其次经营不佳产生的拖欠,面对这种情况,企业需要高度关注与重视,制定合理收款规划,或到现场收款,避免造成企业的损失;最后赖账的拖欠,对于赖账的客户,企业需要毫不犹豫的处理,先采取协商的方式,若客户仍然无动于衷,就需要如实采取法律途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现阶段,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所以企业员工也需要进行网上交流与相互学习,寻找最有效的处理方式。

(四)创建应收账款信息动态管理机制

现阶段,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商品的一系列购销业务常常发生于企业销售部门之外的地点,所以业务员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赊销业务发生在异地,面对这种情况,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无法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无法满足业务员与企业客户对信息的实际需求。而网络环境下企业会计应收账款管理有效弥补了这点不足。无论业务员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向相应的销售部门或者总部及时传送发生经济业务完整资料,使他们掌握最新的信息,动态展示应收账款实况,不仅有利于加强企业和业务人员的及时联系,而且有利于企业领导者更好地管控,即使出差在外,也可以基于网络化管理及时了解与掌握各个业务部门的应收账款的实际变化状况与汇总状况,且管理部门也可以及时给相关下属部门安排工作与传达有效信息。基于互联网,各业务单位可以将每天的业务与客户互动状况及时、准确地汇和到总部数据库之中,以促进数据汇总灵活化与自动化的实现,此外,还可以随时查询客户授权的实况,以获取有效性较强的应收账款的周详资料与对账单,随时掌握自己的还款状况,以便随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信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无疑增加了企业应收账款额,所以基于网络环境科学管理应收账款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企业负责人除了需要时刻注重产品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合理管控应收账款增长,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力度,从而真正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以及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蕾.会计网络化环境下企业应收账款中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21).

[2]石燕.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应收账款核算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3(17).

[3]王树君.网络环境下应收账款管理新方式[J].现代商业,2010(14).

第五篇: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会计软件和相关服务质量,规范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 号),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会计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会计核算,以及利用上述技术手段将会计核算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

本规范所称会计软件,是指企业使用的,专门用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计算机软件、软件系统或者其功能模块。

会计软件具有以下功能:

(一)为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直接采集数据;

(二)生成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

(三)对会计资料进行转换、输出、分析、利用。

本规范所称会计信息系统,是指由会计软件及其运行所依赖的软硬件环境组成的集合体。

第三条 企业(含代理记账机构,下同)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软件供应商(含相关咨询服务机构,下同)提供会计软件和相关服务,适用本规范。

第四条 财政部主管全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一)拟订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政策;

(二)起草、制定企业会计信息化技术标准;

(三)指导和监督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四)规范会计软件功能。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指导和监督本地区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第二章 会计软件和服务

第六条 会计软件应当保障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开展会计核算,不得有违背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功能设计。

第七条 会计软件的界面应当使用中文并且提供对中文处理的支持,可以同时提供外国或者少数民族文字界面对照和处理支持。

第八条 会计软件应当提供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会计科目分类和编码功能。

第九条 会计软件应当提供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显示和打印功能。

第十条 会计软件应当提供不可逆的记账功能,确保对同类已记账凭证的连续编号,不得提供对已记账凭证的删除和插入功能,不得提供对已记账凭证日期、金额、科目和操作人的修改功能。

第十一条 鼓励软件供应商在会计软件中集成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功能,便于企业生成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XBRL 财务报告。

第十二条 会计软件应当具有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满足外部会计监督需要。

第十三条 会计软件应当具有会计资料归档功能,提供导出会计档案的接口,在会计档案存储格式、元数据采集、真实性与完整性保障方面,符合国家有关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

第十四条 会计软件应当记录生成用户操作日志,确保日志的安全、完整,提供按操作人员、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查询日志的功能,并能以简单易懂的形式输出。

第十五条 以远程访问、云计算等方式提供会计软件的供应商,应当在技术上保证客户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对于因供应商原因造成客户会计资料泄露、毁损的,客户可以要求供应商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六条 客户以远程访问、云计算等方式使用会计软件生成的电子会计资料归客户所有。

软件供应商应当提供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供客户导出电子会计资料,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客户导出电子会计资料的请求。

第十七条 以远程访问、云计算等方式提供会计软件的供应商,应当做好本厂商不能维持服务情况下,保障企业电子会计资料安全以及企业会计工作持续进行的预案,并在相关服务合同中与客户就该预案做出约定。

第十八条 软件供应商应当努力提高会计软件相关服务质量,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解决用户使用中的故障问题。

会计软件存在影响客户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进行会计核算问题的,软件供应商应当为用户免费提供更正程序。

第十九条 鼓励软件供应商采用呼叫中心、在线客服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实时技术支持。

第二十条 软件供应商应当就如何通过会计软件开展会计监督工作,提供专门教程和相关资料。

第三章 企业会计信息化

第二十一条 企业应当充分重视会计信息化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人才培养,不断推进会计信息化在本企业的应用。

除本条第三款规定外,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者岗位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未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的企业,由其委托的代理记账机构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第二十二条 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和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建设内容,避免投资浪费。

第二十三条 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应当注重信息系统与经营环境的契合,通过信息化推动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的优化与革新,建立健全适应信息化工作环境的制度体系。

第二十四条 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应当注重整体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编码规则和系统参数,实现各系统的有机整合,消除信息孤岛。

第二十五条 企业配备的会计软件应当符合本规范第二章要求。

第二十六条 企业配备会计软件,应当根据自身技术力量以及业务需求,考虑软件功能、安全性、稳定性、响应速度、可扩展性等要求,合理选择购买、定制开发、购买与开发相结合等方式。

定制开发包括企业自行开发、委托外部单位开发、企业

与外部单位联合开发。

第二十七条 企业通过委托外部单位开发、购买等方式配备会计软件,应当在有关合同中约定操作培训、软件升级、故障解决等服务事项,以及软件供应商对企业信息安全的责任。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通过业务的处理直接驱动会计记账,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业务数据与会计数据的一致性,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十九条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本企业信息系统与银行、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单位信息系统的互联,实现外部交易信息的集中自动处理。

第三十条 企业进行会计信息系统前端系统的建设和改造,应当安排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专门机构或者岗位参与,充分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需求。第三十一条 企业应当遵循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求,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全过程的控制,将控制过程和控制规则融入会

计信息系统,实现对违反控制规则情况的自动防范和监控,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第三十二条 对于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且具有明晰审核规则的会计凭证,可以将审核规则嵌入会计软件,由计算机自动审核。未经自动审核的会计凭证,应当先经人工审核再进行后续处理。

第三十三条 处于会计核算信息化阶段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实现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预算控制、成本管理等财务管理信息化。

处于财务管理信息化阶段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实现财务分析、全面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决策支持信息化。

第三十四条 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实行会计工作集中的企业以及企业分支机构,应当为外部会计监督机构及时查询和调阅异地储存的会计资料提供必要条件。

第三十五条 外商投资企业使用的境外投资者指定的会计软件或者跨国企业集团统一部署的会计软件,应当符合本规范第二章要求。

第三十六条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服务器的部署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数据服务器部署在境外的,应当在境内保存会计资料备份,备份频率不得低于每月一次。境内备份的会计资料应当能够在境外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时,独立 满足企业开展会计工作的需要以及外部会计监督的需要。

第三十七条 企业会计资料中对经济业务事项的描述应当使用中文,可以同时使用外国或者少数民族文字对照。

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电子会计资料备份管理制度,确保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

第三十九条 企业不得在非涉密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和传输涉及国家秘密,关系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的电子会计资料;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将其携带、寄运或者传输

至境外。

第四十条 企业内部生成的会计凭证、账簿和辅助性会计资料,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可以不输出纸面资料:

(一)所记载的事项属于本企业重复发生的日常业务;

(二)由企业信息系统自动生成;

(三)可及时在企业信息系统中以人类可读形式查询和输出;

(四)企业信息系统具有防止相关数据被篡改的有效机制;

(五)企业对相关数据建立了电子备份制度,能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六)企业对电子和纸面会计资料建立了完善的索引体系。

第四十一条 企业获得的需要外部单位或者个人证明的原始凭证和其他会计资料,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可以不输出纸面资料:

(一)会计资料附有外部单位或者个人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可靠的电子签名;

(二)电子签名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第三方认证;

(三)满足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和第(六)项规定的条件。

第四十二条 企业会计资料的归档管理,遵循国家有关会计档案管理的规定。

第四十三条 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向财政部报送XBRL 财务报告。

第四章 监 督

第四十四条 企业使用会计软件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限期不改的,财政部门应当予以公示,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同级相关部门或其派出机构。

第四十五条 财政部采取组织同行评议,向用户企业征求意见等方式对软件供应商提供的会计软件遵循本规范的情况进行检查。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发现会计软件不符合本规范规定的,应当将有关情况报财政部。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会计软件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有权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反映,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反映开展调查,并按本条第二款规定处理。

第四十六条 软件供应商提供的会计软件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财政部可以约谈该供应商主要负责人,责令限期改正。限期内未改正的,由财政部予以公示,并将有关情况通报相关部门。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规范制定本地区具体实施办法。

第四十八条 自本规范施行之日起,《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财会字〔1994〕27 号)、《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7号)不适用于企业及其会计软件。

第四十九条 本规范自2014 年1 月6 日起施行,1994年6 月30 日财政部

发布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财会字〔1994〕27 号)、《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财会字〔1994〕27 号)同时废止。

下载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加强企业的会计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加强企业的会计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培训心得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我对信息技术与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电脑的使用固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给他们学习的自由。但是......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5篇

    篇一: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之我见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之我见 摘 要: 多媒体技术、智能化技术、物联网云技术与计算机等技术紧密结合促进了教育行业的巨大变革。一个全......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素养是指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态度和责任。其中,意识、态度和责任是内隐的,它直接影响......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我们将其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区别于90年代以前没有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

    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重视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数学课程建构,以及信息化环境对数学课程的影响,并探索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

    信息化下的发票管理

    信息化下的普通发票管理 增值税纳税人使用的发票分为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两大类,是购销双方的收付款的凭证,是消费者权力的有力保障,更是税款征收的重要依据。发票管理作......

    “互联网 ”时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时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摘要:“互联网+”是时代的产物,其不仅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强化了市场的运行能力,从而促进企业不断改善自身管理方式。随着会计信息化进......

    2014继续教育企业会计信息化第一章答案

    三章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目录 1 新规范 出台背景 2 新规范 制定依据 3 新规范 总体框架 4 新规范 内容详解  新规范出台背景  过去的会计电算化文件已部分失效或者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