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积仁论人才培养
我认为中国的企业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而这个阶段本身更注重自己在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结合行业特点的角度上来构造自己的管理模式,比你抓住机会还要重要。因为对我们来讲现在机会实在是很多,机会给了那些有准备的人,有准备的企业,而这样的一种准备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讲,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作为软件产业来看,人力资源的发展,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我们不能构造一个合理的人力资源,这在方面就有问题。我们很多企业对国家具有很大的希望,对软件园的发展有很大的期望,但做企业本身更应该多关注一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在任何时候获得市场都要通过自己的竞争。
所以,现在我总比喻,如果我们这是一个供应链的话,我们的学校做的产品滞销,企业能得到的是需要再加工的产品,然后放到我们企业里面保存,然后企业再花成本打造,最终才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如果说我们的教育都变成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外包,那么我们整个人才培养的效率就会极大提高。
今天外包的复杂性已经从应用的知识到完成交付的细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如果说中国的软件企业能够在二十四小时全面地硬性交付,有这种系统为你服务,你会想这背后已经不是技术的因素而是十分复杂的管理。我们在这个方面对这种产业的认识使得我们与印度的差距很大,我们过去认为是很简单的工作,今天我们开始说我们要向印度学习,但是这已经是十年过去了,我想我们在许许多多商业领域犯下的一个了我们容易犯的错误,因为我们太希望用短的时间成功,我们太希望要达到领先的位置。我们忽略了最最基础的、最最核心的竞争能力。
我们在这个方面,中国在软件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过去一直在追求软件的基础性,到今天最大的基础性跟最强的竞争能力用QCD来表示,这三个东西听起来是最简单的,但是作为任何一个企业就是最最核心的竞争能力。我们的核心竞争能力在这个产业已经不是新的概念,那些东西在大的政策方面、策略方面,所有的公司已经没有走眼的了,基本上看得了,我们所有的公司最大的考验就是细节和执行。
我们在管理上要大于在技术上的差距,我们制定的市场策略和人员的策略我们还要做十分具体、细致的工作,我们对理解一个国外的文化,包括体系,就像我们经常跟日本人打交道,日本人说他最不愿意听到中国人说的是“因为”,当你说什么的时候,他就说因为什么什么,对质量的认识十分不足。
第二篇:论抗震防灾人才培养(推荐)
抗震防灾人才培养浅谈 秦皇岛市抗震办公室 赵洪涛
摘要: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抗震防灾人才培养目标和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人才培养方向、管理和培训方式。关键词:抗震 人才 机制 目的和意义
抗震防灾人才指专职或兼职从事抗震防灾科研和教学、抗震技术及工程应用、抗震防灾行政管理、地震应急等工作,并具有一定的抗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的人员,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国家中长期防震减灾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建立比较完善的抗震防灾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幅提升建设工程抗震能力,显著增强公民抗震防灾意识和技能,明显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高水平、多类型、专业化的抗震防灾人才队伍。造就具有危机管理和应急决策能力,善于制定抗震防灾政策、编制抗震防灾规划、制定抗震防灾技术标准、编制抗震防灾应急预案、组织救灾力量、组织灾情评估、组织恢复重建、开展抗震防灾宣传和技术培训等工作的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加强震灾管理和抗震技术研究、震害风险与损失评估、关键技术和设备开发等重要领域的专家队伍建设;培养熟练掌握工程建设抗震技术技能的工程队伍;推进具有灾害高风险的企事业单位组建专、兼职灾害应急救援队伍;依托城乡社区建立形式多样的志愿者队伍。形成以抗震防灾专业人才队伍为骨干力量,以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为突击力量,以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抗震防灾人才队伍。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抗震防灾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才队伍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显著提高、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受到广泛重视。但是我国抗震防灾人才队伍建设与抗震防灾事业发展需要也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据2015年5月中国扶贫基金调查显示,防灾意识薄弱和防灾准备不足是城市居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校园中,仅有24.2%的老师知道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灾办法;农村社区居民只有11.0%的受访者关注灾害知识。这些问题都反映出社会公众抗震防灾意识仍需提高、仍需加强从知识科普到实际的抗震防灾行为的转化,客观上提出加强抗震防灾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3培养方向
3.1加强抗震防灾行政管理队伍建设
根据工作需要,政府增设或加强抗震防灾管理专兼职机构和专业技术岗位职数,如抗震管理、地震救援、应急救助、震灾评估等岗位和职数。
3.2健全专家参与抗震防灾工作的工作机制 研究探索专家参与防灾工作的运行机制,并从以下方面发挥作用:
3.2.1研究抗震防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收集各单位的意见、要求,积极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3.2.2进行工程抗震基础资料的调查研究,探讨促进抗震防灾管理、发展的理论方针和政策,为政府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3.2.3协助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行业管理,受政府主管部门委托,参与防灾工作检查、业务咨询和其他方面的技术工作;
3.2.4开展有关震害管理、震害风险与损失评估、关键技术和设备开发等专题研讨、专题调研和课题研究等专业活动,进行建设工程抗震学术和技术交流;
3.2.5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开展工程震害调查、受损房屋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应急评估、分析和总结工程震害经验教训,提出恢复重建和工程抗震措施;
3.2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组建建筑物安全鉴定队伍,配备必要的装备与设备。加强协调和沟通,使震时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3.3培养基层抗震防灾人才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积极宣传抗震防灾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人们对灾害的忧患意识和抗震防灾责任心,增强自救和互救能力。强化事前准备,以城乡社区和校园为目标,指导社区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根据本地情况开展抗震隐患调查,完善应对措施、选取震时疏散路线和安全地带、信息共享、震前演练等项工作,锻炼并培养他们震前、震时、震后防灾工作能力。
4创新完善各项人才管理和培训方式 4.1 加强抗震防灾人才信息管理
按照科研与教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救援、行政管理四方面建立人才信息档案,为应急管理、抗震防灾政策制定、人员培训等提供适时准确的数据信息服务,为防灾减灾人才的规划、管理、使用、评价和激励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4.2制定培训计划
积极开展与防灾减灾部门、审图机构、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高等院校、国内外高级培训机构、防灾减灾科研院所及有关社会团体等的合作与互动,针对培训对象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制定培训计划。
4.3培训内容
4.3.1提高管理人员的灾害综合管理能力
重点加强应急指挥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专业管理能力。培训内容以防灾对策与规划、震前预防措施管理、震时应急处置、震后恢复重建管理、震害事例分析等为主,使其了解灾害发生及分布规律,熟悉防灾减灾业务,掌握灾害应急处置本领。优化管理队伍。
4.3.2加强建筑物安全鉴定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开展专业训练,参与应急救援联合演练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协同能力,培训内容以《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等工程标准为主。
4.3.3强化抗震防灾工程技术人才专业能力
不断增强专业水平、工作能力、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培训内容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技术要点》等国家工程标准与文件为主。
4.3.4培养社会防灾减灾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工作能力 了解抗震防灾的基本知识,熟悉防灾减灾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协作方式,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技能,培训内容以社区和校园防灾抗震对策拟定,观测、评价与分析、处理抗震隐患、早期警报、避难场所选择与设置、信息交流等技能为主。
4.4建设融抗震防灾研究、培训、演练与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基地 结合城市避难场所建设和公园改造,设立抗震防灾馆作为抗震防灾培训、演练与宣传教育基地。平时在承担防灾研究、培训和演练任务的同时,还可作为抗震防灾宣传基地面向群众开放,以提高抗震防灾意识,震时用做城市避难场所。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4.4.1把防灾馆作为研发窗口和展示平台,开展抗震防灾对策理论与实用性产品研究,举办策划各种防灾展览,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解读最新研究成果;
4.4.2开展综合性、系统性防灾培训,举办研讨会,开展防灾学术与工作交流;
4.4.3收集和保存资料,收集震灾后有关重建的资料;适当保存原始资料,并对外公开;
4.4.4支持抗震防灾工作,建立专家的联络和工作网络,震灾发生后派遣专业人员参加抗震救灾任务,防灾馆作为避难场所容纳受灾群众;
4.4.5通过展览介绍受灾经验和教训。以逼真的大型影像和音乐,使人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震破坏的可怕;以动画、录像等形式指导人们在震后应采取的自救和互救措施;以图像、实验、游戏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学习有关防灾知识;通过模拟震时场景避难、次生火灾发生时使用工具自救等亲身体验,灌输正确的避震避险方式;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把防灾方面的政策法规、技术技能,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从而建立起独具特色的防灾文化,提高抗震防灾意识。
4.4.6推进抗震防灾宣传教育开展。定期与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联系,采取组织人员集体参观、抗震专家进行防灾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入开展抗震防灾宣传教育活动。参考文献
1.中国扶贫基金会 瑞森德咨询 《中国公众防灾意识与减灾知识基础调查报告》 2015 年 5 月
2.国家减灾委 《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 2011年6月
第三篇:看三国论人才培养
看三国论人才培养
重读三国,掩卷沉思,不胜感慨!
诸葛孔明,旷世奇才,累死五丈原,功未成身先死。带着遗憾离开人世,他生前再能,能管得了后主刘禅投降,三国归晋吗?
问题出在哪里?问天,问地,问自己。
相反,司马懿虽屡遭曹丕罢黜,而雄心仍在。虽在江湖,心在朝野。虎狼之心隐于内,阴险毒辣登峰造极。略施小计诈病赚曹爽,便夺了政权。之后,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一个比一个强。把权利紧紧握在手里,弄得魏国跟当年董卓当年横行朝廷一样。最后司马炎废掉曹奂三国归晋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试问,当初刘关张忙活了半天,又是三顾茅庐,又是千里走单骑的,结果让司马氏得了江山。虽然留下了英雄美谈,但论功业来,却是一事无成。关键的一点就是,人才的培养出了问题。
诸葛亮自出山以来,事必躬亲,鞠躬尽瘁,事情做的漂亮,无出其右。但他对人才的培养却做的太失败。比如对刘禅的培养就出了大问题。刘禅为人老实,厚道,只不过有一点笨,这不算毛病,郭靖也是笨但不影响他成为一代武学宗师。只不过,没人给他一个锻炼的平台罢了。作为刘备托孤的帝师只想着为他恢复汉室,打江山。没有想到如何让他守江山,更甭说像成吉思汗的子孙那样开疆扩土了。他手不能握刀,连个鸡也不敢杀,你怎么能指望他有多大出息?一天没事干,不弄声色犬马又能干什么?当头儿的昏庸,当兵的强,一定会造反;当头的昏庸,当兵的弱,一定会倾覆。更何况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领导不行,只能是一帮乌合之众。哪还有战斗力呢?诸葛亮也不是个好父亲,他的儿子诸葛瞻按说基因很好,母亲不是靓女也是才女。怎么邓艾的大军一到,就一触即溃,弄的自刎而死以身殉国了呢?无才、无能,就是他的可悲之处。可他父亲什么时候让他在赵云手底下锻炼过呢?姜维算是稍微出色点的,但也是胆大心粗。惊天的计策看起来很完美,但执行起来却条件不够,变数很大,又调控不了。结果,诈降了钟会没有策反成功最后身死乱军中。而司马家族却不一样,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两一直跟随父亲从军打仗,思路智谋紧跟父亲如出一辙,皆虎狼之辈,他们治军严谨,门徒遍布天下,经他们治军,绵羊之师皆成虎狼之师,战斗力超强。宽严得当,恩泽惠于天下。精修文武,不舍昼夜,心怀天下,大志冲天。恩宠荣辱看的如水一般,积聚力量待机而发一击必中,司马家族个个都强,不会出现断层,三代衣钵相传终成伟业。
所以一个成功的领导,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他是否成功培养了一大批人,因为一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叫强。领导是员工茫茫黑夜里的灯塔;是员工勇于战胜困难完成任务的坚强后盾;是杳杳戈壁的风向标;是亲切宽厚严格要求的兄长。人各有天赋就看能不能挖掘出来,这需要领导和自己共同的努力,当这些天赋被挖掘出来,运用于工作当中去的时候,就是大家收获的时候,我们能说培养人才是学校和家长的责任,而不是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吗?
第四篇:刘学仁图书管理先进个人材料
真抓实干,推动图书馆事业强力发展
——刘学仁校长参加评选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先进工作者的事迹材料
西丰二中是一所多年来享誉辽北的一所名校,德育管理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特色活动多,但图书馆建设一直滞后,面积不足、藏书较少、活动贫乏,使这一传统名校减色不少。刘学仁校长2004年就任西丰二中校长以来,多方面筹措资金,强力推进学校图书馆建设,使学校图书馆成为一所装备现代、管理科学、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图书馆,成为该校又一响彻辽北的亮点。
刘学仁校长就任校长六年来高度重视图书室建设工作,每年都将图书室工作列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此项工作,并采取定人、定时、定任务的办法,层层落实,并把此项工作列入对部门、个人考核中去。为了得到全校师生的支持认可与参与,他就任之初就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工作,在教师大会、业务培训中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上级有关精神,更新观念,统一认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图书馆是学校的书刊资-1-
料信息中心,有着独特的作用。
为了加强硬件建设,在学校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他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图书馆建设的文件精神和标准,结合实际,统筹规划,舍得投入,使“硬件”建设达到了标准化。近几年来,学校共投入近二十余万元购买图书、添置微机、书架等设备,安装了图书馆现代化管理软件,并规范设立了图书经费使用的明细账及报表,全面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到目前为止,学校图书馆使用面积 150㎡,设有藏书室、学生阅览室和教师阅览室各一个,学校藏书3.96万册,报刊种类72种,人均图书拥有量33册。
标准达到了,图书馆要想利用好,还必须做到科学管理。刘学仁校长在物色和选配管理人员时,不惜使用一线骨干教师,他觉得图书管理工作是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管理活动,自身素质不高,视野不开阔,不可能做好管理工作。为了提高有关人员工作水平,他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派管理人员外出参加图书分类、编目专业培训。他还建立了《图书馆借阅制度》,《图书馆服务公约》,《图书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用统一的管理工作手
册。在发挥图书报刊作用上,采取程序化借阅,即集体借阅与个人借阅相结合,教师指导借阅和学生兴趣借阅相结合的办法,这样,充分发挥了书刊的使用效益,大大提高了图书的流通率。
为了积极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实施,配合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发利用图书资源,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他组织图书馆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充分做好新书、新报刊的导读工作。利用各种形式建立新书架,推荐新书籍,介绍报刊等。同时还以黑板报、宣传窗等形式介绍新增报刊。二是积极开设阅读指导课,辅导学生自觉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与习惯,包括图书馆基础知识介绍,工具书的使用,图书的选择和怎样读书,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介绍。三是积极组织形式多样读书报告会、演讲会,或开设讲座,或进行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大大增加了校园的读书氛围,使学生的素质能力得到了锻炼,进而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四是开展了多渠道,多类型,多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学法指导》等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刘学仁校长还组织图书馆人员编印了学校师德论文集和班主任工
作论文集,在全校教职员工全部参与的大量推荐稿中,编选了二本《感动教师的文章》,从编辑、审稿、修改、到装订成册,做了大量工作。在他指导下,学校还于06年创立了西丰二中校报,到目前为止已经出刊44期,校报已经在西丰小有名气。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网站还专门设立了图书馆专页,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他还积极为市区报刊、网站撰写我校教育教学动态,推广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几年来已经发表了近五十篇文章。
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图书馆先后被评为省市标准化图书馆,图书馆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乐园。21世纪的图书馆建设,面临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挑战,面对成绩刘学仁校长并没有沾沾自喜,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努力,要以实际、实在、实效为出发点,以高起点、高品味、高标准为目标,做到管理人员专业化,藏书布局合理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图书分类精确化,业务管理规范化,服务工作细致化,扎扎实实为学生搞好服务,为学校的建设、图书馆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把学校图书馆建成信息时代的“导航站”。
第五篇:《论语》论仁 详案
《论语》论仁 详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悟和理解儒家“仁”的思想的内涵。
2、对儒家“仁”的思想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3、培养学生“仁”的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论语》的相关篇章,体悟“仁”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让学生切实受到“仁”的思想的感召,也力争做一个仁德之士。【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据统计,《论语》20篇中就有16篇论及“仁”(仅《为政》、《乡党》、《季氏》、《先进》四篇中没有仁字),而其出现的次数,共计有110次之多。这也就是说,《论语》中,平均十几个字中就出现一个“仁”。密度之大、频率之高,实属罕见。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论语》中“仁”的思想。
【PPT展示第2页】
【板书课题】《论语》论“仁”
【讲解】孔子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如果君子没有了仁德的品质,他如何称得上君子呢?可见,孔子将仁作为判别人是不是君子的最重要的标准。所以孔子毕生坚持仁德的思想,也竭力劝说统治者施行仁政,鼓励国民忠君爱国、报效国家。
【PPT展示第3页】
【讲解】“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所谓志士仁人,就是指有理想、有抱负、立志为国家的建设和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无求生一害仁”,就是:要有、要追求活着的时候不做有害国家利益、有损自己信仰的事;“有杀身以成仁”,就是:要有、要追求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用以维护国家的利益、维护自己的信仰。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可见,“仁”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儒家的基本概念,以至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而不同篇章中的“仁”也大都具有不同的含义,它渗透于学习、做人、生活等各个方面,且相互交织贯穿影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PPT展示第4页】我们本节课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什么是“仁”,如何理解“仁”;
二、“仁”的根本是什么?
三、怎样去修养“仁” 的品质?
一、什么是“仁”
【提问】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你是怎么理解仁的啊?或者说你由仁字都想到了那些词语?找个同学来简单谈一谈。
【回答】略。
【总结】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对仁都有一些自己的独到的看法。那我们看看古人是怎样理解“仁”的。【PPT展示第5页】
许慎《说文解字》:“仁,亲也。从人从二。”两人之间相亲相爱就是仁。《礼记》也说:“上下相亲谓之仁。”长辈与晚辈之间、上司与下属之间的相互亲近和尊重就是仁。这说明古人认为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这是古人对“仁”直观的定义。但是很显然,这种定义远远不能概括儒家仁的丰富的内涵。
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孔子是怎样理解仁的。孔子有一个学生叫樊迟,这个人可以说非常好学上进,他经常向孔子提问。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这里的小人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卑鄙小人的意思,而是说樊迟目光短浅,志向不高,我让你来是学修身治国劳心的大道的,你却跑来问过种庄稼这些劳力的事,孺子不可教也。但是樊迟并非只是关注种庄稼这些小事,他也曾经向孔子咨询过三次高深的大道,三次向孔子问“仁”。
【PPT展示第6页】
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颜渊》)樊迟第一次问仁,孔子和直接了当的回答了“爱人”两个字,也许孔子认为一心想学种庄稼的樊迟资质欠佳,就只是给了个最简单的回答。在得到了孔子的回答后,樊迟似乎很困惑,难道“仁”真就这么简单吗?我们说最简单的其实也就是最难理解的,众所周知的事情你未必真的理解。所以樊迟很困惑,没搞懂仁的意思。他就第二次跑去向孔子问仁。樊迟„„问仁。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这一次孔子的回答相比第一次“爱人”的总括性回答来说,要具体的多了,而且可操作性也更强了。那我们来看看有没有同学能够理解这句话啊?
【回答】略。
这位同学的理解大概差不多。樊迟问孔子怎样是仁,孔子说:“仁德的人对难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时,他总是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如果说第一次“爱人”是一个愣头愣脑的回答的话,这一次的回答就切实可行得多了,所以后人范仲淹也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典型的是受孔子“先难后获”思想的影响。这种“先难后获”的故事在历史上有很多,这里给大家简单讲一个正面一个反面的例子。(故事:东汉大叔将军冯异与后唐开国君王李存勖)
樊迟对仁的兴趣逐渐高涨,他又第三次跑去向孔子问仁。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这一次孔子从具体的生活做法中对仁进行了讲解,平时处事时要谦恭,做事情时要恭敬,对待别人要忠诚,这三种品质,就算到了遥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也不可废弃,那么这样,你也可以说是一个仁德的人了。要不说孔子怎么是一个圣人呢,他三次对樊迟的回答,每次的角度都不一样,而是根据樊迟的理解选取了不同的回答,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PPT展示第7页】
孔子也从反面论述了不是仁德的情况,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花言巧语,假装和颜悦色,这种人很少是仁德的,几乎都是伪善的。孔子从正面对仁进行了解释,同时也给出了判别仁德的标准。
【总结】一言以蔽之,“仁者,爱人。”这是孔子对仁下的最高的定义,要成为仁德之人,首先要爱其他人,所以儒家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后来孟子的仁民爱物,墨子的兼爱几乎都是从孔子“仁者爱人”这里生发出来的。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儒家的仁,那就是:与人为善,与木为春,与世为爱。
二、“仁”的根本
【过渡】“仁”这个儒家的最高道德规范,那么,它立足的根本点是什么呢?
【PPT展示第8页】
(一)孝悌是仁的根本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善事父母是为孝,敬事兄长是为悌,孝悌是人最基本的道德。孝悌之人,是不会轻易犯上作乱的,因为他们心里时刻挂怀着他的家人,所以有子说,孝悌是仁的根本。仁的根本是孝悌,那孝的关键优势什么呢?
【PPT展示第9页】
(二)孝道的关键
子游问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这句话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认为犬马都能够供养侍奉父母,如果我们心里对父母没有敬重之心,那我们跟犬马又有何区别呢?另一种理解是犬马我们都在蓄养,如果我们心里对父母没有敬重之心,那在我们心中,父母与犬马有何区别呢?这两种理解从不同的解读诠释了,孝道首先在于“心敬”,如果只是给父母物质财富的满足,是不能称为孝的,就算物质条件不能满足,只要心里时时刻刻想着父母,这同样能称为孝。所以孝的关键在于“敬”。
【PPT展示第10页】
孔子对这种“敬”也做了具体的说明,那就是“无违”。孟懿子问孝。子曰 :“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 :“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 :“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对父母的敬首先表现在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不要去顶撞他们,他们在世时,要以礼奉养,他们去世后,要以礼安葬、以礼祭祀,对父母的孝要做到合心合情合礼。试想,如果一个人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敬重都不爱,他还会去敬重谁爱谁呢?
【PPT展示第11页】
孟子对孔子的的这种观点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章句上》)孟子认为先对自己的双亲敬爱,其次才能对世人仁德,进而才能爱世间万物,由孝到仁再到博爱,这是一理相称的,也是符合人类的基本的情感的。庄子也指出“爱人利物谓之仁”,也是对这种观点的一个补充。
【总结】仁的根本在于孝悌,而孝的关键在于心敬父母,这里的父母其实也可以放大说是世间的人,也就是说,人生在世,你首先得对别人敬重,然后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仁德的人。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仁德”的人呢?孔子也对此做了具体的指引。
三、怎样修养“仁”的品质
【PPT展示第12页】
(一)克己复礼就能做到仁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要领。”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同学们,你们有做到克己复礼吗?我想很多同学在别人面前基本都能够做到克己复礼,但是当你只有一个人的时候,当你失去了别人监督的时候,你还会那样嘛?也就是说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不是看他在人前是怎么样的?而要看只有一个人时,他会怎么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慎独”。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克己复礼的典型,也就是坐怀不乱的故事。(故事略,鲁国柳下惠坐怀不乱)
(二)涵养美德
【PPT展示第13页】
此外,要想成为君子,还必须要涵养自己的美德。如果说前边讲到的“爱人”是实现仁的纲要的话,那么这里的几种美德就是具体的细目了。子曰:“刚毅木讷,近仁。”一个人做到了刚强果毅淳朴少言,才会慢慢的接近仁德。可见修炼仁德并不容易。那怎样才算真正的仁呢?孔子进而指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
恭敬、宽厚、诚信、聪慧、恩惠,具有了这五种品质的人,才算是真正仁德的人。这样就把仁德给他具体的细化了,可操作性也就更加强了。
(三)博爱众生
【PPT展示第14页】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PPT展示第15页】
仲弓问仁。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 :“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孔子说:“自己做不到或者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此句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
【讨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否能改成改成”己所欲,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
(四)为仁贵在坚持
【PPT展示第16页】
当然,修养仁的品质还需要我们长久的坚持,一日曝十日寒是断不能成就仁德的。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君子就算在一顿饭的短暂时间里都是不会违背仁德,就算生活困顿,颠沛流离都不会违背仁德。曾子也说: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四、总结
【PPT展示第17页】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爱离我们远吗?我想要仁爱的时候,念头一动,斯仁至矣,仁爱就来到我的心中,我的生命就被仁爱充满了。我希望这一句话,是孔子越过两千年流光,说给我们每一个子孙后人的。就在今天,就在此刻,就是我们每一颗心对自己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当你真正信任了这件事的时候,仁爱就在这一刻,来到我们的生命之中,我们被仁爱充满,我们跟这个世界都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