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解读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解读《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新华网北京9月3日电 题: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解读《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新华社记者 董峻
经国务院批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9月3日正式由农业部发布。这份规划对未来8年优化我国农业区域布局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进行了总体部署,是今后一段时期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稳定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文件。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3日就此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规划》如何看待2003年以来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
答:为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部于2003年编制完成并启动实施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规划实施5年来,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2007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集中度分别达到98%、80%、70%和59%,棉花、甘蔗、柑橘、奶牛集中度分别达到99.9%、63%、54%和50%。同时,优势农产品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国90%以上的甘蔗制糖企业位于优势区域内;优势区域内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乳制品加工企业达到256家,年销售额近630亿元;深加工出口水产品贸易额占到了出口总额的46%。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此外,优势区域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据对八个优势区域的监测,2006年优势农产品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比2002年提高了1.2至12个百分点。
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规划》的引导功能尚未充分展现,区域布局仍不尽合理,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化服务相对滞后、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不高、扶持政策尚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需要在实施新一轮规划过程中努力解决。
问:新时期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是什么?
答:《规划》提出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强化基础、壮大产业”的总体思路,明确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发展定位与主攻方向,推动产品空间集聚和产业升级整合,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加速农产品产业带发展进程,把优势区域建设成为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骨干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行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示范区,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体目标是,力争经过8年努力使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更加优化,优势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优势区域对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15年,重点培育16个关系国计民生、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农产品,形成一批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一大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优势农产品生产重点县,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通过区域布局的优化,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在区域农业功能、农产品基本供给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源高效利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等方面得到强化。
问:《规划》确定了哪些优势品种?这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和功能定位都作了哪些安排?
答:新一轮规划一方面保留了上一轮规划的12个品种,并将上一轮规划的肉牛肉羊品种分开作为2个品种,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增加了马铃薯和天然橡胶2个品种,最终选择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棉花、油菜、甘蔗、柑橘、苹果、天然橡胶、肉牛、肉羊、生猪、奶牛、出口水产品等16个品种。
《规划》在逐一分析16个优势品种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地发展基础和潜力,划定了各品种的优势区域,明确了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其中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4个优势品种强调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突出保障粮食安全,划定了16个优势区;大豆和油菜2个优势品种从食用植物油国内供给不足的实际出发,强调提高自给率,划定了7个优势区;棉花、甘蔗、天然橡胶3个优势品种强调突出保障产业安全,提高国内供给能力,划定了9个优势区;苹果、柑橘和出口水产品3个优势品种强调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继续扩大出口,划定了10个优势区;肉牛、肉羊、奶牛和生猪4个优势品种强调转变养殖方式,保障基本供给,划定了16个优势区。
鉴于大多数农业生产区域适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产品生产,部分优势农产品的优势区域在空间上出现重叠,为此《规划》提出了复合产业带的概念,并提出了各类复合产业带的发展方向。
问:农业部将如何组织实施?
答:《规划》专门用了一部分篇幅,在认真梳理近年来的5个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强农惠农政策及各部门、各地区实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新时期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政策措施。《规划》发布后,农业部还将发布指导意见,提出更加具体、详实的实施方案。初步考虑将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在编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过程中,注意与《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重点、措施进行衔接。三是认真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的问题,根据变化的形势与区域布局的特点与要求对规划进行适当调整或修订。
第二篇:农业部解读一号文件
农业部解读一号文件:谁来种地已成严峻问题
农业部解读一号文件:谁来种地已成严峻问题
新华网北京2月1日电(记者董峻、于文静)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1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这份文件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0500字,共分六个部分23条,包括: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文件确定,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文件指出,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扩大院所自主权,努力营造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政策环境。
文件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试验站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
此外,文件还提出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等。
第三篇:危朝安: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的关键在于农业技术推广
危朝安: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的关键在于农业技术推广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本网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会议12月8日在京召开。此次会议是在“十一五”规划实施即将完成之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关键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危朝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危朝安充分肯定了“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成绩,系统分析了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形势,并对做好“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危朝安指出,实践证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始终是“科技兴农”的主力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始终是“科技兴农”的排头兵,也是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员、农业技术应用的辅导员和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员。虽然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还很繁重,前进的道路上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和广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对于促进种植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技术支撑作用,进一步坚定从事农业技术推广这一伟大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危朝安强调,面对时代赋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推广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队伍素质、设施条件、经费保障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与此同时,我国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只有51%,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要靠科技,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的关键在于农业技术推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和广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要进一步认清所肩负的重大使命,切实增强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责任感。
危朝安最后指出,当前农业技术推广的重点工作是:第一,要紧急行动起来,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秋冬种作物查苗情、查墒情、查病情虫情等活动,加强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重点抓好抗旱保苗、病虫防控工作,力争壮苗安全越冬,为明年夏季粮油丰收打好基础。第二,要按照农业部有关发展冬季蔬菜生产、北方温室大棚蔬菜、增加大中城市速生蔬菜生产的总体部署,大力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搞好田间管理,确保“菜篮子”产品质量提升、产量稳定、品种充足、均衡供应,为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做出积极贡献。第三,要认真做好今年及“十一五”期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及早谋划明年重点工作和“十二五”期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展思路,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做好明年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随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夏敬源作了题为“总结成绩坚定信心——奋力开拓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
夏敬源指出,“十二五”时期,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建立一个精干高效的新型国家农技推广体系,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的要求,科学设置各级农技推广机构,使其职能更加明晰、结构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机制更加顺畅、保障更加有力。造就一支业务精良的国家农技推广人才队伍,确保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特别是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达到80%以上,逐步推行职业资格制度,建立知识更新长效机制。配备一批功能完备的农技推广设施手段,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确保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特别是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有专用的办公场所、固定的试验基地、必备的仪器设备、便捷的交通工具。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大力总结、提升、规范培训个性化、展示网络化、服务信息化、推广产业化等高效、实用的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创新一套充满活力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大力总结、提升、规范绩效考评、绩效挂钩,以及区域合作、协同推广等方面的推广运行机制。
夏敬源强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力争用三年时间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最近农业部对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与动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锐意进取,奋力开拓“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新局面。推动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和发展迈上新台阶。
农业部党组成员、人事劳动司司长梁田庚和种植业管理司、办公厅、发展计划司、财务司、科技教育司、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等有关司局主要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技(经济作物、园艺、果茶)、种子、植保(植检)土肥站(总站、中心、局)新疆兵团农技、种子站(总站)的主要领导20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办。会议期间,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辽宁省种子管理局、湖南省植保植检站、江苏省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江西省泰和县农业局和河南省滑县农业局的领导在会上作了很有借鉴意义的典型发言。并按照栽培(体系)专业组、种子专业组、植保专业组、土肥水专业组举行了分组交流会议,为总结“十一五”和谋划“十二五”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了拓展思路与对策的良好机会,受到代表们的好评。
第四篇:安质部副部长事迹材料
公司××经理部安质部副部长××是在3月由总经理亲自点将,从公司另一个重点工地调入××线工地××隧道出口担任安质部长的。当时,工程面临严重困境,工期停滞不前、进度严重滞后,危险源多,人心思动。
××隧道是四局多年来首次施工的长大隧道,也是××线在铁道部挂牌的八座高风险隧道之一,地质异常复杂,号称地质博物馆,有“小圆梁山
”之称,区内不良地质有岩溶和岩溶水、断层破碎带、高地应力、软弱围岩、煤层瓦斯等,存在着突水突泥涌水、塌方、岩爆、塑性变形、瓦斯爆炸等安全隐患、危险源,尤以出口为甚。
××部长临危授命后,凭着自己从事多年安全工作管理经验、多条铁路公路隧道施工的丰富经历和安全工作管理的娴熟专业知识,特别是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一四三”管理工作思路,较好地处理了现场安全与进度的矛盾,及时地解决了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难题,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工作中,他首先秉承“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深知安全工作不能“惊天动地”,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员工生命“重于泰山”,需要默默无闻地去工作,绝对不需要抢险。“干安全工作要真抓实干搞实的,不能搞虚的,否则要出事,给员工、集体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就是安全工作的失职”。这是他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恪守的信念。他不遗余力大力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坚决做到防患于未然。每一位新进场员工、每一位转岗者,必须经过安质部门的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两年多来,对各工班(组)进行安全教育218场次,2300多人次。平均达到每周2次的安全教育频次,各现场操作员工不到2个月即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目标的控制中,在组织措施方面,他强化了班组安全管理,把工作中心、重心始终放在施工一线;管理措施方面,从抓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入手,他完善了特种设备和特(来源:好范文http://www.xiexiebang.com/)殊工种持证上岗管理;在经济措施方面,他督促经理部安全投入,力争安全生产所需资金不欠缺;技术措施方面,他和经理部技术人员深入现场,针对工程几大难点展开攻关,深入开展tqc活动,研究施工工艺,总结工法,力求技术方案能及时圆满解决施工问题,成功地解决了现场施工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如何深入有效开展安全工作一直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点,他发动全员,依靠集体力量,对施工过程全方位监控,深化了对施工过程的全过程管理。过程管理的事前预控,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策划入手,修改细化了指导安全施工的法宝、纲领性文件《八项专项机制》,强调了事前控制的重要性,对危险源进行了分级管理,做到网应急预案完备。超前地质预报的各项技术手段超前水平钻、tsp203、地质雷达、陆地声纳、远红外探水的综合应用,为各段围岩掘进提供了初始信息。钻爆掘进的事中控制,他和技术人员研究光爆,适时调整技术参数,尽可能的避免围岩的扰动。事后控制根据监控量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地施做仰拱与二次衬砌。由于发现及时,dk108+025—075段软岩大变形及时得到处理,避免了“包饺子”等恶性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隧道一线出洞安全施工是××部长初到××面临的第一场硬仗。××隧道一线出口是隧桥相连,悬崖峭壁高度范围有70余米,需要对余平方米的边坡危岩进行锚索加固,其工程规模、难度可说是近几年来在公司所罕见。从搭设脚手架工作开始,他和现场主管技术人员挨个检查脚手架扣件的可靠性,与岩面锚杆连接的牢固性。27—35米长度不等的预应力锚索施工从钻孔、穿索、灌浆、张拉、锚固各工序直至最后岩面挂网喷浆封闭、脚手架拆除他与技术人员一起紧盯现场,确保了顺利结束。
××隧道一线洞内施工难点、重点有70米抗水压段帷幕注浆施工和120米计四轮大管棚施工。其中抗水压段帷幕注浆施工虽说在国内江河堤坝加固处理已有所应用,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还所鲜见。他和科技人员开展tqc活动,进行技术攻关,成功地解决了冒浆、串浆、绕塞返浆、漏浆等技术难题,完成工法编写,填补了集团公司隧道施工一项空白。
在他和经理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四公司××经理部从开工以来连续1000多天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隧道在八座风险隧道中率先安全贯通。安质部获得集团公司先进集体,××隧道工地荣获总公司级“标准工地”称号。
“一线的贯通只是工作的阶段性胜利,二线的贯通及安全出洞、木龙河大桥施工仍然存在着不足、安全意识一时不可松懈,距离项目完工还有许多路要走,许多困难需要克服但我相信,依靠集体的力量、严谨的管理、行之有效的各项技术手段,定能化解各种险情,确保整个项目安全目标的实现。”这是××部长在工作总结中的一段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攻坚克难战××,矢志不移抓安全
第五篇:雄安解读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题:从规划亮点看雄安“未来之城”——解读《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之一
新华社记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样板和标志。
10个篇章、2万多字,《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一出炉即引起万众瞩目。这张规划“未来之城”的宏伟蓝图,描绘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凸显着“雄安模式”的精髓。
契合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雄安规划纲要》提出了“两步走”——到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的建设目标。
【亮点之一】“组团式”格局:无单一中心、不摊大饼,城市发展富有弹性
未来雄安,整个城市将呈现组团式格局。
“雄安没有单一城市中心,不会摊大饼一样无序扩展。而是构建尺度适宜、职住均衡的城市组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说。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逐步形成城乡统筹、功能完善的组团式城乡空间结构,布局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间。
雄安将呈现“一主、五辅、多节点”的空间格局——
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呈组团式结构,形成“北城、中苑、南淀”格局。“北城”集中布局5个城市组团;“中苑”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塑造生态苑囿;“南淀”为临淀区域,严控开发建设,塑造白洋淀滨水岸线。在起步区内选择适当区域规划建设启动区,面积约20至30平方公里,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雄县、容城、安新县城和寨里、昝岗,作为5个外围组团,布局高端高新产业。
布局若干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50平方公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子瑜介绍说,各组团之间,森林、湿地、绿地等蓝绿系统环绕间隔,有明确开发边界。功能相对完整,可满足工作生活需求。
“新区规划了战略留白空间,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预留了空间,使城市发展富有弹性。”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李晓江说。
【亮点之二】鲜明“中国面孔”:不都是水泥森林,严格控制建筑高度
雄安新区将是“中国面孔”,规划建设将集中展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髓。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中华文化基因。塑造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
高层建筑将受到严格限制。《雄安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不能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根据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特点,在新区特定范围规划建设高层建筑,集中承载中央商务、金融、企业总部等功能。
雄安建筑将形成轮廓舒展、韵律起伏的城市天际线。“雄安没有高楼大厦林立给人的压抑感。”朱子瑜说,建筑既有古典神韵又具现代气息,融于自然、端正大方,不搞奇奇怪怪的建筑。
雄安遵循平原建城、尊重自然的规律,建筑不照抄照搬,将有着鲜明“中国范儿”。新区新建住宅推广街区制,这意味着雄安没有封闭式大院小区。
作为主城区的起步区,将传承中华传统营城理念,营造布局规制对称、街坊尺度宜人的“方城”,街坊呈棋盘式布局。规划设计城市轴线,南北轴线展示历史文化生态特色,东西轴线串联城市组团。
建成后的城市,外围林带环绕、内部林木葱郁,周边淀区碧波万顷,形成“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空间意象。
【亮点之三】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和改革开放新高地
目前,已有100多家高端高新企业落户雄安,创新资源向新区加速聚集。
翻阅《雄安规划纲要》,“超前布局区块链、太赫兹、认知计算等技术研发及试验”“IPv6率先布局”等内容均被写入。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通过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雄安规划纲要》还提出了38个主要指标。“像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超过90%,高速宽带标准千兆入户、万兆入企等这些指标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说。
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表示,雄安承载的使命之一是打造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探索可借鉴可复制经验,高端高新将是新区产业最显著特点。
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表示,新区将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符合新区定位和发展需要的高校、企业总部、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等疏解,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等高端高新产业。
改革创新是雄安的灵魂,是新区成长的第一动力。根据《雄安规划纲要》,新区将打造便民高效政务服务环境和创新开放的政策环境,在土地、财税、金融、人才、对外开放等方面,制定实施一揽子政策措施,确保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根据《雄安规划纲要》,新区将搭建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教育基础设施,构建国际一流创新服务体系,以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
【亮点之四】生态典范城市:城市就是园林,蓝绿空间占比达70%
未来雄安,将镶嵌在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之中,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
大型郊野生态公园、大型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让居民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新区规划森林覆盖率达40%。起步区规划绿化覆盖率达到50%。
“放眼全球,目前没有一个大城市能达到雄安新区70%的蓝绿空间占比。新区将展现出迷人的生态魅力。”邬贺铨说,新区将再现“林淀环绕的华北水乡,城绿交融的中国画卷”。
“白洋淀要推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构筑防洪堤坝,保持其原有历史风貌和‘华北之肾’的功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何立峰说。
环绕白洋淀、起步区和整个新区,将建设环状林带;主要河流和干道两侧,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城市组团间和重要生态涵养区,建设9片大型森林斑块。
【亮点之五】以人民为中心:步行15分钟搞定日常需求,打造租购并举的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
步行5分钟送孩子到幼儿园、10分钟送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未来在新区,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都能解决,便利店、卫生服务站、小型健身场所、幼儿园等步行5分钟就能达到。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新区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新区城市组团式发展、职住均衡、小街区,居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之外没有额外沉重负担,不会将大量时间虚耗在路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殷会良说。
新区规划了“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构建社区、邻里、街坊三级生活圈。在建设之初,公共服务设施就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将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医疗和文化等资源。
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和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政策和市场调控体制,严控房地产开发,建立严禁投机的长效机制。
【亮点之六】交通“快慢结合”:站城一体、窄路密网,“公交+自行车+步行”将是城内主流出行模式
雄安交通可谓“快慢结合”。快则乘坐高铁半小时抵达北京和天津,20分钟直达北京新机场;城内“慢行”也便捷,“公交+自行车+步行”将是城内主流出行模式。
“新区将成为八方交汇的通衢之地,对外交通便捷高效,与京津冀乃至全国、全球都有通畅的交通通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交通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杜恒说。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建立连接雄安新区与京津及周边其他城市、北京新机场之间的轨道交通网络,打造便捷、安全、绿色、智能交通体系。
依托“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开车1小时可到北京、天津,90分钟到石家庄。
雄安推广“站城一体”开发模式,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一体化开发,在公共交通廊道、轨道站点周边集中布局公共服务设施,起步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将达90%。
起步区路网密度可达到每平方公里10至15公里,构建快速公交专用通道,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初期对地铁作规划空间预留。
【亮点之七】数字孪生的城市:同步规划“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建设绿色智慧新城
“雄安新区是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城市,两座城市将开展互动,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和智能城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说。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全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
雄安新区将成为一座“聪明城市”,城市管理具有智能化特征。杨保军说,利用“数字孪生城市”系统,将来一些决策付诸实施前,可先在虚拟城市模拟运行,根据模拟结果付诸实施或者修正,发挥辅助决策作用。
按照规划纲要,新区感知设施系统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构建城市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利用云计算等技术,管理者可利用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枢,对城市全局实时分析,实现公共资源管理智能化。
【亮点之八】绿色低碳:雨水“流不走”、管廊地下藏
“利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湿地等设施,新区可实现中小降雨100%自然积存、净化。降雨收集起来经过处理用于城市绿化,既能防止城市内涝、雨水二次污染,也能助力节约用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分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高均海说。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按照绿色、智能、创新要求,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使用先进环保节能材料和技术工艺标准进行城市建设,营造优质绿色市政环境。
新区将建设海绵城市和多级网络衔接的市政综合管廊系统,解决“马路拉链”问题。确定用水总量和效率红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积极稳妥推广装配式、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方式。
【亮点之九】留住乡愁: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保护好历史文化
“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新区规划建设中,坚持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古牌坊不搬,保持原址不动。建成的新城市要有老场所,让老百姓记得住乡愁。”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说。
一个新的城市要立得住,关键要传承好文脉,注重对历史文物和历史风貌的保护。《雄安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保护历史文化,形成体现历史传承、文明包容、时代创新的新区风貌。
殷会良说,新区规划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古树、古牌坊等将有机嵌入公园、绿地等,使城市与历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相得益彰,深刻构筑富有雄安特色的城市印记。
雄安新区将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古迹、历史古城、传统村镇,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老百姓记得住乡愁。
【亮点之十】建设“安全雄安”: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
“安全是万事之基,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基础。安全问题一失万无。”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表示。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安全雄安。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高孟潭等专家表示,雄安新区规划充分考虑了方方面面安全因素,灾害和安全问题的监测预警、决策指挥、应急救灾等系统标准高,将成为我国安全城市的典范。
《雄安规划纲要》在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水安全、抗震能力、能源供应安全等方面作出周密部署。起步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为50年一遇。
新区将构建完整的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全面提升监测预警、预防救援、应急处置、危机管理等综合防范能力,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记者张旭东、齐雷杰、王敏、安蓓、郁琼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