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改心理及对策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改心理及对策
● 高宜荣
从二00四年秋学期开始,我市农村初中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我市从07年起提高了中考作文分数所占的比例,由60分增加到70分,作文教学越来越显得十分重要。笔者一直深耕在作文教改的第一线,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教改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有关网络信息、问卷、走访等多种形式,对我县100名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改的心理进行调查,并加以分析。
一、心理现状
通过调查,农村初中语文老师对作文的教改大致有以下几种心理:
1.创新心理这些老师约占百分之七,他们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富有创造性精神,有坚实的知识基础,有改革的毅力和决心,积极钻研新课程标准,并乐于在作文教学中加以实践。他们不怕麻烦,不畏风险,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利用农村的广阔天地开展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县有关单位举办的作文大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尝试心理这些老师约占百分之十。在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时候,他们即以“看一看、试一试”的心理去行动。他们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受新鲜感和好奇感驱使。朝则心血来潮,满怀信心,锐意进取;暮则途中遇挫折,浅尝辄止,半途而费。据调查统计,这些老师年轻人较多。他们共性是患得患失,有建树者无几。
3.从众心理这些老师约占百分之十六。从众心理,俗称“随大流”。这种心理往往抑制思维个性发展,难以产生联想和反思,无开拓性进展。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作文教学改革中,思想保守,主要处于盲目被动。既无切合实际的教改方案和明确的目的,又无坚韧的意志,结果日渐冷却,不得不放弃。
4.守旧心理心理学认为:长期处于某种氛围里会形成一个心理定势,对新事物缺乏感知,反应不敏感,并易对新事物产生轻视心理。他们对新课标的改革持怀疑态度,不相信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有多大的促进作用。他们只满足于在县局的视导检查中能“平平安安”,有时被抬举为“老黄牛”。他们披星戴月的工作,作文篇篇改,总批篇篇有,记录篇篇足,殊不知实效篇篇微。这些老师约占百分之五十二。
5.懒惰心理人们在生活中自觉地进行某种活动,行动一旦受阻,易产生消极情绪,从而懒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形成懒惰心理。他们既无开创精神,又无老黄牛精神。尽管实施新课标三年多来,他们还有时上课一支粉笔一道题,学生作文,课后补笔记,甚至检查来了还是要学生补作文,自己懒得写“下水文”和教后记,这些老师又怎能指导学生写“作后记”呢?这些老师约占百分之十五。
二、原因分析
事实表明,潜心于新课标作文教改的农村初中教师不多,这些人,他们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立志在改革大潮中出成果。
那么为何从众心理、尝试心理、守旧心理、懒惰心理的教师比较多呢?归纳起来不外于是以下几种原因:
1.认识不足。他们对新课标没有认真学习,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认识不清,没有积极参加省、市、县的新课程培训,懒以接受新信息,对新课程缺乏足够的认识,改革知之就甚少。他们只是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经验,得过且过,缺乏积极的进取心。
2.压力大。少数老师也想趁实施新课标的东风,搞好作文教学改革,可又怕搞不好影响学生成绩,影响“升学率”,影响学校声誉。因此,想要改革,必须闯几关:一是领导关,有的领导在视导检查中,还是老标准,老要求,精批细改,面面俱到;二是家长关,家长的意见来自于学生,改革时怕学生不满意,进而又怕家长说三道四;三是学生关,学生在小学时,老师抱着走、搀着走,学生思维形成定势,一提到作文,就是记得背诵过的拾钱包、让座、帮五保老人等一些素材;四是社会关,这主要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五是统考关,领导要实绩,老师要晋级,排名凭实绩,实绩凭统考,统考排名次,名次是实绩。为了好实绩,有的老师不免急功近利,更懒得在作文上下功夫。
3.语文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有待于提高。三年多来,我县农村初中语文老师参加了省、市、县举办的各种层次的新课程培训,教学理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更新,但由于处在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与外界的联系较少,作文教学的改革与新课标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文教学的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行动对策
1.强化学习,提高认识。新课标是我们教学的行动指南和依据,是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这一点不容怀疑。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彻底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
具性,充分认识到作文教改的推动作用,充分认识到作文教改对学生终身发展的积极作用。坚决克服从众心理、守旧心理、懒惰心理在作文教学中的消极影响,在作文教改中大胆地尝试,大胆地创新。
2.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在教改过程中,首先是根据新课标,制定好初中作文教改的整体计划。做到计划科学,措施扎实,具有实用性、序列性。二是强化作文指导,使作文指导系列化、科学化、具体化,让学生做有米之餐;三是强化作文批改,不要面面俱到。每次批改,形式不拘一格。对学生习作中的闪光之处加以表扬,不足之处加以改正,让学生写“回锅”文;四是强化课后作文训练。学生课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充分利用广阔农村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感知自然、感知社会的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鼓励、督促学生写好日记、周记、随笔等,并择优推荐公开发表,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初中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面对汹涌而来的改革大潮我们农村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创造条件,大胆实践,我们一定会迎来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新局面。
(高宜荣阜宁县益东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改初探
初中语文教改初探
毛承贤
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自建国以来先后进行了七次改革,每一次改革无疑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做出很大贡献。为使我国未来的劳动者更能适应国际化的空前竞争,实现邓小平同与“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前未来、面向现代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再次进行教育课程改革有着当前的意义和历史意义。课程改中初中语文教材的改革首当其先的,顾黄初先生说过:“语文是社公器。”《课程标准》中谈到“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的改革正因基于此进行。
1993年国家教委审查了人教版初中教材,到本世纪的2001年双一次对上一教材作了修订,这次修订更巾近和联系生活。阅读选编从在量的革命题村,转变到反映社会生活,在基础训练收由单项的语法转变到写作交际的实践。这些修订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我认为还不够也还不体现《课程标准》中磨拳擦掌“工具与人类”的统一,还不能实现邓小平同志四个面向的指导思想,如何进行现阶段初中语文课程的改革符合《课程标准》呢?我认为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语文课文的选编要体现各门知识的交融,体现其工具性。
从“语文的工具性”来看语文的选编,不仅要贴近生活,还应注重多学科多门类的融合。在选编的同时不仅要选出作家作者对生活的体验,而且还应选出科学家、艺术家对生活、对科学、对艺术的态度。了解生活、了解学拉知识的融合,增强各门学科知识的渗透,为今后学生学习其它学科 作准备。
二、语文课文的选编,要符合大语文观的思想,体现其“以人为本”的思想。
“大语文”思想的精髓是语文教学与人类生活原有杨结合,现阶段,我们总有一个感受,初中生能力与知训不能成正比。比如,让学生邀请某人到我校须做报告,不知如何向对方邀请,连大会致辞不如何是好!
第三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源头,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可以这样说:农村语文教育的落后,特别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滞后最终造成了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其策略研究,就显尤为重要。
一、针对以上教学现状,可以采用以下对策
1、动情晓理,严管厚爱
针对大多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够高,兴趣不够浓,精神不够饱满,劲头不够足,语文学习的目标落不到实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的情况。给学生讲道理,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责任感,无论是晓之以理,还是动之以情,都必须聚焦在抓住学生的心理、思想、情感、态度、行为上,时时事事观察学生,抓住时机及时教育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学生,因人因事而异。如学习态度差、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要随时找他们谈心,从各方面关心他们。如父母在家,老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并与家长探讨如何教育子女,要求家长协助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对于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这些学生孤僻、自卑、不合群、缺乏上进心。老师要多多关心他们,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要给予关照,并发动全体同学帮助他们,让他们能随时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比如在他们生日时,送上一张贺卡,或搞个小小的生日宴,叫同学们想方设法为他们庆祝生日,还可以班集体的名义买个生日蛋糕,将蜡烛点起来,全体同学一起唱响生日歌,我想一定会给他许多惊喜,使他激动得流下眼泪的。
2、课内外结合,开展多彩活动
课堂是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学好语文主要也依赖于课堂上的学习,要使学生学好语文,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开展一系列的丰富多彩语文实践活动,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他们的参与的积极性最高,并会乐此不疲。如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办墙报、手抄报、参观学习、歌咏比赛、主题班会等等,配合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参与。春天去郊游,夏天去游泳,秋天去采风,冬天去看雪;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陶冶了情操,他们时时就会有快乐的情感体验,很难想象,这样的学生还会对语文失去兴趣!、开展分层次教学
农村初中,情况特殊,学生来自辖区内不同的小学,各校的教育教学方法、水平和效果都不尽相同,学生的家庭环境因素也千差万别,自身的先天素质和主观努力也参差不齐,由此势必造成同一班级的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普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同一班级授课的情况下,教师教学中如果采取“一刀切”,必然会造成基础差的同学“吃不了”,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的尴尬局面。因此,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以上实际情况,我们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制定出了A、B、C三个学习能力等级的标准,通过观察测试,再确定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等级。每学期结束,再对照标准和测试情况,重新定级。教师的教学案分层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均有一定的梯度,对C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训练则侧重于A、B级学生。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都体现出分别施教、分层推进,使每位学生都能达到他实际应该达到的最好的学习水平。
二、学习现状及原因
1、学生兴趣索然,热情不高,态度冷漠,学习不认真。有些学生因为自己基础差,总觉得升学没有希望,所以就什么都不学了,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国家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部分主管领导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用片面的眼光看待学校的发展,一味追求升学率,给学校、班级、老师定任务,划指标。这样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一切学习都围绕着“中考”这个指挥棒,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内容就不教,学生自然也就不学了。另一方面,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局限性,学生根本就看不到学习语文的价值所在,看不到语文对自己的好处,看不到学好了语文是可以终生受用的,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语文作为一门最重要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2、学生总是片面地看待语文学习的劣势,认为语文这门学科认认字、读读书,没有什么深奥的东西,太简单了,谁不会呢!学不学都一样嘛,不管怎么学都一样,花不花工夫,花的工夫多与少,又有什么区别呢。有些学生觉得学语文好比“狗咬乌龟——无处下嘴”,内容太多,头绪太多,与其花工夫去干没有把握的事,还不如学学别的,兴许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3、由于家长的原因,许多孩子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部分家长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更不能从言行上给孩子做个好榜样。由于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区,大部分家长常年外出务工,,更有甚者,少许学生父母均在外务工,他们认为教育孩子只是老师的事,错误地把教育与学习混为一谈,把一切都推给了老师。殊不知虽属农村地区,可网络的触角也早已伸向这里,这个现代的恶魔正肆虐着这片淳朴的大地。如今,无一例外,每个乡镇都有几家网吧,学生们总能抽出大量的空闲时间(即使再忙),溜进网吧,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不可自拔。再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各地纷纷建立工厂,民工大潮翻波涌浪,只要不怕吃苦,一个月就至少就能挣个三两千,大多家长只看到眼前利益,更本就没有长远眼光,所以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就持一种消极态度,学习学习不好就进工厂,这也就间接的阻断了孩子学习的道路,造成了大多数学生不爱学习现状,长此以往,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反正孩子抱定一种考不上就进厂干活,爱咋咋地的想法。
4、农村初中教学设施落后,语文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明显。由于地域原因,农村地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落后,大多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一般还沿用着几千年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能满足和适应当今教育的需求。即使有部分地区实施了新课改,这种情况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写作教学,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更是流于形式,教师把大量时间花费在作文的批改上,写作前的指导、批改后的评讲花的功夫不够深。提到批改作文,老师就感觉到头疼,总是以“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的要求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农村地区的老师们更本还未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不懂得愉快教学的妙处,这不能不说是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滞后的一大缘故。其实,语文教师往往下了很多功夫,可是最终却收效甚微或更本就没有一点儿效果。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悲剧。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而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则更是一门“无米之炊” 的艺术,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但不管前面的路如何艰难,作为一位有使命感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只要我们踏实勤奋,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第四篇:《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现状的成因及对策》
《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现状的成因及对策》
卢小明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的大讨论与实施,中学语文教改的浪潮此起彼伏。近两年来中学语文新课改的春风又吹遍了神州大地。这的确在理论界起到了更新观念,促进教改的作用。笔者曾在教坛耕耘了二十几个春秋,并且在农村中学语文学科里上下求索,所以对农村中学的教改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其现状是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虽投入到了教改的洪流当中,但真正有所建树,取得教改成果的只是凤毛麟角。至今不少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仍在旧观念上徘徊不前,仍在观望和等待中。在此笔者想谈谈农村中学语文教改中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和对策。
一、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现状的成因
1、城乡差别的影响
农村中学教育与城市教育相比,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无论是师资力量的配备,还是教育投资都比较少,因此上级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学的语文教改既没有严格的要求,也没有评价机制,更谈不上在农村中学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因此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就可以了。
2、农村中学生源的影响
农村中学近年来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形成新一轮的高峰期,在这表面繁荣的现象背后,不难看出新生学龄儿童的锐减,预示着三五年后,现有的教师不是缺编,也不是饱和,而是严重过剩。一般的乡村又没有资格和资源办高一级的学校,相反城里的高一级学校如雨后春笋般
冒出来,这样既有远见又有实力的优秀教师纷纷涌进城里,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和转岗的教师留守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也不例外,这样农村中学语文教改就无从说起。
3、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当今竞争的时代,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深感自己的生存危机,一味地追求政绩。他们逐层逐级下达政绩责任指标。农村中学管理者为了完成目标,为了自己短期内的政绩,不得不忽视人性管理,这就很自然地把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又转到应试教育上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重视传授双基。忽视对学生创造力、积极情趣和意志理念的培养。对学生的不尊重、不公平、不公正、不民主的现象屡见不鲜。语文教师只管完成教的任务,而不善研究学生学的方法。惟一能检测学校尺度的是中考和高考。中考和高考成绩决定着师生的命运,决定着学校管理者的命运。这样导致了学校急功近利,千方百计迫使学生考高分、完成上级的指标数。
4、师生创意衰退的影响
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只注重结果,不问过程,语文教师也就不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了。他们总结出“千说万说,数据落脚”。备课程式化,工作“工匠”化,学生的学习被动化,作业任务化,学生的生活机械化,教师不思趣味性、灵活性,更谈不上创意性。他们教出的学生共性多,个性少,模仿多,创意少,套话多,真话少,模式多,动手少,抄袭多,动脑少。有些老练的农村语文教师公开地指出“改一步成先进,改两步成先烈”。这也道出了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的症结
所在。
二、改变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现状的对策
1、改变评价机制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者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摒弃传统的评价机制,不能一味地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率和名牌学校的上线率。尤其是对农村中学语文的课堂评价标准应重新制定。
2、给学生一个启发的课堂
所谓启发课堂,就是创造性教学,它是将创造性的教学思想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把创造性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相结合的一种尝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变化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的创造表现,增进学生的创造才能。
3、教育政策的倾斜与平衡
目前农村中学语文课改是一个薄弱环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作点尝试,鼓励城市的一些优秀语文教师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执教,让他们成为农村中学语文课改的生力军和主导力量。同时对这些教师和毕业生给予政治上、经济上和名誉上的政策倾斜,使他们能安心于农村,服务于农村。相信在上级政策的倾斜下一定能平衡城乡之间的语文教改差距,相信在他们的带动下“星星之火”,一定“可以燎原”。综上所述,笔者对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现状、成因进行分析,并对解决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相信我们只要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农村初中语文教改一定能获得丰硕的成果。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素质教育的拦路虎,这一问题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体制改革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
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伴随着这一改革进程,每位教师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一些心理本来比较脆弱的教师往往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疾病,特别是一些在改革中面临分流和下岗的教师,心中更是充满了怨气,总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辛苦教书育人半辈子,最后却落得“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
2.超负荷的工作加重教师的心理承受力
从教育现状看,目前农村学校普遍班额大,教师任务重。一些学校早上很早就要求学生到校学习,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只能提前到校;晚上,有的学校还要上晚自习,教师不得不到学校办公。人多作业多,批改起来自然就费神费事;教案要写还要抄,考试要评比,期中考、期末考,甚至连一个单元也要考,监考、阅卷、讲评,再加上各种形式的竞赛,老师心力交瘁,很难保持愉快的心态。
3.过分的强调竞争,带来人际关系紧张
现在多数学校仍以升学和教学成绩评价教师。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努力建立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竞争体系,按教师的教学成绩排队,让老师们之间展开教学竞争。竞争导致教师们认为每一个同行都是竞争对手,每位同事都是潜在的“敌人”,教师之间私藏资料、封闭信息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管理方面还有更绝的方法是“末位淘汰制”,在“淘汰”这样巨大的压力下,教学成绩的竞争,实质上已演化为教师内部的生存竞争。有的教师为了成绩自动地开始加班加点,而这样的举动对别的老师又是一个警告,于是,新一轮竞争的恶性循环开始了,这使教师疲惫的身心更是雪上加霜。过分的竞争使学校失去了整体优势和集体智慧,导致同事之间剑拔弩张。
4.量化考核过细,导致教师疲于应付
中小学普遍地重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在指导或者考核上存在过细过死的缺点。对教师的考核管理从早晚的签到、签退,到每周的听课次数、学生作业面批记录、指标学生的谈话记录、单元过关试题学生评价、定期的学生评教等。还有的学校学生对老师打分,这不仅影响着老师的经济收入,甚至还导致学校解聘老师。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给老师打分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上课或者教学严厉的老师一般打分比较低。一些老师因此困惑,怎样对待学生才算最佳?
过细的量化考核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越来越消极,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考核的分数在运转。这不仅严重干扰了教师工作的大方向,而且使本来创造性的工作成为简化的机械性劳动。
5.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心理承受力超负荷
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情绪,而教师也是普通人,同样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于是,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学校的以升学率论英雄以及社会的沉重期望,不少教师往往“载不动许多愁”,往往在挫折中产生哀怨。6.角色落差感产生教师职业疲倦感
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收入不会随着劳动强度和劳动数量的提高而提高。由于收入的限制,他们往往产生自卑感,与自己同时毕业分配到国家机关或下海经商的同学相比,强烈的自卑感更是挥之不去,长久笼罩心头。于是不少教师持消极情绪,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产生焦虑,感到心力交瘁,甚至有放弃教师角色的意愿。
7.环境、对象相对稳定延缓教师的心理成熟期
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除教室就是办公室、家庭,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生活比较单调,人生视野受到限制,进入社会与人打交道往往带有很浓的书生气,缺乏灵活性、通融性,缺乏与各种人沟通的能力。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成熟又影响老师。这使得一些教师的心理成熟要比同期进入其他行业的同学晚得多,有的教师甚至终生都无法具有成熟的心理。
如何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群策群力。
政府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保障机制是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关键政府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工作条件。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学校陆续实施教师聘任制,这就必然导致部分教师“落聘”,为此,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有相应措施做好“落聘”教师的善后工作,避免人人自危。
切实减轻教师负担。政府要责成教育主管部门完善学校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坚决废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业绩的做法;取消名目繁多的检查和评比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心理环境,使教师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全面启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工程”。政府要大力宣传教师工作的价值和复杂性,使全社会都能与学校一起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设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聘请有经验的心理专家担任兼职咨询人员;在有关宣传媒体上开辟“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把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今后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内容,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设立热线电话、信箱或在网上开辟虚拟咨询室,实行教师心理健康动态观察,对教师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相关培训。
加强法制教育。在教师因心理问题而带来的恶性事件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事人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法律知识都极其欠缺,法制观念极端淡薄。因此,必须把相关的法律知识普及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懂得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更让教师懂得自己必须对学生保持足够的尊重。
适当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在现行教师队伍中,确实有一部分教师本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比较差,他们在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之后,更是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难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难以适应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应该从源头上抓起,国家有关部门应通过对《教师法》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的有关条款进行修改和完善,明确把心理健康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
学校以人为本、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是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核心尽量提供进修机会。让教师了解更多教改信息,掌握更多教学技巧和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应当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
合理运用评价机制。在考核评优和职务晋升中务必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使之成为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动力之一。在处理教师违反校规校纪问题上,既要按“法”办事,又要以“情”动人,使这些教师心服口服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能在今后与其他教师一道同心同德地工作。
用人文关怀贯穿挫折教育。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教师自尊心、进取心、荣誉感都较强,学校领导对考试失利的教师应进行挫折教育,鼓励他们正确对待失败,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尽快从自责、痛苦中摆脱出来,重新找到自信,全身心、高效率、更有针对性地投入工作中。
全力解决超负荷问题。条件较好的学校要控制班级学额,对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允许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实行弹性坐班制度;给所有的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教学自主权;减少学校内部名目繁多的检查和评比活动。
广开感情宣泄渠道。经常组织联欢会、舞会、假日旅游参观等集体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为教师广开感情宣泄渠道。
关心教师家庭生活。教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如果能关心这些教师的家庭生活,哪怕是给予一点点精神上的关心和经济上的帮助,都会使他们感激万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忘我的工作中。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勤于自我调节是解决心理问题的保障积极参与继续教育。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教师要想靠在校十几年的学习就应付一辈子的教学,是万万不能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寻求发展,开阔视野,使自己站在较高的角度看问题,以平和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如意。通过学习、内省、立志和实践等方法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主动驾驭和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学会合理宣泄情感。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他们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转嫁给学生,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就容易使人出现心理疾病。因此,教师要学会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感。如碰到不理解自己工作的家长,可以在办公室说说;工作中遭到不公平对待,可找自己信得过的领导或有威望的教师评评;生活中的不如意,也可向知心朋友或亲人倾诉;或者干脆在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
培养多种业余爱好。积极参加各类社交活动,以此舒缓紧张的神经,提升生活质量,让身心得到科学的调节。
营造和谐温馨家庭。教师平时要善待父母、配偶和孩子,使自己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这样,如果在工作中有不愉快的事,也容易在家庭的温情中融化。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在课堂上用微笑和赞许的目光鼓励学生,用赞扬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
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如果教师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那就不要躲躲闪闪,放任自流,以致越来越严重。应该勇敢地寻求心理咨询,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治疗。
霍城中心小学
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