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现象给予班级管理的启示
生物现象给予班级管理的启示
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是班主任,为了构建和谐集体,真正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全员育人,科任教师也应该参与班级管理。
我是一名生物教师,在生活中,经常喜欢观察和搜罗一些生物现象,很有意思。细细想来,又觉很有道理,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借鉴意义。利用一些生物现象中所蕴含的原理、法则来管理指导班级,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蚂蝗精神
蚂蝗在我国各地的水田、江湖中常见,以捕食螺类等小动物为生,也有的种类以吸取其他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生。蚂蝗令人十分害怕,它喜欢叮人,且叮得很紧,一旦被它咬住,你越拉它,它就越往里钻,所以有一句歇后语是这样说的:蚂蝗叮螺蛳——叮住不放。
在班级管理中,副科老师经常是上课来下课走,对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作业完成总是蜻蜓点水-----点到即止,没有深入的交流,所以科任教师在课堂纪律、作业管理上越来越难。
新接一个班,每个教师肯定会给同学们规定一些事项,在同学们遵守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可是,问题是怎样让同学们一直遵守规定,这就要发扬蚂蝗精神:紧“叮”不放。
1、“叮”重点
在最初的几节课的观察中确定“叮”的重点对象。初一三班我首先确定的重点是李东泽,开学初的几次作业从来都不做完,课上活动总比别人慢半拍。经与班主任沟通,学生在智力上没有问题。
2、“叮”课堂
重点确定后,在上课时、作业订正时我都尽量站在其身边,随时“叮”着看,稍有偷懒,及时提醒。
3、“叮”课下
再精明的人也有失算的时候,有时稍不留神他的作业开始糊弄,课上没叮住,课下发现随时找。知道我要找他补作业,经常借各种理由不来,那怎没办?
4、“叮”课间
在下课前的一分钟提前到门口把他堵在教室,利用课间补作业。
就这样,反反复复,我是天天“叮”着他“叮”住不放,拿出了蚂蝗叮螺蛳般的韧劲。几个月下来,最终养成了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好习惯是在老师的紧“叮”不放中形成的你看,一个常见的生物现象,竟然给我的班级管理带来这么大的启发。生活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迁移运用,我们的班级管理会更出色。
第二篇:浅析生物教学低能现象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的生物实验教学起步较晚,以致重知识、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至今仍相当严重。随着教育的改革,在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教学大纲中,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内容突出了实验内容多,实验形式多,实验要求多的特点。
这样,学生动手参加实验的次数和机会多了。当然,如果教师不注意对学生进行实验规则和技能的代写论文教育,不精心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项目,学生不明白实验目的、要求和要注意的事项,则不仅效果不好,甚至会出现实验秩序乱,自然无法达到应有的实验目的。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为使每个实验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加大生物实验教学的力度,强化实验规则和技能。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首先要加强组织纪律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必须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并要向学生讲清道理,反复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保证实验室内环境安静。要求学生不到下课时间,不准擅自离开实验室。如本人实验完毕或有事要离开,须报告教师。总之,要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作风。
二、预习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过程
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事先进行实验难点和要点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如制作临时装片,练习使用显微镜,对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事先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培养好骨干,再由这些骨干学生去辅导带动其他同学做好实验,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就要特别强调其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如顺时针调节粗调节轮时,使镜筒缓慢向下,这时头应向左侧偏下,眼光与装片在同一水平面上,眼要特别注意物镜下降的位置,当物镜靠近装片时停止。这时用左眼从目镜观察,同时右眼也要睁开,用右手逆时针方向转动调节轮,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对准焦点,看清物像为止。再转动细准焦螺旋,来回调节,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千万不能违反操作规程,下降镜筒时,一定要从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碰到盖玻上,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教师也可以用两台显微镜示范,一台是已经对好光了的,另一台则是已找到标本清晰图像的,让学生观察后做模仿。
三、要有实事求是和富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记录,如果一个实验小组两人,则一人做实验,一人记录,下一次实验互相对调。实验绘图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照看到的实际画,在实验课中完成。如在解剖鲫鱼时,有的同学发现鱼的心室和动脉球的搏动位置在心房的上方,而在生物教学挂图中,心室位于心房下侧,在心室前端有一白色的动脉球,这就要按实际看到的画。又如初中生物课本中,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实验,而在实验报告册上则要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要用0.01%亚基蓝溶液作为染色剂,如果此种试剂一时买不到,不进行染色,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透明度大,那么在显微镜下很难看清其细胞膜和细胞核等。为了观察清楚,这时可提示学生是否也可用稀释的碘酒或墨水作为染色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学生试着做了结果很满意。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被染成黄(红)色,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看得很清楚。细胞周围空间呈白色,图像很清晰。再如有些同学,即使不用牙签轻刮口腔上皮,用一滴口水,处理后也可找到口腔上皮细胞,这又是为什么?等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和实际操作、制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要关心爱护教学仪器,节省实验材料
在做每个实验前后,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洗手的习惯,以免实验时沾污实验仪器和试剂、样品、标本,从而引起实验误差,同时还要求学生不应做与本实验无关的动作,以免损坏实验仪器,甚至发生意外事故。要节约实验材料,如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只要取一张洋葱表皮就够了,不必取大块,另外如擦镜纸、吸水纸,大头针和各种试剂等也要节约使用。严禁将教学器具如镊子、放大镜、剪子等带出实验室。同时为保证实验用品、材料、仪器不丢失,在实验前分发给每个小组一份实验仪器、材料登记表,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后核实,并填写本节课的实验名称,日期,班级和组别等,最后要签名,以示清点核实无误并承担责任。实践证明,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爱护关心仪器和经常节约实验材料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产,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上好实验课的积极性。
五、做好实验小结,启发学生自我评价
实验结束前,用3—4分钟时间让一些实验认真、观察细致、操作熟练、清楚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正确掌握了实验技能、并实验成功的同学简单谈谈收获、体会。也可由教师或者同学给予肯定评价和鼓励。反之,一些实验做的不好的同学或看不到实验结果的同学可谈谈失败原因和要吸取的教训。如有的同学也可能是因为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等原因而不愿意做实验,以至实验效果不好或无结果,为此教师也要帮助其克服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的娇惯心理,自觉做好实验。最终要使学生懂得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六、要始终保持实验室整洁卫生
要养成整齐清洁的实验习惯。实验过程中不得乱丢纸屑、杂物。实验结束后要清理实验仪器,把仪器放回原位,清洁实验桌(台)凳。对于贵重仪器如显微镜要求学生做到,实验完毕用软布认真擦净其各个部分,镜头(目镜和物镜)必须用擦镜纸轻轻地擦,擦完后转动转换器将两个物镜置于两侧,再将镜筒下降,目镜、物镜放入镜头里的规定位置,反光镜镜面要直立,以免落灰尘,罩上镜罩,把显微镜放回箱内,固定螺丝要拧紧,镜箱要锁牢,最后由值日生做好整个实验室的安全检查。
第三篇:生物启示教案
生物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评价尊重他人的想法的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
3.了解仿生过程,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认识什么是仿生,并且尝试仿生设计。教学准备:
新鲜的葱叶和韭菜叶、象棋子若干个、白纸2张,双面胶,三角支架(可用其他物品代替),剪刀,细绳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教师播放国家体育场的图片)认识吗?这是什么地方?你知道国家体育场是仿照什么来设计建造的?
学生交流。
看来,动物的本领真不小,它们在很多方面给人类一些启示,人们根据这些启示可以做许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人类从生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板书课题:生物的启示)
二、探究活动
(一)研究葱叶的性能。1.玩葱叶、韭菜叶,找发现。
小组成员一起仔细观察葱叶、韭菜叶,可以玩一玩,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吹葱叶时,葱叶很难吹弯,韭菜叶很容易吹弯。
2.葱叶不易被吹弯曲也可以说是承受力大,韭菜叶很容易吹弯曲也可以说它的承受力小。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葱叶承受力大 4.汇报交流: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5.同学们都认为葱叶承受力大跟它是筒形的有关系,是吗?如果改变它这种筒形结构,葱叶又会怎样呢?想不想试试?
6.学生实验,比较圆筒形的葱叶和改变形状的葱叶承受力情况
7.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筒形的葱叶比剪开的葱叶更不容易吹弯,也就是它的承重能力更强。
(二)做葱叶模型,并检测性能。
1.葱叶的筒形结构具有承受压力大,承重能力强的性能,那是不是把物体做成圆筒状承受的力就变大了呢?怎样来证明呢?
在每个组的桌子上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这些材料对你的研究有没有帮助呢 2.交流试验的方案
通过交流大家都觉得:利用圆筒纸和平板纸相对比,这样才能看出到底哪种形状的承受力大。那么我们就按照自己的设计来做个比较。
3.温馨提示:
象棋子可以作为重物,也可以作为桥墩。
作为重物时象棋子一个一个地往上放,手要轻,心要细。实验结束,汇报实验发现。可用实物投影展示记录单。
通过实验,大家确实感知与平面纸相比,筒形纸的承受力大,也就是说筒形确实承受压力大,承重能力强。
(三)了解仿生的过程。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研究筒形纸与平面纸哪个承受力大时我们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2.学生交流。(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和总结,重点写板书。)
3.既然筒形的结构具有承受压力大,承重能力强的特性,你知道生活中那些物体利用了这一特性吗?4.学生小组内交流:小组推选一名在班内汇报,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5.多媒体播放放: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资料。
6.同学们刚才看到的这些产品都是模仿了生物的外部特征或本领而发明的。人们根据生物的性能,研制开发新产品,这就是仿生。
三、课外延展
看来创造发明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旁,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多看一看,仔细瞧一瞧,然后想一想,我们一样能当“发明者”。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生物具有的特性引起了你的注意,你准备利用这种特性做些什么?
第四篇: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教学目标:
1.弄清课文中讲了哪些生物共栖的现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在自然界里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共栖。你们想了解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30课《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读准“栖”字的读者。
3.解题,谁能根据自己课前查阅到的资料说一说什么是共栖。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1)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奇趣”“水火不相容”“居然”“和睦相处”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
2.重点探究2-4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为什么说这些共栖现象是有趣的;它们共栖的原因是什么?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
①第2自然段讲了犀牛和犀牛鸟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犀牛皱褶缝里面的皮肤很薄,常常钻进一些吸血的蝇、虻等昆虫。这些昆虫在里面产卵生蛆,搅得它寝食不安,犀牛鸟啄食寄生在犀牛身上的昆虫和蛆卵,还能为犀牛鸟放哨、报警。所以大犀牛和小小的犀牛鸟成了一对好朋友。
(结合看教学软件理解)
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第4自然段讲了鳄鱼和燕千鸟是如何和睦相处的。
鳄鱼的牙缝里经常塞满残渣,牙齿和口腔又痛又痒,鳄鱼张开大嘴巴,燕千鸟就飞进鳄鱼的嘴巴里,为它剔牙。这样燕千鸟吃饱了,鳄鱼的牙也不痛不痒了。(结合看教学软件理解)
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③第3自然段讲了百舌鸟和金黄鼠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春夏之季,百舌鸟到金黄鼠的洞穴里去产卵,在它的洞穴里孵化育雏。金黄鼠不但不伤害百舌鸟的卵和雏鸟,而且还替它照看着。一直到小百舌鸟飞出,这一对好朋友才分手。金黄鼠收留百舌鸟,并非有利可图,只是喜欢听百舌鸟的歌声。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五、扮演动物,编演课本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从课文中任选一对共栖的动物,自愿扮演角色,在小组内编演童话剧。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在班上展演。
六、总结、拓展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犀牛和犀牛鸟、鳄鱼和燕千鸟、百舌鸟和金黄鼠之间有趣的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如果你还知道生物的其他有趣现象,说给同学听。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其他有趣现象。
第五篇:《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
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 课堂时间,更好地 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程分析:
本课是在生物中找出不同的地方,认识生物不仅有遗传还有变异现象。教材是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变异现象,沿袭上一课的思维形式。首先从我们自己身上突破,让学生从家人、从同学中找差异,感知变异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像遗传现象一样是生物的一个特性。接着对动物的观察,进一步拓宽深度。
最后,从植物身上加深对变异现象的理解,并引向更深层次,为下一课研究做好铺垫。针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遗传现象能够有深刻的认识,变异现象也不难理解,方法和思维都是相同的。
当然方法还是观察-分析-判断。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在比较辨别中,完成特定的活动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将学习所需要的信息筛选出来,从而认识变异的一般特征。通过对植物的资料查找,更深刻地理解变异的两种特性:可遗传性变异,不可遗传性变异。这样较好的达到课标提出的以下目标:通过观察现象,搜集整理信息,知道生物比仅有遗传的特性还有变异的特性。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并能对同一现象作不同探索。从科普资料中吸收各种信息。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同时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关注身边的科学技术,形成积极的科学热情。从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看,对生物世界中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观察、分析,从而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并能对一些变异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为重点。关于遗传与变异在生物中的应用的了解为难点。关于应用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
也许由于上一节课的教学,学生还沉浸在生物的遗传中,甚至还在各种动植物中寻找生物的遗传信息,忽然这节课就提出一个相对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有些不适应,怎样让学生自然的认识到这个差异,需要我们注意。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和辨认活动,认识遗传的一般特点;
●通过有针对性的探讨活动,加深学生对生物变异特性的感知和理解;
●通过资料获取相关的信息。
●通过观察和推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领会生物变异现象研究的方法,并能进行持续研究;
●运用所学的方法能对一些变异现象作出解释和推测;
●能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理由拒的研究和表述习惯;
●养成浓厚的生物科学研究兴趣,并能关注科技前沿的信息。
●有生物学科学研究勇于创新的热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回顾导入
【说明】提前为学生准备好要观察的金鱼,不过是精选一个家族中差异比较大的和其它家族中经过人工繁殖的,把这些有相似的放在一起。
1.谈话:请你们观察这鱼缸里的金鱼,看看哪些是一家子。
2.学生分组观察寻找并回答。
3.提问:你为什么这么分?
4.学生讨论回答。
5.老师告诉他们真正答案。
【评析】让学生处在矛盾中,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正所谓: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在教学中,有意设置这样的障碍,使课堂带来活力,有“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觉。
二、引导寻觅
1.提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回答。
3.提问:你们觉得可以怎样来回答这些问题呢?
4.大胆的猜测,回答。
5.谈话:如果要想得到较准确的答案,单从一个角度研究是不够的,像上节课一样,我们也来从人类、动物、植物中寻找答案,如果都有你们所猜测的这一特点,我们才可以认可这个结论。
【评析】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研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儿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进行思考和研究,真实而自然再现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对学生影响深远。
三、筛选解疑
1.谈话:把你们上次看的照片重新拿出来,再从他们身上寻找不同点,我们看看这些不同点有哪些。
2.学生观察、比较、筛选。
3.学生汇报。
4.师生总结。
5.提问:动物和人我们都观察和分析过了,下一个是观察分析什么啦?(生:植物)
6.谈话:对,是植物。你们打算怎么观察研究呢?先讨论一下。
7.学生讨论,引导拿出操作方法。
8.学生室外观察,并做好记录,采集样本。
9.师生讨论总结,得出结论。
【评析】这一环节真实而自然的引导和经历,使学生感受深刻,同时体验到研究的快乐。最大限度的放手给学生,学生拥有自主研究的主权和时间,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学生的合作也异常活跃,积极性很高。
四、学生轻松经历变异的奇异
1.谈话:生活中生物产生的变异现象很多,并且还有一些科学家在这方面作了研究,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请大家留心,看哪些变异现象可以往下一带遗传,那些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2.学生观看有关变异现象的资料。
【说明】这里的内容是经过精选的视屏信息或者电脑制作的动画或幻灯片,内容是有关变异现象的,应该有的可遗传性变异和不可遗传性变异的现象。
3.学生讨论自己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师生总结这两种变异现象。
【评析】我们研究往往也会疲倦,虽然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单一的活动形式,会引起人的倦怠。在这部分就是让学生轻松一下,并透过今天的媒体获得更多的信息,这可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并且印象深刻。
五、课后调查活动
谈话:经过两堂课的研究,我们对遗传和变异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我们会发现遗传和变异的特征可以互相转换,并不固定。请你们回去将课本45页书上的调查表带回家和你的家人比比填写好,或许你们你还会发现很多的秘密。
教学片断赏析
“引导学生寻觅”的教学片断
师: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你确定它们是一个家庭的吗?
师:为什么这么问?
生:你看这个金鱼头上有个小突起,而这一个却是平平的。
师: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颜色差别很大。
生:尾巴也不太一样。
生:嘴巴也有不同。
师: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也很多,这两条鱼头部形同。
生:这两条尾巴相同。
师:刚才不是说尾巴不同吗?
生:那时那两条,这是这两条。
师:你们观察很仔细,值得表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更值得表扬,不过老实告诉你们它们是一个妈妈生的。
生:哟――
【片断评析】当学生的发现和理想的答案有反差时正是产生疑问的地方。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可见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性,老师抓住学生这一点,并深入的引导他们去比较遗传和变异的内容特征,含而不露,自然而生动,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真对动物发生的部位特征,有其相交和重叠的地方。层层深入,学生也被带入一个深思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