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探究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探究
教师一直把作业作为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于是布置作业时也是本着教师的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及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全班所有学生做得是同样的作业。使得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学生吃不了。长期的这种作业方式已经使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比如马马虎虎地做,早上到校抄同学的答案,字迹潦草,错误率高,不认真思考等。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如何让学生把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事去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呢?今天我就和大家从以下几点共同探讨一下。
一、有效作业的内涵
什么是有效作业?有效作业的理解,可以从质量与过程两个基本视角进行考察。
从质量视角看,有效作业就是有效果与有效率的作业。所谓有效果就是指达成预期的目标,而有效率就是以少的投入取得高的产出。达成或超过预期的目标,是能够实现期望目标的增值的教学。有效作业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有效作业从有效的“理想”转化为有效的 “思维”,再转化为一种有效的“实践”。
从过程视角看,有效作业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与条件下,教师有效地教,师生共同选择作业任务,学生有效地学,师生之间有效教与有效学的交流与互动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实践活动。
将质量与过程视角整合在一起,可以对有效作业做如下定义:有效作业是在特定的环境与条件下,基于预定课程学习目标,为完成师生共同选择的既定任务而开展的,通过交流与互动达成有效果与有效益教学的活动。
二、有效作业的标准
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学生的学术进步与人格成长是判断教学及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根本标准。学习目标是人们对学生成长和规格的表述,因此,我们对有效作业的判断应依据学习目标,凡是有助于完成学习目标的作业都是有效作业。对作业有效性的判断应主要依据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
1、有效作业是高效率的作业。
教学活动的效率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例。教学投入包括师生的精神投入与物质投入,教学产出直观表现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的相对量。教学时间有限但内容繁多,如何保持高效率的教学是每位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为取得一定效果而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或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取得较少的效果都是无效或者低效的教学行为而不是有效教学行为。因此,高效率是有效作业必不可少的成分,没有效率的制约,仅依赖教学效果来判断作业的有效性必然导致学生作业时间的膨胀,从而剥夺学生的休息娱乐时间,引起学生厌学。
2、有效作业是高效益的作业。
效益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平。有效作业必须是总体上有效的作业,不是对个别学生有效的作业,它要体现作业的效率并实现作业的公平,为追求作业效率而出现的仅对个别学生有效的作业是不公平的。有效作业的效益包括个体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教学由师生的共同活动构成,所以有效作业的个体效益不仅包括学生的成长,还包括它所带来的教师的满足感和进一步完善的愿望,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社会效益是由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所带来的社会发展进步,是间接的效益。
3、有效作业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作业。有效作业是为了学生有效地学,而有效地学的结果是学生学习的成功,学习成功又给予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得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成功,如此不停地反复,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学习
三、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
1、依据挑战性学习目标,精选、精编习题;
2、预设弹性作业,满足学生差异性学习需要;
3、在合理的作业形式中及时反馈,动态生成矫正作业。
4、教科书作业与“课文”内容的交叉编排
四、作业设计的形式多样化
传统教学中,常是老师布置作业学生独自去完成,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且他们做作业时,无交流可言,还缺乏情趣,长此以往,学生不由自主地将作业看成是一种负担,并逐渐产生望而生畏的情绪。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极强的创造欲和表现欲。要想让他们在生活中享受做作业的乐趣,首先我们教师自己要做个教学的有心人,精心设计作业的形式,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一种亲近感,进而增强他们做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不到一年的尝试与探究中,我们在以下方面做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自出自做型作业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真正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设计作业时,我们也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让他们自行设计作业。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爱好自行设计家庭作业,喜欢书法的孩子
将本课的生字或某些段落变成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喜欢朗读的孩子即兴朗诵了一篇相关的文章;喜欢查资料的孩子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有关小兴安岭的知识和图片,喜欢画画的孩子将课文里描写的一些景物变成了生动形象的图画„„
2、同伴合作型作业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合作和协调精神是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所必须的心理品质。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在作业设计上也要充分挖掘小学生同伴间合作的潜力,发挥他们的合作精神。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写循环日记,每组一本,每天轮流写,第一个学生写完日记后,还可以和家长交流,请家长写评语,第二天传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阅读第一个同学的日记后,写上自己的评语并和第一个同学交流,之后再写日记,以此类推,一周之后教师组织评议。这样做,既让学生有学习、借鉴、交流的机会,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因此,他们写日记的积极性非常高。
3、亲子型作业
父母是孩子启蒙教育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孩子的成长始终离不开家长。据了解,现在很多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许多家长积极与学校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因此,我们抓住这种大好时机,在合适的情况下布置“亲子作业”,发挥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北师大教材在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后就提倡亲子阅读,要求孩子听爸爸妈妈讲故事,和父母一起读书等。这种亲子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扩大了孩子的知识面,又促进了亲情。此外还有一些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传统节日、节庆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如教学北师大教材二年级下册《妈妈的爱》时,老师特意将课文调整到三八妇女节前一天学习,学完课文后要求学生在三八妇女节这天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将这件事情记下来,第二天在班上交流。结果第二天老师一到班里,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给老师讲述昨天的故事:他们有的帮妈妈洗脚,有的给妈妈买了节日礼物,有的帮妈妈扫地擦桌子„„他们言语间流露的尽是自豪与快乐。而且就在当天,有好几位妈妈给王老师打来电话感谢老师,并夸孩子的表现。
4、师生合作型作业
实践表明,让学生把作业写完写好,单凭教师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身体力行做表率,和学生一起写作业,让学生看得见,可效仿,它的作用胜过千言万语。如练字时,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写。每次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老师必先完成,并且每星期还在班里开展一次“和老师一起做作业”的活动,她将学生的作业分为优秀类和进步类。每次,先让小组长从小组中挑选出优秀类、进步类各2名,再由全班从各组中分优秀类、进步类各评出4名,将他们的作业张贴在老师的作业旁边。这样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好作业的积极性。此外,一些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写作业的兴趣,采用学生出题老师做,做完后学生批阅的办法,这种办法也不错,它一方面便于教师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深入地掌握学生学习知识的脉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五、有效作业设计把握好四个度
1、激发兴趣,使作业有“温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师设计作业要在调动学生的兴趣上做文章,作业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能够吸引学生,使学生做作业时能持续在一个恒定的“温度”中并处于一种愉悦的环境,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
如: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秋天到》之后,可以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①爱好读书的你,阅读
一、两篇描写秋天的文章;
②爱好郊游的你,周末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寻找秋天的脚步;③爱好诵读的你,朗诵一篇描绘秋天的美文给父母听;
④爱好绘画的你,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秋天的美景;
⑤爱好写话的你,用优美的语言去描绘这美丽的秋色;
⑥爱好文学的你,可以搜集一些描写秋天的古诗句。
要求:可以完成一项或多项。
这项作业,极大地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给了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因此学生们兴趣盎然,在作业中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才华。
2、尊重差异,使作业设计有“梯度”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学生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作业设计必须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所区别,应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培养其语文能力。
例如,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单靠课内识字,可能会使一些学生“吃不饱”,久而久之会抑制他们的识字兴趣,影响他们的识字能力,为此,老师可以开展 “给字娃娃找家”(剪贴报纸、商标上等上面的字进行识记),“和字宝宝交朋友”(看书、认路牌、站牌、商店名、做游戏、看电视识字„„)等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运用课内所学的识字方法,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识字。
3、贴近生活,加大实践性作业的“力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因此,我们认为,语
文作业设计还应强调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形成能力。如:语文二年级下册《葡萄沟》这个开放性单元时,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我的家乡在,家乡的特产真多啊。我们下周要开一个“家乡特产推荐会”,请你寻访家乡特产,再从下列作业中至少选择两项,一周内完成:
①仿照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写法,写一篇习作《我爱家乡的》 ②动手画一画家乡特产,并配上相应的文字做说明。
③办一份有关家乡特产的手抄报。
④设计或收集家乡特产广告词。
⑤收集家乡特产图片,设计导购词,并尝试着做做小导购。
温馨提示完成途径:①实地考察;②上网查资料; ③请教父母邻居、老师等人;④走访特产商店等。
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眼、口、手、脑并用,知、情、意、行统一,让学生在作业中有效地提升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4、立足文本,把握拓展性作业的“尺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设计作业时,我们一方面要注意语文学科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综合,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因为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毕竟有限,所以网络、书刊、影视、展览等都可以成为语文作业的资源。如:学习了《美猴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学习了《美丽的武夷山》,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了武夷山的风光片。此外还应体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淡化学科间的界限。如学习完《将相和》一课,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学习了课文《快乐的六一》,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喜欢唱歌的放声歌唱,喜欢画画的动笔画画,喜欢舞蹈的翩翩起舞„„
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就是其成长的过程。教师精心选择、编制习题,在指导、批改作业的过程中生成新作业,是其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磨砺的过程,更是专业理想的树立过程。这一过程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有效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第二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下,语文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鉴于此,本文就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围绕有效教学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近年来,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这就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提升教学效率,以适应当代的主旋律。然而,语文教师认真开展教学,但教学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开展教学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效果,最终达到预期目标呢?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也是教师运用最多的就是传统教学法,即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主宰,占据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开展一人教学,而学生则是坐在课桌前默默地听讲。教师讲解完后剩余不多的时间或留给学生背诵、朗读课文,或是进行习题练习,或是学生自己做作业。整节课堂学生都是在被动中学习知识,完全没有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而如此语文教学势必带来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进而导致小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语文教学效果又怎会提升呢?
2.忽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众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经常忽略小学生的年龄特性,导致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只适合教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则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由于小学生处于对一切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年龄阶段,尤其是对游戏最感兴趣,如果语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渗透一定的游戏环节,定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前提条件,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出发点,以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原则开展教学,多管齐下,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稳步提升的目的。
1.转变语文教师的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首先就要转变语文教师的观念。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课堂并非教师一个人的课堂,而是师生共同的课堂;教师要把握好自身角色定位,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做一名优秀的引导者,即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主体,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教师还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全局观念,不应只是为了应试教育,为了完成自身教学任务而开展形式教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师生在课堂上紧密配合,学生兴趣满满,教学效率的提升将会指日可待。
2.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
任何学科都来源于生活,并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学科更是如此。为了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将语文教学生活化,在讲解的同时,可与小学生日常实际生活所遇、所见、所闻密切结合,让小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就在他们身边,增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自信心。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学习活动,如在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时,可将课堂转移到革命纪念馆,学生如身临其境,这时再加上精彩的讲解,教学效果就会更进一步。因此,开展语文生活化教学,拉近了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提升定是水到渠成之事。
3.开展语文游戏教学
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语文教师如果经常采用游戏教学,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解《坐井观天》一课时,可组织学生开展成语接龙的游戏。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表现好的、积极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此外,语文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猜成语游戏,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补全成语等。实践证明,游戏教学深受师生喜欢,已成为语文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
4.实施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作为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同样不可忽视。试想,小学生对语文教师没有好感,又怎会在课堂中认真听讲、努力学习呢?因此,实施情感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小学生多多鼓励、表扬。学生犯错之后也不应大声呵斥,更不应说有损学生自尊的话,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说服。对待小学生犹如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更多的关爱,这样学生在心目中就把教师当做父母、朋友,师生关系和谐,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快乐,教学目标在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实现。
总之,语文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同?r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并利用多种有效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带来小学语文教学实质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梁敏.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经贸实践,2017(6).[2]宋丽娜.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J].赤子(上中旬),2017(6).
第三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探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探究
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着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的现象,这阻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针对这种状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一、立足文本特色,丰富语文综合学习形式
新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故事性很强,并富有人文性,非常适合排演课本剧。而学生对于排演课本剧,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学完《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纸船和风筝》,我开辟了“童话剧专场演出单元”,让学生进行改编、排练;教学完《晏子使楚》《将相和》《草船借箭》,我开辟了“历史剧专场演出单元”,让学生自由组合,自己创编,进行表演。并要求学生表演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台词,能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心理特点做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这就需要学生在排练的过程中读透课文,揣摩人物心理。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高。
除演课本剧之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系列活动。如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些歌颂父爱、母爱的课文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感受亲情”的系列活动: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亲情的看法;写一首小诗,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与父母进行一次长谈,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爱;送父母一件礼物,表达对父母的一片深情。活动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语言
文字的魅力,而且语文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二、结合其他学科,提高语文综合学习成效
跨领域学习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学习效率。因此,教学完《大瀑布的葬礼》,我组织全班学生分组考查我们家乡慈溪缺水的情况。有的学生实地考察了上林湖、杜湖,亲眼目睹了湖底朝天的情景;有的走访了气象局、环保局,向相关的工作人员了解气候与水量的关系;有的从身边开始调查,搜集人们平时不节约用水的事例。然后,学生将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研究,提出了节约用水的方案。最后,学生在语文综合学习课《生命的源泉——水》中进行了交流。
总之,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融合,能大大提高语文综合学习成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抓住生活闪光点,拓宽语文综合学习资源
生活即语文。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综合性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例如,与人初次见面时,学生往往会遇到如何主动打招呼,并进行自我介绍的问题。我先让学生展开讨论,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会,然后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试着进行自我介绍,最后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提高。又如,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可爱的慈溪,欢迎你”活动,要求学生调查、搜集所处乡镇的古今名人、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特色经济等各方面的资料,并写出调查报告。活动中,我设计了“导游”带领“北京客人”游慈溪的情景。这样,既
生动展示了学生的汇报成果,又促进了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结合社会大环境,扩大语文综合学习的平台
学生对国内外大事是十分关心的,引导学生关注事态的全程发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写一写自己的体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如“嫦娥一号”飞入太空时,我抓住这个契机,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实况转播,之后又组织学生开展了“写童谣,诵童谣”活动。学生兴趣盎然,写出了一首首童谣:“成功了,成功了!嫦娥一号升空了。飞上月球探奥秘,返回地球传佳音。拍照片,传数据,和平探测行使命。祖国日益变强大,海内海外皆欢喜。”学生的文笔虽然还很稚嫩,他们的诵读也没有什么技巧,但感情却十分真挚,完全是有感而发,有感而诵。
总之,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构建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第四篇:小学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作文学习了解简单的写作方法,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以此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自身理解能力的发展,作文教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教师就必须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本文集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研究小学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策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而如果教学策略选择使用不当,则很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学生逐渐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自己的教学目的,为了帮助学生可以在考试中获得较好的成绩,往往会教授学生一些写作方法,要求学生将这些方法套在自己的作文中。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会缺乏真情实感,可读性也较低。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但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反而会回导致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改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真正有效掌握写作技巧,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鼓励学生开拓创新写作内容
仔细研究现有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都是以自己的讲解为主,先给学生展示一篇范文,向学生分析这篇范文好在哪里,从句型、字词等角度入手,夸奖这篇文章,然后再安排学生对同一主题进行写作。很多学生为了能够获得教师的表扬,会机械式的在自己的作文中套用范文中的内容,如“我的奶奶长着花白的胡子”,出现一些较为低级的错误。也有的学生甚至会从网上抄袭一篇文章来应付教师,仅仅就是为了获得一个好看的分数。但这些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却没有丝毫的帮助。由此可见,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转变灌输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开拓创新写作内容,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
以我自己的实际教学为例,在给三四年级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常常会遇到的写作形式就是看图写作。这个阶段正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我的写作教学方法较为开放,对学生的要求较少,主要就是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某次教?W中,我给学生观察了一幅图片,图片内容是很多人蹲在地上捡钱,而一边站着一个手里攥着钱流眼泪的老奶奶,我要求学生先观察图片,简单想象自己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为了避免学生之间互相干扰,我并没有提问,而是要求学生直接根据图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一篇400字的作文。经过之前的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肯定,大胆的发挥了自己的想法,写出的作文各有各的特点。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
作文来源于生活,也反映生活,作文的一大用处之一就是用来记录生活。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整个教学却偏向于理论化,教师会向学生传授一些写作技巧,例如如何开好头,如何进行结尾,中间的故事如何展开等,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训练。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写出的作文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缺乏可读性,分数自然也就无法发提高。因此,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是有效作文教学的要求。很多教师只专注于教学,忽略了生活内容的作用。在写作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发现生活中与写作主题相似的事件,然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就会各不相同。
例如,我在安排学生进行《快乐的周末》这一主题的写作时,先提问学生:“大家还记得自己在上周做了些什么吗?”有的学生回答:“上周我和妈妈一起去爬山了。”也有的学生回答:“上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了大扫除。”先带领学生回忆了自己上周末做的事情,营造出一种快乐的气氛,然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写作,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将刚才自己的想法写在作文中。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很有效的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写出的作文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三、结合说话教学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如果教师直截了当的让学生进行写作,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难。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作文内容的构思,也不知道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有效的表达是优秀作文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说话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进行写作前,先就某一主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是提问学生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会重新组合有关的词汇,争取让大家都可以理解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写作,有了说话作为基础,学生写出的作文逻辑会更加合理,表达也会更好。
【结 语】
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追求的目标。同时,教学效率作文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提高教学的效率也十分必要。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教师就需要重新构建教学课堂,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将其中不合理之处进行完善;坚持学习和了解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和写作意识,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不断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结合说话教学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此一步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罗黎明.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西部皮革,2016(38)
【2】喻娇.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5(18)
第五篇: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反思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反思
李东
新的形势下,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尽量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而家庭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中高年级的孩子富有好奇心,喜欢探险,我们的作业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布置有创新形式的作业,通过这种形式开发潜能,提高孩子们的闪光点。
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它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完一篇文章之后,通过安排学生写相应的片段,或者按课文的写作方法去观察事物,仿写文章,或者让学生与人物进行对话,实现心灵的沟通。例如在学完《山中访友》这篇课文后,我布置同学们课下观察身边的景物,利用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景物。当同学们把作业交上来后,带给我的是惊喜,他们写的很成功,他们的心情融入文字中,实现了和事物的对话。在学完季羡林的<<怀念母亲>>这篇充满爱的文章后,布置学生回家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可以是心里话,可以是一些实际行动,可以是通过文章的形式实现。这样的作业,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挑战性,他们愿意尝试,在活动的过程中,同时实现了与家长的积极沟通。
知识源于生活,我们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只有布置的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喜欢,乐于探究,才能更好的实现作业的有效性,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案例与反思
李东
在教完古诗两首后,我把作业的布置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师:学习完了这两首古诗后,你打算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呢? 生1:我打算抄写这两首古诗,并进行背诵和默写练习。
生2:我打算把这两首古诗的意思说一说,并把其中蕴含的道理写下来。生3:我想根据这两首古诗的内容画一画。生4:我想收集这两位诗人其他的诗来吟诵。生5:我想收集整理其他说明一定道理的古诗。
生6:我想整理跟这两首古诗所说明的道理有关的例子。
师:同学们,你们自己设计的作业比老师设计的还要精彩。那么,我们就按照1+X的方法,同学们在完成自己设计的一份喜欢、力所能及的作业的基础上,再选择其他人设计的、自己也感兴趣的作业。X的数量可以自由选择(多选不限)。作业量不作具体规定。
分析和反思:
追求作业的有效性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作业的布置一定要面向全体,要关注人的差异,有弹性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实际情况设计和选择作业。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作业,优秀的学生可以做难度较大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避免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消损。当学生能自主、积极地完成不同治度、不同题的作业练习,他们就再也不会感觉到学习的无奈和负重。当然,在学生设计自主性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教给学生设计作业的基本知识,对学生所设计的富有创造性的作业要加以评析和表扬。这样的作业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面向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案例与反思
李东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训练组的单元主题是“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等课文,让学生领略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学完这个单元,学生意犹未尽,还沉浸在一幅幅绚丽我多彩的传统文化中。这正是我布置作业的有效契机。师:请同学们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要自己动手去寻找、去收集、去欣赏、去感悟。你打算如何办好这一份手抄报。
生1:为了办好手抄报,我要阅读有关的书刊、杂志或访问家长,收集有关的资料,一定要办得内容丰富。
生2:我打算利用我的美术、书法的技能,将刊头设计、排版插图跟内容融合一体。生3:我要出的小报主题是“正月十五闹元宵”。小报中要有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的习俗以及灯笼的文化等民俗小知识。生4:我要出的手抄报的主题是传统节日习俗,像重阳节、七夕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内容可以是传统节日的来历、故事等精彩之处。生5:我打算出以“有特色民居”为主题的手抄报,收集民居中的图片、各种民居的特点介绍,力求图文并茂,夺人眼球。师:好。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设计出一份最精彩的手抄报。
分析和反思: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能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并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想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