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10年温州中考(语文)趋势分析及备考建议
2009年温州中考(语文)趋势分析及备考建议
作者:加入日期:08-12-10
温州市2008年中考的试卷分析报告还没有出来,但我们可以根据07年及以前两年的试卷分析来总结出温州市在语文试题上的总要求,那就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来命题,充分落实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评价理念,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并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试题面向全体学生,总体难度适中,符合教育部、教育厅关于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精神和《200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的要求。在试卷内容的构成上稳中求变,处处凸现语文性,寻求“整合、回归、突破”。
这不是一段套话,它是有着深刻内涵的。正确把握其主导的思想,从06、07、08年的试题中总结出规律,再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采取具有操作性的学习和复习方法,就能够紧紧抓住语文中考的命脉,取得最终的胜利。
我认为,从大的方面看,09年的中考语文试卷应该会承袭以下几个原则:
(一)内容与形式上的稳中求变,依然会注重内容形式的有机联系与整合,因为这是语文考查和语文教学新的生长点。在整个试卷23个题目左右的题量不变的前提下,可能会在一两个题目的形式上有所创新,这也是变中有不变的一个规律。比如:阅读体验题、综合性学习题或者地方课程的内容等,这三年都在求“变”,但变化又不影响整个试卷的导向。同时,所有的变化都会追求形式与内容的有机整合。这个整合的总指向应该是语文回归生活。所有的题目素材、阅读材料、作文提示语之类,都必然会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不会感到陌生,比较容易进入答题情境。
(二)阅读理解回归文本本身。这是三年来温州中考试卷阅读试题的总趋势。淡化文本,08年的两篇现代文阅读是再明显不过的例子,学生只要能读懂文意,几乎不用考虑它是什么文体,关于文体阅读的技术性词汇完全被摒弃了,如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但恰恰是淡化文体本身,却提醒着我们,指导阅读决不可以忽略文体自身的特点。考试只是不对这些专业词汇作什么要求,但学生在整体感知、提取归纳信息、概括形象特征、赏析语言结构、理解文本主题、联系生活实际等环节,却是每一种文体阅读都必然涉及到的,不能有丝毫有大意。同时,这些考核点又是紧紧与文本自身特点相联系的,哪一类型的考题都要建立在准确阅读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离开了文本,架空的分析再精彩也拿不到分数。
(三)作文依然会“站在学生的立场替学上拟题”。尽管我们对08年的《下雨天真好》存在这样那样的说法,但就命题人而言,他是努力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景可绘、有情可抒的。从“十六岁,我多了一分„”到“把心儿打开”,从“惜”到“下雨天真好”,温州的作文试题一直有浓浓的诗意,一直在激发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写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这一点,已经成为温州中考作文的一个传统。
从这三点出发,我对09年的中考复习迎考工作有以下思考:
1、按拼音写字,要尽量多地创设语言情境,更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而不是专项训练。集中的大量练习,从记忆效果来看并不很好,适当做一两次还可以,不能多做。要把一到六册的重点词汇整理出来,做成A、B、C卷(考点专训),再把各地中考试卷、几套主要的复习资料上的练习汇总起来,筛选,分解成“每课十分”这样的练习,每天抓一点落实一点,可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2、词语的选择,可以像第1项那样做积累,但对学生易错的词语、成语是可以用三、五个课时进行专题讲座的。对近义词辨析这个考点要引起高度重视,近三年考得不是很难,会不会在09年增加难度,这值得研究,要做到有备无患。
3、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一分不失,除了利用每天早读的时间按计划完成背诵任务外,语文组要花大力气把必考的那些句子摘出来,像05年,我们是选择了200句,背,默写过关,再筛选其中出错较多的80句,形成第二次过关材料,再背,再过关,然后把其中又出现错误的30句摘出来,让学生一对一的过关,老师亲自检查,做到人人过关。再加上平时的单元检测、月考等巩固措施,基本可以保证古诗文默写的一分不失。
4、名著阅读积累。这是一个难点,从上一届学生出考场后的评论以及后来的估分情况来看,学生失分较多。为什么,一个是读书太少,一个是课文学得不扎实。像我们这次月考的第4题也是如此,学生连学过的课文题目、作者、主题这样的常识也记不得,这是很危险的事。我想,有必要让学生完成一个练习,就是把一到六册教材附录中的名著导读整理出来,分门别类加以归纳,形成一个知识图表,把书名、作者、人物及特征、主要事件、作品主题、写作特色等知识系统疏理,再由老师整理成必背的知识点一百个还是八十个,强化记忆。因为现在再要求学生去读书、读名著是很不现实的事,这样疏理之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综合性学习。这是变数最大的一个考点。但近三年温州试卷只集中考核了成语积累、对偶的知识、按要求写句子和文化温州的常识。因此,复习时必须做到重点突破,再向两个方向拓展。重点突破的是要在“每课十分”这样的练习中固定设计这四类练习,达到一定量的积累。两个方向的拓展,一是关注2008各地中考尤其是浙江省内各地市中考的新题型、新思路,二是向生活拓展,把一年来社会的热点问题引入到语文课上来,作为练习材料或者考题本身。
6、现代文阅读。这是整个语文复习过程中的三个重点问题之一。我想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平时的阅读积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比较好的语感。看起来现在再抓语感训练显得有点晚,但这却是解决阅读问题的根本。要引导学生形成这样的阅读习惯:判定文体—概括内容—总结中心—语句评注,就是拿来一篇文章,先读一篇,整体感知。自觉完成上面这四个任务,不管后面出什么样的试题,都要快速地解决这四个问题。为什么,简单说就是把文章读懂。第二方面的功夫是考点专题辅导课。我们粗略地把现代文阅读的试题分成整体感知与信息提取概括类、中心与情感概括概括类、语言品析作用好处类、联系生活感悟类这样四个大的板块,其中还要再细分出若干小的考点,每一个考点都要指导学生形成比较稳妥的答题思路和解题规范,这样,基本上能保证学生不失大分,要做到完全不失分,就又回到刚才第一方面的功夫上去了。
总结温州中考近三年的试题,我认为以下考点应该作为训练的重点:根据题目要求指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概括事件、概括人物特征、修辞的表达效果、人物描写的作用、关键句的理解、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补充材料等。每个考点又依文章不同而有各种变式,教会学生仔细审题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7、古诗赏析。我们温州的考题并不难,阅读材料选择的都是比较浅易的七言绝句,考得内容通常是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诗歌的思想感情。但因为学生对诗歌阅读总有畏难情绪,认为诗歌不好懂,所以平时练习也只是背一背、写一写,没有主动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想有必要按照诗歌的内容分分类,把田园诗、边塞诗、赠别诗、思想诗、爱国诗等归纳成几大类,或者在遣词造句、典故运用、修辞技巧等方面做几个专题,再加上平时晨读的积累,也会解决好这个问题的。
8、课内文言文。根据《浙江省考试说明》的要求,08年增加了文言文阅读的篇目,就是现在的“24篇”,除课标指定的16篇必读篇目外,增加了五、六中未被课标收录的8篇文言文。这是语文复习的第二个重点,因为学生普遍感觉文言文不好学,该记该背的东西太多且容易混淆。从历次考试成绩看,文言文失分,特别是中、下层次的学生,非常普遍。我认为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实词的巩固,这24篇中出现的实词,包括在其他篇目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要像名句默写一样抓过关的落实;二是句子翻译,也要一句一句、一个人一个人的落实,要反复练习的基础上总结规律,不能只讲方法规律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三是对课内篇目的文意理解要形成“小题库”,对每一篇必须掌握的内容进行归纳,和名著导读一样疏理成必背的那么一百个左右的题目。
9、课外文言文。其实,这部分与课内相比反而容易了,只是要让我们的学生能活学活用,把在课内形成的解词方法、翻译句子的要求等转化过来即可。但因为学生对陌生的东西会有畏惧感,所以复习时进行一定量的训练还是非常必要的。
10、写作。这是语文第三重点,也是最大的难点。因为我们的学生要想在中考取得好的成绩,作文的成败就决定着他中考的成败。温州中考作文在常规要求之外,有五条发展性评价标准,就是加分的条件:情感真实,充满心灵的感动;具有想像力,能引发人们的想像与思考;体现出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构思新颖,有创意;语文优美,富有独特的个性。我认为这就是初三作文训练的发展方向。至于具体的操作,我是建议在经过一定量的作文训练,逐步积累成功作文。具体来说,现在的初三,每周至少要写一篇作文,每大周要有一次集中的辅导,每次作文(对优生来说)不能达到要求的要修改或重写,直到达到要求。然后才是在相似话题或命题之间形成转换的能力。目前,我们要解决作文的五大难题:书写不工整、立意不深入、选材不新颖、结构不规范、语言无新意。说得简单一些就是解决作文的“深”与“新”两大问题。基于这一点考虑,我还是希望今年开学我们已经在做的活页作文(分步作文法)能够坚持下去。至于作文的训练主题,我觉得曾宪一老师提供的材料比较全面,可以参考。
第二篇:中考备考建议
中考备考建议
一、领导小组
1、成立中考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引领、指导,确保中考各学科协调均衡发展。
2、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
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成效 ——适时反思——稳步提高。具体有如下
⑴制定中考备考工作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⑵对中考各项备考工作进行全程管理和考核。
⑶组织中考备考工作培训和《中考说明》、《课标》的学习。
⑷组织月考、模拟考以及其他大型考试的质量分析。
⑸抓常规教学管理。对备、讲、辅、批、考常规环节定期检查,一月一小结。⑹抓集体备课的落实。力求“五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练习、统一考试、统一评讲。
⑺抓备考视导督查。对学科教学加强视导,务求实效,增强教学针对性。⑻抓思想教育,保稳定良好的迎考心态;
⑼抓学校部门配合,保紧密联系,齐抓共管。
二、教学计划
(一)授课计划
新授课完成时间:2013年9月——2014年2月
中考总复习时间;2014年3月——2014年6月中考前
(二)复习计划
采用三轮复习法:夯实基础——专题训练——综合检测。
l.第一轮复习(2014.2-2014.4上旬):夯实基础,教学时间约8周。①复习内容:全面系统复习,要求以课本为本,分单元、章节,依据《课程标准》、《中考说明》的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单元章节、考点过关训练,夯实基础,扎实培养基本技能。
②复习方法:可采取“滚动式”复习,即依据课本,单元知识考试连前不连后(连前指的是上次不过关的知识),层层夯实,步步为营。
2.第二轮复习(2014.4—5月下旬):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时间约6周。
①复习内容: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突破重点、难点,突出训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检查堵漏知识盲点。加强训练,强化优秀学生薄弱科目的训练,使他们的“强科更优、弱科不弱”。
②复习方法:可采取分专题、分知识点复习法,即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
3.第三轮复习(2014.5——中考前): 综合训练、提高,教学时间约4周。①复习内容:注重综合、模拟、适应性、规范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同时,还注意对学生答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点拨,指导学生回归课本。
②复习方法:综合检测,查漏补缺,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
(三)检测安排
精心做好每次检测工作,要求:
①深入研究考纲,广泛收集中考资料,精心编制月考试题。
②考前周密安排,严格监考,形成良好考风,促进学风。
③每次考试后及时有效地进行质量分析,及时反馈并对下阶段复习提出新的改进意见。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和引领。
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形成中考工作领导小组、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年级组、班主任、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管理网络,强化过程管理。
2.强化《中考说明》的学习研讨,加强中考信息搜集整理。
深入领会学科课程标准精神和内涵,深入研究近几年中考试题,准确把握中考改革趋势,认真分析和研究中考趋势,题型的变化,明确复习方向和重点,研讨新形势下中考复习策略,制定好各学科毕业班教研计划,提出科学合理、可行有效的中考复习方案。搜集整理有效信息,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中考备考。
3.加强学科研讨。要发挥教务处、学科组或备课组的集体力量。
并在各备课组进行专项研讨,重点研讨中考试题、教材教法,提高课堂效率,制订周密的教学与复习计划,精心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避免滥发资料,上课满堂灌的现象;强化教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跟踪听评课,学科组会诊,在整改中提高,使课堂教学更适应考试改革要求,使中考的核心工作“提高学科的教育质量”真正落实到实处。
4.细化教学管理
①深化分层教学的课题研究,探索分层教学的组织形式。
②教学中做到“五点一面”:
找准切入点,理清知识点,激发兴奋点,突破疑难点,培植发散点,拓宽认知面。
③重视实施“三为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ⅰ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增加情感投资,全方位交流信息,互动、合作学习;
ⅱ学生为主体:培养“三力”(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分析、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和探究问题能力)和主动学习、认知、实践,转变学习方式;
ⅲ训练为主线:重点培养非智力因素,把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
④做好学生情况分析,为培优补差提供依据。
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对每位学生进行认真分析,认真分析不同分数段学生的学科发展是否均衡,加强分类指导,帮助其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各学科的优势和劣势,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关心有困难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和帮助,抓好分层教学。各班要明确的培优对象,对本学科比较薄弱的培优生,科任老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辅导,落实薄弱学科的辅导工作,使其均衡发展。同时面向全体学生,统筹兼顾,努力提高中等生,转化学困生,做到以点带面,切实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把贴近课本、打好基础作为提高中考成绩的重要措施。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在目标、途径、方法、评价上采取不同措施,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让优秀生学深、学透,让后进生学会、学准,决不轻言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争取全面提高。
抓优秀生,“响鼓重锤”。要以班级为单位,各班锁定最具潜力的学生,分科进行培优造优,适当运用心理暗示,引导他们不断进取,在复习中可以给这些学生先行一步、面宽一点,让优秀生定位,并做到广种博收。
抓边缘生,“推拉并举”。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对他们有“压”,更要有爱、有导,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亮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充满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使他们看到希望,缩小与尖子生的成绩差距。对进步快的应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有成功感。
抓后进生,“百炼成钢”。各校都存在着一批成绩较低的所谓“差生”,他们是提高平均分数最大的“潜力股”。对“差生”的管理,重在心理调整,让他们养成习惯,提高兴趣,增强自信;要采用抓大放小的策略,要坚持“小步子,密台阶,勤反馈,多鼓励”的原则。重在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要让他们找到学习的快乐,找到适合他们的目标。
⑤把握中考命题方向,提高备考效率。
科任教师要细心研究中考形式及动态、中考试题类型、难度、方向等热点问题,加强信息交流,多方吸取精华,把握中考命题方向,做好中考信息资料的收
集、整理和利用工作,针对考点,抓住易错点,提高学生应对能力,加强中考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备考效率。
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渗透中考意识,并注重对学生进行答题能力和技巧的培养,认真挑选符合中考方向、贴近中考要求的典型 试题,强化训练。一方面要关注中考的信息动态,认真钻研《中考说明》;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本学科中考考什么、怎么考,哪些知识点经常考,哪些地方很少考;针对考试重点、难点、疑点、热点、考点作全盘考虑,进行强化点拨。一节复习课下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等,作为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不能含糊。
5.抓学风班风建设。
抓班风、学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加强班级管理,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一起加强学生思想的教育工作。年级组分层次召开学生学习促进会,学生家长会,通过各方力量,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促进和改变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的转变,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6.班主任具体解决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稳定学生的思想,确保学生有稳定、良好的复习迎考心态;二是优秀生的培养;三是抓竞争机制的形成;四是学法指导;五是心理疏导,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保持平衡的心态;六抓家校配合,做到家校齐抓共管。
7.抓促优培优工作。
抓优秀学生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年级前X名(依据学校规模而定)、班级前10名的学生集中起来,召开优生座谈会,分管领导、班主任亲自参会,给学生鼓励打气,让学生在会上相互交流学习经验,要求这些学生回班后把全班学生带动起来,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班上起到引领作用。
8.可以安排部分学科的竞赛。
9.提倡奉献精神,各任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辅导,不让一位学生掉队。组织教师对优秀学生进行集中辅导,鼓励有特长学生冒尖,力争在中考中创佳绩。
四、具体安排
2-3月
l、各学科制定总复习计划。
2、年级组教师会,统一进度和计划。
3、年级组学生再动员,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树立信心。
4、组织初三教师考纲学习及中考备考工作培训。
4月
l、认真组织好初三模拟考试及质量分析。
2、各学科开设复习指导讲座。
3、召开优秀生工作会议,提要求,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初三师生誓师大会,鼓动师生士气。
5月
l、调整复习计划,实施第二轮复习。
2、增强与各兄弟学校毕业班工作交流活动。
3、全面复习及相关研究。
4、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测试及理化生实验操作测试。
5、学生的思想教育,目标冲刺。
6月
l、全面复习,强化训练,练考点、讲重点、破难点,提高优秀率。
2、考前答题、考试技能指导,以适应考试环境。
3、对考生进行心理辅导。
4、组织学生参加升学考。
第三篇:2017年中考质量分析暨2018中考备考建议
2017年中考物理质量分析暨2018备考建议
一、2017年中考试卷命题情况分析
1.试题结构及分值分析:试卷满分80分,由选择(18分)、填空(17分)、识图与作图(8分)、实验与探究(18分)、计算与简答(19分)五部分构成。考查知识板块有声学(3分)、光学(10分)、热学(11分)、电磁学(23分)、力学(26分)、综合(7分)。
2.试题内容及分值分析:试卷各知识板块分布更趋合理,声学比例依旧,光学由于实验探究的缘故,比例有了较大的提升,由2016年的3分增加为10分,占比上升到12.5%;热学分值略有增加,由9分增加为11分;电磁学由23分增加为27分;力学由32分下降为26分。力学和电学所占总分值的比例有所下降,由2016年的73.75%下降为61.25%,但仍然是重中之重。
试卷注重对物理学科中的观察、判断、分析、理解、综合等各种能力的考查,同时注重物理学科的实用性,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注意联系身边的物理知识,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试题易、中、难的比例基本遵循7:2:1的原则,各部分试题分数分配比较合理,试题的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对不同层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都能有效的考查,试题注重过程与方法、实验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突出强调学生的实验、观察、教学过程中,老师对重点、难点、考点的把握上比较准确,对命题的方向、热点题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反映出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一是电学部分得分情况不理想,在教学中九年级电学部分的综合应用能力有待提高,二是识图作图和计算题部分得分率偏低,说明在教学中对动手能力和综合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还有所欠缺。
具体失分原因分析:
一是复习过程中,基础知识不牢固,不少学生知识落实不到位,掌握的不扎实,知识点辨别不清;对一些物理量的物理意义理解不明。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量时不注重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不知道物理量有什么用。
二是实验技能薄弱,对实验仪器的应用和操作掌握不明,实验过程中各操作步骤的目的和实验方法的不是很清楚,不注意观察现象,不会正确分析数据。
三是能力运用不熟练,物理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不少学生在物理情境稍作改变就无从下手,不会灵活处理.对知识点的应用不能与生活现象结合。部分学生学习物理很死板,仅仅对物理知识点死记硬背,对物理公式死搬硬套不能很好的把知识跟现象结合起来。
四是学生全面分析题目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差,部分学生历次考试计算题得分偏低,对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失分较多,充分说明了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活、多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关注科技,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去理解和解释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有关问题,要在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
4.重视规律方法,注重总结运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善于对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深理解,注重解题思路的分析和方法规律的总结。
5.加强解题训练,规范答题要求。养成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公式计算、物理方法解题答题的习惯.特别是几种常考的题型,要多练,反复练,规范答题。
(二)、备考建议
1.研究《中考复习指南》,做到有的放矢。2017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指南》对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对考试的内容及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等作出明确的说明.对制定中考复习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备考复习中我们首先研究《中考复习指南》,把握命题脉搏,做到心中有数。
2.明确中考复习的四项任务:一是抓住课本,夯实基础。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与整合,形成整体性的认知结构。二是把握重点,专题复习。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把所有内容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四大板块,重点加强每块知识的联系,使复习纵横交错,注意复习的难度,增强知识广度。针对主干知识点或考试题型进行专项训练,如概念辨析、分析推理、电路设计、探究实验、识图作图、综合计算等,并
第四篇:XX年中考语文备考发言材料
XX年中考语文备考发言材料
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
XX年中考即将来临,区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备考工作,特别是在区教研室领导郭主任的领导下,精心组织语文模拟考试命题,统一时间测试,各所学校也认真分析总结了此次区模拟考试的语文成绩与学生答卷情况。今天,我们全区各校的九年级语文骨干教师能汇聚一堂,共同研讨今年的语文中考备考工作,我很高兴能与各位同行分享备考心得。下面我就这次模拟考试的命题思路,结合各所兄弟学校反馈的情况以及本人在指导学生备考方面,有的放矢,提高语文备考效率方面谈谈个人体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命题思路与构想
说实在的,郭主任把这次命题的任务交给我时,我既感光荣又倍感责任重大,因为模拟试卷的质量关乎全区中考语文备考方向,所以我必须全力以赴,认真研究考纲要求,精心选材,认真命题,仔细校对,力争出一份质量高的试卷。
首先在命题指导思想上,我觉得命题既要体现《新课程标准》全面考查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要求,以能力素质立意,又要凸显《考试大纲》的导向作用,既要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符合考纲题型的方向,又要能够为全区的中考语文备考起到一个积极的正确的导向作用。所以在试卷结构上基本题型上要求稳,使试卷能够以一张熟悉的面孔和考生见面;考查的知识点和题型与大纲基本一致,命题材料要努力体现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成长的心理、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焦点话题;尝试创新,努力克服不足。因此,这份试卷侧重考查学生余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题型主要是古诗文默写,这些篇目涉及最近五年中考还没有考查过的唐诗、宋词、宋诗、以及文言文重点句,根据拼音写词语主要选取七至九年级比较容易忽略的重要词语,另外就是考查词语在语境中的运用和病句修改的辨析,最后按考试大纲的变化,出了一道语句仿写题。
2.阅读理解、分析、概括、表达能力:文言文阅读以课内带动课外,课内文言文着重考查学生对文言“言”的把握,翻译文言文中的重点句,考纲关于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课外文言文在“言”着重考查学生对陌生词语的分析推断能力,侧重对文本人物形象与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实用文本结合当前热点,着重考查筛选信息,分析要点的能力,同时能运用科技文本提供的信息解决相关的问题。文学文本结合学生成长心理变化而选材,考点主要是:写作手法的欣赏、语言的品味、人物形象的分析,标题含义的理解,都是近几年中考的高频考点。也侧重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的能力。
3.审题、逻辑分析与思维能力:试卷里有几道选择题都是考查学生细心审题的能力的,例如
文言文阅读第6题: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其中A项:“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荐),如果不细心审题,就不能发现这个动词的被动用法;又如实用文本阅读第12题的选项B,我把原文的“和”字改为“或”字,目的就是为了考查学生细心审题的能力。课外文言文的实词解释,目的是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推断能力,“比”字在原句“比闻禁中每有索取”中是修饰谓语动词“闻”做时间状语,再联系“天涯若比邻”一句的“比”字意思,就能推断出含义“近来”,“馁”字的意思只要结合上文“昨夕因不寐而甚饥”一句,也不难推断这个字的意思“饥饿”。
4.考查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与情感体验能力:这次文学文本阅读选材,我挑选了十几个主题的素材,最后敲定这篇《和影子伙伴一起长大》,原因是这是一篇叙事类文本,学生容易进入阅读情景,内容上比较贴近学生的成长生活,当前不少学生处于青春的困惑期,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再者,这篇注重对人物心理变化的描写,如何从文本的语言文字出发,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语言文字的背后,欣赏语句的表现力、写作艺术;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并且能读懂文本内涵,特别是结尾富有哲理的议论,对标题能感悟其深层含义。另外,此次作文命题也是围绕学生成长过程的体验,我的命题指导思想是好的作文题还应该是一个学生写作思维的原点,学生应该从这一个原点出发向自己的生活进发,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获得对生活的感悟,提升对生活意义的认识;学生应该能够从这个原点出发,向自己的心灵深处开掘,寻找那曾经心动的瞬间,引发心灵震颤的一刻。所以在题型上与去年中考作文命题保持一定的连贯,选择了半命题作文,写作命题淡化了文体要求,目的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能灵活驾驭的文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怀和考查,也更有利于对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和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的考查。
5.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比较阅读的能力:今年中考把名著阅读放在附加题里考查,既有文学常识的送分题,又有综合性较强,增加试卷区分度的简答题,所以这次命题我在选材上选择新增篇目《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与经典篇目《朝花夕拾》来比较阅读,原因是这两部名著都是散文集,内容上考虑学生熟悉的程度,所以分别选《再塑生命》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节选片段,题型上选择了“教育方式”的比较,叙事艺术的比较
考点上侧重阐述个人阅读体验,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艺术特色的欣赏。
二.阅卷中反馈的问题分析
结合各兄弟学校对这次区模拟考试的阅卷分析,这次考试,我区有XXXX人参加考试,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全区语文成绩最高分为114分(XX街道桃溪学校),全区上100分人数有213人,90分以上人数有1379人,从汇总材料来看主要有余下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优点:绝大部分学生在基础知识古诗文默写、根据拼音写词语、词语运用选择题、病句修改辨析得分率较高,说明我区广大教师在复习时,能夯实基础,大部分学生有注重基础知识的背诵,作文及格比例较高,离题偏题现象较少。
2.缺点:
①.未能仔细审题,从文本出发,揣摩命题者意图,明确题干要求,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比如课外文言文阅读,对宋仁宗的评价,不少同学误以为是保护动物,又如文学文本阅读第15题“结合全文,说说文中第二段细写小娅上物理课出洋相的作用是什么?”这道题是考查写作手法的作用,但不少学生从结构上去回答,答成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②.理解、分析、概括、表达能力不高:从学生的答题来看,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但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的内容,把握中心,答题的语言表述能力还是较差,词不达意,语言组织缺少逻辑条理,因此失分率较高。而文言文阅读,从阅卷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普遍较差,不能将已学的课内知识很好地运用到试题中来,造成失分较多。文学名著阅读的两道比较阅读题综合性较强,能准确分析两种教育方式的很少,能发表独立见解,准确评价的也极少。
③.学生普遍对生活感悟能力偏差,对自己成长道路不知道反思,写作素材积累不够丰富:主要体现在这次作文选材方面,不少学生胡编乱造,套作现象严重,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缺少真情实感,语言干巴,缺少生命的水分,自然没有生命力。在如今这样一个应试教育高烧不退的大气候下,处在青春成长期的学生的生活本应该是丰富多彩,激情四射的,但却日益被挤压得狭小而窘迫,学生的心灵也日益变得荒疏而浮躁。真的能够保持宁静的心灵,驻足回眸一下自己走过的历程,去触摸擦拭一下落满了应试尘埃的心灵,去抒写自己内心真情实感的佳作比较少。
三.复习备考的建议
复习备考只剩一个月的时间,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如何做到有的放矢,扎实有序地做好语文备考工作,提高复习效率,是每一位九年级老师应该思考的工作。在此,我提出几点自己的备考设想,供大家参考:
.指导学生做好各类文体知识的梳理工作,基本概念要理清。只有针对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点,做好系统化的梳理工作,学生在应试时具有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才能应变各种变化的题型。
2.精练精讲有针对考纲考点的文段,做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计划,摆脱题海战术。当前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教师要从浩瀚的资料试卷中筛选有训练价值的文段进行练习,要重视题型的分析研究,指导学生领会答题的思路,答题的专业术语,答题的条理,树立审题的(题目关键词)意识、答题要点意识,答题思路与表述的准确与条理意识。
3.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一个不同目标的训练计划。对于后进生要求他们掌握好古诗文背诵,词语拼写等基础、简单的记叙文写作训练,对于中层生应该强化思维训练,阅读能力的提升,尖子生则要着重回答问题的语感,条理、逻辑思维、应变能力,特别是写作选材、立意、构思、语言表达上系统训练。
4.重视考试后的试卷分析与讲评,这个阶段,学生大多做一些模拟试卷,教师要重视学生试卷上答题暴露出的问题,精心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考试犯低级错误。
最后,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也祝愿我们XX区XX年中考再创佳绩!谢谢大家!
第五篇:XX年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
XX年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的与原则
复习目的不外乎“查漏补缺、自我完备、巩固提高”,以求取得最佳考试成绩。
为达成有效复习,我的复习教学遵循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吃透《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命题方向;二是立足课本——熟练掌握知识内核;三是熟悉考题——细致体会考题模式和考点;四是恰当做题——举一反三地学会解题思路方法并适当的拓展延伸。总而言之,就是要做到“胸中有数、腹中有书、手中有法”。
二、复习思路与设想
(1)导向引路:要在深入研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材、省中考语文命题的思路、原则、内容、题型以及学生实际的基础上,从内容到方法,体现正确的复习方向。并在复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上,对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最终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
(2)整理归类:帮助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加以分类整理,以掌握知识的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简单化。
(3)训练能力:通过复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实际应试答题迁移能力。
三、复习内容与安排
1、依纲据本,复习教材。全面复习与系统归纳所要考到的知识点,完成课本中古诗文的背诵与阅读检测。
2、板快解析,分点应对。进行各个考点的专题讲解、检测与点拨,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语言积累与运用,约用10天。2综合性学习,约用4天。
3、阅读理解:记叙类阅读;说明类阅读;议论类阅读;古诗文阅读。约用16天。
3、写作,约用10天。
3、整体演练,查漏补缺。进行综合测试与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以中考模拟题的形式进行检测,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评析与讲解。
4、临阵巩固,自我完备。学生自我梳理,整理完备知识,养精蓄锐,从容迎考。
四、主要措施与方法
1、古诗文的重点篇目复习,要做到①古代诗词:重在诵读、积累、品味、欣赏;②文言文:强调诵读积累,“字、词、句、篇”解译,了解基本语法现象。循环检测,逐一落实。复习过程中,针对每一模块的考点或知识点,收集整合设置相关例题,指导解题方法和答题思路,强调不同题型的一些相关应试策略,归纳答题步骤,提供答题句式,内容上先分散后综合,由点到面。
2、语言积累与运用注重基础,内容包括:①字音、字形及书写;②词语(包括词语的理解、词语的运用);③标点;④修辞;⑤句子(含语病的辨析与修改、仿写、补写、续写);⑥文学常识、名著;⑦古诗文名句积累;⑧语言运用:信息提取、语意理解、品联写对、标语广告、图表漫画、口语交际;⑨综合探究。
3、综合性学习。考查主要包括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注重考察查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内容要注意关注最近当地重大事件、当地名胜风光、民风民俗等。
4、阅读理解:
(1)各类体裁作品的阅读首先都是以理解为目的的,在理解阅读的基础之上发展为鉴赏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这就是阅读能力层级。我们在复习时,要从这三个层面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2)明确阅读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虽然学生每天都在阅读,但未必都清楚有关阅读的程序,所以在复习时,让学生了解一点有关阅读的程序性知识还是有必要的。我将阅读的步骤概括为:整体感知→梳理文脉→把握主题→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磨练语言→得出答案。类型不同又有所不同。
(3)在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五个
“准确
”。即准确把握主要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准确理解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的写法和特点。
(4)提供一定量的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训练。阅读经验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阅读步骤的具体操作质量往往依赖于正确有效的阅读经验。而阅读经验的形成确实要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和有质量的思考。一定的阅读量可以培养起较好的语感
;
而经常性的思考可以锻炼思维
,激发潜能。同时在一定量的阅读训练中通过对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反复比较思考
,纠正自己的思路偏差
,修整完善自己的思维。阅读材料要精选,试题要有思维含量,不要追求做得多,每做一题要让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做题思路和方法。
(5)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原文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4、写作:纵观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写作的题材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作的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在考场上作文取得高分,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做到六个“一”:
一个靓丽的题目:题目的眼睛,一个精炼又吸引人的题目,是一篇精彩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所以千万不要简单处理自己的作文题目,在拟题时要特别关注这一点。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的开篇要显示出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新颖、别致的开篇往往是吸引人的最主要的亮点。
一句点明主旨的话:在具体的写作行文中时刻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因此要想明确主题,至少一句点明主旨的话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结尾像是乐曲结束时的音符,越是回味无穷,越是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一个整洁的卷面:试想谁愿意读一篇“龙飞凤舞”的潦草字迹的作文?我想你也不愿意读,因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个错落有致的段落,别出心裁的构思: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不容易眼疲劳。
还要加强对学生不同文体、不同题型的写作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