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杭州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及备考建议
2017杭州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建议
一、考试范围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初中阶段所学的内容为范围,着重考察语文知识及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现代文和古诗文阅读材料选自课本内或课本外。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1.正确认读汉字。
2.正确使用汉字。
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4.辨析和修改常见的语病。
5.根据表达需要正确运用句式。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7.语言运用准确、简明、连贯、得体、生动。
8.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9.识记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了解语文教科书推荐的名著内容。
10.正确默写名篇名句(《课程标准》附录中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
11.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
1.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3.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分析文章主要的写作方法。
6.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评析作品的思想内涵。
(三)古诗文阅读
1.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
3.理解、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
4.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四)写作
1.文章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2.文章结构完整,顺序合理,条理清晰。
3.恰当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语言通顺、连贯、得体、生动。
5.力求创新,如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有创意地表达
三、考试方式
采用闭卷、书面笔答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20分。
四、试卷结构
分为语文知识及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四部分,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现代文阅读30分,古诗文阅读20分,写作40分,共120分
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结合,选择题约占20分,非选择题约占100分
容易题约占60%,稍难题约占30%,较难题约占10%
备考建议: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①基础部分
在去年已经进行变化和调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考生们在基础薄弱项的查漏补缺,因此稳固和扎实的训练是基础模块需要具备和坚持的。对于高频的字音、字形、词语做好整理及识记。
②古诗词默写部分
前3道为识记性背诵,后3道为理解性背诵(即给一段文字情景,填写恰当的诗句)。
后三道题目,是去年出现问题较多的模块。
因此,孩子们在复习时,一定要理解记忆;同时,务必注意字形正确,切忌错别字。
古诗文必背篇目
《关雎》《蒹葭》《观沧海》《饮酒》《木兰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幽州台歌》《次北固山下》《使至塞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行路难》《黄鹤楼》《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钱塘湖春行》
《雁门太守行》《赤壁》《泊秦淮》《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欢》(无言……)
《渔家傲》(塞下……)《浣溪沙》(一曲……)《登飞来峰》《江城子》(老夫……)
《水调歌头》(明月……)《破阵子》(醉里……)《南乡子》(何处……)
《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己亥杂诗》《论语十二章》
《曹刿论战》《孟子》(《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有佳肴》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桃花源记》《答谢中书书》《三峡》《马说》
《陋室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记》
《送东阳马生序》《湖心亭看雪》《河中石兽》
③名著阅读
2017年中考名著阅读范围为以下五本书:《骆驼祥子》《朝花夕拾》《水浒》《格利佛游记》《简爱》。
去年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名著的内容理解以及主要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及掌握。但对于名著考察要点在近一年的时间中越来越细致,因此建议孩子们要答题熟悉章节,方能够稳中求胜。
二、现代文阅读部分
现代文阅读理解逃不开几大题型,现阶段民办的孩子们应该都掌握了题型的解题技巧了,而公办的孩子们在复习阶段也能够逐渐梳理出解题的方法了。
因此,在这个阶段,解题方法固然为重中之重,但语文学科的独特之处便在于,除了解题思路和方法,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是最终得分点的关键所在。
因而最后阶段,考生应该熟悉阅读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文章阅读和概括方式,在进行训练,便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古诗文阅读
这个模块,无论是文言文和古诗,都为对比性阅读和考察的趋势。
这一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杭州语文中考对于考生的辨析比较和结合思维愈加注重。
①文言文阅读
去年改动最为明显的就是文言文——
其一,文言文中删掉了虚词辨析题型;
其二,增加了文章断句的题型;
其三,文言文人物对比性阅读成为重点和趋势。
粗略来看,似乎难度有所下降,毕竟虚词是许多孩子头疼的模块,但在翻译题型中,却将翻译的句式和虚词的使用相融合,无形之中,仍然会考察实词和虚词要点。
基于这一点,对于文言文词语的一词多义准备仍然是重点复习工作。
②诗歌鉴赏
在古诗鉴赏的5分题型中,中等水平的孩子失分在2-3分,一般为第二题。去年的篇目,因为有一篇课内的故事,因此这个模块,出乎意料得简单。
但在今年的学习中,仍然不能放松对于诗歌思想感情的对比性理解。
四、写作
备考建议:作文在之前的推送中多有强调,在此处不过多赘述。
强化写作应当注重作文素材的储备,了解考场作文的技巧,力求写出有独特见解,有创意,文采斐然的作文。
第二篇:2016杭州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2016杭州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一、考试范围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初中阶段所学的内容为范围,着重考察语文知识及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现代文和古诗文阅读材料选自课本内或课本外。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1、正确认读汉字。
2、正确使用汉字。
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4、辨析和修改常见的语病。
5、根据表达需要正确运用句式。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7、语言运用准确、简明、连贯、得体、生动。
8、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9、识记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了解语文教科书推荐的名着内容。
10、正确默写名篇名句(《课程标准》附录中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
11、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
1、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3、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分析文章主要的写作方法。
6、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评析作品的思想内涵。
(三)古诗文阅读
1、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
3、理解、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
4、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四)写作
1、文章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2、文章结构完整,顺序合理,条理清晰。
3、恰当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语言通顺、连贯、得体、生动。
5、力求创新,如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有创意地表达。
三、考试方式
采用闭卷、书面答卷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20分。
四、试卷结构
分为语文知识及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四部分。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现代文阅读30分,古诗文阅读20分,写作40分,共120分。
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结合,选择题约占20分,非选择题约占100分。
容易题约占60%,稍难题约占30%,较难题约占10%。
备注:加红的部分为与15年的不同之处。考试说明解读
一、变化
从样卷及考试说明来看,主要变化在于题型的变化,主要如下:
1、基础模块中(根据样卷):
①字音、字形题考察形式。
由之前的4个选项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字音变成了选出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选项。
由之前的4个选项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字形变成了找出句子中没有错别字选项。
②古诗词默写的变化。
前3道为识记性背诵,后3道为理解性背诵(即给一段文字情景,填写恰当的诗句)。由过去的简单性识记,更加注重考生对于诗句意思的理解。同时提醒孩子们务必注意字形正确,切忌错别字。
2016杭州中考语文必备古诗词:《关雎》《蒹葭》《观沧海》《饮酒》《木兰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幽州台歌》《次北固山下》《使至塞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行路难》《黄鹤楼》《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钱塘湖春行》
《雁门太守行》《赤壁》《泊秦淮》《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欢》(无言……)
《渔家傲》(塞下……)《浣溪沙》(一曲……)《登飞来峰》《江城子》(老夫……)
《水调歌头》(明月……)《破阵子》(醉里……)《南乡子》(何处……)
《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己亥杂诗》《论语十二章》
《曹刿论战》《孟子》(《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有佳肴》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桃花源记》《答谢中书书》《三峡》《马说》
《陋室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记》
《送东阳马生序》《湖心亭看雪》《河中石兽》
③新增名着阅读。
主要考察9年级语文书本附录推荐的5本名着阅读,即《水浒传》《简爱》《格列佛游记》《傅雷家书》《培根随笔》。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名着的内容理解以及主要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及掌握。(明年中考可能还会扩大范围,所以也建议还没到初三的学生们可以将名着阅读看起来啦~)
④任务型小作文。
大概5分的分值,考察学生对于应用文的写作,更注重实际运用。
2.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中的第二个选择题虚词的考察变成了断句的考察,考察文言文的基本功,考生需要对文章内容做出理解方可做对。
二、2016杭州中考语文备考建议
1、基础模块找准自己的薄弱点,查漏补缺。对于高频的字音、字形、词语做好整理及识记。古诗词默写注重背诵和理解,并注意字形的正确。文学常识和名着阅读必须熟知。应用性文体体熟知写作方法。
2、阅读根据现代文和古诗文各个击破,在了解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学会运用,仔细审题,注意语言的组织表达训练。
3、强化写作。注重作文素材的储备,了解考场作文的技巧,力求写出有独特见解,有创意,文采斐然的作文。
第三篇:中考备考建议
中考备考建议
一、领导小组
1、成立中考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引领、指导,确保中考各学科协调均衡发展。
2、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
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成效 ——适时反思——稳步提高。具体有如下
⑴制定中考备考工作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⑵对中考各项备考工作进行全程管理和考核。
⑶组织中考备考工作培训和《中考说明》、《课标》的学习。
⑷组织月考、模拟考以及其他大型考试的质量分析。
⑸抓常规教学管理。对备、讲、辅、批、考常规环节定期检查,一月一小结。⑹抓集体备课的落实。力求“五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练习、统一考试、统一评讲。
⑺抓备考视导督查。对学科教学加强视导,务求实效,增强教学针对性。⑻抓思想教育,保稳定良好的迎考心态;
⑼抓学校部门配合,保紧密联系,齐抓共管。
二、教学计划
(一)授课计划
新授课完成时间:2013年9月——2014年2月
中考总复习时间;2014年3月——2014年6月中考前
(二)复习计划
采用三轮复习法:夯实基础——专题训练——综合检测。
l.第一轮复习(2014.2-2014.4上旬):夯实基础,教学时间约8周。①复习内容:全面系统复习,要求以课本为本,分单元、章节,依据《课程标准》、《中考说明》的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单元章节、考点过关训练,夯实基础,扎实培养基本技能。
②复习方法:可采取“滚动式”复习,即依据课本,单元知识考试连前不连后(连前指的是上次不过关的知识),层层夯实,步步为营。
2.第二轮复习(2014.4—5月下旬):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时间约6周。
①复习内容: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突破重点、难点,突出训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检查堵漏知识盲点。加强训练,强化优秀学生薄弱科目的训练,使他们的“强科更优、弱科不弱”。
②复习方法:可采取分专题、分知识点复习法,即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
3.第三轮复习(2014.5——中考前): 综合训练、提高,教学时间约4周。①复习内容:注重综合、模拟、适应性、规范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同时,还注意对学生答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点拨,指导学生回归课本。
②复习方法:综合检测,查漏补缺,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
(三)检测安排
精心做好每次检测工作,要求:
①深入研究考纲,广泛收集中考资料,精心编制月考试题。
②考前周密安排,严格监考,形成良好考风,促进学风。
③每次考试后及时有效地进行质量分析,及时反馈并对下阶段复习提出新的改进意见。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和引领。
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形成中考工作领导小组、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年级组、班主任、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管理网络,强化过程管理。
2.强化《中考说明》的学习研讨,加强中考信息搜集整理。
深入领会学科课程标准精神和内涵,深入研究近几年中考试题,准确把握中考改革趋势,认真分析和研究中考趋势,题型的变化,明确复习方向和重点,研讨新形势下中考复习策略,制定好各学科毕业班教研计划,提出科学合理、可行有效的中考复习方案。搜集整理有效信息,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中考备考。
3.加强学科研讨。要发挥教务处、学科组或备课组的集体力量。
并在各备课组进行专项研讨,重点研讨中考试题、教材教法,提高课堂效率,制订周密的教学与复习计划,精心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避免滥发资料,上课满堂灌的现象;强化教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跟踪听评课,学科组会诊,在整改中提高,使课堂教学更适应考试改革要求,使中考的核心工作“提高学科的教育质量”真正落实到实处。
4.细化教学管理
①深化分层教学的课题研究,探索分层教学的组织形式。
②教学中做到“五点一面”:
找准切入点,理清知识点,激发兴奋点,突破疑难点,培植发散点,拓宽认知面。
③重视实施“三为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ⅰ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增加情感投资,全方位交流信息,互动、合作学习;
ⅱ学生为主体:培养“三力”(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分析、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和探究问题能力)和主动学习、认知、实践,转变学习方式;
ⅲ训练为主线:重点培养非智力因素,把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
④做好学生情况分析,为培优补差提供依据。
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对每位学生进行认真分析,认真分析不同分数段学生的学科发展是否均衡,加强分类指导,帮助其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各学科的优势和劣势,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关心有困难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和帮助,抓好分层教学。各班要明确的培优对象,对本学科比较薄弱的培优生,科任老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辅导,落实薄弱学科的辅导工作,使其均衡发展。同时面向全体学生,统筹兼顾,努力提高中等生,转化学困生,做到以点带面,切实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把贴近课本、打好基础作为提高中考成绩的重要措施。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在目标、途径、方法、评价上采取不同措施,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让优秀生学深、学透,让后进生学会、学准,决不轻言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争取全面提高。
抓优秀生,“响鼓重锤”。要以班级为单位,各班锁定最具潜力的学生,分科进行培优造优,适当运用心理暗示,引导他们不断进取,在复习中可以给这些学生先行一步、面宽一点,让优秀生定位,并做到广种博收。
抓边缘生,“推拉并举”。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对他们有“压”,更要有爱、有导,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亮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充满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使他们看到希望,缩小与尖子生的成绩差距。对进步快的应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有成功感。
抓后进生,“百炼成钢”。各校都存在着一批成绩较低的所谓“差生”,他们是提高平均分数最大的“潜力股”。对“差生”的管理,重在心理调整,让他们养成习惯,提高兴趣,增强自信;要采用抓大放小的策略,要坚持“小步子,密台阶,勤反馈,多鼓励”的原则。重在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要让他们找到学习的快乐,找到适合他们的目标。
⑤把握中考命题方向,提高备考效率。
科任教师要细心研究中考形式及动态、中考试题类型、难度、方向等热点问题,加强信息交流,多方吸取精华,把握中考命题方向,做好中考信息资料的收
集、整理和利用工作,针对考点,抓住易错点,提高学生应对能力,加强中考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备考效率。
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渗透中考意识,并注重对学生进行答题能力和技巧的培养,认真挑选符合中考方向、贴近中考要求的典型 试题,强化训练。一方面要关注中考的信息动态,认真钻研《中考说明》;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本学科中考考什么、怎么考,哪些知识点经常考,哪些地方很少考;针对考试重点、难点、疑点、热点、考点作全盘考虑,进行强化点拨。一节复习课下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等,作为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不能含糊。
5.抓学风班风建设。
抓班风、学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加强班级管理,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一起加强学生思想的教育工作。年级组分层次召开学生学习促进会,学生家长会,通过各方力量,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促进和改变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的转变,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6.班主任具体解决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稳定学生的思想,确保学生有稳定、良好的复习迎考心态;二是优秀生的培养;三是抓竞争机制的形成;四是学法指导;五是心理疏导,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保持平衡的心态;六抓家校配合,做到家校齐抓共管。
7.抓促优培优工作。
抓优秀学生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年级前X名(依据学校规模而定)、班级前10名的学生集中起来,召开优生座谈会,分管领导、班主任亲自参会,给学生鼓励打气,让学生在会上相互交流学习经验,要求这些学生回班后把全班学生带动起来,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班上起到引领作用。
8.可以安排部分学科的竞赛。
9.提倡奉献精神,各任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辅导,不让一位学生掉队。组织教师对优秀学生进行集中辅导,鼓励有特长学生冒尖,力争在中考中创佳绩。
四、具体安排
2-3月
l、各学科制定总复习计划。
2、年级组教师会,统一进度和计划。
3、年级组学生再动员,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树立信心。
4、组织初三教师考纲学习及中考备考工作培训。
4月
l、认真组织好初三模拟考试及质量分析。
2、各学科开设复习指导讲座。
3、召开优秀生工作会议,提要求,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初三师生誓师大会,鼓动师生士气。
5月
l、调整复习计划,实施第二轮复习。
2、增强与各兄弟学校毕业班工作交流活动。
3、全面复习及相关研究。
4、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测试及理化生实验操作测试。
5、学生的思想教育,目标冲刺。
6月
l、全面复习,强化训练,练考点、讲重点、破难点,提高优秀率。
2、考前答题、考试技能指导,以适应考试环境。
3、对考生进行心理辅导。
4、组织学生参加升学考。
第四篇:2018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建议:语文
2018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建议:语文
市教师进修学院高中部 苑子轩2018年高考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针对《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我们邀请市教师进修学院高中部各学科教研员从解读和备考建议两方面,有针对性地对考生下一阶段复习作权威性指导。本报将各学科的要点部分进行编辑整理,供广大考生和教师参考。
一、考试大纲三点变化
二、关注高考试题,探寻命题依归,找准备考角度历经三年的认真探索,高考改革于2017年进入全面推进阶段。2017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共有9套,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全国卷3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省自主命制6套。2017年高考语文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指导思想,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认真落实《实施意见》对考试内容改革的要求,牢牢把握“四个突出”: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命题工作全过程,突出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突出高考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使命;强化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突出高考的选拔功能和教学引导作用;着力提高命题质量,突出高考的公平性和科学性要求。2017年高考语文命题引导考生在完成高考任务的过程中,真切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温润心灵,滋养人生,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延续了近年来业已形成的优良风格,展示出新的亮点。1.科学实施命题设计,精准落实立德树人深化“四个正确认识”。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2017年全国卷3道写作试题均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观反映时代主题,正面传递价值观念,把“四个正确认识”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突出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如全国Ⅰ卷作文,试题意在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让考生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条件下,面对中国和世界的互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既树立远大抱负,又脚踏实地,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注重价值引领的方式方法。试题是高考选拔和育人的直接载体,需要通过试题推动考生领会、接受试题背后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2017年高考语文的阅读命题力求生动可读,既深度关注现实,及时回应考生在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的困惑,又培养正面的情感态度,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和期待。如全国Ⅱ卷实用类文本涉及的“垃圾污染”问题有助于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观念,强化社会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并引导考生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帮助青年人把握历史坐标。2017年高考语文积极主动地呼应国家总体战略和宏伟蓝图,倾心倾力地凸显战略决策,反映热点话题,坚持服务大局,打造思想高地。高考前夕,喜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高考语文试题正面而策略、直接而巧妙地突出了这一国家战略。“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关键词”之一,引人注目地出现在全国Ⅰ卷作文中。同时,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充分取材于文学作品、学术论文、媒体文章等文本,并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事例,引导考生在展示语文学习成果的同时,从世界看中国,从历史看当下,正确把握国家的历史坐标、个人的时代坐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整个社会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上接B1版)2.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全面彰显文化自信萃取思想精华,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高考语文试题广收博取,精心选萃,匠心独具,主要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材料选取着重于展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德情操。名篇默写中,庄子《逍遥游》、荀子《劝学》、曹操《观沧海》等呈现出了自我超越、自省好学、乐观进取、推己及人、洁身自好、责任担当等优良品质。文言文阅读中,全国三套试卷传记的主人无不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楷模,在当下也是立德树人的榜样。二是在材料主题规划方面着力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照进现实。如全国Ⅱ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青花瓷兴起”,再如全国三套试卷中的语言运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带领考生感悟试题,有意识选取“二十四节气”、中国书法、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中国诗词大会”等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领会思想内涵,突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17年高考语文对此格外关注,如全国Ⅱ卷作文题“中华名句用用看”涉及个人“小我”、社会“大我”等不同层面,作文命题将六句并列齐观,本身就暗含了一部中华人文简史,体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绝与历久弥新。试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弘扬之心也呼之欲出。试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是引导考生通过对这些名句内涵的理解与发掘,自主进行组合并生发出各种新的含意,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个人、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因此,考生不仅可以对这些名句的相关内涵或生发出来的新意进行审视,还能够对个人、国家、社会或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入思考,探讨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探究坚持自我与社会担当的关系,表现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家国情怀。事实上,命题指令中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两三名句,但其背后无数名句化育后世,仅记诵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拿来为我所用,在亲身的使用中感受名句的魅力和活力,体悟转化发展传统的可能性。对于考生来说,合理引用名言警句,可以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增强说服力;怎样将名句自然融入文章,做到与全文浑然一体,这对考生的母语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写作命题中的“引用”指令,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技术要求,却暗含了文化传承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丰富期待,其导向及示范效应非常显著,势必带来积极影响,引起我们备考环节的充分重视。3.展现高考改革成果,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落实考纲改革要求,实现“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全覆盖。2017年高考语文将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均设为阅读必做题,看似不再给考生选做空间,实则对不同思维方式、素养构成有别的考生形成了全方位考查,而信息筛选、逻辑分析、审美鉴赏及语言运用等能力的全面覆盖,将有利于语文知识、能力与素养更为综合的考生脱颖而出。调整后的现代文阅读试题文体愈加丰富,内容更接地气,形式越发多样。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Ⅰ卷中展现中国影像发展历程的“央视纪录频道”,Ⅱ卷中引导考生关注环保的“垃圾分类调查”,Ⅲ卷中体现文化软实力的“博物馆发展报告”,都做到了文字与图表搭配合理,相得益彰,实现对检索、理解、分析、评价等能力的重点考查。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Ⅰ卷中反映军民团结、民族和谐的小说《天嚣》,Ⅱ卷中省察自我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散文《窗子以外》,Ⅲ卷中呈现平凡温馨生活的散文《我们的裁缝店》,试题均涉及对思想情感、人物形象、叙事艺术、语言风格等文学阅读核心要素的考查,在全面检阅考生文学素养的基础上,突出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为全国卷的第一道试题,在确保形式稳定的前提下,在命题思路和技术上狠下苦功、多用巧力,一方面承继过往,重点考查对文章基本观点的理解,另一方面更力图作出新的探索,强化对论述方法、论证形式和批判性思维的考查。总体来说,把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本均设为必考内容,看似只是一个局部调整,其实是“四两拨千斤”,盘活了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全局,既扩展了调整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空间,也利于命题在考查方式上更为灵活多变,从而提升试题的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与区分度。更重要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将会迅速扭转语文教学一线因应试而产生的偏差,促使语文基础教育加强对学生实用文本阅读能力与文学艺术素养的全面重视。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并举,促进语文学科建设。2017年高考语文返璞归真,加强了语言运用方面的考查。在题型设计上又增加了表达得体和逻辑推断等内容的测试。这样的调整,旨在引导考生养成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习惯,同时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思维逻辑的严密性结合起来;而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也更显著地体现在2017年高考作文的要求中。如全国Ⅱ卷作文题的写作指令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这就对考生结合具体语境加强语言运用的创新性和综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样的测试,基础性、综合性更为突出,区分度更为明显。同时,将会引领一线语文教学,促进语文学科建设。如对语言表达中逻辑推断的考查,向我们释放了清晰的信号:日常教学应该凸显语言学习及运用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在语文学习中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将课内“学得”与课外“习得”有机结合,学用并举。综上,在2018年备考过程中,建议学校指导考生要着力强化知识立意,注重积累;文化立意,关注传统;能力立意,强化思维;教学立意,回归课本;热点立意,关心当下五大方面的备考意识,以应对日新月异的高考改革步伐与大视野高格局的时代要求。
第五篇:考试说明学习心得及语文教学建议专题
高考、中考考试说明学习心得
及语文教学建议
仙桃四中
高小飞
2013年10月21日,中等教育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最迟到2016年高考,语文将占180分,数学150分,文综理综分别为320分;英语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考生多次参加,满分100分。
语文学科的学习成为了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那么关于语文学科的考试,都有哪些变化呢,我们需要在语文学习方面做哪些工作呢?
高考和中考命题一般采用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和语言,避免人为设置障碍和繁难偏怪,使学生能用熟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关注学生接受基础教育期间所积累的基础知识,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语文学科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思考、领悟和汲取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形成现实生活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重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作文命题会处理好开放与限制的关系,既要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的发挥,又要注意防止套作、宿构和模式化写作的倾向。
我们不难看出,2014年的高考及中考命题依旧会重视基础,题目形式以及难度上,与2013年相比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2013年试卷的分析来确定2014年高考及中考语文的学习方向。
基础部分回避呆板识记内容,注重考察理解及运用:2013年考题语文基础五道题目为:字音字形、病句、词语辨析、语义连贯以及修辞。自2002 年以来,语基部分基本围绕着字音、字形、词语、病句、文学常识和语言实际运用等考点来考察。而字音、字形、成语、文学常识,更多考察的是知识积累;词语辨析、病句和语句连贯相对偏重能力的考察。
这就要求现在高
三、初三的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中避免死记硬背,重视理解辨析。据高考时间较近,所以字音、字形、成语以及文学常识,做到知错即可,可以参考资料中的词语总结内容为依据,利用碎片时间浏览,达到可以辨析出错误的程度,再通过平时考试查漏补缺。病句辨析、语句连贯等题型,难度不大,在平时练习中注重规律总结,考试时稳定心态,认真分析即可。
文言文阅读客观题承袭过往,主观题难度下降:客观题依然考察实词、虚词、翻译以及文意理解。取消阅读延伸之后,增加了一道主观题,考察的内容为《考试说明》中的概括大意,在读懂文章的前提下,此题难度不大。
文言文的学习以及复习,依旧要以课本内容为重点,高考及中考文言文选材虽然是课外的文本,但考察内容都超不出课本中重点讲解的知识。学生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课内文言文时,一定要逐字逐句落实到位,不能不求甚解。通过课内知识的学习,了解文化常识,掌握重点实词含义,能够准确辨析重点虚词用法,能够准确、完整翻译课内每一篇重点文言文句,应对考题中的文言文可以说游刃有余。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多进行文言翻译的练习,这个考点在考试说明中已经明确提及,一直是考察重点。建议大家将文言文的学习作为重点。高考及中考语文百变不离其宗,无非考察理解、概括、表达三种能力,而文言文的翻译和背诵时作者思路的理解,都是综合能力整体提高的有效方法。
诗词赏析是一道非常简单的题目。大家一定要放下诗歌鉴赏题难的包袱,在平时训练中注重三点:①知人论世,通解文字;②关注意象,体味意境;③辨析手法,分析主旨。将内容、手法、效果、情感四点把握准确,是诗歌鉴赏题目做好的关键。
现代文阅读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重点考察分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注重概括、理解能力考察。我们将两种题型综合在一起来看的话,虽然命题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考察重点依然集中在文意理解和要点概括这两种能力上。所以大家在平时练习中,一定要注重文本的逻辑思维。其实无论是说明类、还是抒情议论记叙类,文本的思路都是非常清晰的,每个部分都有重点描述的内容,部分与部分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只是由于文体限制或者作者行文方式的变化,部分文本读起来感觉困难。而高考和中考考查的重点,就是我们是否突破了阅读障碍,快速把握文本叙述重点间的联系,明确作者的言说意图。所以,文本结构把握以及思路分析是我们平时训练的重点。
密切关注现实是历年作文的特色,13年也不例外,命题力求有新意,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提倡以我笔写我心,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作文命题要处理好开放与限制的关系”等。这也要求同学们在平时训练中,注意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写好细节以生动,写出真情以深刻。需要提醒的一点是,高考及中考作文命题以及阅卷越来越对“宿构”、“套作”这些行为敏感,所以我们在作文准备过程中,准备的是材料和思想方法,同学们千万要避免套作。所谓的套作作文,基本特点是:题材总是选择现成的历史文化(文学)名人的生平,可以概括为“材料烂熟化”;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可以概括为“结构模式化”;作文的主题局限在一个浅显的思维平面上,不做深入开拓,可以概括为“主题平面化”(大家可以参照《我最惋惜的90篇高考作文》一书),这类作文手法直至现在还有很多同学在尝试应用,一般情况,这类作文在高考阅卷中给的分数都不超过40分。同学们一定尽量避免。
正在初三和即将进入高一的各位同学,一定从现在把握好学习重点,为中考和高考的最后一搏做好最有效的筹备。
在做预测前,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下语文分值增加和英语分值降低的思想背景。如果说学习英语是为了方便与世界交流,那么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感受、传承民族文化。所以,英语的变化体现在了重“用”轻“试”,语文的命题变化将会体现在重“文化”轻“功用”。在假设2016年高考中前150分保留现有题型的前提下,多出来的30分无论什么样命题形式来考察大家,都会立足在“文化感受和传承”这个改革思想上。有一些朋友认为可能会增加一篇阅读或者小作文,我不很认同。高考试卷命题是有阅读字数和答题字数的考虑的,试卷不可能让同学们一味的读或写;而且从改革的思想上考虑,如此重大的突破肯定不能是简单的增加一种题型就解决的事情。所以,全国卷中的句式变换,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仿句等题型可能会重登高考舞台。一方面,此类题型的例句往往具有诗意,文辞优美。命题方向容易引导同学们平时练习体会语言的美,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思想。另一方面,也是对各种令人忧虑的汉语写作现状的改善。不同年级虽然有学习内容的变化,但是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都是相通的。
如果说“减负”、“公平”、“均衡”是本次改革的关键词的话,那么语文学习的关键词就是“积累”、“思辨”和“优美”。如果师生都能重视积累,培养思辨意识,那么考生定能考出最优的成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