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效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效 ——教学手工《纸艺花卉制作》心理体验
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上我首先出示范作,欣赏激趣。在看过精致的作品时,孩子们的兴趣高涨了起来。我问他们: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他们说:“不知道!”我告诉他们是用纸折出来的,不仅让他们初步感受了制作的材料,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的欲望:啊,原来用纸还能折出这么美丽的作品,这样就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渴望进入后面的学习之中。
美术课堂离不开教师必要的示范讲解。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用纸折东西,加之本节课的教学容量较大,所以老师的演示讲解必不可少。在学习基本制作方法这个环节中,我最初的设计是通过课件展示基本制件方法的四个步骤:①对折剪花瓣;②剪叶和萼;③折茎;④组装花朵。这四个基本步骤并不难,可等到学生真正来创作作品时,却是千篇一律,跟课件中演示的作品没有什么两样,不管是在外形上还是在组装方法上都没有进行改变,这样的作品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标。于是第二节课我对这个环节进行了改变:由教师亲自示范,并在每一步的示范中,强调我们一般剪的花瓣形状是锯齿状,也可以改变花瓣的形状,把它变成尖角状、斜线状、弧形状,这时再不失时机地展示比较典型的作品,让学生体会到改变了经条的形状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这样都可以制作出不同的作品来。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这节课中,教学课件起到了它独有的直观、形象和其他工具所不能达到的作用,特别是在老师讲解示范之后展示学生作品的环节中,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起了他们创作的欲望,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开启了他们创新的思维。后来看到每一位学生都很投入的制作,而且有的同学很有创新的精神,大胆的改变花瓣的外形、改变花瓣的色彩和形状等等,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纸花的作品来。
第二篇:《如何课堂教学有实效》听后感
《如何课堂教学有实效》听后感
17号下午我们几个去长江东路小学听了名师讲座,其中李政涛老师的《如何让课堂教学有实效》让我受益最大。对于我们这些刚刚走进工作岗位的老师在教学上存在一系列问题和疑问,学会如何开展一堂高效的课堂是我们迫切要学习的。今天有幸能够听到李老师的讲座,让我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一节有实效的课堂要做到五实——扎实(有意义的课)、充实(有效率的课)、丰实(有生成的课)、平实(常态下的课)和真实(有缺失的课);同时要做到三效——有效益、有效果、有效率还要做到两感——语数感和课感。
他还告诉了我们教学是停顿的意识等待的艺术,怎么停顿怎么等待呢?就是把亮点放大,把一个人的亮点变成所有人的亮点。错误(困难、困惑、需要......)要停顿。在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那就是学生理解知识但是不会用知识,那我们就做到不要让学生的积累沉睡!让学生的积累沸腾。
我们必须具有五项技能——备课、上课、说课、观课、评课的能力。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还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行。
第三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探讨[范文]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探讨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纸风铃》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美术课是小学教育中的艺术课程之一,美术教育即等同于美育。它反映学校艺术教育的部分内容和艺术美,在美术教育中侧重于以美的观念和知识丰富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美的情操和感受美的能力。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是静态的再现艺术。它的美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在二度空间范围内以动人的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而儿童绘画则是人类幼稚阶段的一种天性的自然流露,是孩子纯真思想感情的倾诉,也是人潜意识的一种外溢。
小学美术课的内容包括绘画、手工制作、剪贴画、记忆画、想象画、美术欣赏等几个部分。为了顺应儿童爱美的天性,培养学生欣赏美术、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儿童审美的能力,促使其有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的智能;发展儿童关于美的发现能力和创造,指导儿童对于我国固有艺术的认识和欣赏,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一些新的教学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让“想象”插上翅膀。
美术教育是一种智力活动的教育,将美术视为一种认知活动。重视在经验的层次中,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训练学生在现象世界中发现异同现象的能力,并依次对现象世界进行分类,从而上升到一般化的概括。同时,通过美术教育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以助益一般智力发展。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我们过多地强调基本功的训练,以临摹为主。老师依据教材或自己的认识在黑板上或纸上画好范图,然后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学生学得被动、消极、机械乏味,阻碍了学生个性和想象的发展。由于孩子年龄小,认知有局限,往往图画的局部与整体两方面难以一一顾及,即便是竭尽全力也往往是事倍功半,难尽如人意。
所以,我在讲解形体结构、色彩、物体的大小和构图等知识的时候,不把基础知识当成“紧箍咒”,而是采用引导启发的现代化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创造、把隐藏的潜能发挥出来。在记忆画、想象画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对那些稚拙、纯朴、生动的儿童画,不要认为技法表现不好而修改或否定,让孩子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儿童画没有对错之分,只要表达了自己纯真的感受都是真实的,就是好作品,鼓励学生勇于想象,善于想象,让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学习,寻找更生动有趣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绘画变得更有趣,内容更丰富,作品更充满活力。
二、造就“巧手”美化生活。
美术在特质上是一种动手的实际操作活动,必须培养学生一定的描摹和制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广泛的职业需要。美术的生命在于创造,美术活动既遵循逻辑思维,更重视反常的、逆向的和发散的思维。美术具有超时空的重组性表现特色,适合发挥想象和思维的自由性,容易突破人的思维定势和对事物习以为常的观念,产生新的认识和发现。因此,在手工制作、剪贴画的教学中,我重视了训练学生的能力,通过工艺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美化生活和手工制作的能力。
书本世界是现象的世界,而手工制作则让抽象世界的美变得更具体、更现实。我让学生在立体构成、纸版、正面多面体造型、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等训练中,既了解了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各种造型的构成方法,又提高了对各种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提高了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孩子们用满腔热情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中、鲜活有趣的奇妙想象中,亲手打造出各种作品,装点、美化生活,从中获得创造并取得成功的乐趣。
三、多媒体教学培养兴趣。
孩子的创造成果,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肯定。过去,当学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时,教师一般都是拿着学生的作品点评,让学生欣赏,如果这时能用上投影仪展示作品,对学生就会有更大的激励。当孩子创作的作品通过投影仪出现在屏幕上时,孩子们都欢呼雀跃,兴奋不己。这时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课堂气氛也达到高潮,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较为持久的创作欲望。
利用幻灯和投影这两种教学手段就能够改变传统美术课的生硬枯燥。鲜亮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就能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我们把知识和美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的心间。比如画小鸟可先将小鸟画好,然后按需要把它裁剪为头部、身体、尾巴、翅膀四张,再以一张小鸟的完整图像为低,示范时在投影仪上拼保小鸟的整体图像,还可做成可抽动的灯片,在教学中随意变换头部、身体、尾巴、翅膀的位置,拼出形态各异的小鸟,从而展示出生动鲜活的画面,有助于培养儿童观察事物的能力。
四、遨游艺术的海洋。
现代美术教育要注意汲取各种有价值的知识,优化教学内容。传统教学由于时间的限制,欣赏的环节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结果导致有些孩子“眼高手低”,最终对美术失去兴趣。适当的欣赏可以使学生提高艺术品位,吸取前人的优秀技法,扩大其生活阅历。例如:欣赏齐白石、徐悲鸿、张择端等艺术巨匠的旷世杰作,以及达芬奇、毕加索、米开郎基罗等世界艺术大题的名著,让学生遨游艺术的海洋,从中汲取前人的艺术精髓。
五、重视作品的评价。
评价在现代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没有评价的课堂是不完整的。只有通过评价,才能使孩子了解自己和别人的不同。评价能让孩子感受成功的乐趣,同时以平静的心态去认识自己和别人的不足之处,看到自己进步的足迹。但美术评价是多元的,要以鼓励为主,最好让孩子自己去发现作品的问题。而教师在评价对比中,要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让他们在相互评价中不断提高。
第四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随笔
经过这一段时间对艺术课的学习和探索,使我收益匪浅。我想该是静下心来回头审视一下艺术教育的时候了。边想,我边陷入了沉思之中,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按照不同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我觉得各个年级有着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有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从欢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高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
2.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培养兴趣 勤学多练。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只会忽略当年所应具备的经验常识,事后再想弥补已使年轮变形,无异于拔苗助长。
4.创造新型的师生双边活动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新方法,又针对低段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小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5.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专职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
这些就是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更加完善。小学美术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这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去选择和指导,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小学生学美术,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画几个人,画几只动物,涂涂颜色就行了,其实不然。如果学生不喜欢学或学得很累,就会以致于一见上美术课就头痛,甚至在美术课无聊地打发着时间,美术教学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课前和课后,我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既能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
小学美术教科书上,每一课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就比较少,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在备课中,我力争以充实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这个学期,五年级的美术课有一部分有关“戏曲人物”方面的训练,我们南方的孩子,普遍对京剧感到陌生、遥远。在进行授课时,学生会对京剧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觉得陌生而枯燥。我给他们讲了杨门穆桂英这位女将的故事,及时放了一段穆桂英挂帅的京剧影片给他们看,并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模仿着京剧英雄人物的动作,一个个表演得非常认真,积极性高涨。我当场示范了一幅“武生”的戏曲人物图,故意弄得比较幼稚,让他们也勇敢地进入了创造领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课安排得当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他们自觉的艺术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课程标准是新的,儿童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确实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在评价作业时,可以采用开放的评价标准。例如: 李吉林老师认为“老师肯定——学生满足,树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学习——再肯定、再满足——渴望学习更新的有难度的东西。”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
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评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学生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在优秀作业上写 心灵手巧”、“魔幻色彩”、“独具匠心”等给学生成功的喜悦;在表现一般的作业上写上“别泄气”、“慢慢来”、“相信下一张会很精彩”等激励性语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读《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后的感悟
最近,我拜读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美术课程改革背景、学习领域与教学基本取向、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评价的发展、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美术新课程与教师的个人成长等。该书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采用崭新的结构和体例,针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根据现代小学美术教师的需要,即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导入案例,创设情景,强调学习者的活动和对话。同时,致力于改变教材历来的面貌和我们阅读习惯,以新的呈现方式,尊重学习者选择和使用的权利。我对“美术新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这一章感悟较多,这章从教材评价、课堂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四个维度阐述了评价的发展。我个人认为,不管评价发展到什么程度,总离不开学生,评价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这是课改中提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各科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而在极具人文性质的美术学科中,如何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作为一种观念深入人心,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平时的一些做法:
一、提高教师、家长的思想认识
评价方面,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对来自学生的评价重视程度不够,在心里常常把学生评价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项目。总认为学生懂什么,他们是不知道好坏的。在家长眼里画得象做得好就是好作业,其实,他们由于对儿童的思维了解不够深入,对儿童美术作品理解较为片面,有的教师往往也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学生作业,常常一味追求象不象,导致对作品中学生的创新之处、童趣等不能作出正确评价,无形中还误导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扼杀了儿童的创造性。而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形象记忆能力比较弱,作品造型、色彩多为想象中的形象,与真实的形象距离较大。因此我们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教师特别是家长对儿童的思想认识,俯下身子了解儿童,多多倾听儿童的心语。要从意识深处更新传统观念,要懂得充分尊重学生的评价。成人对学生评价的尊重,才能带动学生对评价的重视,使学生认真参评,真正发挥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教育、促进作用。
二、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
有位哲人说过,“人与大多数动物一样都具有向群性”。也就是说人都喜欢凑热闹,比如,某大商店开业了,人头攒动,你正好散步路过,即使你不打算买东西,相信你也会融入人群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开业的热闹气氛。同样在课堂上,我们也要利用好这个“向群性”,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可采用游戏、故事、趣味课件等手法,营造气氛,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过新年》这节课时,我事先在教室里布置好各种彩色窗花、对联、气球、绸带、假鞭炮等新年用品。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新年的喜庆气氛,然后发给每位学生一只袋子,和相同数量的年货,(年货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筹集)把年货放在自己作品的地方,等待新年的钟声。作业完成后,老师敲响新年的钟声,学生们开始以互相拜年的形式进行作业互评:你认为喜欢的作品就给那位同学一份礼品,最后看谁拜年拜到的礼品多。这节课学生既当主人又当客人,既做评委又当选手,兴趣十分高涨。
三、指引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向
评价这根“指挥棒”自身的坐标很关键,一旦方向错误,就有“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因此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学,决定着教学的方向。由此可见为学生指引评价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引领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然后结合平时的教学与实践逐步欣赏大师的作品,初步感受名家的风采,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的,怎样的作品就算优秀作品,这些学生、大师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儿童绘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评价:
1、构图是否饱满
2、线条是否流畅
3、造型是否准确
4、色彩是否丰富
5、创意是否新颖独特等。手工作品可以从:
1、造型
2、表现手法
3、材料选择
4、制作的技法
5、创意
6、色彩
7、造型等方面去考虑。
四、拓宽学生自评、互评的空间
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互评合理巧妙地运用能促进学生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首先从评价的内容来说,评价包括知识、智力、运用、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从形式上来说,评价包括课内与课外、统一与民主、长期与短期等。对于智力不十分好的学生来说,可让其他学生找出这些学生作品中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比如;“这幅画画得很认真”、“这位同学这堂课很专心”、“这位同学的每次作业都能及时完成”、“这位同学很大方,和其他同学合作时常常拿出自己的工具材料和大家一起用”、“其他同学很乐意与这位同学合作,并且合作得很愉快”„„而对于学有所长的学生,可以先让那些“差生”说说“这些同学的作品中你最欣赏它什么“,“你觉得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最成功”,等等。然后再让这些优生自己说说作品中有那些不满意的地方,准备下次如何修改等等。
总之,只有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正确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真正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内心深处。
美术教学随笔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这学期,无论是三年级或是四年级,技能训练比较多,如布贴画、纸塑动物、剪纸、橡皮泥等,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二)使学生形成基本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如《纸塑动物》,小动物是小朋友最喜欢,废纸又是同学们最多的,再加上旧棉絮,用这些东西扎成所塑造的基本型,然后用废纸片一条一条地粘贴出小动物,最后进行彩绘美化。既轻又美观。同时,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学画圆形,可以画出“我坐热气球环游世界”的创作画;认识方形,可以画出“火车跑得快”、“热闹繁华的大街”;画梯形,不仅画出美丽的养牛场,成群的牛,还有养牛场新房舍和放牛喂牛的小朋友。
学生在作业中画了主体,又加画了背景(如画神奇的手,可以画出抗洪后重建起的新家园),添内容补颜色,作业完成得五花八门,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一节课的容量一下子加大了许多,密度加强了,不仅学会了基础知识,还将加大的难度渗透在创作完成的过程中,甚至几节课的内容都可以在一次作业中完成,创造力与创新的意识充分地形成和发挥,孩子们学到的知识技能远远超过普通的四十分钟。这种被称为“浓缩法”的创造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儿童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加大单位教学时间和知识量,学生反映仍然是“美术课一点都不难”、“我真喜欢美术课”。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欣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美术欣赏教学仅仅停留在直观感受的感性层面,方法和形式也不够丰富,教学欣赏课中我尝试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以此来拓展欣赏的空间进行教学。问题意识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使良好的个性发展,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美术欣赏教学中重要的教学任务。
欣赏前,教师应该先围绕作品的特点拟好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如,你看见了什么,作品是怎样组织起来的,作品有什么意义,如果你有这幅画你会把它放在家里的什么地方等等。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欣赏中多动脑筋,提出一些老师没提出的问题。以《海底世界》一课为例,笔者先让学生看一段关于海底世界的录像,通过欣赏激发他们对海底生物的兴趣,接着笔者和学生亲切交谈:“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呢?”大海是学生们最热爱、最熟悉的事物,因此他们会争先恐后地回答这一问题,由此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最后,一堂美术欣赏课就在余味和悬念中结束了。
第五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反思
发布者: 赵广荣发布时间: 2011-12-24 18:17:51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反思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強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強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就美术课课堂教学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1、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我在三年级的美术课上,结合课文让孩子们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线条,从线条中去感受写生画的内涵及特征。
2、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及创造性思维: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如我在教《神奇的天空》时,让大家尽量敞开心扉,大胆着笔,画出自己最想画的、最喜欢画的一切。
3、素质教育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素质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节日贺卡》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绘画及工艺制作知识技能,设计制作有创意的贺卡,在教学安排上,我特意将本课安排在圣诞节前后,好让学生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联系周围的一切,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意识,从而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完成创意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
动机是直接推动并维持人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动机具有指向性、强度性、清晰度、力距等特点。动机与需要不同,需要的动力作用是潜在的,动机的动力作用是直接的,现实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主要采用了以下方式。在教学中,我也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学生表现参差不齐,为了
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我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
现代化教育对美术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进了原来美术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