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县实现财政收入增速第一的奥秘

时间:2019-05-12 13:0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余江县实现财政收入增速第一的奥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余江县实现财政收入增速第一的奥秘》。

第一篇:余江县实现财政收入增速第一的奥秘

余江县实现财政收入增速第一的奥秘

作者名:龚绍林 钟义山 曾国栋日期: 2011年03月28日来源:鹰潭日报

省委政研室调研组

编者按:

余江县财政收入增长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三年增长了近6倍,荣获省政府授予的财政收入两年翻番奖。省委政策研究室到余江县进行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余江县实现财政收入增速第一的奥秘》。省委书记苏荣在此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本报今日全文刊发省委政研室专题调研报告。敬请读者关注。

近年来,在我省各地竞相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余江县“异军突起”,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尤其是财政收入实现高速增长,成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从总量看,全县财政收入由2007年的1.5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0018亿元,三年增长了近6倍。从排位看,财政收入总量由2007年列全省第88位提升到2010年的第26位,三年前进了62位;财政收入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其中2008年列全省第二,2009年和2010年均列全省第一,荣获省政府授予的财政收入两年翻番奖。

余江县财政收入这几年为何能实现如此瞩目的高速增长、强势进位?余江县的发展实践能否为各地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有益启示?最近,我们到余江县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余江县财政收入增幅之所以能占得全省“鳌头”,奥秘就在于“四个一”: 确立一个清晰的思路

地处赣东北的余江县,人口37万,是个中等偏小的县。长期以来,农业一直占据着该县的主导地位,在经济发展上没有明显的亮色,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刚刚过亿,列全省第87位;2007年为1.55亿元,列全省第88位,两年间不进反退了1位。面对全省各地你追我赶的发展格局,如何通过加快发展来摆脱落后位置,这是该县党政急欲解决的现实课题。发展要求突破,首先必须在观念和思路上求突破。2008年初,余江县新一任党政班子经过反复分析县情,深刻地认识到,工业是县域经济的主导,余江以前发展较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工业落后。为此,他们坚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晰思路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新的发展思路,这就是:以产业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为吹响主攻工业的“集结号”,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层层动员,把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抓工业、抓项目上来,形成了主攻工业的浓郁氛围和强大合力。思路的创新,带来了发展的突变。短短几年间,余江县的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07年的35.5亿元发展为2010年的88亿元,三年增长2.48倍;三次产业的结构由2007年的37.7:40.2:22.1调整到2010年的31:45:24,三年来二产提高了4.8个百分点,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工业提供的税收大幅增加,2010年全县实现工业税收4.66

亿元,是2007年的6.26倍,占全县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07年的48.06%提高到2010年的51.77%,成为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余江县的实践证明,县域经济要实现快速发展,归根到底要靠工业的崛起和壮大,工业强则县域经济强,这一点,必须始终坚定不移。不仅仅是余江县,这些年,我省各地还涌现了一批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他们的成功之路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把抓工业、抓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余江县近几年正是由于确立了“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在主攻工业上大做文章,以工业的大发展带来了财源的涌流,从而实现了财政收入在全省增速第一,在发展县域经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探索一条务实的路子

这些年,随着我省项目建设和工业化的加快推进,各地工业经济发展异彩纷呈。余江县在既无明显资源优势、又无上级倾斜投入的情况下,工业经济发展能实现“快跑”和“赶超”,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们从县情出发,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工业的务实之路。这条路子,概括起来是抓特色经济、抓块状经济、抓创业经济:

一是立足特色抓产业。雕刻、眼镜、循环经济、微型元件,是余江县具有一定规模和比较优势的传统特色产业,但多年以来一直是“小打小闹”。该县党政经过反复分析研究,认识到要谋求工业的大突破,应该在特色上下工夫,而不能与其他地方搞无序的产业竞争。因此,他们立足县情,举全县之力,强力扶持四大特色产业的发展,在工业上形成了鲜明的余江特色。到2010年,全县雕刻、眼镜、循环经济、微型元件四大特色产业共纳税6.897亿元,占全县比重达到76.6%。同时,涌现了一批规模大、纳税多的龙头企业,其中建鑫铜业2010年实现税收达2.23亿元,保太集团实现税收达1.5亿元。

二是依托乡镇抓产业。余江县工业发展不仅依托县工业园,而且充分地发挥了乡镇的传统产业优势。潢溪镇有上万人长期在外从事以废旧金属为主的废旧品回收业,县里因势利导,抢抓国家大力扶持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机遇,以保太集团为龙头,倾力在该镇打造循环经济基地示范园。锦江镇的微型元件是全国三大基地之一,县里以该镇为依托,着力打造规划面积1500亩的锦江微型元件产业园这一国家级创业基地,现已建成400亩,入园企业40余家。同时,他们还以邓埠镇、中童镇为依托,分别设立了雕刻产业园和眼镜工业园。依托乡镇抓产业,使余江县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块状经济发展格局,促进了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11个乡镇的财政收入全部突破1000万元,其中潢溪、邓埠两镇超过1亿元,中童镇达到2.02亿元。

三是结合创业抓产业。余江县在发展四大产业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培育特色经济、块状经济,而且注重推动和形成创业经济。为加快四大产业发展,县里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地企业前来落户;另一方面结合全民创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吸引一大批在外地的本土能人返乡创业。“余江眼镜人”被评为全国十大劳务输出品牌,在外从业人员有

近5万人;余江雕刻曾被誉为“天下第一雕”,在外从业人员也有数万人,其中大小老板有数千人。为吸引“余江眼镜人”和“余江雕刻人”返乡创业,县里通过设立了眼镜工业园、雕刻产业园,为返乡创业者搭建起创业平台。大批能人的返乡创业,既促进了该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又在全县掀起了全民创业的热潮。

余江县的实践证明,加快产业发展,做强县域经济,不仅要有创新的思路,更要有敏锐的眼光发现机遇,应该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探索出一条务实可行的路子。三年来,余江县的工业经济所以能创出一番新天地,关键在于他们在对县情优势的审视上下了工夫,在吃透产业政策、把握发展机遇上下了工夫,在对创业发展阶段性特点的分析上下了工夫,从而开创了特色经济、块状经济、创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制定一套过硬的措施

找准了产业发展的路子,还要有推进产业发展的措施。余江县推动四大特色产业发展的举措,同样颇具特色。

一方面,成立四大产业建设指挥部。这是余江县的一个创造性举措。他们从发展特色产业的需要出发,专门成立了四大产业建设指挥部,分别由一名县委常委担纲挂帅,并从各有关部门选调了一批精兵强将实行集中办公。县里明确了产业建设指挥部的工作职责,规定在各个指挥部所辖范围内全权代表县委、县政府,全面负责产业推进的各项工作,协调解决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各个指挥部勇挑重担、不甘落后,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赛马”式生动场面。

另一方面,建立产业的推进机制。县里建立了产业推进责任制和调度督查机制,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进度,定期开展工作督查。同时,出台了引进工业项目、推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有关奖励办法,对有过之人“打板子”,给发展的有功之臣“奖银子”,并予以提拔重用,极大地激发了干部投身产业发展主战场的热情和干劲。2010年6月,余江县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县里咬定发展不放松,提出“目标不变、任务不减”的要求,各级干部一手抓抗洪救灾,一手抓产业发展,实现了大灾之年的产业大发展,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77.7%和94.7%,增幅均列全省第一。

余江县的实践证明,欲求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举;无论是推动工业的发展,还是推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路子要对头,而且措施要得力。这几年,余江县正是坚持真抓实干,在产业发展上推出一套过硬的举措,从而将“工业强县”的目标转化为各级干部的具体行动,赢得了工业经济的大发展,推动了财政收入的大跨越。

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环境就是品牌,环境就是生产力。余江县以破解制约工业发展的问题为着力点,注重在优化环境上下工夫,为工业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完善优惠措施,优化政策环境。在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扶持工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余江县工业企业扶优扶强奖励办法》,从扶优扶强措施、优惠政策兑现奖励等方面支持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每年,县委、县政府对年度纳税十强企业、出口创汇先进企业、技术创新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大力支持和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加强效能建设,优化政务环境。结合机关效能年、创业服务年等活动,建立了推进效能建设、优化政务环境的一系列制度。实行跟踪服务制度,对招商引资企业和重大项目实施全程跟踪服务,为外来投资者做好“一条龙”全程保姆式服务。设立企业投诉举报制度,开展涉企收费清理检查,除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有关收费项目外,全县没有出台涉企收费项目。实行工业企业安静生产日制度,规定每月1-23日为企业安静生产日,任何部门不得到企业进行参观和检查,特殊情况须经主管领导批准方可。

解决企业难题,优化服务环境。创新融资服务平台,积极搭建“银政企”合作和沟通协调机制,为企业开展融资推介服务,切实为企业解决贷款和融资难题,帮助企业渡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难关。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协调组织企业招工,着力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用工需求。针对电力紧张形势,努力争取省、市电力部门的支持,加快推进电网扩建、改造建设,积极向上争取用电指标和合理错峰用电,确保企业生产用电。余江县的实践证明,一个地方发展速度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地方发展环境的优劣。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外地的企业不愿进来,进来的企业也留不下来。近年来,余江县的特色产业能够快速做大,这和该县不遗余力抓环境建设息息相关。正是由于余江县牢固树立“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理念,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从而迎来大批外地企业前往落户,吸引大批本地能人返乡创业,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二篇:财政收入增速猛超GDP的理性思考

我国的财政收入在世纪更迭后的短短几年里实现了“三级跳”。2003年突破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4%;2005年突破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9%;2007年的高增长态势更是令世人瞩目——可达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约27%!而2007年的GDP增长率预计达11.6%。也就是说,2007年的财政收入增速是GDP增速的两倍多无疑。

财政收入增速猛超GDP增速,这种现象到底好不好?早前,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设计的《2006’中国改革调查问卷》显示:42.21%的专家认为比较合理,39.09%的专家认为不合理。这说明众多专家出于对财政收入增长原因的不同理解,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较大。同时也提醒我们,需要警惕财政收入过快增长中的不合理因素,保证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

我国的财政收入形式主要包括: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债、政府收费等。那么,在这些收入形式当中,到底存在哪些不合理因素呢?笔者以为,泛滥无序的非税收入(政府收费)首当其冲,虚假的税收收入紧跟其后。非税收入泛滥无序

随着我国非税收入的逐年增长,企事业单位和民众的负担也在不断加重。进入新世纪后,中央政府深感问题的严重性。为此,自200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四次出马对各种行政审批项目“动刀”,先后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806项,占总数的50.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取消和调整了半数以上的审批项目。然而,时至今日,包括行政审批费用在内的非税收入不减反增。有资料表明:在西部贫困地区,某市2006年非税收入共完成9.2亿元,比上年增收2.5亿元,增长37.24%;在东部发达地区,某省的非税收入从1996年的255.0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107.3亿元,年平均增长17.7%,该省非税收入与地方税收收入基本持平。有专家根据2002年的数据估算,中央一级的非税收入可能占到本级财政总收入的13%左右,而地方非税收入占本级财政收入的46%左右。笔者手头也有一个数据:广西自治区2006年的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超过55%!

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各级各地扩张非税收入的动因,完全是由于政府财政的税收收入与实际需要的支出之间存在较大缺口。笔者很赞同这个观点,所以在本文中并没有把“不合理因素”的主要矛头指向“税收”。我国的税收收入尽管逐年在增长,但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税负并不是太重(比如说2006年全面取消了面向老百姓征收的农业税),而且还有不少税收按政策法规没有完全征收到位,流失的税款数额惊人。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一项测算数字显示,按照发展中国家个税收入应占总税收15%的国际标准计算,我国每年的个人所得税流失至少在1000亿元以上。别以为我国的财政收入正在大踏步前进,就立马想到要出台减免税政策。要知道,过度地减免税收,必将削弱税收对市场经济的调节功能。进而,非税收入更是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

因此,规范财政收入,有必要先从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入手。只有“抑费扬税”,才能使我国的市场经济步入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

虚假税收问题多多

在我国的财政收入形式当中,另一个不合理的因素是“注水收入”。一个时期以来,全国各地税务部门为完成税收收入任务,可以说是想尽千方百计,成效十分明显。但也有少数征收单位受地方经济发展滞后、税源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完成收入任务。于是,就玩起了假把戏——不按财税法律法规办事,利用人工操作方式使收入指标达到一定标准,造成财政收入的“虚胖”。笔者以为,这种造假行为,不仅触犯了国家财税法律法规,而且违反了客观经济规律,若不尽快加以解决,必将严重削弱各级政府利用财政手段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以及给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带来无穷的后患。

虚假税收收入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种:寅吃卯粮、应退不退、列收列支、异地入库。这里只简单谈一下后两种。列收列支是指一种虚收虚支的“空转”行为。由于空转必须以税收的征收权和支出权为同一财政管理级次为前提。因此,预算级次属于中央的税种不能空转,只有地方税种(或属于地方的其他收入)可以空转。空转对于那些贫困地区来说,是实现财政收入最快的途径。其最大特点是没有法定的纳税人,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等额增长。不难想像,这种只从账面上路过的收入,是不能当饭吃的。异地入库是指将不属于本地区的税收人为地弄到本地区入库。这是贫困地区为完成税收任务惯用的“绝招”。通常的作法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财政部门出钱(作奖励、提成、回扣等),税务部门到税源充足的地区去“买”。

说到底,税收收入造假,完全是为了政府领导出“政绩”。有必要对症下药,不以数字论英雄,要以效益(如经济、社会、环保效益)见高低。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那么税收收入算不算进GDP呢?比如说买一件衣服是创造了GDP,也增加了税收收入,那么这个税收收入算不算入GDP呢? 一件衣服买了10元钱,就创造了10元的GDP。可能10元里面有5元是要交税的,那当然也已经算在内了。

当然要注意,这件衣服必须是今年生产的,如果去年生产的那已经计入道了去年的GDP中,不应含在今年的GDP中。财政收入是GDP的一部分,中国财政收入增速一直超过GDP增速,好比GDP这快蛋糕里,财政占的份额越来越大.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国家能拿更多的资源来集中规划,统筹,安排经济发展,坏处就是老百姓的钱被更多的上交了,公款的消费又可以上一个台阶了

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

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

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61330.35亿元

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8477亿元

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

2008年GNP316228.8248亿元

2009年GNP343464.6903亿元

2008年税收收入54219.62亿元

2009年税收收入63104亿元

2010年税收收入77390亿元

2007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约30%。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年鉴(2007)》公布的2006年数据计算,全部51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平均为40.6%,21个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为45.3%,30个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35.9%。这表明,当前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各国财政体制差异很大,税率各异,国家财收入来源也存在多样性,财政经济的统计方式也是千差万别,所以仅公开数据并不能准确的衡量各国的财政收占GDP比重。不过一般认为中国的税率普遍低于其它发达国家,同时逃税情况又很严重,而且中国政府的债务占GDP比重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政府财政用于还债的压力也小,通货膨胀率长期处在低水平上,财政赤字比例也不高,这都表明中国的经济社会受税收压力比较小,中国财政相对比较健康。

国际税收与涉外税收的区别

一是概念不同。国家税收,是指一个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向其管辖范围内的各类纳税人,征收实物或货币而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政府,在对跨国纳税人行使各自征税权力而形成的征纳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涉外税收,是指世界各国在对外经济活动中,与本国相关或者专门制定的税收法令、政策规定和制度,以及分配关系问题。

二是内涵不同。一般来说,国家税收有它独立的税种及其课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义务人、减税免税等税收要素,如中国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等。而国际税收却没有独立的税种和纳税人、征税对象等,只是牵涉一定的税种,而且只能在相关国家的管辖范围内,对跨国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征税时才会体现纳税人和征税对象。至于涉外税收则不尽相同,有的国家为了鼓励或限制外来的投资,制定了专门的税收政策法规,有它特定的税种及其课税对象、税目税率等税收要素。如中国的《工商统一税》、《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即属鼓励投资的,并包含上述基本要素。有的国家则对国内、国外投资企业和纳税人,实施统一税收法规,不搞单独规定。在这种情况下的涉外税收制度等于国家税收制度。如英国的所得税法,就是国内与国外同等纳税。

三是分配关系不同。国家税收,主要通过国家立法来处理国家与企业和公民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国际税收,主要通过国际税收协定或条约来协调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涉外税收,主要通过立法手段处理国家与跨国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第三篇:余江第一幼儿园六一汇演总结

余江第一幼儿园2013年庆“六一”汇演总结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应该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幼儿最快乐,最向往的节日,为了庆祝这个节日,我园于5月28日下午和5月31日分别举行了两场“在阳光灿烂下”庆六一歌舞汇演。汇演气势恢宏,热闹温情,童趣盎然,精彩纷呈,掌声不断。当稚嫩的孩子有模有样的表演着一个个节目时,老师和家长们都露出了满足、欣慰和赞赏的笑容,孩子度过了成长的五月和快乐的儿童节。现将我园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我园领导高度重视庆“六一”活动的开展,多次开会研究制定活动方案,积极讨论:

1、第一次行政扩大会议通过了活动形式。

2、4月中旬完善了计划并对活动进行筹备,包括组织机构的确立、演出场地的确定(台面尺寸、进出场方位、候场位置)、活动形式、具体节目的确定及顺序、节目领队和参与排练人员的确定、节目服装、道具、音乐、设备、排练场地的划分、正式彩排及正式演出的时间等诸多程序,领导工作落实到人头,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主梁的局面。

3、5月8日—5月21日,全园师生齐心合力,开始节目的排练 4、5月22日—5月28日走台和联排,发现问题并解决,完善演出。5、5月28日第一次汇演,幼儿观看。

6、5月29日全园会议讨论通过正式演出有关事项,包括家长入园形式、观看形式、观看场地划分、观看注意事项、现场次序的维护、演员化妆事项、演员候场、幼儿离园安排等事项。

7、5月31日正式演出。

二、各节目组准备充分,全园教职工配合密切。

幼儿园所有教职工本着“团结、创新、奉献”的精神和原则,不辞辛苦、加班加点做好各自的工作,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次活动大家都在无私的奉献。领队教师设计好节目,协助教师鼎力排练,大家能帮忙的帮忙,帮不上忙得也不忘开个玩笑调剂紧张的工作气氛,提醒各自悠着点,多注意身体。道具组倾力协助各节目组设计、制作道具,后勤组一直在幕后默默无闻、热情主动地尽自己一份力。整个活动无论准备时、活动中、结束

后,都能让人感受到园内气氛的宽松,园内环境的温暖,教职工们在互助、协作中感受到其乐融融,感受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的团结。

三、节目精彩纷呈、热闹温情

1、开场舞演员众多,气势庞大,前台花娃娃和气球队表演天真可爱,动作到位,表情丰富,服装设计大胆、可爱、绚烂。腰鼓队舞蹈动作难度大、幅度大,孩子的表现热情奔放;节目设计别具匠心,后台鼓的设计根据我园的情况进行改编,很不容易。后台的花精灵动作到位、整齐规划,因为场景的需要进行了多次修改和调整,给排练增加了不少难度。教师队伍亮眼为节目点睛,展现了园教师的风采。

2、国家

3、大海写生

4、蔬菜进行曲

5、小星星

6、让爱住我家

7、嘚啵嘚啵嘚

8、红歌串烧

9、在灿烂阳光下

四、不足和今后的方向

第四篇:我县上半年财政收入实现“双过半”

科学研判 精准施策 全县财政收入达9.6146亿元

我县上半年财政收入实现“双过半”

“现在桂黄公路灵川这一段修起好漂亮了!”近日,记者搭乘公共汽车时听到群众如是说。去年以来,我县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造等民生领域的投入,让县城居民感觉焕然一新。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得益于县财政的科学研判和精准施策,切实做到了“钱要花在刀刃”上,让人民群众从中获得了实惠。日前,记者从县财政部门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县已经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双过半”目标。

上半年,全县组织财政收入(96146万元)9.6146亿元,完成年初预算55.59%,同比增收(5639万元)0.5635亿元,增长6.23%,顺利实现了“时间过半、进度过半”的预期任务,增幅位于桂林市各县(区)前列,为全面完成财政收入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1658万元)17.1658亿元,完成全年预期目标56.38%,同比增长9.85%。

今年上半年我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受到全区瞩目。7月18日,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暨年中工作会议考察组到我县考察调研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以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为首的考察组成员对我县县域经济发展工作表示充分肯定。我县的重点项目建设、城区建设、城市道路建设改造等等都为拉动我县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县县域经济发展位于全市前列,并且还在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暨年中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我县科学有效精准的财政政策密不可分。

7月27日,在全县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暨年中工作会议中,县委书记赵奇玲强调,要发挥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特点,着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全力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面对机遇和优势,县财政部门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为动力,努力发挥财政“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作用,加大分析研判力度,积极培植财源税源,强化组织收入措施,整合各类资金、盘活存量资金、争取上级支持、加快债券支出等措施。使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财政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据了解,上半年,我县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上半年同口径增长了9.8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技、社保、医疗、节能、城乡等八项支出完成14.3116亿元,同比增加1.32亿元,增长10.16%。惠民生促发展保障有力,上半年涉及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扶贫民生等领域支出12.5亿元,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五篇:贫困地区实现财政收入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通江县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停止征收特产税、农业税税率降低、税收起征点提高等各项惠农政策和企业扶持政策的全面落实,财政收入来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同时,在财源建设上,还存在财源建设质量不优、效益不高、稳定性不强、增长亮点不多、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如何搞好财源建设,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壮大财政实力,既是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解决好新时期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必须立足县情,更新观念,以创新的举措努力开创财源建设新局面。

(一)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建财源。一是强化长短结合的观念。坚定不地将发展绿色经济、民营经济、旅游经济作为今后较长时期财源建设的基本思路,并围绕这一思路制订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长短结合,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二是强化工业财源的观念。通江县财政处于农业财政为主的时期,向工业财政的转型过渡正在起步。要完成这个过渡期,必须强化工业财源第一位的观念,把主攻工业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通江工业已有一定的基础,绿色食品加工业、建筑建材业、能源工业等三大支柱产业已初具雏形,特别是以水资源和天然气开发为主的能源工业潜力巨大,只要常抓不懈,发展工业涵养财源完全可以成为财源建设的重心。三是树立效益型财源观念。在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方面,要以效益为中心,兼顾速度。

(二)突出重点,集中优势建财源。要突出重点,集中优势区域、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建财源,打造财源新亮点。一是集中优势区域建财源。把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郊区域、干线公路沿线区域、工业园区规划区域作为优势区域,集中有限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在这些区域努力实现突破性发展,真正把优势区域建成“板块财源”。二是集中优势产业建财源。优化资源配置,使各种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构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支撑财源。工业上重点围绕绿色食品加工、房地产开发、建筑建材、水资源和天然气开发来配置资源;农业上重点围绕畜牧业、食用菌、中药材、茶叶、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来配置资源;第三产业重点围绕旅游业、服务业来配置资源。同时,要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抓好农民工培训和成建制劳务输出,把劳务产业培育成财源建设新亮点。三是集中优势骨干企业建财源。大力扶持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支柱财源。在绿色产品加工和营销上,重点发展诺水米业集团、植物油厂、鸿盛食品公司、山霸王公司、金苗粉业、川北油脂公司、罗村茶业公司等企业;在建筑建材业上,要重点发展正强水泥厂、中和水泥厂等企业;在能源工业上,福建亿力集团对我县的投资将达到11亿元,四川朗诺科技发展公司投资3000万元改建石牛咀电站,要加快项目实施进程,形成强势能源企业;在房地产上,重点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在我县开发房地产;在旅游业上,重点发展旅游总公司、中峰洞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要将重点企业扶优扶强,使之成为产业龙头和新的税收增长点。

(三)创新方法,市场运作建财源。摆正政府位置,以市场的手段建设财源。一是采用市场运作方式发展产业建财源。在园区建设上,不但要筑巢引凤,还要敢于引凤筑巢,大胆采取先准入后完善手续等方式,引入业主对园区土地进行开发,建园招商,实现园区开发和财源建设的“双赢”;在产业发展上,紧盯市场,将拓展市场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市场手段发展壮大骨干企业;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和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增强企业和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采取市场运作的形式经营城市建设财源。有计划地把城市土地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来经营,做活以地生财这篇文章。三是采用市场运作方式经营国有资产建设财源。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管理和经营职能,把“死资产”变成“活资本”,增加政府收益;对国有资产的处置,通过竞价拍卖等方式,实现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增加财政收入。

(四)巧弹琵琶,多元投入建财源。争取多方投入,解决财源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是向上争资培财源。充分利用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推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千方百计争取更多的项目投资,力争全县有更多的重点项目挤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确保每年都有1-2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二是对外引资培财源。抓住海外资本和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梯度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丰富、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低的优势,大力引进有效投资,以此发展开放型经济,培植长效财源。瞄准1-2个主导产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产业,集中力量引进几个“龙头”,形成产业聚群。三是启动内资培财源。要大力推进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壮大民营经济总量和规模,提高民营经济税收占财政收入的份额。

(五)拓宽思路,创新机制建财源。积极创新机制,强化管理,解决财源建设效益不高的问题。一是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办法,实行乡财县管,开源节流,减轻乡镇财政压力,调动乡镇建设财源的积极性。二是创新税收征管机制。积极探索生猪税收的征管办法,重点解决好各地政策执行的统一性问题,既避免税收流失,又要放活生猪市场;工商税收方面,要重点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稽查力度。三是创新财源建设激励机制。财政部门要按照“谁发展、谁受益,发展快、多受益”的原则,尽快建立增动力、强活力的奖励机制,变“要我增收”为“我要增收”;大胆实行把财政增收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的考核机制,从上缴税收地方留成的增量中按一定比例奖励给招商引资单位。四是创新财源建设资金扶持机制。建立纳税大户奖励专项资金,对财政贡献大的纳税户,实行现金奖励或企业贷款贴息及其它投资补助,以促进企业通过技(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术改造做大做强,增强发展后劲,壮大税源基础;建立重点财源建设项目贴息专项资金,每年制定当年的重点财源建设项目贴息计划,对列入计划的项目给一定的贴息补助,对重大财源建设项目,可适当延长贴息期限。

(六)强化服务,创优环境建财源。努力优化环境,强化政府服务,解决财源建设环境不优的问题。一是优化税收环境,实现公平纳税。要规范执行优惠政策,在扶持产业的同时,依法收取税费。二是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平等发展。在考核机制和政策制定上明确内资创业与外商投资的平等待遇,活跃民资创业。三是优化金融信贷环境,打破融资“瓶颈”。尝试建立政府指导下的中小企业贷款基金,以此支持企业的发展,壮大地方的后续财源。

下载余江县实现财政收入增速第一的奥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余江县实现财政收入增速第一的奥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前十月全国财政收入破7万亿 增速超GDP近一倍

    我国财政收入连年大增 民众勒紧裤带使国家更富 核心提示:今年1月到5月,中国的财政收入是3.5万亿,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年的财政收入将达到8万亿,很快就将成为世界第二。央视评论员白......

    余江第一幼儿园2013年六一歌舞汇演总结 22

    余江第一幼儿园2013年庆“六一”汇演总结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应该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幼儿最快乐,最向往的节日,为了庆祝这个节日,我园......

    突出组织收入大力培植财源我市财政收入实现首季

    突出组织收入 大力培植财源 我市财政收入实现首季“开门红” 本报讯 1-3月份,我市实现财政收入53039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7.2%,同比增长26.5%,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今年以来......

    酒店“员工第一”如何实现(最终版)

    酒店“员工第一”如何实现尊重员工是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基础,员工并非简单的劳动成本,而是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和可不断产生回报的人力资本。尊重员工的体现是:多和员工沟通,倾......

    算法及其实现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3.4算法及其实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设计思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程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

    工会第一要务的实现途径

    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工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其第一要务就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了保证职......

    2014年7月31日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重庆上半年经济增长10.9%5篇范文

    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重庆上半年经济增长10.9% 姜昕 2014年07月31日姜昕 重庆报道 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智奎昨天说,今年上半年,重庆经济运行效果“符合预期、好于预期”,基本走势......

    广饶县第一中学 借力资源整合,实现自我跨越

    借力资源整合,实现自我跨越 ——广饶县第一中学跨越式发展侧记县域教育资源整合就是要优化以县域空间为载体的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