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讨论总结
关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讨论总结
根据钟宝镇教育辅导站的相关要求,针对我校学生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存在的一系列不良现象,语、数教研组分别组织教师进行了探讨,现就讨论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应该怎样加强
1、首先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⑴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⑵面对学生,从实际出发;⑶在课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勤动脑善思考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树立学生的信心,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敢问、爱问、善问的学习习惯。⑴教师首先要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⑵从学生的实际及学科的特点出发;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校本资源。
3、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掌握各种阅读方法,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善于从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抓住重点语段反复读。数学中计算的过程重点地读,教学概念应精读,应用题应巧读。
4、完成作业的习惯的培养。⑴培养学生认真的看、听、说、读的习惯。⑵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全面分析问题的习惯;⑶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⑷培养学生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⑸培养
学生及时纠错的习惯,记载作业中的错误,整理成册,以防后患。
5、参与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⑴教师善于向学生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⑵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⑶培养学生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⑷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学习的习惯;
6、培养学生快节奏、有条理的学习习惯。抓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课前搞好预习,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不理解的词语要学会使用工具书。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具,课堂中要求学生坐姿规范,注重听讲习惯的培养。课后要求学生当日事当日毕,决不拖拉。其次,鼓励学生多看有益的图书、电视节目,学会上网查资料。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有益的学习资源,杜绝不健康的内容进入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要针对学生实际,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组织好复习。
二、怎样解决学生课间不休息,忙于完成作业的问题。
1、教师的备课要细,要深。备课时要充分备学生、备教材、备作业,把重点内容设计到教学中,在讲课时有意识地渗透,让学生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2、课堂中注重精讲解。抓住重点进行精讲多练,留有一定的课堂练习时间。
3、合理的布置作业。作业量少而精,尽量避免重复性的作业,不搞题海战术。充分利用《学习与评价》及《课堂练习册》,将里面的知识弄懂、吃透,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培优补困工作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优等生进一步引导,对学困生的辅导力度加大,多加关注,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关心他们,耐心辅导,让他们觉得老师重视他们,愿意与老师交流,从而主动学习。
2、在培优补困的学生作业布置上要有层次差异。
3、要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向、行为表现,并针对学生的表现谈心,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4、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力争与家长达成共识。
5、树立良好的学风。⑴良好的学风要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要结合学生实际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⑵从外调控到自调控;从学习方法的转变入手,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学习能力的培养,缺哪方面补哪方面。⑶从外激励到内激励。外激励就是奖惩、赶超、老师的评价语言等;内激励就是自身的兴趣。⑷从外评价到内评价,从老师评价到同学互评,自我评价。
6、从总体上看,培优容易,补差困难。由于学困生的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兴趣不浓,可从两方面入手。⑴激励性是转变学困生的心理治愈的良方,可要张弛有度,激励性的手段与实话实说相结合才能治本。⑵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让学困生动起来。
四、怎样让学生“过三关”
1、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上勤于思考、主动与老师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后独立完成作业,阅读课外书的习惯等。
2、知识点的把握。⑴读懂文本的编排意图,搞清文中的插图和旁注的文字,提示语。⑵读懂例题的地位,弄懂例题与习题的联系,梳理授新知识点;⑶解读教材整体结构与新旧知识的联系。
3、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抓不懈的细致的工作。它主要体现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随时提醒,随时监督,形成制度。
五、怎样发挥班干部的职能作用。
1、民主选举强有力的班、队干部。
2、明确班干部的职责,定期培训班、队干部。
3、巧树班干部的威信,增强班干部的魄力。
4、敢于放手让班干部开展工作。
六、怎样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
1、多参与课题的探讨研究,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有意识地学习,善于思考。
2、提倡集体办公,多与同事交流,取长补短,达到资源共享,积极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3、争取机会外出学习。
4、敢于尝试敢于实践,敢于面对失败,在尝试中摸索,在失败中总结,在实践中进步。
同维希望小学教务处
2010年11月8日
第二篇:关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讨论总结
关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讨论总结
根据钟宝镇教育辅导站的相关要求,针对我校学生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存在的一系列不良现象,语、数教研组分别组织教师进行了探讨,现就讨论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应该怎样加强
1、首先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⑴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⑵面对学生,从实际出发;⑶在课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勤动脑善思考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树立学生的信心,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敢问、爱问、善问的学习习惯。⑴教师首先要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⑵从学生的实际及学科的特点出发;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校本资源。
3、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掌握各种阅读方法,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善于从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抓住重点语段反复读。数学中计算的过程重点地读,教学概念应精读,应用题应巧读。
4、完成作业的习惯的培养。⑴培养学生认真的看、听、说、读的习惯。⑵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全面分析问题的习惯;⑶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⑷培养学生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⑸培养学生及时纠错的习惯,记载作业中的错误,整理成册,以防后患。
5、参与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⑴教师善于向学生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⑵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⑶培养学生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⑷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学习的习惯;
6、培养学生快节奏、有条理的学习习惯。抓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课前搞好预习,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不理解的词语要学会使用工具书。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具,课堂中要求学生坐姿规范,注重听讲习惯的培养。课后要求学生当日事当日毕,决不拖拉。其次,鼓励学生多看有益的图书、电视节目,学会上网查资料。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有益的学习资源,杜绝不健康的内容进入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要针对学生实际,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组织好复习。
二、怎样解决学生课间不休息,忙于完成作业的问题。
1、教师的备课要细,要深。备课时要充分备学生、备教材、备作业,把重点内容设计到教学中,在讲课时有意识地渗透,让学生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2、课堂中注重精讲解。抓住重点进行精讲多练,留有一定的课堂练习时间。
3、合理的布置作业。作业量少而精,尽量避免重复性的作业,不搞题海战术。充分利用《学习与评价》及《课堂练习册》,将里面的知识弄懂、吃透,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培优补困工作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优等生进一步引导,对学困生的辅导力度加大,多加关注,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关心他们,耐心辅导,让他们觉得老师重视他们,愿意与老师交流,从而主动学习。
2、在培优补困的学生作业布置上要有层次差异。
3、要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向、行为表现,并针对学生的表现谈心,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4、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力争与家长达成共识。
5、树立良好的学风。⑴良好的学风要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要结合学生实际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⑵从外调控到自调控;从学习方法的转变入手,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学习能力的培养,缺哪方面补哪方面。⑶从外激励到内激励。外激励就是奖惩、赶超、老师的评价语言等;内激励就是自身的兴趣。⑷从外评价到内评价,从老师评价到同学互评,自我评价。
6、从总体上看,培优容易,补差困难。由于学困生的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兴趣不浓,可从两方面入手。⑴激励性是转变学困生的心理治愈的良方,可要张弛有度,激励性的手段与实话实说相结合才能治本。⑵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让学困生动起来。
四、怎样让学生“过三关”
1、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上勤于思考、主动与老师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后独立完成作业,阅读课外书的习惯等。
2、知识点的把握。⑴读懂文本的编排意图,搞清文中的插图和旁注的文字,提示语。⑵读懂例题的地位,弄懂例题与习题的联系,梳理授新知识点;⑶解读教材整体结构与新旧知识的联系。
3、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抓不懈的细致的工作。它主要体现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随时提醒,随时监督,形成制度。
五、怎样发挥班干部的职能作用。
1、民主选举强有力的班、队干部。
2、明确班干部的职责,定期培训班、队干部。
3、巧树班干部的威信,增强班干部的魄力。
4、敢于放手让班干部开展工作。
六、怎样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
1、多参与课题的探讨研究,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有意识地学习,善于思考。
2、提倡集体办公,多与同事交流,取长补短,达到资源共享,积极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3、争取机会外出学习。
4、敢于尝试敢于实践,敢于面对失败,在尝试中摸索,在失败中总结,在实践中进步。
同维希望小学教务处 2010年11月8日
第三篇:生本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生本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预习学案的设置不合理,问题情境并不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形成对学生的有效刺激,因此,学生课前容易准备不充分。生本教育突出的特点是以生为本,不但高度尊重学生,而且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然而学生课前很少能够做好深入研究,课堂上很难对知识点进行准确理解,更不用说拓展延伸了。
2)讨论过程中少数学生参与意识差。生本教育的课堂中“讨论”是常规,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解决的,学习的讨论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的。在讨论中,通过仔细去观察,我发现,多数学生都显得较为活跃和积极,而少数学生似乎是一个旁观者、听众,他们极少发表个人见解,甚至不发表任何意见。
3)交流时不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生本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在交流、争执、论证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提高,而我们的学生可能是不自信吧,讨论时教师明明知道他的想法很好,交流时就是不发言。
4)教师总是受教学进度的制约。在进行生本教育教学期间,仍是放不开,心中总有一个计划,计划着每个课时要让学生进行哪些学习活动,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5)当一节课的内容较为复杂了单靠小组探究难以完成时怎么办?如果问题复杂到所有的学生都不能解决那么我们一开始的预习学案的设置一定存在问题,甚至是不合理的地方。我觉得给学生分任务,要求每个学生、每个小组都全盘预习整个预习学案或称为前置性学案或课前活动预设,在课堂上请小组主动起来展示,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补充这种指导思路没有错。可是我就这种方式向学生们征询意见,学生的反应是——这样一来,大家都会选择简单的来讲,难得、复杂的还是没有人讲。我是这样和学生说的: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将新知识学习、理解、并学会应用,我们小组展示的目的是展示我们对知识是如何理解的,如何应用的,你们相互之间的思维碰撞,最容易产生火花,最能产生共鸣,最能符合你们的认知规律,最能满足你们的学习需求。教师的讲解往往建立在教师本身对知识熟练、深刻、全面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阐述问题的方式和思路、途径,往往呈现一定程度的一厢情愿,往往并不能得到学生的呼应和回应。
带着这些问题,教研组继续进行了教研和探究,并不断上网搜索材料,努力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各种途径,我们找到了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下面,我们就自己以及朋友们的一些认识拿出来一起交流下。
二、关于生本教育的一点理论依据及对策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大家们用哲理性的语言阐述了孩子是具有无限潜能的人,而这种潜能只有在一种“心理和态度上有催化作用的气氛中,才能释放出来。”在生本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是关心学生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教育,是能最充分发掘学生潜能的教育,也是学生真正自主自觉的教育.要改变现状,只有变通。通则行。因此,我们和同行切磋,向朋友请教,向网络“求援”,慢慢的我们找出了一些解决的门道。
1、改变教师的观念和行为。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学中以“师”为本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切实学习“生本”教育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和学习观,并内化为自身的教学行为
2、建构“一切为了学生”的课堂文化 受传统的师道尊严影响,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唯师是从的现象仍然严重,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思考如何教,忽略学生如何学;思考这个学生怎么会这样,忽略这个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课堂呈现着教师主宰文化。“生本课堂”要求教师以理解为前提,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以真诚为线,以真爱为基,通过师生间心灵的唤醒与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课堂文化。
3、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直以来,许多教师,尤其是工作5年以后的教师都会不同程度的产生职业倦怠,满足于现状,凭经验教学,科研意识淡薄。生本教育实施过程中,“生本课堂”全新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冲击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让教师的思想产生冲击激发教师合作的意识、科研的意识,并在学校的有序诱导下进入专业成长的有效轨道,自觉提生教学素养,增强课堂教学的执行力。
第四篇: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教育中存在那些问题
一、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多方面的。能否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不仅影响教育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全社会的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刻认识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一是学校应该防患于未然,加强后勤部门对场地、设施的合理配置、安全检查、更新维修,做到不留下有安全隐患的场地。如发现不安全的地方,也应及时隔离,或树立醒目的标示。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橱窗、校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等阵地,宣传有关学校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在醒目的地方张贴安全教育宣传口号。二是进行安全防范的提示与指导,体育教师是主导,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尤其重要。三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利用集会、媒体等向学生灌输安全知识。四是向家长提出指导孩子增强安全意识的要求。
二、有备无患
教师是体育活动的指导者,大部分时间是指导学生练习。因此,教师应明确职责,体育教师必须非常清楚本职工作是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护学生身体不因参加体育锻炼而受伤害是任何时候都不可忽略的。这种意识越强,体育安全的保障系数就越大。应该做到早准备,准备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真备课,充分考虑到学生体质状况、运动技术水平、气候、场地设备、教学分组、运动负荷等与体育安全相关的因素。许多案例提示我们,上述环节无不影响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的安全,稍一疏忽,就可能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例如,不了解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盲目安排超水平的教学内容,其潜在的伤害因素就会显现出来;不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安排超负荷的运动练习就极易造成运动创伤。因此,必须适度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运动负荷。二是重视课前场地设备的安全检查。场地的平整度、器械的稳定性、器材的牢固性等都直接影响锻炼时的安全,必须经检查确认后投入使用。当检查后发现隐患时,一定要及时排除,确保使用的安全。三是重视日常检查。千万不能让那些摇摇欲坠的篮球板,缺腿少脚的跳跃器、固定不稳的单双杠、填沙不满露出坑边的沙坑等严重威胁练习者安全的器械设备出现在校园之中。一经发现,必须及时处理,该换就换,该修即修。一时解决不了的,立即将其封闭,以免祸害伤人。
三、教学中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需要教师经常不断地灌输和提醒。体育教师有责任向学生传授体育锻炼时如何预防运动创伤和发生运动创伤后正确的急救方法。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开学时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对于一些安全上的隐患应及时地让学生知道。在课前的热身运动中,一般学生会对其产生一些不理解,为什么每次都要做这些无聊的事,这时就应该讲解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在其中插入一些预防运动创伤的知识。在遇到下雨等上室内课的时候也应该经常讲解发生运动受伤后正确的急救方法。安全教育一刻都不能疏忽,在发现苗头时一定要及时地制止,不要等发生后再亡羊补牢。同时,安全知识,防护、救护知识与能力等,是现代人所必具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现在许多学校结合本校的实际,运用各种途径、方法大力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防护与救护教育是体育教学自身的需要,也是现代体育教学“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所提出的要求,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个别对待
学生之间有较大差异,教师不要统一要求。有些动作也许对于一些体育有专长的人来说很容易,但是对于体质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就很难,不安全的因素就多了一份。这时就要求教师个别对待,在教学目标与要求方面应有所不同,争取做到“一人一个要求、一人一个目标”。
五、循序渐进
体育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在某个方面为了寻求突破,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应该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关注学生发展从低到高、从慢到快、从简单到复杂这样一个过程。教学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降低学生受伤的风险。因此,教师在上体育课中切记跳跃试的教学模式
第五篇:解放思想大讨论存在问题和原因
一、主要问题(共性问题)
一是理论学习不主动,自觉性不高。不能自觉主动抽时间静下心来学习,利用工作空闲和业余时间学习也比较少。经常是上级要求学什么就学什么,与工作关系密切的多学,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少学,常常是需要什么学什么,急用什么学什么,碰到材料才找依据、查资料,没有系统地学习一些现代法律知识和科技知识。
二是业务功底不扎实。虽然对从事工作有所了解,但也只是只知皮毛,具体办事能力还处在一个低层次界面上。掌握知识不全、不系统,导致处理问题没有全局性,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三是工作被动落实多,主动超前少。一是大多是承办领导交办事项,工作中经常是处于奉命行事,落实任务,不能超前思考、提前预测、及时准备。二是工作存在应付心理,往往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时间紧任务重会感觉疲于应付。三是工作的全局性、前瞻性、创新性不够,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对策,而是等待办法自己出现,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缺乏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由于未能做到系统研读政策,在其精神实质的掌握上又不求甚解,思想理论素质未能得到有效提高。因而不善于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工作中很难有所创新,在理论学习中,没有很好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二是工作目的不明确。工作不知为了谁,更谈不上理想信念问题,在工作上出现干劲松懈,工作责任心、进取心下降的情况,而且不能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及时纠正主观认识上出现的偏差。安与现状,知足长乐。
三是认识上存在偏差。存在“大锅饭”意识,认为少做了对大局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多做了也成就不了什么大事业。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做得好,但求过得去,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对如何开拓性地开展工作研究不够,有时甚至流露出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思想,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体会不深,总感到工作太辛苦,劳酬不等值,牢骚满腹,从而导致有推、拖、等的思想,降低了自己的工作标准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