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1
《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开题报告
东海县石湖中心小学张琴
一、课题概念的界定
作文是发展学生素质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衡量小学生语文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综合考察。作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作文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作文训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训练,对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性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好学生的作文能力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应贴近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达到自主作文的目的。”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可少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确实,孩子们从襁褓中开始牙牙学语,就享受着语言表达的快乐,他们乐此不疲的表达。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总体而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如重表达,轻育人;重模式,轻能力;重课堂,轻生活;重指导,轻讲评;重范文,轻下水。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一直以来是我在实践中困惑且不断探索的问题。于是我确定了自己的实验研究课题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希望能在实践与探索中总结方法,积累经验,找到切实可行的能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近年来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国外的很多教育教学专家开展了有关的专题理论研究,如:维果茨基、勃朗斯基、阿莫纳什维利、任金、西蒙等,发表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对于作文教学创新研究,目前国内各地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立足点不同,侧重点不一样,研究方法也就不同,目的都是为了改变作文教学现状,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水平。江苏省特级教师黄桂林曾发表了有关的理论性的文章。苏州吴中区胥口中心小学的老师开展了“小学作文创新教学范式研究”,探索了几种有效的作文创新教学范式。作文教学既要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和一定的模式,但也不能局限于此。也就是说要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生活,那么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开展实证研究,将对改变小学生作文现状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正是基于这种情况,作者进行了本研究。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2、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生各学段作文能力培养的途径。
4、通过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生各学段作文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怎样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激发写作欲望,克服惧怕心理。
2、如何利用文本资源,关注学生语言和写作技巧积累。
3、怎样指导观察积累,充实材料库,使学生有话说,说真话。
4、如何进行人性化的评价,增强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总体上以行动研究为主,并辅之以各种研究方法。
2、前期工作:采取以文献资料法为主的研究方法,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3、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4、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0.9—2010.10)准备阶段。认真进行理论学习,提出新的方案,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建立健全组织,加强管理。请专家论证方案,申报课题方案,再搜集相关的资料,组织培训,推出研究策略、方法、进行研究。
第二阶段(2010.11—2011.7)实施阶段。在骨干力量研究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展开研究,认真做好阶段性课题的总结与反思,并编排《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论文集,完成《案例集》和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三阶段(2011.8—2011.9)总结阶段。完成结题报告,举行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七、主要研究途径:
(一)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先进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中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作文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答话连篇累牍,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鉴于这种现状,我们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饿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提出“要写出城市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先求“真”,凡与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陈腐观念”或“时髦观念”均要改变。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题,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任,作文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我们可采用以下措施:①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②注重平时积累,作到厚积薄发;③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2、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①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
素质等各项基础素质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新意识。
(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阅读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协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
2、体验生活
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因此,当今小学作文教学无比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搞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
3、课外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如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4、口头作文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例如,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活动等等,切实提高学生苦头作文的能力,以便为人际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
(四)营造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
1、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的热情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样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2、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
所谓放胆表达,旧司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题材,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舒服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协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3、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
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这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们了解,目前小学的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字斟句酌。我们觉得,这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了克服这些弊病,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倡导互批、自批和众批,创造良好的作文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学生学习情况调查表及调查报告
(3)低、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实录4次。
(4)相应的论文。
(5)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第二篇:小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研究
一、课题概念的界定
作文是发展学生素质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衡量小学生语文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综合考察。作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作文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作文训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训练,对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性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好学生的作文能力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可少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确实,孩子们从襁褓中开始牙牙学语,就享受着语言表达的快乐,他们乐此不疲的表达。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总体而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如重表达,轻育人;重模式,轻能力;重课堂,轻生活;重指导,轻讲评;重范文,轻下水。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一直以来是我在实践中困惑且不断探索的问题。于是我确定了自己的实验研究课题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希望能在实践与探索中总结方法,积累经验,找到切实可行的能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近年来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国外的很多教育教学专家开展了有关的专题理论研究,如:维果茨基、勃朗斯基、阿莫纳什维利、任金、西蒙等,发表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对于作文教学创新研究,目前国内各地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立足点不同,侧重点不一样,研究方法也就不同,目的都是为了改变作文教学现状,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水平。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2、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生各学段作文能力培养的途径。
4、通过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生各学段作文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怎样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激发写作欲望,克服惧怕心理。
2、如何利用文本资源,关注学生语言和写作技巧积累。
3、怎样指导观察积累,充实材料库,使学生有话说,说真话。
4、如何进行人性化的评价,增强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总体上以行动研究为主,并辅之以各种研究方法。
2、前期工作:采取以文献资料法为主的研究方法,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3、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4、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0.9—2010.10)准备阶段。认真进行理论学习,提出新的方案,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建立健全组织,加强管理。请专家论证方案,申报课题方案,再搜集相关的资料,组织培训,推出研究策略、方法、进行研究。
第二阶段(2010.11—2011.7)实施阶段。在骨干力量研究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展开研究,认真做好阶段性课题的总结与反思,并编排《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论文集,完成《案例集》和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三阶段(2011.8—2011.9)总结阶段。完成结题报告,举行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七、主要研究途径:
(一)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先进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中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作文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答话连篇累牍,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鉴于这种现状,我们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饿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提出“要写出城市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先求“真”,凡与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陈腐观念”或“时髦观念”均要改变。
(二)以学生为主题,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任,作文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我们可采用以下措施:①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②注重平时积累,作到厚积薄发;③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2、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①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等各项基础素质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新意识。
(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阅读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协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
2、体验生活
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因此,当今小学作文教学无比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搞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
3、课外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如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4、口头作文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例如,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活动等等,切实提高学生苦头作文的能力,以便为人际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
(四)营造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
1、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的热情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样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2、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 所谓放胆表达,旧司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题材,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舒服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协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3、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
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这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们了解,目前小学的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字斟句酌。我们觉得,这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了克服这些弊病,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倡导互批、自批和众批,创造良好的作文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学生学习情况调查表及调查报告
(3)低、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实录4次。(4)相应的论文。
(5)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第三篇:会计学生能力及其培养途径研究
会计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及培养途径研究
摘要:会计人员应具备什么能力和素质,才能满足社会需求,是会计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教学中不能把培养的重点放在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上,而是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会计;职业能力;培养途径
近年来经管类学生的就业率在稳步提高,随之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面对社会经济需求与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差异,迫使我们寻求一种即要解决学生的学历水平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要求,又能在学生毕业时完全胜任会计岗位要求的教育模式。
一、会计专业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专业人才尤其是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从会计工作的实践看,这种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对会计专业在校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多方面的,主要能力包括: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是会计人员工作实际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各种行为规范总和。“诚信、真实、公正、可靠”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分配方式发生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各种利益诱惑的增多,使得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面临着严峻地考验。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才能胜任会计实际工作。
(二)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
会计专业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能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再从实践中升华会计理论。实践应用能力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利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制度的要求,能熟练地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
(三)较强的决策分析能力
在现代企业中,会计人员一方面要为企业发展提供经济信息,另一方面还要对经济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综合性的信息资料。这种能力包括利用会计资料、运用专门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成本与利润等状况进行分析,并据此进行预测和决策。
(四)善于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一个企业的财会部门掌握着它的经济命脉,会计人员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经济工作的重要关口当好领导的参谋,因此,会计人员不仅要同本单位各部门之间发生横向的交往,而且要与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产生纵向的联系。良好的沟通和交际能力,会形成融洽的工作和合作关系,这种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成果的好坏,有时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五)不断学习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当今社会在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创造着新生事物。所以会计人员应当不断学习和更新财务知识,时刻关注我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的更新与变化,能较迅速地接受新生事物,不断扩充知识面,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手段完成会计工作,并形成高效、快捷、准确的会计信息资料。
二、会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保障
(一)教学内容、方法和师资等教学方面的保障
1、教学内容上:除专业理论教学外,还要求增加实训、实习课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一方面教师最大限度地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教会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的技能;另一方面要尽量给学生留出适量的时间,使其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我培养和发展,并定期带领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和参观,及时掌握企业会计信息。通过实际应用,来检验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教学方法上: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下列原则:一是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授课应当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学习方式上以自学为主,教师讲授应当重点突出,语言精练,恰到好处;三是教学方法上,提倡启发式教学,多应用分析法,让学生从中悟出更多的知识和道理,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分析的良好习惯;四是课堂教学中加入案例应用,包括职业道德的正反面的案例分,让学生懂法律,知荣辱;也包括会计实务操作的案例,使学生养成善于分析问题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是考核方式上,应理论知识与能力并重考核,学生在校期间,一方面要考核其会计理论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运用各种考核方式评价学生掌握运用所学会计知识的能力。
3、任课教师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调整教师结构,建立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从目前的应用型院校看,存在的问题是专职教师两头为主(年轻的助教、讲师和年龄偏大退休的教授)缺少中坚力量,外加临时需要聘用的其他院校的兼职教师。从发展的远景来看,有必要优化和发展兼职教师队伍,尤其是来自实业界在职人员的兼职教师。虽然他们理论知识储备不够丰厚,但他们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与现有的理论知识丰富,讲课条条是道,但实战经验严重不足的校内教师形成互补。
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可促进教师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也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之间的交往,有效传递教学、科研信息;还可以促使学生尽快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扩大学生的就业门路。
4、考试方式上:为了实现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考试方式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一方面应加强全过程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的考核,各课程成绩的评定应当实行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二是采取多种考试形式,除进行答题考试的闭卷考试外,还可进行专项调查报告、分析报告的撰写,也可以进行模拟实际操作实习资料汇总和网上收集相关信息评价与分析等等。三是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会计技能竞赛。
(二)实验室建设方面的保障
充分发挥实验室和教学软件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现阶段实验室和教学软件在实践教学中的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保证会计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现在应用型院校均建立了会计实验教学体系:(1)建立会计实验中心,主要由会计手工操作实验室和网络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等组成。
(2)配置必要的实验设备、仪器及教学软件。(3)配备实验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4)建立会计实验教学管理制度(5)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与考核、监控体系。
(三)社会实践及实习基地方面的保障
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加强不同层次、形式各异的实践性教学。除校内建立实验中心(室)外,目前更多的是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实习基地促进了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的沟通与交流活动。可以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有到企业实习训练的机会,一方面能使教师及时了解企业实际工作状况和企业实际工作的需求,起到了提高会计教师实战能力和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也提高了学生就业率。
(四)健全的教学管理和监控机制的保障
教学活动中的管理和监控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既包括对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的检查,也包括对教师任教水平和能力的检查。对不称职、不安心教学工作的教师,实施管理和处罚制度,发挥教学督促检查的作用,使教学活动沿着正常的轨迹运行。
三、提高会计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研究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会计专业在产学研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教学过程。使其社会力量参与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运行、教学管理等方面教学活动中,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二)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确定会计专业教学目标
现阶段应加强市场调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应当与用人单位的人才规格相结合、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会计技能培训与会计岗位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三)加快会计课程体系改革,提升职业能力
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胜任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将会计专业课与岗位技术相结合,如会计岗位按层次分为初、中、高级,相应的专业课程设置也是有低到搞循序渐进地开设。讲课体系分解为基础岗位、中级岗位和较高层次岗位具备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使职业能力由逐渐形成到快速提升,构建新型的会计课程体系,培养合格会计人才。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考评,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及方式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要提高应用型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要大力打造“双师型”的专业课教师队伍,使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具备的知识结构,日趋完善合理;加强专业课教师的教学与社会经济、与市场需求、与行业特色接轨,建立一支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爱岗、品格端正、精通业务的专业课教师队伍。
(五)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制定和优化培养方案。
为使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能符合社会的需求,应聘请校外企业专家与院内骨干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会议,针对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建议,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做及时调整。
参考文献
[1]刘书兰 甘露.会计人才需求及职业能力评价社会调查[J]财会通讯2008(7)
[2]周宏.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7(4)
[4]李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会计教学重构.[J]商业会计,2011(3)
第四篇: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三途径
如何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
灵璧县杨疃中心学校 张群
一、积累素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没内容可写,是小学生习作时出现的最大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写作内容,什么也谈不上。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教会学生积累素材。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在班内开展读书活动,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把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抄到读书笔记上,养成读书必动笔的习惯;同时还要求学生挤时间背下来并写下心得体会,从而为作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材料,为写好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搞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
学生通过广泛阅读,积累了大量素材,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往往对这些鲜活的素材熟视无睹。对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并逐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注入情感、展开想象等。否则,学生还会出现作文提笔难、内容空泛的问题。
小学生智能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意志的内控力弱,我们要根据儿童“情绪性”的特点,先指导定向观察,把学生带进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例如教学生作文《春天的发现》,在习作前,安排学生到田野、村庄、校园等地方观察和体会春天的变化,并组织学生春游,到实地欣赏春天的景观。春游前,提出观察要求:注意观察山水草木、游人、飞鸟等特点,并把自己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材料及时地记下来,为描写春天的美景作好准备。观察时,教师给予导向观察指导,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在观察时便会有的放矢,充满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当学生写出了一篇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作文时,教师可在其习作成功之处,写下醒目赞语,当众宣读,表示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随机观察,随时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二、掌握写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先读后写、读写结合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规律。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习作也是这样的。范文引路,仿写开篇,“葫芦文”打底,是初学者的必经之路。我们首先可以通过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在课内给予点拨,课外阅读中给予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使学生掌握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知识;其次我们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步引导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以提高写作能力。通过阅读课文着意点拨,让学生有“章”可循,就可以解决有素材而不会写的问题了。
文体不同,写法也不同。如写人的课文《李时珍》、《黄继光》、《少年闰土》等都是用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这些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注意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写事的课文如《捞铁牛》、《飞夺泸定桥》等都是先写事情的起因,再写事情的经过,最后写事情的结果的。写景的课文则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的,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西湖的绿》、《桂林山水》等都是这样的。
仿写句式,可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仿写手法,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写作技巧的能力;仿写结构,可以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教师要给初学者一个模仿的手杖,以便让他们早日借梯上楼、借桥过河,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三、激发兴趣,解决“不愿写”的问题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曾经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作文教学中,兴趣能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能直接推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兴趣来自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诸如组织同学们做游戏、开故事会、做实践活动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在习作中讲真话、抒真情。
此外,要降低要求,培养信心,循序渐进。应该说小学生的“不愿写”与我们以前作文教学的要求偏高有关。所以,我们不能要求过高。小学生是学习写作,只要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语句通顺连贯、清楚明白地表达一个意思就可以了。因此,我们在批改、讲评作文时应注重:
1、批改时,注重鼓励,增强信心。心理学告诉我们: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肯定。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作文,教师对学生写作文的要求不宜过多、过高。面对学生幼稚的习作,老师要尽量发现其闪光点,以正面肯定、鼓励为主,不求全责备,不扼杀学生创造的火花。批改学生作文时,坚持“多就少改,寻找闪光点”的原则,用赏识的眼光去寻找学生作文中的“亮点”,细心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一旦发现优点就及时表扬、鼓励—在写得好的地方画表扬的符号(如:五角星),并在旁批和评语中指出优点,加以表扬,同时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指出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作文的自信心。
2、评讲中,肯定成绩,激发兴趣。作文评讲是学生成功进步的阶梯。评讲时,应坚持“激励为主”的原则。从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评讲开始,就注重满足每个学生的成就感。评讲时,教师可让基础好、习作佳的同学上讲台朗读自己的习作。对中等程度的学生主要肯定个别写得有特色的句、段。对基础差的学生主要发现其“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标点用得好,或者书写工整,都给予肯定、鼓励。如此从词、从句、从段„„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层次学生习作的优点。
3、修改时,指导方法,不断完善。重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和实施作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重视激发学生自改的兴趣,教给学生“增”、“批”、“删”、“改”、“换”的具体修改方法,并通过对比朗读、再次评价、提高等级等方法,让学生品尝修改的“甜头”,使学生不仅能改、会改、善于改,而且想改、肯改、乐于改。学生通过认真修改、不断完善自己的作文,不但能够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写作的责任感,不断提高认识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够从中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4、提供阵地,展示作文,让学生体验成功
学生的作文,如果有机会得以展示,他们就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激起其写作兴趣。为此,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展示作文的机会。平时除推荐佳作到报刊外,还坚持每周用一定的时间专辟“优秀日记欣赏”,请日记写得好的和有进步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读后让小作者谈体会,同学讨论,找出“闪光点”加以赏析。开展这一活动时,给每个学生以机会,让大多数学生都有赏析的机会。同时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机会,在教室墙上办“优秀习作展览”,向家长展示学生的习作成果。临近期末,又组织学生编辑“班级优秀作文日记选集”,让大多数学生的“作品”得以展示。由此,学生的习作兴趣更浓了,学生总体写作水平就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减轻了学生对作文的“愁”、“怕”、“厌”等心理障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习作打下了心理基础和写作基础。
第五篇: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三途径
如何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
灵璧县杨疃中心学校 张群
一、积累素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没内容可写,是小学生习作时出现的最大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写作内容,什么也谈不上。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教会学生积累素材。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在班内开展读书活动,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把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抄到读书笔记上,养成读书必动笔的习惯;同时还要求学生挤时间背下来并写下心得体会,从而为作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材料,为写好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搞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学生通过广泛阅读,积累了大量素材,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往往对这些鲜活的素材熟视无睹。对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并逐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注入情感、展开想象等。否则,学生还会出现作文提笔难、内容空泛的问题。
小学生智能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意志的内控力弱,我们要根据儿童“情绪性”的特点,先指导定向观察,把学生带进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例如教学生作文《春天的发现》,在习作前,安排学生到田野、村庄、校园等地方观察和体会春天的变化,并组织学生春游,到实地欣赏春天的景观。春游前,提出观察要求:注意观察山水草木、游人、飞鸟等特点,并把自己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材料及时地记下来,为描写春天的美景作好准备。观察时,教师给予导向观察指导,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在观察时便会有的放矢,充满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当学生写出了一篇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作文时,教师可在其习作成功之处,写下醒目赞语,当众宣读,表示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随机观察,随时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二、掌握写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先读后写、读写结合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规律。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习作也是这样的。范文引路,仿写开篇,“葫芦文”打底,是初学者的必经之路。我们首先可以通过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在课内给予点拨,课外阅读中给予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仿
写,使学生掌握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知识;其次我们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步引导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以提高写作能力。通过阅读课文着意点拨,让学生有“章”可循,就可以解决有素材而不会写的问题了。文体不同,写法也不同。如写人的课文《李时珍》、《黄继光》、《少年闰土》等都是用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这些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注意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写事的课文如《捞铁牛》、《飞夺泸定桥》等都是先写事情的起因,再写事情的经过,最后写事情的结果的。写景的课文则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的,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西湖的绿》、《桂林山水》等都是这样的。
仿写句式,可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仿写手法,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写作技巧的能力;仿写结构,可以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教师要给初学者一个模仿的手杖,以便让他们早日借梯上楼、借桥过河,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三、激发兴趣,解决“不愿写”的问题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曾经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作文教学中,兴趣能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能直接推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兴趣来自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诸如组织同学们做游戏、开故事会、做实践活动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在习作中讲真话、抒真情。
此外,要降低要求,培养信心,循序渐进。应该说小学生的“不愿写”与我们以前作文教学的要求偏高有关。所以,我们不能要求过高。小学生是学习写作,只要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语句通顺连贯、清楚明白地表达一个意思就可以了。因此,我们在批改、讲评作文时应注重:
1、批改时,注重鼓励,增强信心。心理学告诉我们: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肯定。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作文,教师对学生写作文的要求不宜过多、过高。面对学生幼稚的习作,老师要尽量发现其闪光点,以正面肯定、鼓励为主,不求全责备,不扼杀学生创造的火花。批改学生作文时,坚持“多就少改,寻找闪光点”的原则,用赏识的眼光去寻找学生作文中的“亮点”,细心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一旦发现优点就及时表扬、鼓励—在写得好的地方画表扬的符号(如:五角星),并在旁批和评语中指出优点,加以表扬,同时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指出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作文的自信心。
2、评讲中,肯定成绩,激发兴趣。作文评讲是学生成功进步的阶梯。评讲时,应坚持“激励为主”的原则。从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评讲开始,就注重满足每个学生的成就感。评讲时,教师可让基础好、习作佳的同学上讲台朗读自己的习作。对中等程度的学生主要肯定个别写得有特色的句、段。对基础差的学生主要发现其“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标点用得好,或者书写工整,都给予肯定、鼓励。如此从词、从句、从段„„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层次学生习作的优点。
3、修改时,指导方法,不断完善。重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和实施作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重视激发学生自改的兴趣,教给学生“增”、“批”、“删”、“改”、“换”的具体修改方法,并通过对比朗读、再次评价、提高等级等方法,让学生品尝修改的“甜头”,使学生不仅能改、会改、善于改,而且想改、肯改、乐于改。学生通过认真修改、不断完善自己的作文,不但能够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写作的责任感,不断提高认识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够从中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4、提供阵地,展示作文,让学生体验成功
学生的作文,如果有机会得以展示,他们就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激起其写作兴趣。为此,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展示作文的机会。平时除推荐佳作到报刊外,还坚持每周用一定的时间专辟“优秀日记欣赏”,请日记写得好的和有进步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读后让小作者谈体会,同学讨论,找出“闪光点”加以赏析。开展这一活动时,给每个学生以机会,让大多数学生都有赏析的机会。同时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机会,在教室墙上办“优秀习作展览”,向家长展示学生的习作成果。临近期末,又组织学生编辑“班级优秀作文日记选集”,让大多数学生的“作品”得以展示。由此,学生的习作兴趣更浓了,学生总体写作水平就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减轻了学生对作文的“愁”、“怕”、“厌”等心理障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习作打下了心理基础和写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