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办好佛教院校的实践与思考(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3:0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办好佛教院校的实践与思考(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办好佛教院校的实践与思考(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办好佛教院校的实践与思考(调研报告)

在全国有近80所宗教院校,除首都北京外,沪宁线一带是全国宗教院教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仅苏州市就开办了三大宗教5所宗教院校。它们分别是:中国佛教学院灵岩山分院(1980年12月)、佘山修道院江苏分院(1989年)、戒幢佛学研究所(1997年试办)、寒山书院(2003年)、苏州市道教培训中心(2003年相当于初级道学院),其中开办最早的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总结出的“学修一体化,办学丛林化”的办学模式已在全国佛教院校得到广泛的借鉴和采用,该院为海内外输送出500多名素质较高的僧才。笔者多年参与佛教院校的办学和部分教学工作,基于曾从事普通教育的经历,感于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曾于1991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出的“第一是人才,第二是人才、第三还是人才”的呼吁,悟于中国佛教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提出的加强佛教五个方面建设中的人才建设的重大课题,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办好不断设立的佛教院校,为构建和谐社会多出僧才、快出僧才、出好僧才提出自己的拙见,以期抛砖引玉。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一、明确规范佛教院校的办学宗旨、制定好必修科(课)的教学大纲,逐步推进标准化教学

办学宗旨是办学的灵魂。办学宗旨必须充分体现培养目的。在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里,僧才的标准大体是:坚持爱国爱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道路、有较高的佛学造诣、有一定的外语口头和书面翻译能力、道风纯正、重个人修持、能遵纪守法、能担荷弘法利生如来家业等,这些主要内容应该在办学宗旨中有所反映。

编写各科教学大纲是办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大纲必须是一科一纲,在佛教院校确开设的必修课中必须由专业人员编写教学大纲,其内容是开设的课程在规定的教学课时中,学僧的水平必须达到什么程度的具体描述,这既是对学僧在学习期间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任课教师(法师)在规定的时间内的教学标准要求。各科教学大纲草案经院务会议修改,调整通过后,由任课教师(法师)具体组织落实,待该科(课程)教与学结束经考核后,可作为任课教师(法师)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制定和不断完善同办学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佛教院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保证

按照一般规律,院校的基本规章制度针对不同群体有三类。一类是针对办学管理层的。主要是院校工作制度,院务会议制度、教务会议制度、教研室(组)工作制度等。另一类是针对任课教师的,其基本规章制度是教学工作制度、请假制度、考勤制度、调课制度、考试和阅卷制度、班主任(监学)工作制度等。再一类是针对学僧的。主要是学僧守则(寺院常住共约的部分内容)、请销假制度、奖罚制度、课堂制度等。以上这些基本规章制度每年须经院务会议重新审查、修改和调整,以公示的形式发布,从而形成人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氛围。

三、结合各佛教院校的实际,明确学僧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实行学分制,作为学僧能否顺利毕业的重要依据

由于佛教院校一般设在某一寺院内,大多数住持都兼任院长,由于汉传佛教宗派有别,其必修科和选修科各有所侧重和不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所开出的主要是一般情况下必修科目,其基础课主要是:时事政治(会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语文(高中及高中以上和古汉语)、外语(主要是英、日)、历史(中国、世界)、书法(含绘画)等。其佛学科目主要是:佛教史(中国、印度)、佛学概论、佛学仪轨、沙弥律仪、菩提道次第论、遗教三经等。学僧受戒后,主要开设四分律,佛教戒律学等。每门科目要确定合理的分值(及格即得分、不及格者不得分)。选修科一般采用公开出版的教材,如六祖坛经、印光大师文抄、中国禅学通史、中国佛教与唯识学,选修科的分值可低一些。对必修科和选修科的分值由和各佛教院校教务处初定,院务会议审定确定,记入总学分中。

四、合理评审论文,对论文的通过与否不要作为学僧能否毕业的主要依据

学僧的毕业论文是检验学僧在学习期间综合性或专题性研究的一种成果的体现。现在普遍有一种倾向性看法,毕业论文是否能通过看作是是否能毕业的主要依据,此乃谬也。我们应该重视平时对各学科点点滴滴的学习,消化和融会贯通,学分应该打在各学科目上,毕业论文仅供参考而已。因为毕业论文中有老师(导师)的指导,各类资料的铺底,有时属于自己的东西并不多,因此只可作参考,不可作依据。我们的目的是教会学僧如何掌握写论文的方法和技巧,就象教学游泳一样,并不要求个个能游过长江,越过琼州海峡。为了鼓励同学、佛教院校可以将每届毕业论文汇集成册,以资师僧纪念,或权作每届学僧学习成果的回顾而已。

五、严明学僧纪律,关心学僧生活,加强体育锻炼,确保学僧在德、智、体全面发展

道风纯正与否关系到中国佛教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特别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毫无例外地侵袭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何真正做到“庙象庙、僧象僧”,切实解决特别是年轻僧人的僧貌、僧仪、僧格、僧纪问题必须从出家不久的佛教院校学僧抓起,这是培养合格僧人的基本保证。

学习是一种繁重的脑力劳动,佛教院校办在丛林中,除必须遵守“僧装、独身、素食”六字方针外,我们要充分保证学僧长知识、长身体时期的营养需要。对当前的寺院膳食问题,有条件的可请专业的营养师指导调配食物结构(包括常住僧人)要严格饮食卫生,减少和杜绝目前佛教寺院肝脏等疾病为常见病、多发病的情况发生。

鉴于大多数佛教院校所在有寺院既无运动场地,又无体育器材的实际情况,各地佛学院一方面可请附近学校的体育老师来校教眼保健操,另一方面可同附近学校联系,每周去他校借用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补上体育课,亦可以请晨练的太极拳老师来校教学僧打太极拳,弥补佛学院不设体育课之不足。为了培养学僧有严明纪律,佛学院可考虑将每期将新僧送至军营数日,进行军训活动,这对树立僧人威仪极有好处。

六、引进现代教育各种视听电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有条件的佛学院要设置语言教室,提高外语教学水平;设置电化教室或投影仪,提高学僧操作电脑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每月举办一次小型讲演会,提高学僧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每月出一期教育园地,提高学僧的思维和写作能力;每学期组织一次访贫问苦扶助活动,使学僧们多接触社会和实践慈善利生活动,自觉地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佛学院要组织每届学僧毕业前外出参学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活动,使学僧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学习寺院管理经验,为今后从事弘法利生事业提供有益的帮助。

七、严格招生条件,规范招生程序,开展体格检查,把好入口关

培养爱国爱教、信仰纯正,德才兼备的年轻一代僧人,关系到我国佛教事业将来的面貌和走势,其意义不言而喻。但把好入学关是前提条件。在招生的诸条件中,年龄规定为18-25岁为宜,不宜放宽;无恋爱关系和婚姻关系很重要,因为出家人是独身;文化程度暂定在初中毕业以上,不应只是初中,过几年国家将普及12年义务教育,届时佛学院招生学僧的文化程度应规定为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为宜。为了考察报考学僧的表现情况,报名截止日应为招生考试的前3个月,报名时应携带本人身份证件、当地派出所提供的婚姻证明、派出寺院或当地佛教协会的介绍推荐信、学历证明,必要时要出具当地宗教部门的证明材料;学僧在来到佛教院校所在的佛教寺院后,应分配在寺院各寮口工作,并安排专人进行考察,对考察期间表现不好,坚决予以迁单。招生考试的科目应为时事政治(含历史、地理、法律内容)、语文、外语、佛学知识),考卷要密封装订,择优录取。初录应为录取数120%,对初录者应安排去体检中心进行体检,按照中等学校新生的健康标准录取。为了做好招生工作,各有关佛学院除组成招考班子外,还要有宗教干部参加的监察组织,保证招生工作公正、公平和公开进行,杜绝招生中的不正之风。

高质量地办好一所佛学院是一项系统工作工程,有关宗教部门、宗教团体要加强领导和指导。一是要保证办学方向不偏离;二是要加强经济投入,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三是要制定和完善必要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一一落实;四是要健全佛学院的组织机构,严格履行职责;五是要建立教研机构,不断改进教与学;六是要加强同其他佛学院的交流,取长补短;七是要稳定师资队伍,给予合理的报酬;八是要充分利用社会学校科研机构师资资源,广采博长,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合格的僧才。

第二篇:关于办好佛教院校的实践与思考(调研报告)(xiexiebang推荐)

关于办好佛教院校的实践与思考(调

研报告)

关于办好佛教院校的实践与思考

在全国有近80所宗教院校,除首都北京外,沪宁线一带是全国宗教院教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仅苏州市就开办了三大宗教5所宗教院校。它们分别是:中国佛教学院灵岩山分院、佘山修道院江苏分院、戒幢佛学研究所、寒山书院、苏州市道教培训中心,其中开办最早的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总结出的“学修一体化,办学丛林化”的办学模式已在全国佛教院校得到广泛的借鉴和采用,该院为海内外输送出500多名素质较高的僧才。笔者多年参与佛教院校的办学和部分教学工作,基于曾从事普通教育的经历,感于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

老曾于1991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出的“第一是人才,第二是人才、第三还是人才”的呼吁,悟于中国佛教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提出的加强佛教五个方面建设中的人才建设的重大课题,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办好不断设立的佛教院校,为构建和谐社会多出僧才、快出僧才、出好僧才提出自己的拙见,以期抛砖引玉。那一世范文网://

一、明确规范佛教院校的办学宗旨、制定好必修科的教学大纲,逐步推进标准化教学

办学宗旨是办学的灵魂。办学宗旨必须充分体现培养目的。在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里,僧才的标准大体是:坚持爱国爱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道路、有较高的佛学造诣、有一定的外语口头和书面翻译能力、道风纯正、重个人修持、能遵纪守法、能担荷弘法利生如来家业等,这些主要内容应该在办学宗旨中有所反映。

编写各科教学大纲是办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大纲必须是一科一纲,在佛教院校确开设的必修课中必须由专业人员编写教学大纲,其内容是开设的课程在规定的教学课时中,学僧的水平必须达到什么程度的具体描述,这既是对学僧在学习期间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任课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的教学标准要求。各科教学大纲草案经院务会议修改,调整通过后,由任课教师具体组织落实,待该科教与学结束经考核后,可作为任课教师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制定和不断完善同办学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佛教院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保证

按照一般规律,院校的基本规章制度针对不同群体有三类。一类是针对办学管理层的。主要是院校工作制度,院务会议制度、教务会议制度、教研室工作制度等。另一类是针对任课教师的,其基本规章制度是教学工作制度、请假制度、考勤制度、调课制度、考试和阅

卷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等。再一类是针对学僧的。主要是学僧守则、请销假制度、奖罚制度、课堂制度等。以上这些基本规章制度每年须经院务会议重新审查、修改和调整,以公示的形式发布,从而形成人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氛围。

三、结合各佛教院校的实际,明确学僧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实行学分制,作为学僧能否顺利毕业的重要依据

由于佛教院校一般设在某一寺院内,大多数住持都兼任院长,由于汉传佛教宗派有别,其必修科和选修科各有所侧重和不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所开出的主要是一般情况下必修科目,其基础课主要是:时事政治、语文、外语、历史、书法等。其佛学科目主要是:佛教史、佛学概论、佛学仪轨、沙弥律仪、菩提道次第论、遗教三经等。学僧受戒后,主要开设四分律,佛教戒律学等。每门科目要确定合理的分值。选修科一般采用公开出版的教材,如六祖坛经、印光大师文抄、中国禅学通史、中

国佛教与唯识学,选修科的分值可低一些。对必修科和选修科的分值由和各佛教院校教务处初定,院务会议审定确定,记入总学分中。

四、合理评审论文,对论文的通过与否不要作为学僧能否毕业的主要依据

学僧的毕业论文是检验学僧在学习期间综合性或专题性研究的一种成果的体现。现在普遍有一种倾向性看法,毕业论文是否能通过看作是是否能毕业的主要依据,此乃谬也。我们应该重视平时对各学科点点滴滴的学习,消化和融会贯通,学分应该打在各学科目上,毕业论文仅供参考而已。因为毕业论文中有老师的指导,各类资料的铺底,有时属于自己的东西并不多,因此只可作参考,不可作依据。我们的目的是教会学僧如何掌握写论文的方法和技巧,就象教学游泳一样,并不要求个个能游过长江,越过琼州海峡。为了鼓励同学、佛教院校可以将每届毕业论文汇集成册,以资师僧纪念,或权作每届学僧学习成果的回顾而已。

五、严明学僧纪律,关心学僧生活,加强体育锻炼,确保学僧在德、智、体全面发展

道风纯正与否关系到中国佛教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特别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毫无例外地侵袭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何真正做到“庙象庙、僧象僧”,切实解决特别是年轻僧人的僧貌、僧仪、僧格、僧纪问题必须从出家不久的佛教院校学僧抓起,这是培养合格僧人的基本保证。

学习是一种繁重的脑力劳动,佛教院校办在丛林中,除必须遵守“僧装、独身、素食”六字方针外,我们要充分保证学僧长知识、长身体时期的营养需要。对当前的寺院膳食问题,有条件的可请专业的营养师指导调配食物结构要严格饮食卫生,减少和杜绝目前佛教寺院肝脏等疾病为常见病、多发病的情况发生。

鉴于大多数佛教院校所在有寺院既无运动场地,又无体育器材的实际情

况,各地佛学院一方面可请附近学校的体育老师来校教眼保健操,另一方面可同附近学校联系,每周去他校借用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补上体育课,亦可以请晨练的太极拳老师来校教学僧打太极拳,弥补佛学院不设体育课之不足。为了培养学僧有严明纪律,佛学院可考虑将每期将新僧送至军营数日,进行军训活动,这对树立僧人威仪极有好处。

六、引进现代教育各种视听电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有条件的佛学院要设置语言教室,提高外语教学水平;设置电化教室或投影仪,提高学僧操作电脑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每月举办一次小型讲演会,提高学僧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每月出一期教育园地,提高学僧的思维和写作能力;每学期组织一次访贫问苦扶助活动,使学僧们多接触社会和实践慈善利生活动,自觉地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佛学院要组织每届学僧毕业前外出参学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活

动,使学僧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学习寺院管理经验,为今后从事弘法利生事业提供有益的帮助。

七、严格招生条件,规范招生程序,开展体格检查,把好入口关

培养爱国爱教、信仰纯正,德才兼备的年轻一代僧人,关系到我国佛教事业将来的面貌和走势,其意义不言而喻。但把好入学关是前提条件。在招生的诸条件中,年龄规定为18-25岁为宜,不宜放宽;无恋爱关系和婚姻关系很重要,因为出家人是独身;文化程度暂定在初中毕业以上,不应只是初中,过几年国家将普及12年义务教育,届时佛学院招生学僧的文化程度应规定为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为宜。为了考察报考学僧的表现情况,报名截止日应为招生考试的前3个月,报名时应携带本人身份证件、当地派出所提供的婚姻证明、派出寺院或当地佛教协会的介绍推荐信、学历证明,必要时要出具当地宗教部门的证明材料;学僧在来到佛教院校所在的佛教寺

院后,应分配在寺院各寮口工作,并安排专人进行考察,对考察期间表现不好,坚决予以迁单。招生考试的科目应为时事政治、语文、外语、佛学知识),考卷要密封装订,择优录取。初录应为录取数120%,对初录者应安排去体检中心进行体检,按照中等学校新生的健康标准录取。为了做好招生工作,各有关佛学院除组成招考班子外,还要有宗教干部参加的监察组织,保证招生工作公正、公平和公开进行,杜绝招生中的不正之风。

高质量地办好一所佛学院是一项系统工作工程,有关宗教部门、宗教团体要加强领导和指导。一是要保证办学方向不偏离;二是要加强经济投入,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三是要制定和完善必要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一一落实;四是要健全佛学院的组织机构,严格履行职责;五是要建立教研机构,不断改进教与学;六是要加强同其他佛学院的交流,取长补短;七是要稳定师资队伍,给予合理 的报酬;八是要充分利用社会学校科研机构师资资源,广采博长,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合格的僧才。

第三篇:长效机制实践与思考(调研报告)

建立长效机制激发创先争优内生动力的实践与思考

创先争优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重在普遍参与,贵在常抓不懈。这就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形成常态长效机制,激发创先争优的内生动力,推动党建工作内容与方法创新,用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作为检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此来永葆党的先进性。当前,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推进,如何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使创先争优在常态中不断持续推进和加强,就成为了当前各级党组织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深化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我局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基本做法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乌尔旗汉林业局党委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统一、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统一、系统科学与简便管用相统一、制度建设与贯彻执行相统一的原则,紧密结合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实际,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特点,以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实现了机制的不断创新,激发了创先争优内生动力。

(一)建立领导责任机制。一是组织保障有力。设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做到日常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统筹兼顾、同步推进。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共产党员,用榜样的力量营造个个创先进、人人争优秀的浓厚氛围。

(三)建立督导落实机制。一是坚持分类推进。分类别、分性质、分标准设计了活动载体。木材生产、营林战线开展了“保生产任务、保生产作业质量、保安全防火、保成本效益指标,做生态建设标兵”主题活动;运输检修战线开展了“保数量、保安全,做增节标兵”主题活动;建筑公路养护战线开展了“抢进度、保质量,做创优质工程标兵”主题活动;后勤服务部门开展了“服务职工群众,争创岗位先锋标兵”主题活动;机关开展了“沉下身、沉下力,做转变作风标兵”主题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实效。二是建立查报机制。完善了“局级领导不定期查、局党委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经常查、局党委督查组具体查的“三位一体”督查机制,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对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坚持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半年一小结,一年一核,形成月评价、季通报、半年检查和年终考核结果的情况通报,督促活动平衡开展。

(四)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一是成立常设考评机构。建立了层层抓落实的考核评价机制,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考一级;建立了考核评价档案。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将领导分级点评,日常抽查、月小结、季度专评、半年检查和年终考核以及群众评议和满意度测评结果录入考核档案备

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进优、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确保学习教育活动收到实效。

(六)建立了载体活动机制。建立了“三亮”“一带” 活动机制。一是“党员亮身份”。通过佩戴党徽、工作牌、服务卡、设立党员公示栏等方式,将党员的姓名、职务、岗位等信息公开,制定了“十好”优秀共产党员标准,建立了80个示范基层党支部和1149个党员示范岗,并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对象的特点,分类别、分标准、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奉献日和“党支部示范区”等创建活动,把党员身份、党员岗位、党员的责任和任务亮出来,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群众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做贡献;以“我参与、我承诺、我奉献”为主题,扎实开展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承诺践诺活动,全面推行定诺、亮诺、践诺、评诺的“四诺”联动机制,建立了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群众参评、组织考评、领导点评的“五评”机制,使公开承诺在群众的监督下落到了实处。去年全局107个各级党组织、1149名党员作出了4790条承诺,兑现率达90%以上。今年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承诺践诺活动。二是“干部亮作风”。深入开展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采取各种形式,对领导干部进行了党性教育,开展“四查四看”活动,进行了以“听民声、解民意、办实事”

比武等活动,并促进活动成果向生产经营中转化,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重点难点问题;共青团组织在全局青年团员中开展了以“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岗位技术能手”为主题的争创活动,形成了全员参与、齐争共创的生动局面。

(七)建立“分级点评”机制。以“局领导干部、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基层党支部书记”为责任主体的创先争优“分级点评”机制,有效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一是明确点评对象。将全局个106个基层党组织和1149名党员列为点评对象,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局领导干部负责点评联系点和分管联系单位及班子成员,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负责点评联系的党支部班子成员,基层党支部书记负责点评所在党支部全体党员。活动开展以来,15名局级领导干部深入联系点进行点评60场次;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点评450场次;基层党支部书记对党员创先争优活动随时进行了点评。二是落实点评内容。“分级点评”内容做到“四个有机结合”,即与全局中心工作及重点工作有机结合,与本单位本岗位工作实际有机结合,与兑现公开承诺有机结合,与解决职工群众实际问题有机结合。三是创新点评方式。集中点评。结合日常工作,以工作推进会、观摩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集中点评;现场点评。深入工作现场,以调研、督促检查等方式对党组织和党员进行现场点评,指导工作开展,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谈话点评。党组织负责人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建立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上,我们进行了一些探讨、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创新性不强,未能及时总结、推广创先争优活动中积累的先进做法和工作经验,并形成机制,致使创先争优长效机制还不健全、系统;虽然建立了一些长效机制,但有的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只停留在文件表面;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主动性不高,未能主动思考创先争优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的结合点与契合点,没有把创先争优工作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而是仅仅满足于“常规动作”,导致活动的针对性不够,长效机制也很难形成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找好对策,认真加以解决。

构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贵在建章立制抓落实,夯实基础抓运行。要以长效机制推动党建工作创先争优的日常化、常态化,就要突出抓好动力机制建设、融合机制建设、目标机制建设、绩效考核管理和创新机制建设。

(一)强化动力机制建设。构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要把动力机制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在文化引领、营造氛围、教育培训上下功夫,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内在动力,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一是文化引领,增强共识。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发挥企业文化在教育、激励、凝聚广大员工的作用,充分借助企

目标,创新活动载体,保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保证党员负责人的示范带头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科学发展的优势,把组织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的资源,把党的建设成果转化为科学发展的成果,为实现企业“十二五”目标提供动力和保证。二是立足岗位,争创一流。要通过开展各类评选表彰活动,深化岗位大练兵、技能比武活动,通过各种主题实践活动,鼓励、督促党员和职工立足岗位,争创一流。三是改善民生,提升水平。要紧紧围绕改善民生创先争优,为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切实让职工群众亲身感受到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要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经常性走访基层、联系群众制度,形成党组织主动关心关怀广大职工群众的长效机制,把解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作为承诺践诺的重要内容全力加以解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强化目标机制建设。目标机制回答的是创先争优这一活动是什么,它使广大目标机制是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建立的基础。这要求要紧密结合各自工作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创先争优的具体要求。制定出的相关目标要求要充分体现时代特点。为此,要认真落实争创目标要求,对照“四强”、“四有”标准,进一步细化创建任务、目标,通过强化目标

举办征文比赛、理论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力争每年都形成一批实践成果和理论创新成果。通过多措并举,逐步构建总结工作、提出问题、研究对策、理论探索、思路创新、明确举措、落实到位、改进工作、实践创新的循环创新模式,努力形成工作不断创新的基层党组织创新机制。

第四篇:佛教寺院调研报告

形式与政策社会调查

四川省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作 者

院 系

专 业

年 级

学 号 王芊雯 管 理 学 院 会计(1)2011 级 110301026 四川省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1.调查目标:

佛教文化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瑰宝,饱含着无量无边至高无上的智慧和文明。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最大宝库,是人类最伟大的精神文明成就。在利用佛教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就是要挖掘佛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内容,让它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调查当地对佛教文化资源的开发运用;佛教旅游景点的建设情况,主流思想;人们对于佛教思想的认识传播途径等。从而探讨佛教文化建设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初步考察佛教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切实的建议。2.时间:

2013年2月14 ——2013年2月17 3.对象:

达州市佛教旅游景点,信教群众,普通群众 4.调查方式:

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法 5.正文

一、主要佛教景点

(一)三教圣地真佛山

真佛山位于四川达州市达县城南30余公里的七里峡山脉中段的福善乡境内。属于国家aaaa级风景区。真佛山寺庙建筑约15000平方米,占地400余亩。寺庙由“玉皇殿”、“天子殿”、“金刚殿”、“大雄宝殿”组成。

每年农历六月十九(佛教中观音生日)是真佛山的传统庙会,届时从各地赶来朝山拜佛的香客摩肩接踵,人山人海,场面十分火爆。人们会从山下的土地庙开始往上参拜,由阶梯徒步到最后的大雄宝殿。

(二)一佛寺塔

一佛寺塔又名双石塔,位于达县城东南40公里的景市乡一佛塔村,东到真佛山庙群约5公里,西至景市乡约1.5公里,周围树林茂盛,风景宜人,是真佛山至雷音铺旅游线上的一大景点。

一佛寺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山门高5米,两边门柱上石刻楹联,为“梵刹甚清幽孤月寒烟空色相,园多雅致万家烟火映禅登。”距寺约20米是一佛塔,塔为双石塔,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8年),六边形密檐式实心塔。其中1号塔高42.65米,底层边长3.6米,下为石砌素面台基,高0.23米,基座为须弥座,高0.47米,东边三面浮雕佛龛人物10余尊以及园林建筑图。

(三)大竹凤凰寺

古寺始建于唐朝,天授元年(公元690)据残碑记,名“龙圣堂”,兴盛于乾隆年间,游方高僧越莲禅师上心下提雷老和尚,扩建寺院,更名凤凰寺,规模宏大,有四十八堂,各殿飞檐琉瓦,金碧辉煌,非一般小寺。

凤凰寺处于崇山峻岭,林竹凤雅中,海拔大约600多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6至18度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空气湿润,冬无严寒,霜雪稀少,春秋两季较长,四季分明,山脉起伏,山水秀,茂林修竹,草木苍翠,鸟语花香。

(四)通寺川区朝阳

位于通川区朝阳办事处龙爪塔社区的龙爪山(又名玉印山)上的朝阳寺,周环西外新区、老城区、南城区,下面是新修的美丽舒适供人休闲的塔坨广场。洲河水从上游环绕寺庙而下,山上有数百年的榕树、松树、绿树成荫,各种花卉、园林十分美丽,是一个花园式的寺庙,是众人拜佛修行、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是原达城八景之一。朝阳寺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2---75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朝阳寺由龙爪塔和寺院两部分组成,龙爪塔气势宏伟、壮观,佛像庄严、梵音不绝、尤其在明代无垢和尚和广玉和尚任住持时,盛极一时,僧众达几百之多。庙会节日,远近朝山拜佛者,览胜观光者,云集此寺,斋堂炊米千斤亦供应不求,一些达官商贾,也幕名来寺拜佛问法。

(五)通川区西圣寺

西圣寺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清嘉庆六年(1801年)扩建。每逢晴日,一抹朝霞从雷音铺山垭冉冉升起,犹如一团火球徐徐上升,光耀夺目。正午,赤色如丹,霞光万道,红霞漫天。西圣朝霞为原达城八景之一。

西圣寺计划在5年内为寺院建成天王殿、三圣殿、地藏殿、藏经楼、钟鼓楼、素餐厅、茶园等,并对寺内环境,按照佛教文化之特点,进行全面规划、美化,将西圣寺建成当地十分重要的十方丛林。届时西圣寺整体建筑将与凤凰山已落成的红军亭、凤凰楼、王家山农家乐群等连城一片,必将成为达州市凤凰山景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佛教色产的集佛教、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佛教修行及旅游胜地。

二、呈现方式

达州市各佛教场所遗存的经文书卷、民俗礼仪、神话传说、楹联字画等精神性的文化传统及其所附着的客观物质载体如:宗教器物、园林布局、雕塑造像、建筑修饰等构成了达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来源。佛教文化作为当地的主流文化呈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一)寺庙文化

作为宗教文化遗产保护及文化产业开发核心实体的佛教场所,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动力,以和谐为目标,借助市场经济模式开发佛教文化并进行良好的对外宣传营销的寺庙场所。神庙是佛教文化最大的载体,也从而形成了新的寺庙文化。当地的佛教文化旅游集中了各种自然人文景观元素,各佛教场所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所进行的旅游文化开发,不仅可以增加佛教寺庙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提高宗教场所自养能力,加大“创建和谐寺庙”活动力度,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治安秩序。同时,也为政府创新宗教事务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开创了积极有益的新方法。

(二)民生信仰文化

源于佛教文化对当地人的影响,每月初一十五都是信徒斋戒的日子。这一天,人们会早起去寺庙点燃香烛祈福求平安,将寺庙旁边的井水带回家做饭,以求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整天不近油荤,只吃素食,代表人要清心寡欲保持内心的干净纯洁。

信徒的种类也呈现多样性。有吃住在寺庙内的普通群众信徒,她们不是僧人但是生活和寺庙内的一样;有每天坚持去寺庙参拜做早晚功课的普通百姓;有初一十五去参拜的;也有只是重要佛教节日才去的。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佛教信仰融入自己的生活,影响着自己的生活。

三、存在的问题

达州市丰富的佛教历史文化资源为加强佛教文化建设力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储备和深厚的人文内涵,但在现实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受外部政策支持力度、认知水平、城市经济环境、市民文明素养、自然因素及内部僧人观念及管理建设才能等因素的影响,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及误区,这些问题及误区均在一定程度上与政府责任缺失相关,最终导致佛教文化建设的僵化、庸俗化或丧失,制约了佛教文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观念错误,社会素养偏低,缺乏专业建设手段

达州市地处西部内陆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市民的文明素养和认知水准还处于较低水平,且受传统观念尤其是历史上极左思潮的影响,普通民众对宗教的理解仍停留在“烧香拜佛”、“封建迷信”、“愚昧无知”等肤浅认识上,对佛教文化及其社会影响未能建立客观理性的认识。达州市各级政府也未能充分认识到宗教文化对推动社会发展、塑造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作用,对如何发展宗教文化等问题认识不到位,未能准确区分佛教事务管理、佛教文化及佛教旅游三者关系,具体工作中往往将旅游开发等同于佛教文化建设。相关重点寺庙编制印刷或出版了介绍和宣传自身的书籍,但基本处于资料堆积和抒情感怀的层次,对自身佛教历史文化资源的整理和挖掘力度尚显薄弱。在佛教事务(包括文化建设)管理过程中过多使用行政手段,缺乏专业的佛教文化建设人才,尤其是缺少具有高水平佛学素养及管理才能的高僧大德,严重影响了达州佛教文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文化建设品位不高,商业化趋势明显

目前,达州市很多佛教场所以自然风光欣赏或烧香拜佛为主,没有充分挖掘佛教和历史文化内涵。相当多的寺庙只满足于建庙塑像,设置香炉、功德箱等迎合大众的外围建设,在大多数佛教寺庙,僧职人员所做仅仅是诵经、为进香者祈祷、发放一些经义小册子、维持秩序等世俗性活动,很少进行佛教文化建设活动。更有甚者,某些佛教场所的开发建设不仅无助于自身健康发展,而且严重破坏了自身的整体格局和历史文化形象一些佛教寺庙弥漫着浓厚的商业气息,商贩摊点随处可见,叫卖吆喝声不绝于耳。与佛教旅游的商业化气息相伴生则出现了封建迷信活动,其或直接在景区内开展,或依附在佛教场所的外围,呈现出专业化、团伙化、普遍化的特征,严重败坏了佛教的形象。

(三)基础设施落后,文化承受能力薄弱

受达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及佛教自养能力所限,除净土寺、龙华寺和金山寺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以外,达州市佛教场所大多基础设施陈旧、寺院环境综合治理能力较差,对外接待条件堪忧,严重制约了佛教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佛教参观体验及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实现,佛教文化建设因缺少物质基础的支持而蔽而不彰,或付之阙如。以通川区西圣寺和朝阳寺为例,西圣

寺自建立以来,现主持身祥法师观念过于保守,采取边募集边规划的方式建设寺庙,使得西圣寺长期处于时建时停的状态、寺院内建筑材料随处堆放、垃圾遍地,殿宇空荡,难以正常开展佛事活动,满足游人的参观体验需求。每逢节假日和寺庙活动期间,人员拥挤,使得本就不完善的朝阳寺不堪重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四)保护措施不力,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发展佛教历史文化高度依赖原生的、不可替代的宗教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资源,由于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资金,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宗教建筑、宗教文物不能及时补救、修复。而在维修过程中,如未采取专业化的维护手段,则可能转化为破坏行为。达州市各重点寺庙本已在文革时期经历了惨重的损失,各种佛教历史文化遗存遭受了严重破坏,而宗教自由政策重新颁布实施以来,各重点寺庙的佛教建筑及文物保护因部门利益冲突、专项资金流失及维修技术的原因对原建筑设施和文物本体的破坏则更显得触目惊心。

四、提出的建议

针对上述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达州市政府应充分遵循宗教与社会良性互动规律,积极调整自身职能,完善政策举措,按照保护性开发与开发性保护相结合、立足现实与长远规划相结合、明确佛教主体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政僧共建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合理推进佛教文化建设事业。

(一)健全佛教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管理体制

“宗教文化资源开发应以宗教组织和宗教信仰者为主体,以宗教事业为根本依托,以弘扬健康的宗教精神和价值为根本宗旨。”应进一步完善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推进机制,尊重佛教场所主体地位和文化建设意愿,由市政府牵头,民宗局、城乡规划、文化旅游、文物管理、国土资源、环保林业等部门参与,成立相应工作小组,指导、协调、推进佛教文化建设。

(二)推进佛教文化旅游建设

在现代市场经济及地区开放条件下,佛教旅游服务是推进佛教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之一,涉及领域之多、范围之广、影响面之大都是其它文化事业所无法比拟的。政府应尽快编制《佛教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确立达州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的发展重点,有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根据规划要求,进一步深化、细化规划内容,使规划成为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并科学整合全市所有寺院的佛教文化资源,共同打造达州佛教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建立佛教文化旅游主体——寺庙与旅游产业主体——景点、景区和旅行社的协调运行机构,促进佛教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良好融合,建立融洽的僧俗关系。加大佛教文化旅游景点景区周边的环境建设和综合治理,坚决取缔看相算命、消灾辟邪等欺骗游客的迷信活动。

(三)加强佛教文化遗产日常维护

宗教文化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保护好佛教文化的实物部分与佛教寺庙所特有的文化环境,实现开发与保护双赢的良性循环。应加强佛教寺庙文物的日常维护工作,安装安全防范系统与制定合理的防范程序,推动寺庙做到“保护氛围、图纸说明、档案记录、专人管理”四有规范,提高保护水平。

(四)成立全市性佛教文化中心

在达州市积极向现代化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和区域文化中心城市迈进的背景下,应加大力度对达州市城区佛教文化的保护、整合、开发和利用。第一,整合篇二:康多寺院发展的调研报告

康多寺院发展的调研报告,卓尼县千名干部下乡进村入户百日宣传教育和服务基层活动中我被乡“千名干部下乡”活动领导小组调到康多寺工作组。通过“千名干部下乡” 活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工作,了解到寺院建寺到目前的实际情况。以谈心活动中了解的一些情况看,康多寺院还是在一定程度取得了一些发展,下面我就这次“千名干部下乡”活动中,从僧人谈心到看到和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 基本情况

康多寺位于康多乡政府所在地,共有僧人31名,该寺院的服务范围为康多乡白土咀村委会8个自然村和杓哇乡4个自然村,占地面积约15亩,有大经堂一座,寺管会成员5人。二. 康多寺目前的现状

康多寺院从1982年改革开放以来重新建寺,寺院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信教群众和寺管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的重造,目前寺院以初具规模形成了康多寺院自己独特的寺院历史背景,并在安多藏区各寺院中占有一席之地,一年四季都有来自四川、青海、西藏、甘南州的信教群众前来朝拜,对寺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康多寺元从建筑风格到寺院学制,寺规特别是寺内佛

像、供器、神物的陈列等都依照拉萨三大寺院规格而建,安多地区佛教信仰者认为康多、多玛、杓哇寺院拉萨著名三大寺色拉、哲蚌、甘丹寺院一样有相同或者等同的影响力。素有朝拜西藏圣地必先朝拜康多、多玛、杓哇三寺之说。

由于康多寺院在安多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为寺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 国家政策对康多寺院发展的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在宗教工作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拨乱反正。认真贯彻落实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具体措施,主要有开放寺院、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场所和建立爱国宗教团体、培养爱国宗教人员。藏传佛教各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爱国爱教,主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积极开展佛教文化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四川5.12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寺院及僧人积极向灾区捐款,为遇难同胞诵经祈祷,这也充分体现了寺院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性。3.14事件发生以后,我们积极组织人员对寺院进行大量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法制宣传,使寺院僧人了解了3.14事件的真相和**集团的本质,康多寺院全体僧人支持国家的政策,拥护党的领导。特别是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和甘肃省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议以后,将寺院纳入非政府组织以后,康多寺院积极响应座谈会议精

神。两个座谈会议精神的出台,将会对康多寺院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四.寺院及僧人生活状况

目前寺院僧人的生活情况和群众的生活一样,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和提高,大部分僧人都用上了现代化交通工具摩托车,有的僧人买上了属于个人的小轿车、电视、手机的使用也很普遍。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甘肃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后,对寺院僧人的生活给予了政策上的倾斜,全康多寺院僧人均做到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金全覆盖,僧人有了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解除了僧人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国家政策相继出台以后,解决了康多寺院的水、电、路等实际困难,但是寺院僧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还比较低,一般情况下,僧人通过给信教群众念经来取得20—50元不等的收入,康多寺僧人为所辖约200户群众服务,每月参加15次念经活动,收入在300—750元之间,僧人的收入远远低于我乡的人均1600元,加上每月低保100元计算,收入也在400—850元之间,除去生活方面的基本开支,就所剩无几了,所以是僧人生活最困难。

五.挖掘寺院独特文化,增加寺院及僧人收入。康多寺院是依照西藏哲 寺而建,这一独特的寺院历史背景,该寺又处在冶力关风景区和康多峡风景区,又有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康多寺院要依靠着两大优势,大力发展寺院观光旅游业来增加寺院和僧人的收入,康多寺寺管会要积极学习拉卜楞寺院的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取长补短,发挥自身优势,康多寺的发展一定会有新的发展。

通过这次“千名干部下乡”活动,在寺院和僧人的积极参与下,我形成这个调研报告。如有不妥之处,请予指正。康多乡“千名干部下乡”活动康多寺工作组

陈晓峰

二0一0年十二月九日篇三:寺院园林考察报告

寺院园林考察报告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算是用千言万语也数不尽,道不明。也正是因为这样不简单的历史使得这个民族从来都不缺乏种种宗教上,思想上以及政治组织上的迭出变化。如此一来,作为历史最好见证的中国建筑更是将历史的变迁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宗教建筑,其中佛教建筑中的寺庙最为精华之所在。本次寺院园林的考察,不仅让我更加设身处地的体验到中国园林建筑的灵动趣味,还让我对于宗教信仰与园林建筑内涵的融会贯通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感悟。

归元寺入口

老实讲,归元寺我以前去过很多次,但每次都只是以数罗汉为目的,在罗汉堂数完罗汉,求到属于自己罗汉的签文便再在寺院中草草走上几圈便罢。这次去归元寺考察,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几圈走下来,竟发觉这个看上去似乎不够恢弘霸气的寺庙也有着几分独特的趣味。归元寺模型

早就听说归元寺取名来源于佛经中的一句话“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乍一看很是费解,于是便去查了一查,了解到意指万法归一,方便于人的门道多得很。或者这就是为什么归元寺有那么多门的缘故?归元寺的来历不凡,既非善士舍宅为寺,也不是皇家钦命敕建,而是因为两位远来的和尚,他们是来自浙江也是开山祖师是白光、主峰两位俗家同胞兄弟。正好游方到汉阳兴国寺钻研佛经,却又身体力行,积善行医,三载有余,不敢稍有懈怠,真正念好了救死扶伤、济困解厄的真经。真诚的善举感动了汉阳黎庶,民间纷纷出钱为他们修建了归元禅寺.这倒是个“远来和尚念好经”的典故。也给归元寺增添了些许情趣吧。归元寺主体建筑分内外两院。外院主要由门楼、庭院、池塘组成;内院由北院藏经阁、中院大雄宝殿及南院罗汉堂三个主体建筑,以及天王殿、地藏王殿等组成。归元寺的大门呈三门形态,八字朝阳外开,据说是象征着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喻意吉祥。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放生池了,也是整个归元寺我最喜欢的部分,放生池呈四方形态,池中对称摆置两个莲花形石盘,里面有很多大家放生的乌龟。有人来到池边,它们会从水里探出头来看看,或者争吃扔给他们的食物。它们一点都不会怕生,可能也知道来这儿的人都会有慈悲心,只会怜爱它们,不会伤害它们吧。莲池给整个归元寺带来了不少生气与活力。

放生池

大雄宝殿后面的禅堂

放生池前正中便是韦驮殿了,再向里走就是大雄宝殿,作为寺院的核心建筑,其两旁的园林风景造的便是十分精致,有翠微泉、翠微古池、翠微亭等景观。院内梅花、桂花、玉兰、紫薇等百花吐艳,松柏、棕榈相映,山石盆景相辉,形成景色宜人的“翠微妙境”。不过由于我们去的当天翠微亭处因故在维修,便没能拍到如此宜人之景。也只能是遗憾了。

翠微院

再往南院方向走,便是归元寺最具特色的罗汉堂了,罗汉堂内共有500尊罗汉,整个罗汉堂呈田字形布局,在田字的四个口出分别置有四个小天井,这样就算穿行在500罗汉之中也不会觉得阴暗逼仄了。500尊罗汉像所隔成的路线虽然曲折蜿蜒但是丝毫不会给人拥挤之感,巧妙的建筑格局为数罗汉的游人们带来了别样的趣味。

总的说来,归元寺虽说不是恢弘壮丽,但是在巧妙布局中更多的是精致与轻巧。

罗汉堂外景篇四:寺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总论

第二章 开发条件分析

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战略

第四章 项目性质与形象定位

第五章 市场分析与营运

第六章 项目建设 第七章 安全系统规划

第八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九章 开发建设与效益分析 第十章 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第十一章 技术指标与投资效益

附件

一、历史事件资料收集 附件

二、名人语录

总 论

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文明进步,城市的高速扩张,物质生活及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城市钢筋混凝土中激烈竞争生活的人们有了放松身心、静心休闲,亲近自然的需求,旅游观光、宗教信仰、敬佛拜佛已成为人们一种高雅的消费方式。在新的潮流下,发展宗教、旅游及相关事业已成为一种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事业。

佛教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和进步中独具不容忽视的地位,弘扬佛教文化和发展佛教事业在一定范围内对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佛教事业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是大乘菩萨的行愿,也是佛教事业的宗旨精神。国家提出宗教事业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佛教事业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某某寺历史悠久,位于某某区某某镇某某村五社,该寺始建于明初,兴于明清,上世纪五十年代寺庙建筑被毁。修复某某寺,恢复其昔日荣光,既可充分体现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满足广大信众的需求,促进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和宗教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又能将特色旅游开发、地方经济发展

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巨大。

一、有利资源及条件

某某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生态环境较好,极目远眺,某某全景尽收眼底,环境清幽,气候宜人,是诚心敬佛净心,休养生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修复扩建某某寺将遵循顺应自然,合理布局,以绿色生态为根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把某某寺打造为“天人合一、人天感应”的佛门圣地;成立景点建设、管理机构,采用先进的寺庙管理理念,使某某寺的有利资源得到最好的开发和利用。

二、实施方式

某某寺采用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总体规划:某某寺宗教场所区,养生园,项目总占地约60亩,控制面积300亩。土地来源及性质为划拨出让和流转二种形式。总规化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宗教场所区是本项目重点实施的前期工程,前期工程占地约20亩,建筑总面积25000平方米,建设内容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金刚舍利塔、财神殿、真武殿、药师殿、西方三圣殿、祈福殿、僧寮、居

士楼、观堂、西净、景区道路、绿化、景观、水电、广场、停车场、及配套辅助设施等。前期工程完成并开放使用后,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进行后期开发,后期开发建设素食养生园,占地约40亩,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某某寺修复扩建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为慈善机构、慈善家投入的善款。

三、环境保护、消防措施

环境保护:某某寺修复扩建项目对原生态环境破坏极

小,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我们将设置垃圾回收设施对垃圾进行回收,餐饮食品加工所产生的有害废气,将安装排气管,经过滤后再排放;对生活污水安装过滤回收装置,过滤回收后用于绿化灌溉;对西净(卫生间)修建化粪池进行处理。同时,我们还将大量培植人工森林,对景区内进行绿化,使景区内具备优良的环境。

消防措施:严格消防设施的建设,狠抓消防措施,注重 对消防人员的培训,消防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必须接受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及教育,增强消防意识,达到一级防火标准。

四、效益评价篇五:中国寺院布局

中国佛教寺院布局杂说

佛教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教之一,深受古时皇家的重视和推崇,所以寺院的布局和供奉佛位是有讲究的,大致是按照古代皇家建筑风格及方位来安排.通常的寺院是坐北朝南,三门向南开,但也有说法,寺院不能太正对南向,有点偏东或偏西的那种向南方向.布局基本上是天王殿,中间供奉弥勒菩萨,以布袋笑弥勒见多.四天王左东南、右西北(以弥勒为准,左即东方)。

弥勒菩萨的背后是供奉韦驮菩萨。以天王殿作为主线,纵线对正,接下来就是主殿——大雄宝殿,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当然也有寺院供奉法身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的左右一般供奉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或者禅宗道场就干脆供奉释迦牟尼佛粘花像,左右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大雄宝殿的左右两旁一般是十八罗汉,左9尊右9尊。释迦牟尼佛的背后,一定是供奉观音菩萨见多,称海岛观音,左右善财童子和东海龙女。观音大士身后配有罗汉或者三十二应身图。

接下来是法堂和藏经阁,两者可以上下两楼,或者相互连接都可以。上述的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都在一条纵线上。

横线主要是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设立左右钟鼓楼,左钟楼(东边),右鼓楼(西边),一般钟楼下或供奉地藏菩萨,鼓楼下或供奉伽蓝菩萨(现关公像)。也有的寺院将钟鼓直接设立在大雄宝殿之中。但大致的布局就是如此。

以“寺”为名

东汉明帝时,释摩腾自西域用白马驮经,初宿洛阳鸿胪寺,于是以“寺”名之,创立“白马寺”。“寺”在白马寺创立之前,为官署之名,后来凡是僧众所居处,皆以“寺”为名。

在中国佛教寺庙的建筑中,殿堂是寺院建筑的主体。殿是供奉安置佛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供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起居的地方。下面将就普通常见寺庙的格局作些介绍。

布局

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山门(寺院正门)起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绕起来。中轴线上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之后是法堂或藏经楼(阁)或毗卢阁、观音殿。大雄宝殿前,左右配殿有枷蓝殿、祖师堂(或观音殿、药师殿等)相对。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主轴线东侧,包括僧房(居室)、香积厨(厨房)、斋堂(饭堂)、职事堂(库房)、荣堂(接待室)等。接待四方之来者的客房特设在中轴线西侧。山门

佛寺的大门称为“山门”。由于“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在山林之处,所以得名。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中间一座常建成殿堂式。叫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如同两个门卫护持寺院。

天王殿

进了山门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在天王殿前两侧有钟楼和鼓楼。天王殿中间供坐北面南的大肚弥勒佛。东西两旁分塑四大天王像,弥勒佛背后神龛内供韦驮菩萨像。

大殿

天王再往北是“大雄宝殿”,俗称“大殿”,为寺庙的主殿、正殿。“大雄”是梵文筏那摩那的汉译,是对佛祖释迹牟尼的尊称,指佛有大力,能伏“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等四魔。

常见的供奉释迦牟尼佛有三种姿势:一种称“成道像”,结跏趺坐(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成道前,为了众生而牺牲自己,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再一种为“说法像”,结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还有一种立像,左手下垂,名“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右手屈臂向上伸,名“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

还有的是“三佛同殿”。一种是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种佛身。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指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指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右尊为“应身佛”,即是释迦牟尼佛,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特指释迦的生身。

又一种为供“横三世佛”。这里的“世”指三个空间世界,以其同时存在,所以叫“横三世”。正中为本尊释迦牟尼佛;左侧为左手持钵(表示盛甘露),右手持药丸的药师佛;右侧为阿弥陀佛。

另一种为供“竖三世佛”。这里的“世”、指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的时间。三世指过去(前世、前生)、现生(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世。在佛像中的位置是: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佛,即燃灯佛。佛经说他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得名。亦说释迦未成佛时,燃灯佛曾为他“授记”,预言将来成佛的事。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弥勒是释迦之后将为佛。佛经讲他将继承释迦的佛位而成佛,所以叫未来佛。

佛殿两侧各九尊罗汉。佛坛背后是观音菩萨手持杨枝净瓶,立于普陀洛枷山海之间。

配殿

大殿的东西两侧配殿是枷蓝殿与祖师殿。

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简称。是“僧园”之意。这里的伽蓝特指“祗树给孤独园”,是释伽在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伽蓝殿供波斯匿王和他的太子祗陀,还有给孤独长者。相传“祗树给孤独园”是给孤独长者用金钱购置波斯匿王太子祗陀的花园,建筑了“祗园精舍”,释迦说法的道场。除了这三位护持佛法建立枷蓝的善士外,殿内两侧还有供美音、梵音、天鼓等十八位枷蓝神的,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

法堂

大殿的后面为法堂,也叫讲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的地方,它是佛寺中仅次于

大雄宝殿的主要建筑。法堂也供佛像,但主要设法座。法座亦称狮子座,堂中设高台,中置坐椅,供法师演说佛法之用。法座后挂象征释迦说法传道的图像。法座前置讲台,台上供小佛像。下设香案,供置香花,两侧列置听法席位。藏经阁

法堂之后是藏经阁,藏大量书籍,一般不对外开放。

寺庙建筑布局图

庄严与供具

寺院殿堂布置除各类佛像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庄严和供具。所谓庄严就是以示庄重严肃的装饰。中国佛殿之庄严主要为宝盖、幢、幡、欢门等。

宝盖又称天盖。殿堂所供本尊佛像有宝盖,佛经称华盖。一般以木材、金属或丝织之材料制成。

幢,又称宝幢,为佛、菩萨的庄严标帜。用以表麾众生,制魔众。一般以绢、布等制成。幢身周围置八个或十个间隔,下附四垂帛,或绣宝生如来、地藏菩萨等像,或加彩画,头上安宝珠。每一佛前多置四柱宝幢,或绕宝盖而悬置。幡,又称胜幡。为表佛世尊威德所作之庄严,它犹如大将的旌旗。幢下长帛下垂者曰幡,而以幢竿垂幢日幛幡。幡有多种颜色和制法,以平绢制成的叫平幡,束丝制成的叫丝幡,以金属玉石联结制作的叫玉幡。旗竿头安宝珠的称云幢旗,幢竿头置龙头的叫金刚幡。幡上多书佛号或经偈,悬挂于佛像前。

欢门,是悬于佛像前的大幔帐,上面用彩丝绣成飞天、莲花、瑞兽、珍禽之类。飞天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神灵。欢门两侧垂幡,称为幡门。门前悬供佛琉璃灯一盏。供养在佛教中名目繁多,有香花供养、饮食供养、灯明供养、衣服供养等等。殿堂供具多寡,看殿堂结构的大小以及法事需要来决定。佛经中说,殿堂当设二十一种供奉之具,如果不能办到,五种也可以。五种供具是:香水、杂花、烧香、饮食、燃灯。佛像前所设香炉、花瓶、烛台叫“三具足”,就是从五种供具中简化而来的。

面围起。供台上前置香几,几上放小香盘。香盘用紫檀木制作,上置一香炉二香盒,分盛檀香、末香。盘前挂一红幢,绣莲花瑞禽之类。

寺庙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一。起源于印度的寺庙建筑,从北魏开始在中国兴盛起来。这些建筑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宗教的兴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寺庙建筑起源于印度。我国在南北朝时代大规模兴建寺庙成风,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首都洛阳内外有一千多座寺庙。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待中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南朝寺庙之多。

中国古代寺庙的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即为佛祖释加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庙内大都另辟塔院。中国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沿着这条中轴线,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因此中国佛寺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国也较普遍。这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第五篇:关于“学情调研”的思考与实践(定稿)

关于“学情调研”的思考与实践

吴正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视频一

不了解学生,不了解教材,就进课堂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了解教材和学生相比来说,了解学生更难些。

作为教师,您对学生是否已经了然于胸?您又是否做过学情调研呢?

为什么要做学情调研?

目的就是将学生纳入到教学资源当中,为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调整、教学过程的展开与实施、教学环节的控制与把握,提供了科学的、严谨的依据和保证。学情调研的核心任务是把“教材问题”转化为“学生学习教材时的问题”。

教材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教材背景分析:整体把握教材(专业地读),直面学生现实(用心地读),动态生成的课堂(智慧的读)。

视频二为什么要做学情调研

视频三学情调研的策略

1、课前调研(问卷法)

有些专家提出:不要抓住“单位1”不放,有些时候,单位1纯属人为制造的。大“1”小“1”的区分,3块糖和5块

糖放到一个盒子里,3+5=1,1的含义。明确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孩子们的经验和老师的要求是有距离的,所以适度的问卷调研也是很有必要的。“我的同学都很聪明”,其中聪明两个字就是整体的四分之一。

2、课中观察(观察法)(看孩子们对这部分知识的反

应)

3、随机访谈(访谈法)

4、课堂作业(作品分析法)(从学生们的错误中发现

问题)

5、课后访谈

视频四:借助多媒体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与方程

吴正宪:对小学生来说,模型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学具尽管古老,但却是离不开的,比如小棒。10根小棒捆在一块,是大“1”,1根小棒是小“1”,把胖胖的大“1”放十位上,把小“1”放个位上,让学生体会两个“1”是不一样的。竖线、田字格、小棒模型要伴随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漫漫征程。

一个优秀的教师,绝对不是个照本宣科的教师。数学知识有内在的系统的联系,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我们老师能够把握孩子学习的特点,了解孩子们已有的知识情况、经验基础,我们的课堂做好调整是有基

础的。

下载关于办好佛教院校的实践与思考(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办好佛教院校的实践与思考(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王 娅 李晓梅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24期 [摘要]在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背景下兼职教师......

    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作者:陈小波,刘东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发布时间: 2008-7-15【摘要】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目标、教......

    柳州市文化建设的调研与部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柳州市文化建设的调查以及部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单位:工程系八队姓名:蓝剑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是我国西南一座重要的工业城市,每年创造着广西1/7的GDP,1/6的财政收入和1/4的工业产值......

    调研与思考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研与思考 摘 要: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影响面非常广泛的社会问题,是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民生问题,是涉及贯彻落实科......

    专业导师制——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专业导师制——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徐守江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江苏淮安,223003) [摘要]:专业导师制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绩效工资的实践与思考(精选五篇)

    高职院校绩效工资的实践与思考 庹祖明 胡敏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 [摘要]以高职院校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的实践为例,分析了其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对进一步完善......

    中医院校医学生社区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中医院校医学生社区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王慧新邵萍胡国华 上海市中医医院教学处 20007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从过去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

    院校解放思想讨论调研报告

    院校解放思想讨论调研报告 在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根据学院的要求,查找我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或办法。 1、组织机构不全或不够合理 我院从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