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作文评讲的探索与实践[大全]

时间:2019-05-12 13:3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理念下作文评讲的探索与实践[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理念下作文评讲的探索与实践[大全]》。

第一篇:新理念下作文评讲的探索与实践[大全]

新理念下作文评讲的探索与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提出了确立学生“自主作文”的新理念。要实现“自主作文”,应努力做到三多一少,即多一些趣味,多一些实践,多一些探究,少一些束缚。

多一些情趣——作文形式的设计力求生动有趣,为儿童所喜欢;多一些实践——作文教学力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他们的言语交际活动所需要;多一些探究——在习作设计中,要有探究性的习作训练;少一些束缚——给定写作话题,放飞学生思维的,尽可能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评讲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作文评讲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自己习作的成功之乐,使每个学生每次作文写有所获,学有所得,既能发现问题,又能提高写作水平。这样的话学生能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在评讲之后有所进步,对于写作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浓。新《课标》指出:“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等。” 学生要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实践和学习,我探索出以下几点作文评价策略,愿于大家共同分享。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正确评价学生作文

“作文课,作文课,作起文来摸脑壳。扯掉头发写不出,咬破笔杆莫奈何?”有不少的学生可谓谈作文而色变,写作文而无话。他们这种害怕作文的现象,是不是我们平时对他们要求太高让他们逐渐失去了写作的兴趣?我们是否只注重了评讲过程中的评判效果,而忽略孩子内心情感的需要?长此下去那些经常得低分的学生就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理应做到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作文教学要符合学生实际。对于学生这种严重的惧怕心理,视习作如老虎的情形,全国特级教师张田若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说:小学生作文是一种“练习”,不同于成人的写作,不能要求太高、太急;是一种“语言文字表达”练习;作文的内容是学生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只要是“自己的”,什么都可以写,不必苛求,不必像作家那样去“挖掘题材”。苏教版的编委们也把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目标定位在“毕业时40分钟内写出400字左右文字通顺的作文”。这一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如果能按照这一要求训练学生习作,学生的畏难情绪也就消除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作文评价方法!在作文评价中,首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摆脱让学生围绕老师的意图旋转的思想。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而逐渐成熟。就目前而言,我们不必对他们要求过高,他们有自己活动空间和天地。打起游戏一个个是无师自通的高手,有说有笑,玩得津津有味,捉迷藏他们没有一点声响,想方设法地不让对方捉住;参加比赛时,他们挖空心思,力图为班级争光„„这些,不难看出,他们是多么的可爱,正所言:“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但他们的思想、观点也有不成熟的地方(受年龄、阅历的限制),如:当看到电视里自己喜欢的角色,遭对方陷害或殴打,他们手握得紧紧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恨不得将电视机打碎;当看到电视上一对情人拥抱时,他们马上用小手将自己的脸捂住;观看影片《鸦片战争》当看到鸦片对中国人民造成严重危害的情景时,他们火冒三丈,气得直跺脚;当看到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夺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他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也激动得热泪盈眶,观看国庆大阅兵他们为祖国的强盛壮大而欢呼雀跃„„这些,都不难看出,尽管他们是有一点幼稚、天真,但他们爱憎分明,懂得害羞,有一颗纯真的爱国心!

因此,在作文评价中,我们老师应“尊重学生意愿”,学生的习作内容,不管是写光明的、积极的,还是阴暗面、消极面的,只要文字流畅、语句通顺、说理清楚、具有真情实感,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决不能通过我们的作文评价,让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弱,创新的意识衰退,甚至人性扭曲,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认识学生的作文。学生的世界自有他的酸甜苦辣,只要他们能用自己的表现方式写下来,敢说敢写,放开手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突出一个“真”字,这样的文章就应该称作好作文。

二,调动学生主动性,科学艺术评讲学生作文

1、评讲要抓局部的闪光点肯定成绩

众所周知,传统的作文评讲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评讲方法单一,教师选一篇或几篇优秀作文一读到底,学生枯燥地坐着听。这种方法的实施,认真的学生还能听到一些,不认真的学生则是这只耳朵听,那只耳朵出。二是老师的评讲面面俱到,惟恐漏掉哪一个环节而贻误了学生。因而,老师列举了本次作文的一大堆优点、一连串毛病,一一向学生通报。这种做法,有喜有忧:有优点者得意洋洋;有不足者垂头丧气;无优点无不足者,则不痛不痒,无动于衷。特别是有的老师将自己的喜怒忧愤带入评价,使评讲课变成了训斥课。这种评讲其结果是:学生未必有所收获,教师未必讲得痛快,优点未必得到发扬,毛病也未必得到救治。在评讲中面要广,尽可能照顾个个层次的学生。善于发现基础较差孩子作文中的闪光点,“肯定成绩”这是主流、是方向、是艺术、是科学。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评讲可这样操作:

a、在评讲中我首先是将全班成功的、进步的、创新的经验归纳起来,并且每点之后都列上相应的学生名字,(这次是你,下次可以是他尽量考虑到那些中、差学生。)宣读是成功者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其他同学也发出赞叹声,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让他们不会因无所获而心灰意冷,失去进取心。面尽量广泛些,尽可能照顾个个层次的学生。

b、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学生写得好,必有学生写得差。老师就应该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在学生习作的字里行间去发现它,哪怕是一个词语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的形象,一个标点用得正确,都要给予肯定赞赏。倘若有“新”“奇”“特”的作文更应去发现、挖掘。教师

评讲时,可让他们亲自去读一读(假如时间不允许,亦可采用表扬的方式),“炫耀”一下自己的成果,享受一下成功的快乐更激发了他们写好作文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在指导写习作二《我的本领》时,我又来到陆得翰的桌前,那凌乱的字迹读不通顺的语句,特别是错别字泛滥,我不禁皱起眉头,还是耐着性子帮他修改,突然眼前一亮文中写到:我戴上防水眼镜,吸一口气钻入水中。像一条快乐活泼的鱼儿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吹泡泡,一会儿双脚自由摆动。他写自己在水里的活动句子太精彩了!我惊喜地对她的说:这一句写得真精彩!读后老师情不自禁的为你高超的游泳技术鼓掌。其实写作并不难,只要你多读作文书多练写,你的习作水平一定也很棒的。那次的习作他得了“优”并获得三朵小红花,看到他拿着习作得意自信的神情,我的心里更是高兴。刘雯琦在习作《我是个会做饭的小姑娘》中写到:一盘鸡蛋炒西红柿做好了:看着盘子里金黄的鸡蛋、红红的西红柿、绿色的葱花,我很高兴地。我摸着她的头说:看到你笔下的鸡蛋炒西红柿我想一定很好吃,有机会能让老师也一饱口福好吗?批改时,我找出学生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旁批:“用词生动有趣!”“多精彩的介绍啊,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创意,棒极

了!”„„总批时写一些鼓励性的话:“真棒,老师为你喝彩,更为你加油,希望你不断努力,一篇篇好文章将会在你的笔下呈现!”“太棒了,老师为你赞叹!希望你坚持不懈,达到成功的彼岸!”„„对于写得不够理想的日记、作文,我在旁批中指出不足,提出希望,鼓励其以原型再创作,争取写作的进步:“事情的经过如何?告诉老师,好吗?”“为什么?请查找资料,补写下来。”„„对写作信心不足的孩子,与他谈心,找寻原因,并挑优秀作品让他学习,教给写作方法,启发写作思路。当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大力表扬、鼓励,树立其写作的信心:“你的写作进步真大啊!希望你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努力吧,成功正在向你招手!”“坚持不懈,不断提高,成功将会属于你!”„„评作文时,我用阶梯式的评级方法,随着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升级,给孩子们一重重惊喜,让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喜悦中受到鼓舞,写作兴趣越来越浓。

c要求学生在习作中划一划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和词语,认真的读读并写一写自我评价。相对于他人评价来说,自我评价比较轻松,不会产生很大压力。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认真修改后再把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和大家互相交流,互相欣赏,互相发现,共同进步。

d、在欣赏好句好段后,让他们去欣赏优秀习作。我就将写得好的学生名字写在小黑板上,一定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评选的面要广。名曰“今日推荐”,让学生去读这些佳作,每人至少读三篇,每读一篇必须把自己的评价告诉这位同学。这样,学生每次习作就得到多次评价,作文评讲就化被动为主动,将传统的“孤立、静态”习作行为转变成过程性、动态作文,也使作文评价更好地写作服务。

2、评讲要抓共性问题

由于学生水平不同,总有一些学生习作不够理想。我先指出文章的成功之处,树立信心,再讲需要修改的地方。学生习作出现的共性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句不够通顺(我们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能说一句完整的话。)。

2、面比较广的错别字、标点符号。

3、应用文的格式存在问题。

4、文章的结构顺序比较混乱,例如缺少结尾等。

5、记“流水帐”,不能突出重点„„比如苏教版第六册学完《荷花》一课后,要求学生模仿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学生的语句比较完整,但普遍不够通顺具体。我就挑选了几个学生的作文,把他们的作文加以整合,自己“组成”了这样一个“病文”典型:一走进门口就闻到了香味,原来是菊花开了,有的菊花开了,还有的菊花没有开。月季花都开了。此时我点明:有些学生就像老师写的一样,我们一起来评一评,帮一帮他们。学生在教师必要的点拨和引导下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用自己的眼光品评欠缺和不足,进行浅层次地鉴赏式 “解剖”,在这种自由、自在、自觉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轻松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领略了自主获取的乐趣,更获得了作文和情感的双重发展。再比如,有的学生不能正确的使用标点,作文中尽是豆号,我故作委屈地说道:“哎!难怪句号、感叹号、冒号对我诉苦,说某些同学偏心只对豆号宠爱有加。如果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只喜欢个别同学,你们行吗?”看到错别字太多的作文时就批注到:文章语句通顺描写真实;只可惜你写字时太粗心马虎,以至于他们面目全非,请你还他们真实面目,以后写字时必须要细心哦!遇到不会写的字,勤奋的孩子一定知道该怎么做。在教学中,我告诉孩子们“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即使大作家写作,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反复修改,不断完善。我鼓励孩子们每写一篇文章都要反复阅读,反复修改,这样就会发现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争取进步,正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3、评讲要有针对性,指导性。

如果个别学生修改还有一定的困难,我就让学生口头进行修改,了解其写作堵塞之处,再对症下药,或者选择优秀习作让其阅读,在借鉴学习之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必要时,也可直接将习作与阅读过的课文联系起来加以点拨当好“引路人”。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实质是一种启蒙教育。例如:作文中没有交代时间,就可给予提示:“这件事是发生在什么时候?”;“你设立这个节日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能把节日这天,人们为鸟儿所做的事写出来那文章就更完整了”看了一本书后,写了一篇读后感,但没有结尾,即可提示:“这本书有没有令你感动的地方?”、“你认为有那些方面值得你学习?”、“给你什么启示、教育,明白什么道理?”安明辉的习作《啊!妈妈的爱》,文中语句优美通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内容空洞没有具体的实例,文中“妈妈我爱你,妈妈我感谢你,妈妈我要报答你”这样的句子多达十几个,看完作文后我这样批注到:孩子,我被你对妈妈深深的爱所感动。你不但能感受得到妈妈对你的爱,更可贵的是懂得回报爱;如果你能把这篇文章多读几遍,边读边想想妈妈平时为你所做的事,再修改一下习作的内容,让读者能感受到妈妈对你的爱,那本次“小作家”奖非你莫属。抄袭太多的作文勉励她到:这篇文章的选材很新;但“仿”的痕迹较明显,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写出满意习作„„用这种引路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志趣,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

三 多元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星级制是我在习作评价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优秀习作获得五朵红花,再差的作文都给予一朵红花。学生习作中只要有可取之处,我也在响应的地方加上星

作为奖励。到了高年级,我开始给学生的习作打分,起点一般为90分,优秀习作则毫不吝啬地给予100分。对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另外加一朵红花作为亮点奖励,用上好词的根据多少分别奖励1-3朵红花。这样非常有利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我也力求每篇作文都给予亮点奖励,激励学生不断努力。我想,奖励只是一种手段,学生红花越多就越开心,更喜欢写作,何乐而不为呢?对于每次的优秀作文,就鼓励学生将的习作变成电子稿,可以向父母、老师、同学请教如何进一步完善习作,将修改好习作发表在自己的空间里,让同学们都来阅读并评论,这样会让他们有成就感。对于选材新颖,我还设立了一些不同的奖项,如最佳文题奖、最佳选材奖、最佳构思奖、优秀小作家、进步之星、精彩语句奖等等,获奖的人数也经常超过一半。我经常把他们的作品转到我的空间并进行评论,选不同的礼物通过我的空间送给他们。这一做法最能调动孩子们的写作兴趣,他们积极在日志里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大胆流露。凡是作文上批有“优秀”“良好”字的及进步较大的作文,都被选编在自己班里的“作文集”上。被选上的学生喜形于色,深受鼓舞,没有被选上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对于那些写得很好的作文,鼓励他们向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校刊、各地报刊杂志投稿,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比赛,一旦有学生的习作发表或获奖,就在班上大力宣传,表扬。

只要我们在作文评讲中,对学生的作文能给予正确的评价,充分调动学 生的习作积极性;在落实习作评讲的常规要求的同时,有创造性地把习作欣赏融进习作讲评,突出习作的欣赏和评价,通过让学生自赏自评,学生互赏互评、师生同评等途径来展示作文个性,激活学生习作的作灵性,培养写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

第二篇:新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与探索

新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与探索

摘要:新课程对体育课程有了全新的基本理念,“健康第一”、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等。这些理念要求体育教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有助于改革我们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和实践。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谐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的价值在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体育高效课堂的创建是针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创建小学体育和谐高效课堂。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体育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跟教师教学的生动性和启发性有着密切联系。如果教师教法单调呆板,学生则会感到厌烦,降低学习效率。比如根据低年级学生具有直观性和模仿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于中高年级的同学,则可以通过一些口诀教学、互动游戏以及分组比赛等形式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要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体育课不同于其它的学科,体育课在操场上进行,学生常常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自制力差,有一点“风吹草动”,注意力就会马上转移,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利用有效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低年级学生喜欢节奏感强的练习,如在队列教学中可以用口哨、掌声等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喊口令,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练习起来注意力更易集中。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我发现有很多学生一高兴起来就得意忘形,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连蹦带跳,甚至还有在地上打滚、你追我赶等现象。这时,教师就要用在游戏中,学生最想扮演重要的人物,如在“老鹰捉小鸡”中想做老鹰,分组练习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调配,适当安排好角色的替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遵守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五、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在练习前滚翻的时候,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即圆形物体比方形或其它形状的物体更容易产生运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团身”的动作。也可用质疑问难、讨论延伸等方式激趣,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认学生对上课更富有亲切感,激起内心的涟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改进、完善教法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各自的学习方法。对于后进生来说,首先要着重解决的是学习方法问题,然后才是如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问题。

总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鲜明的教育理念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呼唤着体育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背景下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继续学习、探索和研究,寻求更多的方法来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培养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篇:新理念自主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生自主作文教学的探索

长兴中心校:王琴

今年我们语文教研组接受学校领导的建议,组织了年轻教师,参加了市作文教学科研课题,刚接手这项工作,我们小组成员都不知道该如何着手,经过多方专家的指导,以及到各地听课学习逐渐的有了一点点的思路。

这学年我们就以我们学校的课改模式开始自主作文教学,小学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反映客观现实,表达真情实感,以培养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是学生作为主体能动地认识世界,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的练习活动。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延续着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评讲的单向循环模式。学生束缚太多,捆绑太紧,导致多数学生害怕作文,视作文为最难啃的骨头,生产出的作文也是千篇一律,毫无情感波涛,毫无个性色彩。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作文的动机,激发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这种新理念的确立是针对传统作文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语言表达发展规律,过于重视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而提出的。新理念的提出,给了作文教学以广阔的空间。作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多方面因素:学生的语言储备,对生活的认知水平,作文时的心理因素等等。其实我们小组进行再探索过程中,也彷徨,也徘徊。现在将我们这年的探索过程简单的总结一下:

一、从教学环节入手,激发作文情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感是写作的灵魂,更是写作的动力。一个害怕作文,视作文为畏途的小学生,无论如何是写不好作文的。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作文情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首先重视和做好的。而情感具有情境性,作文教学要努力创设作文情境,在情境中作文。为了帮助学生克服作文障碍心理,做到“言为心声”,我尝试的做法是:

1、变作文为阅读教学的延续。将作文与阅读教学紧密相联。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优秀作品。有的文章句式整齐,意境优美。如我们三年级靴的童话一单元,学生体味到原来课文中的小动物或是小植物也和人一样,有各种情感,仿照课文形式编出了一篇篇优秀的童话故事。又如: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未来的„„之后,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查资料,找到自己想设计的未来需要的东西,减少了不同程度对地球或其他形式对人类的伤害等。通过仿写我们所学文章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创设了练笔的机会。

2、精心组织课外活动,努力创设情感激发点。

学校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师更要确立大语文观念,精心组织课内外活动,创设作文情境,捕捉情感激发点。如我校组织学生种花草,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总结。

3、把目光投向校外,善于捕捉作文材料。学生每天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或者会产生各样的想法和心理,让学生做简单的日记,记下当天自己身边所发生事,语文教师要善于放下架子,与学生心理交融,捕捉学生思想火花,发现学生的生活素材,并因势利导,写出一篇篇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二、不拘一格,引导自主表达。

《语文课标》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往往经历“(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运用”这样一个认识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感知--概括”,第二次飞跃是“概括--运用”。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这两次飞跃,教学目标才能实现。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引导学生自主表达方面,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认识规律。培养学生作文的原认知能力是引导学生学会写作的有效途径。尽管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不高,但训练和培养学生原认知能力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习作能力的发展状况,让学生适度感悟有关写作的知识,帮助他们初步认识写作的心理特点、思维过程。在学生习作之后,也要趁势引导总结:你今天是怎样完成这篇习作的?经历了哪些步骤?你是怎样构思的?让学生在反思学习感悟与实践中,逐渐认识写作的规律和写作特点。

2、互助合作,引导自主构思。《课标》中关于写作提出了要求重视学生写作中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研究发现:通过讨论而引发的思维有利于解决复杂问题。因此作文教学尤其是在作前指导中,我常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主交流写作素材,对于题材的感悟,讨论写作的特点„„为的是激活学生思维,获得写作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学生在构思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点拨,不给学生画出圈,以免学生跳不出老师画的圆。

3、重视课外阅读,强调语言积累。要使学生真正做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光有写作的热情与技能是不能实现的。教师在平时的课内外阅读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强烈的积累意识,注意教给学生积累方法,并开展辅助活动。如:摘抄名人名言、优美词句或段落,交流积累心得,开展接龙比赛,引导欣赏名篇佳作等,学习表达方法,增加语言储备。由于阅读的文章向学生提供了概括化的生活原型,因此学生还可以透过文章去认识世界,感悟人生,又学到了作者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甚至可以由仿到创,走一条写好作文的捷径。

三、引导自我评改,实现自主作文。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点学生让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由此可见,作文的修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和深入。教师有针对性、富有启发性的批改是激活学生写好作文,不断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学生自主的修改自己的文章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1、因势利导,教给修改方法。再引导学生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教师可创设氛围,讲一些“文从改出”的故事。如王安石改定“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传说„„让学生体会“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然后教师可“下水示范”,通过典型评讲让学生直接感知老师批改的全过程,并引导鉴别“原稿”和“修改稿”的差异,感受自改后的效果,明白从何处着手,怎样修改,用什么符号修改等。

2、多方实践,培养自改能力。修改作文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边读边改,请教别人,也可以用规范性的修改符号进行自改。无论那种方法,都必须靠学生自己在实践中积累。因此,教师要乐于搭台,多给学生评改机会。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评改方式的多变性:有时让学生自读自改,有时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评改,有时全班示范评改,有时评选评改能手,为全班同学评改。注意及时交流体会,总结修改方法,对每一处成功的修改,都及时鼓励,大大提高了学生自改作文的积极性。

3、尊重学生主体,遵循“多就少改”原则。根据儿童喜欢表扬的心理特点,评改作文时我尽力遵循“多就少改”原则,力求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意,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多采取鼓励性评语,为他们的成功喝彩。学生从评语中看到自己的成就,才会更加发愤学习。教师也只有将自己的情感化作热情的批语,不断鼓励学生的信心,让学生感到成功的乐趣,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日益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自始至终要尊重学生主体,注重情感培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作文中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第四篇: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在其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会分析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自主探索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学具准备: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剪刀,胶带纸,计算器.

第五篇:新理念下的数学与生活

新理念下的数学与生活

数学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这是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在教学中,怎样把握“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二者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试作如下浅谈:

一、数学源于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天本之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

1、情景创设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分数大小的比较”这节课时,创设了如下一个情景: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八戒在饥饿难忍时,他找到一张大饼,悟空见了让他赶快拿回去师徒四人平分着吃,每人吃这张饼的1/4,但八戒不答应,他说:“我肚子太饿了,再说饼又是我化来的,我要吃这张饼的1/5”(老师相机在黑板上写下1/

4、1/5这两个分数),悟空听了八戒的分法,笑了。同学们:悟空为什么要笑呢?想知道这个秘密吗?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知道这个秘密的。这时,孩子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拿出了手中的“大饼”(园片),待老师的要求一说完,就开始分起“大饼”来了„„

又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景:我班李红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都很忙,快过“六·一”节了,李红有个小小的心愿,爸爸、妈妈能一同带她上公园玩。可爸爸妈妈近来工作特别忙,从五月七日起,妈妈每6天休息一天,爸爸每8天休息一天。你能帮李红算一算她的心愿能实现吗?听说李红要请自己帮忙,同学们可乐意了!他们跃跃欲试,有的画图解决、有的用找倍数的方法解决、有的与同桌讨论„„

2、教学问题生活化,变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为生动、具体。

教材中的例题是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设置的,教师如果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地按教材中的例题授课,学生学起来就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学习数学的情绪。我们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重新创设例题,使例题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经验。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时,课前布置同学们回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学生积极地在衣服上、食品包装上、报刊杂志或网上寻找“百分数”。在课堂上,我利用学生自己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如:当学生由“我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我国的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想到:“我们要节约粮食,还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等。

又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体积”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学具来验证,他们有的把豆子放入橡皮泥里,有的把苹果放入水中,还有的把吹起的气球和石子比较着„„孩子们发现了:把豆子放入橡皮泥,然后拿出,留下了一个小坑,从而证明豆子占有一定的空间;把苹果放进盛水的杯子里,水面会上升,从而证明苹果占有一定的空间;气球较轻,但用一只手不能合拢,石子较重,但一只手却可以拿几颗石子,说明物体占的空间有大小,但与轻重没有关系„„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那么学生对体积的概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3、问题解决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数学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思想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例如,“年、月、日”教学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

想一想:谁说对了呢?

小明在奶奶家连续住了两个月,你认为他可能在奶奶家住了多少天?

小红说:59天小张说:60天

小兵说:61天小军说:62天

这里既结合了本节课的数学内容,又联系了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如果连续的两个月是一个大月,一个小月,如3月和4月,4月和5月,5月和6月,6月和7月,8月和9月,9月和10月,10月和11月,11月和12月,那么就是61天;如果连续的两个月都是大月,如7月和8月,就是62天;如果这一年是平年,连续的是1月和2月或1月和3月,就是59天;如果这一年是润年,那连续的是1月和2月或2月和3月,就有60天。

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问题解决,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探索的精神。

4、练习设计生活化,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大部分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量的计量”的复习课中,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

①诊断:清晨6:30,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穿好衣服,用了大约5秒钟的时间刷牙、洗脸,接着吃了约150克的面包,喝了约100升的牛奶,然后背起2克重的书包,飞快地向800千米外的学校跑去。

②说明:小冬的爸爸这几天不知道吃了什么,肠胃有点不舒服,医生检查后给他配了一种“诺氟沙星胶囊”的药。只见外包装上有这样一个字样:0.1g×12片,一次0.1~0.2g,一天3~4次。你能看懂吗?追问:“小冬的爸爸一天最少吃几粒,最多吃几粒?”

又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可以让学生测算自己家居住的面积有多大,并且算一算家里平均每人的居住面积是多少?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知识的体验,更好地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生活——“生活问题数学化”

尽管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产生的“土壤”,但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认识到数学教学“生活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数学决不等同于生活。如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为迎合数学教学生活化,一些知识明明可以开门见山的揭示出来的,却牵强地去创设一些情景,结果恰恰适得其反;有的把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都用于生活情景创设中,本末倒置,未能解决实际问题,违背了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比如一老师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师:以元为单位,4角怎样表示?生:0.4元

师:那40分呢?生:0.40元

师:以米为单位,4分米怎样表示?生:0.4米

师:那40厘米呢?生:0.40米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0.4元=0.40元,0.4米=0.40米

师:为什么?生:因为4角=40分,所以0.4元=0.40元;

因为4分米=40厘米,所以0.4米=0.40米。

(由于学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出所料,学生很快得出0.4元=0.40元,0.4米=0.40米)。

师:那(擦去单位名称,剩下0.4=0.40)现在相等吗?

生:不相等(90%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为什么(楞住了)

生:老师,你觉得0.4元=0.40米吗?(学生的反问,让老师吃了一惊)

师:当然不等

生:所以0.4≠0.40

生:我也觉得0.4≠0.40,因为0.4和0.40的后面可以随便跟什么单位,比如:0.4千克和0.40千克有时候相等,有时候也不相等,后面的单位相同时,0.4=0.40,后面的单位不相同时,0.4≠0.40,所0.4和0.40在没有单位的情况下就无法比较。

看来学生已陷入生活的具体情景中出不来了,幸亏本节课执教的老师是一个比较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于是,费了半天周折,终于回到正轨了。(这样的情景创设真是不可取)。

又如在现实生活中购物时,遇到这样的情况:

苹果3.8元/千克,张阿姨买2.39千克;刘叔叔买了3.22千克,思考他们该怎样付钱?

有一个老师执教《求积的近似值》时,用到了这一情意,就过早地肯定了一学生所说出的9.08元,12.24这两个标准答案,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像9.1元、9元,这些答案在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也是有这些生活经验的,只要稍加鼓励,学生是完全可以说出来的。假如苹果的总价不是9.082元和12.236元,而是15.653元,按照人民币精确到分,四舍五入,应付钱15.65元,但在实际生活中,极有可能付:115.6元;215.5元;315元;其中付法1、3尚可视为求近似值中的“去尾法”,而付法2是用数学解释不通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存在的,而且出现的可能性较大。生活就是这样,丰富而又复杂,看似无理却又合理。

所以不能简单地将生活等同于数学,应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生活提炼到数学的高度。如15.6元,从数学的角度看,如果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分,应该付15.65元,如果精确到角,应该付15.7元;如果精确到元,应该付16元;从生活角度看;115.6元;215.5元;315元都是有可能的,老师不用刻意地去回避。还可以请学生讨论一下,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是可以理解和解释的。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融会贯通,这样的数学才学得活,学得扎实,学得有效。

三、数学与生活——二者的有机结合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既不能彼此割裂,也不宜过分偏重一方。教者应力求体现数学与生活两者之间的整合,使两者和谐统一。

1、教师应精心挑选数学生活化的内容。

生活是一个数学大课堂,尽管学生年龄小,经历少,但在他们的生活世界中,都广泛地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等许多熟悉而又模糊不清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有意义的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敢干探索、创新的精神。如此以来,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活气息,学生易学乐做。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能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在这些经验中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形式化了的数学,更具有教育价值和感染作用。而教师对现实生活的精心选择与编排,就成为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数学生活化的基本前提。

2、教师应适当地引导和点拨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加工改造教材,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是发散的,教师可利用适当的评价,合理的建议,学生探究活动的参与等机会,给予适当的指导、点拨,引导学生由生活化向数学化的高度迈进,这是实现真正数学生活化的关键所在。

新世纪新形势带来了教育的新机遇,新挑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处理好“数学与生活”二者的关系,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下载新理念下作文评讲的探索与实践[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理念下作文评讲的探索与实践[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评讲

    作文评讲(思奇)——07年北京高考作文 一、 回顾作文题目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 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 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

    作文评讲(模版)

    就这样慢慢长大 那脚步声渐近渐响,却分明听得出鲜明的沧桑感。 我知道,是奶奶。 我即刻起身去开门,迎上奶奶还未来得及隐去的惊讶,在布满皱纹的脸上慢慢演变成关切的笑容。 “哦......

    作文评讲

    作文评讲 作者:段步武 同学们,作文竞赛终于揭晓了。在这里,我代表全体老师,向获奖的同学表示衷心祝贺。今天,我就这次作文竞赛,谈谈我的体会,意在抛砖引玉,共同探讨作文方法。第......

    网络环境下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网络环境下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Practicing and Exploring Education in Network Surroundings 我校信息技术实验班,以德育作保障,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为主、“交互式......

    “互联网+”环境下一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 要:本文阐述了“互联网+”环境下一体化教学常采用的“六步法”,分析了互联网+对一体化教学所起的作用,并对一体化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互联网+” 一体化教学 一体......

    作文评讲《风与墙》

    风与墙 一、 审题立意 仅就这两句看,我们能领悟的什么关系呢?最佳的立意角度就是:客观条件对人的判断力的影响。风来时森林如海洋,到了夜晚森林如堵墙,说明人对事物的感知或判断......

    第二次作文批改与评讲

    第二次作文批改与评讲 作文订正: 1、的、地、得的正确使用;2、在、再的区别使用 3、是、有、在、了的使用4、句子的连贯 佳作: 吴珂《那一刻,我明白了失去的滋味》宋景怡《难忘......

    和谐社会下现代监狱管理新理念的探索(含5篇)

    和谐社会下现代监狱管理新理念的探索 毋丽茹 【摘要】: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都是维护阶级统治、保障社会公正、实现社会治理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