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践中提出问题
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践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过程。课题:精选数学作业,提高教学质量的行动研究
(一)发现问题
新学期开始任教某年级六五班的数学课,发现这个班的数学平均分在全年级倒数第二。决心改变这个班数学成绩差的现状。
(二)分析问题
学生成绩差可能是数学题做得太少。
(三)提出解决方案
加大作业量,除了课本上的习题一律全作以外,还要作补充习题。
(四)实行方案
(五)评价
一学期结束后,这个班数学成绩仍是倒数第三。
(六)修正解决方案
在收集整理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意见之后,发现学生对数学作业兴趣低落的原因是重复练习多,缺乏有一定难度的习题,题型单调。然后阅读学习理论及数学作业改革试验的文献资料,广泛收集有关改进数学作业练习的各种资料,从中获知数学作业目的、形式、作业量与练习效果的关系等理论。根据文献资料和对问题的分析,对数学作业题结构进行调整,即每次作业模仿性练习和创造性练习的比例为7:3,以提高作业练习效果。
(七)再次实行方案
在实施方案时,及时观察并记录学生作业正确率,及时调整作业题的难度。
(八)评价
通过各章单元测验,发现该班数学成绩逐渐上升。第二学期期末
年级统一考试,该班平均分位于全年级第二。
第二篇:在教学实践中
在教学实践中,举例您如何的运用初中“体操—技巧”教法、学法的案例
体操技巧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锻炼身体且必须经常练习的体育活动,体操技巧教学却是枯燥乏味,教师教得累,学生学的苦。用时长,收效差。针对以往经验教训,我有了几点新思路。
1、看教学视频,调动学生积极性。
以前都是教师先示范讲解,学生再练习,为了达到教学要求,一遍一遍的练习,学生早失去了兴趣。于是这次我先让学生观看教学片,当学生看到教学片中整齐有力的动作时,掌声立刻响了起来,显然学生来了兴趣。我说:“看人家做的好,不知你们怎么样?这套操可比以前的难,协调性,灵活性,记忆力一样都不能少。”“没问题。”“老师,要不要我给你做一节,我记下了一节。”有的学生按耐不住,已经跃跃欲试。我却说:“光会做几节不算什么,想证明你们的实力,以后的体育课上自见分晓。”下课后,体育委员就来借教学片了,说是同学们想回家自己练习。学生的积极性就这样被调动了起来。
2、合作学习,组长责任制。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也经常采用以优带差的教学法,收效很好。一次的广播操教学,在教师示范讲解后我也采用了此教法。所不同的是学生自愿分组,协调性较差的学生分到各组,由组长负责。最后比赛,练习效果较差的组接受惩罚。教师则巡回指导,看到多数学生共同犯的错误就立即集合纠正。并要及使用鼓励性语言调动学生积极练习。遇到较难的动作,由练得好的学生示范讲体会。这样练习的结果真的很好,学生的积极性高了,互相比,互相评,互相学。更加关键的是学生在教练的过程中充分动了脑,记得牢,不容易忘。而且,课后组长还会组织大家巩固练习。
3、以赛代练。
通过分组比赛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高了也有了兴趣,还提高了能力对合作学习,还有促进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将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给自己和学生一个全新的体验。
第三篇:在数学教学实践中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我结合小学三年级下册谈谈看法:
这一册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做出合理推理。例如: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让学生经历实例了解新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统计结果,进一步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这样的安排为达到使学生初步掌握统计的方法、形成初步掌握统计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第四篇: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
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自己对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有一些肤浅的体会,下面就结合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让同学们做到:在“动”中感受、在“情”中领悟、在“思”中进步,对政治课有较大的兴趣,对教材内容能很好理解的情况谈几点。
一. 教师情绪的饱满性
记得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洁诺特说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教师是决定性的因素。教师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身为老师,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过得愉快,也能让他们过得悲惨。教师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教师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也能伤人,更能救人。无任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是恶化或解除,儿童是否受到感化,全决定于教师。也记得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微笑,就是阳光,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 教师的微笑是一种自信,一种教养,更是一种良好的风度,一种独特的成熟的心态,一种教师特有的气定神闲,宽容忍让精神的体现。有老师微笑的课堂,一节课就能轻松度过。教师用微笑来肯定学生们的表现。学生们情绪就稳定,心情就舒畅,对知识技能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便能更主动,更高效地学习,从而使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如上课时教师情绪低落或一脸严肃甚至严厉,就会让学生们产生胆怯,惶恐,不安紧张的情绪,上课如临大敌,心绪不宁,这样的课堂氛围,师生双方都会疲惫不堪。教学效果就自然大打折扣。为了更好营造良好的政治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在工作实践中可以不断提醒自己要试着忘记教师自己的不快,做个乐观的人;试着忘记学生的过去,做个宽容,讲民主的人;试着忘记自己的权威,做个与学生平等相处的人;试着忘记学生的种种意外,做个公正无私的人;并能学会理解学生……
第五篇: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之我见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之我见
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从教学思维角度出发,以心理学教学实际应用为主要目的,提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有效的心理学教学思维是教学过程中关键因素的主张。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创新 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已经对“填鸭式”的“教”和“说教式”的“育”持否定态度,更倾向于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师生的互动等教学心理技巧,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师来说,单纯的“教好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时代赋予了教师更艰巨的历史任务和使命。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改进教学效果,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应从创新教学方法方面入手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基础是教育好学生的根本保证
多少年来,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教师是教学生读书的,教师的职责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就长远的教育发展方向和趋势来看,任何一个学生、家长都希望教师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教师并不单单在于传道和授业,更为重要的是解惑。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学生不懂的知识,为学生解决他们所不明白的学习疑问,更需要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郭沫若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读书把活人读死,活读书把死书读活。”为了教学生读好书,教师仅仅有课本的知识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心理学。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育的长期效果非常关键。
2.教师对学生情况有全局的把握,是教育好学生的先决条件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一个人,那么,这就应当从各方面了解这个人……教育者应当努力了解一个人,看他在实际上究竟是怎样的人,了解他的一切优点和缺点,他平素的一切琐细的需要以及他的一切崇高的精神要求等。”教学的中心与重心是人,教师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教师应多渠道地接触学生,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家庭教育、社会影响、思想动态、知识层次,以及个人性格、特长、交往、爱好,等等,做到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心中有数。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求教师要有热爱教育事业、寓教于乐的敬业精神,更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心理的角度认识学生,全面、全局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各种渠道认识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之处,不能笼统地把所有的教育对象都认为是相同的“学生”,而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心理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教学过程中完美的心理教学方法的演绎和运用是教育好学生的有效途径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某一关键值时,教学水平的提高将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教学思维能力。教师教学思维能力的高低和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在正确的教学思维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 教学实践中,心理学教学方法在教育过程中的有效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
有效的心理沟通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什么,这对抓住学生的心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非常必要。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这样更有利于和学生增进了解、互相沟通,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但当前很多教师缺乏这方面的尝试,甚至相当一部分教师担心学生知道自己的想法,这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带来了极大的障碍,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尽量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告诉学生自己下一步的安排,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想法,同时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安排的看法和意见,及时和他们保持交流、交换意见。这样调动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使教师的教学计划能够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心理沟通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要关心爱护学生,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任何一个远离父母、家庭,来校读书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精神上都特别渴望得到关怀与爱护,尤其是当他们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这种要求和渴望就更加强烈。所以教师对学生实行必要的“情感投资”,用爱心温暖学生、感化学生、实现情感交融是增进师生感情的最佳途径。
正确、耐心引导学生也是关心爱护学生的良好方法。心理学家认为,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情感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推进学习效果。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呼吸空间”,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对学习、对教师充满感情,变得想学、爱学、会学,从而以“课堂”推动“课下”,以“兴趣”带动“效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3.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互动式的教学氛围。
互动,是教师和学生双向沟通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规划者、控制者。“教学”本来就是教和学同等重要的,教是目的,我们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在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怎样解决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规划者、控制者适时调整整体目标,使其向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而学是结果,任何一个结果都要有一个主体来承载,学生即是教学过程的终极目标,所以学生永远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明确了各自的位置后,形成良好的互动才会极大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三维的,内容是丰富的,我们不能用其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坚持到底。教学方法不是孤立隔开的,很多时候一节课上教师会选择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方法配合,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弥补缺点。
总之,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教师自身的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有效的心理学教学思维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2]严长浩.开展互动教学提高《高分子化学》专业课的教学质量[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