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万州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课理论教学探讨——孟家友
万州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课理论教学探讨
万州区走马初级中学孟家友***中学体育与健康 摘要:初中的三年学习,是人生发展中十分重要阶段,初中学生体育能力正处在初步形成、提高、发展的关键期。要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有大幅度提高,为高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完成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任务,就有必要在督促初中学生加紧体格锻炼的同时,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无论从新课程改革、阳光体育、健康重庆、万州加快建设成为重庆第二大城市、终身体育而言,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都应加强理论知识教育,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造就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万州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理论;教学
初级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并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要教育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为锻炼身体的习惯,在“中学体 育目的和任务”一章中明确指出;“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不能理解为仅仅是运动技术的传授,而更重要的是 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初级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一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或教师只注重教授技术动作,学生单纯模仿技术动作,不注重基本理论和技术理论 的教育,因此,学生缺少体育科学知识,对体育的目的任务不明确,对体育这门学科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那 么,“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又从何谈起呢?
由此可见,要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有大幅度提高,为高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完成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任务,就有必要在督促中学生加紧体格锻炼的同时,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学习和锻炼,从而减轻学生自我揣摸的肓目性和不必要的伤害。
目前,万州区农村大多数初级中学体育场地及设施均很简陋,遇雨室外技术课即停已成不可改变 的客观事实。近几年的调查统计表明:每学期遇雨时间几乎占全期体育课的1/4以上,那么,中学的雨天体 育课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据笔者对万州本地区的武陵、龙驹、桥亭、太龙、走马五乡镇10所中学的调查了解: 6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被其他教师占用而改上数、理、化等文化课;
2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为棋牌活 动;1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让学生自习;只有10%的中学,利用雨天坚持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在对“龙驹中学”的调查中,笔者了解到:2010年初级中学体育毕业考试中,随便问到一位学生 :“你们体操学了些什么内容?”该生回答:“学了队列队形’。另一位学生回答: “还有把腿杆挂在单杠上一摇一摇的,一下就翻上去了。”(实为“单挂膝摆动上成骑撑”)这些动作名称及 术语的错误,并非教师教错了,而是学生当时学后,印象不深,记不住而造成的,从那以后,该校体育组全体教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大胆进行改革,坚持利用雨天体育课加强理论课教学,并将体育理论课列入期末考试 内容之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引此可见,中学利用雨天开展体育理 论教学,确实是一条使学生牢固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强化学生体育意识的良好途径。
那么,万州区农村初级中学怎样才能利用雨天上好体育理论课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水平。
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 教师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要想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是不可能的。体育是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科学,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及教 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因而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坚持理论学习、钻研业 务、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或进修、培训,不 断提高业务水平,保持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授学生,这是体育教师完成体育理论教学 任务的必备条件。
2、结合学生实际,传授基本知识。
相当部分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认为:“只要不生病,即为身体素质好”;“经常干 农活,就是最好的体育锻炼’;“穿着皮鞋、牛仔裤,一样可以上好体育课”;“关节扭伤肿大后,立即揉一 揉就会好”等等,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
进行“体育锻炼是怎样增强体质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冬季体育锻炼的好处”、“锻 炼身体的几种主要手段”、“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对体育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3、讲授所教项目,做到学有所用。
我国在很多运动项目上已进入了世界体育强国之列,体育运动在人们 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不可少的地位。很多学生希望对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让这些运动 项目成为自己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学科教学进度及 单元计划,结合所教运动项目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技术理论,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而且还要向学生 讲解各个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介绍裁判方法。使学生将来不但能够参加组织比赛,并通过他们向社会宣传体 育,带动和促进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普及。
4、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中,应认真备课,充分准备,课堂讲授中做 到语言精炼,生动有趣,极书工整,图文并茂。充分利用体育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丰富生活的特点,通过 生动有说服力的事例和数据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并结合体育史及历史典故,讲解“篮球运动的产生”、“马拉松”的起源、“足球运动的发展”,奥运会、亚运会简况、小型球类比赛的组织方法等,让学生掌握更 广泛、更深入、更全面的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体育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带着明 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上好体育课。
5、结合重大赛事,进行宣传教育。
一般来说,体育理论比较枯躁,不大好教学,但仍有相当部分和越来 越多的中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比赛极为热心和关注,因此,教师应结合这些重大比赛的进程及赛况,将枯躁 的理论知识寓于生动的比赛场面,这样,不但能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而且能激发他们对体育竞技的兴趣,增 强其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顽强刻苦的拼博精神。
6、定期进行考核,引起学生重视。
学校应支持体育教师对学生定期进行理论考核,全面了解学生掌握体 育理论知识的情况,以便更好地促进教与学的配合。考核并非只局限于教师出一套题,让学生定时笔答。而可 以把这种对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熔于平常的一些体育技术课中。例如,上武术课时,可以抽检学生出来做 示范,并要求学生边做边讲述动作要领,看其能否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另外,还可适当布置课外理论作业,教师收回笔改或在下一堂课进行随堂抽问,以此引起学生对理论课的重视。
总而言之,农村初级中学通过雨天体育课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教育,对提高中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水平及体育 意识,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对万州加快建设成为重庆第二大城市、健康万州、城乡体育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统筹,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参考文献:
[1] 陈立国.普通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对策(3)[J ].体育学刊, 2003, 10(10): 87.[2] 毛振明主编.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4]袁古洁.论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J ].体育学刊, 2003, 10
(5): 4~ 7.[5]张晖主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陈济川.21 世纪我国大众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构想[J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4): 18.[7]毛振明主编.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 汤国杰, 黄小平.《创新教育之视角》现代体育教师应具有的素质[J ].体育教学, 2001,(6): 23.[9]时晓玲.清华新生体能测试的结果说明了什么[M].中国学校体育,1995,(5):14.[10]庄昔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体育事业协调发展的对策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5,26(6):22-24.[1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光明日报》,2002-11-18.
第二篇: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
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
低效的原因调查及应对策略思考
哈尔滨市木兰县新民镇中学 辛远君 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 低效的原因调查及应对策略思考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多年来一直是语文工作者着力思考和探究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学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中考学生的作文成绩,不得不让我们认识到,学生作文成绩偏低仍是个不争的事实。笔者曾对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问题一:不重视课外阅读
在一百零八份调查问卷中,有百分之六十的家长不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他们大多数认为孩子只要学好课本就能考上学,搞课外阅读是劳民伤财的事;有百分之七十一的学生自己不喜欢课外阅读,对课外阅读没有兴起;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能在教师及家长的督促下,读一些课外文学作品,只有将近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对课外阅读感兴趣,能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问题二: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只凭自己的兴趣,什么时候心情好就读一点,所以他们对课外阅读只能是随心而欲,做不到持之以恒;还有一部分学生,读书只是看热闹,或只是走马观花,不能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的思想情感及写作技巧,做不到下马摘花。问题三:缺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与思考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百分之七十的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凡人索事从不放在心上。他们不善于从生活中去吸取写作的素材,不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缺少对生活的理解,缺乏在生活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
问题四:从教师层面上看,作文教学具有盲目性,不能进行科学的筹划
在对三十五名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教师,对于自己的作文教学心中无数,作文教学只是跟着感觉走,作文指导课无重点,作文训练没有计划,所以导致整个作文教学无目的性,走进了盲目的误区。
问题五:作文教学急功近利,忽视了作文的真实功效。在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总是按着考试的标准去要求学生的作文,学生作文写什么,怎么写都要按老师提前的设定进行,学生的写作自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从根上忽视了作文的根本目的。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笔者认为要提高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效率,可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教者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好读、乐读,甚至会以书为友。
1、教师要向学生推荐符合初中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的课外阅读书籍,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面对茫茫书海,初中生无从把握该读什么,不该读什么。所以教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认识能力,向学生介绍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故事、有趣的人物形象高度评价所推荐书籍,激发学生的读书动力。
2、通过读书竞赛或读书报告会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每学期教者可以组织一两次读书答题竞赛或读书报告会,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让他们获得收获的喜悦。
二、在广泛的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奠定学生的写作基础
古人曰“半部《论语》治天下。”又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清晰地阐述了广泛阅读的重要。广泛的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但现代相当一部分初中生,阅读只讲速度,不讲质量,读过的书很多,收益却很少,纠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圈点批注的习惯,做摘抄的习惯,写读后感及反思的习惯等。根据这些情况,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应适时适机地给学生以读书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在阅读过程中勤于积累的习惯,从而提高能力,夯实写作基础。
三、努力培养学生对生活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深刻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汲取作文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写作的基本前提。怎样让学生拥有丰富的作文材料,新课标已明确指出:“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在回答《语文报》记者采访时曾说过:“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注意自己身边每天发生的事情。”
从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勤于观察是关键。但由于生活具有复杂性和多彩性,学生不能一下看透生活的实质,所以,首先只有教者不断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景、物、事、人、情、理进行反复认真地观察,才能洞悉生活的实质,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朱自清在写《背影》时,因为对当时父亲过铁道时的每个动作细节都观察得非常认真仔细,所以才使“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场景描写传神传情。其次,对生活的观察要注意目的性,如要表现家乡的变化,就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代表家乡变化的人、事、物等。再次,在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还在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的材料才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只有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理解了生活的意义,才能写出反映生活实质的优秀作品。如鲁迅先生正是由于对当时中国农村经济破产及农民生活贫困日益严重原因的深刻理解,才为我们留下了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缩影——《故乡》和画面。由此可见,观察生活理解生活,是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作文素材的两个基本步骤。
四、统筹安排,周密设计,科学训练,提高儿童医院教学效率 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把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放在一起编排,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但有的内容不符合农村的具体学情,所以致使有些施教者作文教学无论据,陷入了盲目施教的困境。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困境呢?笔者认为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1、作文训练既要充分考虑新课标的要求又要考虑到学情的要求。
2、对于初中三年的作文训练,就对所要训练的文体及各种文体所需训练的大约时间、训练目标、训练要求等 进行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制定出有层次、循序渐进的作文训练计划。
3、每个学期要有具体的作文教学计划,计划可包括训练文体、训练目标、训练要求、训练内容、训练题目、训练方法及指导方法等。每学期的训练作文都要充分考虑写作主体,做到训练重点突出,训练方法灵活,指导译意风效。
总之,走出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低效困扰的门径很多,本文所谈的只是笔者的拙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质量也定会不断提高。
第三篇:浅谈农村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
浅谈农村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
【摘 要】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体育与健康》课程成为了国家与社会关注的重点。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上好体育课是对体育教师的挑战是教学的难题。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生产方式的更新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致使人们日常体能活动大大减少,心理压力不断增大。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引起教育部门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作为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成为了国家与社会关注的重点。新一轮的中考改革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分数比例再次提高,这是挑战。如何在体育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并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体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每位体育教师面临的教学难题之一。因此,综合二十年的体育课程研究和教学经验,我总结了几点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一、组织教学要精心
科学有效的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安排不同的练习方法,让他们快乐地锻炼、积极地学习。做到精心设计每一堂课:①体育教学过程都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②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案。③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积极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在心理上,初中生喜欢自我表现、活泼好动、热爱竞争。生理上,初中生处于生长发育较快时期,此时的速度、力量、耐力弱,运动能力一般,耐疲劳能力差。④培养良好的师生互动、情感合作,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
二、语言讲解要精准
精准的语言讲解,能使学正确的了解动作要领、获得新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解中力求做到:①内容正确、目的明确。讲解的内容和方式要根据体育课的任务和学生情况的不同来安排。②讲解要符合课程实际,启发学生的思维,言简意赅地传达教学核心思想和内容。③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随时提出要求,给予正确指导。④讲解除集中进行外,必要时需要加强个别讲解。
三、动作示范要标准
体育教学中的动作示范是学生直接感知所要学习的动作结构、顺序和要领的关键。准确的示范,是教师向学生教授动作技术,锻炼学生模仿能力的关键,所以示范教学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正确的示范不仅能使学生最直观、快速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也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示范中要做到:①示范必须目标明确。在备课时,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特点、学生情况来安排什么时间示范、示范多少次、重点示范什么。做到边示范边讲解。②示范动作要正确,力争每次示范完美成功。学生掌握动作的过程,都是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巩固的过程。教师示范不正确,就可能会使学生对动作概念理解不清楚,甚至会出现错误动作。③示范位置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队形、动作结构的特点和教学安全要求综合分析,合理确定。④教学中要示范与讲解相结合,并与学生的自主练习加强配合,使学生将看到的和所记忆有效结合。⑤由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做示范,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与教师示范相同的作用,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四、外加巧妙、适时的激励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活跃的运动和轻松的思维环境中,其思想觉悟、个人优点、弱点都易在言行上表露出来。因此,教师能够及时捕捉信息关键点,把握教育时机,要对“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要全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活动达到既可育人,更可育心的目的,有以下几点建议:①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让他们在思想上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②对以往表现差的学生,要善于创造机会、营造学习氛围,使他们的“闪光点”闪现,并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③安排不同难度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我的进步和提高,从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④对于在练习中完成任务好的学生,教师可安排他们进行一些他们所喜爱的球类项目练习。⑤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优秀模范人物,以模范精神和榜样力量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养成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⑥教学场地的布局和设置要整齐、合理、有趣,在做好安全保障。
总之,《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目的就是育人,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就是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并把体育运动发展成为自己学习与生活的一部分,形成终生运动的习惯。因为健康是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失去了健康,也就失掉了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作者简介:
孙远壮(1974.10―),男,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人,工作单位:永平县博南镇曲硐初级中学,职务: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研究、运动健康。
第四篇:农村初级中学何不分层教学(范文模版)
农村初级中学何不分层教学
濯港一中 陈振华2009-12-15
【内容摘要】现时的农村初级中学按规定按学生的平均成绩分班,学生发展极不平衡却同坐一班,优生的不到应有的发展,差生学得糊里糊涂,很是难受,这样分班,弊端多多,何不分层教学?
蛤蟆螺筛一筐装,不是压死了蛤蟆,就是闭死了螺筛,何不分装?乔灌混栽,乔木能参天,灌木就会更加低矮,何不乔灌分栽?
现时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各方面发展极不平衡,却规定同坐一室,这不正是“蛤蟆螺筛一筐装,乔灌混栽”吗?优生备受垂爱,差生无人问津,这结果难道不是“乔木更高,灌木更矮”吗?
只要深入一线课堂,你就会感到现时的分班教育模式弊端很多。
一、影响了大多数学生的正常发展
1、上课板演、发言只是10来名学生的专利。不少的学生好像是陪读,好像学习与他们不相关,上课不能讲话,不能做小动作,听课也听不进,就只好呼呼大睡,有的则像一尊木偶,我也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却无能为力,有时我真为他们难过,这比蹲监狱又能好过多少?
2、就好点的学生来说,竞争的对手不多,竞争意识不强,竞争不激烈,不能尽其力,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扼杀了很多学生其他特长的发展,在农村中学极少出现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人才,难道真是农村的孩子没有这样的天赋?我看应是现时教育模式存在很大弊端吧。
4、不能和谐相处,互相制约,后进生自己不学,精力无出处,他们就会捣蛋,影响别人的学习,学优生对学差生就会产生厌恶情绪,甚至歧视。
二、阻碍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部分学生什么也听不懂,什么也听不进,坐在教室里,如坐针毡,不是家长逼着根本就不愿上学,因而陆陆续续有学生离开学校。他们离开学校不是老师不好,也不是学校条件不好,就是因为基础差,时间久了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情绪,最终坐不住了,只好走人。
三、给老师的教学增添了困难
学生发展极不平衡而同坐一室,老师很难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难易度,照顾差生怕难以按期完成教学任务,照顾优生丢了其他人于心不忍,真是左右为难。
如果分层教学就可以解决以上弊端,会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学习上差不多的学生分在一班,更容易相处,心理上无压抑从而以良好的势态发展,自卑情绪就少得多,学生身心能更健康的成长。
二、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优生分在一班,竞争更激烈,更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他们学有余力,老师可以相应的增加难度和强度;差生分在一班,教学以基础为主,不至于什么也学不进,也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如果实行分层教学,学生学尽其力,教师教尽其能,这不正是理想的教育,科学的发展吗?
第五篇:加强农村初级中学偏科学生家校结合研究方案(本站推荐)
加强农村初级中学偏科学生家校结合研究,促进学生平衡发展
研 究 方 案
彭水县鹿鸣中心校
熊小煜
一、课题的提出
1、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了一个新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主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
2、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少年走向青年的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的生理、心理都有明显的发展变化;也是学生所学功课不断增加、所学“知识”量度急剧增多的时期;
3、小学生升为初中生,课程数目增加,学习任务加重,很多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加上很多学生的基础不同,兴趣不同,授课教师风格差异及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学生逐渐对课程产生偏好,有的课程爱学,有的课程不爱学,逐渐产生偏科现象,而偏科一但成为定势,学生很难改变,从而影响学生的平衡、全面发展,也为学生今后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留下隐患;
4、农村学生家长知识水平相对较低,有很多家长对偏科缺乏认识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偏科,即使家长很重视孩子学习,但对偏科现象只是焦急却又无奈,对孩子的学习无能为力。
因此,我们确立《加强农村初级中学偏科学生家校结合研究,促进学生平衡发展》作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1、研究目标
(1)加强对学生偏科监控,分析学生产生偏科现象产生的症状,及时对症下药,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也能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不仅能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也能为今后深造打下坚定基础,使其成为人才成为可能;同时,在研究基础上形成理论体系,也对施教者提供必要的参考,最大限度避免偏科现象的发生;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认清学生学习成绩的由来,从而使教师更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由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帮助学生学好“成绩薄弱”的学科,使这些学生能提高“全科”成绩,顺利升学,顺利成材。就教学而言,也弥补了“缺憾”,避免出现“7-1=0”的现象,让更多的学生升入高级中学继续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真正使教育教学为造就人才服务;
(3)从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来看,在初中阶段,学生所学的各科知识都应该在他们身上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才有利于学生真正走向成材的道路,并最终成为社会上真正有用的人才。因此,研究这一课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4)进一步增强教师教科研意识,自觉参与教科研工作,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研究意义
其一,这些学生在某学科学习上的暂时落后,往往会影响到自信心的建立,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可能会影响其良好性格、积极态度的形成,甚至影响到将来的命运。其二,有利于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和辅导能力。通过调查与分析,了解了学生偏科的原因,教师就可以探索相应的教育决策,适当改变教学方式,并针对性对她们进行跟踪辅导,促进她们的全面发展,也增强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学生偏科的研究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虽然关于学生偏科现象的介绍性文献已有发表,但对于初中学生偏科现象家校结合研究及对策还没有。通过网上搜索,查找,令人意外的是最多是能找到点关于偏科的知识介
绍,目前与此相关的课题还缺乏专业研究。
四、课题的界定与假说
1、概念界定
本课题研究范围仅限于初中生,特别是边远落后地区的农村初级中学偏科学生。“加强农村初中偏科学生家校结合研究,促学生平衡发展”是指运用案例研究分析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偏科的现象,探究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偏科的原因,并通过家校有效结合,逐渐转化偏科学生的弱势学科,促进学生平衡发展、全面发展。课题中的“偏科” 是指学生在某一时期同时学习各门学科,其中有的学科,学得好,或比较好;有的学科,学得不够好,或比较差。
2、实验假说
小学升入初中的同一水平下学生,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后,学习(成绩)出现了严重差异,特别是偏科差异,分析其中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原理,借助他人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利用学校,家庭的合力,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因材施教,共同努力转化偏科学生的弱势学科,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从而通过研究可能得出某种规律性内容,即而形成理论。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农村学生偏科现象普遍存在,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能力偏低是研究此课题的客观依据;
(2)素质教育理论(在“课题的提出”中简要阐述);
(3)有效学习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学习中心论”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和核心,它强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学习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生学习的原有状况是教学深化的根本出发点和依据。
(4)“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条件、不同认识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5)个人发展理论。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
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使学生成为主动、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6)因果论。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个原因和结果。一种事物产生的原因,必定是另一种事物发展的结果;一种事物发展的结果,也必定是另一种事物产生的原因。原因和结果是不断循环,永无休止的;
(7)参研教师身处教学第一线,为研究顺利进行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六、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农村初级中学偏科学生及家长(a.偏科,基础偏弱、缺乏兴趣(厌学)学生;b.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无毅力的学生;c.学习努力,但无正确学习方法,无良好学习习惯学生;尖子生需特别培优的学生。)(以我校2010届1班学生为研究代表)
2、方法:采用调查法、个案研究分析、综合分析法。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1)偏科现状调查
(2)偏科产生的原因分析(重点)(3)偏科带来的不利影响
(4)有关案例及个例的分析(重点)
(5)偏科家校结合解决对策(家长、教师怎样合力转化偏科学生)(重点)用跟踪形式,调查方式,探索初中生偏科现象存在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分析偏科产生原因,结合具体情况,探索解决偏科的有效方法,及至形成规律性、指导性报告或理论。
八、课题研究步骤
(一)课题准备阶段(2008年1月至2月)
1、初步确定课题。课题组人员对学校大课题《加强边远落后地区农村中小学家校结合研究,促学生成长、谋学校发展》认真学习,确定准备研究的子课题,并对子课题进行多项反复论证和修改,再请王天军老师指导,获得校长的
许可,准备研究课题。
2、学习提高。认真学习国内外的教育理论,查找相关的研究理论,提高课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3、访谈调查。通过班主任对偏科学生进行了解。谈话调查,了解学生偏科的困难程度,调查对象是八年级单元检测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确定课题学生。
4、撰写课题方案、申报课题;
(二)课题实施阶段(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
1、对现有初中学生,小学时期各科成绩调查,任课教师状况调查,个人成长经历,兴趣爱好,时间2008年3月;
2、对现有初中生偏科现象进行调查,出台偏科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是:你喜欢的学科及原因,不喜欢的学科及原因,你认为××门课程学不好的原因是什么等等。(2008年4月);
3、调查材料分析阶段(2008年5月);
4、家长、教师结合研究阶段
(1)课题教师观察了解课题学生的学习表现及特点,认真分析“偏科生”形成的原因,力求找到提高他们学业水平的突破口,制定出符合他们实际的学习计划。
(2)建立偏科生档案,对她们的情况进行跟踪监控。
(3)培养偏科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她们的学习信心,培养她们的良好学习习
惯,指导她们有效地开展学习。
(4)指导“偏科生”的学习方法,并在课堂中多关注,将个别辅导贯穿于教学中。
(5)通过家访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学习困难并对学生进行心理跟踪,及时辅导;
(6)在学生学习阶段和每阶段每学生遇到的困难,以诱导的方式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扫除障碍,胜利完成学习任务。
(7)统一认识,每个月至少一次组织学科组的教师分析教学现状,定期反
馈学生的情况,并制定对策,调整教学及辅导策略。
(8)收集课题学生的个性化作业,教师进行批改与评分;在偏科生中展示优秀作业,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这一阶段要进行参研教师会、教师深入家访、教师与学生谈心、学生会(学习委员、科代表、小组长会议)、学习方法引导、个体问题辅导、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培训补救、学生自我反思、个案分析等形式开展工作;
(三)课题结题阶段(2009年4月至5月)
总结归纳家校结合转化偏科学生的方式,汇总家校结合教育经验,同时协研教师、家长、学生写心得体会,整理各类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申报结题等。
九、预期成果
1、能摸清偏科产生的普遍性原因;
2、找出产生偏科的规律;
3、形成家校结合解决偏科现象的一般规律,提升师长教育策略及指导性理论;
4、促进学生平衡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5、家长、参研教师、学生的心得体会;
6、有关课题研究报告;
7、有关课题研究论文。
十、课题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熊小煜
主研教师:熊小煜、蒋明菊、陈加文
协研教师:程冲 何良伦 黄兴文 王小娜 丁元坤 代权
十一、课题保证
1、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家校结合”研究这一课题,同时参研教师身处教学第一线;
2、学生及学生家长渴望改变偏科现象;
3、研究者不断深入调查的能力,已有的心理学、教育学基础,各教师高度负责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