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收紧信贷后 更要防范信托贷款风险
收紧信贷后 更要防范信托贷款风险
在监管当局收紧银行信贷、各行信贷规模受限的情况下,信托贷款目前已成曲线获得间接融资的手段。据统计,今年头两个月信托贷款规模或已接近了4000亿元,已达同期银行累计新增贷款2.09万亿元的五分之一。为此,笔者希望管理层高度关注信托贷款风险。
信托贷款不同于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的资金全部来源于资金信托,直接来源于投资者;而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于各种负债和自有资金,通过银行贷款间接融资于企业。所以,信托贷款属于直接融资范畴,信托贷款受益须按事先约定收益的由各方分享,其中受托人收益才是信托公司该笔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再经过一系列的扣除后的最终余额,才构成信托公司的业务利润;而银行信贷收入完全归放款银行作为业务收入,继而转化为利润,构成银行收入的主体。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只要在合同实施的过程中尽职,信托贷款风险承担的主体是受益人;而银行贷款风险承担主体是银行。针对从发起到执行的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暴露,银行必须随时准备采取各种可能的保全措施化解和转移风险,使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在当前“均衡放贷”的信贷政策环境条件下,部分信贷额度紧张的银行通过与信托公司合作,将部分优质信贷项目经过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方式分离出去,既以合法方式腾出了信贷规模空间,又满足了项目需求,引导了社会资金投向,增加了居民理财渠道,从微观效果上来看,确有值得肯定的一面。
但是,为防患于未然,对信托贷款的风险不能不严加防范。商业银行通过向客户发售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与信托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信托公司与融资方签订借款协议,再由银行作为贷款服务商负责借款的贷后管理。融资方的选择、基础资产的管理、产品销售及服务上均在于银行。所以,产品风险主要来自于产品的发售方和购买方。融资方虽与信托公司签订借款协议,实质上融资方的选择在于银行,实践中,部分银行出于拓展客户、扩大中间业务收入来源等考虑,未严格遵循现有的信贷政策,对于不符合贷款准入条件或者授信管理审批条件的借款人,也选择以信托贷款方式发放,规避行内的信贷监管。除了上述银行与客户的风险外,更严重的是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借款人因受外部经济环境恶化、自身经营管理不善经营状况发生变化或恶意套取银行信贷资金、利用假资料骗贷等原因,在信托贷款到期后未能及时归还,导致理财产品未能及时兑付。例如,在2008年5月以来,银监会通过“窗口”指导,叫停保本型理财产品之后发行的非保本型浮动收益性贷款类信托理财产品,形式上银行并不承担理财产品未能及时兑付的风险,但如果出现理财产品未能及兑付的情况,将会给银行造成的极大的声誉风险。此外,还有政策“漏损”风险。目前信托贷款的规模和银行新增贷款之间的比例在过去是从未有过的。在银行贷款的“水龙头”拧紧的情况下,信托贷款的“水龙头”却放松了,这意味着央行的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漏损”,紧缩政策效应被大打折扣。
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首先是严防信托贷款成为过桥贷款。如客户利用信托贷款获得土地使用权后,将其抵押再从银行获得贷款,用贷款偿还信托贷款本息。去年底,银监会曾下达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暂停融资性信托担保业务,并禁止商业银行在融资性理财产品中承诺收益率。之前又规定银行间相互持有次级债的规模将从附属资本金计算中剔除。这些政策措施很好,下一步还要制定进一步监管措施。对一直属于银行表外业务的贷款信托理财产品也应将其归为表内业务,同时防止将没有风险意识和承受能力的普通投资者引入直接融资。更重要的,还是要防止银行借道信托渠道,变相扩大信贷规模。
其次,重视构筑银信内控“防火墙”。尤其是信托公司的内控,要重点研究防范大股东关联交易风险措施,防止成为大股东的融资工具;严格担保业务管理,防止通过担保业务进行场外融资,变相从事负债业务;严格分开自营和信托业务,实行前、中、后台操作分开,督促公司建立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和内控机制。
再次,应尽快建立信贷二级市场。可以说,发达的信贷二级市场与高效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是紧密相连的,都是防范信托贷款风险的有效举措,更是将银行信贷腾挪方式“阳光化”的重要平台。当前,央行委托外汇交易中心开发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交易系统已较为成熟,估计今年会上线。笔者以为,对于过去大量在场外进行的信贷资产买断或者返售交易,未来也应纳入到这个交易市场中。但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如何成为标准化合约,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篇: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切实防范贷款风险
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力度,切实防范贷款风险 ——调结构、控风险专题会议发言材料三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判断。今年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稳定物价,抗通胀仍是今年政策的主基调,目前国内通胀还在高位,判断下半年不可能出现所谓货币政策大转向的情况。在这一宏政政策背景下,反通胀措施对经济的一些不利影响正在微观层面显现出来,并且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主要是:资金短缺,民间“钱荒”,银行利率上调和高企的民间借贷利率使企业付出了更多的财务成本,加之“用工荒”“电荒”“油荒”和原材料上涨,企业的生存环境和资金运营环境出现不利的变化。而“十二五”又是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环保政策更趋严厉,如最近我市蓄电池环保问题对银行产生的不利影响,因此,当前银行信用风险和政策性风险日趋突出。为此,我行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根据总行出台的《关于当前形势下加强公司信贷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授信动态管理,积极实施信贷结构调整工作。
一、首先要坚持国家产业政策,合理信贷投向
国家产业政策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包括“支持”和“限制”两个方面。我行作为地方法人银行,必须要坚持国家产业政策,将信贷结构的调整与国家经济调整相结合,与地方的产业升级转型相结合。要通过坚持“有保有压”信贷原则,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投向,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有保有压”原则中,“保”就是明确信贷支持的方向,“压”则是信贷的禁止、控制和退出方面。“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而发展则是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压”的目的则是为了能够使发展保持持续和健康。
(一)从“保”的角度出发,各行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优化资源配臵,加快推进客户结构转型。全行要从“对称”的立场出发,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之路,坚持业务发展与市场和客户的匹配,形成与自身定位和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客户群体,把小企业视为自己的成长伙伴。今年在小企业发展上有新的突破。要将有限的贷款重点投向于零售领域,按照《小企业金融服务方案》确定的目标和措施,授信增量的大部头应配臵于符合小企业定义且单户授信敞口在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各行应根据业务辐射区域内产业特点,灵活运用“百合花”系列授信产品,通过有效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创新产品试点,通过深化“诚信通”业务,扩大小企业基础客户服务面,提高我行小企业金融服务能力,确保全年小企业贷款满足“两个不低于”的监管要求,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225户小企业增量任务和6亿元新增贷款额度计划。全行要通过服务小企业,意在打实发展基础和提高本行影响,要在连续多年被市银监局评为湖州市小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和被市人行评为中小企业信贷政策执行效果A类行的基础上,2011年要延续这一荣誉。
二是信贷投向要与国家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即信贷与未来经济 成长空间的结合。我行要积极把握“十二五”规划的开局阶段,依据国家规划的重点,加强对新兴领域和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贷款要优先配臵于节能环保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低碳经济等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行业与客户。同时,随着我国将进入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阶段,国家更加会重视民生和促进消费,贷款要优先配臵于商贸物流、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等行业与客户。我行还要紧紧把握好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机遇,做好相关金融配套服务,挖掘需求,不断发展壮大自已。
三是信贷投向与地方发展规划和经济的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全行要结合本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的特点,结合地方产业振兴计划,支持湖州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制造、金属管道和不锈钢、特色纺织、竹木地板等六大特色产业,重点支持和培育其中的优质客户。分行也要结合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内容,优化区域资源配臵。
依据本市工业转型升级要求,信贷资源配臵要突出以下行业和产业。一是要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重点支持整机、关键核心部件等先进装备项目建设;支持光伏、LED、非铅酸新型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项目建设;支持工艺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三废排放及能耗低于行业标准的医药及中间体、工业生物、生物试剂、现代中药及天然提取物、医疗器械等生物医药项目建设。二是重点支持特色产业:主要工艺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三废排放及能耗低于行业标准的金属管道与不锈钢、特色纺织品、竹木地板项目建设。支持发展前景好、产业引领性强、财政贡献大的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绿色食品项目,三是重点支持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支持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出口名牌、浙江省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标以及湖州市知名品牌的产品。
我行的信贷投向还应与本市发展规划相契合。我行信贷要介入规划中的重点产业平台建设,这些平台中隐含着相当丰富的金融资源。如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是我市经济发展一个最重要平台,涉及环太湖长兴县、太湖旅游度假区、吴兴区和南浔区,该平台是我市加快科学发展、促进转型升级的主战场。计划通过5至10年的开发建设,将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特色产业的集聚地、对外开放和创新引领的示范区、湖州滨湖大城市的新兴功能组团。我行信贷还应渗入本市其他重点平台,如临沪节能电梯产业园、临港重装产业园、临杭装备产业制造园、吴兴东部光电产业园、南太湖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平台。依据规划,我行信贷还应渗入本市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平台,如湖州南太湖科研设计服务集聚区、德清临杭物流园区、湖州织里童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南浔建材城等四家省级现代服务集聚示范服务区平台。信贷还要与规划中的本市服务业的有效结合,支持本市休闲旅游业、文化创意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业的发展。
我行信贷要广泛介入在全国和省内有影响力的本市特色产业经济,包括织里童装、长兴化纤织物、德清生物医(兽)药、安吉椅业、安吉竹业、吴兴印染织造、长兴蓄电池、八里店金属制品业、南浔木地板、南浔电梯等,并在促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 转型中把握商机,通过频繁地对市场的调查、征询、了解,充分掌握了板块经济的市场规模、市场变化、供应链资源及金融需求情况,开展相应的金融服务。
(二)从“压”的角度出发,就是要坚持绿色信贷。全行要严格执行《湖州银行节能减排授信管理办法》要求,授信坚决不介入国家明令淘汰与禁止领域,严禁对环保不合格企业贷款,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当前我行要熟悉并执行国家的最新产业政策:新的产业政策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国发„2010‟1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等部门关于贯彻国发„2009‟38号文件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27号)。
相对明细化的最新产业政策有:
一是2010年末国家环保部出台的《环境经济政策配套综合名录》包括《2010年重污染工艺和环境友好工艺名录》、《“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2010年修订版)》、《污染减排重点环保设备名录(2010年修订版)》。环保部针对名录提出了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要求:对于名录中“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重污染工艺,实施限制性或者淘汰性的产业政策。对于明确了淘汰时限的“双高”产品、重污染工艺,通过必要的财税、信贷等措施,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升级、转产转型,在淘汰时限之前及早、主动退出市场。对于 《环境经济政策配套综合名录》中的环境友好工艺、污染减排重点环保设备,适当实施鼓励性的产业政策。中国银监会、浙江省银监分局也下发了文件,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该名录为参考依据,制定和调整相关信贷政策,在授信工作中做好尽职调查,根据贷款合同约定和执行情况,采取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尤其是对于采用名录中重污染工艺或者生产“双高”产品的企业,要严格控制新增授信,提高拨备计提标准,直至采取压缩退出、代偿补救、资产保全等必要措施。
二是2010年7月本省出台的《浙江省淘汰和禁止发展的落后生产能力目录(2010年版)》,规定本《目录》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行业或领域,涉及钢铁、有色、建材、石化、轻工、纺织等6大行业,共94项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省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制定规划,出台政策,采取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多管齐下,有力推动,限期坚决淘汰本《目录》所列的落后生产装备、工艺技术和产品。
本市的最新产业政策:
一是《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2011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通知》(湖政办发„2011‟69号),涉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42家,其中:德清县18家、长兴县4家、安吉县3家、吴兴区5家、南浔区10家、湖州开发区2家,主要是造纸、印染、纺织、建材、化工、钢铁等六个行业,淘汰落后设备378台套,预计可腾出用能空间11.6万吨标准煤。规定各县区、湖州开发区于 2011年9月底前,全部拆除已公告应淘汰的落后产能主体设备、生产线(粘土砖瓦窑12月底前完成淘汰),使其不能恢复生产。
二是市环保局等12个部门下发了《关于开展2011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意见》,实施《湖州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严把重金属污染项目立项关和环保准入关,规范环保“三同时”验收。坚决淘汰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小电镀、小制革和小冶炼等重金属行业工艺装备和生产能力。对依法关闭的企业,必须落实断电措施、及时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拆除生产设备、妥善处臵危险废物;对停产整治企业,要督促企业制订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和时限要求,未经验收不得恢复生产。并在2011年7月底前,在媒体上公布辖区内所有铅酸蓄电池企业名单、地址以及产能、工艺、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同时将完善重金属生产企业监管机制。强化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涉铅、汞、镉、铬、砷五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做到每两年完成一次清洁生产审核,2011年底前全部完成第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估验收工作。提出加强火电热电等重点企业日常监管。严肃查处故意不正常运转脱硫设施,无故开启烟气旁路、烟气连续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对可能影响饮用水安全的化工、电镀、制革、印染、造纸、酿造等重点行业和企业实行重点监督管理。对列入环境风险源名录的单位,要加强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发现问题要严格执法,及时通报,并督促相关责任主体严格落实有关措施。三是《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重申国家和省铅蓄电池行业污染防治有关要求的通知》(湖政发„2011‟14号),要求各县(区)政府要坚决执行省政府依照国家要求提出的“七个一律”规定,即:对未经发改、经贸、安全、环保、卫生、规划等相关部门审批或达不到审批要求的,一律停止建设;对现有企业选址、相关防护距离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停产并尽快落实搬迁;对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安全生产“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的,一律停止生产;对无污染治理设施、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或超标排放的,一律停产整治并从严处罚;对整治不到位的,一律关闭或转产;对无危险废物资质从事废铅蓄电池回收的,一律停止非法经营活动;对发生重大铅污染事件的,一律严肃追究责任。
请各行在外网中搜索以上最新产业政策文件,并下载打印分发到各授信人员。
我行要根据国家、部委、省、市关于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精神和银监会的要求,加强授信尽职调查,加强贷后管理,严格项目授信准入环境评介报告,环评报告审批,项目竣工环评验收,生产经营中取得特许经营许可和排污许可要求,密切关注特许经营许可和排污许可年审通过情况,动态注意政府职能部门检查企业的节能减排情况环保达标情况。全行要从严控制对落后产生产能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节能减排未达标企业的信贷投放。对属于淘汰落后产能和存在各类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借款企业,加强跟踪监测,制定信贷风险化解预案,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同时各行要与政府有 关部门密切联系沟通,及时获取“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和各类重大违法违规企业名单,及时识别和防范环保风险。
二、信贷结构调整要着眼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信贷结构调整最重要内容,我行必须从加强信贷增量准入管理和存量结构调整两方面来提高资产质量。从贷款准入管理来,说是要切实把握好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从存量结构调整来看,就是要强化对存量的动态管理,积极开展客户分类排队,持续跟踪和甄别存量信贷风险。要通过加强对客户的前瞻性退出,把一些潜在的、隐藏在信贷结构中的风险问题提前化解。存量结构调整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实施对现实风险客户的退出,发现有危及贷款重大风险预敬信号的,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做好问题贷款的清收和转化;第二要实施不符合绿色信贷的客户退出,降低“两高一资”行业客户在其转型、转产、转制等带来的信贷风险损失;第三要实施潜在风险客户的退出,就是要对一些产品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差、经济效益不好、前景不明朗,生存空间有限的客户的退出,以降低信贷资产质量的不稳定性。一季度总行下发了《关于开展信用风险排查的通知》,组织开展对存量授信业务的风险排查工作,要求对现有信贷客户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做到按户梳理,逐户排查,逐户评价,切实发现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并采取积极措施,对符合压缩类、退出类条件的,制定个性化的方案,积极实施贷款退出工作。但从本次排查效果来看,存量信贷结构调整还不尽人意,各行提出的退出客户名单偏少,是否存在退出 预见性不强问题。如是,还需要做一些补课工作。
三、调整信贷结构要有利于提高盈利能力
提高效益是银行经营的目标,在我行当前资产结构条件下,要进一步提高效益,关键在于提高信贷资产收益率,更重要的是提高存量贷款收益率,要通过存量低收益率转化,实现贷款整体收益率的提高。今年在信贷新增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各行要节约信贷资源使用、要将有限的贷款投放于经营好、前景好、回报高、收益好的客户。同时,要把握信贷结构质量特征,对综合贡献度差的一般存量客户(即符合经营状况一般、存在不平等协作、存贷比例低、贷款收益率低、综合回报率低五个特征的客户)进行贷款压缩或退出,要通过向存量要规模、向存量要增量实现资源再配臵,将腾出的信贷规模投放于收益率更高、综合回报更好的客户或领域,从而提高盈利水平,提高经营效益。
另外,要提高信贷资产收益率,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定价机制。各行要按照客户信用等级、基本结算账户开立、存贷比例、结算归行、担保方式、综合回报等建立科学的贷款定价评价体系,结合区域市场环境、同业竞争态势,出台贷款定价管理办法,对信贷业务进行规范有序定价,合理确定不同客户的信贷定价,主动引导客户提高对本行的综合贡献度。当前,是银行与客户定价谈判的最佳时期,各行要顺势而为,以利率管理办法为依据,注意谈判技巧,提高议价能力,切实提高信贷资产的收益率。上次嘉兴会议要求各行制定定价管理办法,并将办法报备总行。目前,大部分支行的定价 办法已上报总行,还没有报备行请抓紧报备。
四、信贷结构调整要有利于维护和培育我行的基本客户群 基本客户群体是我行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是我行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因此,各行要处理好业务发展和稳定客户的关系,处理好做业务与做客户的关系。有客户才有业务,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双赢的业务合作,才能留住客户,留住客户才能进一步发展业务。只考虑业务不考虑客户的,可能只是一锤子买卖。因此,我们只有先做客户,以客户为中心,设身处地为客户所想,当好参谋,量身定做,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已任,这样才能做好自已的业务。因此,在调整信贷结构过程中,要把握好发展、质量和当前贡献度三者的关系,要着眼于长远利益和持续发展,在当前信贷规模有限的情况下,要优先安排存量优质客户的合理资金需求,特别是去年因规模问题而被压缩贷款的优质客户,要通过雪中送炭行动,与其携手共渡难关。
各行还要避免对存量客户的简单退出,对目前综合贡献度低的客户,要分析弄清原因,对症采取措施,要通过进一步的金融服务,促进其贡献度由低到高的转化,避免单纯地为提高收益而挤走一些忠诚度高的客户和潜在优质客户。
各行要采取“做客户优先”的经营策略,培育出一批对本行依存度高、忠诚度高、综合贡献度大、相对稳定的基本客户群体,共创银企双赢局面。
五、信贷结构调整要有利于降低信贷风险 降低信贷风险根本途径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而信贷资产的风险结构则是影响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方面。就我行实际情况来,在当前信贷结构调整工作中,要注意以下三方面风险结构调整。
一是要调整和优化担保结构。合理的担保结构有利于降低客户的违约损失率。
我行担保结构中,抵押担保比例偏低,且呈逐年小幅下降趋势。同时,我行还存在一定量关联担保和互保。为此,各行要重视对担保方式结构的调整,在日常授信工作中,要强化有效担保,尽力减少关联担保和互保,要在控制现有抵质押贷款比重不再降的基础上,通过担保臵换等措施,积极找寻易变现的有效资产抵押,每年抵押率要有所提高,并使总体贷款抵质押率达到45%以上,要通过努力切实提高贷款风险缓释能力和代偿能力。
二是要加强授信集中度管理
全行要重视集团客户和较大客户的风险管理工作。本市较多企业实施了跨行业、跨区域的多元化发展战略,企业的融资渠道不断多元化,内部关联交易增多,信贷资金流向更为复杂。我行要认识集团客户和大客户信贷投放背景下风险的积累和暴露问题,做好集团客户和较大客户授信业务风险预警,切实采取措施,强化企业资金链、担保链的风险防控,密切关注部分企业扩张过快可能导致的贷款违约风险。
各行在授信尽职调查时,要彻底摸清客户的关联关系,业务操作表式中要全面反映关联客户名单和贷款金额,在信贷管理系统中,详细录入关联客户相关情况。属集团客户进行财务并表的,由主办行负责所属集团客户的授信测算和申报。
要分析集团客户的关联交易情况,注意集团客户通过关联交易虚假做优子公司业绩并作为集团公司的融资平台。要严格控制贷款关联担保,原则上不能由关联企业承担贷款主担保责任,对关联担保,保证能力除按一般方法计算外,还应扣除关联公司的出资额和被其他关联企业所占用的资金。在授信集中度控制方面,要认真执行《湖州银行2011年信用风险管理政策》的要求,减少单户大额贷款发放,降低大户贷款比例,严格控制单一集团客户和前十大集团关联客户的授信风险敞口。在贷款投向上,主要选择经营稳定、发展前景好、综合贡献度大的集团客户和较大客户,对大户贷款方法是进行“补丁”和“搭桥”,贷款效果是“四两拨千斤”。
三是要优化客户信用等级结构。客户信用等级是依据客户的经营管理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指标对客户信用状况的一个综合判断,为本行信贷授权管理、授信额度测算、业务定价、风险预警、绩效考核等提供依据,其主要作用为提高授信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更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
2010年末,我行A级以下信用等级客户贷款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为此,各行要认真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做好新建立信贷关系客户及其担保单位的临时性信用评级工作。要选择非小企业A级或以上、小企业a级或以上客户进行业务合作,加强对A(a)级以下客户贷款的清收退出。并严格客户准入管理,新增授信业务准入客户标准应为A级(a)及以上;对客户评级为A-的,原则上不叙做新的授信业务;客户评级为BBB(b)级及以下等级客户,只允许叙做低风险业务。各行要通过加强对客户信用评级管理,不断优化客户信用等级结构,逐步使我行A(a)及以上的客户贷款比重达到90%以上。
六、持续推进贷款新规贯彻落实
要进一步按照银监会“三办法一指引”要求,强化贷款新规执行,严密操作环节,加强信贷精细化管理。要按总行制定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规定的流程要求进行操作,强化信贷全流程管理,注重资金需求评估和现金流测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落实贷款用途管理义务,确保全行按贷款新规走款比重达到90%以上。
具体业务办理时,要注意以下环节工作:
一是要合理测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审慎确定借款人的流动资金授信总额及具体贷款额度,对非小企业新增流动资金贷款要按总行已开发的电子模块进行贷款额度的测算,对存量贷款也至少进行一次测算,并打印测算表存档;
二是流动资金贷款要明确资金回笼账户,对于项目融资,也要约定专门项目收入账户;
三是在借款合同中要有约定受托支付金额,按制衡原则落实好支付审核岗人员,做好贷款发放前的支付审核工作,查验是否满足提款条件,并填写好支付审核表; 四是对按约定进行受托支付的,要做到实贷实付,当天发放,当天入客户账,当天出账到受益人账户,做不到当天出账的,至少在第二天要出账完毕;
五是贷款发放后,要按规定进行贷后管理,对自主支付的,在借款人提出提款申请时要求提供贷款资金使用计划,每个季度报备贷款用途表,通过账户分析、凭证查验、现场调查等方式核查贷款支付是否符合约定用途。
七、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管理
各行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银监会有关平台贷款管理的相关政策以及《湖州银行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求,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操作,做到合规经营、把控风险。要加强平台贷款的常态化监测,建立“平台贷款”台账,对平台贷款实行“名单制”管理,禁止发放名单外“平台贷款”;
经2010年清理规范的“平台贷款”以及新发生的“平台贷款”业务,全部纳入一般公司贷款管理;只允许列入“整改为公司类贷款”且已被监管部门同意统一做“调出处理”的平台发放贷款,主要在有偿还能力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和水利建设领域发放和适度新增;
对列入未做“调出处理”的平台公司,贷款到期必须收回,不得展期和重新发放;新发生的“平台贷款”业务,必须要直接对应于项目,以企业或项目法人公司作为承贷主体; 要审慎评估借款人财务能力和还款来源,项目要有充分的第一还款来源,产生的经营性现金流要全覆盖贷款本息,或至少做到项目本身加平台公司内部其他经营性现金流的全覆盖,还款来源要对应明确,如用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归还的,应提供可供出让地块的土地证;
四是合理确定贷款偿还期限,综合考虑项目预期现金流和投资回收期等情况,原则上项目建成后,每年至少两次偿还本金;新发生的“平台贷款”不得由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及还款承诺。担保不得有估值缺口,要有足值、合法、有效的土地抵押担保或其他有效担保,并确保有充足的代偿能力。
八、要审慎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
中国房地产开发贷款主要是系统性风险,但单个企业的风险不容忽视。尽管房价是否下跌难以一时作出判断,但房产新政策下高库存压力很可能最终导致房企被迫降价,新政造成的流动性持续紧张肯定是个问题,并随着时间推延问题将会变得严重,资金实力不强的房地产企业引起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有可能存在。我行要积极防范因政策效应带来的风险。全行要审慎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对未到期的存量房地产贷款,要密切关注项目进度情况及销售资金回笼情况,做到按销售进度或合同约定收回贷款。要加强新项目准入管理,选择信誉好、资质等级高、综合实力强的优质开发企业进行合作。项目做到“四证”齐全,自有资金达到30%以上。在房地产开发贷款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对单个房地产企业贷款发放控制在4000 万元以内。要重视房地产贷款担保的有效性、足值性和可实现性,以开发土地为抵押担保的,另要追加其他有效的保证担保,要积极探索和推进房地产“在建工程”抵押。对已合作的房地产公司,要加强资金的封闭运行管理,尽可能地签订售楼款归集我行管理的协议。
九、加强授信业务日常管理
1、重视票据质押及存单质押授信风险。全行要严格按照银监会相关制度要求,严防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严防克隆等假票据假存单质押授信。
2、重视表外授信业务风险。各行在办理表外授信业务时,要加强对客户资金运营能力分析,从客户的经营规模、结算特点、上下游配套关系等入手,审慎判断票据业务合理性;从贸易合同、票据、税票记载内容的对应逻辑关系入手,认真核对原件,确保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从银行转账凭证等入手,仔细检查保证金来源的合规性。要注重节约银行表外信用资源,尽力提高表外授信业务保证金比例,减少风险敞口,加强风险控制,提高风险收益。同时,根据《浙江省银监局关于辖内银行机构高息揽存等问题抽查情况的通报》(浙银监发(2011)83号)精神,强调各行严格执行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按活期存款规范计息的规定。
3、加强对中长期贷款期限结构风险管理。各行要认真贯彻银监会《关于规范中长期贷款还款方式的通知》精神,重视中长期贷款期限结构风险,根据监管要求和本部门本月布臵,对本行的中长期 贷款进行全面的梳理,对原定期限不合理的,要重新确定还款期限,并做到与客户的沟通工作,银行双方同意的基础上,在中长期贷款合同中追加条款予以明确。该项工作要求各行在今天将疏理情况上报,在6月中旬完成不合理期限的调整工作。请各行领导再注意一下该项工作进度。对于新增的中长期贷款,要根据项目建设运营周期和项目预期现金流情况,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原则不得整贷整还,贷款根据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配比到位时间分次发放,项目建成后,原则上每年至少两次偿还本金。同时应加强中长期贷款发放后的管理,有效监控资金流向,适时掌握风险因素变动情况,及早防范和化解中长期贷款风险。
4、加强委托贷款管理。各行应加强对委托贷款业务的风险防范。在办理委托贷款业务时,应注意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资金用途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房地产委托贷款要比照自营贷款操作;办理融资性担保公司委托贷款业务时,应按照总行《关于规范融资性担保公司委托贷款业务管理的请示》要求进行管理,单户委托贷款金额应控制在融资担保公司净资产的20%以内;要合理确定委贷手续费率,注重委托贷款业务收益与风险的匹配;要切实防范委托贷款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尽量要求委托人董事会出具承诺,承诺所引起的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由委托方自行承担;应防范委托贷款借款方的信用风险,严防风险转嫁。
5、要规范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根据湖州银监分局监管要求,2011年3月31日前,已取得湖州市经信委设立(变更)批复、暂未取得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的担保公司,自2011年3月31日起,银行不得与其进行新的业务合作,原有业务合作到期后终止。为此,各行要按照总行《关于开展担保机构业务合作检查清理的通知》要求,做好合作担保中的风险防范。
6、要加强征信管理。各行要按照总行《关于加强公司业务征信数据质量管理的通知》要求,切实提高征信数据质量报送。同时,二季度要按照总行统一部署,认真做好新一轮的贷款卡年审和新开户企业的征信数据入库工作。
第三篇:浅析土地储备贷款风险及防范
浅析土地储备贷款风险及防范 中华网教育责任编辑:婷婷thea更新时间:2010年8月6日[点评]
2010年地籍调查考试辅导
1、落实有效的抵押是防范土地储备贷款风险的前提。贷前对储备土地进行严格的评估并设定抵押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这样可以避免借款人擅自处置储备的土地悬空贷款,从而取得对贷款管理的主动控制权。当然,银行应当关注储备土地取得的合法合规性,如取得土地是否经过法定程序批准,是否足额缴纳土地出让金等;对土地价值的评估结果可以实行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防止评估机构随意估价。
2、把好贷款用途监控是确保土地储备贷款安全的关键。保证贷款资金用在储备的土地项目上,确保土地的保值、增值和权属无争议,应当对土地储备贷款实行封闭管理。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把土地储备贷款当作以土地作抵押向银行融资的城市建设资金,就理所当然地纳入财政资金管理,他们并不真正了解银行发放土地储备贷款的用途,银行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使他们真正了解土地储备贷款的性质和用途,绝不能放弃对贷款用途的监控;鉴于地方财政要介入对贷款资金的管理,可采取借款人与财政建立共同的贷款专用账户的措施,将贷款资金与财政资金彻底分开,这样既便于财政直接监控,也能满足银行对信贷资金管理的要求。
3、土地拍卖款是偿还土地储备贷款的唯一资金来源。由于土地拍卖变现的不确定性,导致借款偿还期限不确定,为规避贷款流动性风险,在借款合同中除了要明确一个合理的贷款期限外,还应当在借款合同的分期还款计划中明确“土地拍卖变现后及时优先偿还贷款金额或一定比例金额,不受贷款期限的约束”。我们既不能等到贷款到期才回收,也不能因为贷款到期后借款人未及时归还而立即处置抵押的储备土地,更不能依赖政府要用财政预算资金来偿还贷款,借款人归还贷款的期限实际上就是土地拍卖变现之日,偿还贷款资金的唯一来源就是土地拍卖变现资金。
4、理顺投资关系,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从目前土地储备贷款运作情况看,政府直接参与经营管理,土地储备资金融资渠道单一,基本上是银行贷款投入,加大了银行贷款风险。随着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政府投资行为必将不断得到规范,政府主要职能是确定土地利用建设规划,依法对储备土地项目进行审批,向社会公开招标选定业主,而不应干涉银行和企业的自主经营。作为银行来讲,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土地储备贷款管理办法,在贷款投向上要重点选择那些主体资格符合银行贷款条件且资本充足的借款人和政府信誉良好、管理规范的城市,并减少贷款投资比例(如借款人应用自有资金缴纳土地出让金);另外,银行要增强创新意识,完善金融服务,如在目前我国尚未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共债券的情况下,银行可以利用代理集合委托贷款方式来筹措土地储备资金,这一方面能使参与了集合委托贷款的老百姓关心城市建设,监督政府规范资金使用,另一方面又可以规避一些政策性风险;还可以发挥银团贷款优势,充分整合资源,分散风险。
房市调控背景下储备土地抵押贷款风险分析及授信建议土地储备制度是近年来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成为我国经营性土地可持续化供应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土地储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一定程度上,土地储备必然的与银行信贷建立的关联,并被金融机构认为是有政府保障、土地价值保障的业务类型,土地储备开发也基本形成“土地抵押贷款-
支付土地储备前期成本-土地收益还贷”这一资金链条。就我社而言,现就有土地储备性质抵押贷款三笔,余额6800万元。但是,从目前的土地储备贷款操作情况上看,还存在一定不完善的地方,并且如果遇到信贷政策收紧或地产低潮,资金链容易发生断裂。特别是现阶段随着楼市调控进一步深入,开发商资金链趋紧、拿地热情逐步降低等因素的影响,储备土地贷款风险必需值得我们引起重视。
一、储备土地抵押贷款风险分析
(一)储备土地使用权归属的法律争议
《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土地储备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目标,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土地储备工作的具体实施,由土地储备机构承担”。可见,法律中明确将依法取得土地、开发、储备的行为主体规定为“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并明确了土地储备机构(通常为借款申请人)仅仅负责的是“具体实施”工作。虽然从表面上看,土地储备机构获得了土地登记机关颁发的土地使用证,使用权归属于土地储备机构,但很多国土局颁发的该类土地使用证与正常的土地使用权证不同,土地用途栏填写的是“储备土地”,在取得方式一栏,有的为空白,有的为“储备”,还有的直接明确填写为“划拨”,这种写法在《物权法》等现行法律法规中未找到明确的规定作依据。从法理上看,储备土地的实际使用权人是市、县人民政府。在司法层面的实际操作中,对于储备土地使用权的归属也一直是一个争议性较大的问题,目前各省市的储备土地抵押操作模式有待司法实践对其合法性进行验证。
(二)储备土地抵押的法律效力风险
目前,大部分省市对储备土地颁发土地使用证的法律依据是《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第十七条(即:市、县人民政府可根据需要,对产权清晰、申请资料齐全的储备土地,办理土地登记手续,核发土地证书)。但《物权法》又规定,尚未完成地面上房屋拆迁整治工作的不能颁发土地使用权证。可见,这两个规定存在法律冲突,司法实践中会采取何种处理方式尚不知,但有法学学者认为该类登记发证的行为不能设立不动产物权,只能作为一种预告登记,即在该土地上设立物权的一种期待权。所以,从《物权法》、《土地登记办法》、《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看,储备土地抵押的效力也有待司法实践的进一步确认。此外,一些地方法规又有特别的规定,例如:《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房地产登记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渝国土房管发[2007]404号)第六条明确指出:“国有土地储备工业化载明的是政府批准土地储备机构对某一宗国有土地进行储备整治,并将预期收益权予以控制的权利,是一种期权,该宗国有土地范围内原权利人持有的房地产权证并未收回注销。这两种权证载明的是两种并行不悖的权利,其对应的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不涉及土地权利冲突,国有土地储备登记不影响原土地权利人行使转让、抵押等权利,如两种权利发生冲突,应优先保护原土地使用权人的权益,国有储备土地进行抵押登记时,应扣除原土地使用权人已办理了抵押登记的土地面积,国有储备土地设定抵押后,原土地使用权人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的,登记机关应当办理”,由此可见,若抵押给我社的储备土地上的原所有权利并未注销的话,我社在申请行使抵押权的时候可能会遇到法律障碍,若原权利人同时主张其对抵押储备土地的物权,根据前述文件规定,势必会优先保护原所有权人的权利,导致我社的抵押权受损。
(三)储备土地的价值风险
根据《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土地被储备后,政府将根据新的规划对其各项指标进行调整,原本储备成本数百万/亩的土地有可能将成为价值不高的绿地、道路、或者公建配套用地;即使根据新规划该储备地块系高容积率的住宅或商业用地,其价值也只能在经过法定程序出让、重新设置土地使用权后方可体现,如按照新规划性质对储备土地进行评估,则属于透支土地使用权,明显侵犯了将来土地使用权合法受让者的权益。而且,根据我国《土地法》规定,临时用地年限不得超过2年,因此,不排除储备的土地的实际评估价格会远低于土地储备成本的可能性。此外,由于《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明确了土地储备机构收回储备的土地中包括因实施城市规划和土地整理需要而由政府指令收购的土地、被依法收回的闲置土地、为政府代征的土地等,这些土地往往是以划拨土地方式取得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定抵押权的土地使用权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依法拍卖该地产后,从拍卖价款中要先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抵押权人方可优先受偿。如果土地拍卖价格较低,可能存在拍卖价款中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的余额不足以偿还银行贷款的情形。
(四)资金监管使用风险
面对近年我国金融资产显著增长,信贷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的状况,特别是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迅速膨胀,银监会适时的下发“三指引一办法”,以作为规范商业银行贷款支付行为,防止借款人资金被挪用,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贷款资金真正流向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一方面,“三指引一办法”对于金融机构的贷款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一个有力的提示。做好贷款用途监管是确保土地储备贷款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保证土地储备贷款专款专用,确保土地保值、增值和权属无争议,应当对土地储备贷款实行封闭管理。但事实上,现在储备土地贷款模式一般为土地储备机构事先以财政资金对土地进行收购、征收,并将土地过户到自己名下,办理一个以土地储备机构为使用者的土地使用权证,然后再到银行办理抵押,这就造成了土地储备资金发放后于土地储备行为的情况。而地方政府往往把土地储备贷款当作城市建设资金,纳入财政资金管理,这并不符合土地储备贷款的性质和用途要求。金融机构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使他们真正了解土地储备贷款的性质和用途,绝不能放弃对贷款用途的监控。
二、关于储备土地抵押的授信建议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目前实施的储备土地抵押制度,实际上存在着诸多法律障碍和法律争议,即使在对其评估价进行打折后,我们也不能把储备土地的抵押视为足值抵押,而且储备土地抵押在实践中甚至存在连第二还款来源都不足的风险。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建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授信的时候,建议在考虑储备土地抵押担保的同时,要充做好抵押手续的合规合法,对土地价值合理确定,确保第一还款来源,同时,应该尽量追加其他担保方式,如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保证担保等,可以与储备中心协商,在贷款合同中,将政府财政收入列入贷款还款来源之一。
(二)在发放储备土地抵押贷款之前,应对拟抵押地块搞好调查研究。了解每宗土地的土地信息,包括规划用途、地类、权属、地价、土地建筑密度和七通一平等情况,抵押的土地是否有到位的地方土地管理制度,是否依照相关的规定
办理的土地征收、收购手续,权证等证明材料是否合规齐全,权属关系是否明确;
(三)充分了解具体,地块的有关情况,通过了解城市规划等有关信息,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前景、房地产市场子、土地市场环境等因素,尽可能确定抵押地块的款来价值,尽可能选择升值潜力大或预期收益高的地块作抵押。
同时,对于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也应作好分析,防止中介部门趋利性的高估地价行为
(四)要对对拟提供贷款的储备地块,要做好可行性分析和收益方案预测分析,减少盲目性,增强预测能力。不仅要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而且要积极关注配合,甚至直接介入土地收购储备机构或土地管理部门向市场供地环节,以保证资金的有效回收。例如:贷款银行可以同土地储备机构或其上级部门达成协议,储备土地的出让费用直接由土地使用者缴到贷款专门设立的账户上;储备土地招标、拍卖时,贷款银行派人到现场,由中标人或竞得人当场与贷款行订立协议,将抵押地块上的义务从土地储备机构转到中标人或竞得人身上,中标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缴纳费用解除抵押或以竞得地块继续抵押以取得贷款,这样,不仅使贷款行的抵押贷款有了更加合法的保障,也增加了客户群,可谓一举多得。
第四篇:委托贷款风险防范
三、委托贷款业务中商业银行法律风险防范建议
1、按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的基本要求进行贷前调查、授信风险评价及贷款支付。虽然委托贷款的对象和用途等要素由委托人确定,但银行也应对借款人资质、信用状况、财务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借款人的基本情况、还款来源、担保情况进行基本审查,并按“三办法一指引”的要求进行贷款资金的支付。
2、加强委托贷款合同管理。1)在银行与借款人签订委托贷款合同时,建议要求委托人作为一方当事人在合同上签字。若银行分别与委托人及借款人签订合同,建议借款合同及相应的担保合同经委托人书面确认。2)在履行委托贷款合同时,如果需要变更委托人的指示,建议取得委托人书面同意;委托人指示的变更,建议要求以书面形式作出,银行保留相应的书面文件。3)银行作为受托人,应明确其作为受托人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不应承担任何因委托人和借款人原因造成的风险损失。
3、及时告知委托人关于借款人情况变动。银行在委托贷款发放后,建议将从公开信息渠道可获知的借款人出现的任何可能影响贷款安全的情况及时书面通知委托人。
4、在诉讼时效内催收、提起诉讼。银行在贷款逾期后应承担包括向借款人发送催收通知书并获取证据、协助委托人进行诉讼等义务;建议在与委托人的委托合同中明确银行为办理委托贷款催收事项所支出的包括诉讼费、保全费、执行费等合理费用由委托人承担。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定委托贷款协议纠纷诉讼主体资格的批复》,贷款人(受托人)可以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即以银行为原告提起诉讼向借款人主张债权。
第五篇:浅析土地储备贷款风险及防范
浅析土地储备贷款风险及防范
土地储备贷款是银行向土地储备机构发放的用于收购、整治土地,提升土地出让价值的短期周转贷款。其主要用途包括支付征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场地平整费、缴纳土地出让金等。
近年来,各地政府通过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提高土地收益,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资金支持,部分城市成立了土地储备中心专司其职。土地储备贷款相应成为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和营销重点,并占据了银行信贷资金相当份额。
但是,由于土地储备贷款金额大,政策性强,政府干预成分多,银行管理经验不足,贷款风险相对较大。土地储备贷款主要面临以下风险:
1、政府信用风险。从借款主体看,大部分土地储备机构虽然工商注册为企业法人,但并没有按公司化规范运作,仅是代表政府负责土地收购、储备、交易等日常事务性工作,不负责对土地资金的安排,缺乏经营自主权,责权不统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实际属于政府的附属体,作为融资主体,其只是一个承贷的空壳而已;另一方面,政府往往把土地储备贷款当作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并没有完全把土地储备贷款用于储备的土地项目,而是用于弥补其他城市建设资金;对于拍卖的储备土地款项,政府也未及时用于归还贷款,仅仅向银行承诺安排财政资金还贷,而这些承诺又往往不能完全兑现,对于赤字财政更是一纸空文。因此,政府信用风险是土地储备贷款的直接风险。
2、政策性风险。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整治、规范力度,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明确限制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企业的贷款投入,国务院、国土资源部2004年也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紧急通知精神进一步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加强了对建设用地的审批管理,上收了地、市一级土地部门土地项目审批权限,并暂停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建设用地的审批。这肯定会影响城市房地产建设规模和土地拍卖进程,甚至可能使储备土地无法拍卖变现,从而影响贷款的按期收回。
3、法律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严格禁止未经批准或越权审批建设用地。储备土地必须符合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郊区大量农用地作为储备土地被征用,其中不乏为当地政府越权审批占用,且土地储备机构取得土地并未实际缴纳土地出让金,仅仅是为了取得贷款而办理了土地过户手续和变更了土地性质,处置土地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另外,外部评估机构受利益驱动,往往是按照借款人的授意根据贷款申请额度对土地价值进行评估,甚至一些地方由国土部门垄断对地价的评估(否则,不予办理抵押登记),导致评估价值远远偏离土地市场价值,银行即使处置抵押物也会造成较大的贷款损失,而现有法律法规对评估机构的责任约束不强,银行也无法向评估机构进行追索。
4、银行经营管理风险。笔者在审计实践中发现,部分银行发放土地储备贷款未落实抵押,或者抵押物非贷款对应的储备土地;在贷款资金使用方面缺乏有效的掌握控制。他们往往采取与政府、借款人三方签订《土地储备贷款封闭运行协议》,《协议》中明确了贷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和储备土地处置后优先偿还贷款。但事实上,由于借款人和政府处置土地与银行贷后管理信息不对称,贷款资金转入财政帐户后,银行完全失去对贷款资金的监控,无法保证储备土地处置款和贷款不被挪作他用,而一旦土地储备资金被挪用,就很难按期收回贷款。
基于上述风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土地储备贷款的管理:
1、落实有效的抵押是防范土地储备贷款风险的前提。贷前对储备土地进行严格的评估并设定抵押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这样可以避免借款人擅自处置储备的土地悬空贷款,从而取得对贷款管理的主动控制权。当然,银行应当关注储备土地取得的合法合规性,如取得土地是否经过法定程序批准,是否足额缴纳土地出让金等;对土地价值的评估结果可以实行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防止评估机构随意估价。
2、把好贷款用途监控是确保土地储备贷款安全的关键。保证贷款资金用在储备的土地项目上,确保土地的保值、增值和权属无争议,应当对土地储备贷款实行封闭管理。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把土地储备贷款当作以土地作抵押向银行融资的城市建设资金,就理所当然地纳入财政资金管理,他们并不真正了解银行发放土地储备贷款的用途,银行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使他们真正了解土地储备贷款的性质和用途,绝不能放弃对贷款用途的监控;鉴于地方财政要介入对贷款资金的管理,可采取借款人与财政建立共同的贷款专用账户的措施,将贷款资金与财政资金彻底分开,这样既便于财政直接监控,也能满足银行对信贷资金管理的要求。
3、土地拍卖款是偿还土地储备贷款的唯一资金来源。由于土地拍卖变现的不确定性,导致借款偿还期限不确定,为规避贷款流动性风险,在借款合同中除了要明确一个合理的贷款期限外,还应当在借款合同的分期还款计划中明确“土地拍卖变现后及时优先偿还贷款金额或一定比例金额,不受贷款期限的约束”。我们既不能等到贷款到期才回收,也不能因为贷款到期后借款人未及时归还而立即处置抵押的储备土地,更不能依赖政府要用财政预算资金来偿还贷款,借款人归还贷款的期限实际上就是土地拍卖变现之日,偿还贷款资金的唯一来源就是土地拍卖变现资金。
4、理顺投资关系,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从目前土地储备贷款运作情况看,政府直接参与经营管理,土地储备资金融资渠道单一,基本上是银行贷款投入,加大了银行贷款风险。随着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政府投资行为必将不断得到规范,政府主要职能是确定土地利用建设规划,依法对储备土地项目进行审批,向社会公开招标选定业主,而不应干涉银行和企业的自主经营。作为银行来讲,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土地储备贷款管理办法,在贷款投向上要重点选择那些主体资格符合银行贷款条件且资本充足的借款人和政府信誉良好、管理规范的城市,并减少贷款投资比例(如借款人应用自有资金缴纳土地出让金);另外,银行要增强创新意识,完善金融服务,如在目前我国尚未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共债券的情况下,银行可以利用代理集合委托贷款方式来筹措土地储备资金,这一方面能使参与了集合委托贷款的老百姓关心城市建设,监督政府规范资金使用,另一方面又可以规避一些政策性风险,如上海地铁、成都市水环境项目集合委托贷款发行均取得良好效果;还可以发挥银团贷款优势,充分整合资源,分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