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标准化是资金效率之本——对近年来农户贷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4:4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贷标准化是资金效率之本——对近年来农户贷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贷标准化是资金效率之本——对近年来农户贷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信贷标准化是资金效率之本——对近年来农户贷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信用社发展经历了五十余年的历程,在支持“三农”服务过程中,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成为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做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新的形势下农村信用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已是农村工作中不争的事实,近年来农业贷款的投放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进步,尤其是2002年以农户贷款为标志的农村信贷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当年农户贷款增长73.4%。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中有无较大的信贷制度变迁?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就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产品进行了专项调查,本次调查共实地调查信用社8家,农户60户,在调查中切实感觉到了信贷产品标准化给农村信用社所带来的极大变化。

(一)标准制定,需求为本。标准跟着需求走,信贷支农产品标准的制定首先应该选择好切入点,比如对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的农户贷款工作,可结合各地实际经验,在信贷制度中先行推进标准化,其次注意将现有的关于信用户评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贷款证发放与管理等分散的标准整合起来,形成集约化,真正为信贷支农制定切实的标准,以在实践中检验过的效果为主要参照标准,三是结合地区实际,针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动向,及时制定适应种、养、牧、渔等不同特色产业的支农产品,按照资金使用周期、数量合理确定标准,避免在标准化过程中的制度缺陷,在对标准化强调其稳定性的基础上及时适应新的需求,这样可以使得信贷支农产品更加符合标准化的多样性,加速支农产品的发展并使品种丰富多彩,最大限度地发挥信贷支农产品标准的最大自由度。

(二)标准制定要兼顾技术的先进性和收益的最大化。信贷支农产品标准的制定首先必须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在信用社信贷工作中建立起最佳的贷款审批管理程序,在贷款投放的每个方面、每个环节都建立起互相适应的配套标准体系,使得信贷工作更加有序,避免混乱,以达到充分的效率性。同时信贷支农产品标准化的制定,要在考虑技术先进性基础上,充分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使得信用社在具体执行标准的过程中参照标准化体系就可以获得自身效益,保证利润和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制定标准的重要目的之一,要使标准成为产生利润的“法宝”。

(三)抓好示范推广,使信贷支农产品标准化工作尽快实现由点到面的突破。实现信贷产品标准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由点及面,循序渐进。目前的“点”,而且是重“点”,就是农户贷款,要尽快总结近年来农户贷款工作的成绩,把信用村、户的评定,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贷款证的实际操作,因地制宜地搞好标准的考察、论证、设计,以农户贷款的成功经验,制定出适合一定地区的标准,并推而广之,迅速扩大市场范围,进而带动例如“公司+农户”贷款、农户消费贷款、农户大额贷款等一系列支农产品标准化的建设。

(四)重视学习与交流,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整体水平。目前农村信贷标准化工作只能称之为标准的初步范畴,我们仅有部分操作程序的规范化,对比标准化的要求来讲,还有很大的距离,要加快标准化的进程除了需要我们在改革中不断实践、开发外,还要重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比如2001年人民银行总行合作司举办了一期中加合作金融培训班,其中就有从事国际小额贷款研究的专家,他们对小额贷款已经有了“实践——理论——验证——深化理论——应用”的完整过程,他们的标准化工作更为先进,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国际标准化小额贷款的经验,结合各地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或适应种植需求或适应大规模生产的信贷支农产品的标准。

(五)加强标准化工作人员的培训。在标准化制定工作中,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从事信贷工作标准化设计、讨论、研究的人员进行标准化理论知识培训,提高对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不仅是信贷方面的专家、而且也成为贷款标准化领域的专家,主动积极地参加标准化工作,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整体水平。

第二篇:信贷标准化是资金效率之本——对近年来农户贷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信用社发展经历了五十余年的历程,在支持“三农”服务过程中,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成为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做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新的形势下农村信用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已是农村工作中不争的事实,近年来农业贷款的投放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进步,尤其是2002年以农户贷款为标志的农村信贷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当年农户贷款增长73.4%。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中有无较大的信贷制度变迁?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就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产品进行了专项调查,本次调查共实地调查信用社8家,农户60户,在调查中切实感觉到了信贷产品标准化给农村信用社所带来的极大变化。

(一)标准制定,需求为本。标准跟着需求走,信贷支农产品标准的制定首先应该选择好切入点,比如对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的农户贷款工作,可结合各地实际经验,在信贷制度中先行推进标准化,其次注意将现有的关于信用户评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贷款证发放与管理等分散的标准整合起来,形成集约化,真正为信贷支农制定切实的标准,以在实践中检验过的效果为主要参照标准,三是结合地区实际,针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动向,及时制定适应种、养、牧、渔等不同特色产业的支农产品,按照资金使用周期、数量合理确定标准,避免在标准化过程中的制度缺陷,在对标准化强调其稳定性的基础上及时适应新的需求,这样可以使得信贷支农产品更加符合标准化的多样性,加速支农产品的发展并使品种丰富多彩,最大限度地发挥信贷支农产品标准的最大自由度。

(二)标准制定要兼顾技术的先进性和收益的最大化。信贷支农产品标准的制定首先必须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在信用社信贷工作中建立起最佳的贷款审批管理程序,在贷款投放的每个方面、每个环节都建立起互相适应的配套标准体系,使得信贷工作更加有序,避免混乱,以达到充分的效率性。同时信贷支农产品标准化的制定,要在考虑技术先进性基础上,充分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使得信用社在具体执行标准的过程中参照标准化体系就可以获得自身效益,保证利润和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制定标准的重要目的之一,要使标准成为产生利润的“法宝”。

(三)抓好示范推广,使信贷支农产品标准化工作尽快实现由点到面的突破。实现信贷产品标准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由点及面,循序渐进。目前的“点”,而且是重“点”,就是农户贷款,要尽快总结近年来农户贷款工作的成绩,把信用村、户的评定,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贷款证的实际操作,因地制宜地搞好标准的考察、论证、设计,以农户贷款的成功经验,制定出适合一定地区的标准,并推而广之,迅速扩大市场范围,进而带动例如“公司+农户”贷款、农户消费贷款、农户大额贷款等一系列支农产品标准化的建设。

(四)重视学习与交流,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整体水平。目前农村信贷标准化工作只能称之为标准的初步范畴,我们仅有部分操作程序的规范化,对比标准化的要求来讲,还有很大的距离,要加快标准化的进程除了需要我们在改革中不断实践、开发外,还要重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比如2001年人民银行总行合作司举办了一期中加合作金融培训班,其中就有从事国际小额贷款研究的专家,他们对小额贷款已经有了“实践——理论——验证——深化理论——应用”的完整过程,他们的标准化工作更为先进,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国际标准化小额贷款的经验,结合各地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或适应种植需求或适应大规模生产的信贷支农产品的标准。

(五)加强标准化工作人员的培训。在标准化制定工作中,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从事信贷工作标准化设计、讨论、研究的人员进行标准化理论知识培训,提高对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不仅是信贷方面的专家、而且也成为贷款标准化领域的专家,主动积极地参加标准化工作,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整体水平。

信贷标准化是资金效率之本——对近年来农户贷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对农户贷款业务的调查与思考

突出特色 严控风险 保持农户贷款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农行农户贷款业务的调查与思考

自2009年开办农户贷款以来,**农行认真贯彻落实省行农户金融工作总体要求,以金融服务“三农”为已任,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主线,突出地方经济特色,创新发展模式,全力促进农户贷款结构优化,服务领域不断延伸,金融覆盖面不断拓宽,在支持当地农村经济的同时,有效推动了自身的发展。截止12月末,全行各项农户贷款余额 万元,较年初增加 万元,其中农户小额贷款余额 万元,较年初增加 万元。

一、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全力推动农户贷款有效投放。消除服务三农是政治任务、农户贷款是特殊业务的思想偏差,正视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各支行、各网点多从主观上分析问题背后隐藏的深刻原因,从同区域、同条件然而经营效果、风险控制差别较大的比较中找差距,透过业务滑坡、不良上升的现象,深刻认识和纠正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偏差,端正经营思想。

(二)开展“三农”市场调查,摸排农户真实金融需求。根据各支行网点、人员、任务目标等具体条件,配备了责任心强、吃苦耐劳、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客户经理,组建“三农”服务小分队,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走街串户,深入田间地头,详细了解农户资金需求,全面掌握了各县、市、区及每个乡镇、村的经济概况、特色产业、金融需求。

(三)突出地方特色加快发展。一是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突出支持特色农业、优势农产品行业及民生工程。以地方政府年初评定的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为基础,以农村龙头企业上下游农户、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等产业化、组织化、规模化高的农户群体为支持重点,确立农户贷款准入名单。二是扩大农户服务领域,稳健发展新居贷业务。济宁农行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沟通,选择建设规划规范、经济基础夯实、村集体实力较强的社区,在落实有效担保的前提下,连片营销择优准入农村新居住房贷款。

(四)建立风险客户退出机制,不断优化农户贷款结构。以当前国家稳健货币政策下信贷规模从紧的经济形势为契机,以调结构、优化存量为目标,指导各经营行深入农户调查,认真审定退出目标客户,逐户制定退出方案,明确了风险客户退出的四项原则,下决心淘汰一批劣质客户和风险较高客户。

(五)加强风险管控,实施精细化管理。一是加强贷前调查,做到“宁缺毋滥”。要求客户经理放贷前必须双人入村入户实地调查,在村委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推荐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农户的收入来源、信用状况、家庭人口、土地承包面积、身体健康状况等第一手资料,确保在评定农户的信用等级和确定贷款限额时做到心中有数,保证信贷调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二是加强农户贷款贷后管理工作。实行到期贷款提示制度,要求客户经理主动跟踪了解客户生产经营情况,随时与客户保持联系,保持互动,及时发现风险信号,提前预警,做好催收预案,在贷款到期前提前利用短信、电话通知客户做好还款准备。三是充分发挥农户小额贷款客户服务中心电话外呼辅助贷后管理作用,及时进行贷后协查、还款提示、逾期催收,并定期将农户小额贷款逾期明细提示各经营行,督促各行加大调查核实力度。

二、业务开展中存在问题以及困难

(一)村镇网点少,三农客户经理少,交通工具有限,服务辐射半径小,难以开展有效细致的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加之农民居住区比较散性、农贷资金额度低,使农贷工作量大而艰苦,有时为几十元的收息服务,客户经理有时要走几十里的路程,加大了工作成本,也影响了客户经理放贷的积极性。

(二)难以落实有效担保。农村财产结构主要是家庭房屋和生活资料,现有的抵押物范围比较狭窄,有效抵押物不足。农村经济较以往有了较大发展,但总体水平仍较低,农户又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经济基础差、收入水平低,农户自身经济状况无法为大额贷款提供担保。小额多户联保贷款以联保小组内个人信用保证贷款本息偿还,由此形成的债务链极为脆弱,一经断裂和遭致破坏就会失去对信贷风险的约束力。当前,在经济商品化比较落后的农村,社会信用制度还不够健全,往往相互影响形成债务连锁反应。加上农村执法难度较大,而且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分散,其执法成本高,因此难以对借款户的行为给予有效的法律约束。

(三)农村整个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已有的诚信教育和信用观念培养主要来自于淳朴民风形成的诚实守信传统以及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的征信知识宣传。这些诚信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信用意识,但大部分工作仍局限在面上,未能在农村全面铺开,不够深入系统,农村诚信教育体系不完善。地方党政部门对协助清收欠款、联合制裁失信行为等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具有实质推动作用的关键性工作,往往不愿意牵头,“守信得益、失信受损”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举全社会之力共同维护创建诚信社会的氛围不够浓厚。

(四)农业为弱质产业,对自然条件依赖性强,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同时农业贷款额度虽小,但周期较长,易受自然灾害影响。

三、进一步开展好农户小额贷款的意见和建议

(一)以农户小额贷款为主打,加强风险防控,保证农户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

以特色产业、特色项目带动,实施整体推进。要选择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客户,对有信贷需求的农户集中发放农户贷款。大力支持具有代表性、示范意义的专业村、特色村、专业合作社、专业市场。重点支持当地政府优先发展,有特色、有市场、有订单、有效益,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的特色项目和优势产业。重点支持订单农业以及处于农业产业化链条上的农户,有能力、有信用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社员等规模化经营农户;支持农机大户、农业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多种经营户等经营大户;支持个体工商户、回乡创业展业个私业主等新型农户。

加强银政合作,实施联动营销。一是争取当地政府部门、村两委、大学生村官、农村“五老”的支持配合,充分发挥他们熟悉农情、乡情、人情的优势,借助多方力量开展业务宣传、发动、推广、管理工作。二是积极争取将农户小额贷款纳入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任务。三是积极将市委组织部下派的包村干部纳入我行农户小额贷款协管员。发挥下派的包村干部作用。四是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同推广信用村、信用镇体系建设,通过信用村镇体系的示范效应,强化农户的信用观念,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农户贷款的风险控制能力。一是将贷前调查落到实处,严把客户准入关。放贷前必须深入了解农户的收入来源、信用状况、家庭人口、土地承包面积、身体健康状况等第一手资料,确保在评定农户的信用等级和确定贷款限额时做到心中有数,最大限度降低贷款风险。二是引入贷款审查项目评估机制。分管行长牵头,由客户评级、信贷审查、监察等岗位人员组成项目评估小组,对贷款准入进行评估和审查,评估小组签署可行意见的才能发放贷款。

创新担保及风险补偿机制。坚持有效担保原则,稳妥推进农户多户联保,积极发展公务员担保、优势行业人员担保;积极寻求扩大农户小额贷款规模的突破点,重点推广“农行+风险补偿基金+农户”模式、“农行+担保公司+农户”模式。

是落实好后续跟踪管理。要通过实地检查、电话访谈、抽查惠农卡交易记录等多种方式开展贷后管理。要及时处理省行电话外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查结果确认、逾期贷款催缴等工作。利用CMS系统对农户贷款到期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进行还款提醒,对无法收回的贷款,要及时采取法律诉讼手段,对逾期日期超过20天的,各支行要逐笔书面上报逾期情况。

进一步做实“三包一挂”考核制度。一是积极引导客户经理正确处理好责任与权利的关系,不能只看到责任和约束,就借口不放款,还要看到多放款、放好款,就能多收益。二是细化考核办法,确保奖励及时兑现到人。

(二)稳健发展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

全面开展服务“三农”市场调查,摸排农户金融需求。围绕农业专业镇、专业村、专业户,及时将种养加工农户和流通业、运输业户分类梳理,逐户立档建册,有的放矢地推广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

实施“整村推进、覆盖推广” 营销策略。锁定农业产业化程度高、集约规模大的重点专业镇、专业村,优选筛选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又有贷款需求的种养、加工及流通、运输专业大户,建立重点支持序列和支持目录。

严格贷款调查。要严格按照“双人入户调查”的原则,依靠村组织、老支书、老党员,全面了解贷款农户、联保户的信用、人品等基本情况,现场实地考察经营场地、机器设备、原材料及经营规模、生产销售等情况,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切实做到放得出、收得回。

(三)探索发展农户新居住房贷款。

要认真做好当地农村新居住房的市场调查,严格按照规定择优准入、连片营销农村新居住房。对不符合政府农村新居建设工程的总体规划、房屋产权不清晰、房屋与贷款行位于不同管辖区域及城中村、城边村的新居住房一概不准介入。

参照当地农村房地产市场价格水平,根据借款人所购(自建)住房的建筑面积、单位价格以及借款人还款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金额和期限,落实有效担保,优先采用抵押方式。

加强与当地政府合作,引导地方政府成立农户新居住房贷款补偿基金,建立贷款风险共担机制,由政府成立的担保公司或由政府财政部门在农业银行设立专项担保基金提供担保。

第四篇:对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调查与思考

对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贷款需求日益增多,“贷款难”成为许多农民的一块心病。农村信用社适时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无疑为农民办了一件好事、办了一件实事,这对于端正其经营方向,解决农民贷款难,支持“三农”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但据调查,农村信用社在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

一、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部分农民对小信贷款存在错误理解。“小额贷款”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中国已20多年的今天,不少农户仍然习惯性地认为,“小额贷款”是扶贫手段而不是金融服务,人人有份,因此出现村村争小户要贷款的现象,加大了贷款的风险。二是有些基层农信社也存在两种不良思想倾向,一方面部分地方对推广“小额贷款”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畏苦畏难、原地不动、等待观望的消极态度;另一方面不少地方把“小额贷款”当作纯粹的“政治任务”,一哄而起降低标准,工作方式简单化,盲目追求速度和数量,忽视这项工作的规范和质量,管理和监督没跟上,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给将来的收贷收息带来一定隐患。

2、资金供求不合理。“小额贷款”是农信社主要的信贷方式,其特点是还款期短,一般是半年至一年,有的只有两三个月;其次是额度小,一般在10000元以下。“小额贷款”虽在一定程度缓解了农民的资金需求,由于它与林业、养殖业的生产周期不适应,且额度小,难以满足农民发展规模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的现实需要。一是当前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平衡困难,已严重制约了农信社推广小信贷款乃至支农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近年来,资金农转非问题突出,邮政储蓄和农业银行从农村市场抽走了大量资金,严重削弱农信社和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加上农信社结算手段落后,竞争力低下,进一步加剧了农信社资金供求矛盾,农村信用社以不足三分之一的资金份额支撑着90%以上的农户贷款。一些基层农信社存贷比高位运行,农贷高峰时少数信用社资金严重不足。二是“小额贷款”户资金回存率极低,易造成信贷资金恶性循环。由于受农业生产特点、农户自身条件、乡村地理因素、信用社结算手段等多方面的影响,小信贷款户存款率(金额)低下,基本是“有去无回”,据统计,截至2005年6月末,衡山农信社发放小额信贷款3.92万户,余额为8286万元,而相应的存款户仅有966户金额778万元,资金回存率仅有9.3%,这种状况进一步加剧了资金供求矛盾。

3、贷款管理难到位。一是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等级评定时对农户个人信誉、还款记录、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缺乏一套切合地方实际、科学完整的评定办法,信用等级评定主观性、随意性较大,农户档案较为粗糙,甚至存在应付的现象,操作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二是信贷队伍力量有限,贷后管理难。目前基层信用社支农一线人员基本是主任和信贷员各一名,主任还要兼顾日常管理工作,而小信贷款遍及乡镇的各个角落,交通不便,人数众多,具有点多、面广、零星分散、工作量大等特点,如目前衡山县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与农户的比例是1:1700左右,每个信贷人员一般要管理不同村落的数百笔贷款,贷后管理工作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信贷环境不理想。当前少数农户信用意识淡薄,把信用社支农的善意行为当作是骗取贷款的好机会,一听说信用社放贷款,便一哄而上,总以为贷款是国家的钱,不贷白不贷,多多益善,却从未想过如何去偿还,偿债意识不强,信

用社收贷款时,便四处躲藏或赖债不还,逃废债现象逐渐增加;再加上现行法律对债权人保护力度欠缺,对债务人约束软化,执行难问题突出,使一些欠款户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债务人赖债有利,赖帐有理的心理,导致社会上还贷还息信用意识淡薄。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放贷容易,收贷难,贷款风险都集中于信用社,从而严重挫伤了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的积极性。

二、建议与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的认识。农村信用社要牢固树立以农为本的经营理念,克服不良的思想倾向,增强做好小信贷款支农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提高支农服务水平,深入调查了解农民资金需求、生产经营和贷款意愿情况,宣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政策的目的和意义,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做到“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讲求实效”;同时对推广过程中农民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诸如跟风借款等错误做法,既要耐心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又要坚持原则,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的作用,让农民不仅了解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政策是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同时更要让他们懂得,只有用自己的诚信,积极支持和配合农村信用社的工作,才能维护双方共同的长远利益。

2、多管齐下增加支农资金来源,增强“小额贷款”支农后劲。首先农村信用社要加强自身建设,加快电子化结算网络建设步伐,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存款市场份额;其次是积极争取中央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增加支农资金来源;第三将县级以下邮政储蓄吸收的储蓄存款以支农再贷款的形式回流至农村信用社,壮大农村信用社支农实力,提高支农水平。

3、规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首先要规范农户信用登记评定工作,构筑“小额贷款”的第一道防线,要根据农户家庭成员的个人身份信息、家庭财产经济状况信息、个人信用信息和品行道德修养信息等内容,制定出细化的、符合本地实际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农户个人资信评价体系,以统一的度量尺度,客观、公正地进行农户资信状况评定,克服评定的随意性及不可控性,真实确定农户个人信用度;其次要完善信贷责任考核机制,充分发放调动“小额贷款”的积极性,着力建立一套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适应“小额贷款”推广要求的信贷管理责任制度;第三是加强对“小额贷款”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和反馈农户的资信变化。针对信用社信贷人员不足的状况,重点是建立一个由村两委、评定小组成员、社会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农户信用状况监控网络,通过他们实时性的现场监测,及时收集掌握农户个人信用度的变化,以便信用社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4、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为推广“小额贷款”工作创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努力培育“讲信用光荣、无信用可耻”的信用意识,使农民恪守“有借有还,再贷不难”的公民信用道德准则;进一步加大打击逃废债力度,对逃废债者进行曝光,公检法等部门要支持信用社对信贷资产的依法保全,帮助信用社最大限度地挽回资金损失;要把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与创建信用村(镇)紧密结合起来,“小额贷款”推广得较好、地方党政支持、信用社资产质量较高的村、镇,可优先评为信用村(镇),并加大支农资金投放力度,反之,则要限制贷款规模,真正做到褒扬守信,贬抑失信。

第五篇:对农户担保贷款新思路拓展的思考与对策

[摘 要]

农信社发展农户担保贷款的新思路是以农民合作组织为桥梁,提高农民合作化程度,使贷款与担保、保险相互结合、相互促进,逐步纾缓以至解决农民贷款难和农信社难贷款的问题。

农户担保贷款拓展中的制约因素

支持新农村建设,必须解决好农村资金来源问题,促使“三农”融资向优化发展。目前由于农业保险体系、担保体系和农村信用建设体系不健全,再加上农业分散经营和高风险性的特点,农信社在农户担保贷款的拓展上困难重重。造成这种困难的因素有五点:

因素一: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制约着农户担保贷款拓展

这里的农业保险是针对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生产的保险业务,是指通过农户投保在更大范围内分散经营风险,在受灾后及时得到损失赔偿的制度形式。2006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近3600万公顷,绝收面积440多万公顷愈3.16亿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近1600亿元人民币。

农户遭受自然灾害无法偿还贷款时农信社的不良贷款将增加。例如,**省**市德庆县农信社柑桔类担保贷款的保证担保贷款协议书中写明,在不可抗力的前提下造成贷款损失的,农信社、担保人各方负50%责任。这一条款表明当出现不可抗力而使借款人无法偿还时,农信社将有一半的农户担保贷款成为坏账,这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风险极大。

因素二:农业的分散经营和高风险性,制约了一些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

目前农户的分散经营方式,使得面向农户的贷款工作琐碎而复杂,且盈利不易,也从客观上给进一步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带来了难题。以**省德庆县为例,当地的柑桔种植业利润虽然高,但受天气、自然环境等自然因素和高技术门槛等限制,风险反而更大。如2006年由于经销商不负责任地收购没有成熟的贡柑,破坏了贡柑在外地消费市场的名声,使贡柑价格下降到一块多一斤,而2005年的价格高达3—5元/斤。农业目前多数处于种植基地性质,尚缺乏风险分散机制,农信社支持柑桔种植户发展将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如果没有政府引导或者其他组织协调和农户的融资关系,农信社很可能会因为风险大而不予贷款。

因素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缺乏,制约了信息的准确传递。

农民对于银行之所以缺乏信用,除了抵押物不足,主要原因是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管理半径过长。没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就不能依托地缘、业缘关系发展和规范农村金融,包括发展和规范合作金融业务。当前某些地方自发成立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虽然在一定时间内起到了作用,但由于缺乏专业性的指导和运作不规范,真正作用难以显现。

因素四:农信社信贷员队伍超负荷运转,限制了其对农户贷款的支持力度。

农信社办理的贷款大部分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具有点多、面广、额小的特点。一个信贷员平均负责7个村左右的信贷业务,业务分散,客户管理上很难到位。如**省联社管理下的农信社机构,目前共有营业机构6686个,其中粤东、粤西、粤北仅485个乡镇有农信社,农户平均每万人拥有不足一个网点。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客观因素的限制,人员补充不到位,信贷员仅维持现有业务量就非常吃力,从而限制了对农户贷款的支持力度。

因素五:农村信用环境差和资金需求日趋多元化,使信贷管理体制亟需改观。

当前,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制度上也不健全,在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一些问题,大量强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剩下所谓“3861部队”,即妇女和儿童,信用意识淡薄,还款能力有限,农村信贷业务难以开展。随着经济结构和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复杂化,农村各经济主体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征,现有的信贷管理方式、信贷业务品种和金融服务水平滞后,难以满足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发展农户担保贷款的新思路

以农业保险来分散信贷风险。农信社要想更好地发展农业贷款就必须鼓励和引导农业保险的发展。农信社应与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在具体运作中,农业保险保单如指定银行作为第一受益人的,保单可作为质物质押给银行从而获得贷款。

我国目前除免征种养两业险的营业税外,对农业保险并无其他财税优惠政策,特别是没有保费直补,农业保险经营处于两难境地:按纯市场化原则厘定费率,农民根本保不起;若按农民能接受的价格卖保险,保险公司则赔不起。此外,我国尚缺乏农民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而在不少发达国家,政府直接为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所面临的自然风险提供保险或保险方面的资助。目前我国财政资金充足,2006年中央财政预算用于“三农”的支出达3397亿元,比2005年增加422亿元。我国可参照国外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财政补贴商业保险开展农业保险,实行保费直补,国家还应该建立农业风险基金,基金的来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政府投入;

二是吸纳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资;三是农民投保。当投保农民受灾造成农作物损失,按投保额给予补偿。

同时一些有条件地区要实现从“田头” 跨越到“餐桌”的农业保险,即农业保险从传统的种养两业险开始向农业的生产、销售、流通等广阔的领域扩展,保证食品安全,这样受保的农产品就可赢得市场。如“蕉癌”事件、瘦肉精中毒事件给一些地区的农民带

来了极大的损失,为了加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心,确保合法农户的利益,减少农业信贷风险,发展农业保险势在必行。

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农贷担保体系缓解贷款难。农贷担保体系发展缓慢是农信社大额贷款发放难的一大瓶颈。必须尽快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农贷担保体系,减少农信社的贷款风险。可以通过建立政府引导型担保基金,进行市场化运作,具体的运作方式可以采取从中央和上级政府下拨给农村的扶持资金中划出一部分、地方政府小财政收入中挤出一部分的办法建立县、乡(镇)两级农贷担保基金。农贷担保基金专户存储在农信社,专人负责管理,专门为农户大额贷款提供担保。另外还应建立商业运作型担保基金。政府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民间资金建立股份合作制的农贷担保公司,参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模式,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和管理。还可以建立农户互助型担保基金。由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互助性质担保基金,为成员贷款提供担保。

因地制宜,紧扣支农,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优势。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信社应将传统的信贷业务向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转变。主动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耕作模式,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在支持畜牧养殖业方面,应以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为重点,把信贷资金投向效益高、风险小、潜力大、市场稳定的绿色环保养殖项目上。

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化成功经验表明,大规模的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的可持续、高速、健康的发展,因此,企业规模化是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龙头企业具有很强的经济带动作用,农信社要在加大扶持农户分散经营、重点支持专户经营的基础上,有条件、有步骤、有重点地支持农村产业化经营,支持农村龙头企业,支持农村合作经营组织,推行“业主+农户”、“订单+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

推进农民组织化。农村金融问题与农民组织化问题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破解农村金融问题需从提高农民组织化入手,反之提高农民组织化要从发展金融组织着眼。金融不仅是一种活动、一种行为,也需要有效的组织载体,以便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风险。而合作组织就可以是这样的重要载体。农信社应通过金融工具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建立起分工合作的金融供给机制,有效发挥农村金融杠杆作用,引导农民成立社区互助金融组织,如互助担保或资金互助社等,通过互助组织将资金转贷给农户,不仅可以解决商业金融规模经营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另一方面也能解决农户市场主体地位不对称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及时满足农户资金需求,带动农民合作组织化程度提高,从而有效化解农民进入市场的风险,也就有效化解农村金融风险。但是信用合作和各种社区性、专业性的合作组织必须结合起来。以金融为核心,以信用为脉络,通过支持和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组织,并在合作社与合作协会平台上开展农村信用评级和信用联保,实现与现有银行体系的对接和互补,将社会资本有效转化为经济资本。

创新服务方式,打造特色金融服务。坚持以农户为中心,围绕支农重点,拓宽服务领域,结合市场对不同的客户“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差异化信贷服务。但是目前,不少农信社在业务品种上,诸如仓单质押、权利质押、票据承兑等业务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农户担保贷款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一定要从信贷准入条件上入手,要发展多种担保方式,可以用固定资产抵押,可以用产品办理质押,还可以采取第三方担保,与有实力的担保公司合作。

量身定制信贷品种。针对农户贷款短、频、急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应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办贷效率,以免延误时间使农民错失商机。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农村的经济及其产业结构特点,要求针对不同种类农产品开发不同的担保贷款品种。因为不同农业产业其特征不一样,故在开发品种时应充分考虑其特点而确定其担保方式、贷款期限、贷款额度、还款方式等具体细节,满足不同农业生产者的贷款需求。

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金融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由于历史原因,农信社信贷员队伍参差不齐,人员素质问题也影响到信贷资产质量。而要使信贷质量提高,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根本。因此,要加强信贷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信贷风险、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贷管理队伍。要采取引进来、派出去、上下交流、异地交流等方式,多渠道培育信贷管理人才,逐步优化信贷队伍。在用人的激励机制方面加以优化。除了物质等正向激励外,还应结合绩效管理,提高贷款营销在考核中的比重。

下载信贷标准化是资金效率之本——对近年来农户贷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贷标准化是资金效率之本——对近年来农户贷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加强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加强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xx市委组织部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全面提高党......

    对绿色信贷支持山区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精选5篇)

    对绿色信贷支持山区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以安徽省金寨县农信社为例 作者:赵勇 绿色信贷是环保部门和银行业联手抵御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促进节能减排,规避金融风险的重要经济手......

    对我县退耕还林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文章标题:对我县退耕还林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内容摘要〕笔者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__县退耕还林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关键词〕林业退耕还林思......

    对党内选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十六大报告提出“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

    对社区警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社区警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我局的社区警务工作走在了重庆市的前列,创建了独特的三种警务模式,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只有依靠党委政府,依靠人......

    对社区警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社区警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摘要:我局的社区警务工作走在了重庆市的前列,创建了独特的三种警务模式,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只有依靠党委政府,依靠人......

    对乡镇妇联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乡镇妇联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乡镇妇联工作的调查与思考2007-12-12 14:18:1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对乡镇妇联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对乡镇妇联工作的调查与思考(2)对乡镇妇联工作......

    对农村稳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村稳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武潭镇党委委员、组织部长李庆)在目前农村经济体制转轨、乡镇职能转变、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入的特殊时期,如何正确处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