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开局之年保险业面对的现实问题

时间:2019-05-12 14:2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开局之年保险业面对的现实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开局之年保险业面对的现实问题》。

第一篇:2011开局之年保险业面对的现实问题

2011:开局之年保险业面对的现实问题

保险营销岗位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保险营销行业成为低端劳动人口的职业避风港,每年高达70%的流失率也使保险营销成为最不稳定的职业。同时,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背后所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也造成保险营销员与所代理的保险公司之间的纠纷频发。我国保险监管机关已经着手启动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但整个行业的动作过于迟缓。

2010年,中国保监会出台《关于改革完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的意见》,宣告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开始启动。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由境外舶来,与我国现行的社会结构和人文环境不相适应,造成保险营销员与大多数普通城镇劳动者相比较而形成社会地位和个人发展的不平等。

社会地位的不平等表现在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将营销员定位于与保险公司不存在雇佣关系的独立个体。在当前的社会结构下,大多数游离于企事业团体之外的普通个体劳动者事实上处于社会底层。他们不能如同大多数拥有固定劳动合同的普通劳动者一样获得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也游离于可以保障基本权益的工会团体,谋求政治上的地位或融入行业主流群体更是障碍重重。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城镇普通劳动者是否享有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建立的社会保险待遇,是判断其最基本社会地位的现实标准。个人发展的不平等表现在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将营销员的个人发展空间锁定为终身制,大多数人失去在行业内不同岗位多元发展的机会,而目前的人文环境又造成我国的保险营销员的全面发展几乎没有可能。

正是由于存在严重的社会地位和个人发展的不平等,大多数保险营销员的职业荣誉感与幸福感与保险业务收入的高速增长成反比。这导致保险营销岗位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保险营销行业成为低端劳动人口的职业避风港,每年高达70%的流失率也使保险营销成为最不稳定的职业。同时,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背后所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也造成保险营销员与所代理的保险公司之间的纠纷频发。据测算,我国有接近三千万人曾经从事过保险营销工作,2010年在册的保险营销员接近330万人,占我国保险从业人员总数的85%以上。

保险业作为金融领域从业人员平均教育程度最低的行业,没有基本保障的保险营销现状,加上“大跃进”式的增长模式形成的误导和“乱”、“假”现象,导致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严重受损。全国高校保险专业本科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不足30%就是明显的例证。我们如果只是以改良的心态、以行业局部利益为由应付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重塑保险行业社会形象将成为一句空话。

在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境外保险业的管理与运行模式哪些可以直接引进,哪些需要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修正,我们并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思考,很大程度上采取了直接的拿来主义。这导致需要社会整体环境配合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遭遇很多尴尬,全行业并为此付出了社会形象、健康发展的沉重代价。一般而言,技术性质的或者只是在企业内部运行的管理制度和模式的引进通常不会产生社会或行业问题,而涉及社会结构及人文环境的管理制度和模式的引进则要充分考虑适配性问题。在我国,保险行业事实上不可能要求社会结构和人文环境应对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而做出变革或调整,境外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只能局部或小范围借鉴而不能全行业照搬,必须立足我国国情进行改革和完善。

我国保险监管机关已经着手启动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但整个行业的动作过于迟缓。我国很多大中型保险公司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不遗余力,加快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解决保险营销员面临的社会地位与个人发展的不平等问题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如何下决心、下狠心、下恒心解决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这种体制对于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顺应我国现有的社会结构和人文环境,是保险业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经营主体

保险业成为我国金融领域准入门槛较低的行业,几乎没有任何创意和能力去撼动大公司的新主体不断进入市场,“挖墙脚”、“火线提干”和恶性竞争成为保险市场运行的常态。大多数中小保险公司面临严峻的“资源”困境,加上近年来进入市场的经营主体缺乏细分市场的战略智慧,导致部分小型保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根据中国保监会网站公布的2010年12月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披露的数据,我国国内市场已经拥有直保公司114家,其中约35%是近五年组建的,这些公司占全行业保险业务收入的比重不足5%,占全行业总资产的规模不足10%。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人寿(21.33,0.34,1.62%)、中国平安(51.23,1.77,3.58%)、中国人保、中国太平洋(11.43,0.14,1.24%)、中国太平五大直保业务集团和新华人寿、泰康人寿所具有的专业人才优势、业务资源优势、销售渠道优势和分支机构优势,使其业务收入占2010年保险市场份额的82%。(见下图)

面对人才资源、业务资源和渠道资源的高度集中,大多数中小保险公司面临严峻的“资源”困境,加上近年来进入市场的经营主体大多以全国性保险公司为发展目标,缺乏细分市场的战略智慧,盲目地以“小而全”应对大公司的“大而全”,导致部分小型保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尽管中小保险公司生存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在以经营主体数量和保险业务收入为衡量市场发展状况指标的环境下,仍然有众多投资者排队等待成为保险市场的经营主体。

面对资源高度集中在大公司的现状,我们以简单的加减法思维寄希望于通过增加经营主体数量分割大公司已经掌控的保险市场资源,于是保险业成为我国金融领域准入门槛较低的行业,几乎没有任何创意和能力去撼动大公司的新主体不断进入市场,“挖墙脚”、“火线提干”和恶性竞争成为保险市场运行的常态。由于获取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牌照几乎没有可能,部分“投机”性资本通过各种行政资源谋求保险公司的经营牌照,通过保险公司这个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平台实现迂回进入金融运营系统或“借船出海”谋求上市套利的双重投资目标。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受盲目的政绩观驱使,追求所谓金融总部概念,将地方商业银行作为范例,在不了解保险经营的风险分散原则的状态下,组建股东与市场高度集中的保险公司,一旦发生区域性灾害,其股东和客户共同成为受灾户,地方性保险公司的经营稳定性受到严重挑战。

那么,目前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中国保险市场不需要增加新的经营主体吗?不是。我国目前需要的是具有国际视野、可以为中国经济的“走出去”提供“保驾护航”的大型保险集团或者是对于国内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具有相当资源优势的保险公司。

保险在中国是舶来品。两百多年前,保险是作为英国殖民者“保驾护航”的经济工具进入中国市场的。当时的《泰晤士报》曾经在评论英国向中国的资本输出时说到“中国帆船正在迅速从商业航线上消失,中国商人不再雇佣帆船了,海上保险的原则消灭了中国帆船。”今天,无论从经济规模、经济竞争力,还是从全球经济的影响力而言,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大国。中国的制造业和采掘业等实体经济已经走出去了,但是为实体经济提供风险管理和保险服务的保险业并没有真正走出去。目前,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已经遍及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交通银行(5.81,0.12,2.11%)、招商银行(14.33,0.24,1.70%)、中信银行(5.73,0.06,1.06%)已经开始进行海外机构设置的实质性工作,民生银行(5.81,0.22,3.94%)和光大银行(3.92,0.09,2.35%)也在着手研究海外布局工作。我国的保险业除了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由于历史原因在海外设有规模较小的分支机构外,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和中国太平洋的海外机构仅限于港澳地区。

作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金融保险竞争力与经济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构建具有强大的国际化资源配置功能的现代金融保险体系,是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战略使命。从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史来看,金融保险业的兴起都相应促成了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意大利和荷兰等国的崛起,无不受益于其跨国金融保险集团的发展。欧美各大保险机构正是通过不断的海外拓展,确立了统领国际保险业格局的地位。目前,许多跨国保险集团已经在我国完成了抢滩布局,并且在财产保险领域为本国产业资本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提供风险管理和保险服务。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了国际金融保险市场的大分化、大调整,为中国的金融服务业跨国发展提供了机遇,我国的实体经济“走出去”和“产能输出”的战略为包括保险业在内的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确立的“走出去”战略,表明我国正处在由资本输入走向资本输入与资本输出并行的转变期,部分中国企业正由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转变,保险业国际化的目的在于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延续性保险服务。

因此,保险业必须立足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国内经济政策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评估保险经营主体的规模和数量,摒弃数量就是政绩的简单思维,在支持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保险集团、大型保险公司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或区域保险公司做大做强的基础上,鼓励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定位的保险集团及保险公司之间的购并、重组及采取多层级的法人组织结构,这是保险行业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不得不面对的涉及经营主体布局与规划的现实问题。

承保盈利

去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339.9亿元,是近20年来仅次于2008年的第二个重灾年份。在这样的困难形势之下,我国财产保险业的盈利水平却创出新高。过度追求经营利润的结果导致真正需要获得保险保障、风险相对较高的保险业务受到冷落,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受到严重影响。

2010年,我国财产保险业的盈利水平创新高。截至2010年11月份,财产保险业实现盈利180.5亿元,同比增加166亿元。其中,承保直接盈利89.6亿元,同比增加188.3亿元。同时,财产保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明显下降,连续多年亏损的车险开始盈利。根据监管部门的分析,2010年我国财产保险业的盈利,其中有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但该影响所占比重不到30%,主要还是得益于加强监管、规范市场和保险公司加强内控带来的。今年年初,民政部会同保监会等部门对2010年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进行了全面会商和核定。经核定,去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339.9亿元,是近20年来仅次于2008年的第二个重灾年份。2010年我国的自然灾害有如下特点:灾害频繁、重大自然灾害连发;灾害种类多、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洪水、旱灾、地震和地质灾害影响突出;点多面广、重复受灾区域大;人员伤亡多、灾害损失重;城市受灾严重、经济社会影响程度深;贫困地区受灾面广、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难度大;居民住房和公共设施大量损毁、安置重建任务繁重。从各灾种的影响情况看,洪涝(含山体滑坡及泥石流)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旱灾次之。

从2010年底到2011年1月上旬,澳大利亚东部地区遭遇1918年以来的最大的洪涝灾害,澳大利亚有关部门认为这场洪涝灾害可能导致6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很有可能引起澳洲保险史上最大的保险赔款支出,赔款数额预计将达到几十亿澳元。花旗集团的分析报告认为,澳大利亚最大的两家保险公司Suncorp以及澳大利亚保险集团(IAG)将面临超过5亿澳元的亏损,澳大利亚财产保险业的亏损将超过40亿人民币。尽管澳大利亚财产保险业将因为这场百年灾害遭受财务亏损,但是当地政府和遭受财产损失的民众仍然对于保险业严格的理赔政策表示不满,澳大利亚政府已经敦促保险业调整理赔政策,否则政府将干预保险业的运作。

同样是两个国土面积辽阔并同样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国家,中国财产保险业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实现了承保盈利创新高,澳大利亚财产保险业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要面临经营亏损,而且还要面对来自政府和民众的指责。从表面上看,在商言商,追求利润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无可厚非。但是,从保险业存在的客观性和必要性来看,大灾之年,保险业盈利水平不仅创新高,而且还出现承保利润,于民众、于政府显然说不通,甚至有些尴尬。

2010年,在全部自然灾害的成因中,洪涝(含山体滑坡及泥石流)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旱灾次之;在全部受灾标的中,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20条高速公路、39条国道及220余条省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城市受灾也比较严重。应当说,洪涝(含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在绝大多数的财产保险条款中属于保险责任的范畴,旱灾在大多数的生长期农作物保险中也属于保险责任,城市受灾标的所有者大多具有投保能力,我国高速公路在普遍实行收费制度的条件下也完全具有投保能力,国道和省道也应当具有一定的投保能力。但是,这些具有投保能力的受灾标的投保情况如何,保险公司是否在相应的保险宣传及展业工作中做到位,尽管很难获得相关资讯,但仅从财产保险行业当年承保利润的情况分析,应当不容乐观。

另外,从我国2010年财产保险业务收入的结构分析,车险业务收入超过总保费的75%,企业财产保险业务收入占总保费的比重不足15%,承保需求量较大的农业保险的业务收入占3.3%,城乡居民的家庭财产保险业务收入不足全部财产保险业务收入的1%。财产保险业务结构的严重失衡表明我国财产保险业的经营思想存在严重误区,过度追求经营利润的结果导致真正需要获得保险保障、风险相对较高的保险业务受到冷落,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要辩证看待我国财产保险业2010年的承保盈利,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寻求平衡,全行业要真正认识对于国家和社会应当承担的责任,加大保险业务结构的调整,这是我国保险业者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银行保险

目前,部分基层银行仍然默认保险公司派驻银行的售后服务专员在其营业区域内推销银保产品,最终遭受损失的仍然是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近年来新组建的一些中小寿险公司将其产品销售渠道主要定位于银行窗口,部分公司超过90%的业务来源依赖于银行保险,银行保险市场仍然存在着间接或隐形的恶性竞争的风险。

2010年,中国保监会对于规范银行保险业务加大了监管力度。但是,作为金融行业的组成部分,保险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然影响到其他金融领域。中国银监会2010年11月1日以银监发〔2010〕90号文的形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在更加明确规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规则的同时,特别强调“通过商业银行网点直接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的人员,应当是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银行销售人员;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并且规定“商业银行每个网点原则上只能与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开展合作,销售合作公司的保险产品。”

银监会的此项通知表面上是为了进一步规范银行保险业务,实际上是为了维护商业银行的市场形象,是对于近年来保险业通过银行渠道销售保险产品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之后的“救火”动作。通过“驱逐”保险公司派驻银行网点的银保业务专员,设置相应的防火墙,防止保险行业的问题蔓延到商业银行系统。银监会的这种“自救”安排无可厚非,保险业需要认真从自身查根源、找问题。在银保合作过程中,不惜以“借高利贷”的方式实现银行保险费的增长,为了争夺银行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开展手续费竞争,派驻银行的保险理财专员存在的销售误导,导致银行在获取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来自保险行业的对于银行商誉的负面影响。银行保险合作是双赢发展的共同需要,保险业必须正确看待银行保险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自身查找形成问题的根源,从行业发展的大局出发调整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合作策略,努力提高保险行业在银保业务合作过程中的话语权,使银保业务真正有利于双方的业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有些保险公司将银保业务专员更名为售后服务专员继续派驻定点银行,部分基层银行因中间业务收入指标压力及缺乏专业银保产品销售员工,仍然默认保险公司派驻银行的售后服务专员在其营业区域内推销银保产品。面对这种阳奉阴违的现象,最终遭受损失的仍然是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同时,由于保险营销体制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导致近年来新组建的一些中小寿险公司将其产品销售渠道主要定位于银行窗口,部分公司超过90%的业务来源依赖于银行保险,银行保险市场仍然存在着间接或隐形的恶性竞争的风险。因此,监管机关和行业组织如何立足于银行与保险业务合作的可持续性,继续完善和规范银行保险合作的制度,建立健全银行保险销售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在引导中小寿险公司开拓多元销售渠道的同时,扩大利用银行柜台销售包括车险、家财险、农业险、意外险在内的各类个人业务,努力实现保险业务和银行业务的双赢,是保险业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行政处罚

保监会及其各地派驻机构对于行业存在的问题不护短不手软,在2010年签发了超过1500份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即每9.8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对应1张罚单。对比监管部门在2009年签发的不足1000份行政处罚决定书,2010年比上年增长了51%,高于2010年30%的保险业务收入增长速度。

2010年,中央纪委转发了《关于严厉打击利用保险业务从事商业贿赂行为的通知》,对于保险行业存在的商业贿赂现象提出警示。国家审计机关在对于我国主要保险公司进行审计后,指出保险行业存在着严重的“三乱五假”现象,即“保险业务乱、中介代理乱、营销秩序乱”和“虚假承保、虚假批退、虚假费用、虚假理赔、虚假挂单”。同时,中国保监会及其各地派驻机构对于行业存在的问题不护短不手软,在2010年签发了超过1500份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即每9.8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对应1张罚单。

对比中国股市总市值超过26万亿元的证券市场和总资产超过保险业19倍的银行市场,监管着资产总量仅为5万亿元的中国保监会系统签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数量不仅大比例领先于其他金融监管机关,而且在国务院所属部委中也处于前列。从保险监管机关签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构成分析,涉及保险中介的约占50%,涉及财产保险公司的约占30%,涉及人身保险公司的约占20%,其中约90%的保费收入超过10亿元的保险公司有被处罚的记录,在保费收入10亿元以下保险公司中被处罚的数量约占15%,处罚记录与保费收入成正比。

从保险监管机关签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涉及的内容分析,不实列支营业费用位居榜首,然后依次是委托非法机构和个人从事营销活动、虚假业务、财务管理混乱、数据报表失真、不严格执行交强险费率、不严格执行其他险种费率、交强险拒保、不如实告知和虚假宣传等。同时,根据保监会披露的信息,保险业高管人员中有1545人次的高管人员被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占全国2.94万保险行业高管人员总数的5%。保监会在开展保险公司案件清理过程中,累计问责机构1251家次、个人4777人次。对比监管部门在2009年签发的不足1000份行政处罚决定书,2010年比上年增长了51%,高于2010年30%的保险业务收入增长速度。

保险业作为以最大诚信和品质形象为生存根基的行业,面对超过业务增长速度的罚单数量,以及较高比例的不良记录高管名单、被问责的机构和个人,实在令人汗颜。保险监管机关严格执法、惩处违规行为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但是,面对如此大比例的违规违纪行为,全行业应当认真反省,这种以违规手段实现的保险业务收入如同乱砍滥伐一样严重破坏了行业的生态环境,任何高速增长的数字面对行业生态环境的恶化都没有正面意义。同样,我们也没有理由以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为由,为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开脱。因此,在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建设的同时,应当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对于市场运行过程实行硬约束或实时监控,通过技术措施建立“防火墙”和“防护网”,努力从源头抓起,查找形成问题的根源及其主客观原因,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完善制度和技术的双重预防措施。同时,避免或防止直接或间接将行政处罚和问责数量的多少作为评价各级监管机关政绩的现象,努力发挥行业自律和企业自律的作用,认真评价现有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是否存在与有效防控行业系统性风险、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和促进保险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相悖内容,通过控制或减少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降低监管成本,是监管机关和全行业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应思考的现实问题。

第二篇:十二五开局之年工作总结[模版]

十二五开局之年工作总结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区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市委十届八次会议和区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全区党建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以加速提升农村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统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坚持重大任务抓落实、重点工作抓突破、日常工作抓规范,努力使农村基层组织活起来、强起来、亮起来,为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实现全区“十二五”良好开局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以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总体思路:围绕“抓基层,打基础;抓示范,立标杆;抓规范,上台阶”的总体要求,立足“五个着眼”,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即:着眼于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领导力、执行力,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内容创新;着眼于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机制创新;着眼于激发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积极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着眼于发展党内民主推进社会民主,积极扩大党内民主、发展社会民主;着眼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构建基层党建领导新体制和工作新机制,不断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领航、聚力、先锋作用,强化创建工作的统筹调控、协调引领、组织激励功能,多层面、多角度地服务发展大局,实现农村党建工作与农村科学发展的整体联动、同步推进。

一、着眼全局发展,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重大任务落实

1.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以“聚合力促发展,树城市新形象”为创先争优活动主题,组织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在推进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111国道二期、中科院怀柔科教产业园等重点工程建设中创先争优,在服务保障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中创先争优,在热烈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中创先争优,为“十二五”时期怀柔科学发展,特别是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凝心聚力作贡献。重点抓好党性教育,推进党群共建,深化认责承诺。

2.广泛开展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开展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十百千万”工程,即:十项庆祝纪念活动、百名先进评选表彰、千名党员走访慰问、万名党员先锋行动。通过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召开座谈会、拍摄历史文献片、组织党史知识竞赛、编发优秀党员事迹图书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纪念庆祝活动,广泛宣传建党90年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全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结合自己的特点,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

3.做好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各项工作。围绕“形成一个好报告、选出一个好班子”,全面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严格落实市委关于乡镇领导班子职数、班子成员年龄结构、知识能力结构、干部交流、年轻干部和女干部配备等有关政策规定,实现年龄、经历、专长等方面的合理搭配。切实扩大民主,探索改进乡镇党代表候选人提名和介绍方式。抓好新一届党代表当选后各项工作,健全完善党代表信息库,开展新任职党代表培训,完善党代表提案、提议、重大决策征求党代表意见等相关制度,不断增强党代表履职能力,拓宽党代表履职渠道。按照中央“五个严禁、十七个不准、五个一律”的要求,严明换届纪律,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保证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4.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把握节奏,明确要求,稳步推进。加快转变乡镇职能,重点是转变乡镇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乡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解决群众诉求。按照“只减不增”的底线要求,进一步优化乡镇党政机构和事业站所设置,配置好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改革乡镇事业站所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新型农村服务体系。创新乡镇行政运行机制,严格依法行政,加快推进政务公开,转变服务方式,发挥乡镇领导、服务、推动农村发展的作用。

二、围绕中心工作,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服务功能

5.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不断调整完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展党员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联系户、党员示范基地等活动载体建设,壮大党员志愿者队伍,组织党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实行“党员活动日”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开展便民利民活动、为群众做好事。适应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突出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思想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因征地拆迁等原因暴富农民的教育引导。严格落实信访责任制,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建立基层组织建设信访工作台账,推行季通报制度。对信访比较集中的乡镇党委、村党组织进行重点管理。

6.实施农村党组织星级分类管理。坚持抓两头、促中间,抓示范、带后进,研究制定《关于实行村党组织评星严晋级分类管理的意见》,引进“精细化”管理理念,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五

个好”农村党组织争创要求,设计星类,明确标准,量化指标,分星考核,动态管理,加强指导,开展“五星”党组织争创活动,构建党政联动、齐抓共管的农村党建工作格局,激励村级党组织在不同起点、不同领域上创优争星,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功能。继续打造农村党建品牌,推进独具特色的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基地)建设。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晋档升级。加强重点难点村治理整顿,实施“挂销账”、领导联系、部门帮扶、驻村指导等制度,建立工作台帐,加强督促检查,实现重点整顿有转化、有发展。

7.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适应城市化发展新形势,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动等党组织设置方式,通过组织设置创新,强化服务,推动发展。做好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工作,进一步总结典型,交流经验,发挥好党组织作用。加强村转居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调整优化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探索符合实际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在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中,把党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做到党组织组建与社区建制同步设置、党组织活动与社区活动同步开展、党建工作与社区建设同步考核。

8.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统筹城乡党建资源,深入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深化、拓展城乡共建活动,完善区直单位联系到乡镇、共建到村机制,动员区内外社会力量联村共建,引导、集聚城市单位信息、资金、人才等资源优势,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帮扶,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立开放型党组织生活方式,推进城乡基层组织工作经验相互借鉴,引导农村成熟党建工作模式进入城市党组织。充分发挥各单位关系资源优势,通过开通城乡共建网站、发行城乡共建旅游优惠卡等措施面向首都推介共建资源,鼓励基层党组织主动加强与区外单位特别是中央、市直部门的互动与交流,广泛汇集各类社会力量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强对城乡共建活动的考核和指导,把结对共建情况作为区直“五好”标兵党组织和“五个好”乡镇党委评选的重要依据。

三、立足岗位争优,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引领发展能力

9.深化农村干部职责管理。健全不合格村党组织书记调整制度,尝试通过面向社会公开竞选等方式,重点从退休干部、致富带头人、回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和企业骨干中选拔领路人。强化农村干部“三看三比”活动平台作用,建立健全农村干部岗位目标管理、民主评议、服务承诺制和脱岗培训等制度。在“两代表一委员”推选中,积极推荐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探索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招录乡镇机关公务

员、事业编制人员。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采取集中办班、参观考察、主题教育等措施,探索定岗培养、轮岗交流、上挂下派、专人帮带等方式,不断提高后备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加大农村党员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大学生“村官”教育管理,择优充实后备干部队伍。

10.加强农村干部教育培训。把农村干部培训纳入全区干部培训整体规划,统筹实施“三分两挂两代培”培训办法,即统筹城乡培训资源,按责任分级负责、按需求分类培训、按区域分片轮训,选送优秀村干部到乡镇机关、到强村富村挂职锻炼,拓展区外教育基地代培、高等院校代培途径,不断完善农村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区级将举办农村社区管理、沟域经济发展等12期主题培训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优势,请处级领导干部及相关专家走进演播室,举办“远程教育大讲堂”,全年安排24期网络直播授课活动。各乡镇党委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对农村干部进行普遍轮训,保证农村干部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12天。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扩大农村干部教育培训阵地。坚持培训项目申报制度,加强对各乡镇农村干部培训工作的指导,通过培训质量评估对部分示范培训项目进行资助。

11.推进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继续开展大规模党员培训。建立党员教育师资库,开发党员培训教材,完善党员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和远程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党员轮训制度,重点抓好新党员、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和大学生“村官”培训。探索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新党员在线学习机制,继续办好“党员手机报”。完善农村党员“一册一线”教育管理机制,探索创新党员考核途径,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健全和完善建国前老党员、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机制。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与服务,建立学习培训、座谈交流、参观考察、扶贫解困长效机制。研究制定发展党员规划,探索在“两新”组织、外出务工人员等领域中发展农村党员的途径。

四、健全完善制度,继续深化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2.推进农村基层党务公开。会同纪检部门,抓好《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中办发〔2010〕29号)贯彻落实,制定党务公开目录,建立健全例行公开、监督检查等制度。通过党内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新闻媒体等方式,及时公开党组织决议、决定及执行情况,党的思想建设情况,党的组织管理情况,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干部管理情况,联系和服务党员群众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内容。注重将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工作有机结合。

13.完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制定《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理顺村级班子关系,特别是规范农村新型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运行机制,推进领导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保证村级班子责任清晰、分工明确、运行规范。健全民主决策八步工作法制度,实行村级重大事项票决制,使民主决策更加科学规范。创新村务公开机制,坚持普遍公开与点题公开、定期公开与即时公开、结果公开与过程公开相结合,确保公开的真实性、及时性。指导基层结合实际修改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增强章程的可操作性和约束力。完善农村民主监督机制,重点加强村集体财务监管,严格落实村章委托乡镇代管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

14.加强村民代表队伍建设。以乡镇党委为主体,加强村民代表教育培训,提高村民代表素质能力,引导村民代表充分、有效、正确地行使好民主权利。拓宽村民代表发挥作用途径,探索村民代表承诺制、设岗定责、“联系户日记”等工作机制,在落实民主决策、强化民主监督、服务农民群众等方面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完善激励机制,通过开展民主评议、评选优秀村民代表等措施,切实增强村民代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五、抓好责任落实,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机制

15.实施基层党建创新“书记工程”。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项目调研,加强对基层创新项目实施工作指导。围绕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党领导下村级民主自治机制、村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重点难点问题,确定全区农村基层党建创新重点。各乡镇党委要围绕重点、难点问题,结合本地实际,确定至少一个基层党建创新“乡镇党委书记项目”。乡镇党委书记要履行创新项目责任人职责,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创新项目落实。项目落实情况作为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的重要内容。

16.狠抓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完善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发挥成员单位作用,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严格落实党建工作“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机制,研究制定进一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制度和措施,科学制定2011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完善和落实乡镇党委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建立农村党建工作情况动态通报、分析、处理机制,加强督促指导。建立健全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双向述职、群众评议机制,完善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半年述职评议制度,强化评议结果运用。建立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季报制度,各乡镇要将乡镇党委书记参加基

层党建工作会议、开展专题调研、研究基层党建工作事项等活动情况,做好记录、留好资料,每季度向区委组织部报告。规范村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活动,实行基层党组织书记季度向党委、党员大会分别报告党建工作并接受评议制度,评议结果纳入村党组织和村干部考核内容,与干部绩效补贴相挂钩。开发建设开放统一的农村党建工作信息平台,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新手段,建立以网络督导与实地督导、半年述评互相补充,安全有序的创建工作信息化督导考核机制。

第三篇:淄博纺织业开局之年成绩显著

淄博纺织业开局之年成绩显著

2011年,山东淄博纺织行业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积极开展创意纺织、科技纺织、绿色纺织、数字纺织和管理纺织“五个纺织”建设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1~11月,淄博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10%;利税40亿元,同比增长20%;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28%。行业销售利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鲁泰公司、银仕来公司、兰雁集团、大染坊公司、流云公司、兰骏集团、齐赛公司等7家企业入围2010~2011中国纺织服装竞争力500强。

提升创意设计水平建设创意纺织

根据淄博市政府的部署,淄博纺织行业2011年重点抓了时装产业链建设,并将时尚创意作为服装产业链的核心。为促进企业加深对纺织创意设计的理解,让创意设计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淄博纺织行业围绕时尚创意组织了一系列活动。

4月淄博纺织协会组织多家企业赴上海参加东华大学时尚周系列活动。4月29日,华丽公司在深圳举办以“依步达绽放大梅沙”为主题的时尚发布活动,百余家客户当场与依步达公司签约。7月19日,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淄博市纺织行业协会和淄博银仕来纺织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银仕来”杯大提花面料创意设计大赛举行颁奖仪式,会上银仕来公司被授予“中国大提花面料精品基地”称号。10

月31日,淄博幸运风体育用品公司举办2012春夏“共赢天下”新品发布会。12月10日,海思堡公司举行“海思堡时尚之旅”发布会。

这些活动有力提升了企业的创意设计水平,引领淄博纺织行业由传统制造业向时尚创意产业跃升。

加快科技进步 建设科技纺织

2011年,淄博纺织行业在科技进步方面取得不俗成绩。

一是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展突出,大染坊公司、海思堡公司、幸运风公司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称号。淄博市今年共有7家企业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称号,纺织行业占3家,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

二是积极推进海藻纤维项目。海藻纤维项目被列为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山东半岛蓝色海洋经济圈重点推进项目、国家十二五规划新材料重点扶持项目。

三是研发出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鲁泰公司的“无缝线高效制衣成套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2010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半缸染色节能工艺关键技术应用及推广”项目通过省科技厅验收,“扭妥纺工业化成套技术推广”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管状礼服面料规模化生产的研究与泡沫整理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银仕来公司4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色纺DTY150D/JC21竹节纱/JC32交织面料,玉米、竹纤维织物丝绸大提花面料,多元纤维仿色织面料,细旦天丝、真丝交织高密家纺面料。

推进两化融合 建设数字纺织

为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淄博市纺织协会组织企业借海峡两岸(淄博)工业信息化和产业合作交流会的机会引进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以及客户关系管理(CRM)等信息化系统,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协会还积极建设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淄博纺织协会已经与台湾资策会、台湾羽冠公司签署信息化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淄博纺织服装智慧云端公共服务平台,将从建设纺织服装接单中心、打样中心入手,逐步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

促进节能减排 建设绿色纺织

今年,由纺织协会牵头制定2011~2015年淄博市纺织行业重点产品能耗定额标准,共制定14项重点纺织产品能耗定额,为企业开展节能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为解决浆料污染问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鲁泰公司举办了“纺织之光”重点科技成果暨“新型改性淀粉浆料生产与替代PVA应用关键技术”现场推广会。这项技术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该技术通过对天然淀粉材料的加工改性,提高其上浆性能,优化上浆组分和工艺,解决了传统上浆配方中PVA用量过大、浆料生产产生废水、退浆印染废水不达标等问题,同时带动上浆工艺、上浆设备、环保上浆辅助剂的同步发展,显著提高了纺织上浆生产的环保性和纺织品生态性。该项技术研发成功并通过验收鉴定,对中国纺织行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鲁泰公司是参与该项目研发的主要单位。

提高管理水平建设管理纺织

2011年,淄博纺织协会与市经信委联合在全市纺织行业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为主要内容的6S管理活动,引导企业积极提升现场管理水平,推进企业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纺织协会总结推广了鲁泰公司、兰雁集团、齐赛公司、华丽时装公司等先进企业的经验,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现场管理制度,企业现场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一年来,淄博纺织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鲁泰公司荣获“2011全国纺织行业管理创新成果大奖”。鲁泰公司、兰雁集团、银仕来公司、海思堡公司获得首届“淄博市管理创新大奖”。银仕来公司董事长刘东获得“山东省优秀企业家”称号。鲁泰公司、兰雁集团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纺织品牌文化50强”企业称号;刘石祯、盛文中获“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建设领军奖”。鲁泰公司、兰雁集团、兰骏集团、大染坊公司、沃源公司、齐赛公司、流云公司、祥业公司等8家企业荣获“十一五”山东纺织优秀企业发展奖,刘子斌、盛文中、刘天林、陈鲁、王纪友、徐锡建、崔志山等企业家获得“十一五”“山东纺织优秀企业家”称号。

第四篇:“十二五”开局之年规划学习心得

学习“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

范成平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平稳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规划了未来五年我国的发展方式、发展方向,发展的重点。它是根据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成果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而制定的,它涉及了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其为我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很大一部分涉及到了民生问题。而民生问题历来是我国任何时期规划的重点,它涉及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围绕着人民平常生活而存在的问题。十二五规划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和规划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它也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是未来我过五年发展的基础和方向,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生活水平滞后,或许会影响到我国未来的发展,也将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十二五规划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十二五规划的内容也可以大概归纳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

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速度。通过对“十二五”规划的学习,首先了解了“十一五”期间中国取得的成绩,以及“十二五”开始面临的环境和条件。中国仍处在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抓住发展的机遇,紧随时代的步伐,走向中国特色的胜利。“十二五”规划对我国在“十二五”期间的宏观大局作了深刻具体的把握,对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提了要求。十二五规划尤其提到了农村建设,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因为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然而“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国富”到“民富”的转变,让中国的富民之路又见曙光。民生方面,我们在发展中取得的进展都是以民生为关注点,这会让社会各个层面得到实际的好处。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十一五”期间突出的亮点。政府也进一步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解决民生问题中。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兼顾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未来五年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经济发展方式方面,为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新变化,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和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整体转型。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所面临的最重大的任务。我们知道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一些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背景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大幅提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高度重视民生、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取得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胜利。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完成这个目标,目前已经‘赛程过半’,‘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我作为一个烟草人,一个共产党员,要深入学习十二五规划,要深入实际,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的工作,为国家,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1年12月6日

第五篇: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工作要点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工作要点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推动“强富美高”新X建设再出发的起步之年,也是放大住建系统基层党组织功能、增强党建引领实效性与获得感的重要一年。今年局系统党建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鲜明导向,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全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突出基层党建导向性与实效性,聚焦为民干实事放大民生效应,不断增强党的政治引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防控工作、推动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提高政治站位,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新思想作为主线,抓严抓实党组织学习制度,创新、丰富“先锋住建”微信公众号等学习的平台的内容供给。坚持自学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在线学习相结合,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举办读书班、集中交流研讨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经典著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人民防空、防震减灾等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做到深学细悟、研机析理,自觉运用新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难题、推动发展。

2.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狠抓市委巡察反馈问题、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民主(组织)生活会剖析问题整改落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推进干部政治能力建设,举办新一期全系统干部政治能力建设培训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推进机关党委全体会议和支部书记工作例会常态化规范化。

3.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基层党支部、普通党员学习贯彻新思想制度。固化“一单位一重点、领办解难题”机制,建立为民办实事承诺践诺制度。提倡“四不两直”调研,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持续为基层减压减负。健全完善红色教育制度,确保党员干部每半年至少接受1次红色教育。

二、建强组织体系,全面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4.深入开展“先锋住建•惠通万家”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服务、发展三大功能为重点,以老旧小区改造、X路铁路桥、X路拓宽改造工程、老旧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全市重点民生项目为抓手,紧紧围绕“共建组织聚合力、共筑阵地强基础、共塑品牌亮特色、共抓作风提效能、共推项目惠民生”,拓宽党建联盟服务民生项目路径,推动“两部制”党建模式全覆盖,确保党旗插在工地上,党员攻在项目上,党建浸在民生上,实现党建质量拥有更高的“民生含量”,进一步增强市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5.固本强基夯实基层党建基础。聚焦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基层党建深化提升专项行动,做深做细做实党支部评星定级、党员积分管理、党建联盟创建、党建品牌创新等工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认真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严格和规范发展党员工作。建立住建系统基层党建信息化平台,探索、创新组织生活、积分管理、考核评议线上运作机制。认真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开展创建“三个表率、一个模范”机关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三个争创”活动。落实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压实企业管党治党责任。

三、突出政治引领,建设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6.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建立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机制。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深化干部任前“政治体检”,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轮岗交流机制。坚持正向激励,充分发挥“三项机制”导向作用,注重在疫情防控阻击一线考察识别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实施新公务员法,稳妥有序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

7.以更高标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好干部标准,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机制。举办局系统科级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把理想信念教育、知识结构改善、治理能力提升贯穿干部成长全过程。建立健全优秀年轻干部日常发现、动态管理、持续培养的工作机制,关心关爱援派干部,统筹做好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加强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考核和政治监督,完善落实精准考核、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抓严抓实对干部的全方位管理,激励住建干部主动担当、干净有为。

8.提质增效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深入实施开展“爱国•奋斗•奉献”主题教育,持续增进人才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团结、凝聚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各类优秀人才。着眼“高精尖缺”,强化效益意识和柔性引才理念,引进一批住建事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健全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与激励奖励制度,落实《市住建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管理办法》,做好“169工程”考核和第五期期满考核工作。注重在领导岗位上历练人才,加大在人才中发展党员力度。基层单位领导干部要带头联系人才,加强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倾情提供贴心暖心的人才服务。

四、把牢意识形态,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彰显住建正能量

9.紧扣中心工作发出住建好声音。加强新闻宣传报道,牢固占据主流媒体阵地。着重加强对城建重点工程项目的宣传、加强对人民防空知识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宣传、加强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加强对扫黑除恶的宣传、加强对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宣传。依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城建重点工程、民生服务工程、城市绿化工程、新农村建设和党的建设进行专题宣传、新闻发布和跟踪报道。加强与本地主流媒体、网络媒体的宣传合作,加强在《人民网》《新华网》《×网》等网络媒体上的宣传。完善“先锋住建”微信公众号模块功能,提升住建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健全完善基层信息报送机制,组织开展新闻短讯和新闻摄影培训。

10.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出台《关于市住建局系统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见》,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考核。制定并落实局系统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抓好学习研讨和专题讲座。提升“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注册率和活跃度,实现全系统每周上线学习率达到90%以上。建立局系统网络舆情定期通报机制,定期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排查。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加强网络宣传员(网络红军)队伍建设,定期发布网络信息,积极稳妥做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加强对房地产、物业、房产租赁等自媒体的引导与互动,不断增强应对能力和监督能力。

11.高质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化住建领域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好局系统全国文明单位申报、省级文明单位命名和市级文明单位复检工作,靠前谋划新申报文明单位的创建指导工作,积极争创“X好人”“大爱之星”等文明称号。持续深化道德讲堂共享共建,结合党建主题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建立特色职工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开展“文明伴我行”等职工志愿者服务活动。

五、践行群众路线,提升群团组织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12.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深入推进新时代新住建党建带群建工作,完善和落实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做到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落实基层党建“一突出四联动”机制,推动党委抓牢支部、支部严管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研究新时代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群团组织制度,落实群团组织兼挂职干部管理办法的具体举措。

13.统筹推进工青妇和老干部工作。扎实推进新时代X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开展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促进活动。建立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的技能培训和竞赛体系,重点围绕全市重点城建工程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实施劳模支部“双创双提升”行动,持续加强职工文化建设和安全生产工作,保障和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和团员教育管理,用好“青年学习社”“苏青U+”等平台,持续推进团建联盟建设。组织局系统团干培训和素质拓展训练。建立团员青年志愿者队伍,深化“青年文明号”“五四红旗团支部”等品牌创建。探索设立妇女微家,创新载体形式与活动内容,积极参与“8+2”件实事各项活动。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以老干部活动场所为依托,积极创建市级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六有一提升”示范点。

六、坚持正风肃纪,厚植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14.推动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精神,坚持从讲政治高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出现反弹和回潮。依据《2021年市住建局作风效能建设工作要点》,聚焦市委主要领导调研城市建设工作时提出的工作要求,聚焦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作风效能建设,推动党风作风行风持续向好。加强党建活动与业务工作的统筹协调,规范、精简工作台账和“痕迹”资料,切实为基层减轻负担。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15.全覆盖、常态化开展作风效能专项督查。重点对市干道办、市给排水管理处、市民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等×家单位进行专项督查,同时对2020年被督查单位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紧盯廉政风险点和权力节点,加强权力运行监控制度建设,通过“清权查险”不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网,抓早抓实教育提醒诫勉工作。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重点工作、重点事项及时通报,构建权责对等、责任明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闭合责任链条。优化住建行风监督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纪检干部“探头”作用,完善常态化明察暗访机制。

16.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抓严抓实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把党纪党规纳入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和党员教育培训,运用好中央和省市通报的典型案例,结合身边人身边事及时开展警示教育。持续用力加强纪检干部培训。认真贯彻落实问责条例,着重对反复举报、问题直接的线索进行重点核查,开展违纪举报和问题线索查核化解专项行动,增强执纪问责的严肃性和公信力。有效运用“四种形态”,精准把握政策界限,严格规范工作程序,依规依纪依法行使职权,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七、全面从严治党,努力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17.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各基层党组织严格履行好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党组织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履行好“一岗双责”。优化改进党建考核工作,贯彻落实《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办法(试行)》,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强党建工作保障,对基层党组织给与适当的工作和活动经费支持。

18.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突出把方向、抓大局、谋大事,推动党对住建各项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委议事决策机制,加强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充分发扬民主、善于正确集中,有效调动各方主观能动性。当前要尤其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和党建引领保障作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住建事业发展各项工作,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19.狠抓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落实。紧扣中央、省市委和局党委关于党的建设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紧盯各项目标任务狠抓落地见效。注重制度化、做好标准化、推动长效化,抓好对党建计划、教育培训、党建活动等工作的统筹推进。健全完善党建联系点制度,加大基层党建督促指导力度。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上率下、率先垂范,对党建工作超前谋划、亲自部署、全程推动,贯穿到权力运行各环节并落实到位,努力在创新模式机制、解决突出问题、补齐短板弱项上取得新的突破,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下载2011开局之年保险业面对的现实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开局之年保险业面对的现实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镇党委2011十二五开局之年工作思路(精选五篇)

    围绕“十二五”规划,在“十二五”开局这年,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强有力推进工业强镇战略。一是奋力推进化工园区建设。继续紧密配合县委、县政府,县级有关部门做......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评议讲话5篇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评议讲话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做好今年基层党建工作,意义非同一般。越是这种特殊时期,越是严峻复杂阶段,越要加强......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纪实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纪实时间:2012-02-28文章来源:新华网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中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老边区农机局各科室将农机业务知识学习工作放在重中之重。 我局力求在工作上大力倡导“当仁不让、争先进创......

    2021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工作计划例文(合集5篇)

    1 2021 年 “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工作计划 范文XXXX 年,我们将继续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法治思想及习总书记在 XX 考察调研时的......

    2021“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工作计划供借鉴[全文5篇]

    2021 “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工作计划 供借鉴仅供参考 XXXX 年,我们将继续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在 XX 考察调......

    党课:“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建党100周年(全文5篇)

    党课:“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建党100周年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建党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具有里......

    2018开局之年,我们再看美容院年度数据化规划

    2018开局之年,我们再看美容院年度数据化规划 谈起,年度规划这个问题 可能大家会认为 “我现在美容院都要死了,我马上没饭吃了,还谈什么规划呢? 可能感觉这个概念更加适合规模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