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夏回族自治区信访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
信访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信访工作,维护信访秩序,提高信访工作质量和效率,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中发〔2007〕5号)、国务院《信访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自治区各级党委、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等单位(以下简称信访相关单位)的信访工作。信访相关单位应当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做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信访工作。
第三条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建立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机制(简称联席会议),并设立专门信访工作机构。其他信访相关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信访工作机构或者指定相关机构具体负责本单位的信访工作。
各信访相关单位的主要领导为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本部门的信访工作负总责;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负直接责任。要建立领导接访下访、领导包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和信访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等制度。
第四条信访工作应当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办理信访事项应当坚持依法、按政策办理的原则,将调解优先贯穿于信访事项办理的全过程。积极引入律师参与信访事项的调处过程,对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提供法律援助。
第六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限制、打击信访人正常的信访活动;信访人应当依法、逐级、有序进行信访活动。
第二章 职责
第七条各级联席会议(或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信访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行政法规;
(二)拟定本级(部门)信访工作制度;
(三)指导、督促上级批转的信访事项;
(四)协调办理重大或异常信访事项。
信访工作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登记信访事项;
(二)负责转送其他职能部门应当办理的信访事项,交办下级单位应当办理的信访事项;
(三)负责协调、组织重大疑难信访案件的调查核实和办理工作;
(四)负责督促、催办逾期未反馈办理结果的信访事项;
(五)负责上报重大信访事项,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六)负责统计、分析信访数据,研判信访形势,提出建议和意见;
(七)负责归档整理结案的信访事项;
(八)办理领导或上级交办的其他信访事项。
接受交办或转送信访事项的职能部门为信访事项承办单位,履行下列职责:
(一)办理上级单位交办或其他部门转送的信访事项;
(二)执行上级单位就有关信访事项做出的处理决定;
(三)对共性信访事项,提出建议和意见;
(四)负责归档整理结案的信访事项。
第八条信访相关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布通讯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查询方式及信访事项办理进展、结果等相关事项。
第三章 登记、受理
第九条信访人直接向信访相关单位或信访工作机构提出信访事项,有关单位在收到信访事项后,不论是否属于其受理范围,应一律予以登记,已实现全国信访信息系统联网的单位,从信访信息系统登记录入。登记内容包括:
(一)信访事项的来源;
(二)信访人的基本情况;
(三)信访事项的基本内容;
(四)信访人提出的相应理由和依据;
(五)信访事项的办理方式。
第十条信访相关单位或信访工作机构在对信访事项进行登记后,应当按下列方式办理:
(一)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应当书面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二)对依照法定职责属于本单位办理的信访事项,事实清楚能够当场受理的,应当当场出具受理通知书并转入办理程序;对于情况比较复杂,一时难以确定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请求之日起15日内做出是否受理的书面意见。
(三)对情况清楚、责任明确的,登记后协调有权办理的单位现场答复办理。情况复杂的,应出具信访事项登记表,转送有权办理的单位办理,由有权办理单位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信访工作机构以外其他信访相关单位转送的信访事项,登记表同时抄送同级信访部门督办。
(四)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在办理期限内,信访人以走访或信件等形式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只登记不受理,但应书面向信访人说明理由。
出具受理通知书之日为信访事项的受理日期。
第十一条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信访相关单位的信访事项,由所涉及的信访相关单位协商受理;受理有争议的,由同级信访工作机构协调或者由其共同的上一级单位决定承办单位。
第十二条信访工作机构的受理主要是程序上的受理,一般不对信访事项进行实质性办理。信访事项承办单位对已受理的信访事项要进行实质性办理。
第四章 办理、复查、复核
第十三条信访工作机构对受理的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5日内按照下列方式办理:
(一)根据职责权限和管辖级别,将信访事项转送具体承办单位办理,承办单位应当在指定时限内向转送单位报送办理结果;
(二)对重要信访事项应当立案发函交办,承办单位应当在指定期限内办理完毕,并按要求向交办单位报送调查核实情况和办结报告;
(三)对已经或可能引发群体性聚集或集中投诉行为,已经或可能对公共秩序造成较大危害等情况重大、紧急的信访事项,应当及时提出建议并报请本级党委、政府研究决定;
(四)信访事项属有关决策事项未落实或落实不彻底的,直接转入督办程序,限期办理。
对于前款第(三)项信访事项,信访工作机构应当通知有关单位到现场做解答工作,并明确责任。
第十四条信访事项承办单位应当对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或者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管理,并认真研究论证,对有利于改进工作、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应当积极采纳,并给予适当奖励。
第十五条信访事项承办单位办理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以外信访事项,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开展信访调查,调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制作调查笔录。
对下列信访事项,可以举行听证:
(一)引发群体性聚集或集中投诉行为的信访事项;
(二)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益产生较为广泛影响的信访事项;
(三)疑难复杂的信访事项;
(四)拟进行三级终结的信访事项;
(五)其他需要举行听证的信访事项。
第十六条信访事项承办单位工作人员与信访事项或信访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七条信访事项承办单位应当在信访调查结束后,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办理意见,并在规定时间内书面答复信访人:
(一)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
(二)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可在不违反法律和政策的情况下变通解决,解决不了的应当做好解释工作;
(三)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
第十八条有关单位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发现带有共性的信访问题时,应及时向相关单位通报情况,相关单位应当及时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妥善办理。
第十九条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书面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属于交办、转送事项的,延期应当经交办、转送单位同意。
第二十条信访事项办理意见应当直接送达信访人;无法直接送达的,可以通过邮寄(挂号)送达、留置送达、公告送达或委托送达等方式送达信访人。送达回执应当装入卷宗,必要时可以对送达过程进行录像、拍照。
第二十一条信访事项办理意见应当告知信访人申请复查的权利、期限以及逾期不申请复查的后果等事项。
第二十二条信访事项承办单位作出支持决定的,办理意见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三条信访人对信访事项承办单位作出的办理意见不服的,应当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原办理单位的上一级单位请求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单位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书面答复信访人。
第二十四条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单位请求复核。收到复核请求的单位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30日
内提出复核意见,书面答复信访人。同时抄告同级信访工作机构,并输入本级信访信息系统。
第二十五条复查、复核单位应该按照“事实清楚、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法规和政策正确,办理意见恰当、程序规范、手续完备”的要求进行调查核实。
复查、复核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必要时可以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说明情况;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
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单位应当举行听证,听证时间不计算在复核期限内。经过听证的复查、复核意见可以依法向社会公示。
第二十六条信访事项在复查、复核阶段通过调解达成一致,并签定息访协议书的,复查、复核程序终止。
第二十七条信访人自收到办理意见、复查意见之日起30日内没有提出复查、复核申请的,该办理意见、复查意见即为最终办理意见,信访人就此事项再次提出信访的,不予受理。
第二十八条信访人自收到办理意见、复查意见起30日内没有提出复查、复核申请,但又以同一理由不断上访的,涉事地可以参照本办法第二十五条、二十六条的规定逐级提请有关单位对已有办理意见进行复查、复核并依法报送终结。上一级单位对提请复查、复核信访事项应当进行复查、复核,并在30日内提出复查、复核意见送达信访人。提请复查、复核信访事项在复查或复核环节必须保证有一次公开听证过程。
第二十九条经过复核认定的信访事项,按照中央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依法报备终结;经过中央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审核认定并录入全国信访信息系统的信访事项,不再受理、不再交办、不再统计,但应当按照属地原则做好相关思想疏导、教育稳控工作。
第三十条信访事项承办单位发现本单位对信访事项的办理、复查意见确有错误的,应当重新作出办理、复查意见;上级单位发现下级单位对信访事项的办理、复查意见确有错误的,有权直接办理或者责成责任单位重新办理。
第五章 督办
第三十一条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同级信访相关单位和下级信访工作机构办理信访事项、执行有关决定的情况进行督查督办。督查督办应坚持实事求是、全面督办与重点督办相结合和时效原则。
第三十二条信访事项承办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信访工作机构可以采取电话督办、发函督办、实地督办、会议督办、联合督办等方式进行督办,提出改进建议:
(一)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二)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三)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四)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
(五)不执行信访办理、复查、复核意见的;
(六)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收到督办或改进建议的信访事项承办单位应当在限定时间内办理,未采纳督办或改进建议的,应说明理由。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三条信访相关单位和信访工作机构在信访事项的登记、受理、办理、转送过程中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对单位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信访工作责任目标管理考核评价办法》进行扣分,并由其上一级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收到的信访事项不按规定登记的;
(二)对属于其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的;
(三)未在规定期限内书面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信访事项或信访事项办理、复查、复核结果的;
(四)适用法律、法规、政策错误,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五)因决策失误导致群体性上访或较大范围内群众上访情形的;
(六)答复办理意见不坚持法律、法规或政策,造成答复意见无法落实或答复意见不能及时落实而引发严重上访情形的;
(七)对因机构调整或人事变动遗留的问题不及时办理或消极对待,引发严重上访情形的;
(八)对中央和自治区已出台的政策和措施宣传不到位或执行不到位引发严重上访情形的;
(九)拒不执行有权办理的单位作出的支持信访请求决定的;
(十)信访事项经过两次书面督办,无正当理由仍不能按要求办结,也不能说明理由的。
做出通报批评和责令检查的由同级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或信访局实施;给予警示谈话、效能告诫或政纪处分的由同级监察部门实施;给予党纪处分的,由同级纪检机关实施;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各信访相关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制定本部门、本系统信访工作规范化管理细则,做好本部门、本系统信访工作。自治区已出台的其他信访制度与本《办法》不相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所称国家机关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县级以上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各级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检察院。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实行。
第二篇:宁夏回族自治区危险废物管理办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
(第32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危险废物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2月2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8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王正伟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危险废物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包括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危险废物和其他社会源危险废物。
第三条 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处置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对危险废物实行分类管理、集中处置原则,实现危险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从家庭日常生活垃圾中分类收集的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和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油漆和溶剂及其包装物、废矿物油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像纸、废荧光灯管、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镍镉电池和氧化汞电池以及电子类危险废物,其运输、贮存、利用或者处置,应当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第五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危险废物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固体危险废物管理机构具体实施危险废物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卫生、公安等部门,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危险废物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公开危险废物的种类、名称,加强危险废物管理和无害化处置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新闻媒体应当配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做好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第二章 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职责
第七条 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应当自产生危险废物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所在地县(市、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产生量,并如实报送危险废物管理计划。
前款规定的申报事项或者危险废物管理计划有重大改变的,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应当在改变前十五日内重新申报。
第八条 县(市、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收到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申报材料后,根据下列规定,逐级报送备案:
(一)危险废物年产生量在二十吨以上不足五十吨的,向设区的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送;
(二)危险废物年产生量在五十吨以上的,向自治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送。
第九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建设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自行处置危险废物;按照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不需建设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代为处置危险废物。
第十条 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自行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置工艺流程和结果应当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委托处置危险废物的,应当建设专门的危险废物存贮场所,配备处理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设施和装置,并对存贮的危险废物进行安全性预处理,符合处置单位的接收要求。
第十一条 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应当建立危险废物台账,如实记载危险废物的名称、类别、产生的时间、数量以及去向等情况,并永久保存。
第十二条 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破产、关闭的,应当将危险废物记录台账报送所在地县(市、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存档管理,并对生产和储存危险废物的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理,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检测评估,验收合格后,方能转为他用。
第十三条 进行教学、科学试验,应当对实验室产生的废药剂、废试剂、实验动物尸体及其他实验废物进行分类登记、分类暂存;对过期、失效及多余药剂设置专门贮存场所分类存放,并委托有资质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定期集中处置,不得擅自弃置、填埋。
第三章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
第十四条 自治区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开展危险废物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必须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
第十五条 危险废物集中贮存、处置场所和设施,应当远离居民区、学校、医院、机关和厂矿企业以及重要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其场所的边界应当用墙体或者其他安全遮蔽物封闭,并在进出口设置明显的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和文字说明。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关闭、停用或者拆除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所、设施。确需关闭、停用或者拆除的,应当提前三个月向自治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自治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申报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关闭、停用或者拆除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所、设施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妥善处置残余危险废物,并对场地、设施、设备、容器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关闭、停用或者拆除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场所的环境质量进行安全检测和评估。
第十七条 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应当与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危险废物处置合同,明确约定危险废物处置数量、收集、运输、费用及安全责任等事项。
第十八条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贮存、处置危险废物,其工艺及污染物排放应当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
第十九条 政府统筹建设的公益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处置下列危险废物:
(一)科研、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危险废物;
(二)行政执法单位、司法机关依法收缴的需要通过焚烧、填埋等方法处置的危险废物;
(三)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危险废物;
(四)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城镇疫情隔离区内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
(五)居民生活中产生的危险废物;
(六)根据集中处置设施能力和工艺条件能够处置的其他危险废物。
第二十条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详细记录危险废物处置情况,处置危险废物的记录应当永久保存。
填埋危险废物的场所,应当设置永久性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第二十一条 产生并委托他人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标准缴纳危险废物处置费,具体费用标准由自治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自治区财政、物价部门制定。
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破产、倒闭或者关停的,应当将危险废物的处置费用列入资产清算,优先解决;无法在资产清算中解决的,由所在地政府财政承担。
无明确责任人的危险废物以及行政执法单位、司法机关依法收缴的危险废物的集中处置费用,由本级政府财政负担。
第四章 危险废物经营管理
第二十二条 专门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的经营单位(以下简称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危险废物安全经营规章制度,制定意外事故污染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二十三条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废物的经营活动。
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收集、贮存、处置。
第二十四条 直接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的人员,应当接受相关法律、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对直接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工作的人员,应当为其配备安全防护服、防护用具,并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第二十五条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当对危险废物采取防渗漏、防雨淋、防流失、防散落以及预防人体直接接触等安全措施,对危险废物贮存设施、设备定期进行检查、消毒和清洁。
第二十六条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转移危险废物时,应当依法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危险废物的包装、运输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技术规范,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线路运送危险废物,并制定防止危险废物转移过程中污染环境的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运送危险废物的车辆,应当符合运送危险废物的要求和标准,标有明显的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第二十七条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向危险废物处置场所以外的区域倾倒、堆放、焚烧、填埋危险废物;
(二)将危险废物与非危险废物混合运送、倾倒、堆放。
第二十八条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施、设备转作他用时,应当经过消除污染的处理,并经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检测,达到无害化标准后,方可转作他用。
贮存或者处置、填埋过危险废物的土地应该采取植被覆盖等封闭措施,不得擅自进行其他用途的开发利用;确需进行开发利用的,应当进行检测评估,并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核准。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自治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监管制度,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会同相关部门建设危险废物监管网络和信息查询系统。
第三十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辖区内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处置等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调取、查阅、复制相关资料、采集样品,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和样品。
第三十一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场所及环境污染防治进行定期监测评价,对不符合处置要求和标准的,限期整改,并监督实施。
第三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等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发现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不按时收集危险废物的,应当及时向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报告。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三十三条 单位和个人对擅自堆放、转移、处置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行为有权投诉或者举报。
第六章 罚则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不按照规定建立危险废物台账,或者不如实记录,或者销毁台账的;
(二)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不设置封闭防护设施的;
(三)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不按照规定时间和线路运输、转移危险废物的。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五条规定,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发生污染事故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规定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
(二)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未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产生量和危险废物管理计划,或者在申报时弄虚作假,或者申报事项发生重大改变不履行变更申报手续的;
(三)将危险废物与非危险废物混合运送、倾倒、堆放的;
(四)未经消除污染的处理将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施、设备和容器、包装物及其他物品转作他用的;
(五)擅自开发利用填埋过危险废物的土地的;
(六)未制定危险废物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的。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五条规定,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发生污染事故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经营活动的;
(二)擅自倾倒、堆放、焚烧、填埋危险废物的;
(三)擅自关闭、停用或者拆除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
第三十八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
(二)不依法对关闭、停用或者拆除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场所的环境质量进行安全检测和评估的;
(三)不按规定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
(四)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后不予查处的;
(五)有其他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行为的。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宁夏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11年02月28日 实施日期:2011年04月01日(地方法规)
第三篇: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地管理办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地管理办法
2005年08月03日 10:02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78号 颁布日期: 2005-06-17 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林地的保护和管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林地,是指林业用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地以及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第三条 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对林地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活动,适用本办法。城市绿地的管理,依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城市绿地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执行。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地的规划、建设、保护和利用工作。
国土资源、农牧、农垦、建设、水利、公安、交通、环保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林地管理工作。
第五条 严禁乱占滥用和破坏林地,对侵占、破坏林地的行为应当及时查处,并保护和奖励举报有功人员。
第六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督制度,通过核查林地经营情况的有关材料及实地查看等方式,履行监督责任。
第七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林地经营者正常的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二章 林地登记管理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办理林地、林木的初始登记或者变更登记,核发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林权证是林地、林木权属的法律凭证。林地、林木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九条 申请林地权属初始登记或者变更登记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林权登记申请表;
(二)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委托代理申请的,还应当提交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和载明委托事项及委托权限的代理委托书;
(三)林地承包合同、出让、转让合同以及政府划拨林地文件等能够证明对该林地或林木享有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证明材料。
第十条 申请林地权属初始登记的林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该林地或林木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证明材料完备、合法;
(二)林地位置、四至界限和面积等有关图表资料准确,四至范围和实地相符;
(三)界桩或者地物标志明确;
(四)林地权属无争议。
第十一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申办林权证的依据、条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理场所的显要位置公示。情况复杂的,可以印制申请须知,免费提供给申请人。
第十二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申请人申请时,应当认真审查,发现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发现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十三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符合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条件的申请,应当在林地所在地进行公告,公告期为30日。在公告期内,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应当进行核实并告知利害关系人处理结果。
第十四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符合条件的林地权属登记申请,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发放林权证。对不予登记的,应当自做出决定之日起7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第十五条 改变林地权属的,当事人应当向原发证机关所属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变更登记申请。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依照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二条、第十四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持有土地使用证的其他用地转变成林地的,应当办理林权证。取得林权证后,将土地使用证交回土地管理部门核销。
第十七条 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发生争议,应当按照《森林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处理。
林地权属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争议林地上的林木,破坏有争议的林地及其附着物。
第十八条 林地被依法征收、征用、占用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林地灭失的,林权证持有者应当到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并交回林权证,或者由原林地登记机关注销登记,收回林权证。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林地权属管理档案,配备必要的设施和专(兼)职人员进行管理。
第三章 林地保护和利用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林业区划和林业长远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城市规划区内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还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林地保护和利用规划时,对需要重点保护的林地,应当划定重点林地保护区,实行重点保护。
第二十二条 林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应当保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实施,防止林地地力衰退和水土流失。对林地内的野生动物、植物资源和自然景观以及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标志应当实施保护。
第二十三条 禁止毁林开垦,已经开垦的,应当依法退耕还林。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退耕还林的林地,依法进行检查验收,对不符合造林标准的,应当限期补植。
第二十四条 禁止在林地内实施取土、挖塘、筑坟、倾倒废物或其他破坏林地的行为。第二十五条 经批准临时使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林地,防止造成林地滑坡、坍塌和水土流失。使用期限届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土地复垦的规定以及造林标准对使用的林地进行复垦。
第二十六条 依法经营和利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确需改变的,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第二十七条 林地使用权人按照《森林法》有关规定,可以通过承包、转包、联营、股份合作等方式经营林地,可以开办私营林场和合作林场,也可以有偿转让宜林荒山、荒地的使用权。
转变林地经营方式、转让林地使用权,应当依法签订合同,不得变更林地所有权和改变林地用途。
第二十八条 利用林地建立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按照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林业部制定的《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严格控制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其他林地上扩建、兴建人造景观和其他建筑设施。确需修建的,应当利用原使用地和非宜林地。
第二十九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利用宜林荒地植树造林。凡利用宜林荒地植树造林的,除执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优惠规定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勘测、设计、技术和苗木等方面给予扶持或者奖励。
第四章 林地的征收、征用和占用
第三十条 严禁乱批滥占林地,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工程使用林地,确保林地面积总量不减少。第三十一条 确需征收、征用或者占用林地的,应当按照审批权限,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按照国家规定标准预交森林植被恢复费,领取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用地单位凭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未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土地管理部门不得受理建设用地申请。
第三十二条 申请征收、征用或占用林地,或者需要临时占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林地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征收、征用或占用林地申请书及单位或者个人身份证明;
(二)项目批准文件;
(三)被征收、征用或占用林地的林权证书;
(四)缴纳有关补偿费用的协议书。
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需要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还应当提交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做出的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第三十三条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珍稀动物和植物生长繁殖区以及各种防护林、母树林、林木种子园、林业科研和教学实验区的林地,不得征收、征用或占用;确需征 5 收、征用或占用的,必须征得原批准设立该林地的部门同意。
第三十四条 农村、城镇居民使用林地建住宅,应当经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乡镇林业工作部门审核同意,并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第三十五条 用地单位需要采伐已经批准征收、征用或者占用林地上的林木时,应当依法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第三十六条 需要临时占用林地的,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占用林地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并不得在临时占用的林地上修筑永久性建筑物和放置带有腐蚀、污染性质的物品。
第三十七条 征收、征用或者占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标准预缴森林植被恢复费,并对被征、占用林地单位和个人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临时占用林地的还应当按照土地复垦的有关规定对使用后的林地进行复垦或者缴纳复垦费。
第三十八条 森林植被恢复费专款专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专项用于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包括调查规划设计、整地、造林、抚育、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源管护等开支,不得平调、截留或挪作他用。
第五章 罚 则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擅自变更林地权属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补办变更登记手续。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擅自移动或者破坏为林业生产服务的标志和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逾期不恢复原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代为恢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二十四条规定,擅自实施毁林开垦、采矿、挖塘、污染等破坏林地行为造成森林、林木毁坏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6 补种毁坏林木株数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并依法赔偿所造成的其他损失。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三十六条规定,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或者临时占用林地逾期不归还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限期归还,并依照《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处非法改变用途林地或者临时占用林地每平方米10元至30元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当事人对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十四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应当履行公示和告知义务而不履行的,由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四十五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5年8月1日起施行。199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地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宁夏回族自治区劳动模范管理办法(模版)
宁夏回族自治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在我区各项建设事业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根据国家宪法、法律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指在全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以自治区党委、政府名义命名表彰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及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联合表彰,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的系统、行业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各有关部委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联合表彰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并在表彰决定中明确为“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的”。
第三条 全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管理工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自治区总工会负责,办公地点设在自治区总工会;市、县(市、区)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劳动模范管理工作在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同级工会负责。第四条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应加强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管理工作的领导,各级工会要与人事、组织、宣传等部门要尽职尽责,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劳动模范的评选、表彰、宣传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维护劳动模范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奖励和待遇
第五条 劳动模范的奖励和待遇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除命名表彰时给予一次性奖励外,还应在政治和物质生活方面享受相应的待遇。
未按本办法第二条规定评选的各个部门(系统)、各条战线、各种类型的先进个人,不属于自治区劳动模范,不享受本办法规定的劳模待遇。
(六)中央和国务院各有关部委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表彰、授予的省部级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包括在宁工作的外省、自治区后直辖市命名表彰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凡月收入达不到当地职工月平均收入的,补齐到月平均收入,由劳模所在单位按原资金渠道负责发放(企业从管理费中列支),已离退休的企业劳动模范,原所在企业存在的,由原企业发放,原企业不存在的由同级财政发放。
(七)纳入社保的劳动模范退休时应领取与在职时基本工资相同数额的退休金,社保资金不足的,由劳模所在单位采取补充保险形式解决。
(八)企业破产时,所在单位劳动模范由当地劳动部门妥善安置其就业。不到退休年龄而工龄超过20年的劳动模范,应由其单位在破产时一次性向社保部门划拨企业破产时至其到法定退休年龄期间的养老保险资金,其费用可列入企业破产清算费用中。
(九)为保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身体健康,所在单位应两年安排一次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体检;根据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身体状况,可适当安排其疗养,费用由本单位支付;如单位确有困难,可申请财政补助。
(十)对生活特别困难的劳模,各级工会组织要协助企业或政府帮助解决困难,保证其基本生活。
(十一)无固定收入且年龄在50周岁以上的农民劳模可参照全国劳模“三金”,按照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给予生活补贴,由自治区财政解决。
第十二条 生活困难的自治区、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包括已离退休的劳动模范),每人每年发给2000元生活补助费。属机关、事业单位的困难劳模,其生活补助费由同级财政解决;属企业的困难劳模,其生活补助费由本企业解决。
第十三条自治区级以上困难劳模的具体标准由自治区总工会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联合制定。困难劳模的确定,由劳模所在单位的党委、行政、工会提出意见,通过工会系统逐级审核,报自治区总工会确认。困难劳模的确定要做到标准、程序、结果“三公开”。自治区总工会负责对自治区级以上困难劳模生活补助费发放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困难劳模生活补助得到落实。
第十四条 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单位和工会组织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离退休劳动模范进行慰问救济,尤其是生活困难的劳模给于一定的生活补助,及时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
第十五 条 劳动模范退休后享受的其他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自治区(省)部级劳模2年进行一次体检,由各级工会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自治区总工会每年安排劳动1至3次劳模范疗(休)养,主要安排生产一线劳模和农民劳模进行疗休养,疗(休)养期间按照出勤对待,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各市、产业和各企事业单位组织疗养等活动要优秀安排劳动模范。
第十八条 劳动模范在提拔使用、评定技术职称时应优先考虑。
第十九条 劳动模范由于医疗费开支过大,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适当补助。
第二十条 劳动模范一般不安排下岗,如遇特殊情况下岗的,在安排就业时应优先考虑。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规定的奖励和待遇标准低于国家规定时,执行国家规定。
第三章 日常管理 第二十二条 各级宣传、新闻出版部门要把对劳动模范的宣传作为一项经常性任务,大力弘扬劳动模范的精神。
第二十三条 要加强对劳动模范的培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劳动模范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注重对劳动模范的培养、提拔和使用。
第二十四条 要发挥劳动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大力开展学赶先进和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
第二十五条 要组织劳动模范开展参观、考察、座谈、访问、经验交流等活动。
第二十六条 要建立健全劳动模范档案资料,及时掌握劳动模范的动态情况。劳动模范工作变动、晋升、离退休、亡故,要逐级上报自治区总工会备案。
第二十七条 认真做好劳动模范来信来访工作,帮助劳动模范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十八条 依法维护劳动模范的合法权益,对歧视、压制、打击报复劳动模范的,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要给予批评和制止,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劳动模范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其荣誉称号。(一)主要事迹是伪造的;
(二)不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弄虚作假、群众影响恶劣的;(三)受到行政撤职、开除公职和留党察看及以上处分的;(四)触犯刑律的。第三十条 取消荣誉称号,应按照劳动模范评选程序,逐级申报,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同时收回其奖章、证书,取消其相应待遇。
第四章 享受劳模待遇的范围
第三十一条比照享受劳动模范待遇的范围:
(一)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是指由国务院历届表彰并授予的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并经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人事部界定并享受全国劳模待遇的先进个人。
(二)自治区(省)级劳动模范是指解放以来自治区(宁夏省、甘肃省)党委政府历届表彰的经界定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含特授模范、特等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劳动英雄、生产模范等);除界定享受待遇的劳模外,由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并在表彰决定中明确享受劳模待遇的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模范教师等(包括在宁工作的外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命名表彰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三)部级劳动模范是指自1983年国家人事部成立以来,国务院各部委与人事部联合表彰并在表彰决定中明确“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的各系统劳动模范、先进个人。根据人事部人核培发„1994‟4号文件规定,1995年1月1日以后未经人事部审核同意,各部委自行表彰授予的部级荣誉称号者,不得享受部级模范有关待遇。中央各部委和国家人事部共同表彰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在表彰决定中明确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的先进个人,由劳模所在单位或个人持国家人事部和国务院相关部委颁发的荣誉证书、相关文件到自治区总工会确认并进行注册登记。如不明确的,由自治区总工会和自治区人事厅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界定。
(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全国总工会工函字【1996】5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授予战斗英雄模范称号的复员、转业军人中的职工,是指在部队服役期间荣获军以上单位授予的英雄模范荣誉称号者。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授予的战斗英雄模范荣誉称号或一级英雄模范奖章者(含同一级别的民兵英雄),按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待遇;各大军区、各总部、国防科工委、各军兵种、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批准授予战斗英雄模范荣誉称号或二级英雄模范奖章者(含同一级别的民兵英雄)按省特级劳动模范享受待遇;军级单位批准授予的战斗英雄模范荣誉称号或三级英雄模范奖章者(含同一级别的民兵英雄)按省级劳动模范享受待遇.军队转业,复员军人在服役期间被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英模称号的,比照全国劳动模范享受相应待遇;被大军区级单位授 予英模称号的,比照省部级劳动模范享受相应待遇。在服役期间荣立一等功,以及被评为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的,比照省部级劳动模范享受相应待遇。(中发[2001]3号和国发[1978]104号文件)。
(五)公安部一级英雄模范享受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待遇;二级模范、特级优秀人民警察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待遇。(公安部公政治【1996】34号)
(六)在外地评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及以上的劳动模范,调入我区工作或工作以后在宁退休的,在提供荣誉证书和原颁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劳模管理部门有关证明后,可 按我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待遇标准享受同等待遇。
(七)中央、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发文明确可以比照享受劳动模范待遇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信访工作管理办法
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办
信访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办(以下简称项目办)信访工作管理,提高项目办工程建设过程中信访管理的规范性,妥善、及时、有效处理各项信访事件,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山东省信访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信访管理办法》,结合项目办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信访是指公司员工及其利益相关人员以公司为诉求对象,通过来信来访方式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以实现其利益诉求的活动。信访人是指通过来信来访方式向公司提出信访诉求的员工及其利益相关人员。第三条 信访工作管理原则:
(一)分级负责与分工协助相结合原则;
(二)属地管理与归口管理相结合原则;
(三)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思想疏导教育相结合原则;
(四)实事求是与依法处理相结合原则。
第四条 项目办及分办处理信访人(进行信访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来信来访,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信访工作部门职责
第五条 项目办协调处作为项目办各处室信访工作牵头部门,负责信访制度建设、日常管理、信访案件分办、处理等工作,具体包括:
(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股份公司规定,结合项目办实际,不断完善信访管理制度,提高信访管理的规范性;
(二)负责信访来信来访受理、转办、督办和案件材料归档工作,配合具体承办部门做好信访案件处理工作,组织做好信访答复工作;
(三)负责组织做好信访排查、信访约谈约访、重大紧急信访信息报送以及信访稳控等工作;
(四)负责做好信访调研、信访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第六条 项目办其他各处室作为信访工作承办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信访稳定和信访案件处理工作,主要包括:
(一)负责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信访案件处理工作,做好相关信访人员信访答复工作;
(二)负责做好来访人员接谈接访工作,做好政策解释和说服引导工作,同时做好谈访记录;
(三)负责做好信访排查、信访约谈约访、重大紧急信访信息报送等工作;
(四)按照职责分工指导信访案件处理工作。
第七条 项目办分办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具体包括:
(一)分办主要负责人对本级信访工作负总责,并明确1名负责人具体分管信访工作;其他负责人按照工作分工,实行“一岗双责,”处理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信访事项;
(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定期组织信访隐患排查、信访约谈约访等工作,遇有重大、紧急信访信息及时报送项目办信访工作部门,对管理范围内重大信访上访事件或群体性事件时,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做好信访人员说服教育和稳控工作。
第三章 信访工作规则与基本流程
第八条 项目办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查清事实、认真处理、负责到底,不得推卸责任,或将问题推到上级单位或部门;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的,应当转交或者告知信访人到有关部门、单位请求处理。第九条 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单位的信访事项.由所涉及的部门和单位协商受理;受理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机关协调确定受理单位。
第十条 应当对信访事项做出处理的部门和单位合并、撤销的,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部门和单位负责处理。
第十一条处理信访事项部门和单位,一般应当向信访人答复。信访人对处理意见不服或者要求书面答复的,办理部门和单位应当出具书面答复意见。对越级上访的,一般不予办理。只做登记、询问、解释工作,劝其按上访程序逐级上访。第十二条项目办直接办理的信访事项.应当自收到之日起30日内办理完毕;情况复杂的,时限可适当延长,但一般不得超过60日。
第十三条项目办对上级机关交办的信访事项.除有特殊要求的以外,应当自收到之日起90日内办结,并将办理结果报告交办单位;不能按期办结的,应当在限期内向交办单位写出书面报告,说明情况。
第十四条项目办收到办理部门的处理结果报告后,应当在30日内做出批复,对处理正确的,应当予以结案;对事实不清或者处理不当的,可退回办理部门重新处理。必要时,交办部门可调卷审查或者直接听取办理部门的汇报。
第十五条对于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项目办应当在职权范围内依法采取措施,果断处理,防止不良影响的发生、扩大。第十六条信访工作实行来访督查、回访和信访调研制度。
(一)对上级部门交办、转办、领导批办和其他重要信访案件,实行直接派人督办、发督办通知单、电话催办等方式,进行督查。列入督查的信访事项,承办单位要限期办结,并报告办理结果;
(二)对已结案的信访户,原则上要在结案1个月内进行回访,了解信访问题是解决,信访户是否满意。对集体上访、重复上访和联名信、写信大户进行重点回访,对进京上访户要做到户户回访;
(三)项目办信访工作机构和专(兼)职信访工作人员,要联系信访工作实际,结合项目办建设、投资、稳定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群众,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调查研究,为各级领导和上级部门了解神情民意、进行科学决策服务。
(四)项目办设置专兼职信访工作信息员,做好重大、紧急信访信息的收集、汇总和报告等工作,确保及时、客观、真实地报送,不断提高信访信息工作质量和水平,并保持每天24小时信息畅通。
(五)信访工作信息员在发生重大、紧急信访事项1小时内向项目办信访管理部门报告,同时要向项目办分管领导及主要领导电话汇报;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发生后,必须在事发3小时内书面报告项目办信访管理部门,并续报处理进展 情况。
第十七条信访工作基本流程,具体包括:
(一)接谈。出现来访事项,坚持文明接谈,寓“情”于访,做好接待热心、听拆细心,稳定来访人情绪,了解来访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具体要求。对越级上访的,只做登记询问和解释工作,劝其按规定程序逐级上访。
(二)登记。收到来信或接待来访,填写来信处理单或来访处理单,详细记录信访人的姓名、单位、住址、来信来访日期、反映的主要问题和具体要求等内容,以便查找、统计和分析研究。
(三)分办。根据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由信访管理部门提出分办意见,拟定具体承办部门和单位,并报相关领导审核。确定具体承办部门和单位后,信访管理部门负责联系协调具体承办部门和单位办理。
(四)办理。信访事项自受理之日起,承办部门和单位应立即做好调查处理工作,并由经办人写出调查处理报告,提出调查办理意见,书面答复信访人。对于上级单位批转的信访信件及时将办理结果反馈给批转单位。
(五)结案。信访管理部门在收到承办部门和单位的处理报告后,应通过督查、回访或实地调查的形式确认办理情况:对处理正确的,应予以结案;对事实不清或处理不当的,可退回承办部门和单位重新处理。
(六)归档。将来信来访登记表、来信原件、调查处理报告、结案报告等按时间顺序排列编号,并立卷、归档。
第四章 信访排查调处
第十八条 项目办要做好定期信访排查。每月对信访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并对排查情况进行定期报告,做到一月一查一报,对没有信访隐患的实行零报告。定期报告要求排查责任人签字确认,排查中发现信访隐患要在报告中详细登记信访人情况、信访缘由和诉求以及本单位业已采取的措施。第十九条 项目办要做好“两会”、重大节假日以及其他重大活动间的信访应急排查工作,做到即查即报,并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同时,不定期排查还要对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信访问题、社会不稳定因素和信访重点人员开展预警排查,做到随查随报。
第二十条 项目办要针对排查出的信访隐患要采取有效的调处措施,通过约谈约访、主动下访、定期走访等多种方式做好政策解释、心理疏导和稳控工作,做到真正关心员工疾苦,积极为员工解决困难,确保将信访隐患解决在萌芽之中。第二十一条 项目办要根据一定时期内信访工作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定期调研,注意总结在信访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适时开展信访专项活动,做到专查专报。专项活动要做到目标明确具体、工作措施有力、效果明显。第二十二条项目办及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信访排查调处方法,做到周密部署、任务明确。对排查调处中行动迟缓、责任不清、报告不及时、措施不得力的单位和个人将按信访工作相关制度给予严肃处理。
第五章 信访秩序和信访工作纪律
第二十三条 信访人应遵守以下秩序:
(一)信访人在信访活动中应当遵守国务院《信访条例》等有关规定,维持 信访稳定秩序。
(二)任何人不得煽动、胁迫他人参加集体走访或阻止他人退出集体走访。公司干部职工不得策划、参与集体走访。
(三)对规模较大的集体走访,接访部门应当告知信访人推选代表反映问题,其余人员返回;滞留不走的,接访部门和上访人所在单位应当协助公安、保卫等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四)对到项目办各部门门前及大型会场走访的,由各级保卫部门配合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五)接访部门发现走访人员中有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的,应当通知所在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第二十四条 信访工作人员工作纪律:
信访工作人员在信访活动应当遵守下列工作纪律:
(一)秉公办事,文明接访,不得以权谋私;
(二)对信访事项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三)不得将检举、揭发、控告材料转送给被检举、揭发、控告的人员和单位;
(四)不得丢失、隐匿和擅自销毁信访材抖;
(五)办理信访事项实行回避制度。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五条公司对在信访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十六条信访人提出的建议、意见或者对违法行为的检举、揭发,对项目办的建设、投资和稳定做出贡献的,按有关规定给予适当奖励。
第二十七条对经常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信访事项的部门和单位,公司将给予通报批评,警告或者实行重点管理,并责令其限期改正。第二十八条对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责任人员,有关部门和单位可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九条信访人员妨碍信访秩序的,其所在单位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违反治安管理的,报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对重大、紧急信访信息瞒报、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谎报、缓报,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有关责任人员要严格责任追究。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项目办协调处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上级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办
2016.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