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2 14:3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工作报告》。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工作报告

长春市正阳小学课题组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借助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于2001年10月,承担了中央电教馆的子课题,“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在总课题组的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关怀指导下,经过全体实践教师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下面仅就课题的工作情况作简要回顾。

一、第一阶段(2002年9月前)课题启动筹备阶段

1、建立课题研究机构

学校成立了以王淑荣校长为组长,孔祥云副校长和尹芳主任为副组长,栾晓薇和郑东慧两名教导主任为指导教师,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将课题组实验教师分为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研究小组,并有信息技术教师参与,共31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组织保证。

2、注重教师培训与提高工作

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离开教师的积极参与,整合将无从谈起。此期间认真组织课题研究小组成员集中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学习《走进新课程》、《学科课程标准》等新课程理论书籍,学习《中国电化教育》《上海教育》等教育期刊。并制成学习题纲、目录、索引,让教师反复研读。与此同时,我校还寻求市区教研室、教科所、附小、一实验特级教师等专家教授的引领指导,邀请附小宋喜荣校长、于晓琳特级教师进行教学现场听课指导,邀请潘景峰院长讲新课程新理念讲座,陈铁桥教授讲创新思维的发展讲座,二实验黄宝国校长讲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讲座,为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多次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专题学习网页制作、网络建设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为教育教学的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3、确定课题的研究项目,并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经过前期理论学习和培训,以及文献资料的研究,课题组对课题研究的题目进行了详细的研讨和论证,最后确定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并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规定了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和课题研究的具体任务。

4、确定课题研究工作思路。

为保证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教研工作紧密结合,学校确立了“以研促培、以研促变”的研究思路,注重营造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良好氛围,突出“群众性自我反思研究,实践性的行动研究,理论提升教育科研”研究特点,确保研究工作实效性。

5、加大投入,完善软硬件建设

硬件建设:学校资金在极其困难条件下,想方设法筹措大量资金,2001年10月投资近40万元,建成多媒体教学交互系统,班班配置电视机,并将2兆光纤校园网接入互联网;2002年7月投资40多万建成大网络教室,另完善多功能教室音响设备、录像设备。信息化环境改善,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需求,为整合研究提供了必备条件,强有力的环境支持。

软件建设:为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学校购置三辰影库、知识性动画,各学科图片素材、影像光碟等1600张。

6、举行课题的开题仪式。2002、8、29,在我校举行了课题研究开题仪式,标志课题研究工作正式开始。

二、第二阶段(2002年10月到2003年12月)

在课题组的领导下,全面落实研究计划,控制实验过程,开展实验研究,及时总结、展示和推广阶段性成果。

1、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

● 各学科教师制定课题研究实施计划、总结。

●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实施方案阶段工作总结。

● “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三年规划

● 典型课例、论文、课件、网页制作。

● 整合课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研究文字与影像资料。

● 建立学校教科研网。

● 数学、语文科专题网页。

2、在研究中调整完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及模式。

工作报告

各课题组在不断研究探索实践中,构建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模式。即基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下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语文学科注重信息技术及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模式的研究,形成信息技术应用于识字、阅读、写作的教学模式。数学学科针对不同学习领域知识特点,形成信息技术应用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圆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模式。英语学科针对低、中、高学生年龄特点,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3、开展研讨交流活动

研究期间,学校多次为研究教师提供展示与交流机会。2002年12月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研讨交流活动,语文教师张健《鲸》一课,数学教师《快乐的动物》一课,受到市区领导与专家好评。2003年10月聂伟芳《惊弓之鸟》、邹海燕《周长》在绿园区做了“新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现场观摩课,孔校长在会上做了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经验介绍,受到与会领导教师的认同。

4、开发科学实用校本教材

为促进学生全面富有个性发展,学校根据学生实际,社会对人才发展需要,开发低、中、高三册信息技术教材。其中一册一部分内容已收录到长春市信息技术教材,同时开发小学生语文1-----6年古诗电教教材,诗画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

三、第三阶段(2004年3月至2005年4月)全面总结思考阶段。

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制定了关于结题工作的计划,召开了全体课题组教师参加的结题工作会议,明确工作任务,筹备课题结题。

2、撰写“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3、撰写“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4、整理课题资料,形成成果集。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工作报告、课题研究论文、研究课例、课件、网络等。

5、研究成果。

研究期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先进单位各一次,优秀组织奖三次,教师撰写论文获奖近百篇,获奖课例40节,获奖课件50个,教学设计及说课20篇,网页制作获奖52人。4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研究

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络作为传播的新媒介正悄然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随着学校校园网的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会充分利用校园网上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

一、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意义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被动地等待教师每个操作方法逐一讲解并演示,然后在老师课前准备的教学任务驱动下完成相关的练习。但是,在学生熟悉了这些方法后,却不能主动地将所学的方法运用到扩展的过程中去。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教师从原来单向地向学生解读各种应用软件转变为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从而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等。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基本特征是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

二、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面对开放的、虚幻的、信息量庞大而又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络世界,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很容易沉迷网络。所以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极其重要。

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仍将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主要领域。由于教育部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应用的高度重视和系统规划,20世纪的最初1 O年无疑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黄金发展期。而2005年之前的几年则无疑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界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养、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理论探索、体系建构等方面夯实基础、蓄势待发的关键时期。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里,适合中国现状的、系统完整并相对独立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将出台,并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范围将逐步从零散自主走向系统普遍,整合的方式也将从粗放单一走向精细多样,教师的整合心态也将从浮躁的技术炫耀走向务实地追求课程实效。

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源于何处现已很难查明,但可以认为最初是源干课程整合的概念。整合一词,来源于英语的“integrative”意为:“使结合(with);使并入(into)I使一体化,使其成为一体”。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狭义的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考虑到各门原来割裂

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刘茂森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十五”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说:“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这里明确地界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字木前沿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根据自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由此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扩大化。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创设相关有具体意义的情境,将信息技术与完成任务有机整合,促进学生高级智慧能力的发展。我们还把教师的教学培训作为教材实施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同步培训,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这种设计模式融合了现代的教学理念、系统的设计方法和信息化的评价手段,体现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也代表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方向,并可以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迁移,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信息化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设计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在更深层面上,它还涉及到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再(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维持自己作为“专家”的角色,而是通过帮助学生获得、解释、组织和转换大量的信息来促进学习,课程与教村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推进,前我国不少中小学的硬件设施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无论是学的电脑台数还是拥有校园网的校数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在少数发达地区,多媒体计机、大屏幕投影设备和网络已进入了每一间教室。当前迫切要回答的问题是:怎样认识教的信息化?学校电脑拥有率的长与校园网的开通是否标志教实现了信息化?在信息技术已善了中小学的教学环境的地,这些技术是否被有效地使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究竟起多大作用?我们认为,对此需要冷静的思考和负责任的讨论,不能用硬件作为衡量教育信息化的惟一标准。以下我们提出一些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恰当地估计网络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发展网络教育首先必须考虑教育的网络需求。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网络需求是什么?网络教育与当前学校教育有怎样的关系?考虑清楚以上问题,才能恰当地估计网络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我们认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发展极不平衡,二是处于深刻变革之中。发展网络教育应该考虑以上特点,确定基本用户及其网络教育的需求。所谓发展极不平衡,是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

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当中的应用成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宏观政策、教育需求乃至人们的热情的指引下,无论是官员、学者,还是实践人员,无不投入到这一如火如荼的洪流中来。可以说,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方面我们投入

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如何证明我们的投入是有效的,又如何更明智、更经济地进一步进行投入呢?这是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问题。当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多影响其有效性的问题:比如,把有无信息技术设备作为评估一个学校的标准,过分关注最新的技术或学校之间的攀比而不断购置先进的硬件设备。但是,由于软件或资源缺乏而没有真正地使用,更谈不上有效应用了;信息技术在有些地方只是在评优课、观摩课中使用,还只是教学的一个装饰。教师还没有真正地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或学科当中,而距离学生真正将信息技术作为自己学习和发展的工具就更远了。从中小学教育的实践方面来看,大部分仍然存在着盲目性,存在着资金和人员的极大浪费。技术本身是一个流程,技术能否真正促使教育目标快速、有效地达到,是要经过创新重组从而实现教学工作稳步进行的。

具体步骤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课改精神,立足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进取能力为重点,更新教师教育理念,积极抓住课改契机,切实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地位,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及计算机特长兴趣发展需要,从实际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的需要入手,与各教研组积极合作,大胆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的教学研究,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相应的提高。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加强教学信息的交流,加大上网时间,加强理论学习、业务培训、技术技能的学习和研讨,使每位教师都具有运用信息技术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

2、加强学科教学:组织好教师积极参加市、区信息技术展示课的活动,并加强学校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推动教师信息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

3、加强教育研究:运用教学理论知识指导工作,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使学校教学整体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4、加强资源管理: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制作有创意、有实用价值和保留价值的教学课件。加强学校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做到资源共享。

三、具体工作任务

(一)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

1、抓好学校设施建设:

(1)积极推进多媒体网络活动室的开放。

(2)完善和维护好学校的校园网络。

(3)做好多媒体电化教室日常管理。

(4)认真做好各办公室电脑的维护。

2、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管理

(1)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加强考核工作,积极开展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畅游。

(2)抓好竞赛项目,积极参与区信息技术相关活动,争取好成绩。

3、抓好教师培训

使全体教师熟悉教育信息网的有关知识,并用好信息化设备,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各自学科的整合。利用现有设备,结合教师意愿,开展蓝牙、相片制作等培训。

(二)努力推进教育手段现代化

1、全面提升现代化教学的水平,继续充实学校校园网络的素材,加强学校校园网络的管理和使用。

2、充分开放和利用现有电教设备,以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3、全面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抓好信息化技术课的管理及普及,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在回顾和展望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年历程的时候,我们很自然地想起了一位把科学教育引入学校教育的先驱,他就是1 9世纪英国杰出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他在1 844年撰写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提出“教育要为完满生活作准备”的教育目的,指出科技和教育以及二者的融合对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具有的巨大促进作用,强调学校教育理应重视科学知识和科学应用的教育,对近代学校课程体系的设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不仅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而且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任何一个想要在信息化、数字化的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个人都无法再漠视信息技术的存在。思科公司总裁钱伯斯先生有一段著名的话,用在这里描述新条件下的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我的答案是:互联网和教育。在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大潮中,谁把握了互联网谁就掌握了未来;谁开创了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谁就会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研究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实施方案

长春市正阳小学课题组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面对21世纪,世界正向高科技信息化社会迈进,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高智能、高素质的人才。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现代的教育技术与教育观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是运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和优化教学过程,建立适应时代发展、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一种现代模式。现在,国内外总结的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有:⑴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⑵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模式。⑶基于传统媒体与“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模式”。⑷以虚拟技术为基础的虚拟教学模式。这些电化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乃至网络化教学又更多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中的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大部分教学仍停留在计算机与辅助教学模式层面上;网络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等。这些要求对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而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研究恰恰可以将信息技术自然转让到学生手中,使之成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认识,学会生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一课题的研究满足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我校领导站在课程改革的高度,确定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和理论基础

㈠ 研究目标:本研究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最终目的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教师与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整合中来,学生既是知识的构建者,又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者。在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上得到双重提高。从而在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最终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完成意义建构的学习过程,为学生今后开展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具体研究目标为:

1、揭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2、构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

3、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

㈡ 理论基础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该理论强调学校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作为知识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料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的知识量,使学生不再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视野,扩展知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新课程理论

新课程理论中强调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重视信息技术对于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积极作用。强调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借助于他人(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即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建立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学习要建立在信息之上,但又要超越给定的信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逐渐从教学辅助工具转变成学生的学习伙伴认识工具。

三、研究过程及方法

㈠ 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在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学科进行研究,其他学科为辅导研究,研究二至六年级进行。

语文学科: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整合的教学策略及模式。数学学科: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1整合的策略与模式。

英语学科: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探索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策略与模式。㈡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资料和文献研究法,采用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等相结合的方法,体现实验的研究性和广泛参与性,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基础经验。注重边实验、边辐射、边总结、边推广,突出实验的成果,经验和典型,切实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

㈢ 研究步骤及任务:

本课题研究年限为三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1.10—2002.9)课题启动筹备阶段。

主要工作是组建课题组,进行实验教师培训,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技术环境建设,制定研究方案,先行启动运作。

第二阶段(2004.3—2005.4)实施阶段。

在课题组的领导下,全面落实研究计划,控制实验过程,开展实验研究及时总结,展示和推广阶段性成果。

这一阶段主要工作包括:各学科教师制定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开展研究工作,按计划上研究课,写课后反思,积累教学设计及研究心得、体会。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第学期上三节研究课,听20节课,撰写一篇高水平论文,写一本自学笔记,制作一件高水平课件。对学科课进行深入学习,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学校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促进阶段研究成果交流,调整完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与模式,形成丰富的课题研究第一手材料。

第三阶段(2005.1—2005.5)实验的总结验收阶段。

主要工作是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确定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形成课题研究的物化成果,撰写结题工作报告和结题研究报告。

四、研究保障

为了加快信息化进程,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学校在资金极其困难条件想方设法为课题研究提供必备条件,强有力的环境支持。

㈠ 组织保障

1、成立专门的研究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选用素质高,对此项研究有热情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实验队伍。

2、争取教育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聘请专家为课题顾问,确保课题研究目标的落实。

3、定期举行课题组成员的研讨与培训,不断加强课题组成员自身的学习和提高。

4、对每阶段的课题工作进程进行检查,保证课题达到预期效果。

㈡ 物质保障

1、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保障研究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

2、带领实验教师外出学习与考察,在物质上做好充分准备。

㈢ 制度保障

建立科研奖罚制度,鼓励广大教师参加科研,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

五、研究经费预算:(研究经费完全自筹)

1、硬件建设:约80万元

2、教师培训:5万

3、软件开发:8万

4、购买资料与印刷:3万

六、“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组成员:

组长:王淑荣

副组长:孔祥云、尹芳

指导教师:栾晓薇、郑东慧

语文研究教师:聂卫芳、董明、荆燕、孙笑、崔丽妍、魏萍嫒、赵洪霞(语文组长:聂卫芳)数学研究教师:栾晓薇、赵慧俐、何彦艳、邹海燕、陈玲、王淑敏、高艳、徐晓航(数学组长:邹海燕)

英语研究教师:马龙丽、周萍、卢珊、李春艳、吴丹(英语组长:马龙丽)

信息技术教师:孙力、吕冬、鲁越、于吉、黄鸿艳、彭杰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报告01

研究报告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们是长春市正阳小学课题组

2001年10月,我校作为全国现代教育课题实验校,承担了中央电教馆的子课题,“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在总课题组的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关怀指导下,经过全体实践教师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取得一定成效,现将课题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竞争异常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信息手段的现代性、信息化资源的丰富性、共享性来拓展教学空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加强信息教育,促进教育技术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而我校的现状是多媒体计算机运用许多教师还停留在辅助教学层面上,学校网络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怎样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我校领导站在课程改革的高度,确定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和理论基础

(一)研究目标

⒈揭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特征

⒉构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

⒊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

(二)理论基础

1、“三个面向”理论

2、新课程理论

3、建构主义理论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资料和文献研究法,采用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等相结合的方法。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在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学科进行研究,其他学科为辅导研究,研究在二至六年级进行。

五、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年限为三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筹备阶段。(2001.10----2002.9)

主要工作是组建课题组,进行实验教师培训,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技术环境建设,制定研究方案,先行启动运作。

第二阶段为实验研究阶段。(2002.10----2003.12)

在课题组的领导下,全面落实研究计划,控制实验过程,开展实验研究,及时总结,展示和推广阶段性成果。

我校语文课题组对信息技术整合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整合模式进行了实践研究,形成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操作模式。

●信息技术整合与识字教学的主体实践模式。

通过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整合研究,我们逐渐形成了主体实践模式。

教学流程

●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的自主探究模式。

具体流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信息辅助,自立探究。

(利用PPT、Word、网页多媒体课件等创设情境,学生质疑进行小组分工搜集信息,深入探讨)

3.品读感悟,积累内化。

4.总结拓展,目标检测,(利用word、网页采取多种形式展示交流、检测)

5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加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利用信息技术的动态浏览、文件下载等技术特性,有效而快速地检查与传递信息,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协作、讨论、交流和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整合于写作教学的自主合作模式。

具体流程:

1.提供资源,创设情境,激情促写。

2.拓展思路,自主创新,创意表达。

3.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评议修改。

利用网上邻居学生可以随意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可以自由点评、修改,甚至于可以互相借鉴好的结构或词句来修改自己的作文。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变动时间跨度和环节,并不意味着某一节课一定要具备所有的环节。

㈡ 信息技术整合于数学学科“四个领域”教学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整合于“数与代数”

在“数与代数”的概念的学习中,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使许多“数”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简单。在“数与代数”的问题解决学习中,利用信息技术对问题进行简单的模拟,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生动的情境。主要体现在数的认识、四则运算、探索规律、常见的量等内容方面。这一整合的内容主要以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

其主要模式是:

典型课例高燕老师的《年、月、日》教学一课。

●信息技术整合于“空间与图形”

信息技术的整合为“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拓展了广阔的空间,许多传统的教学中难以实现的梦想变为现实,如在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等方面,有效建立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做”的教学,让学生正确理解空间与几何中的概念、规律,了解概念、规律的形成原理,培养发现问题、转换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整合内容主要以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其主要流程是:

典型课例是邹海燕老师所讲授的《周长》一课。

●信息技术整合于“统计与概率”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统计与概率”的某些概念,因为他们对这种“不确定”型的数学思维缺乏真切的体验,而传统的教学工具中又无法对大量有效数据进行演算和验证。此时,信息技术与“统计与概率”的整合就显示出他的促进学生理解这些概念方面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作为数学实验的数据处理工具,如在统计初步、可能性、概率等学习领域应用显著。这一整合内容主要以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其主要流程是:

典型课例是何彦艳老师所讲授的《可能性》一课和《统计》一课。

●信息技术整合于“实践与综合运用”

在数学的“实践与综合运用”课中,信息技术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学习工具和教学工具,可以很自觉地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等领域内容整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地学会解决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数学问题。这一整合内容主要以基于问题和资源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其主要流程是:主要结构流程为:

典型课例是邹海燕老师所讲授的《可怕的白色污染》和《月球旅行》一课。

以上整合内容及其相关的教学模式,不是单一的、孤立的,它们之间也有相通的,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进行整合教学中不断研究探讨,提炼出适合本节课的整合教学模式。

㈢ 信息技术整合于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在校课题领导的指导下,我校实验英语教师能充分把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课堂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的合谐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通过实验,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基本形成。

第三阶段为全面总结思考阶段。(2004.3----2005.4)

主要工作是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确定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和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形成课题研究的物化成果,撰写结题工作报告和结题研究报告。

六、研究成效与成果

㈠ 构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模式

1、基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下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该模式下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师辅助教学工具,与师生信息交流,学生主动探究媒体与载体,虽没有完全将信息技术转变成学生手中的学习工具,但可以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本模式适用的环境,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主要结构流程为:

该模式旨在调动并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意识和自主性,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创设了一

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愉悦和谐的情境中学习。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将教材资源与信息资源有机组合,它所体现的是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学生围绕学习主题,适用网络信息资源和网络技术开展的学习。信息技术也从单一的演示工具转向学生的认知工具。主要结构流程为:

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以某项专题性学习活动而互助协作,共同完成研究探索任务,并在任务解决的过程中达到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与提升的学习方式。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开放性,对学生信息获取处理、交流能力的培养非常有效的,提升了学生信息素养。

以上“整合模式”是我校着眼于对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观念下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整合模式的统领。三个学科针对学科特点形成自己的“整合教学”操作模式。

㈡ 信息化环境的硬件建设

为加快信息现代化进程,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我校筹措98万元资金,相继建成多媒体教学交互系统、2兆光纤校园网接入互联网、多功能电教室、电子备课室等信息化环境,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需要,对“整合”研究提供了必备条件,强有力的环境支持。

㈢ 信息资源的丰富与开发

我校是全国软件开发基地校,为满足教学及研究需要,学校购置三辰影库、知识性动画、各学科图片素材、影像素材光碟1600张,购置自制录像带700盘,教师自制的素材和软件资源542件,教师还为学生提供学科相关的网站,为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实现信息资源丰富与共享。

㈣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探索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熟练地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校园网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如今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力工具,成为教师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工具。

研究期间,有一名教师成为省学科带头人,三名教师成为市级骨干教师,有两名教师在长春市首届网络环境说课大赛中被评为“十佳”和“优秀”教师,有两名教师被评为长春市新课程新秀教师,有两名教师被评为长春市英语名师,有一名教师被评为长春市语文名师,有100%教师通过因特尔未来教育考试,60%教师仅剩答辩一项通过计算机高级考试。

㈤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及学科学习能力

通过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及信息素养。如今学生对信息技术操作娴熟,学生可以在网上搜索信息、下载资料、发布信息、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强有力工具。

研究期间我校在绿园区教学质量监测中连年位居榜首。2003、2004年在全国英语竞赛中连续两年获绿园区第一名;2003年我校学生在长春市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大赛中有223名分获一、二、三等奖;2003年在省电脑作品制作大赛中,董源瑞同学的作品《环保车》获省绘画类一等奖,2003年在“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有8名学生获国家级总决赛资格;2004年在省六·一儿童节信息技术表演赛中有219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2005年邵帅同学在全国信息技术创新大赛中获网络作文第二名,获银牌。

㈥ 开发科学实用的校本教材

研究期间,为促进学生全面富有个性发展,学校根据学生实际、社会对人才发展需要,开发低、中、高三册信息技术教材。其中一册一部分内容已收录到长春市信息技术教材,同时开发出小学生语文1----6年、古诗电教教材,诗画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

㈦ 取得成果

研究期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先进单位各一次,优秀组织奖三次,教师撰写论文获奖近百篇,获奖课例40节,获奖课件50个,教学设计及说课20篇,网页制作获奖52人。

七、结果与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我们依据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所建立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模式,体现了理论构想中“整合”教学的基本特征,且模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操作性,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及教学要求而形成的学科教学的子模式,达到了与三科“整合”模式的统一。该模式研究促进学生学科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及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变,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走进新课程》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8、9期

3、钟绍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法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9期

4、刘晓中“信息化教育的探究与实现”《计算机教育》2004年第2、3期

5、刘晓中“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的过程与管理”《天津教育》2004年第4期

6、浙大附中现化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下的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汇编资料

7、树勋小学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结题材料汇编

第五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之路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之路

摘要:为强化信息技术教育,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依据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努力构建、探索、研究“轻负担,高质量”的自主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提升,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示评价等方法,让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敢于质疑、乐于解惑、衷于展示、长于互助,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任务驱动 自主互助 合作学习教学评价

为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减轻学生负担,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根据我市有关“轻负担、高质量”的文件精神和 “345”优质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多年来,我努力构建、探索、研究“轻负担,高质量”的自主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提升,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示评价等方法,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的同时,让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敢于质疑、乐于解惑、衷于展示、长于互助,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化的发展,从而形成和谐的、润泽的自主互助高效生态课堂。

一、放眼课堂,探索方法,在自主互助中求高效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技能较强学科。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要做到“轻负担,高质量”,必须集中精力加强课堂教学艺术、教学方法与教学效率研究,加强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实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教师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来实现学生的“轻负担、高质量”,促进师生共成长。

(一)立足学生,从学生的视角看问题

从学生现有认知出发,每堂课伊始,我就创设一种将新知识点存在于其中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采用界面活泼,内容生动,并充分运用声音、图形、动画等形象直观的表现手段来呈现,引起学生注意,展现新知,明确目标。这样容易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愿望,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成为新知识的探索者,易于学生创新和发展。

如新知探索课中有关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构成这一类概念性质纯文本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不太感兴趣,我就运用实物的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让学生上网搜索有关计算机的发展。当我讲到第一台计算机有我们这么三间房子那么大时,孩子们惊讶了,他们的兴趣点也被激发起来了。这样不断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立足合作,加强小组建设

新授课中,导入新知后,立即安排合作探究的目标任务,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重要命脉,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等。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突破重点、难点找准切入口,小组合作是关键。因此,在课堂建设中我把小组建设作为首要任务。

考虑到小组建设状况会直接影响生生交流、小组交流和小组汇报的质量,我依照学生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要素进行合理搭配,四人为一小组,组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这样组合给合作学习创造先决条件,以好带差,各得其所,让学生彼此互通独立的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小组也得到共同提高。

为促进学习小组达到真正的意义构建,我采用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方式,如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环节让小组内同学互助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为更好的促进各小组的发展,当汇报完学习任务后根据各小组的汇报情况给出合理的评价,激励小组成员树立集体荣誉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真正达到各得其所,共同提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疑惑点,及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小组学生在教师的组

织引导下,合作互动,全身心参与。

(三)立足全体,分层教学促发展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由不知到已知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会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学习方法的不同造成学习进度快慢不等,学习效果强弱不一。面对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我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用不同的方法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实施分层教学,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在教案设计时我注意做到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做到步骤清晰。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引导和学生操作紧密结合,做到个别指导,让全班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从学生学习层次上来说,在自由创作时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设计梯度不同的训练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适时鼓励引导学生“跳一跳去摘苹果”,实现自我超越。

这样处理防止学生因畏难情绪而丧失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还增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目的。时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立足发展,科学运用评价体系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要求: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创新精神、重视教学效果、方式灵活多样。因此,强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重视学生实践,科学公正全面地评价每一位学生,有利于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小组评等多元方式,从技术性、艺术性等多个角度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实施多元化、发展性评价。展示评价作品,先在小组内展示,最后各组推出优秀作品进行评价。评价时要以欣赏的眼光去挖掘每个作品的优点,真诚地肯定作者的成绩。当学生在操作上有误时,则以启发式的口吻引导学生纠正。在这种平和、友好的气氛下,学生敢于尝试,大胆创新,让他们知道教师尊重、欣赏、信任他们。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等。运用这种切合学生个性素质和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既能评出优点也能评出不足,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在评价中查缺补漏,在总结中培养学生自我反馈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认知结构,易于学生创新和发展。

(五)立足兴趣,分层拓展提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各类选修课程,给学生补充讲解绘画技巧,播放历年来获奖作品,让学生感受作品的同时激发灵感进行创作。同时还对高年级学生补充讲解Flash MX,Dream weaver MX等制作动画、网页的相关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电脑爱好者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在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和能力发展的基础上,让优者更优,分层提升。

二、课堂实践探索,落实自主互助高效课堂

(一)教学设计层层深入,严把课前备课关

1.分析教材,把握学情,确立目标。

一堂精彩的课堂,课前设计是关键。课前设计要注重研究教材,因材施教,把握学情,在了解全体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创设一种将新知识点融合于一定情境中,确立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各个方面入手,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对学生的预习提出具体的要求,明确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

2.教法、学法的指导。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结合本课要点,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评价”等方式组织教学,构建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变让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学法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根据学情适时进行引导和补充,并借助学习材料和网络,学生制作演示交流作品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3.教学媒体的应用。

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充分利用媒体和课件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演示作品,增强互动效应。

(二)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严把课堂学习质量关

以《图文并茂更精彩》一课为例,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情景,揭示主题→自主互助,交流总结→自由创作,巩固提高→展示作品,评价总结。

1.创设情景,揭示主题。

这一环节主要是创设情景,明确学习目标。

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我从学生喜欢玩这个特点入手,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点,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肯定会异口同声回答喜欢)那暑假快到了,你想去哪儿旅游?这儿有两张旅游公司的海报,哪张会更吸引你?(这时出示两张电子海报,一张只有文字,一张图文并茂。)让学生一起看课件并观察,初步感知图片在海报中的作用,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找不同而引出课题。这时我会适时引导学生“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旅游胜地,你们想不想制作一张这样图文并茂的海报来宣传我们的家乡?”这样用观察和谈话的方式引入,可以拉近跟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新知识的探索者,易于学生创新和发展。当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很自然的进入新课,于是提出第二个环节。

2.自主互助,交流总结。

这一环节主要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突破、强化重点,理清学习目标。

提出第一个任务,怎样插入图片,使文章图文并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插入图片的两种方法,让学生打开事先准备好的文章,我也给学生提供多种方法的学习资料,之后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如有的同学插入图片了,我会问你能不能将图片放到合适的位置?怎样将图片缩小一些?由此提出第二个任务:设置图片格式和调整图片大小及位置。引导学生先在小组中解决,解决不了的再在全班讨论解决,或查资料共同解决。

通过这样的合作探究,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逐渐细化突破,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当学生基本完成这个任务时,我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总结步骤。

我是这样设计的:小组推荐同学说一说你们的发现?谁愿意一边说着一边给同学们演示一下?谁能按步骤说一说你的发现?通过这三种询问方式引导学生汇报,说清方法,明确步骤。在汇报过程中,让学生尽情表达和演示,教师适时点评补充并演示总结步骤,然后通过质疑、解疑,进一步突破本课重点、难点。

3.自由创作,巩固提高。

这一环节主要是自由发挥,提高能力。

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们一定到过很多地方,现在就请你发挥聪明才智,自己选择主题制作海报,一会儿比一比谁的作品最好,遇到问题可以求助同学,老师。这时我提供各种主题的文字、图片资料,并提示学生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资料信息,也可用自己课前准备的图片资料。在开放式的课堂中,让学生自己选择主题,放手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发散学生思维,以此巩固、拓展、升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展示作品,评价总结。

这一环节主要是品评欣赏,评价激励,总结本节内容,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自评、互评、等多元方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交流,既评出优点也评出不足,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在评价中查缺补漏,在欣赏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引导学生课后结合生活实践继续学习。

这样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两点意图,一是在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指导下,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和课堂的开放性,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二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主动学习。做到情景与任务驱动有机融合。总之,在这样的课堂中我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景;利用合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水到渠成使三维目标得到圆满的落实,让课堂得到意义构建,最终致力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三、教学成果展示

(一)学生方面

变“齐步走”为“优者先行”,让优者更优,这是学生方面最大的进步。研究重心由关注教师引导方式转变到关注学生学习方式上来。注重学法指导,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针对发现的问题,如小组合作的效果、学生自主学习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化的研究,学习兴趣高涨,学期测试均获得好成绩。

(二)教师方面

结合自己的自主互助高效课堂,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不断更新观念,为构建“自主互助高效”生态课堂模式提供了足够的理论支撑,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之路打开了更多的窗口。

潍坊日向友好学校 齐素梅

下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计划(精选5篇)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实验计划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既有信息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数学学科由于自身存在着抽象性,推理性强的特点,往往需要生动、直观的形......

    2013年全县小学各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优质课比赛发言稿

    2013年全县小学各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优质课比赛发言稿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是来自第三小学的郑伟。感谢进修校给我们提供了交流平台,让我能和大家在这里分享我在......

    信息技术课题工作报告

    《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工作报告 马杭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这个课题从2012年立项开始到现在,即将历经三年的......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城市区域初中化学教学研究与实践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城市区域初中化学教学研究与实践唐山市路北区教育局初中化学教研员宋淑霞内容摘要:研究教学,研究怎样使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真正发挥提升教......

    大数据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使得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变得更加快捷,海量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可以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更加准......

    浅谈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摘要】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资源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 但是,很少有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活动中运用网络资源,利用现代信......

    常态化多媒体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

    常态化多媒体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 信息组芦斌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规模在中国的不断高速扩大,信息技术对现代人生活、工作的深刻改变,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中学课堂教学......

    大数据时代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作者:叶巧蕊 于2017年4月发表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本文着重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发展问题和发展条件,并结合作者的教学应用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