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本文立足于当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阐述了采用信息技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必要性,进而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英语 英语教学 口语
对于英语的初学者而言,英语学习向来是先听、说,后读、写,由此可见口语在英语教学中地位非同一般。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平台,信息技术使英语口语教学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不但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目前我国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1.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我国的英语口语历年来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填充式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老师传递的信息。学生缺少锻炼口语的机会,学生开口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大大降低,而且教学手段单一乏味,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对口语学习失去兴趣。
2.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忽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由于是受条件的限制,我国学生是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的,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有限,除了每周的几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口语。课内学生的一点听说训练,也难以在课外得到巩固。而且目前大部分英语课堂缺少学生使用目的语的氛围和场合,口语训练也往往是由教师控制的、机械的操练,缺乏师生间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的交流。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1.有效实现“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现代的中学生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的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能将文字、图像、语言、声音、视频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多媒体和远程教育手段可以创造更多的口语教学手段,有效增加课堂知识含量,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地接受信息、积极地参与语言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纯正地道的口语学习机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网络通讯功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声像资料,也可以下载软件进行网络的在线交流,可以使对学生有机会于国外朋友进行对话从中学到纯正地道的口语。通过信息技术剪接听力片段让学生进行模仿训练,培养、训练学生标准的音调和纯正的英美发音,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3.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是比较习惯用汉语授课,即使用英语教学,也是极具简单的日常用语交流。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创设更多真实和引人入胜的语言学习情境,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英语的应用环境.刺激学生的感官,英语学习情境化,交际化。
三、信息技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1.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师生交互式学习。所谓的交互式学习指的是在学习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教师与学习者以及学习者群体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一种新兴学习方式。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表现为师生和生生之间关于口语学习的交流和沟通。当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与之相符合的口语训练。例如,教师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一些口语练习的课件,然后要求学生跟读,进行边纠正边模仿式的口语训练。这一环节教师需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从简单的单个单词到短语再到句子。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单词而且对自己的语音语调进行纠正,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奠定了基础。
2.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后口语学习途径。学生提高口语能力,除了课堂上同老师进行交互式学习外,更重要的是课后自觉练习。正所谓“三分靠教,七分靠学”。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为可能,让他们在课堂之外也能满足自主学习口语的欲望。教师可以推荐实用的英语口语学习APP或者网站给学生,比如SKYPE,FISHBOX,口语100等,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学习软件,为学生课外练习口语提供了方便,给英语底子较差的学生提供练习的途径,也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这些平台实现自身口语水平的提高。网络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将优秀的口语教学视频,课件或者课堂上录制的微课视频放置共享,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给学生布置口语练习作业,设置口语跟读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跟读音频或者视频自主发现并纠正发音错误。除此之外,学生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积极搜寻口语的其他途径,可以通过观看英语电影或者听英文歌曲,在自己感兴趣的基础上,从中学到更为纯正的英语。
在教育形式和手段不断更新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出现,使中学的英语教学尤其是口语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和教学效果更加突出,而上文列举出的目前英语口语教学中呈现出的问题,也从侧面说明了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实施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是一场革命,打破了传统的口语教学,为学生口语的学习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雷鲤民.试论多媒体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陈秋伶.试论多媒体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10).[3]汤玮华.谈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J].2014(4).
第二篇:谈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谈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当今世界是信息的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们生活的信息化与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得英语逐渐成为我国对外经济发展与开放的重要工具。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备条件。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我国目前初中英语教学较为滞后,学生口语学习的积极性差、口语运用能力低下,“哑巴英语”现象极为普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创造出的视、听、说交互环境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更将成为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与其他教学方式相互协调、不可分割、互为作用的一种方式。
一、为学生创设恰当的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的创设主要是要求初中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情境。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在呈现新的语言目标时才使用一些英语,其他时间还是比较习惯用汉语授课、语言描述。即使用英语教学,也是极具简单的日常用语交流。现代信息技术的模拟性、虚拟性、动态记录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感官上的刺激,将很多抽象化的内容形象化,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教学中运用视频格式的英文短片,或者将英文版电影经过剪辑等技术处理后有效的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
现代的中学生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的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将符号、文字、图像、语言、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多媒体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动画可以有效的刺激学生的视觉,声音可以为学生带来听觉的享受。英文歌曲、英文视频的播放为传统的英语教学开辟出新的天地,更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性、虚拟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画面、声音于一体的逼真的口语交际环境。面对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一种迫切的愿望想要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信息转变为自己主动地接受信息、积极的参与语言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材中涉及到购物、旅游等内容的课文或对话,教师可以利用与旅游、购物相关的视频向学生介绍国外购物的常用对话,或者教师还可以利用Flash来制作一些相关的精美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再将课堂组织成购物或旅游的虚拟场景分小组进行口语训练。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一问一答严肃的、拘谨的课堂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交互式学习
交互式学习主要是指沟通与交流,主要包括师生交互、人机交互、生生交互等多种形式。当所教授的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后,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进行口语训练。在口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制作好PPT,然后一遍遍要求学生跟读模仿进行纠正性训练,主要是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语音语调进行纠正。教师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可以秉承由易到难的原则,先从单词、短语的拼读入手,再到简单句、复杂句逐步过渡到一段话,为学生良好语感的培养奠定基础。再例如:教师还可以利用TTS制作出一些能说话的卡通人物图片,学生在观看这些有意义的图片后进行模仿,熟练掌握后,教师可以屏蔽声音,让学生按照画面中任务的口型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这样做不仅可以克服学生易焦虑的心情、提高学生口语练习的自信心,还能够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对语言形式的理解。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后,可以再制作一些类似的画面要求学生即兴口头编故事来进行对话训练。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远程交际语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适应口语学习的需要,可以充分利用网络通讯功能为学生提供即时的交际语境。SKYPE这种即时通讯软件能为我们提供高质量的声像资料。这种通过网络的在线交流,可以使对话双方能够清晰的了解交际者声音、语调、眼神、语气等,使学生从中学到纯正的口语。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声形并茂多彩的信息世界,在刺激学生感官的同时,缩短了记忆信息的加工转换过程,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整合是当今国际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彻底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局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口语训练。因此,信息技术与英语口语教学的整合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我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第三篇: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
宁县四中 尚小银
【摘 要】: 为了更好地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应运而生。本文从语文课堂教学出发,结合信息技术和高中生的学习特点,从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实施与效果三个维度来研究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进行知识的建构,促进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教学策略;效果评价
探究式学习尽管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称呼不同,组织实施方式各种各样,但本质上都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的学习方式。美国从1998年开始在大学、中学、小学开展了“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全发展。[1]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探究式学习正成为教育领域里的一个重大主题,它必将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重大突破。
一、探究式教学的设计
探究式教学是当前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引导学生从丰富的资源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一定的专题,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学习研究,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2]在语文教学当中采用主题探究式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在实践中学习语言并能更好地运用语言,学会关注生活和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语文教学引向课堂之外、语文学科之外的开放天地。根据自己的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本人总结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语文探究式教学设计 模式,其基本步骤如下。
1.探究主题,目标分析
探究主题的确定要求内容有特色,联系生活紧密;学生有基础,易把握、理解;资源较丰富,教师易驾御;确定主题后,就要分析主题教学目标,确定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活动必须获得的基本的知识、搜集和处理信息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精神和分享的品质,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此外还应当预见学生可能完成什么样的创造性作品,获得哪些潜在的学习结果。
2.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情境设计是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关键的一步,情境具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构建学习任务与学习者经验产生有意义的联系;二是促进知识、技能和经验之间产生连接。[3]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呈现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或者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的设计应当考虑学生现有的水平,使问题既富有挑战性,又让学生努力后可以解决问题。
3.活动过程的设计
过程与方法是学习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获 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学到获得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可以是群体的,也可以是个体的。通过活动过程的设计,教师进一步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
4.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包括学生该做什么,教师该做什么,它包括整个教学流程,具体的时间和任务安排。当然,探究式教学包含了无限的可能,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出乎老师的意料,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执行要讲求灵活性,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5.信息资源的设计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多种媒体形式的资源库,或者提供一定的资源地址,帮助学生在探究中更快地进入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方便他们寻找建构知识所需要的信息。教师让学生自己搜索资源,学生必须先具备较高的信息搜寻、处理能力,所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也是信息资源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
6.学生作品范例设计
通过的范例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明确通过探究学习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通过对作品范例的赏析和了解,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任务,他们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定的兴趣,并获得探究的驱动力。
7.评价量规的设计
通过评价量规的设计,教师可反观自己设计的目标,思考其合理性。学生通过量规的阅读,明确自己应该完成到什么程度。量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小组成果的评价量规,个人自评、互评的量规,小组合作的评价量规,无论哪种评价都应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的评价。
8.教学设计过程的不断修改
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和反馈,观察和分析他们学习中的问题,找出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过程进行不断修改和调整,同时加强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探究主题的设计要紧密联系生活,要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探究式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同时顾及到个别差异;重视探究过程,重视交流与反馈,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尊重学生的努力,重视过程性评价;充分发掘信息资源,为探究活动提供足够的支持。[4]
二、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全程指导,提供教学支持和技术支持。在研究方法和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给予帮助,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适时对各小组提供建议,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在语文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应当注意利用问题的设计打破语文学科的界限,联系其他学科和学生的生活,达到“综合”的目的。语文探究式教学流程图如图1。本文以高中语文《雷雨》节选部分为例,分析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施,具体运用了以下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
教师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上网或查文献的方式,收集相关的资料。以高中语文《雷雨》节选部分为例,要求学生课前收集作者人物介绍方面的知识,查找《雷雨》的背景知识,并分析、理清《雷雨》中人物的关系。
2.多种感知策略
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可以很好地刺激学生的感知效果。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呈现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基础知识,以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把握。[5] 本案例以课件的形式将戏剧概念、分类、特点,作者介绍,《雷雨》中的人物关系图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戏剧的基础知识,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故事产生的背景和话剧中人物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3.任务驱动策略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以具体任务为目标,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老师提出问题或激发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拓宽研究领域,通过模仿、操练与创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本案例以问题为学习任务,以任务为线索(例如:以周和鲁的矛盾冲突为线索)串联各个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组成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和脉络需要弄清楚哪些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4.协作学习策略
协作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学习策略。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深入地质疑和研究、自由地表达和交流,最终促使学生知识的内在建构。[7] 本案例中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启发,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第二个环节是观看录像,学生分小组讨论大屏幕上的问题,教师总结并提出参考意见。
5.情感激励策略
情感激励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渗透教师的情感和精神力量,感化学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课下安排学生分组排练这组话剧,其他同学观看,并自由评论话剧中的人物和同学的演技。教师组织、指导、点评,加深学生对剧本的理解和戏剧的认识。教师将学生的表演录制下来,制成数字视频文件,作为学生成长的记录。将学生表演的录像资料发到班级主页上,共享学习资源,便于让家长观赏和其他班同学学习。
6.成果展示策略
在整个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思考并理解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多种学习形式,获取知识并加以运用,形成学习成果。通过对《雷雨》的学 6习,让学生写一篇题为“一堂话剧鉴赏课”的文章,或者写一篇话剧人物评论的文章。要求每位同学将搜集并整理好的资料、学习的心得体会、小组及个人的学习成果发布到班级的专题学习网站上,在自己的博客或BBS上与大家分享交流,供教师、家长观赏,供其他班同学学习,并将自己研究成果写入自己的电子档案中,作为他们的成长记录和学期期末的考核依据。这些成果展示了他们学习潜能和研究技能,促进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研究,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探究式教学的评价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观,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强调教师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使“教材”变成“学材”,“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进行知识的建构。同时,加强情感体验环节,重视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提升。[8] 本次学习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自评与他评,量评和质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法,这些方法相互弥补,从而更清晰、更准确、更真实地描述学习效果和师生的发展情况。本次以学生自评为主,组评和师评为辅,体现了学生为主的原则,这种主体性原则表现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一种新型的平等关系,做到主客观高度统一。自评活动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反思的过程,这种评价变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真正实现以评促学。
本次采用的评价量表见表1,采用百分制和等级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的态度很积极
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探究式学习给同学们带来新奇的感受和极大的兴趣,每个人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小组分配自己的任务。很多同学主动给小组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在相互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他们 7 感受到了全新的学习体验,摆脱了束缚他们的思维的因素,在开放的环境中自由地探索。有的同学厌学的情绪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2.学生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得到提升
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同学们都能主动与小组其它同学配合,认真听取每个成员的意见,共享自己搜集的学习资料,相互探讨,共同进步。很多同学还表现乐于助人的好品德,主动帮助他人。小组负责人认真听取每个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作好记录并组织大家分析、讨论,最终拿出小组活动的计划和措施。大家在和谐的师生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分享快乐。
3.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要评价学生能力发展状态,主要看他们制定的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措施的有效性,成果作品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学生在预习教材和分析单元目标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设计并提出问题。各个小组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搜集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来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学习成果,这些成果对其他同学学习和研究戏剧文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价值。很多同学写的话剧人物评论和角色扮演的心得体会,栩栩如生,非常形象。
4.学生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本次对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查阅文献、交谈访问、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有些同学以前没有在网上查找过学习资源,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他们掌握了搜集学习资源的方法和利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的技能。在分析数据、处理文字和图片,编缉文件方面,同学们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成果
语文探究式学习成果包括学生的心得体会、活动记录、人物评论、戏剧扮演、8 总结报告、论文和多媒体作品等。同学们每个人都写出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研究报告,有的同学参与戏剧扮演,并摄像制成多媒体作品,发布到班级专题主页上与同学们分享、交流。有的同学的论文观点比较新颖,有推广和发表的价值。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它突破传统课堂和课本的限制,丰富的资源、合作、共享、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当然,教学中会遇到一些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比如: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和可获得性没有很好的保障;探究学习的时间短、任务重;学生的信息技能参差不齐;老师如何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如何更好协调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人自主学习的关系;领导对探究式学习重视不够等。这些都是以后的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结束语
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广还是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式教学都将成为教学方式改革中的一大亮点。要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深层次变革,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探究的技能,就必须在建设中有效整合各项资源,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和评价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更好地推行探究式学习,更好地促进每位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尚志.研究性学习指南[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2]彭柳.大学生影视艺术教育中主题探究式学习的应用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3):68-70.[3]钟志贤,刘春燕.论学习环境设计中的任务、情境与问题概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6,(3):17-20.[4]李芒.中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5]周雷,杨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方法和实施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4):53-55.9
[6]陈向东,张际平.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模板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4,(3):22-24.[7]谢舒潇,黎景培.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的建构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2,(8):44-47.[8] 高永鑫,王华学.论新课程视野下的课堂教学评价[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77-78.
第四篇:信息技术环境下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方案
新安县正村镇白墙小学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Hisrst)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着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新课程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要求,如何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型教师,这是应该引起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
通过校本教研,我校的教师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主动探索、主动反思方面还不是很理想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课题研究来大溜提高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意识,使每个老师都成为学习型的几哦爱护司,做反思型教师,做合作型教师,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二)课题选题的意义
(1)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边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生系的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任,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
(2)文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育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的价值,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注意学生的意义的建构,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观念,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策略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建立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概括、完整和系统性,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试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将不断促进“教学策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2)实践价值
本研究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一线教师提供可供操作的有效策略,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从而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课题研究目标
1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生动有趣的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自主探索创造的过程。2 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形成一套系统的形成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内容 1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
2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
3初步建立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4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元开放学习模式
(三)主要观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拓展新空间。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作,”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创新之处
(1)、利用我校班班通优势,创设符合我校校情的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探究、合作的课题教学模式。(2)、实现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3)、建设理想的教学环境。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思路
1、调查参与研究的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根据调查结果举办计算机知识讲座,为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2、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学习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提高理论修养。
3、建立新型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立足课堂主渠道,以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学习为手段,将学习环境转到多媒体教室。
4、以案例研究为主,积累资料,提炼有价值的信息撰写研究报告,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需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答、个案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成果。
(1)前期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方位、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语文课堂中教学策略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口。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高效的教学策略。
(3)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形成研究报告。
(三)技术路线
1、班班通建设到位-----学校提供研究的软硬件,对广大教师进行计算机实用技术培训;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2、通过专题讲座、集体备课、研讨课,听课、评课等形式开展教研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举办优秀课件、论文、教学案例评选等活动,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3、建立校园课题研究网,及时总结好的做法与经验,在校期间,区域间交流推动,形成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应用模式。
4、建立档案,重视过程性资料的收集。
(四)实施步骤
1、课题申报:2016年5月,制订课题方案,完成课题申报。
2、课题开题:2016年6月,完成课题开题报告,送市、区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3、课题实施: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进行课题探索、中期研究,预计2017年进行中期研究情况评估汇报。
4、课题总结:2017年3月—6月,完成研究报告,成果鉴定与结题。
(五)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论文集
2、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着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3、我校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及语文素养得到增强;参研语文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具有较大转变;我校的办学品位得到提升,学校特色得到增强。
第五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体会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体会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点。随着新课程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教学的热点问题。在信息时代,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方法。它将图片、声音、视频等组合在一起,给学生视听等多种方面的感受,让学生在感受的同时进行知识的接收和学习。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适时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与课堂教学活动,并融合体现个性风格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给物理实验教学增添魅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信息技术 能力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能够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率。下面就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谈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标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物理现象都是物理实验的“导火索”。教师不妨从学生感兴趣的“导火索”出发,寻找学生熟悉的物理现象,这样既能丰富物理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探索物理世界的兴趣。同时,应注意创新实验方法。如,在讲“滑轮”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被货物提上去的瘦子和被胖子提上去的货物,学生观看后肯定会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又如,在讲“串联、并联电路”时,教师可以展示两种电路的图片,让学生发言说出两者区别,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讲“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对于F1×L1=F2×L2及其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展示翘翘板图片,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研究物理知识,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演示实验,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实验仪器的限制,又具有操作方便、可视度高、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展示,将一些在现实环境下很难进行或者效果不明显的实验更好地完成,这样使比较复杂的、抽象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简单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加深对现象的记忆和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天平测量固体或者液体的质量》时,如果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学生很难观察清楚,而运用信息技术把这些实验过程扩大化,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观测到整个实验过程。同时,对于一些关键的、学生没有看清楚的实验环节,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给学生以便其多次观察,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又如在讲《浮力》时,如果教师仅凭语言来为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很多学生会感到困惑,因为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物理现象。教师以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出一个浸没在水中正在上浮的空心立方体,通过动画模拟演示让学生观察四周和上下两个面的形变程度,从而让学生得出立方体在水中前后左右四个面所承受的压力是相等的结论,而且在动画展示中因上下两面的压力差使得立方体向上浮动的原因也显得很直观,这时再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推出浮力计算公式,学生就更易理解了。
三、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注意事项
1.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
以往的教材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中占有“绝对多数”的比例,而这些演示实验习惯上都是由教师在讲台上演示给学生看的,学生通常 没有动手的机会,这导致学生缺少动手机会,动手能力普遍不高。过去的实验教学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演示实验,另一种是分组实验。部分中学由于条件比较差,把许多分组实验也处理为演示实验,或者将演示实验用视频播放。为此,教师有必要想方设法将教师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把演示实验通过改进、改组和改造等方法使其适合学生自己去实验。新教材要求不论是实验探究,还是教材安排的物理小实验,都要把操作权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创新、交流合作、得出结论。例如,在讲“压强”时,教师可以先讲解压力、受力面积等压强的基本知识,之后让学生根据身边的物品自己动手揭示三者的关系.这相对于教师单一的动手展示以及乏味的说教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进步.又如,在讲“电路”时,教师可以分发给学生电池、开关、导线、灯泡等,让学生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不同的电路使灯泡发光.这些不同的设计方法,其实就是创新.学生参与操作,能够加深其对物理知识的印象,从而为其物理学习的进步带来促进作用.创新实验不同于传统照搬课本实验,强调的是新.新的实验,带来新的学习兴趣,也带来新的收获。
2.运用信息技术时应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要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要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只有不仅在学习时能运用探究方法,而且能将科学探究延伸到以后的学习中,甚至对实际问题能进行自主探究的学生,才能得到较好的评价。例如,在学习“速度”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探究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滑动摩擦力实验时,若学生能自主发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并能用控制变量法处理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的关系。说明学生经历长期的探究过程,发现问题、分析推理等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较大的提升。总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虽然有些物理实验无法在现实中进行演示,但是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模拟实验场景,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