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计划《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探究式数学教学研究》

时间:2019-05-12 08:0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计划《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探究式数学教学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计划《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探究式数学教学研究》》。

第一篇:课题计划《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探究式数学教学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探究式数学教学研究

课题计划

一、课题的提出,概念界定及研究目标(走向合作探究学习):

21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它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然而仔细观察,冷静思考我们发现:⑴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来源单一,主21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它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途径是统一的课本、教具、学具。课本中信息量极为有限,一个知识点只能提供一个例题或几个图形,信息容易过时和脱离学生实际,且教师的教具和学生的学具有限,又难以共享,致使学生难以进行自主探究。⑵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虽已被许多教师运用和认可,但在我们研究的许多优质课堂教学(包括名优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准备教具和课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 些问题还是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如“合作操之过急”,小组成员还未等教师讲完问题,学生未经独立思考就展开合作讨论,看似场面的“热热闹闹”,但结果似“蜻蜓点水”,收效甚微;合作时间过多,削弱了师生间的交流与反馈,导致目标缺失;学生“缺乏合作技能”,导致合作层面的浅显性,对合作学习缺乏深层次考虑;有的教师忽视小学生身心和数学学科的特点,牵强机械地套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的学生产生厌学现象。

因此,我们在现代教育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尝试通过互联网,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多采,具有强烈时代感、真实感的素材,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成功地为学生展开合作探究提供了可能。我们在第一轮“现代合作掌握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深化研究并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合作探究式”的数学教学模式,全面优化学生的素质,培养一批善于学习,乐于合作,敢于创新的学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是开拓性、创造性的实践。

我们认为“现代信息技术”首先是一种理念,一种行为方式,它要求实验教师大胆探索,敢于突破禁区,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反映现代社会主流的创新教育理念。其次是一种教学条件和手段,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互联网这一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信息背景,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会学,让教师有可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和钻研教材,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培养出21世纪的合格人才。

我们认为“合作”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课堂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师生共同协作,在交往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交流情感,进行体验,实现共同成长。教师由过去的教材代言人成了学生的合作者与指导者。“探究”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一定情境,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反思活动,把教学过程变成主动探究、批判反思、自主建构的过程。“合作探究”这是一种从个性出发的教学形式,它以合作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操作,而且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生不仅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能获得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06.9——2006.10)学习有关理论,制订研究计划。

2、第二阶段:研究实施(2006.10——2007.5)

实施课题研究,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不断总结,修改方案,总结可操作的教学程序。

3、第三阶段:(2007.5——2007.7)

根据实验目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查、测试、分析、撰写论文、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教育成败的最高衡量标准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有效地得培养。“合作探究学习”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一 个动态、开放的课堂中,以小组探究活动为载体的学习活动,而活动是由共同体联合起来完成一 定社会情感、职能的动作系统,让学生根据一 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在异质性小组中共同学习,发现、吸收更多“新信息”,然后共同发展。

为此,我们遵循以下课题实验的原则: ⒈

合作性原则:设计合作教学程序,以课堂合作性交往来达到教学的认知和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技能。

探究性原则:以学生研究为本,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自主学习。

3、系统优化原则:教师应充分了解教学的任务、目标、内容及学生在知识、情意以及交往技能等方面的准备状况和现有的教学条件、资源、设施等教学要素,并系统地加以考察和综合,做到学习资源共享,以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

4、目标性原则: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和个性目标,调动教学的积极性,调控教学过程。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构建了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认真合作,在主动探究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四、研究措施与方法。

1、端正思想,统一认识。认真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把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

2、充分挖掘教材的实践活动因素,数学本身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运用数学教材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回归生活,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观察,发现问题,使所学的知识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采用操作、观察、讨论、演示、合作学习等实践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最终能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

3、对现有教材可作适当改组,创造地运用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解现实生活的工具。

4、贯彻实践观点,搞好课堂教学。首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实践活动环境,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让全体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要精选实践活动的材料,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探究数学规律,另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创新尽量从不同的途径,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去探究知识,发现规律。

5、注重学具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摆、拼、剪、制作、测量、画等活动,会使学生学得自然、轻松、愉快、高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6、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让现代教学技术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使学生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去探索,去发现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7、开设数学实践课,将数学与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尽量增加课外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8、在加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六、实施合作探究式数学教学的方法。

实验法、比较法、测试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七、研究成果形式

撰写论文,组织公开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行评议,总结经验,根据研究的教育目标,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测定评价,写好课题的研究报告。

总之,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朝那中心小学:郭新军

2006-9-7

第二篇: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

宁县四中 尚小银

【摘 要】: 为了更好地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应运而生。本文从语文课堂教学出发,结合信息技术和高中生的学习特点,从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实施与效果三个维度来研究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进行知识的建构,促进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教学策略;效果评价

探究式学习尽管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称呼不同,组织实施方式各种各样,但本质上都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的学习方式。美国从1998年开始在大学、中学、小学开展了“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全发展。[1]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探究式学习正成为教育领域里的一个重大主题,它必将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重大突破。

一、探究式教学的设计

探究式教学是当前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引导学生从丰富的资源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一定的专题,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学习研究,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2]在语文教学当中采用主题探究式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在实践中学习语言并能更好地运用语言,学会关注生活和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语文教学引向课堂之外、语文学科之外的开放天地。根据自己的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本人总结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语文探究式教学设计 模式,其基本步骤如下。

1.探究主题,目标分析

探究主题的确定要求内容有特色,联系生活紧密;学生有基础,易把握、理解;资源较丰富,教师易驾御;确定主题后,就要分析主题教学目标,确定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活动必须获得的基本的知识、搜集和处理信息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精神和分享的品质,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此外还应当预见学生可能完成什么样的创造性作品,获得哪些潜在的学习结果。

2.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情境设计是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关键的一步,情境具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构建学习任务与学习者经验产生有意义的联系;二是促进知识、技能和经验之间产生连接。[3]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呈现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或者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的设计应当考虑学生现有的水平,使问题既富有挑战性,又让学生努力后可以解决问题。

3.活动过程的设计

过程与方法是学习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获 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学到获得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可以是群体的,也可以是个体的。通过活动过程的设计,教师进一步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

4.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包括学生该做什么,教师该做什么,它包括整个教学流程,具体的时间和任务安排。当然,探究式教学包含了无限的可能,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出乎老师的意料,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执行要讲求灵活性,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5.信息资源的设计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多种媒体形式的资源库,或者提供一定的资源地址,帮助学生在探究中更快地进入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方便他们寻找建构知识所需要的信息。教师让学生自己搜索资源,学生必须先具备较高的信息搜寻、处理能力,所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也是信息资源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

6.学生作品范例设计

通过的范例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明确通过探究学习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通过对作品范例的赏析和了解,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任务,他们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定的兴趣,并获得探究的驱动力。

7.评价量规的设计

通过评价量规的设计,教师可反观自己设计的目标,思考其合理性。学生通过量规的阅读,明确自己应该完成到什么程度。量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小组成果的评价量规,个人自评、互评的量规,小组合作的评价量规,无论哪种评价都应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的评价。

8.教学设计过程的不断修改

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和反馈,观察和分析他们学习中的问题,找出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过程进行不断修改和调整,同时加强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探究主题的设计要紧密联系生活,要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探究式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同时顾及到个别差异;重视探究过程,重视交流与反馈,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尊重学生的努力,重视过程性评价;充分发掘信息资源,为探究活动提供足够的支持。[4]

二、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全程指导,提供教学支持和技术支持。在研究方法和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给予帮助,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适时对各小组提供建议,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在语文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应当注意利用问题的设计打破语文学科的界限,联系其他学科和学生的生活,达到“综合”的目的。语文探究式教学流程图如图1。本文以高中语文《雷雨》节选部分为例,分析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施,具体运用了以下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

教师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上网或查文献的方式,收集相关的资料。以高中语文《雷雨》节选部分为例,要求学生课前收集作者人物介绍方面的知识,查找《雷雨》的背景知识,并分析、理清《雷雨》中人物的关系。

2.多种感知策略

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可以很好地刺激学生的感知效果。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呈现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基础知识,以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把握。[5] 本案例以课件的形式将戏剧概念、分类、特点,作者介绍,《雷雨》中的人物关系图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戏剧的基础知识,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故事产生的背景和话剧中人物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3.任务驱动策略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以具体任务为目标,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老师提出问题或激发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拓宽研究领域,通过模仿、操练与创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本案例以问题为学习任务,以任务为线索(例如:以周和鲁的矛盾冲突为线索)串联各个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组成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和脉络需要弄清楚哪些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4.协作学习策略

协作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学习策略。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深入地质疑和研究、自由地表达和交流,最终促使学生知识的内在建构。[7] 本案例中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启发,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第二个环节是观看录像,学生分小组讨论大屏幕上的问题,教师总结并提出参考意见。

5.情感激励策略

情感激励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渗透教师的情感和精神力量,感化学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课下安排学生分组排练这组话剧,其他同学观看,并自由评论话剧中的人物和同学的演技。教师组织、指导、点评,加深学生对剧本的理解和戏剧的认识。教师将学生的表演录制下来,制成数字视频文件,作为学生成长的记录。将学生表演的录像资料发到班级主页上,共享学习资源,便于让家长观赏和其他班同学学习。

6.成果展示策略

在整个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思考并理解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多种学习形式,获取知识并加以运用,形成学习成果。通过对《雷雨》的学 6习,让学生写一篇题为“一堂话剧鉴赏课”的文章,或者写一篇话剧人物评论的文章。要求每位同学将搜集并整理好的资料、学习的心得体会、小组及个人的学习成果发布到班级的专题学习网站上,在自己的博客或BBS上与大家分享交流,供教师、家长观赏,供其他班同学学习,并将自己研究成果写入自己的电子档案中,作为他们的成长记录和学期期末的考核依据。这些成果展示了他们学习潜能和研究技能,促进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研究,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探究式教学的评价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观,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强调教师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使“教材”变成“学材”,“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进行知识的建构。同时,加强情感体验环节,重视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提升。[8] 本次学习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自评与他评,量评和质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法,这些方法相互弥补,从而更清晰、更准确、更真实地描述学习效果和师生的发展情况。本次以学生自评为主,组评和师评为辅,体现了学生为主的原则,这种主体性原则表现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一种新型的平等关系,做到主客观高度统一。自评活动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反思的过程,这种评价变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真正实现以评促学。

本次采用的评价量表见表1,采用百分制和等级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的态度很积极

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探究式学习给同学们带来新奇的感受和极大的兴趣,每个人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小组分配自己的任务。很多同学主动给小组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在相互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他们 7 感受到了全新的学习体验,摆脱了束缚他们的思维的因素,在开放的环境中自由地探索。有的同学厌学的情绪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2.学生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得到提升

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同学们都能主动与小组其它同学配合,认真听取每个成员的意见,共享自己搜集的学习资料,相互探讨,共同进步。很多同学还表现乐于助人的好品德,主动帮助他人。小组负责人认真听取每个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作好记录并组织大家分析、讨论,最终拿出小组活动的计划和措施。大家在和谐的师生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分享快乐。

3.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要评价学生能力发展状态,主要看他们制定的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措施的有效性,成果作品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学生在预习教材和分析单元目标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设计并提出问题。各个小组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搜集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来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学习成果,这些成果对其他同学学习和研究戏剧文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价值。很多同学写的话剧人物评论和角色扮演的心得体会,栩栩如生,非常形象。

4.学生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本次对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查阅文献、交谈访问、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有些同学以前没有在网上查找过学习资源,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他们掌握了搜集学习资源的方法和利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的技能。在分析数据、处理文字和图片,编缉文件方面,同学们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成果

语文探究式学习成果包括学生的心得体会、活动记录、人物评论、戏剧扮演、8 总结报告、论文和多媒体作品等。同学们每个人都写出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研究报告,有的同学参与戏剧扮演,并摄像制成多媒体作品,发布到班级专题主页上与同学们分享、交流。有的同学的论文观点比较新颖,有推广和发表的价值。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它突破传统课堂和课本的限制,丰富的资源、合作、共享、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当然,教学中会遇到一些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比如: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和可获得性没有很好的保障;探究学习的时间短、任务重;学生的信息技能参差不齐;老师如何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如何更好协调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人自主学习的关系;领导对探究式学习重视不够等。这些都是以后的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结束语

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广还是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式教学都将成为教学方式改革中的一大亮点。要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深层次变革,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探究的技能,就必须在建设中有效整合各项资源,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和评价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更好地推行探究式学习,更好地促进每位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尚志.研究性学习指南[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2]彭柳.大学生影视艺术教育中主题探究式学习的应用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3):68-70.[3]钟志贤,刘春燕.论学习环境设计中的任务、情境与问题概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6,(3):17-20.[4]李芒.中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5]周雷,杨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方法和实施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4):53-55.9

[6]陈向东,张际平.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模板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4,(3):22-24.[7]谢舒潇,黎景培.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的建构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2,(8):44-47.[8] 高永鑫,王华学.论新课程视野下的课堂教学评价[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77-78.

第三篇:在名校课题生物结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探究式教学研究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探究式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向其头脑中硬塞进成人化的东西,抹煞其相对独立的一面,能动的一面,从而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认知工具,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利用网络课件及Internet资源,集成了文字、声响(语言、音乐、效果)、画面(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化抽象为形象,构建形象化的教学情景,全方位地展示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观能动性。

二、理论依据:

1.现代教学设计理论:

多媒体教育系统,把多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并与其他教育要素(教师、学生等)共同作用,构成合理的教育系统结构,使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达到系统优化的目标。由于信息的多媒体化,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刺激,可促使学习者多种感官参与并发挥作用。

2.诱思探究教学理论:

由陕西师大张熊飞教授倡导的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和实践,为研究提供了课堂操作的载体及理论体系。如他提供的创造性思维的有序模式及教学模式遵循“有模式而不唯模式”的思想,有助于因材施教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主体教育论: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是通过主体教育来进行的。主体教育即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也就是教学活动中以学生发展为本,高扬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建构主义教学论: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三、研究内容与目标:

探究式教学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一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能让学生在探索的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动机和发展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本课题旨在探讨MCAI与课堂探究式教学相结合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即利用精选的教材内容,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利用知识背景材料,主动探究发现生物学概念、原理、法则、定律,逐步养成积极探索的科学习惯,并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等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如何以知识为载体,MCAI为新的手段,来教授学生先进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2、问卷调查法:是以预先设计的一组与调查目标有关的问题用书面提问的方式,通过被调查者的回答来收集资料的教育调查方法。

五、研究过程:

1、启动阶段:(2001年4月—7月)制定课题行动研究计划

2001年4月本组从学校接到科研任务后,立即召开教研组会议,经讨论决定由沈慈萍、邓文殊、姚少蓉等老师组成课题组;在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的基础上草拟并修改课题研究计划。

2、第一轮实验(2001年9月-2002年7月)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主

新学年伊始,本组即在高二年段着手进行课研实验,并分别由高燕红、余丽娜、颜美观等老师执教,形成了“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生态系统的功能”、“遗传的物质基础(复习课)”等四个典型课例;同时,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撰写出多篇具有较高水平的省级论文,整理出了“常见动植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库。

为提高课题组老师的理论水平,我们还组织了《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课题教材研究所柴西琴)、《中学生物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研讨》(北京市第四中学郑春和)等七次专题理论学习。

3、第二轮实验:(2002年9月——2003年)尝试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生物自主探究

2002年以来,由于沈宗德、施乌查张素华等新生力量的加盟,使本组的科研力量进一步提高,并使课题研究得以在整个高二年段全面铺开。在教学手段上除了把上一轮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更广泛地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外,着重在网络教学方面作出尝试。

4、初步总结阶段:(2003年6月—2003年12月)初步总结教改试验成果、形成简要模式、为下一阶段实践作准备。

以几个典型课例为依托,结合学生课后反馈的情况,初步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生物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精选教材内容,利用网络课件通过校园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教学环节一般包括:创设情境(通过网络信息资源或多媒体课件实现)——问题导入——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分阶段、任务驱动,即由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资源自主——网上交流解决问题)(学生将各自学习的结果送入网络交流,协作学习。可利用讨论区进行)——评价拓展(结合当地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学生发表看法,教师与学生一起点评)等。

六、研究成果:

在三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共形成了《减数分裂》等四个网络课件;《植物的激素调节》(获拾探究性学习”活动案例评选二等奖)等四个专题案例课以及《减数分裂》和《克垄技术的发展及其趋势》2个专题学习网站。并发表《“水分代谢”网络教学初探》、《“双主模式”在“减数分裂”教学中的运用》等CN级论文共4篇,获全国性奖励有《谈信息环境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指导性探究》共3篇;另外,还有省级论文7篇,市级论文5篇。

七、研究体会:

2002年以来,本组着重尝试网络资源与生物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整合,通过对几个典型课例的分析与总结,以及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对网络环境下的生物教学有以下感想:

1、网络为生物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从生物教学内容来看生物主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来阐述生命活动规律;从生物种类来看则主要讲述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很多内容单靠语言、几幅挂图、几个静态的模型是很难表达的。学生反映生物内容抽象而枯燥,学习兴趣低。如何让这些内容变得具体、直观、生动有趣呢?这就要求有丰富的、高质量的素材来展示这些内容,创造内容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为生物教学带来了形式多样的、图文并茂的、声色俱全的素材。如:文本资料、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例如“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课,教师以一段录象引入,从一开始就营造一种生动的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的素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使微观的、抽象的内容宏观化、具体化。大大的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易于掌握。

2、网络为生物的实验教学提供了虚拟的实验空间。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很多的教学内容离不开实验,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兴趣、观察能力、科学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但实际生活中很多的实验受到设备、场地、实验材料和实验隐藏的危险性等条件的制约而不能完成,很多的理论因缺乏实验基础而显得苍白、空洞。网络环境为生物实验提供了一项强大的功能----虚拟现实。它是由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参与者可进行各种操作,并有亲身经历的“真实”感觉。例如:《植物的激素调节》这节课前部分“生长素的发现史”中的几个实验,就可利用Flash动画通过网络课件得以再现。再如减数分裂的过程、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过程等,都能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种虚拟实验还可以重复操作,节约资源、避免实验过程中带来的危险因素,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3、网络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提供了舞台。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演讲者。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听,是听众,书本是学生学习的世界;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教师是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意义的建构者。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来说:教师是导演,学生才是表演者。很多的知识是学生通过上网收集信息,通过信息处理和加工以后获得的。例如:植物激素的作用可以通过布置学生上网搜寻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的资料,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并进行网上交流。又如“环境污染”一节,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实际探讨本地区环境污染及其解决方案,学生通过上网查询不仅获得有关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其治理办法,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并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思想教育。另外对同一课的教学可针对发展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并各有所得。例如: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重知识的趣味性;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注重完成教学目标;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注重知识的延伸。教师通过把课题内容设计成不同层次的子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并自主完成预期目标。教师则进行辅导和点评。而且通过操作过程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合作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另外我们觉得上网络课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题。不可否认,网络课确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并不是适用于每一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去实现。

2、目标明确,分段推进。网络课容量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就必须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一般采用“分段推进”的方法,即把一节课分为2—3段,每一段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具体的问题上网查询,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进行适当的总结,这就避免了学生浏览网页的盲目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3、网络课件的制作,应有别于专题网站。信息技术的应用虽然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但一堂课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制作课件时应首先考虑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应切合课堂实际,而不应片面追求“大”与“全”。另外,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点拨与总结,因此教师在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不应淡化甚至忽略对教学基本功的磨练。

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也是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不断学习的动力,更是教师新形象的体现。.当然,在今年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难以预料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该正确面对,并随着教学科研的进一步深入,逐渐找到有效的方法。

第四篇: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第一阶段性总结

高桥小学数学课题组

2012年9月,我校数学教师参加了《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现将这一阶段所做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努力加强课题组的理论学习。

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数学课程标准,经过学习研究、展开讨论,结合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情况确定着眼于研究两个方面:

1、改变教师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教师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的和意义的活动,形成“创设情境,活化教材,探索解决方法,运用新知,培养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确定了方向,就有了努力的目标,我们从学习理论入手,教师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定认识,但还存在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题组成员应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对新教材、新理念的认识。我们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实验研究的能力;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积极参与数学教研的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重点、有反思。我们学习了《人民教育》卞小娟《解读学生生活经验 建构4Q数学课堂》一文,还学习了《人民教育》“数学教师的素养”对话录,还上网学习了一些有关文章,如:“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整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 问题情境生活化 思维方式数学化”等,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交流。这学期正在学习《黄爱华老师智慧课堂教学》。我们时时以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实践。课题组成员另外还自主学习,认真钻研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开展了“智慧旅行”活动,读有关细节的书,写读后感,使每一位成员都能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课堂。本课题组成员每次都积极外出学习,去年我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所有课题组成员都去学习,回来和自己的课堂进行对照,找出差距,进行改进。还派了侯东风和成艳丽两位老师去郑州参加了“河南省教育科研研讨会”,今年成艳丽老师去郑州参加“ 全国名师作课观摩研讨全 ”,回来后把自己的收获向老师们汇报,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做好记录,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二、扎实开展研究活动

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实验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富有个性地学习。

我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观看了一些名师课堂,学习吴正宪老师、黄爱华老师等名师的教学风格,领会他们的课堂中蕴含的教学理念。

让每位课题组教师围绕课题参与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活动,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由于学校老师少,我们虽然不能上同一节课,但我们互相听议课,对照我们的课题研究理念进行研讨。卢敏老师执教的《位置与方向》一课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村庄,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任高峰老师执教的《正比例的认识》从学生喜爱吃的方便面入手,一包五角钱,两包多少钱,三包多少钱„„从学生身边的数学入手,使学生感到数学时刻就在我们身边。成艳丽老师执教的《卸货》一课,让学生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先想出了六种方案,然后让学生分组扮成三艘船,一艘艘地卸货,使学生理解在第一只船卸货的时候,其它两艘船需要等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做的小船演示六种情况,最后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先让卸货时间短的船先卸”,从而理解优化思想,学生们深深地喜欢上了数学。

三、课题成果的形成

1、接课题中期评估,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2、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课案、例案、论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文章形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成艳丽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获得了市科研课题二等奖。老教师刘爱枝虽然老,但也勇于尝试,所上的课获得中心校和兄弟学校老师的好评,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为了使平时上课的点滴能够记录下来,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两周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其中成艳丽老师撰写的《精彩在这里生成》、《玉米粒丰富了我的一节课》在研修茶座上获得了精华日志。撰写的《活用行知理念

让数学走进生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获得“学陶论文”一等奖,《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提升数学认识》受到了多位网友老师的好评。

2、数学价值观的转变是这次课题研究的亮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了,在情境导入或学习新知或新知运用中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数学活动时间长了,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对有些问题不一定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是否传统的方法更有效等等问题。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在积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形成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3、课题实验组开展了“数学伴我快乐成长 ”数学日记实验,刚开始学生写不好,教师找来例子读一读,又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学生能把语文和数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数学的运用,学生也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所遇到的困难、问题。在市教研室举办的“实践与综合运用” 优秀学习成果活动展评中五年级学生周成琳写的《身份证中的学问》、四年级学生郑宇佳写的《一杯水的学问》分别获得一等奖、三年级学生李梦瑶写的《我发现了老师的秘密》获得了二等奖。

四、研究展望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这个课题的名称有些不太好,数学课除了与生活紧密联系,还有注重课的“数学味”,用知识去带动学生的情感,我们认为课题更换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整合”比较恰当。

另外,我们还指导学生做了数学手抄报,学生能收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日记或文章,让他们写出自己的感想,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写得不太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己写的数学日记也需要老师在上完课后,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活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我们将通过研讨课、讨论座谈、质量分析等多种形式继续开展课题的研究,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调整和改进研究的策略。

2012年12月

第五篇: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数学教学探究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数学教学探究

当今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深入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以实现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的目的。

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不仅改变了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而且改变了智能形态的教育技术,使教学融入了现代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艺术。由于计算机与数学的特殊关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由教学演示阶段进入智能化参与阶段,计算机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从形式转向内容。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数学问题开放更具有选择性,如下面的例子:

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CD,点E是AB的中点,连结OE,你能设计出哪些结论来满足题设?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用现代信息技术来验证学生在数学问题中的一些猜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都会跃跃欲试。有些学生是根据逻辑推理来得出结论,有的是利用图形来寻找规律。用信息技术验证学生的猜测,学生都能在各自的能力水平中活动,既敢于尝试探索,又能相互分享大家的学习成果。通过回顾总结,学生得出的结论有:(1)OE⊥DC;(2)DE=CE;(3)∠AED=∠CEB;(4)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等。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在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能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形成猜想、验证结论,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将一些孤立的问题逐渐贯通了起来,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再如:

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对角线AC⊥BD,垂足为N,点M是AD上的一点,连结MN,试将下列条件中的两条作为条件,另一条作为结论,组成一个正确的命题,并且证明你的命题:

(1)AD=BC;(2)MN⊥BD;(3)AM=DM。

这一问题要求学生添上两个条件得出一个结论,在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就发现(1)(2)作为条件,(3)作为结论或将(1)(3)作为条件,(2)作为结论得出的命题都是真命题,但将(2)(3)作为条件,(1)作为结论的命题学生就觉得比较难以确定其真伪。通过用信息技术手段作图,学生发现这一结论也是真命题。于是学生有了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向。在学生讨论和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发现能利用三角形相似并证明相似比为1得出结果,也可以利用三角形函数解直角三角形来得出结论。

数学教学重心的转移及教学内容的变革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数学教育一直强调具体知识的教学而忽视思想方法的领会和能力的培养(如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培养出来的学生总体上是善演绎不善归纳、善模仿不善创新、善机械思考不善辩证思维,尤其是不会提出问题,不懂得如何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不善用数学工具去认识未知事物。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潮流下,人们必将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和理解数学中更本质的东西,去做一些更需智能的工作,如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把主要精力放在精心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上、加强学生对数学用处与价值的评价,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数学、感受数学等。如下面的例子:

如图所示,已知等腰梯形ABCD,AB//CD,对角线AC⊥BD,若EF⊥AB,EF与AB、CD分别交于E、F,试确定线段EF的长与(AB+CD)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学生的活动中,有人通过测量发现两者应该相等,还有学生认为应该将(AB+CD)转化到中位线上来研究,更有学生直接在计算机上拖动线段EF,通过信息技术将图形变换。教师也可通过将EF移动到一些特殊位置帮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

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进行猜想、分析、概括、总结、创新等思维活动提供必需的学习环境,根据更有利于学生深层次学习的活动而进行教学策略的确定。如下面的例子:

已知:如图所示,梯形ABCD中,AB//CD。对角形AC⊥BD,垂足为N,若M、E、F分别是AD、AB、DC上的点。且ME//BD,MF//AC,试问: 是否为定值。

本题难点在于学生要发现无论点怎样变化,直线总是过点。基于这一点,方便地形成了解题的策略,即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中位解题。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载课题计划《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探究式数学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计划《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探究式数学教学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本文立足于当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现......

    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游戏化教学探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游戏化教学探究 摘要:随着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在目前的教育领域多媒体已成为最新的应用潮流,在数学游戏化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较为理想的一种现代......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瓦子小学 余祖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

    浅谈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最终定稿]

    浅谈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摘要:探究式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W质量。所以,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努力创造良好的教......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合作与探究式学习之初探

    网络环境下,语文学科如何进行合作与 探究式学习问题之初探 湘阴县长康中学 吴建珊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目前流行的多媒体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倡导全新的网络资源支持下......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探究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探究 [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教育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适应社会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正确的方法,以此来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资源,......

    浅析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英语教学

    浅析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英语教学 景范集团苏州市金阊实验中学【摘要】本文将以初中英语教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作为研究基础,......

    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与教学实践[范文大全]

    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与教学实践反思 摘要:信息技术环境下人们获取知识方法与途径的研究,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教育科学前沿课题之一。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