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点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点评《找春天》
一、教学设计方案点评:
1、课题概述:既介绍了教材的基本信息如版本、学科、年级等,也介绍了课文的基本内容,但对课文的价值、学习重难点、地位及重要性等缺少介绍,应该予以补充,因为这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2、教学目标分析:使用了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阐述比较清楚、具体。但有些目标不太符合年龄段特征,像阅读相关资源,进行仿写创编,这样的目标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似乎抽象了点,要求也高了点。
3、学习者特征分析:对学习者的学习起点能力、学习态度能力、心理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但有些欠缺,应再具体些: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等。
4、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无论采用什么具体模式、什么技术手段,它的重点都应该落在课程上,应该增进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本节课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PPT,以及阅读材料。具体怎么使用、采用何种技术手段没做设计说明。
5、教学过程设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设计教学活动时,能根据教学活动的特性来结合实际需要进行选定,并采用相应的技术工具作为支持;
能根据实际情况动态选择,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做到了教学策略与目标基本统一,围绕总体目标的实现展开,教学策略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便于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教学策略要求明确,对师生的要求比较具体、可操作性较强。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教师采用的不是传统的讲解,而是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课文。教学环节的设计也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教师通过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进春天,观察春天,感受春天、品读春天、描绘春天。但在结束语时,我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春天这一大好时光,珍惜光阴,努力学习,使主题得以升华。
6、在本课例中,未提供教学评价,所以该部分应该加以补充。
二、教学过程点评:
在本课例中,针对教学现状和学习目标,选择了合适的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PPT,以及阅读材料,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对于其呈现的内容未作说明,可操作性不强,似乎就是为了说明我是用了信息技术的,没有说明设计目的、如何链接与导航,在以各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整合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是为了高效地解决学科课程中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本课课件设计很好,但视频中可以看出,老师过多地展示多媒体,忽视教学过程。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点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点评
课例 1《Season》点评在《season》中,教师比较科学合理地运用了以信息化手段为主的多种教学手段,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解决问题和完成学习任务,而且明显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水平,体现出了信息技术在创建理想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和全新的教学 方式与学习方式方面的关键性作用。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 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 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我认为本节课做得好的方面如下:········
课例 2《找春天》点评 《找春天》一,教学设计: 1,课题概述能够说明课的基本情况,以及课的意图。2,教学目标分析: 3,学习者特征分析: 4,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ppt,以及阅读材料。导航比较清 晰,无错误链接,图文比较清晰。二,实施过程:安老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态自然,有亲和力,课堂气氛活跃。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 主体”的思想。三,有待改进: 1,知识目标,没有具体指出哪些词需要认识和掌握,而且课文讲授过程中没有具体出 示。2,有些目标3,部分教学媒体 ppt 比较简单,对于其呈现的内容未作说明,可操作性不强,应该更 细化。4,本节课没有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小组讨论自己心中的春天,以便资源共享。5,时间安排不合理,以至于最后环节时间仓促。并且时间分配有点平均,没有突出重 点。以上只代表个人意见,不当之处敬请谅解与指正。的应用》
课例 3《电磁继电器的应用》点评《电磁继电器的应用这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的内容,这节课属于“电磁继电器”这节的继续和延伸。在这节课上,信息技术创设了适当的学习环境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有效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益。我觉得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具体体现在:
1、本课比较成功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结合起来,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对教学媒体 的选择基本到位。
2、本节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先进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目标阐述清楚、具体、可评价。
3、对学习者特征分析准确。
4、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课堂上部分体现了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活动设计有层次性,体现了学生不同阶段的能力要求。
5、培养了学生动手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值得商榷的地方:
1、我认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于一些难点内容,比如让学生设计和完成的实验,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引导才行,不然全体学生不一定都能完成任务。
2、我觉得整堂课老师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得到体现,这样就导致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不 到很好的发挥,3、应该增加师生共同探讨的时间,学生设计好了以后,应该把学生的方案进行展示,或让学生先进行讨论,老师、学生来帮助判断看看每组方案的可行性。这样学生从实验中才 能得到更大的收获。
4、教师缺乏对学生应有的正确的评价,课堂气氛沉闷。
第三篇:点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
点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找春天》
通过学习安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观看实施过程录像后,现在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本堂课进行评价:
一、教学设计方案:
1.课题概述:本节课对教材版本、学科、年级作了清晰的说明,也对课题、课文语言、插图等作了简要说明,这方面不错。但总体感觉有点介绍得太过简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本节课的价值及重要性介绍的不够清晰。
2.教学思想: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但在分层教学、个别辅导方面体现的不充分。
3.教学目标分析: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目标阐述比较清楚、具体。但有些目标不太符合年段特征,比如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的情趣,阅读相关资源,进行仿写创编,但这样的目标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似乎抽象了点,要求也高了点。
4.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列出了学生所具备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基础等,对学习者的兴趣、动机等有适当的介绍。这方面设计较好。5.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策略与目标基本统一,围绕总体目标的实现展开,教学策略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便于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教学策略要求明确,对师生的要求比较具体、可操作性较强。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教师采用的不是传统的讲解,而是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课文。教学环节的设计也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教师通过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进春天,观察春天,感受春天、品读春天、描绘春天。但在结束语时,我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春天这一大好时光,珍惜光阴,努力学习,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
6.教学评价 :在本课例中,未提供教学评价,所以建议应该加以补充。教学评价设计要有可操作,体现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二、教学资源
资源内容:在本课例中,针对教学现状和学习目标,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媒体ppt,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没有呈现课件,可操作性不强,似乎就是为了说明我是用了信息技术的。在这块内容,该课例是相当欠缺的。没有资料说明又何来出处,何来链接与导航。这些都应该加以强化。
三、实施过程
1、教材处理:本节语文课,有语文味。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的本体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本节课决不是为了记住春天具有的一些知识,而是学习作者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如“脱掉、冲出、奔向、害羞、仔细、探出、早开、吐出、解冻”来描绘春色的,如何将情感用恰当的言语表现出来的,从而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这是学习的重中之重。课堂上,语文味表现在“自读课文”“ 带着感情再次朗读”“扩展阅读” 的“读味”,“仿写创编”的“写味”。但“仿写创编”难度对于二年级学生较大。
2、教学过程:课堂时间安排不太合理,没有突出重点。我觉得本课教师布置几篇课文要求学生读的环节完全可以放在课前来读,也可以选择一个学生到讲台上来写心中的春天,看完整堂课后有种头重脚轻的感觉,前半段处理很好,后半部分不大尽人意。另外,本节课没有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我觉得完全有这个必要,如果把有关春天的几篇文章提前的话,学生可以小组讨论自己心中的春天,以便资源共享。板书设计过于简单。
3、教学方法和手段:
①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②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合理整合,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③教师位主导,学生为主体学习模式,体现新课改理念。
但媒体选择虽恰当,但过于简单,没有引导学生观看课件,课件也没有起到突破重、难点的作用。可以在找春天、说春天环节适当增加些视频或动画。
4、教师基本功:教师课堂上的教态自然,举止从容,态度热情,有亲和力,课堂气氛活跃,组织教学的能力强;教师课堂语言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多媒体操作熟练。教师语言有待进一步简练,一些如“对不对”“是不是”的无效提问应避免。
5、教学效果: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但课堂上教师没用书面测试手段,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不明。仿写创编也只是提问了几个学生。课堂应加强检测。
但总得来说,本课较成功地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革传统教学结构,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处于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从而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它实现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整合”向“知识与综合能力为中心的整合”再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整合”转变。
第四篇:模块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点评
模块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点评《找春天》
一、教学设计方案:
通过分析安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观看实施过程录像后,按照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我对这节课作如下评价:
1、课题概述:对教材版本、学科、年级作了清晰的说明,对课题、课文语言、插图作了简要说明,对学习内容和本节课的价值及重要性介绍模糊。
2、教学思想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体现评语文学科的特点。但是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设计上没有体现,看录像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得到重视。
3、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与课程整体学习目标一致,体现了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目标阐述比较清楚、具体。知识与技能目标具有可评测性。但有些目标要求过高,不太符合二年级学生,如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的情趣,阅读相关资源,进行仿写创编。看过录像中学生的创编,感觉那不是二年级学生的实际,展示学生作品只是一次表演。
4、学习者特征分析:对学生已具备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基础等都作了简要的介绍。对学习者的兴趣、动机等有适当的介绍。
5、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PPT,以及阅读材料。这一部分表达欠具体的清楚的说明。
6、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策略与目标基本统一,围绕总体目标的实现展开,教学策略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潜能。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态自然,有亲和力,课堂气氛活跃。安老师从找春天、说春天、抓重点词读课文、拓展阅读、写春天,条理清楚,环环相扣,一步步实现了自己在教学设计中的目标,过渡也比较自然。整节课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教师采用的不是传统的讲解,而是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课文。教学设计有层次,教师引导着学生,走进春天,观察春天,感受春天、品读春天、描绘春天。
7、在本课案例和录像中,都缺少教学评价。
二、教学资源:
在本课例中,针对教学现状和学习目标,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媒体ppt,媒体的选择合适。表现形式基本合理,但比较简单,个别画面时间跨度大,不符生活实际。如小河解冻、树木长叶与野花开放就不应该出现在一个画面上。本课呈现的内容都未作说明,可操作性不强,似乎就是为了用媒体而用信息技术的。本课如果在找春天、说春天环节适当增加些视频或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我觉得会更好些。
本课例中,没有资料说明,也没有链接与导航。媒体的表现力很欠缺。
此外通过观看录像,感觉本节课不注重教学卫生,参与听课的教师有课堂上出入现象,多媒体在整节课时间内都在显示闪动。这一方面对学生的视觉有影响,同时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
另外,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对字词的把握这应该是重点,必须让学生会写且理解,本课在这方面也欠缺。录像中在本课的开始,师生的问答中都有“心情高兴”,我认为用词不妥,高兴是一个描述人心理状态的词,主语只能是人。所以只能说人“高兴”而不能说人的心情“高兴”。
第五篇:模块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点评
模块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点评《找春天》
一、教学设计方案点评:
1、课题概述:对教材版本、学科、年级作了说明,但总体感觉介绍得太笼统,对学习内容和本节课的价值、地位及重要性介绍不够清晰。
2、教学目标分析:使用了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阐述比较清楚、具体。但有些目标不太符合年龄段特征,像阅读相关资源,进行仿写创编,这样的目标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似乎抽象了点,要求也高了点。
3、学习者特征分析:对学习者的学习起点能力、学习态度能力、心理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但有些欠缺,应再具体些: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等。
4、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无论采用什么具体模式、什么技术手段,它的重点都应该落在课程上,应该增进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本节课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PPT,以及阅读材料。具体怎么使用、采用何种技术手段没做设计说明。
5、教学过程设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设计教学活动时,能根据教学活动的特性来结合实际需要进行选定,并采用相应的技术工具作为支持; 能根据实际情况动态选择,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做到了教学策略与目标基本统一,围绕总体目标的实现展开,教学策略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便于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教学策略要求明确,对师生的要求比较具体、可操作性较强。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教师采用的不是传统的讲解,而是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课文。教学环节的设计也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教师通过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进春天,观察春天,感受春天、品读春天、描绘春天。但在结束语时,我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春天这一大好时光,珍惜光阴,努力学习,使主题得以升华。
6、在本课例中,未提供教学评价,所以该部分应该加以补充。
二、教学资源点评:
在本课例中,针对教学现状和学习目标,选择了合适的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PPT,以及阅读材料,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对于其呈现的内容未作说明,可操作性不强,似乎就是为了说明我是用了信息技术的,没有说明设计目的、如何链接与导航,在以各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整合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是为了高效地解决学科课程中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本课课件设计很好,但视频中可以看出,老师过多地展示多媒体,忽视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