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时间:2019-05-12 14:3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因素及其对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第一篇: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高明文 田青

摘要:在信息时代,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想在竞争中发展,中小企业必须通过信息化增强自身竞争力。然而,由于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着思想认识、管理、人才、资金及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制约,使得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难以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制约因素采取系统化的方案,加以解决,保障中小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制约因素对策

0 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5%左右,上缴税收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无论在创造GDP、解决新增就业等各个方面都举足轻重。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普及率达到25.5%,与世界平均水平一致,但远低于美国的75.65%。中小企业95%以上能接入互联网,但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商务活动的比例较低。在信息时代,中小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为了自身发展,必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以企业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企业信息化的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先天存在的资金缺乏、管理不善、信息化人才匮乏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重重困难。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制约因素

1.1 对信息化认识不深,缺乏整体战略规划

1.1.1 企业“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深刻。企业领导一般对企业需要启动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有着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信息化是关系到企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如何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实施后究竟能给企业带来哪些实际价值等深层次问题,估计不够、认识不足。

1.1.2 对信息化认识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有些中小企业把资金用于购买计算机等硬件设施,而轻视系统管理软件的购买,认为有了计算机,能够接入互联网,就实现了企业信息化。

1.1.3 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投资与回报之间的关系缺乏明确的认识和预测。往往期望信息化能够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实际上信息化是一项长期投资,因而在初期很难取得显著效果。在信息化进程中,简单地认为开网站、做电子商务就是信息化。而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只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工具,其目的是通过信息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

1.1.4 缺乏信息化战略规划。正是对信息化认识不深,使得企业领导对信息化的需求、目标、实施步骤等缺乏战略规划,不知道该如何有效进行信息化,不能根据企业实际找准突破口,出现盲目跟风,导致购买的软硬件不能发挥应有功能,投入的成本得不到合理的回报、实施效果

不佳等的情形。

1.2 管理模式落后,缺少专门信息化负责机构

1.2.1 中小企业管理模式落后。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的是家族式的管理,存在着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管理方式落后等状况,个别企业甚至连基本的成本核算制度都没有建立,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管理理念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不相符,甚至相冲突。有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仍未定型,随着企业的成长,变动也很大,而应用软件在企业实施的前提是管理程序化,这二者间形成了一对矛盾,不易解决。

1.2.2 中小企业缺少专门信息化负责机构。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专门的机构、技术人员(CIO)负责信息化的组织、领导、协调、实施等工作。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很多管理工作是由“一把手”一肩挑,难以适应信息化的需要。

1.3 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资金利用效率低

实施信息化早期需要一次投入很高的成本,其后还需要持续的运营成本,这些费用对中小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财务负担。

1.3.1 资金短缺。大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是来自企业的自有资金。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周转次数低、企业外部欠账难收、经营风险高等,导致中小企业自由资金严重短缺,对信息化投入不足。发达国家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占企业总资产的8%~10%,我国只有0.3%。

1.3.2 资金滥用,利用效率低。在预算方面,企业应该将投资的50%用于软件、硬件、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ERP),另外50%用于需求调查、流程重组、二次开发和维护。而实际上很多企业把所有的预算资金都用于购买软硬件设备和系统,没有进行信息化前期的调查、流程重组和后期的本地化、用户化二次开发以及维护等工作,使得系统根本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所花的钱也只能等于交学费。

1.3.3 融资渠道不畅。在现阶段,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资信度差,抵押资产少,导致金融机构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融资,使得融资渠道少,融资难度大,不能筹集信息化所需资金。马云就呼吁商业银行应平等对待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

1.4 人力资源不足,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

人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没有相应的人才,任何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只能是流于形式,企业信息化也只能是空谈。

1.4.1 人力资源不足。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是根本。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薪酬制度、考评制度、发展状况等原因,导致中小企业人才流动性大,难以留住人才,使得中小企业人才素质低,难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

1.4.2 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信息化不仅仅是信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问题。现从事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大多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对于管理方面的知识较欠缺,不能适应信息化的要求。信息化需要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在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而软件商为企业提供的免费服务是短期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的。因此,要保证信息化系统的有效运转,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1.5 信息化基础落后,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我国信息化基础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水平与发到国家有较大差距。

1.5.1 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加工处理,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1.5.2 中小企业信息化缺乏国家统一的标准,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相互不兼容,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另外,我国信息化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如在防范和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方面,缺乏完善的法律,使许多企业对计算机信息安全存在较大的疑虑。70.1%的网民认为网上交易是不安全,这进而制约了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等交易类应用的发展。

1.5.3 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企业之间是一种即竞争有合作的关系,面对共同的市场,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企业间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却是各自为政,形成封闭系统,信息无法共享。

1.6 缺少专业合作伙伴,难以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我国从事信息化服务企业太少,服务类型比较单一,技术水平较低,没有形成从软件开发、应用到解决方案提供,这种长期合作关系。

1.6.1 信息化产品少。我国信息化产品基本上是针对大企业,因此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产品较少,使得获取信息化咨询和对口产品的途径较少,加之信息化产品的服务商面向中小企业的市场尚在开拓之中,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要获得满意且具有可持续效用的信息化产品还不现实。

1.6.2 难以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类型各异,需求多样,即使是同一行业的企业所面临的信息化问题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它们需要是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程序化的软件。而实际上信息化方案提供商只是把自己的产品的优势和功能摆在企业面前,单纯地去推荐自己的产品,以产品卖出为目的,而不是实实在在从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真正帮助企业改进生产管理上的缺陷,使自己的产品能与企业的生产特点相符合,起到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这也给中小企业信息化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1.6.3 缺乏合作机制。现在信息化提供商和中小企业之间是一种买卖关系,没有形成长期合作关系,提供商关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而不关心企业实际运用的效果。在信息化产品使用中,缺乏应有的培训和帮助,导致了中小企业对信息化产品的疏远。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对之策

2.1 提高信息化意识,根据企业信息化需要进行战略规划

2.1.1 提高认识。中小企业要深刻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能把信息化停留在表层;要深刻学习信息化,认清信息化的本质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层,一定要对信息化有正确和足够的重视。要建设好企业的信息化,企业经营者是关键,因此必须让企业经营者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重视员工基本IT技能培训,培训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政府要担当社会宣传主要角色,大力开展信息化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推广。

2.1.2 制定信息化实施战略。中小企业要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找准切入点,确定信息化目标、实施重点、实施步骤、战略评估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战略方案,组织实施,加强领导和控制,保证信息化实施效果。

2.2 改善管理,设立专门信息化负责机构

2.2.1 加强管理,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规范的管理是信息化的前提条件,因此中小企业一定要重视管理,建立起符合企业发展需要,能够满足信息化要求的企业管理制度,改变落后的管理现状。一是根据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结合信息化需要,在对企业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基础上,建立内部管理规范、组织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为信息化提供制度和组织保证。

2.2.2 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信息化实施。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懂技术、会管理、善协调的领导团队来负责。而以往中小企业老板一肩挑的管理,不适应信息化的需要,难以维系企业信息化的后续发展。因此,必须设立诸如CIO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来负责信息化实施工作。政府要有专门负责信息化的管理部门,保证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统一领导,避免信息化资源在各自企业分割,难以整合,不能共享,资源浪费。

2.3 合理利用资金,拓展融资渠道

2.3.1 做好资金预算,提高信息化资金投入。做好资金预算分配,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改变信息化投入全部用于购买软硬件、网络建设等的做法,适当分配一部分资金做好信息化的调查、流程重组、后续维护等工作,保证信息化资金投入能够发挥长期实效。信息化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必要的资金投入,就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这不利于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应根据信息化需要逐步提高信息化投入占企业资产的比例。

2.3.2 拓展融资渠道。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融资体系,抓好银企对接工作,切实解决好“贷款难”和“难贷款”的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要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在注意信贷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供多种融资服务;利用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向缺乏资金但有前途、有市场的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融资;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信用担保、创业投资等领域,鼓励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2.4 提高信息化人才激励,培养信息化复合型人才 人才建设是信息化长期发展的根本保障,没有适合信息化需要的人才是制约信息化的重要瓶颈。

2.4.1 中小企业花大力气吸引、培养及留住信息化人才。中小企业要知人善用,为信息化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一方面从外部吸引高素质信息化人才,一方面通过内部挖潜,培养自己的信息化人才。但是不管哪种方式,企业都需要用情、用制度、用文化留人,避免人才流失。

2.4.2 企业与高校结合培养信息化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信息化需要既懂得信息技术这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单靠企业自身难以培养大量信息化所需的复合型人才,需要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即会信息技术,又懂现代管理,思想开放的符合信息化需要复合型人才。

2.5 提高信息化基础,建立信息化平台

2.5.1 企业加强信息化基础研究。企业要进行信息化需求调查,做好信息化思想动员工作,在企业内部实行统一信息标准,避免信息数据不能共享,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化能力,设立信息化服务机构。

2.5.2 政府制定信息化标准,用法律规范信息化。一是政府要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使信息系统能够兼容。应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开展针对性调研工作,制定和颁布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南,分类指导,制定行业信息化标准,保证信息系统兼容。二是制定相关法律,保证信息

化安全,打击利用网路信息的犯罪行为。

2.5.3 信息运营商,要整合分散的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电信、移动等运营商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把分散的信息资源整合到一起,在法律范围内,既可以开辟新业务,又能够服务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

2.6 鼓励专业信息化服务企业发展,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6.1 鼓励专业信息化服务企业发展。为了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成本、人才、技术限制,很多业务可以外包给专业服务企业,采取SaaS模式。鼓励各类信息化提供商,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开发出适合其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保证有对口的产品与服务能够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要。

2.6.2 与信息化服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信息化服务商不仅仅是信息卖产品,而是要对中小企业提供长期的培训、咨询服务。企业的需求会不断变化,在信息化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所以企业需要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只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才能根据企业实际需要,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才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后顾之忧。总结

信息化是世界潮流,信息化是国家战略,也是企业战略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不管中小企业愿不愿意,都必须去适应这个潮流,否则将会被市场竞争所淘汰。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GDP、税收、就业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将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信息化水平。然而,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使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众多的制约因素,如认识、管理、人才、技术、资金、供应商、政策等,这些因素既有其自身内部原因,也有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面对这些因素,需要全社会共同采取措施,从多各方面制定对策,加以解决。只有这样,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明天才会靓丽,我国的信息化战略才会实现。

参考文献:

[1]蒋彤.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J].情报探索,2008(12).[2]杨国川.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经济经纬.2008(4).[3]谭兴,谭策.浅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J].科技信息.2008(5).[4]李素燕.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环境建设问题[J].管理.2008(6).[5]曹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ASP模式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6]周建群.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24卷第六期

第二篇:水务一体化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水务一体化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大厂回族自治县水务局 杨广龙

一、充分认识水务一体化发展的意义

水务一体化管理是水资源管理体制上的重大创新,其目标是通过建立 “一龙管水、共同治水”的管理体制,促进区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优化配置,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工作,保障城乡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

水资源作为一种公共资源,政府必须管好。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是分级分部门管理,在区域上城乡分割管理,在部门管理上水源、供水、排水、节水、治污等各管一段,这样的“九龙管水”已经被证明问题较多,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进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调整,在此背景下,水务一体化管理在实践中逐渐得到大家认可,成为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的成效和经验

十多年来,各地水利部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继续做好农村水利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相继成立水务局作为统一管理水资源的综合部门,对城乡的防洪、水源、供水、排水、节水、污水处理与回用以及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涉水事务实行一体化管理,为优化配置水资源 1 提供了体制和组织上的保障,大大提高了水管理的效率,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水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能。从过去的“多龙管水”变为“一龙管水、团结治水”,有利于克服过去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办事效率低的弊端,进一步明确了水资源管理的职责,强化了区域管理和流域管理的结合,提高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了水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2、促进水生态系统建设,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水务一体化管理,加强了城乡供水水源及重要水域的保护,强化了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有效地保护了城乡水资源的水质,提高了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

3、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近几年,不少地区调整了水价政策,水价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合理的水价应由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组成,对不同的用水对象,如城镇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以及农业用水,水价政策和标准也是不同的,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不仅为理顺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的关系,确定合理的城乡水价体系和标准,提供良好的体制保障,而且有利于实现以工补农、以城补乡的水价政策,促进城乡供水事业的共同发展。

4、推动水务市场的良性发展。水务设施多是公用事业,水务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管,城乡水源建设、2 输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产业要在区域经济中发挥基础和支柱产业作用,就得把它们放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实现产业的优先发展和协调发展,而水务一体化管理为之提供了相适应的管理平台,有利于克服部门分头管理带来的产业发展不配套等问题,这将对水务市场的发育和完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1、部门利益难以整合,部分职能归口还比较困难。职能分散管理的旧体制所带来的弊病积重难返,行政职能在整合过程中受到的压力和阻力相当大,还有一些涉水职能难以划归县水务局。按规定,排污口下端的污水治理工作应该由水利部门负责,但目前还是由环保局负责。

2、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亟待完善。一些过去的行政法规和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现状,急需修订完善,同时,新的形势还要求制定新的政策法规体系来保证改革与发展的有序进行。

3、水务一体化改革降低了行政成本,使原有制度框架外的潜在利润内部化,实现了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水务一体化其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级政府的强制性支持。当然,这种支持仅限于引导,而不是干预。

四、深化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的措施建议

1、提高认识,加快水务一体化改革步伐。要适应发展形势,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这项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和落实治水新思路的必然要求,要从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解决我国水多、水少和水污染问题的高度,提高对改革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快改革步伐,真正实现城乡涉水事务的一体化管理。

2、加强部门协调,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水务一体化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在改革过程中只有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理解、支持,勇于探索,及时总结改革经验,加快推广行之有效的水务改革模式,才能不断理顺城乡水务管理体制,实现“一龙管水,团结治水”的好局面。要按照要求,注重城乡水系综合整治和水网建设工作,加强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的一体化建设和管理,对城乡防洪、水源、供水、排水、节水、污水处理与回用以及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协调推进。

3、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对现实需要但还缺乏的政策法规要加快建立健全,对一些过时的政策法规要及时修改完善。要通过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保障和规范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确保水务市场公平竞争,有序发展。

4、深化水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实行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在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水务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推进水 4 务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促使水务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切实保证落实水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

5、健全水务投融资体制。按照有进有退的要求,调整政府财政投资范围,加大公益性水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投入力度。水务企业的国有资产出让收益、经营权出让转让收益等,要用于水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水务投资环境,加快形成向水务产业倾斜的投融资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水务设施利用信贷资金、社会资金以及外资等力度。

6、积极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快水务管理现代化建设。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要不断提高管理科技含量,提高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2010年7月

第三篇:浅析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浅谈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因素,按照产供销、贸工农、内外贸、农科教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区域化布局、系列化开发、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做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形成“特色+规模”,“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

农业产业化是国际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农业产业化是继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体制和经营方式的又一大改革。农业产业化是广大农业和农村基层干部在实践中探索的一种新的经营方式,是农业走出困境,农村经济实现第二次创业、完成第二次腾飞的重要战略措施。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农业产业化确实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各项具有特色的生产基地已基本形成,但从总体看,由于产品市场尚未完全打开,层次仍然较低,现行体制仍不适应,农产品加工发展步子不大,因此,农业产业化尚处于初始阶段。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运行体制的制约

从整个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农民自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生产经营的比例偏大,其他各种生产经营比例明显偏小。正因为如此,就产生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难与大市场对接的制约因素,而且又容易造成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环节脱节的现象。从现在的农村情况看,广大农民群众由于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和市场意识的缺乏,加之市场交易的体系和规则不规范甚至很不规范,因而在收集、辨析和处理有关市场规模、技术变化、相对价格等信息进 行决策时,还面临许多困难。目前,许多农产品的商品率还不高,生产的专业化还较低,这些农产品是很难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与此同时,加入WTO所带来的关税降低和非关税措施的取消,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明显高国际市场价格,不具备商业竞争优势对农业会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增加了农村社会经济矛盾的难度。

(二)流通机制的制约

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主要由产区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和销区零售市场组成,发育都不充分,市场设施落后,契约关系不稳定,组织化程度低,严重地制约着农产品的营销。同时,更为严重的是,市场信息不充分对走向市场的众多农民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增加了他们的风险。在市场经济建设初期,由于信息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大多数个体生产者都遇到了缺乏信息、信息不对称和面临不确定性选择的难题。在农业领域,不仅自然风险总是伴随着整个农业生产过程,而且农产品供给季节性与需求的常年性之间存在着矛盾,价格和收益难以准确预期和进行事先调节。同时,由于农户从事小规模的生产流通对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弱,进入和退出市场均比较困难,从而使生产和经营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因而,由于信息滞后和不准确,极易一哄而上、一哄而下,造成市场均衡的脆弱性和市场进入的盲目性,造成短缺和过剩交替出现,农产品的价值无法实现,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特别是农产品生产与市场流通的接轨还存在不足,一些与农业有密切关连的服务,流通部门组织还处于一种自我运行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副产品的销售。

(三)农业科技水平的制约

国际竞争机制引入科技建设领域,符合我们原定的科 学研究的全面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目标。然而,我们固有的科技计划进程有可能被中断、受冲击,产生种种不适,并发生改变。再者,由于我国目前的科技实力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科技建设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按照国际化农业流程调整产业结构与现有的以自给自足为主体的小农经济所固有的生产技术落后、规模有限、农产品的质量差、商品率低存在矛盾。科研院所总体规模小、科研开发能力弱,尤其是成果转化率低,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同时用于农产品进口支出过大,这将对农业生产造成压力,影响整个农业产业结构。如永春县农业在引进新技术,推广新品种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较大成绩,特别是芦柑生产技术综合改进的闽台合作项目,已初步进入到推广阶段。但从总体来看,农业科技含量不算很高,农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小果、劣果等劣质品的比例还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开而不发,增产不增收的倾向。几年前,澳大利亚一位农业专家参观了永春县湖洋镇桃源村一株结果累累的芦柑高产树,本想听到他的赞扬声,但是,他看后并不满意,认为我们的做法是高产不优质,小果、劣果率非常高,无法在国际市场销售,只能低价、压价销售。今年初柑桔价格在滑坡,小果、劣果基本处于成本价格或成本价格以下销售,而优质果的投入产出呈现明显优势,这就是一个提高科技含量必要性的例证。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对策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体系

1、农口各部门围绕总体目标,提供各项优质服务。创造条件成立“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在政策上要大力扶持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同时,试办为 农民提供包括信用、供销、技术推广等在内的综合服务的合作社,让农民通过合作社,充分参与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稳定土地承包政策,改善生产条件,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结构,向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发展。

2、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模式。

(1)第一种服务模式为“专业公司+农户”(如永春县蓬源饮料有限公司等)。由专业公司提供“三个三”的服务职能,即:产前“三提供”——提供计划、提供种苗、提供物资。产中“三指导”——指导技术、指导管理、指导生产。产后“三组织”——组织收购、组织加工、组织营销。

(2)第二种服务模式为“民间协会+农户”(如永春县柑桔同业公会等)。其主要职能是掌握市场信息、联系洽谈业务,议定销售价格、代办外运手续、组织协调生产和销售关系。

(3)第三种服务模式为“加工企业+农户”(如永春县罐头厂、永春芦柑酒厂等)。其主要职能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消化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它的特点是一头联农户,一头联市场,通过加工增值,又为财政增加了收入,应积极鼓励及扶持此类服务组织。

(4)第四种服务模式为“相关部门+农户”(如外贸出口柑桔、茶叶等)。其主要特点是由相关部门提供各种农产品出口服务,出省服务,在对外贸易中,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5)第五种服务模式为“集团公司+农户”(如永春县美岭集团等)。其主要职责是协调众多的加工、销售企业的内部关系,不断开辟与占领新的市场,调动农产品经 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

以上五种服务模式必须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进一步优化。从目前情况来看,“民间协会+农户”、“加工企业+农户”这两种服务模式可作为重点,因为这两种服务模式容易解决农产品加工、销售问题,发展速度快,效益也高。为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找到了一条现实的途径。

3、实行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以国有、集体为主体,个体、外资、合作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全与完善农业产业化服务组织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个体、外资、合作性质的经济实体越来越多,已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予以扶持,应坚持“谁有实力、谁做龙头”;“谁有本事,谁当老大”。只有充分发挥各种类型、不同性质的服务组织的加工、运销作用,才能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二)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1、明确指导思想,增强五个意识。指导思想应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质量为保证,服务为后盾,按照“调粮扩经、调劣扩优、调低扩高、调凡扩特”的思路,发展高优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五个意识:一是增强首位意识。各级领导要始终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切实加强领导,保障投入,搞好服务,确保各项任务落实。二是增强市场意识。要树立流通与生产并重,流通促生产的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安排农业生产,品种结构和布局。三是增强服务意识。要加强宏观调控,切实加强资金、信息、技术、种子种苗、农机、市场流通、产品加工等服务。四是增强开放意识。要扩大利 用农业外资,引进境外新良种、新技术、新设备,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五是树立食物总量意识。要积极调整种植业,粮食内部结构,发展非粮作物,增加食物总量。

2、制定与完善优惠政策。政府领导工作主要是通过政策引导来推动产业开发,不断调动生产者和经营者产业开发的积极性,这是实现产业目标的关键。因此,政府在开发用地、资金扶持、证照发放、税收减免、保护合法权益等方面,必须进一步完善操作性与实用性强的优惠政策,以激励生产者、经营者及各项服务组织的积极性。

3、改革资金投入机制。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农产品增值的“后续车间”,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龙头企业也是集产加销、贸工农、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实体,要扶持它们就必须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因此,在农业基地已初具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应把资金逐步转向投入龙头企业及其他经济服务组织上来,龙头企业及服务组织增强经济实力后,又可以法人的身份向金融部门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同时,又不断扩大其资金总量,增强开发实力,推进产业开发。

4、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科技含量。农业产业实现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立足点应依靠现代化农业科技的进步,坚持“引进、攻关、转化”同步发展,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总量等。为此,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创优。大力推广科学种植、良种良法,生产更多的优质粮、茶、果,争创名牌,走低耗高质的发展路子,做到既增产又增收。二是继续大力推广新技术。水利工程推广U型槽及暗管等节水灌溉模式,在粮食生产中继续推广水稻早育稀植及抛秧技术,配方施肥,再生稻技术,黄尿素新肥药 和云大——120生产调节剂,在芦柑生产中推广闽台综合技术改造合作项目等等。三是提高农业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中新技术应用,多开发一些新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四是加强科普教育。继续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继续加强科技培训,培养更多实用人才和科技推广者,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围绕“丰收计划”、“星火计划”、“燎原计划”等,有计划地筛选并推广一批农业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

(三)培育主导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建立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应做到每一个产业都要确定一个班子抓落实,组织一个队伍抓服务,通过建设优质高产示范区,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格局,提高农业生产规模效益和产业化综合效益。

1、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要在“深”“精”“优”字上下功夫。要加快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如加快芦柑、食用菌、麻竹、蔬菜、茶叶等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设备的引进和开发,充分发挥乡镇龙头企业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中的主力军作用。

2、按照农业产业市场化的要求调整农业结构。农业产业化是完整的农业生产体系,是开发性农业的深化,其核心是把资源开发延伸到加工、销售领域,因此,要按农业产业市场化的要求调整农业结构。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农业内部结构已逐步优化,在继续优化协调发展过程中,各生产基地的优势已初露锋芒,正在形成有特色的区域规模优势。

3、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突出强调发展专业村、专业户,抓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甚至多 乡一业,多村一品。认真抓好地区生态经济开发建设,名牌农产品的管理。推行“基地+公司+农户”的一体化生产经营形式,培育、壮大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我县城区必须建成特种时菜、良种繁育、示范推广、观摩观赏的实验园区;中部经济区要大力发展食用菌、优质茶等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东部经济区以发展名优水果、蔬菜、麻竹生产为重点,大力发展立体农业。西部经济区以建设毛竹、柿子、茶叶、反季节蔬菜和食用菌生产基地为重点,建立速生丰产林,带动高效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4、狠抓农产品转化加工。通过农产品的加工增值,促进市场活跃,激励产品结构调整活力,社会增效,农民增收。如我县农产品新颖转化加工的发展势头良好,永春的醋豆、恒升芦柑酒等产品的上市,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还要进一步加以引导,形成以龙头带动群体的格局,促进农产品转化加工,做到健康、有序、合理、优化。

5、继续培育新型、较成熟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如鱼禽立体养殖是一种生产促进另一种生产,充分利用地力、空间和各种自然资源,长中套短,高中套矮,长短结合,高矮结合,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局部、立体全方位发展,通过建立生物链,实现植物、动物互生互养,良性循环,高效转化,取得较高的综合效益。

综上所述,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既有历史渊源,也有现实问题,为使经济能够得到较大发展,就要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有针对性地制定农业产业政策,转变思想观念,引进大(规模大、带动面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外(外向型)、新(新产品)、多(多种所有制、多形式)的龙头企业,各方面给予支持; 还要完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健全建立约束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保证投入资金的健康运行,发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村整体经济效益,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步伐。

第四篇:独立董事制度制约因素及对策(定稿)

独立董事制度制约因素及对策

徐健

2012-10-15 14:54:14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2期下摘 要:本文解析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制约因素,从重塑独立董事独立性、改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构建独立董事问责机制等角度提出独立董事制度改进对策,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关键词:独立董事,制约因素,对策

独立董事制度历来是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多年的实践证明,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制衡执行董事和经理层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采纳。然而,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基础制度体系尚存在相当弊端,独立董事在我国的引进效果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一、独立董事制度制约因素

(一)行为主体职业判断缺乏独立性。由于我国的独立董事是由董事会提名,并由股东会选举产生的,控股股东完全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股权优势操纵独立董事的选任,选择自己熟悉的人进入董事会,因此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很难得到保证。独立董事通过在公司董事会担负一定的职责,实施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和制约,以达到保护投资者的目的。这种按大股东控制的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独立董事,不会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而是容易变成大股东利益的代言人。独立董事在独立监督公司管理层、独立制约控股股东的权力和影响力、独立制约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等方面的职业判断,会受到大股东制约的影响,其职业判断的客观性和

公正性会大打折扣,使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失去意义。

(二)功能定位与监事会存在重叠。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是分别产生于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内的两种不同公司监督模式下的具体制度,当两者共存在一个公司的治理架构之内时,必然会产生制度摩擦。我国独立董事和监事会主要职能重叠是检查公司财务和监督董事、经理的行为方面:我国《公司法》规定监事会是公司常设监督机构,具有财务监督和业务监督双重职能,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又赋予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类似的财务监督权;依据《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规定,独立董事可以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而监事会只能提议公司聘请外部审计机构,监事会的监督职权存在被独立董事架空和削弱的可能。若两种制度在公司内部监管体系中不能得到有效协调,将直接导致监督资源浪费和监督效率低下。

(三)报酬机制缺乏激励性。独立董事在公司发挥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三个:声誉机制、报酬机制和风险机制。从报酬机制看,按照《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是不拿公司工资的,公司给独立董事支付报酬方面是以车马费、顾问费、津贴等名义支付的,在报酬的数量上也是相当有限的,于是就出现了独立董事缺席董事会或随便委托一个人代为表决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归根到底是由于独立董事所从事工作的收益太低。另一方面,有些上市公司支付给独立董事津贴都是以现金形式,没有采用股票期权方式,独立董事由于没有持股,对企业的前景关心力度不够,对董事会的决策也基本上不做太大的关注,独立董事的监管流于形式。

(四)执业行为缺乏约束性。由于独立董事约束制度的缺失,导致了独立董

事缺乏自律意识,对公司的业绩不闻不问,对自己的职责怠于履行,成为公司管理层的附庸。这些现象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还是很普遍的。

(五)独立董事履职能力不足的问题。当人们为独立董事成为花瓶样摆设的现象愤愤不平时,还应当看到另外一种现象,那就是独立董事并非不愿意履职,而是由于其能力的限制,导致其无法履职。目前,我国的一些公司仅仅看到专家学者和公务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但是却没有注意到他们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素质,这一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与独立董事的选拔机制相关联的,因此完善独立董事选任机制的确是刻不容缓。

二、独立董事制度运行机制改进

(一)重塑独立董事独立性。目前,我国独立董事不独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独立董事的选任程序受大股东控制。为此,必须改变独立董事的选任程序,在独立董事候选人的首次提名上,必须限制董事会、监事会、大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的数量,增加中小股东的提名数量,在股东大会选举中要引入累积投票方式,以后的提名权应交给提名委员会。

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使独立董事目前在董事会人数上属于弱势,没有表决权优势,影响了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的发挥,相当一部分独立董事只是在董事会决议和关联交易方面履行了签字的职责,其独立性流于形式。要真正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就必须提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成员的比例;要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必须为其构建行使职能的平台。

(二)改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对于独立董事

全面、高效地履行职责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对于这方面的规定存在许多不足。这也是导致我国独立董事不能尽职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完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合理的独立董事薪酬标准。如何确定独立董事的薪酬标准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对于独立董事而言,要价过高或过低都无法形成一个互利的结果。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目前也无成熟的报酬确定方案。其结果往往是“就低不就高”,相当一批独立董事从上市公司取得的报酬大大低于内部董事,甚至仅具有象征意义。问题在于,调动独立董事为公司的经营献策献力仅仅靠良知和公德心是不够的。那么,独立董事拿着如此低的报酬,既不符合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和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理念,更没有理由让其承担向股东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相比较我国的制度,英美国家大多也采取由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定独立董事薪酬的方式,而独立董事的薪酬组成一般为固定的津贴和会议费,另外有的公司还会辅以一定量的股票期权。同时,对独立董事按时参加会议并行使职责的,应当支付会议津贴,但是对具体的标准没有给出明确规定,这使得各个上市公司在实际操作中差异较大。独立董事津贴的标准应由董事会制订预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但是实际上当大股东控制董事会和拥有多数表决权的情况下,等于大股东决定了独立董事的津贴水平。

2、建立独立董事长期激励机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薪酬主要是以短期激励为主,即发放固定津贴和参加会议津贴。同时,还可以在公司内部设立一些奖励基金,对履职情况良好或因提出有效建议而使公司获益的优秀独立董事进行专项奖励,从而激发其履职的热情,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3、加强对独立董事的声誉激励。在我国,许多公司的独立董事是高校学者

或是社会知名人士,对他们来说,物质财富远远不及声誉来得重要。因此,对于独立董事的激励,应当包括声誉方面的激励,可以由证监会每年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履职情况进行调查评比,对于履职情况良好或者有特殊贡献的独立董事授予一定的荣誉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而对于履职情况较差或有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的独立董事,应当通报批评或建议公司予以辞退。

(三)构建独立董事问责机制。独立董事拥有一般董事的权利和特别的监督权,他们对于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就独立董事不履行勤勉尽责的义务或不作为,导致中小股东利益受到损害或信息披露不真实等不良后果,以及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勾结,采取其他方式牟取利益等现象,而规定其应该承担的相应行政、民事或刑事责任。因此,建议在相关法规中补充这些内容,建立完善的独立董事问责制度。如果独立董事在董事会决议时发表了独立意见但没有被采纳而产生的不良后果,不应追究独立董事的责任;对独立董事做出的执业判断失误的意见,但已经中介机构鉴证,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亦应豁免独立董事的责任。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平,刘秀清,吴萌.企业战略形态、外部董事认知与董事会结构[J].华东经济管理,2011.11.[2]姚伟峰.独立董事制度,真的有效吗?——基于上市公司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1.10.[3]周小红,戴蕊.浅析我国独立董事职能的期望差距[J].商业会计,2011.30.(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销售处)

第五篇:制约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因素及对策

制约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因

素及对策

摘要中间业务风险小、收益高、创新潜力大已成为银行间激烈竞争的新领域本文认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受经营理念、管理体制、外部环境、业务范围和收费标准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缓慢问题较多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加快发展步伐全面发展中间业务是现代银行业务发展的趋势中间业务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拓宽赢利渠道而且可以通过分散经营规避风险与其他传统业务相比较中间业务风险小、收益高、创新潜力大已成为银行间竞争的新领域尤其外资银行进军我国金融市场后它们在开发新兴零售业务方面考虑到机构、人力、成本等诸多因素必然会以中间业务作为“切入点”参与竞争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如何竞争力怎样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常德市中心支行最近对某市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显示由于受经营理念、管理体制、外部环境、业务范围和收费标准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着规模小、品种少、经营分散、整体效益不高、竞争能力脆弱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引导和促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观念制约一是

银行客户传统的生产经营和理财思路阻碍了其对中间业务的认同和接受目前除传统的结算、银行卡和代理业务外大多数银行客户对其他各项中间业务的名称、功能和使用方法了解甚少中间业务需求市场难以形成虽然该市四家商业银行开办了近百个中间业务品种但是发展状况很不理想相当部分业务品种甚至无人问津二是大部分银行客户习惯于“免费大餐”难以接受“有偿服务”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社会公众的积极配合但是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对银行功能的误解银行客户还没有把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看待仍然认为商业银行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行政机关对金融部门实行有偿服务的观念尚未树立;同时由于部分银行在中间业务办理过程中随意确定收费标准少收费、不收费甚至垫付资金使得广大客户对银行收取手续费缺乏正确认识不能接受中间业务收费的观念三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观念上存在偏差没有对业务进行准确定位国有商业银行(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银行)由于受传统银行经营理论影响较深普遍只重视存贷业务而没有从经营战略上把中间业务作为支柱业务进行发展有些商业银行在某种程度上将中间业务作为争夺存款份额的手段将其作为拉存款、抢客户的“赠送品”甚至有的员工对有统一收费规定的项目也不收费而是拿收费送人情没有通过规范服务带动社会公众树立金融有偿消费的意识

(二)政策制约一是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政策依据不足目前我国关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的政策文

件仅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两个文件主要侧重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市场准入和监管要求即将商业银行办理的中间业务界定在一定范围内商业银行必须严格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办理中间业务否则将受到处罚和制裁这样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间业务发展但是由于缺乏操作性必然会制约中间业务的创新二是中间业务定价政策也不完善现行中间业务收费的规范主要体现在《国家计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定价目录》、《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支付结算办法》和《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等法规中从其内容来看规定很笼统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可操作性差到目前为止人民银行及有关部门未对中间业务收费标准进行系统、明确的规定对中间业务的收费缺乏统一明确的约束三是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没有自主定价权没有形成市场定价机制由于管理体制原因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项目的审批权在国家计委剔除经国家计委批准的中间业务收费项目外其余中间业务收费合法合规性还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可在纠纷中不仅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而且干扰了商业银行业务正常经营活动四是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财力有限经费来源紧张加之开支账务无渠道因而难以支付中间业务手续费

(三)管理体制制约一是商业银行“一级法人”管理体制制约了中间业务创新目前由于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管理下的授

权分级管理办法基层行必须严格按照上级行授权范围进行经营在中间业务产品开发和创新上上级行为了保证产品的统一性、兼容性和控制经营风险严格管理控制必然导致产生以下问题(1)“下热上冷”造成中间业务产品开发、投产跟不上市场发展步伐贻误商机据调查该市某商业银行根据市场需求拟开办“联名卡”业务分别在2000年和2001年上报上级行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得到明确答复;某商业银行由于上级行没有开办“网上银行”也难以开办此项业务(2)“水土不服”导致中间业务产品问津者少市场效果不明显由于各地社会、经济情况千差万别上级行统一开发的产品很难完全适应各地市场的需要二是上级行规定不具体影响中间业务正常开展据调查该市某商业银行经上级行批准2002年开办了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按照有关规定在与客户协商基础上收取了40多万元服务费但是由于其上级行没有明确该项收费标准几经请示未见答复此项收入近半年都不能正常入账三是商业银行服务水平跟不上中间业务发展需要2002年该市某地方金融机构委托他行办理支付结算业务代理时就因为服务质量差的原因没有选择与其有着历史渊源的一家商业银行而选择了另一家商业银行四是政府部门行政干预过多商业银行穷于应付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本属正常的成本补偿和适当的盈利行为但一些地方物价、工商管理部门却视其为“乱收费”进行干涉

(四)经济环境制约中间业务是新型业务它的发展与社会经

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发育密切相关据调查目前该市社会经济还处于较低的层次经济的国际化水平低网络经济发育不完善各种新型的金融工具还没有生存的土壤市场需求不足加之银行宣传不到位企业或个人对银行中间业务服务项目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使中间业务市场供大于求中间业务创新困难2001年该市某企业利用银行欧元信用证进口一批设备当时某商业银行经过认真研究汇率市场信息后建议该企业使用远期结售汇规避汇率风险但是由于企业对此认识不够没有采纳此建议待信用证到期后欧元汇率已上涨仅此一单该企业就增加了500多万元的成本支出

(五)科技和人才制约一是中间业务服务的科技含量不高国外银行业中间业务的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高以美洲银行和大通银行为例美洲银行支付网络发达有45万个间接自动转帐帐户具有多种账户服务其设臵的超级帐户既方便灵活又便于管理1998年存款帐户服务费和其它服务费收入达32亿美元大通银行凭借其强大的支付系统和市场推销能力在银行卡方面获得了巨额的服务费收入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服务手段相对落后科技化程度低表现在缺乏高效、快捷的结算、支付系统缺乏健全、科学的核算体系缺乏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讯网络、计算机应用软件配套能力差尽管也建立了电子联行、电子清算中心等收付和同城清算系统但这些系统覆盖面有限速度也有待提高;各家银行支付系统往往各自为政例如信用卡仅在少数大中城市实现

“联网联合”没有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一卡通”;客户服务系统滞后部分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家庭银行、电话银行业务一直未开展二是高素质管理、营销人员奇缺中间业务具有涉及面广的特点对业务人员的综合知识素质要求很高目前国内高素质从业人员不多这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不能开展高技术含量品种业务的“瓶颈”比如理财顾问就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有较全面的掌握而这样的综合人才在我国金融界处于奇缺状况

二、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商业银行要注重自身内部建设为中间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一是优化人才结构人才是竞争的核心与关键中间业务面临着国内外各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首先商业银行要抓紧培育新型的金融人才使从事中间业务人员的知识全面化、科学化、精通化首先是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的合作加强对现有员工进行在岗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型的综合人才其次要从严把好进人关重要岗位要挑选素质高的人员担任同时要建立一种良好的进人、用人和责任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员工积极性和能动性二是树立效益观念商业银行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建立健全中间业务的运作程序和管理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要把目光紧盯市场推行和强化营销为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夯实现有的市场基础要摒弃过去那种盲目追求总量扩张、只注重外延发展的粗放型

经营观念在注重外延合理扩张的同时更要注重内涵的有效发展使投入、规模、质量这些综合指标切实与自身整体效益紧密挂起钩来以确立合乎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路子和模式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动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必须有一套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奖惩措施和考核办法可以考虑(1)成立中间业务管理、决策机构要按市场导向重新考虑内部职能机构的设臵从上到下建立独立的中间业务管理组织机构打破以存贷款为中心以产品来设臵职能部门的旧框架并且根据自身发展实际负责全行的发展战略经营规划制订明确的中间业务发展规划定期督导、考核、奖惩中间业务的经营状况协调各部门关系搞好市场调查积极为推行新兴业务创造宽松环境和便利条件在各项政策上给予必要的倾斜(2)对中间业务给予相应的奖励政策进一步提高员工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各商业银行在资源配臵上要实行有保有压的分类实施政策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加强闲臵资产处臵挖掘资金潜力抓好中间业务发展的科技投入确保网络建设、金融服务机构建设的资金需求创造市场需求促进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五是加大创新步伐商业银行必须加大市场调研力度围绕自身的业务特点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满足客户的需求六是提高服务水平尤其是临柜人员的服务水平通过收费向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效益的服务保证引导社会对银行收费的正确理解

(二)社会各界要整体联动为中间业务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

环境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商业银行要采取必要措施利用一切手段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加大宣传力度为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二是加强舆论导向人民银行要加强舆论宣传力度做好正面引导工作使社会大众树立金融有偿服务的意识为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适时修订法规建议修改完善《商业银行法》把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有关政策制度和中间业务收费的规定充实进去;同时国家要迅速出台规范中间业务发展的具体法规尤其是制定科学、合理、合法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为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四是出台鼓励政策国家要迅速出台相关鼓励发展中间业务的政策并且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建议改变现有传统方式即将不能办理的中间业务界定在一个范围内规定商业银行只能在“范围”外开展业务便于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为中间业务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

下载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因素及其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因素及其对策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企业转型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浅谈制造业转型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摘要:制造业转型升级依然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关对策。关键词: 转型升级制约因素对策达芬奇造假事件轰动一时,温州的高......

    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目前,国内的中小型企业普遍信息技术水平低仍然是传统的增长模式,技术和设备,信息技术水平,生产还比较落后。虽然一些中小企业意识到信息对企业发展的重......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摘要: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层民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创新。......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自 考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作者姓名专 业 名 称 行政管理学准 考 证 号指 导 教 师2016 年 10月26 日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摘要......

    电子商务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电子商务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1-6-26信息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摘要:文章通过对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分析了现阶段电子商务所具有的虚拟大市场、提......

    开展小额人身保险制约因素分析[模版]

    浅析开展小额人身保险的制约因素 摘 要 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大,人们的保险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人身风险的需求不断增加,人身保险以它特有的分散风险、经济补偿及给付功能,越来......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发布时间:2009-5-12信息来源:[摘要] 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渠道。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占我国注册......

    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贸易全球化所带来的信息冲击和竞争压力,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管理发展举步维艰。本文在探讨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