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依法治市战略下提高党委的依法执政能力

时间:2019-05-12 14:0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在依法治市战略下提高党委的依法执政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在依法治市战略下提高党委的依法执政能力》。

第一篇:试论在依法治市战略下提高党委的依法执政能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把提高各级党委的依法执政能力作为依法治市的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和探索,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的又一新的课题,这也是政治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法治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地方各级党委的依法执政能力提高了,就能推动和促进政治文明建设。本文对在依法治市战略下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作理论和实践上的粗浅畅述。依法治市是指在中央所确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观框架内,在保证国家法制统一和全国以及省级法制在城市的贯彻实施的前提下,从城市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本市的法律创造精神,对全国和省级法律制度进行具体化,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上位法律制度体系,从而形成既与全国性和省级法律、法规相一致,又具有本市特色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体系,进而将社会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为全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础,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的社会系统工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把依法执政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提高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很大程度上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坚持依法执政,就是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在法律的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保证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提高司法队伍素质,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保障,为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综上所述,依法治市和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是相一致的,彼此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相互作用。依法治市的开展,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和促进党委的依法执政能力的提高,保证地方党委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保证“两个率先”的实现。依法治市本身就是地方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的,依法治市的开展又能加强和改善各级党委的领导,为党委的依法执政领导提供法制运行上的保障。同时,各级依法治理的组织领导机构的办公室又能为各级党委搞好依法执政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

一、依法治市战略要适应党委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新要求依法治市是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开展的。依法治市战略要紧紧围绕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去谋划和部署,要围绕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去开展。只有这样,依法治市才有生命力,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拥护。依法治市要围绕加强党对立法工作领导而开展。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是党委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中国共产党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制定的大政方针,提出的立法建议,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通过国家立法机关的法定程序,才能够成为国家意志,成为全社会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这一过程是民主的过程,是集思广益的过程,是党的主张和人~志相统一的过程,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度化、规范化、定型化的过程。因此,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开展依法治市工作,必须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通过立法又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市要围绕加强党委对立法工作的领导这一主题,积极搞好协调和配合,要在党委领导的立法工作中,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广泛开展调研和论证,充分展示依法治市的作用。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成员要为地方党委在加强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中当好参谋和助手,为党委加强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出谋划策,使依法治市工作的开展成为党委领导立法工作的助推器,真正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依法治市要围绕保证全体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制观念而开展。保证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是党委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重要条件。全体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我们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遵守宪法和法律与坚持党的领导、服从人民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些要求都充分说明,任何削弱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损害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的行为是坚决不能容许的。依法治市的开展要想方设法引导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在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中组织开展学法、用法、守法的活动,组织开展党委如何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理论研讨,在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中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法大于权的观念,施行法治,摒弃人治的陋习,使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在依法治市的活动中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治市要围绕党委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而开展。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是党委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党的依法执政能力,不仅表现在党自身遵守宪法和法律上,而且还表现在党所领导的国家机关的工作上。执政活动就其性质来讲,主要是通过国家政权组织来进行和运作的活动,是行使国家权利的活动。国家权利是一种公共权利,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必须保证国家权利被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表明,实行法治是规范和保证国家权利运行的最有效的形式。党坚持依法执政,就是要使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各项工作都纳入法治的轨道,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在法治的轨道上推动各项

工作的开展。依法治市要围绕党的依法执政能力的这一要求,协助党委对国家机关行使法定的职权搞好监督和支持工作,要创造条件,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依法治市要研究和探讨党委既要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又要如何在加强监督上下功夫,确保我们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作,各行各业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市要围绕党委加强和改进对政法工作的领导而开展。党委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提高司法队伍素质,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是党委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以保证司法公正为目标,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系,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司法不公,司法~、司法上的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日益为各方所关注。能否有效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的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特别是依法执政能力的一个严峻考验。依法治市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委加强对司法队伍建设,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上以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去开展,要研究在新形势下防止司法~、解决司法不公的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司法队伍建设。通过依法治市的开展保证司法队伍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政法队伍。

二、依法治市战略要为党委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积累新经验。依法治市的开展要为党委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积累丰富的经验。南京市依法治市工作经过10多年艰苦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提高党委依法执政能力积累了新经验。第一、依法治市必须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10多年来,依法治市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与时俱进,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本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广泛开展了依法行政、司法公正的系列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了依法治县、依法治镇、依法治街、依法治厂、依法治村、依法治校等系列治理活动。在新的形势下,又围绕基层的民主法治建设,广泛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民主法治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通过开展依法治理的系列活动,使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各行各业得到了落实,使各行各业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党的领导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加强,得到了强化。同时,各行各业依法治理的开展,又使各行各业党的组织领导依法治理的能力增强,法治观念得到加强,依法执政的能力得到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从而,依法治市的功能也进一步增强。第二、依法治市必须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开展。南京市依法治市之所以有较强的生命力,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正因为是它紧密结合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而开展的。在全市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就组织全市有关专家、学者及13个区县的依法治区(县)领导部门人员广泛开展了“建设诚信城市、推进法治建设”的广泛大讨论,为诚信城市建设创造了理论成果。在推进全市的民主政治建设中,组织全市开展了民主法治的“三个创建”活动,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在推进全市的“两个率先”建设中,依法治市工作又渗透到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之中,引导企业开展了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活动,使全市一大批知名度高的大、中型企业全部纳入了法制的轨道上运行。在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搞好城乡协调发展的精神中,把协调城乡统筹发展纳入了全年依法治市的工作目标,使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列入了依法治市工作的任务,层层抓落实。依法治市紧密结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使其充满活力,功能性成效明显。第三、依法治市要把推进城市法治化建设作为突出内容。推进城市法治化建设,是提高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法治化建设中,依法治市工作紧紧扣住了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文明执法、依法经营这个人心所向的时代主题。在引导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工作中,广泛开展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公示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使行政机关做到了公开执法依据,坚持依法行政。在开展司法公正活动中,把司法机关的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作为依法治市的重点内容抓,做到了以公开促公正,较好地扼制了司法~现象。在引导城市市场的依法经营中,组织开展了建设诚信城市的大讨论,引导各大市场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从而,有力地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城市法治化建设,使党领导的城市建设在法制的轨道上行驶,城市的法制建设又充分体现了党委依法执政能力的提高。第四、依法治市要围绕党委的决策积极开展理论上探讨和研究。南京市依法治市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开展了系列理论研究和探讨活动,确保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在落实上有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围绕市委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在依法治市工作中,组织全市开展了“依法治市与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全市各行各业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撰写了89篇论文,为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上指导。在加强对城市管理的法治化建设中,为了取得依法管理现代化城市的主动权,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全市各有关部门和13个区县结合现代化城市管理的要求,开展了“城市建设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理论研讨会,全市共收到论文64篇。论文从各个方面畅述了依法管理现代化城市的新路子、新方法,对全市依法管理现代城市起了理论上的先导作用。在依法加强城市市场的管理工作中,组织全市开展了“市场监管与信用建设”研讨会,全市各部门积极组织参加研讨,共取得了68篇理论成果。理论上的成果对全市的诚信市场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确保全市依法治市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使依法治市工作更能适应党委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要求,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全市有关机关部门人员开展了“依法治市理论与实践”的研讨,为在新形势下的依法治市工作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nbs

p;第五、依法治市要在提高党委成员的法律素质上下功夫。近几年来,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把领导干部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抓,建立了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每年举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给每个领导干部配发了学法笔记本,组织领导干部开展了学法、用法经验交流会和理论体会文章研讨,特别是配合人大抓好任职前的领导干部的学法考试,并组织了新任职领导干部的法律培训。由于采取了有力措施,使全市广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明显提高,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依法治市战略要为党委提高依法执政能力进行新探索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提高党委的依法执政能力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依法治市的开展要善于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解决党委在依法执政工作中遇到的新矛盾,为党委搞好依法执政提供全方位保障。第一、依法治市要探索党委依法执政的形式和方法。众所周知,地方党委是一个地区政治组织和政治集团,不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不直接行使各国家机关的职能。党委的各种决定、决议,不是当然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不直接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和活动。因此,依法治市要围绕这一特点,根据依法治国的要求,积极研究地方党委如何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照法定程序与国家政权组织发生关系,以此为基础实现执政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依法对本地区实施全面领导。在依法执政的条件下,研究如何使地方党委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使党委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相统一,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委的决定、政策在各行各业得到贯彻落实。依法治市在党委的依法执政方式上进行积极探索,有利于提高党委的依法执政能力,党委的依法执政能力提高了,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才能兴旺发达,“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才能尽快实现。第二、依法治市要探索党委如何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市是党委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依法治市的开展要研究党委如何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一是要在提高党委一班人和全体党员的法治观念上下功夫。提高党委一班人和全体党员的法治观念是形势的需要,是改革发展的需要。依法治市办公室要继续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指导,要组织法学专家、教授给党员领导干部举办法制讲座。要坚持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要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研讨会,要配合组织、人大等部门对新任用的领导干部进行法律知识考试,把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作为任用、提升的条件来考核。二是在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坚持依法办事,依法决策。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彻底摒弃权大于法的特权思想,摒弃“人治”代替“法治”的做法,摒弃热衷于按红头文件办事的习惯,在依法治市工作中,开展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系列活动,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在依法决策中,请有关法律专家、学者当参谋、当顾问,广泛开展各种听证和论证活动,在依法决策中进一步提高党委的依法执政能力。三是要研究如何把党委的各种执政主张、政策、决定转化为政府意志。一方面,是以宪法、法律、法规等制度化、规范化的形式体现出来,作为全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制度和规则。另一方面以党委的工作报告、发展规划、预算决算、决议决定等具有法律效力的形式体现出来,作为当年或一定时期国家机关的施政纲领和工作目标。第三、依法治市要探索党委在依法执政中的前瞻性问题。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党委在依法执政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出现,因此,依法治市的开展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和主动性,一是要研究党委在依法执政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探索。事实充分说明,任何一个政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研究如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问题。面对国际国内各种矛盾变化无常的情况下,要使我们的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始终成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必须研究和解决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也就是要解决依法执政中出现的前瞻性问题和矛盾,为党委的依法执政扫清障碍,铺平道路。二是要研究党委在依法执政中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强国,是党的重要历史使命,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党的事业才能创造辉煌。依法治市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要研究如何用法律法规规范各经济组织和法人,规范市场,做到依法经营、依法交易。建立安全可靠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市场。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进一步提高党委的依法执政能力。三是要研究党委在依法执政中提高战胜突发性事件的能力。近年来,各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和突发性瘟疫不断发生,在地方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战胜各种突发性事件。在今后的发展中,各种预想不到的突发性事件可能随之而来,依法治市工作要研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搞好依法防治工作,用法律法规的规范打一场战胜各种突发性事件的人民战争,进一步提高党委依法领导战胜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第二篇:试论在依法治市战略下提高党委的依法执政能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把提高各级党委的依法执政能力作为依法治市的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和探索,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的又一新的课题,这也是政治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法治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地方各级党委的依法执政能力提高了,就能推动和促进政治文明建设。本文对在依法治市战略下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作理论和实践上的粗浅畅述。依法治市是指在中央所确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观框架内,在保证国家法制统一和全国以及省级法制在城市的贯彻实施的前提下,从城市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本市的法律创造精神,对全国和省级法律制度进行具体化,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上位法律制度体系,从而形成既与全国性和省级法律、法规相一致,又具有本市特色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体系,进而将社会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为全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础,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的社会系统工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把依法执政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提高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很大程度上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坚持依法执政,就是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在法律的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保证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提高司法队伍素质,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保障,为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综上所述,依法治市和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是相一致的,彼此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相互作用。依法治市的开展,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和促进党委的依法执政能力的提高,保证地方党委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保证“两个率先”的实现。依法治市本身就是地方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的,依法治市的开展又能加强和改善各级党委的领导,为党委的依法执政领导提供法制运行上的保障。同时,各级依法治理的组织领导机构的办公室又能为各级党委搞好依法执政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

一、依法治市战略要适应党委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新要求依法治市是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开展的。依法治市战略要紧紧围绕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去谋划和部署,要围绕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去开展。只有这样,依法治市才有生命力,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拥护。依法治市要围绕加强党对立法工作领导而开展。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是党委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中国共产党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制定的大政方针,提出的立法建议,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通过国家立法机关的法定程序,才能够成为国家意志,成为全社会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这一过程是民主的过程,是集思广益的过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过程,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度化、规范化、定型化的过程。因此,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开展依法治市工作,必须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通过立法又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市要围绕加强党委对立法工作的领导这一主题,积极搞好协调和配合,要在党委领导的立法工作中,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广泛开展调研和论证,充分展示依法治市的作用。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成员要为地方党委在加强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中当好参谋和助手,为党委加强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出谋划策,使依法治市工作的开展成为党委领导立法工作的助推器,真正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依法治市要围绕保证全体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制观念而开展。保证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是党委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重要条件。全体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我们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遵守宪法和法律与坚持党的领导、服从人民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些要求都充分说明,任何削弱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损害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的行为是坚决不能容许的。依法治市的开展要想方设法引导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在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中组织开展学法、用法、守法的活动,组织开展党委如何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理论研讨,在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中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法大于权的观念,施行法治,摒弃人治的陋习,使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在依法治市的活动中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治市要围绕党委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而开展。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是党委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党的依法执政能力,不仅表现在党自身遵守宪法和法律上,而且还表现在党所领导的国家机关的工作上。执政活动就其性质来讲,主要是通过国家政权组织来进行和运作的活动,是行使国家权利的活动。国家权利是一种公

共权利,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必须保证国家权利被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表明,实行法治是规范和保证国家权利运行的最有效的形式。党坚持依法执政,就是要使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各项工作都纳入法治的轨道,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在法治的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依法治市要围绕党的依法执政能力的这一要求,协助党委对国家机关行使法定的职权搞好监督和支持工作,要创造条件,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依法治市要研究和探讨党委既要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又要如何在加强监督上下功夫,确保我们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作,各行各业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市要围绕党委加强和改进对政法工作的领导而开展。党委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提高司法队伍素质,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是党委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以保证司法公正为目标,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系,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司法不公,司法腐败、司法上的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日益为各方所关注。能否有效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的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特别是依法执政能力的一个严峻考验。依法治市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委加强对司法队伍建设,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上以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去开展,要研究在新形势下防止司法腐败、解决司法不公的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司法队伍建设。通过依法治市的开展保证司法队伍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政法队伍。

二、依法治市战略要为党委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积累新经验。依法治市的开展要为党委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积累丰富的经验。南京市依法治市工作经过10多年艰苦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提高党委依法执政能力积累了新经验。第一、依法治市必须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10多年来,依法治市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与时俱进,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本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广泛开展了依法行政、司法公正的系列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了依法治县、依法治镇、依法治街、依法治厂、依法治村、依法治校等系列治理活动。在新的形势下,又围绕基层的民主法治建设,广泛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民主法治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通过开展依法治理的系列活动,使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各行各业得到了落实,使各行各业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党的领导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加强,得到了强化。同时,各行各业依法治理的开展,又使各行各业党的组织领导依法治理的能力增强,法治观念得到加强,依法执政的能力得到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从而,依法治市的功能也进一步增强。第二、依法治市必须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开展。南京市依法治市之所以有较强的生命力,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正因为是它紧密结合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而开展的。在全市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就组织全市有关专家、学者及13个区县的依法治区(县)领导部门人员广泛开展了“建设诚信城市、推进法治建设”的广泛大讨论,为诚信城市建设创造了理论成果。在推进全市的民主政治建设中,组织全市开展了民主法治的“三个创建”活动,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在推进全市的“两个率先”建设中,依法治市工作又渗透到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之中,引导企业开展了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活动,使全市一大批知名度高的大、中型企业全部纳入了法制的轨道上运行。在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搞好城乡协调发展的精神中,把协调城乡统筹发展纳入了全年依法治市的工作目标,使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列入了依法治市工作的任务,层层抓落实。依法治市紧密结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使其充满活力,功能性成效明显。第三、依法治市要把推进城市法治化建设作为突出内容。推进城市法治化建设,是提高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法治化建设中,依法治市工作紧紧扣住了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文明执法、依法经营这个人心所向的时代主题。在引导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工作中,广泛开展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公示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使行政机关做到了公开执法依据,坚持依法行政。在开展司法公正活动中,把司法机关的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作为依法治市的重点内容抓,做到了以公开促公正,较好地扼制了司法腐败现象。在引导城市市场的依法经营中,组织开展了建设诚信城市的大讨论,引导各大市场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从而,有力地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城市法治化建设,使党领导的城市建设在法制的轨道上行驶,城市的法制建设又充分体现了党委依法执政能力的提高。第四、依法治市要围绕党委的决策积极开展理论上探讨和研究。南京市依法治市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开展了系列理论研究和探讨活动,确保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在落实上有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围绕市委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在依法治市工作中,组织全市开展了“依法治市与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全市各行各业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撰写了89篇论文,为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上指导。在加强对城市管理的法治化建设中,为了取得依法管理现代化城市的主动权,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

第三篇:依法提高执政能力

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同志们好!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和探讨有关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这一课题。

今天,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什么是法律?

二、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特点是什么?

三、怎样才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第一个方面问题

一、什么是法律?

什么是法律?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对“法”的解释是:“‘法’刑也,平之如水。”这就是说,法就是刑,平之如水、公平正直(平之如水—公平正直)。

与“法”有密切联系的另一个字是“律”。《说文解字》称:“律,均布也。”所谓均布是古代用作调音律的工具,将律比作均布,说明律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由上可得出,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行为规则。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机关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

二、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特点是什么?

(一)所谓依法行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管理的活动。1

依法行政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内涵:

一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合法。依法行政首先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的机关和组织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地位、资格和组织条件,如果进行行政活动的主体不是依法成立的或者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那么,其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

二是行政权力的取得和行使必须合法。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权力的取得必须有法律依据,因为“行政机关的职权并不是行政机关所固有的,而是经人民授予,也即由法律法规授予的”。同时,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活动必须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活动,既不能不作为也不能越权。

三是行使行政权力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到权责统一。依法行政要求行政主体在享有行政权力的同时,必须承当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如果放弃那就是失职,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二)依法行政的特征:

一是依法行政是对行政主体即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要求,而不是对行政相对人的要求。是治“官”,而不是治“民”的。在我国,既不可将依法行政等同于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监督,也不能将依法行政等同于依法治国。

二是依法行政中的“行政”是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即国家行政或公共行政,是指一定的国家组织行政机关为实现国家职能、维护公共利益,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规范,对国家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其行政的领域,是只能由国家实施管理的社会公益事务。

三是依法行政中的“法”,首先必须是体现国家和人民整体意志,反映社会进步发展规律的法,而不是长官意志、个人意志、少数利益集团意志的反映;其次,“法”应主要限定在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法规。其他政策办法不能作为依法行政的法律依据;再次,从法律要素上看,依法行政之“法”不仅应包括法律法规,还应包括法律原则以及法律目的和法律条文背后所隐含的法律精神、法律价值。仅停留在法律具体条文的机械理解和运用上,是不利于依法行政的。

四是依法行政中“行政”和“法”的关系是:法优先于行政,法高于行政;行政必须有法,无法律即无行政;行政必须服从于法。执行国家意志的功能为行政,行政作为国家意志的执行工具,主要功能就是执行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法律之所以能成为对行政权力进行控制的手段,不仅在于行政权力是由法律赋予和派生出来的,也不仅在于法律是衡量政府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尺度,更为重要的是在于立法权与行政权性质不同。法律独具的至高无上的强制力和权威性,是约束行政权力任意专断的最有效的手段。当行政主体和行政行为被纳入法律管辖的范围,按照经过合意达成的法律规则进行运作,并运用法律的强制力进行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的任意与专横就有可能得到有效的遏止;反之,失去法律约束的行政权力就会像脱缰的野马,无拘无束,行政活动中的人治必然抬头、寻租必然出现、腐败必然滋生。

五是依法行政在我国是一种积极保障有效行政与消极防范防止滥用行政权力的有机结合。依法行政的目的不仅在于对政府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依法进行规范,防止权力的滥用,并使受到不法行政行为

侵害的公民权利及时得到补偿,而且也在于保证国家行政管理的有效和效率,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三、怎样才能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依法行政从重依政策行政、依领导人指意办事,到重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这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跨越,有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意识。人的观念、意识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位的,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自然也不例外,而且从现实情况看,这个问题尤为迫切。一要革除“人治”思想,树立“法治”意识。要摒弃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违法行政等陋习,努力做到依法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维护法律权威;二要纠正法律治民不治官的错误思想,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行政重在依法“治官”的观念;三要克服单纯的法律工具主义观念,树立法律工具主义与法律目标主义同时并重的意识。就是说,既要明确依法行政、依法治县的理想目标,又要考虑依法行政、依法治县的现实性,在明确法律既管老百姓又管政府、管官吏的同时,把重心转向人民权益的保障和政府工作目标的实现上来,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第二,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只有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才能有效地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行政效益和行政质量。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利益要求不断提高,政府只有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制订出切合实际、真正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措施,避免决策上的失误;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的增强,他们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因此,只靠少数人主观判断、凭经验决策的传统方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真正改变

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广纳民言,通过各种途径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使公众明确决策意图,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有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三,要理顺行政体制,切实规范行政行为。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要按照条块结合、适当分权、便于执法、讲求实效的思路,理顺行政执法体制。

第四,要强化监督,努力形成有效的行政监督机制。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机制制约,否则必然导致滥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公共事务不断增多,行政机关的管辖范围越来越大,行政权力也相应增加;权力还没有摆脱自我扩张的特性,靠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自律仅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真正强大有效的监督体系去制约行政主体的权力扩张和滥用。

第五,不断提高行政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依法行政能否顺利推进,执行者的素质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一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自觉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二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坚持自学、爱学、勤学业务。使自己的思想觉悟、业务素质和法律水平整体得到提高。

同志们,要知道无规矩则不成方圆,要用规和矩画出美好的蓝图!要坚守法律防线并通过依法行政来构建威县更加美好和谐的明天!讲的不好,恳请同志们指正。

谢谢大家!

第四篇:提高公务员依法执政能力

何进一步提高公务员依法执政能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十六届四中全会对此又做了重点论述,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县来看,公务员素质有高有低,执法能力有强有弱,执法态度有好有坏,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全县依法行政的水平。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公务员依法执政能力?从实践看,我认为要做到“四个必须”。

一是必须遵循依法行政基本原则。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形成了一系列指导行政权运行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目前,我县个别部门和乡镇还存在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巧立名目,坑害百姓等现象,对此,群众意见较大,有的甚至上访投诉。要防止和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就要严格遵守以下五个基本原则。一要遵循合法原则。必须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职权,不得越权行政。如与其处理的行政事务存在利害关系,要按照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回避制度。二要遵循公开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事项外,县乡各级政府和部门管理活动和掌握的信息应当通过有效途径向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和社会公开。三要遵循公众参与原则。县乡各级政府和部门作出重大决策或者制定涉及公众利益的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前,应当通过社会公示,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事先听取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公民和其他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四要遵循诚实信用和信赖保护原则。非因法定依据和经过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撤销、废止或变更授予当事人权益的行政行为。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确需废止或者变更的,应当依法补偿或者赔偿当事人因此而遭受的损失。五要遵循权责一致的原则。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县乡各级政府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对其所作出的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负责,对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二是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群众对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依法行政,要求公务员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成为学法守法的榜样。然而,一些部门的公务员,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执法犯法,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贪污受贿,严重损坏了政府公务员的形象,影响了依法行政的效率。要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县乡各级政府和部门公务员必须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廉洁奉公,公平执法,不偏不倚,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公务员更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在尊重法律权威的基础上通过严格公正的执法来树立公务员的权威。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还要监督好自己的同事、带好自己的队伍,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查处,维护法律尊严,群众才会心悦诚服。只有公务员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依法行事,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是必须提高法律素养。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当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我县一些地方和部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执法部门、特权部门的公务员把自己置于法律之外甚至法律之上,想管什么就管什么,想怎么管就怎么管,损害了公务员的形象,影响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这些问题的出现,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个别公务员法律常识水平差,法律意识淡薄,依法行政观念不强。要想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只有提高公务员特别是执法人员的政治法律素质,才能有效地制止滥用权力、违法行政的现象。因此,公务员必须切实加强依法行政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并使这种学习培训经常化、制度化,在学习和培训中掌握胜任本职工作的法律知识,具备领导干部所必需的法律素养,从而达到胜任工作,依法行政的目的。

四是必须自觉接受监督。公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勤务员、办事员、服务员,是人民的公仆。我县个别公务员,特别是个别身在领导岗位上的公务员,习惯高高在上,惟我独尊,以权代法,以言代法,搞孤家寡人政策,引起群众反感。要改变这种“官本位”思想,唯一的途径就是自觉接受监督。党的十六大强调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依法委托领导干部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公务员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为确保依法行政,我县已建立起了权力机关的监督与民主监督、党的纪律监督与司法监督、组织监督与社会及舆论监督、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公务员必须树立自觉接受监督制约的观念,做自觉接受监督的模范和表率,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把行政行为至于阳光之下,自觉接受党的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保障依法行政的顺利实施。

第五篇:坚持依法执政 提高执政能力(肖扬)

坚持依法执政 提高执政能力

肖扬

上传时间:2005-3-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体现了我们党在执政理论方面的重大发展和创新。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加强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深入研究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论,确立新的执政理念,在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以党的依法执政带动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新阶段提出的新任务。

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建国55年来执政理论与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55年的历史表明,我们党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时俱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执政党,是一个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执政党。从我们党55年的执政方式看,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基本上沿袭了民主革命时期的领导方式,直接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有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或者虽然制定了法律,却没有相应的权威,以至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倒行逆施,致使宪法和法律成为一纸空文,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教训极为深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拨乱反正,认真反思了党的执政失误,充分认识到忽视法制建设的严重危害,高度重视并及时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提上重要议程。20多年来,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家政权机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地开展工作,新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国家政治制度日趋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在不断总结我们党执政经验的基础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这一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依法执政,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等要求。依法治国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而依法执政则是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进一步深化。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都是我们党对55年来正反两方面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

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客观要求,是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重要体现。从当今世界看,可以说,依法执政是当今政党执政的普遍规律和基本的执政方式。我们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宪法规定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法律是党领导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共同体现,是人民权利的制度化、法律化。因此,我们更应当总结一些国家执政党的依法执政方式及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善于运用法律和国家政权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宗旨。从法治的规律和国家权力的运行规律看,也要求我们党依法执政。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法治就是按照反映人民意志的法律进行统治。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执政党的意志必须反映和代表人民的意志。因此,执政党必须崇尚宪法和法律,要根 1

据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去制定政策和作出决定,维护宪法和法律的统一和尊严,要善于把成熟的决定和政策及时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法律,使社会矛盾和政治经济关系在法律的轨道上得到正确、及时的协调和处理。党依法执政体现了执政规律的基本要求。

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是代表和领导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和社会事务的执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执政党。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始终代表全国人民,密切联系全国人民,全力服务于全国人民。正因为党执政后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才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实现长期执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问题,如何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执政方式问题,二者密不可分。如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只停留在政策和理念层面,而没有科学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的实施机制,不仅实现不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还可能好心办坏事,损害人民的利益。只有通过宪法和法律的形式,把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法律化、制度化,并通过严格的执法活动予以实现,才能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的利益。因此,我们党要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实质就是执政党要依法执政,参政党要依法参政,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依法司法,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要依法开展工作,企业要依法进行经营活动,国家工作人员要依法办事,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依法执政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进入国家的各级政权机关执掌和行使国家权力,履行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职责。依法治国作为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作为党执政的基本方式,都体现了我们党崇尚法治、反对人治的法治精神,都是为了实现我们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都是为了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因此,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高度统一的。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主体不同。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国家所有的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在国家政权机关中执掌权力的共产党员。第二内容要求不同。依法治国是对全社会的要求,一切社会组织和成员都必须服从这一治国基本方略,都有义务践行这一治国基本方略,都必须把法律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而依法执政则是对中国共产党及其被选举、任命和委派到国家政权机关中执掌和行使国家权力的代表们的要求,他们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权力。第三直接目标不同。依法治国的直接目标是在我国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执政的直接目的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长期执政。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联系和区别,要求我们既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用依法治国排斥依法执政,也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把依法执政等同于依法治国。我们党在国家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权机关中的领导人绝大多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现实,决定了我们党能否做到依法执政,成为能否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关键。党只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才能树立法律的权威;执掌国家权力的共产党人只有依法行使职权,依法治国的各项工作才能在各个部门、各个地方和各个层级顺利推进;我们党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方略才能在我国最终实现。

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依法执政不仅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必然要

求,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依法执政,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基本原则,以科学认识和自觉运用党的执政规律为思想基础,以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价值取向,以不断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确保共产党长期执政,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正确处理党和国家机关的关系入手,从人民反映最强烈的地方改起,从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做起。

——牢固树立依法执政理念,切实彰显法治权威。我们党坚持依法执政,首先必须解决为什么要依法执政的思想观念问题。思想和观念转变了,才能带动制度创新,才能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使精神变物质。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敢、之所以会违法执政、滥用职权甚至堕落腐败,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思想意识中缺乏依法治国理念、依法执政理念和崇尚法治理念,在执政活动中摆不正自己在法治国家中的位置,把个人凌驾于国家政权和法律之上。因此,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理念的教育,切实树立法治的权威,明确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中的党员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依法执政,确保党的领导干部忠实地服从法律,模范地带头遵守法律,严格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开展执政活动。

——依法界分党的领导权、执政权和国家政权的关系,为党依法执政提供制度和体制保障。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政权机关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构。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党和国家的关系,党领导立法、行政和司法,但不代替他们的职能。对此,必须按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科学界分,分别行使,相互监督,高度统一。要切实做到依法执政而不是以党代政,党要通过贯彻实施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员直接执掌政权的形式,取得党的领导和执政的最佳效果而不要伤害政权机关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党要总揽全局而不要包揽一切,党的领导和执政应当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而不是在实践中降低这一地位,党应当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而不能超越于宪法和法律之外,更不能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要从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出发,适时改革和完善不适应党依法执政的体制,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权限明确、程序规范、制约有效、运作高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为党依法执政提供制度上、机制上和程序上的保障。

——依法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法律,确保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党领导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及时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法律,使之成为人民的意志和国家意志,成为全体人民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这是党依法执政的核心内容。因此,党的各级组织要通过民主和法定的程序,使党的代表进入各级人大,并担任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领导职务,使各级人大依法履行人民当家作主的职责,依法监督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各级司法机关依法司法。党的最高组织要依法领导和监督全国人大履行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和权威的职责,确保地方人大不制定与国家法律相违背的地方法律法规;要不断地把人民的意志集中起来,把党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表达出来,向全国人大提出立法建议,转化为国家意志,形成为国家法律。同时,各级党组织也要自觉地用宪法和法律来约束自己,不搞有悖党的大政方针和国家法治统一的各种土政策。

——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证国家法律的贯彻实施,是党坚持依法执政的主要环节。

我国的行政机关是法律执行机关,承担着管理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和社会福利事业,管理财政、民政、公安、安全和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审计和计划生育等工作,行政管理涉及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依法行政就是用法律规范调整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组织之间等各种社会关系。因此,行政权就是执行法律权,它的主要职能是正确、及时、高效地执行体现为法律的人民意志和执政党意志,实践中绝大多数法律也是通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和实现的。行政权的广泛性和重要性说明,加强党对行政机关的领导,确保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坚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杜绝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是党坚持和推进依法执政的主要环节。

——加强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是党坚持依法执政的重要内容。司法机关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惩罚犯罪、调处纠纷、保障人权、实现正义、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重要职能,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司法体制的设置是否科学,司法权能否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活动是否廉洁高效地运行,司法公正能否在实践中得到实现,是衡量我国法治水平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是否坚持依法执政的重要表现。当前,司法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司法体制的设置不甚科学,难以摆脱体制外的因素和地方利益的影响和制约;司法权的配置尚欠合理,司法机关之间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机制需要整合和完善;一些地方司法保障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特别是基层司法工作的开展;司法活动常常受到干扰,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还欠缺制度和程序上的保障;司法人员的素质总体不高,难以满足社会对司法的需要;司法不公现象尚未克服,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权力案还时有发生;司法领域中的枉法现象尚未根治,还存在极少数司法人员违法犯罪的问题;司法监督有待完善,内部监督有待加强、外部监督需要规范;民事生效裁判执行难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了司法职能的有效发挥,严重影响了司法的效果,也不利于依法执政的推进和司法为民的实现。

为了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必须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要完善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方式,加强党对司法机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的领导和监督,减少和避免个人对具体案件的不当干预,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内部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为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提供良好的司法环境;要按照现代司法规律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司法机关的设置体制、工作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体制,为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提供体制和制度保障,有效改变司法权的地方化、司法工作管理行政化和法官职业大众化等问题,坚决克服司法工作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确保司法公正;要按照干部“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的要求,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职业化司法官队伍,逐步确立上级司法机关的司法官从下级司法机关逐级选拔的制度,提高司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公正、高效司法的能力与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正义的需求;要改革、完善诉讼程序和诉讼制度,扩大简易程序,强化普通程序简化审理,加大诉讼调解力度,方便当事人诉讼;进一步推进审判方式改革,坚持审判公开,强化庭审效果,力求当庭宣判,提高诉讼效率;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推进司法民主;改革审判监督制度,建立有限再审制度,既保护诉权,又维护司法

裁判的权威;改革执行体制,加大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效率,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维护裁判的效力和权威;加强和完善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监督有序和有效,使司法人员不敢违法、不能违法和不愿违法。要树立现代司法理念,切实维护司法权威。要进一步明确国家的司法权威体现的是党的执政权威和国家的法治权威,司法机关越是忠于和服从法律,越是能够依法独立地适用法律和不折不扣地实现法律,就越能坚持并体现党的领导,坚持并体现党依法执政和实现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应对国际局势、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执政,在依法执政的长期实践中不断增强党在各方面的执政能力。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紧紧依靠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依法执政,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扎实工作,稳步前进。

(原载于《求是》2005年第1期)

下载试论在依法治市战略下提高党委的依法执政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在依法治市战略下提高党委的依法执政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发展中提高执政能力

    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近几年来河北省迁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提高执政能力,必须......

    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中提高政治鉴别力党建党委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迫切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就是......

    在加强修养中提高执政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深刻分析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任务,这对领导干部的从政施政行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

    切实加强党委民主集中制建设 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切实加强党委民主集中制建设 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洪相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班子成员和全乡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多措并举提高依法治企能力

    多措并举提高依法治企能力 省委书记赵克志今年3月18日在全省县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

    在探索规律中提高执政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

    在应对挑战中提高执政能力

    乡镇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乡镇政权组织的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乡镇政权组织的执政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洗新乡:刘俊 9日,李源潮同志在中国—新加坡“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力建设”论坛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以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态度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