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安全
1.3信息技术&
7、信息技术与社会(1课时)
教学目标
1、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3、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
4、掌握一种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
5、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6、了解信息素养内涵,加深对网络道德规范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病毒概念、特征及防治
难点:杀毒软件的使用
教学流程:
一、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自学课本P12)
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包含哪几个方面?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自学课本P13-15)
古代的信息技术
代表事物:手势、声音、形体动作,结绳记事、使用筹码,甲骨文,造纸术、印刷术,烽火、驿站、信鸽等。
近代的信息技术
代表事物:机械计算机、电报、电话、摄影技术、无线电广播、电视技术等。
现代信息技术
代表事物: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等。
3、信息技术展望(P15-P19)
了解科技最前沿: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网格计算、机器人、数字地球和智能化社区、因特网2和下一代因特网、虚拟现实的实用化
二、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自学课本P126-128)
1、数字化与生活。
数字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主题,数字化已经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l我们使用的移动电话,其制式已经全部有模拟方式转化为数字方式。
l我们收看的电视节目,也基本实现了数字化,采用数字电视后,电视画面更加清晰,视觉效果更好。l数字化后的飞机订票系统和火车票系统,大大方便了大家的出行。
2、信息技术与经济发展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信息化进一步带动了工业化。
信息技术的广泛的应用,促使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方面该买卖双方带来了相当大的好处,另一方面,电子商务还涉及商品本身,包括软件、书籍、照片、音乐、电影等,在信息市场上的商务运作。
电子商务网站的类型,主要有B2B,B2C,C2C等类型。(B代表公司,C代表个人)
如淘宝网,你有在网上购物吗?
3、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
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可以体现在政务信息化、社会事业信息化等方面。
l政务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领域之一,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转化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政务信息化设计财务、金融、公检法、党群等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l社会事业信息化,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等方面的信息建设。
三、知识产权
1、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法律规定的人们对于自己创造或拥有的智力成果享有的各种权利的总成,包括相应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问题:我国关于保护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法律有哪些?
答:有关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自己参考网站学习。
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办公室 http://ipr.mofcom.gov.cn/
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 http:///cn/index.s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http:///sipo/
2、保护知识产权
作为软件的使用者,应树立法制观念,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自觉使用正版软件,抵制盗版及未经授权的软件。未经软件版权人的允许,不得对其软件进行复制、修改、传播等非法操作,更不能进行商业性转让、销售等侵权活动。
除了不能使用盗版软件,我们不要购买盗版VCD、DVD光盘,也不要购买其他假冒名牌的商品。判断一下做法是否合法:
1.小明上网下载一个了共享软件,并在多台电脑上进行安装。
2.小王购买了一张正版的windows XP系统安装光盘,在家里的两台电脑都安装了该软件。
3. 小王未经朋友小李的同意,私下把小李的论文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
四、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征
1、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寄生性:病毒往往不是以单独的文件形式存在,而是隐藏在其他文件中
传染性:病毒总是尽可能的把自身代码添加到其他正常的程序中,可以通过光盘等移动介质、网络等方式进行传播。
潜伏性:这样可以隐藏自己,有利于传播、繁殖。比如修改了一个正常的文件,保持该文件的长度和修改时间等属性不变,同时产生一种病毒的变体来隐藏自己,这样可以达到不易被人们发现的目的。爆发性: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或受到外界刺激就会发作。
破坏性:被感染程序的功能失效,如程序被修改、覆盖和丢失等等,严重的会使计算机系统瘫痪,例如能毁坏硬盘系统使系统不能修复。
2、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是一些喜欢在网络上搞恶作剧的人(电脑黑客)编制的一些能够通过修改程序,尽可能地复制自身进去,进而传染给其他程序的,具有破坏他人计算机系统的计算机程序。简单地说,计算机病毒就是一种人为编写的具有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
3、黑客是偷电脑的人吗?
4、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面对计算机病毒我们有哪些防治方法?
从三方面入手:预防、检查和消毒
采用一些专用的计算机杀毒软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计算机进行查毒和杀毒。世界上有能杀灭所有计算机病毒的杀毒软件吗?新的计算机病毒不断的出现,与病毒相比,杀毒软件永远具有滞后性,仅仅依靠杀毒软件并不能保证计算机系统不受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所以,对计算机病毒必须以预防为主。
(1)预防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请同学举例。
对重要的数据定期进行备份。可以拷贝到移动磁盘中,如移动硬盘、mp3等中,在不进行写操作是,应该进行写保护。一般病毒程序的传染都要经过写盘操作。
不使用来历不明的软盘、光盘。一定要使用时,必须使用最新版本(病毒库)的杀毒软件进行查杀。不要非法复制别人的软件。一些软件为了防止非法复制,采取在软件中嵌入病毒的错误手段。对网络上下载的各种免费和共享软件,要先进行查杀病毒后在安装使用。最好从一些著名的网站上下载软件。
要谨慎处理收到电子邮件的电子邮件附件。如果一定要打开,则最好在打开之前要求对方确认。在qq聊天的时候发过来的一些网址和文件最好不要打开,如果一定要打开,最好先确认。
(2)如卡巴斯基,瑞星、金山毒霸等杀毒软件。如何评价一款杀毒软件的好坏,可从查杀率、误报率、升 级频率、资源占用等方面去评价,参考课本P134页的练一练。下面同学安装一款杀毒软件,对电脑进行查杀病毒。如卡巴斯基6的试用版,体验查杀病毒和升级病毒库的方法和过程。
5、信息的保护方法
作为普通网民,我们可以采取的网络安全措施有哪些?
1、不要向任何人透露你的上网密码、身份证号码、真实姓名、电话号码等。
比如这些信息刚好是你设置qq的忘记密码的答案之类的,别人可以知道你的qq密码了。
2、不用单词作为上网密码,也不要保存密码,要经常更改密码
3、不要在网络上随便公布或留下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特别是注册用户的正式电子邮件地址
4、尽量不要使用qq之类的即使交流软件,因为它会暴露拥护的ip地址,被黑客利用而受到攻击
5、不要在支持html语言的聊天室里聊天,以防黑客向你发送html语句导致计算机死机
6、安装一个好的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升级
7、不要轻易运行来历不明的软件,特别是电子邮件中的软件
8、不要让别人随意在你的计算机上安装软件;
9、及时安装计算机系统的补丁程序,赌住系统的漏洞。
五、信息素养(自学课本P136页)
1、什么是信息素养?
2、信息素养的具体内涵及内容。
3、网络道德文明
①网络的积极影响及产生的问题。
首先肯定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各种积极的、重要的影响。然而网络也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②既然网络产生了各种负面的影响,团中央为此制定了一个《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大家知道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吗?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第二篇: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安全》教案
信息安全
【教材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如何保障计算机免受病毒、黑客的侵害。但偏重文字资料,没有涉及具体操作。
教材中的两个表格分别介绍了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表现、常见类型举例)、常见病毒(病毒名称、病毒类型、表现形式或危害、变种情况)等内容。内容具有明显的实效性。可操作性不强。【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已具备较好的操作技能,整体水平较高,可以快速地利用网络搜索到需要的信息。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计算机经常遇到病毒,因此学生对病毒的危害有一定的体验基础,然而对病毒的查杀和处理方法缺少系统地认识,对其他的计算机安全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使他们真正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以及黑客入侵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常见的防护措施。【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了解黑客入侵的危害;
2、技能目标:
能够根据病毒爆发的迹象通过网络搜索获取查杀病毒的解决方法;
掌握病毒的常见防护方法; 掌握防范黑客入侵的简单方法;
3、情感目标:
意识到计算机在使用中存在多种信息安全的隐患,自觉地参与到维护信息安全实践中,保障信息的安全。【重点难点】:
掌握应对病毒、黑客的常见防范措施。【教学方法设计】:
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的探究学习。【教学过程】:
上课铃响,上课仪式后,教师计算机中的“关机”程序被远程计算机定时启动,立即打开大屏幕投影,“屏幕广播”教师计算机的桌面。教师和学生共同发现教师的计算机出现“倒计时关机”提醒画面。师:糟糕!我的计算机是不是有问题了?提示系统即将关机,请保存所有正在运行的工作,然后注销。未保存的改动将会丢失。离关机还有XX秒了,你们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生:老师中毒了。
师:我先退出屏幕广播,大家赶快到网络上搜索一下,病毒的名称是什么,怎样来解决? 生:上网尝试查找病毒名称和解决方法。
师:唉,我的计算机已经被关机了。大家抓紧时间,帮帮我。(重新打开教师计算机)师:(巡视学生操作情况,隔一段时间)先询问学生查找的关键词,再视情况提示:查找时可以把病毒爆发的迹象作为关键词,在搜索的结果中选择权威网站信息。生:上台演示搜索过程,师解说操作步骤。师:可能是哪种病毒? 生:回答。
师:病毒的爆发迹象有哪些? 生:回答。
师:查杀病毒的方法是什么? 生:回答。
师:XX同学查找病毒的方法就是一般解决病毒的方法。师:展示“计算机感染不明病毒的解决方法”幻灯片
师:感染不明病毒,我们会根据病毒爆发迹象提炼出搜索的关键词,利用其它计算机在网络上找到该病毒的名称、查杀方法、下载病毒专杀工具,进而做出相应的处理。
师:最近一段时间很多班级的计算机都感染了一种很厉害的病毒,能不能说说都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危害? 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回答。
师:这就提醒我们不能等到病毒爆发,才想办法解决。要把防护做在前面。平时大家都是怎么来防范病毒的?
师:展示“计算机病毒的防范”的幻灯片 生:回答:(师做适当引导)
1、安装杀毒软件,及时更新;
2、给系统打补丁,堵住系统漏洞;
3、插入外来存储设备,如U盘,先对文件进行病毒扫描;
4、尽量访问可信度较高的网站。
师:防病毒首要就是安装杀毒软件,你们都安装了什么品牌的杀毒软件? 生:回答
师:究竟选择哪种比较好呢?
师:展示“2006年杀毒软件权威排名”幻灯片
师:这里给大家提供2006年杀毒软件权威排名,供大家参考。我们很惊喜的看到我国的瑞星第一次出现在排名中,一举超过了许多老牌的国外产品。
师:是不是有这么多好的杀毒软件,我多装几个就高枕无忧了。师:(视情况可引导学生说)千万不要这样做,杀毒软件本身会占用很多系统资源,安装一个以上的杀毒软件会使计算机运行变慢,还会引起杀毒软件之间的冲突。
师:对了,我的计算机安装了杀毒软件,也升到了最高版本,怎么上课时还是被感染了?
师:刚上课时“倒计机”画面的出现,其实上不是病毒,是我当了一次黑客,上课前用办公室的计算机通过远程控制调用关机程序实现的。看来计算机的危险不仅仅来自于病毒,还有黑客的入侵。下面我就来重现一下远程登录的过程。
师:作为黑客首先会借助工具帮助,扫描网络中的计算机,由于时间有限,我们设定计算机IP地址范围为172.16.190.1-172.16.190.56,正在工作的计算机IP地址就会出现在扫描结果中。打开XP自带的远程桌面登录,先从第一个IP地址开始试,太好了,看到这个画面就说明已经成功了一半,登录对话框是要核对你的身份对不对,用户名先用默认的试试,密码大家猜猜看,进入了,现在看到的就是XX桌面了,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大家可以预想。可见黑客入侵对计算机的威胁很大。师:远程登录同一台计算机时,先登录的就会被“踢出局”。为了使每个同学有足够的时间尝试远程登录攻击,我们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例如,1号同学你要登录的计算机IP就是172.16.190.1。师:每个同学尝试攻击一台计算机,思考防范的方法。生:尝试。(师打开轮流监看,巡视)师:(学生完成攻击后)展示“竞赛”幻灯片
师:我们开展一个竞赛,1到28号的同学你们是黑客联盟成员,29号到56号,你们是反黑客联盟成员,采取一对一的攻击与防守,例如1号同学你要攻击的计算机是你的学号加上28,即29号,IP地址就是172.16.180.29。
师:攻击成功的同学举手。攻击失败的同学举手。看来还是XX实力强啊。
师:攻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防守,我们很关心反黑客联盟的同学是如何防范攻击的。师:攻击时要通过身份验证,输入密码,从修改密码入手防范攻击。生:屏幕转播演示修改密码
师:密码很容易被密码破解软件解码,大家在电影中也常看到这样的情节。那怎么办? 生:屏幕转播打开防火墙。
师:不光是XP自带有防火墙软件,像我们学校也会在校园网与Internet网之间安装硬件设备的防火墙,避免来自于外部的攻击。
师:屏幕广播,我们再次扫描计算机,发现什么?扫描不到该学生的计算机,是不是就安全了?再次远程攻击,还是可以远程登录,又怎么解决? 生:屏幕转播取消远程登录选项
师:展示“黑客入侵的简单防范”幻灯片,想想刚刚演示了哪些黑客入侵的简单防范方法? 生:总结:
1、修改计算机的用户名和密码;
2、启用防火墙;
3、禁止远程桌面连接
师:是不是我们学习了黑客入侵的方法,就可以随意攻击它人的计算机,我们来看看真实的例子。师:我国的法律也明确指出黑客是破坏互联网安全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会对公共信息网络安全实施监控,我校也有专门设备对违法的上网行为进行监控。
生:还没有学会黑客防范方法的同学继续尝试,尝试好的同学登录到教师的教育博客,为自已家的计算机制定一份信息安全的计划。师:展示学生制定的安全计划。
师:希望你们以后把维护信息安全的好方法与心得继续发到这个平台上与他人交流分享。【教学反思】:
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入侵是相对独立的两部分内容。创设教师计算机感染“倒计时关机病毒”情境引入把两部分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刚开始学生认为是病毒,积极搜索病毒名称和解决方法。教师揭示不是病毒,是计算机远程控制调用内部程序实现,相当于“黑客入侵”,把学生关注的焦点一下子转到 ““黑客入侵,再通过探究找到防范方法。
应对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的防范是本节课和重点与难点。单纯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效果差。结合班级计算机感染病毒,请学生谈病毒造成的危害,学生有体会印象深刻。再引出防范做在前,通过询问学生平时采用的防护措施,自己总结出病毒的常用防范方法。设计攻击与反攻击计算机竞赛让学生在操作中找到“黑客入侵”的简单防范方法。
学习“黑客”远程登录计算机,部分学生出现恶意破坏他人计算机的行为,及时让学生看真实的打击黑客案例,强调我国的法律也明确指出黑客是破坏互联网安全的违法行为。这是本节课不可缺少的思想教育引导。
学生登录BLOG制定信息安全计划总结本节课,把总结的内容真正运用到实践中,一举两得。
本节课的知识点较散、学生操作活动多,给教师组织管理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张钰点评】:
病毒和黑客的知识在小学和初中的信息技术教材中均有所涉及,而且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并没有沿用传统的方式,先讲解病毒的原理,然后演示解决方法,学生尝试,总结。而是别具匠心的设计了一个情景:教师机中毒了,请学生帮助找到解决方法,学生找的过程和找的结果也正是教师需要学生掌握的“病毒的防治方法”——本节课难点之一。在学生掌握之后话锋一转,引出黑客问题,再通过竞赛方式,让学生在对抗中找到“黑客的防护方法”——本节课的难点之二。
教师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整节课均在学生的探究中进行,围绕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教师的适时总结则起到了点睛的作用。重难点的突破相当自然,是反应新课标的一节生动课例。
第三篇: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总累计第1课时
课课题题
第1节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课课题型
综合课
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其系统构成;
2、懂得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
3、掌握Internet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
2、网络地址及域名形式。
教学难点、TcP/IP网络协议;
2、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I、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里,时刻需要获取和交换信息。例如,各商业银行的总行要收集各业务点每天的资金情况,铁道部门要及时了解每一辆火车的运行状况等,这些数量极为庞大的信息怎样才能方便、快捷地传输呢?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那么,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又有什么用呢?
II、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网络及其分类
1、计算机网络基础?1)概念:凡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再配有相应的支撑软件,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作用:①资源共享②集中管理和分布处理③远程通信
2、计算机网络分类(按通信距离分):①局域网②城域网③广域网④互联网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1、硬件系统:①服务器②工作站③网卡④调制解调器(卡④)⑤集线器⑥交换机⑦传输介质e2、软件系统?1)网络系统软件:windowsXX
indowsN、、Uni网络应用软件:电子邮件软件、浏览器软件、网络教学软件
3、网络信息:在计算机上存储、传输的信息称为网络信息,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资源。
III、练习、作业、预习①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主要分为哪几类?②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包括哪些?③预习:Internet网络基础。
IV、教学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构件和其他的一些相关的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后记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总累计第2课时
课课题题
第2节
Internet网络基础
课课题型
综合课
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其系统构成;
2、懂得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
3、掌握Internet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
2、网络地址及域名形式。
教学难点、TcP/IP网络协议;
2、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共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I、引言: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础知识,应该说,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可算是Internet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Internet的知识,看看Internet的作用和使用。Internet起源于1969年的一个广域网计划,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发起组建的一个异地计算机网络系统,它是Internet的前身---ARPAnet。
II、讲授新课
三、Internet(因特网)基础
1、连接到接到Inte
mo)③宽带(②一)④其他上网方式D2、网络协议:①TcP/IP协议②其他协议Transfer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3、网址统一资源定位器(URL):http://主机机地址(域名)UniformResourceLocator:因特网采用的一种特有的统一地址格式。HyperTextTransport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例如:http://202.121.103.101域名:①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http://www.xiexiebang.com:一级子域名(cn表示中国)com:二级子域名(com表示商业网站)k12:三级子域名(k12表示“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服务器名)www:四级子域名(worldwideweb:万维网)III、练习、作业、预习有条件的同学可在家利用空余时间练习使用Internet。IV、教学小结本节主要讲述Internet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让学生能初步懂得什么是Internet?如何连接到Internet?如何使用Internet的基本功能等方面作了简述。
第四篇:广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一、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
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
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
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dos:
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2)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②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③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助手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
篇二: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_教案_广教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熟悉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信息特征的描述和信息的应用。教学任务
①信息及其特点 ②信息的基本特征 ③思考与练习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把握了解信息含义和特征。教学方法
讲解、阅读、搜集整理、观看录像、探究、讨论等 讲授课时: 总第 2课 教学引入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谁掌握了信息技术,谁就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
任务一:信息及其特点
案例呈现:北京申奥成功,p2我们处在信息社会,可以通过种种方法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信息源)(信息传递)(信息归宿)从信息发出方看信息--从信息接收方看信息--任务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通过5个案例探讨信息的特征?p5 1)用电视看奥运节目;--信息的传递; 2)分享销售的经验与技巧;--信息的共享; 3)啤酒与尿布(经济);--信息是可处理的,可运用的; 4)象棋比赛(生活);--信息的时效性; 5)赤壁之战(战争);--信息的真伪;
2、信息的特征
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
3、信息特征的探究思考参考题:p6提问方式进行;
4、观看录像片段,对信息及其特征增强感性认识;
练习与思考
1、信息的实例
2、举一些身边的、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
服务的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过程,感受信息技术应用及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教学任务: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3、信息技术的应用
4、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教学重点:
1、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及影响,2、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教学方法:
讲解、阅读、搜集整理、观看录像、探究、讨论等 教学引入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不断更新,引发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信息文化成了大众参与和关注的社会要素,信息素养成了衡量每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部分。
任务一:什么 是信息技术? p7 1)计算机技术;诞生、发展及应用,3)微电子技术;p9,什么 是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通讯等技术领域的联系。芯片、元器件等。
4)传感技术;是信息的采集(摄取)装置,传感器的作用与应用领域。报警装置、机器人、航天、家电等方面的应用举例。任务二:信息技术的发展
1、发展史(5次),播放录像片段,p9的表1-2中填写“发展历程”
2、发展趋势 p10 多媒体化(多媒体计算机、超文本技术、超媒体技术)智能化(人工智能,机器模拟)虚拟化(计算机仿真)任务三:信息技术的应用
1、阅读p11的案例,2、同座同学交流;p12表1-3“信息技术应用实例”
3、观看录像片段,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任务四:信息技术的影响
1、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带来哪些影响?
2、积极的影响:阅读并叙述 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对科技进步的影响;3)对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3、消极的影响:阅读并叙述
1)信息泛滥;2)信息污染;3)信息犯罪;4)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4、信息社会我该怎么做?
1)培养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学习、使用信息技术,提高能力; 3)养成良好的使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做一个信息社会的好公民。练习与思考
3、列举几个信息技术带来消极影响的例子,分析原因,说明如何避免危害?
4、课外练习:完成p16的填空。
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
2.1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教学任务:
篇三:[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完整版教案(粤教版)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一、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
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
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
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dos:
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2)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
①虚拟现实技术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②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③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助手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
学生活动:认真看书上的表
教师活动:从本张表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师生小结:
年份越来越来大,性能越来越来好,价格越来越来低。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辩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解释三种观点:
篇四: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_教案_广教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熟悉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信息特征的描述和信息的应用。
教学任务
①信息及其特点 ②信息的基本特征 ③思考与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把握了解信息含义和特征。
教学方法
讲解、阅读、搜集整理、观看录像、探究、讨论等
讲授课时:
总第 2课
教学引入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谁掌握了信息技术,谁就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
任务一:信息及其特点
案例呈现:北京申奥成功,p2我们处在信息社会,可以通过种种方法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
1、什么是信息?p3
2、三个典型例子(阅读并填报)p4
3、信息的传播过程 p4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信息源)(信息传递)(信息归宿)从信息发出方看信息--从信息接收方看信息--任务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通过5个案例探讨信息的特征?p5 1)用电视看奥运节目;--信息的传递;
2)分享销售的经验与技巧;--信息的共享; 3)啤酒与尿布(经济);--信息是可处理的,可运用的; 4)象棋比赛(生活);--信息的时效性; 5)赤壁之战(战争);--信息的真伪;
2、信息的特征
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
3、信息特征的探究思考参考题:p6 提问方式进行;
4、观看录像片段,对信息及其特征增强感性认识;
练习与思考
1、信息的实例
2、举一些身边的、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过程,感受信息技术应用及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教学任务: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3、信息技术的应用
4、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及影响,2、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讲解、阅读、搜集整理、观看录像、探究、讨论等
教学引入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不断更新,引发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信息文化成了大众参与和关注的社会要素,信息素养成了衡量每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部分。
任务一:什么 是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三种定义p8
2、信息技术包含的内容
1)计算机技术;诞生、发展及应用,3)微电子技术;p9,什么 是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通讯等技术领域的联系。芯片、元器件等。
4)传感技术;是信息的采集(摄取)装置,传感器的作用与应用领域。报警装置、机器人、航天、家电等方面的应用举例。
任务二:信息技术的发展
1、发展史(5次),播放录像片段,p9的表1-2中填写“发展历程”
2、发展趋势 p10 多元化(多学科技术的组合)
多媒体化(多媒体计算机、超文本技术、超媒体技术)
智能化(人工智能,机器模拟)虚拟化(计算机仿真)
任务三:信息技术的应用
1、阅读p11的案例,2、同座同学交流;p12表1-3“信息技术应用实例”
3、观看录像片段,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任务四:信息技术的影响
1、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带来哪些影响?
响;
2、积极的影响:阅读并叙述 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对科技进步的影响;3)对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影
3、消极的影响:阅读并叙述 1)信息泛滥;2)信息污染;3)信息犯罪;4)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4、信息社会我该怎么做? 1)培养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学习、使用信息技术,提高能力;
3)养成良好的使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做一个信息社会的好公民。
练习与思考
1、完成p9的表1-2和p12的表1-3填写;
3、列举几个信息技术带来消极影响的例子,分析原因,说明如何避免危害?
4、课外练习:完成p16的填空。
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
2.1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任务:
1、确定信息需求?
2、确定信息来源
3、采集信息
4、保存信息
教学重点:
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2、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合适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分析归纳、实践操作、欣赏作品、探究讨论等
教学过程: 引入: 学校开展一个主题为“拒食野生动物,倡导饮食文明”的爱护动物活动,为完成该活动,同学们就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如何进行资料 的搜集呢?
现在请同学们通过 观察某个小组完成的以禾花雀为专辑的“爱鸟仔”电子作品,分析里面收集了哪些方面的信息?从那里可以获得这些信息?
学生活动: 学生观摩电子作品“爱鸟仔”,并进行讨论和交流,说说里面收集了哪些方面的信息?是从哪里获得这些信息的?
讲授新课:
1、确定信息需求
教师利用前面所提到的“拒食野生动物,倡导饮食文明”活动为例,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中确定信息需求的过程: 1)制定信息需求内容大纲;
2)确定成果目标形式及所需载体类型; 3)列出需求清单;参见p19表2-1。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阅读教材了解信息需求的过程,并根据案例或重新设置主题,列出信息需求清单。
2、确定信息来源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了解信息的几种来源。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列出的信息需求清单说明主要可以从什么来源获取信息。
3、采集信息
1)根据信息的不同来源,有不同的信息采集方法。指导学生阅读p20的表2-2“采集信息的方法”,了解采集信息的一些方法。
2)采集信息的工具。在信息社会中采集信息的工具越来越多,应善于借助工具来采集,同时注意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表2-3列出了一些 工具,学生可从表中进行了解。学生活动:
1、阅读表2-2,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采集信息的方法。
2、学生进行交流,谈谈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的方法和过程。
3、谈谈自己在采集信息方面的经验。
4、学生交流对信息采集工具的认识和了解。
4、保存信息 1)获取信息后要学会保存信息并对进行信息整理,教师指导学生将信息整理和分类的方法的方法,填写“信息采集卡”(见p21表2-4)。2)将信息保存在计算机中。
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非常大,而信息在计算机中主要以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不同类型信息存储的格式是不同的。
信息在计算机中保存可以使用文件系统提供的文件夹进行保存,也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存储。
学生活动:
1、学生学会整理信息,并分类保存,学会制作“信息采集卡”。
2、学生采用两种以上的工具采集不同类型的信息并窘他们保存在计算机中。本课小节: 篇五: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设计(广东版)《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用书体例
前 言
为了帮助老师们领会和使用好《信息技术基础》这本教科书,我们编写了这本教师教学用书,为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教科书是怎样编写的,用这本教科书如何教学,如何对教学进行评价,提供参考的课程资源。
关于用这本教科书如何教学的问题,本书对教科书全书和各章、节都给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活动指导、课前准备等,希望对老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于如何对教学进行评价的问题,本书对教科书各节都给出了教学评价的建议,内容包括评价内容、评价要求和评价方法,希望学生养成对学习进行评价的习惯。
本书仅供教学参考。教师教学活动的安排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按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要求来进行。
本书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有:
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尚需教学实际的完善,我们诚恳地希望老师们为这次课程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对于书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欢迎老师们及时批评、指正。来函请寄:,e-mail:
编 者
2003年12月 目 录
前言
教科书编写说明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本章概述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第二节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
本章概述
第一节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第三节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第四节 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
第三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本章概述
第一节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第二节 图表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第三节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第四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本章概述
第一节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第二节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第三节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第四节 综合活动:可爱的家乡
第五章 信息资源管理
本章概述
第一节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
第二节 使用数据库
第三节 设计数据库
第四节 综合活动:世界文化遗产之旅
第六章 信息安全
本章概述
第一节 信息安全及防范策略
第三节 综合活动:信息技术问题辩论会
教科书编写说明
一、编写指导思想
1.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课程改革有关文件为依据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指示为指导,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等文件为依据,充分体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要求。2.注意层次性和开放性
教科书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高中校际差异和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注意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延伸或拓展课程内容;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3.注意内容的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
教科书内容力图科学、客观、准确,语言表达要严谨且通俗易懂;选择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方法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适当选择能反映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4.注意贴近生活,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顺利开展;注意展现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并有意识地设计人文、社会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不断内化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5.注重“过程与方法”,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思想
教科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学习资源,展示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尤其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交流、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并设置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能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6.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
二、内容体系结构
教科书突破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学科体系,以“认知?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来构建教材的体系结构。即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生已有经验,并考虑《信息技术基础》主题内容及其特点,以及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按照认知、技术、社会三者的规律及关系重新编排,构建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信息技术基础》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呈现学生的学习内容。全书共分五章,各章节的目录详见教科书,各章的学习目标参见各章书的第一页。各章书的设计意图如下。
“信息与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模块的第一章,通过“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两节书的阐述、活动交流以及相配套的教学光盘“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展示,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有关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并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想让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六个模块的内容和基础模块各章书的内容总体上有个大致的认识。
“信息的获取”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中的首要一环。本章分为四节:
第三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使学生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第四节开展一个综合活动,一方面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开展合作,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经历获取信息的过程,巩固其方法,另一方面能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章是全书的重点章。本章内容安排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从信息加工的人性化开始,依次设置文本、图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三节;进到信息加工的智能化,设置信息的智能处理一节;然后进到信息加工的深层次问题: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工作过程与基本方法;最后进行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为了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本章最后一节同样设置一节综合活动。
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中需要对信息进行储存和管理,因此设置第四章“信息资源管理”。本章分四节,在信息社会,信息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专门设置一章来学习和探讨这个问题。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安全教案
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的网络化使信息安全成为非常重要的大事。2.了解维护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措施及信息安全产品。3.了解计算机犯罪及其危害。
4.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信息技术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认识到信息技术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人类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事实,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价值,形成学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形成爱护计算机、自觉遵守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2.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身边信息安全方面的事件。
二、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安全及维护措施。
三、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环境及课时安排 多媒体教室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观点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身边信息安全方面的事件。
六、教学或活动过程
导入:阅读课文5个案例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通过以上案例,说说信息安全的威胁来自哪些方面。
2、造成那些后果。
通过问题讨论引入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不仅影响到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全,成为日 益严峻的问题。维护信息安全,可以理解为确保信息内容在获取、存储、处理、检索 和传送中,保持其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真实性。总体来说,就是要保障信息安 全的安全有效。人们正在不断研究和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积极的防御。对于信息系统的 使用者来说,维护信息安全的措施主要包括保障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安全、预防计算 机病毒、预防计算机犯罪等方面的内容。
信息系统安全及维护
1、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网络在政府、军事、经济、金融、医疗卫生、教育科研、交通通信、能源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信息犯罪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干扰经济建设,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阻碍信息社会的健康发展。
信息安全,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不仅涉及到加密、防黑客、反病毒等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了法律政策问题和管理问题。
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措施,包括的内容很广。课文通过列表的形式,列出了物理安全、逻辑安全、及网络安全等方面常见的一些问题,并列举了一些维护措施。
2、信息安全产品的介绍。主要有:网络防病毒产品、防火墙产品、信息安全产品、网络入侵检测产品、网络安全产品等。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问题与方案:
阅读计算机病毒案例、归纳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非授权可执行性、隐蔽性、感染性、潜伏性、破坏性、表现性、可触发性等等,可略作举例。问题: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呢?
1。目前国内外比较有名的杀毒软件(常用计算机杀毒软件): 金山毒霸,瑞星杀毒,卡巴斯基
2。近年来传播范围较广,造成危害较大的计算机病毒,以及对该病毒的防治方法 熊猫烧香,特洛伊木马,CIH病毒 3相关资源:
因特网上搜索相关材料,常用的有google、百度、,以及一些门户网站上带的搜索引擎,注意关键词的选取,有时可用多个搜索引擎查下。提供一些参考网站: 江民杀毒
http://www.xiexiebang.com 病毒的防治方法:
1、清除病毒
使用常见的杀毒软件有。
2、防患于未然
杀毒软件并不能让你高枕中天在线,预防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杀毒软件做得再好,也只是针对已经出现的病毒,它们对新的病毒是无能为力的。而新的病毒总是层出不穷,并且在Internet高速发展的今天,病毒传播得也极为迅速。
计算机犯罪及预防
1.所谓计算机犯罪,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的各种犯罪行为,它既包括针对计算机的犯罪,即把电子数据处理设备作为作案对象的犯罪,如非法侵入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等,也包括利用计算机的犯罪,即以电子数据处理设备作为作案工具的犯罪,如利用计算机进行盗窃、贪污等。计算机犯罪是今天一个值得注意的重大问题,对计算机犯罪及其防治予以高度重视,已成各国不争事实。
2. 我国于1986年,已发现并破获计算机犯罪130年代,随着我国计算机应用和普及程度的提高,计算机犯罪呈迅猛增长态势,例如,光1993至1994多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发现的计算机犯罪案件至少逾数千起,作案领域涉及银行、证券、保险、内外贸易、工业企业以及国防、科研等各个部门。
3.了解当前计算机犯罪的主要行为;预防计算机犯罪的方法。
七.布置课外活动:
1.通过互联网和相关的报刊杂志了解更多的信息安全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 2.了解更多的病毒知识,并能熟悉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