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农金融服务工作问题

时间:2019-05-12 14:4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支农金融服务工作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支农金融服务工作问题》。

第一篇:支农金融服务工作问题

为做好支农金融服务工作,p农商行对目前支农服务经济实体存在的困难或问题进行收集和了解。

1.本机构在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上探索出了哪些有效服务模式。

深入实施“惠农兴村”和“扶微助小”两大工程。2013年我行深入推进“惠农兴村”和“扶微助小”两大金融服务工程。一是把农村作为我们组织存款、夯实发展基础的主战场,并在充分满足“三农”信贷需求的前提下,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并提供配套金融服务作为发放贷款、创造收入的另一阵地,做大做好农村业务和城市业务,全年发放“三农”贷款80351万元,“三农”贷款占比为96.98%。二是始终牢记“扶微助小’时代责任”,在对企业的信贷支持时重点向小微企业倾斜,全年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4982万元。三是全力推进“标准化助农取款点”建设。总行为“E讯通”网点配置“路标指示牌”、“E讯通服务机柜”、“讯通工程标识牌”、“便民金融服务点标识牌”等,使“E讯通”服务点形象大幅提升,进一步提升我行电话支付终端的知名度。四是积极发放民生类贷款。发放助学贷款余额为1823万元,下岗人员再创业贷款余额131万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余额6438万元,大学生村官贷款80.9万元。

推动开办涉林信贷产品,加大对林业发展的信贷投入,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发展。

在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同时,人民银行还积极运用存款准备金、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兴文农商行申请并使用了支农再贷款。

2.本机构在创新信用评级、融资担保和业务流程,探索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全方位服务现代农业、土地流转、规模农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有哪些新突破,在风险把控方面有什么防范。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在人民银行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太平支行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13年5月在全县推扩。截止2013年12月底,我行共完成数据采集70899户,完成下达任务的50.11%。

根据农户生产经营需求,探索建立大型农机具租赁公司,提供农机具租赁服务,解决购置大型农机具的资金占用问题。充分考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有效担保物的实际,积极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大型农机具抵押、仓单和应收账款抵押贷款以及信用贷款。健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合理安排生产、完善定价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现代农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扩大政策性保险范围,鼓励开展商业性农业保险,有效发挥保险的保障功能。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民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的重要体现,是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资产化、股权化和市场化,有效解决农民的抵押难问题。结合实践,逐步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定价机制,利用市场化手段,实现土地流转中的利益合理分配,充分体现土地经营权的生产要素价值。

3.本机构在支农服务经济实体过程中,在哪些方面面临困难或制约因素,如:信贷规模,信贷审批机制,奖惩激励配套机制,贷款问责机制,利率,称职客户经理的配备,信贷产品服务模式的开发,客户对象对信贷支持条件的满足等等。

本机构在支农服务经济实体过程中,一是信贷规模不足,现在是春耕生产的时候,农户贷款需求量大,不能完全满足,另中小微企业也不能满足。二是信贷产品服务模式的开发也因为国家政府无具体的实施部门而不能及时开发,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府无相关登记部门;三是省联社的电子产品方面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机具质量差,还有一些EPOS存取款、转账限额太小,不能满足农村、农民的需要。

农商行

2014.4.8

第二篇:金融支农工作总结

涿鹿县人民政府

关于金融支农工作的汇报

(2012年3月6日)

各位领导:

首先对各位领导莅临涿鹿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全县金融支农工作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

一、2011年全县金融工作总体情况

辖区内有金融机构7家,从业人员503人,营业网点42个,其中工行机构网点2家,农行5家,建行1家,发行1家,农村信用联社24家,城市商行1家,邮储网点8家。全县小额贷款公司1家,小额担保贷款公司3家,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银行组织体系。2011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9.5亿元,全市排名第三,同比增加8.22亿元,增长13.41%。城乡储蓄存款余额50.62亿元,同比增加7.64亿元,增长17.78%。贷款余额31.2亿元,全市排名第六,同比增加8.73亿元,增长38.83%,增量全市第三。

二、金融支农工作发展情况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近几年,我县围绕生态兴县发展战略,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升级,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一是不断提升农业规模化水平。全县葡萄种植面积发展达到19.27万亩,产量达到1.75亿公斤,建成了温泉屯龙眼葡萄专业乡,东小庄、栾庄酒用葡萄专业乡,五堡镇红地球葡萄专业乡。杏扁产业日益壮大,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杏仁年产量达到350万公斤。奶牛存栏 3.08万头,规模养殖率达到100%,建成奶牛养殖小区22个,新澳牧业华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新西兰奶牛繁育基地。张杂谷子推广范围不断扩大,种植面积9万亩,总产达到2853.4万公斤。蔬菜种植面积4.4万亩,建成10个蔬菜标准园,其中设施蔬菜1.4万亩,产量2亿公斤,产值2.1亿元。二是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依托19.27万亩葡萄种植资源,推进产业化经营率,发展益利、神农、中粮长城等12家葡萄酒加工企业,葡萄原酒年生产能力5.3万吨,其中益利和中粮长城成品酒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以果仁食品为龙头的杏仁深加工企业达到6家,年加工能力100多万公斤。三是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社达到129家。其中,县级示范社18家、市级示范社8家、省级示范社6家。入社3万多户,带动4万多户。四是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加快。我县作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区之一,共有61个村列入省级新民居示范村,2个村列为市级新民居示范村。2011年,共有32个村被列为省级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完成总投资5.34亿元,还打造了矾山东关和清宁堡两个环首都绿色经济圈高品质新民居示范点。

(二)金融支农及支持中小企业情况。一是金融支农主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信用联社在“三农”及涉农企业贷款上采取“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2011年,支持“三农”及涉农企业贷款18.32亿元,占贷款总规模的88.20%。其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投放信贷资金15.6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5万亩蔬菜基地、设施蔬菜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有力地支持了保得利、益利、明珠等7家葡萄加工生产企业发展。农业银行成立了支持“三农”工作机构,出台了有关管理办法,并推出了一款专为农民量身定做的特色金融产品——金穗惠农卡,此卡除具有借记卡的功能外,最高授信贷款额度可达3万元,县具有随用随借,循环使用,到期归还等优点,全县累计发放惠农卡50742张,位居全市第一,农户小额贷款授信2143户,授信总额达到了5625万元,小额农户贷款余额达到3652万元。发放惠农准贷记卡504张,布放转帐电话213部,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农民致富的重要渠。2008年至今累计发放小额农户贷款8355户1.61亿元,涉及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等多个领域。二是推进中小企业贷款和特色农业贷款两个风险补偿机制的建设。2011年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达到320万元。特色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达到240万元。除将企业纳入信贷风险补偿范围外,还将1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两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以及葡萄、杏扁、大棚蔬菜规模种植和规模养殖项目等纳入特色农业贷款风险补偿范围。围绕补偿范围内的企业、项目予以授信,为12家授信企业发放贷款2.6亿元;为2800多户授信农户发放贷款近2亿元。三是搭建融资担保平台。强化银行对接,2011年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27.24亿元,其中支持县域中小企业88家,发放贷款11.39亿元。并积极推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多元化。现有小额担保公司3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2011年工信局中小企业担保中心、通宝担保公司、古郡担保公司共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5笔550万元。金盛圆小额贷款公司为12户企业发放贷款2280万元,企业涉及水电站、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12个企业单位。推进鹿琛、金桥小额贷款公司和工商联担保贷款公司年内正式运营。

(三)金融支农存在的问题。一是支持农业业主和农业企业风险较大,难以控制。农业贷款项目普遍存在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对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缺乏科学性,且有的农业企业存在盲目扩张现象,给信贷资金造成很大的风险;由于农业企业管理不科学,家族式企业较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给金融机构贷款管理造成困难;抵押担保难,农业生产资料和土地附着物由于其专用性,除用于农业生产外基本无其它用途,变现很难,而且变现价值低,致使其抵押权形同虚设。二是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前期投入大,生产周期长,不可抗自然风险因素多。三是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少,不能形成有效竞争。县区“三农”的金融机构仅有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网点可基本覆盖各镇乡,农业银行仅在较大镇有网点,其它商业银行除在工业和流通业都较发达的区域中心镇留有机构外,基层涉农网点没有。同时由于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客户群体差异,不能形成有效竞争,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上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信贷权限上收,基层无法加大农业信贷投入。金融机构为了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防范信贷风险,近年来普遍采取信贷权限上收的做法,由于农业项目自身因素的原因,往往造成在与非农项目竞争信贷资金时没有优势,时宜一步造成农业信贷投入增长困难。五是信贷环境差制约农业投入,由于金融机构自身的业务管理存在缺陷和部分人员缺乏诚实守信,导到贷款长期不还,执行资产难等问题。

三、推进金融支农工作的建议

一是建立信用等级机制。在涉及“三农”融资过程中,对资金的使用和回收情况建立详细档案,评定信用等级。并通过社会舆论和媒体宣传营造一个“重合同、守信用”的社会环境,对信用等级好的客户颁发证书。贷款户的信用资料在金融机构中做到资源共享。

二是制定相关的行政措施,通过行政手段来加强农业企业的自身管理。通过组织培训班,对农业企业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和财务制度进行培训,能过培训来使农业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提高效益。同时制定对农业企业的监管措施,促进农业经济和农业金融的共同发展。

三是制定政策,鼓励金融机构网点下沉,在农村形成多家金融机构并存的状况,形成有效竞争。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有利于其化解历史包袱,更好的支持农业的发展。

四是建立农业风险分担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作抵押的可行性,积极争取农业保险机构落户我区,加大对农业担保公司的扶持力度,增大担保公司的的注册资金。推进农户互保,企业互保,形成有效的见险分担机制。五是调高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的额度,简化小额信贷手续,在农村聘请小额信贷客户经理,进一步加大小额信贷投入。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三篇: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拓宽信贷支农渠道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拓宽信贷支农渠道

近年来,江苏省沭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富民、壮村、兴乡、强县”的经济发展规划,牢牢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不断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在大力投放农户贷款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推广“大三农”贷款业务,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有效地解决了贷款“担保难”问题,不断满足客户有效资金需求,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截至2006年10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161292万元,比年初增加40474万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142768万元,比年初增加37045万元,各项贷款余额占全县金融系统贷款余额总额的41.49%,当年新增贷款占全县金融系统贷款新增总额的68.14%。

一、改善支农服务方式,积极为“三农”服务

为了寻找信贷支农新的切入点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该联社在坚持效益和偿还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担保难”问题。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了不误农时地支持农民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每年初该联社都把支持春耕生产摆在信贷工作的首位,对春耕生产资金做到计划早安排、资金早落实、贷款早发放,争取工作主动。并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加强对信用社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使全体员工特别是信贷人员认识到规模出效益,服务“三农”才是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选择,消除“惜贷、恐贷”的思想,从而由“要我放”转变为“我要放”的局面。

(二)简化手续,方便农户。一是大力推行农户联保贷款业务。为解决农户担保难和信用社放款难的“瓶颈”矛盾,实现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在全县继续大力推行农户联保贷款业务,2004年1月份印发了《沭阳县农村信用社农户联 1

保贷款知识问答》宣传单10万份,进行散发宣传;截止2006年10月末,全县信用社已建立联保小组31730个,联保贷款余额47170万元,比2004年初增加19650万元。二是大力推广“贷款证”业务。截止2006年10月末全县信用社发放贷款证43250户,贷款金额43986万元,比2004年初增加33428万元。三是推行小额信用贷款服务方式。对符合贷款条件,信用观点较好的农户,贷款额度在3000元以内的实行信用放款,为农民提供及时、方便的金融服务,极大地简化了农民的贷款手续,方便了农民借贷。

(三)改进作风,树好形象。在贷款发放中,该联社要求信贷人员发扬“背包下乡,送贷上门”的优良传统,积极深入村组从建立分管村组农户经济档案着手,主动和千家万户农民交朋友,及时掌握农户资金需求状况,切实转变“官商”作风,主动将贷款手续做到农户家中,把钱送到农民手中,树立了农村信用社的良好形象。该县扎下信用社为了适应农民作息习惯,还经常利用晚上登门造访,去年以来共走访农户1258家。为方便客户贷款,解决贷款发放过程中存在的不正之风,2005年6月份该联社向社会隆重推出“便民服务卡”10万张。该卡集咨询、服务、监督于一体,极大地方便了客户贷款,同时也能有效减少我社工作人员在贷款投放中的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欢迎,更被农民朋友称为“信贷110”。

二、开展信贷支农工程,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为了进一步提升信贷支农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2005年初该联社认真贯彻落实宿迁银监分局关于《宿迁市农村信用社开展信贷支农“十百万”工程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以“十百万工程”为突破口,以支持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信贷支农切入点,大力扶持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发展。

(一)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一是抓住时机,适时投放。2005年以来累计投放粮食种植业贷款8920万元,积极支持农民购买优良籽种,发

展高效粮食种植业,有效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引导和支持农民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2005年以来累计投放贷款10520万元,支持新河、颜集、庙头、扎下等乡镇发展花卉种植业,使花木产业逐渐成为全县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全县花卉种植面积达30万亩,花木从业人员13万多人,常年从事花木经销的经纪人达1.5万多人,部分花卉苗木已进入了德国市场。新河镇是全国有名的花木之乡,素有“花卉第一镇”之美誉。2004年5月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亲临沭阳视察时,还专程参观了该镇周圈花木盆景长廊,周圈生态花卉苗木盆景市场,已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旅游观光示范点创建单位。

(二)重点突破,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2005年以来该联社紧紧围绕信贷支农“十百万”工程,确定支农重点,制订了支持计划,并明确了责任人,纳入目标考核。一是培育涉农龙头企业,重点支持的10家涉农龙头企业贷款1305万元。二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经济。重点支持农副产品特色基地、加工、专业协会等各类组织20个形成示范效应,引导农村经济向产业化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支持农民立足本地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

三、不断创新信贷服务,积极支持小企业发展

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融资难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规模发展,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如何跳出“小三农”的圈子,实施“大三农”发展战略,让中小企业“吃饱喝足”,该联社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是:

(一)加强与担保公司合作,拓展小企业贷款营销空间。2005年以来,该联社结合本县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面对纯农户贷款需求趋于平稳的实际,积极拓展贷款营销空间,出台了《沭阳县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管理办法》、《沭阳县农村信用社乡(镇)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会员贷款操作规程》、《沭阳县农村

信用联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担保贷款操作规程》等管理办法,积极与县(乡)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合作,大力发放“大三农”贷款,竭力支持全县中小企业、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该联社贷款规模的有效扩张找到了出路,取得了“多赢”的效果,受到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一致好评。目前, 该县已正式成立了21家乡(镇)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余额已达成7572万元,运行状况良好。另外,该县财政局还出资2000万元组建沭阳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截止2006年10月末,该联社营业部投放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担保贷款余额已13545万元。对支持中小企业、扶持民营经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而使企业、信用社、担保公司三者相互依靠、共同发展,开创了新的融资担保形式,架起了银企两者间的桥梁,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二)利用企业家协会平台,做大做强小企业贷款。目前,江苏省沭阳县企业家协会成员已达50家,沭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是该县金融机构中唯一参加企业家协会的单位,入会已以来,充分利用企业家协会的资源优势,主要采取“一个利用、两个提前、三个优先”,做大做强小企业贷款。一个利用。即充分利用企业家协会这个平台,积极参加企业家协会举办的各种活动,从多方面、多渠道地了解全县小企业的发展趋势和资金需求状况,宣传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政策原则、金融服务优势等,努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达到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两个提前。即针对小企业贷款“小、频、快”的特点,专门组织人员对优质客户提前建档、提前授信。全面了解和掌握优质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管理水平、信贷需求、发展趋势等情况,为下一步贷款投放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已建立小企业档案950户,在建立档案、信用评级的基础上,对小企业贷款实行授信,采取“一次核定、随到随用、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信贷管理模式。今年以来,共对178户中小企业进行了授信,总授信额度达15413万元。其中最大单户授信额度达500万元、最长期限为3年。三个优先。即对同时申请贷款的优

质小企业优先安排,同等条件优先支持,同类贷款优惠利率。面对全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崛起,小企业迅猛发展形势,该联社及时调整信贷结构,把加大对“大三农”的支持力度作为农村信用社新的贷款增长点。特别是把县企业家协会的会员企业作为重要的黄金客户,优先提供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此外,为减轻企业付息压力,更好地支持小企业发展,今年5月份,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的贷款利率进行了调整,AAA级企业比A级企业贷款利率优惠0.195个百分点,AA级企业比A级企业贷款利率优惠0.0975个百分点。在贷款投向上主要向特色龙头企业、黄金客户倾斜;达到实力与需求相适当,额度与手续相配套,诚信与守信共勉,形象与效益共创。在贷款方式上采取抵押、担保、联保等有效形式。在服务流程上采取规范、限时、保质、保量,真正做到:放出去的是贷款和情感,收回来的是信用和形象,产生的是效益和信心。截至今年10月末,小企业贷款规模猛增到2968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750万元,增长172.4%。

第四篇:如何提高支农服务

农村信用社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其宗旨是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职能被定位在“三农”服务上,肩负的责任和任务比较重大,如何进一步做好支农服务工作,是摆在农村信用社面前一项重要课题。

一、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服务力度

1、进一步健全农村信用社的民主管理体制。坚持社员代表大会制度,信用社主任要向全体代表报告信用社的资产分布结构和服务“三农”情况,接受代表向大会的监督,监事会要积极发挥作用,监督信用社服务“三农”情况,对不能认真贯彻服务宗旨的现象,要坚持予以纠正,切实贯彻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宗旨。

2、银监部门把工作主要对象放在督促农村信用社坚持办社宗旨上。除进行窗口指导外,要定期检查资金投向,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把农信社改善金融服务,坚持“三农”方向作为监管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认真加以考核。

3、根据乡、村、户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办法,使服务“三农”真正落到实处。对农村骨干企业的大额资金需求,可根据信用社资金情况,组织社会团体资金,积极给予支持。对农户小额资金需求,要简化手续,保证落实。同时信用社要关注了解市场信息,进一步了解农村经济发展动态,及时为借款户提供信息咨询,引导他们安排生产,促进销售,搞活流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

在实行对贷款分片、分户、分项目包干的管理责任制基础上,要做好深入调查,确认放贷可行性,要背包下乡,送款到户,做到上门服务,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对小额贷款放宽政策,简化手续。并且可执行村担保、户使用、几户联保或互保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实行单项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全程责任制。就是说,信贷员对每次贷款不仅要负责发放,还要负责其使用过程中的指导服务。只有贷款效益达到最佳效果,信用社才能收本结息提高经营效益,才能把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融合在一起,相互得益,共同发展。

三、提供优质服务,增强服务实力

信用社和农民是一对利益共同体,只有让农民全面富裕起来,把农信社办成农民自已的银行,及时了解农户、企业的困难,帮助农村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快捷、安全清算服务,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村信用社才能获得发展壮大,才能为农村经济和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发展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

四、加大宣传力度,发挥主力军作用

广泛利用报纸、电视、标语、传单等新闻媒体、工具宣传农村信用社的农家银行形象,让“农民银行”优质服务形象深入广大农户心中,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充分的、全面的了解信用社,信任信用社,选择信用社,支持信用社,为实现农社“双赢”、共同富裕,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美好家园起到有力地支持作

第五篇:贫困地区财政与金融支农存在问题及建议

**市位于皖西北山区,大石山区占总面积66%,现有人口

38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98.51万人,占总人口77.94%。辖区11个县

(市)、区,大多数县以农业为主,其中有9个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

2000—2004年5年间,全市农民平均每年人均收入为1481.6元,远远低

于全国和**的平均数,而同期,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每年人均工资和城镇

居民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农民每年人均收入的6.61倍和3.7倍。

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许多农户处于看病难、子女升学难、文化生活匮乏的困境,“三农”问

题比较突出。

一、财政与金融支农存在的问题

(一)支农资金总量偏少,且项目面面俱到,资金效率不高。

2000年至2005年上半年,全市财政农业支出累计数为9.17亿元,扣除农

业部门行业管理费5.23亿元,实际支农投入只有3.94亿元,仅占财政总

支出的1.71%; 5年多来,财政支农资金按农业人口平均只有131.79元/

人;在金融方面,2000年以来,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为225.34亿元,其中支农贷款32.39亿元,占整个金融机构贷款累放总额的 14.37%。农

业人口所占金融资源的比例过低,这对于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来说是不协

调的。此外,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却不切实的多上项目,使资金分配

出现撒胡椒面现象,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影响建设项目的投资效

果。如某县因资金投入项目太过分散而出现“水利建设”、“退耕还林

”等支农项目配套资金长期不到位的问题。

(二)发放资金部门多,职责定位不清,不利于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难以保证支农资金取得应有效果。

当前,财政资金支农存在多部门、多渠道投入的情况,除当地财政部门

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外,还有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扶贫办等10

多个部门、每年从中央、自治区主管部门争取到支农和扶贫资金。由于

支农项目涉及的部门众多,同一类型支农项目存在多个部门重复立项、交叉投入情况,影响的了资金管理和使用效果。以“水利设施修建”项

目为例,每年财政局、水利局、扶贫办等部门对这一项目投入数千万元的资金,总额不算小,但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各自为政,资金分散,各

自只能选择一些较小的局部工程项目施工,对一些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防

汛抗旱的关键性大工程则无力兴建,使投入的水利建设资金达不到提高

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最佳效果。由于项目分工不清,责任不明,当

灾情发生造成农民损失时,也只能“追究”老天爷的责任,最后还得由

财政拨款为救灾“埋单”。另外,由于支农资金来源和支出渠道繁杂,当地政府又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监督管理支农资金的立项及使用,立项

审批和项目验收由市级或自治区级主管部门负责,而上级部门对当地情

况不熟悉,实地调查的时间短,基本上都是听从项目实施者介绍情况,最后完成立项或项目验收。这里面存在很多问题:

1、不能确保资金投入最急需扶持的项目,易造成支农资金的浪费。如

**市**区**镇的**村和**村位于**河的北岸,两村相距不过2公里,过

去因无桥梁,两村一直靠小型渡船往返运市区,车辆无法通行。2002年,扶贫办投资40万元为**村建了一座桥,解决了两村不通车的问题。但

2003年市交通局、**总工会又分别投资17万元、50万元在相隔不到2公

里处的**村另建一座桥,这明显属于重复建设项目,但项目却顺利得到

审批,使大笔的支农资金投在了不该投的地方,而一些真正急需解决的问题却因缺乏资金长期得不到解决。

2、难以防范支农资金被挪用。如林业部门和扶贫办都搞农村沼气池建

设,在一些村屯出现交叉管理的情况,当各自主管部门前来验收时,两

个部门均可将验收人员带到交叉管理的村屯查看,验收人员很难分清哪

些是别的部门投资建设的,难以杜绝虚假列支情况。

3、不合格的投资项目容易蒙混过关。上级主管理部门人员少,要负责

各地的项目检查和验收,十分繁忙,有时只能委托当地部门代以验收,即便是上级部门亲自前来验收,一般只是根据当地项目实施者的自我汇

报,并由当地人员带队作适当抽查,验收就算完成了,如上级部门对验

收项目提出异议,施工部门则以种种理由解释,甚至于要求追加投入。

这使得一些不达标的项目顺利过了验收关,造成了支农资金的无效投入

。如**市搞的苏村“千亩鱼塘立体养殖场”示范项目,刚验收过关后不

久就告荒废,这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事例。

(三)政府的主观行为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当地一些县(市)为了尽快出成绩,搞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支农大项目,由于项目缺乏科学论证,没有通盘考虑,结果劳民伤财。如宜州市200

4年搞“大通道高效农业示范带建设”项目,政府以每亩地财政补贴600

元为条件,搞一刀切,要求农民在本市境内**公路和**公路两旁300米

以内全部要种植葡萄、桑苗等规定的经济作物。由于各地段土质条件和

地理位置存在差异,种植效果参差不齐,达不到政府宣传的经济效果,造成一些农民的经济损失,搞坏了政府声誉,产生了负面影响。如**镇

**寨原种植甜玉米已具规模,出产的甜玉米品质优,味道好过美国甜玉

米,在**市场知名度高,收益好。但由于地处**公路旁300米内,政府

要求农民全部改种桑树,结果并不理想,现该村农户已全部拨掉桑树并

按自己想法种上其它农作物,每亩补贴的600元的财政资金给白白浪费

了。诸如此类问题,其他县也不同程度的发生,既造成资金的损失,又

影响了支农的效果。

(四)财政支农“虎头蛇尾”。

很多县(市)在支农投入上都存在一个通病,就是只重视支农项目的建

设,对项目实施效果估算太过理想化,不考虑项目实施后市场变化所带

来的影响,无善后的规划和对策,一但出现意外,则使参与项目的农户

遭受损失。如**县近几年以每亩直补600元的方式大力开发八角种植项

目,至2004年八角种植规模已达到25万亩。2005年全县八角大丰收,产

量预计达3000吨。因过去地方政府认为八角的市场容量大,不存在销不

出去的问题,只强调多种植,不考虑产后的销售服务,当八角增产时,没有机构能为农户寻找销路,农户只能自己推销产品,但因农户市场信

息闭塞,销售方式原始,产品滞销十分严重。目前八角的市价格已由往

年的每吨2000元降到了每吨800元,每吨减收1200元,但仍难以完全卖

出,农民损失惨重。

(五)资金发放渠道不畅,造成资金沉淀。

当前支农资金发放的环节过多,致使资金被长时间延压,影响支农项目的实施效果。如一笔专项资金从自治区下拨到实际使用,至少经过以下

9个环节:“自治区财政厅专户→自治区项目主管部门专户→市财政局

专户→市财政核算中心项目主管部门专户→县财政局专户→县财政核算

中心项目主管部门专户→项目实施单位账户→购买物资或代理现金发放的部门(或村干部代领现金)→农户领取物资或现金”。资金发放环节

多,使得资金到位十分缓慢,甚至被长期延压。如一些县因财政资金紧

张,滞留专项资金时间长达2-3年之久,严重影响了支农项目的顺利进

行。

(六)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1、农村基层金融机构大量缩减,农民贷款难。因从效益上考虑,**辖

内的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停止了支农贷款的发放,其乡镇网点机构也基

本上收,就连部分乡镇农村信用社机构也出现撤销情况。2004年全市乡

镇金融机构网点比1999年减少了57个,下降24.78%,没有金融机构的乡

镇达36个,近20万农户60万农民贷款无门。

2、贷款门槛高,拦住贫困户。贫困农户因信用评级较低拿不到农户贷

款证,又缺乏物资和他人担保,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据估算,全市至少有20多万贫困农户无法通过信用评级拿到贷款证。

3、高浮息使贫困户望而生畏。2004年调高利率浮动上限后,农村信用

社贷款利率平均都要上浮40%--80%不等,有的贷款上浮达125%,基本到

上限,借款支付利息过重,部分农户不敢借款。

4、农村资金体外循环,体内供血不足。2004年**市农村信用社和邮政

储蓄机构存款余额合计为35.35亿元,但当年支农贷款余额仅有10.26亿

元,在农村吸收的存款超过70%被上存获取利差或投向非农业产业领域,导致农村信贷资金的严重不足。

5、农村金融机构农贷员少,难以胜任繁重的农贷工作。农户多,居住

分散,户均贷款额度小,农贷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走村串屯,逐户登门

才能完成贷款的发放、催收和管理工作。与商业贷款相比,要达到同样的贷款投放规模,农贷员要多付出数倍的时间和劳动量。目前,全市农

村信用社机构共有农贷员 325 名,已贷款并需要管理的农户为32.72万

户,人均管理 1006 户。此外,还有40多万户需要贷款,农贷员工作量

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一些基层信用社信贷员,抓大放小,积极办

理大户贷款,不热心办理农户小额贷款,厌其金额小、笔数多、利益少、手续麻烦,加上执行责任追究,小额贷款者大多是贫困户,损失风险

大,宁可不放贷,使急需资金的贫困农户难以得到资金扶持。

(七)财政与金融在支农项目上缺乏应有的协调和配合,财政资金和信

贷资金在支农上无法形成合力,支农效果大打折扣。

财政与金融支持“三农”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在扶持的项目上却很难达

成共识,一方面是历史上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双方缺乏协调配合的新意

识。从历史上来讲,地方政府喜欢追求大项目,搞形象工程,很多投资

项目只考虑本届政府政绩,不考虑下届政府效益,为了本届政府任内出

大成绩,不切实的上大项目,在地方财力不支的情况下要求金融部门贷

款支持,此类项目大多失败,给金融部门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金融部

门至今仍心有余悸。就当前而言,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在项目合作上的思维仍停留在缺乏互信甚至对立的状态。一些政府领导还一直认为,金

融应该无条件支持政府的计划项目,若金融不投入资金,则被认为是不

支持政府的工作。相反,金融部门对政府要求的投资大多存在逆反心理,认为 “参与财政投资的项目是死的多,活的少,还是少沾为妙”。

以上原因,使政府和金融部门在支农项目上无法协同作战,不能从全局

出发,集中资金为“三农”办好关键性的大事。

二、建议

(一)建立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确保支农资金来源的稳定及资金的逐

年增长。

为解决当前支农资金投入过少,来源不稳定的状况,政府需要建立一个

有效筹集和使用支农资金的管理机制,要在资金来源渠道的拓宽、资金

投入的可持续性、支农项目效益的持久性等方面作通盘考虑,制定切实

可行的支农计划,明确规定资金的增长比例,将资金使用纳入各级政府的预算计划,并监督计划的实施,防止某些部门以某种理由自行缩减支

农资金,确保支农资金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来源,并实现逐年增长。

(二)找准资金投入重心,切实提高农民专项技能水平。

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不断提高农民的专项技能。一方面,引导农民更新技术,搞科学种养,搞订单农业,搞产业化,提高农业使

用效率;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民科学种养、外出就业等专项技能培训的投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切实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从

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三)疏通资金发放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针对当前支农资金发放渠道环节多,资金流通不畅的

下载支农金融服务工作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支农金融服务工作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服务期满支农工作总结

    服务期满支农工作总结 刘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三年的支农工作已经过去,回过头来,青春里最灿烂的三年就要献给“三农”这片广阔的天地,我无怨无悔。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农民的朴实......

    大学生支教支农问题

    关于“支农”问题记者:小华 采访者:安强 时间:2011年8月3日 地点: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都濡镇洋溪村洋溪组 俗话说:“兵马未动,娘草先行”,没有计划与规划,行动往往是盲目的,......

    中国汽车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中国汽车金融业发展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汽车消费信贷需求不足。据统计,目前汽车信贷的渗透率平均水平仅有7%左右,不但与国外70%的渗透率水平差距巨大,与2002年—2004年汽车金融快......

    基层央行金融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银监会的分设,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金融服务仍是人民银行的主要工作之一。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提高人民银行的工作水平和质量,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最近......

    基层央行金融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银监会的分设,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金融服务仍是人民银行的主要工作之一。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提高人民银行的工作水平和质量,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最近......

    金融服务[精选合集]

    扬十八大精神树金融服务新风龙口农商银行海岱支行栾钧屹 2012年11月8日-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总结报告

    雷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关于开展2010年度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报告 根据省联社《关于开展2010年度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总结的通知》相关要求,现将我联社2010年中小企业......

    金融问题

    纵论天下事 --------国内外经济 多少年来,中国一直在追求崛起。到今天,无论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还是从中国的实际经济影响力来看,中国的确在崛起,正在成为很多中国人期待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