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管窥

时间:2019-05-12 14:3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管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管窥》。

第一篇: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管窥

农村中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管窥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其地位甚至已被列在主课之外,这一点在许多学校都已是不争的事实,农村学校尤其如此。分析下来,语文课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语文考试成绩难以拉开差距,并且往往成绩与实际程度不符,导致学生不愿花力气是更主要的原因。改革考试方案是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则一直致力于寻找一条能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较好地结合的道路,在帮助学生提初其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

一、夯实基础。

(一)早下手,抓反复。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毫无效果,况且从初一到初三,学生的各科学业难度逐渐加深,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年级越初就越难在语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学生初一刚入学时就抓紧其语文的学习。

初一刚开学,我就分发了一套文学、文化常识和古诗词名句名篇摘录的材料,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每学期开学摸底测验的必考内容,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复习中加强记忆。

在文言文语法知识上,我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学策略。即在初一一开始就让学生彻底弄清楚文言语法规则,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这样做虽然在一开始占用了较多课时,但几篇课文下来老师就再不必进行文言语法方面的教学,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便有了较快的初始速度,为后来的大量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用足教材,以“本”为本。

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非常重视利用教材,按照教材的体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初学生的能力。

六册书的课内文言文我几乎全部上过,总体上采取先慢后快、重点篇目慢非重点篇目快的原则,有变化有侧重地实施教学。

课内现代文中的必读篇目我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对课文本身理解的结论,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并将这种思维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泛读课文则是选择某一侧面,以学生讨论为主,运用所学方法自主解读文本。

(三)分步前进,学写作文。

在作文教学上,我没有一蹴而就,而是从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开始,逐步训练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让学生先列并列式、层进式结构提纲,再连缀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详细讲评,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步步提初起来。

二、广泛拓展

(一)扩展阅读课外文言语段。这是我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仅初一阶段,我就补充了一百段课外小语段,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尽量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励学生将有些故事作为论据写入作文,并配套自编测试题,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二)印发课文相关资料,如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同一题材或体裁的不同作品等,引

导学生课外自读。

(三)坚持以剪报的形式扩大学生阅读量,把握时代脉搏。

(四)坚持写随笔,抽时间做评讲,优秀作文印发给全年级。

三、最后冲刺

(一)初三第一学期,我没有急于进入复习,课堂时间全部用来上新课,家庭作业以复习前四册书的内容为主,然后分四次进行测试,检查复习效果,不合格者单独辅导。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做到了人人过关。

(二)专项复习。包括文言虚词、实词,古文化常识,诗词鉴赏等,每项复习结束都有自编配套试卷加以检测巩固。

在作文方面,抽出课堂时间写限时作文,提初学生临场作文能力。根据各班不同情况,从审题、结构、材料、语言等方面专项突破。

(三)时事话题讨论。近年来的初考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的思辩能力,为此我常常将报刊中的社会讨论热点拿到课堂上加以讨论,并让学生在讨论后整理成文。初三阶段我先后讨论了“十八岁了,还该不该由父母负担生活”、“科学家和明星”、“新时代下雷锋精神”、“非典带来的思考”等等。这种讨论看似与应试无关,占用了不少课堂时间,实则大大提初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本来程度较好的班级效果尤佳。

(四)适度训练综合性试卷。为避免重复操练,我对众多综合性试卷作了挑选,选择难度不同的试卷,全年级统一测试,重在训练考生考试的感觉。

我将继续努力,致力于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

经过课改实践,我感觉自己的角色和教学策略与以前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

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同样也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共识。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实践,谈谈有关教育信息化和语文教学的认识。

【摘要】探索语文综合实践中整合信息技术意义,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语文综合实践中去,使语文综合实践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达到安全、高效的提高学生的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

前教育部长陈至立曾说:“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近几年,各门学科在进行教学时,越来越地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语文学科也是如此。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就像给语文教学加入了催化剂,不断推进着语文教学的向前发展。

一、云想衣裳花想容——语文学科真切呼唤信息技术

随着知识爆炸时期的来临,光光靠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只粉笔教书的时代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语文学科迫切需要有更多的内容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有更快的速度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更经济实用的方法带给学生更多的感官刺激,有更多的趣味来吸引他们。《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把信息技术当作语文课获取信息、探索

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急需解决的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需要,是实施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新课程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优化语文学习的手段,还可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语文学科也真诚地呼唤信息技术能够早日融入语文教学,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二、为他人做嫁衣裳——信息技术倾情服务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真正接受了信息技术以后,信息技术就常常在语文课堂中出现了。它不遗余力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倾情为语文教学服务着。

1、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创设浓厚的趣味。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转化器、液晶投影仪、网络技术等,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动态到呈现图象、图片、声音、动画、文字„„这一系列的手段不断刺激学生眼、耳、脑,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学生还是小孩子,这个时期儿童的心理决定他们对直观的东西更加感兴趣,也更容易接受。这样多管齐下,学生觉得趣味昂然,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也就成功了一半。

2、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带来丰富的内容。

一本语文书只有区区二三百页,学生从语文学习中仅仅获得这些感知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书本读厚,信息技术是一个很好的帮手。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到文本的里面去,真正领略那藏在文字中间的情感,想象文字空白带来的丰富内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技术手段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很强的网络优势,能将很多资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加大了语文学习的容量。在听、说、读、写、想象等多个方面刺激学习主体,使他们获得大量的知识。

3、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便捷的手段。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方便快捷。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一特点,在辅助语文教学中以课内语文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结合点(知识点、情感点、内容交叉点等),设计一些课前、课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索、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这样就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使语文教材更加完善,使教材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这种方法对于和学生生活离得比较远的教材尤为合适。

欲上青天揽明月——不断追求更和谐的整和

虽然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和,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很多的实惠。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发现在整和的过程中有不少不和谐的音符。有光顾着运用信息技术表演而忽略了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削弱了语文课的语文味,有动不动就和信息技术“搭亲”,浪费人力物力却收效甚微。在很多时候,信息技术还只是为教师的“教”服务,专门为学生服务的不多。不求最好,只求更好。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和还处于初始阶段,存在问题是正常的。我们还要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求两者更和谐的整和。待到信息技术真正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左右手”,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

进时,也就到了“整和”的最高境界。我们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勿庸置疑,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是实现语文课程新理念、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它就像给语文教学插上了一对漂亮的翅膀,使之飞得更高更远!

元曲《天净沙•秋思》仅有28个字,却描写了九种景物,勾勒了一幅绝美的深秋黄昏图,有着深远的意境。如果学习作品时仅仅把“枯”、“老”、“昏”、“断肠”等字、词抽象地讲解一下,那么语境的内涵、作者内心的情感、作品的意境学生就很难体会了。学生即使把作品读得行云流水,背得滚瓜烂熟,也产生不了与作者一样的羁旅之苦的共鸣。要是再叫学生用自己的话再现一下这幅秋景图。恐怕也只能得到几句中规中矩的翻译罢了。但若化平面的视觉感受为主体的视觉感受,化静态的储存为动态展示,情况就截然不同了。用 Authorware把课文制成一段具有古典意境的优美画面,配上音乐,配上朗读,再现的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情感被唤醒,思维被击活,灵感被激发,想象也如出闸之水奔腾而来:有的学生联想到学过的课文《秋天》;有的学生谈起了余光中的《乡愁》;还有的学生想起了一次迷路时路边飘来的菜香让自己嚎啕大哭之景;更有不少同学发挥想象口述了一篇篇写景美文„„想象是创新思维的翅膀,有了能把图、文、声、像有机结合创设情境的信息技术,学生创新思维的双翼一定能飞得更高

农村中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工具是粉笔,传统的教学流程是从书本到黑板,由于受板面的影响,许多重要的内容不能在黑板上呈现,师生互动效果不太显著,学生容易疲劳,思维常常停滞。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往往会根据教学需要安排相应的拓展练习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传统教学中,受条件限制我们往往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但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运用多媒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我们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作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站在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用自己的智慧让多媒体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

第二篇: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让教学反思,铸就业务腾飞的翅膀

又一年语文教学工作圆满结束了。但是反思整个对教学过程及结果,有时会发觉语文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教学没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语文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抑制情绪。现用的语文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语文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语文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特色,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语文,对学生终生有用的语文;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教育教学没能让不同的学生在语文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对策: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

这一年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留 给学生尽量多地读课文的时间,要求自己做到“且慢开讲,且慢启发”,慢慢改掉以往为赶教学进度置学生的感受于不顾的教学套路。语文学习是一个体味、浸染的过程,不能快节奏,必须让学生保持宁静、平和的心境,这样才能保证对课文的独立阅读及对问题的独立思考。以往的阅读课上,我总是先布置思考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学生读的方向、思考的重点就明确了,教案预设的教学目标也顺利达到了。然而不足的是,教师的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先入为主,造成了思维的定势,严重地干扰了学生独立自主地阅读,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这几年的语文教学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学生潜心、认真、有效的阅读课文起步,这是对阅读主体----学生的尊重,也是对阅读规律的遵循。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读”,反复的“读”,再从“读”中获得感悟和体会,提高阅读能力。这才是潜心、认真、有效的阅读课文。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阅读效果。在收获之余,也碰到了不少问题。

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形成的一个怪圈,就是中学师生天天用,天天练语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学科却是语文,没有多少学生敢说自己语文学得好,没有多少语文教师敢说自己的语文教得多好。问题的原因在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一个基础的问题,那就是语言材料的丰富。一个人语言贫乏,必然带来思维的贫乏;而思维的贫乏必然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不论是思维还是语

言,都要积累才能丰富;语言能力是由无数点点滴滴细小琐碎的知识汇聚而成。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聚沙成塔” 的过程。因而如何有效地加强积累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问题。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对此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认为不就是背背名句名篇,积累字词嘛,有什么难的。

其实,我这里所说的积累并不是死记硬背一些名句和词语,真正的语文积累,内容更为丰富,不仅有词语和古诗文名句,还应有学生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感兴趣的内容在记忆里“自由出入”时,才能活学活用;只有做到活学活用,才能为阅读、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第三篇:浅谈农村中学语文创新教育

浅谈农村中学语文创新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教育初探 转变观念 优化教学 理好关系

建国几十年来,农村中学为上级学校培养、输送了一批人才,为农业及其他行业的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劳动者,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语文课的教学,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不可否认,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和其他学科一样,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培养少数能升入上级学校的“尖子生”作为主要任务,不顾农村大多数学生、特别是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的需要,致使不少学生到毕业时 连一篇浅显的文章也读不懂,甚至连一封信也写不好。所以,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语文课学不学作用不大。调查表明,这种状况不但存在,而且比较普遍,再这样教下去,语文教学定要走进“死胡同”。要结束这种局面,出路只有一条——改革。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语文教学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拟对农村语文教学、教改的现状作几点概略的分析及通过实践探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转变观念,强化改革意识

1、是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我们来说,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教师控制着教学过程、制定了教学内容、按照教参和自己的意愿组织教学活动。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学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要注意听讲,认真记下来,考试时再现老师的标准答案就可以了,根本没有思考的余地、个性的发挥。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而新课标却强调尊重学生个人对学习内容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发挥自己的个性。这一改变,自然也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2、是农村初中教育现状的要求。

农村初中教育现状是:农村初中教师的业务素质及学生的语文水平“居低不上”。先说教师,衡量教师也有个软硬结合的问题。“硬标准”是学历达标率。这方面无疑农村低于城市。只要师范生毕业分配中的“趋城避乡”势头得不到应有的遏制,那么这一“硬差距”就无法缩小。“软标准”是指同等学历的人在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上的实际差距。这方面,农村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家务负担重,继续教育欲望不强,措施不力、条件不够,农村教研氛围不浓等)也显然不如城市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导演者,语文教学千改万改,提高教师素质总是第一位的,教师素质不高欲求语文教学质量高只能是痴人说梦。而且科技的迅猛发展,新知识的不断涌现,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教师已有的知识已不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所以要充电,而且要不断充电。活到老,学到老。继续教育,终生学习,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现实。再说学生,衡量学生的语文总体水平应“硬软结合”。考试成绩是“硬”标准,“印象衡估”是“软”标准。从硬标准看,农村学生中考成绩低于城市学生的状况并无改观,有的地区差距还拉大了。例如近几年中考,笔者所在县的农村中学语文人均分比县中都要低20几分,简直使人觉得不可思议。从软标准看,农村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与城市学生相比差得更远。如学生的写作能力、综合听力和口头表达等方面远逊于城市学生。再加上时代的发展,通讯的发达,互联网技术给当代学生插上了翅膀。这一变化又导致城乡学生的距离进一步拉大。面对农村初中教育现状,面对农村语文教学在“主体”和“主导”两方面的“居低不上”的现实,我们是视而不见呢,还是勇敢地去正视,使之得到真正、彻底的改观?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转变观念,通过学习,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肩负的责任,摈弃传统观念,不要一味地效仿城镇学校的做法,而要走出一条符合农村初中语文教育实际及学校校情的道路来。同时我们要经过多种方式的具体培训,使自己增强改革的信心,提高参与改革工作的能力,提高胜任改革工作的能力。

3、是语文成了“片追”牺牲品的要求。

以“素质教育”代替“片追教育”已经呼吁多年。但总的情况未见好转。特别是农村,“片追”方兴末艾,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例如数学,它的“纯思维性”和“抽象性”很强,既不像语文这样需要体验全部的生活,需要广收博蓄驳杂的知识,又不像物理、化学那样强调实验操作能力。所谓数学解题能力确实可以通过大量 的、反复的分项和整体训练而得到相应的提高。我们不是说数学不需要“生活”,而是说教学所需要的生活基础学生大多具备或不难临时灌输以求速效。从狭隘的意义上看,数学更多地从“片追”中得到了“好处”。理、化的实验可以在相对狭小的实验室内得到加强,加之它们在解题能力的训练上与数学有相同之处,在“片追”中“得益”也不少。即使是同属于文科的历史、政治,相对地说,知识的专门性比语文强得多,“能力要求”所占的比重也不及语文,更不像语文那样广泛而直接地与生活互渗,因此它们所受的“片追”之负影响也不及语文。于是,在“片追”教育教学模式中,语文必然成为最大的牺牲品,这是由其学科性质决定的。语文是基础工具。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语感的形成又离不开多样的、反复的、有效 的语言实践。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粗暴地占去了学生本应拥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题海战术和名目繁多的假日补课,使学生埋头于作业簿中,对美丽的大自然,丰富的社会景观,复杂的人情世故无暇接触、体察、思考,欲“语”无物,“感”从何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导致人为的区分主科、副科,于是校园无歌声,美术课用来做主科习题,美育学科形同虚设。中考不考历史、地理。于是这些副科的教学如同戏剧中的“走过场”。美育素质的低下,史地知识的贫乏,又怎能不影响语文呢?淡化“副科”甚至实际上取消“副科”的教学,只能导致学生感觉的钝化,知识面的狭窄,如此而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岂非缘木求鱼?即使同样搞“片追”,语文也竞争不过其他学科。这是由于语文更需要做“软作业”(如朗读品味课文,多作课外阅读),题山压顶之下喘息的学生,只能在“软作业”上偷点懒。少数语文老师提出了布置作业的“不占不让”的原则,宁可多布置一些微效甚至无效的书面作业,也不肯让其他学科挤了语文的时间,这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赞之则不可,责之则不忍。所以我们要跳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转变观念,提高学生的“大语文”能力。

二、明确要求,优化教学体系。

1、优化教学内容。

语文学科本身就存在着问题。教材统编,全国共用一本书,教学内容划一,缺乏地域、学校特点;有些课文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当然教材的优化离我们较远,难以把握。但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优化却是切实可行的。农村初中语文教育依然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什么,讲什么”,“考什么,学什么”,师生们每天泡在题海里,研究试卷的题型,答题的技巧,把一篇篇内容广泛、感情丰富的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毫无意味。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装却“雾里看花”,临考总搞题海大战、时间+汗水、日光+灯光,这样就几乎抹杀了所有的创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要考虑:

(一)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三)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

(四)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外长肉,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2、优化教学手段。

教师授课一直拥有得失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近年来有多了一块小黑板,稍微丰富了一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有多了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大家没有看到素质教育在南京到处被“追杀”吗?素质教育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众多专家达成了共识的。有不同意见当然也是正常的。尤其现在,你承认也把不承认也罢,素质教育是要推行到底。

3、优化教法。

教法单一,教学过程不科学。过去的课堂中,师生关系是主从关系,教师为主,学生服从。这种关系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学什么,怎么学,怎么做,都要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课堂是统一的集中思维,教师讲,学生听、记,基本是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无个性可言,也没什么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得要有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假设”,敢于“冒险”,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地会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位教师在上《有的人》起始课时,拿了一架托盘天平走进教室,学生大惑不解,语文老师又要搞什么新花样?上课一开始,教师在天平两端各放上一张白纸,天平保持平衡。接着,教师问学生,如果在左边纸条上写鲁迅等人的名字,在右边纸条上写上众多反动统治者的名字,天平仍能保持平衡吗?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就有效地启发学生研究课文,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教学内容,而且从教师这一富有创新意识的教法中领悟到许多有益的成分,萌发了创新的欲望。我们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从本质上讲就是要使学生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这种能力和习惯是需要学习者反复实践才能养成的,这种实践是一个多层次的渐进的过程。我们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他将受益终生,将学习活动延续到生命的终结。

三、提高认识,理好几种关系。

在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其一,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两个主要要素,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究竟怎样做,才算“导”得高明呢?我的体会是:主要看其是否导得“适时”,“适量”,“适度”。“适时”,是对教师的“导”在时间把握上的要求。一是在学生读写之前的“导”,这个导主要是“导向”,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学习重点,这里的导,要明确、简捷,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二是在学生读过课文有了一定的思考之后的“导”,这个导是“导拨”,即在学生思考遇到问题、受到阻碍时,教师给予点拨式的解答,以便使学生的思考继续进行和更加深入,这里的导,要精,要准,要具有针对性和递进性。三是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明确之后的“导”,这个导是“导演”,教师要设计出适当的题目,让学生去演练,即通过练习,使知识向能力转化,这里的导要注意科学性和实效性。“适量”,是对教师的“导”在语言数量上的要求。—般说,话的多少,要根据导的内容决定,但要尽量求少,话要少,还要说到位,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精、要准,不能无限发挥,离题万里。也不能说的太多、太透,那样会代替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适度”,是对教师导的程度的要求。导的广度、深度要依问题的性质而定,要依学生的情况而定。学生认识、思考的深广度有所不同,教师的导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益。在运用新教式的课堂上,虽然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活动,教师只是起点拨、辅导作用,好像较以前的课轻松了,其实不然。因为教师不但要在课前吃透教材,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而且还要设计出多种实施方案,以应付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而把握课堂“导”的主动权。

其二,师生的情感关系。师生情感关系问题虽然比较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但是,从整体上说,师生情感关系的状况仍难以令人满意,师生之间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源泉。优化师生情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那么,创新应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师生情感关系呢?我的体会是,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我们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第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策略。第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教师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2.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初中阶段,语文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生的语文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经过了小学阶段的学习,在语文的记录符号——文字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到了初中,他们已经储备了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巳具备了一定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但是,由于他们理解能力的限制,加之从幼儿到小学语言材料的猛增,使他们还没有能力让自己的语言完全合乎规范。无论在理解(听、读)方面,还是在表达(说、写)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规范、不正确的东西。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正确、规范,形成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这个时期的语文知识(尤其是汉语知识、听说读写知识)的学习就更为必要,更为适时。在这一年的教改实践中,我们强调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但丝毫没有放松语文知识的教学。因此,学生的基础是牢固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能力也是坚实的。

3.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语文是一门工具,真正的使用它不是在课内,而是在课外。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文,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这里所说的“略读”,即课堂之外学生自己的阅读。他把课外阅读看得与课内学习一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几年来,我们在抓好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的语文学习的课 外活动。组建学生文学社团,组织竞赛,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办手抄报,等等。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也是“大语文教育”观的体现。

4.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要看到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还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主要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近几年来,广大的中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新的教式,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固于条件的限制,这些教式和经验在上升为理论的过程中,常常显得浅显、分散,因而影响了推广的效果。我们学校过去也对几种新式语文教学法进行过尝试,而且在理论研究中也多有建树,论文获过不少的市奖或县奖,但由于与实践联系的不甚紧密,所论则往往空泛,缺乏切实的指导意义,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种种缺陷,轰轰烈烈的最后都是草草收场,我们又扎扎实实搞起了应试教育。因此,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上的工作者,应在理论的指导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坚持实践,在实践中才能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去认识理论。然后再通过调查研究,解剖实例,得出符合规律的认识,从而把理论加以完善,找出一套符合自己学校校情的语文教学创新方式。这也是我们在一年来的教改实践中悟出的明确道理。我想,这也应该是广大从事语文教改工作者所应坚持的正确方向。

目前,正处于世纪交替时期。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为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标准。语文,这门既基本平凡又博大精深的科学,所担负的历史重任不言而喻。我们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更需要继续齐心协力,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把农村初中语文创新教育不断推向深入。

参考:

农村教育论坛: 2004年1月~2004年7月

继续教育教材 《新课程,新理念》《 新世纪教师素养》 周建成 论文《 农村语文教学教改现状不容乐观》 《学语文》2001年5月

《语文教学通讯》1996年第5期。

李杏保、陈钟梁《语文教育观研究》1996年1月版 《中小学教材教学》1999年第5期。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管窥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管窥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与教学理论学习,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的学习体会,针对农村初中的现状,提出应该从多方面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语文素养,探求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终身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时代步伐学习习惯试卷结构

农村中学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信息交通、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也应有独到之处。

在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的今天,每个教师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扎实地把书本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时代对个人素质的高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更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还要抓好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第一次把学生当作发展的人来培养,体现了时代的需要。

影响教学质量的还应该有教师这个因素,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对接受教育的学生,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师本身的个人素养有着很大的关系.社会把教师比作园丁,在这里我私自把教师比作一株兰草,一株散发着淡淡清香,让教师本身人性美的芬芳散发出来,使学生心同身受,接受香气的沐浴,美的熏陶。

结合本人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我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谈:

一、跟上时代步伐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更新观念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探索研究性学习、创新学习,实践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模式,否则,我们将落后于时代。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学习,要不断更新旧知,做永不枯竭的泉源。

2、上好课、备好课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上好课,让课堂教学落到实处。上既要有所创新,又要课堂教学轻松,教师必须备好课,备好课是上课的关键。以我个人的体验,我认为备好课主要备以下内容:备教材,掌握教材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根据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来设计教法。备

用心爱心专心 1

教学法,为了达到目标,采用什么方法来教学,学生如何学。备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情况,设计问题要难易适度,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提出些什么要求和问题教师都要有所准备。备自己,想想自己对教材、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还有没有自己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做到了这几点,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生动,教师上课一定轻松自如。

3、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

我们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首先应该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我对教师的主体地位的理解是,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取先进的教学模式之精华进行个性化处理,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达到离开教案教参能收发自如地进行教学。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对即将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有思想准备与尝试,也为了让初中学生到高中能更好在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作为语文教师,我在接新班时都很重视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他们语文的综合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教育家孔子早就说过“乐知者不如好之者”。首先,学语文的兴趣来自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中,文学成就璀灿夺目。教师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学成就开展五彩缤纷的语文活动,如课本剧的表演,朗诵比赛,班与班之间为了一争高低,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还长了不少知识,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增。其次,兴趣还来自成就感。语文不像理科那样一道题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因而语文老师不要吝啬你的夸奖,用平等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的语文成果,让赞扬在学生的成长中占有主导地位,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喝彩,学生的成就感就会大增。

2、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就是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其中,课前的预习习惯非常重要,强化课前预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它可以使你及时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准备好听新课必须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水平与笔记水平。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有心理优势,而且自己查工具书积累的知识不易忘记,它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对学生主体性的要求。长期坚持自觉预习的学生,语文成绩进步大。课后复习是记忆规律的要求,是对所学新知识的及时巩固,及时复习,是学困生查漏补缺的良方,找到自己的问题,及时解疑,才会将知识中的负积累减少,才会减少进一步学习的障碍。

3、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勤练笔的习惯。

用心爱心专心

2做好这一点,能解决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问题。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观察到别人熟视无睹的事物中的奥妙,也是发展智力的途径之一。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有新意的景、物、人、事都用随笔记下来,思考整理,写成周记或日记,日积月累,写作的素材就多了,分析综合能力也跟上了。课余练笔,源于生活这股活水,多写真情实感,还防止了套式作文、抄袭作文的出现,“多练笔生花”,所以新课标把学生的课内课外练笔规定得详尽具体。优秀的作文就是练出来的。

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足够的时间训练作保证,学生还应具备必要的工具书,与教师长期的督促密不可分。老师要利用近一年的时间在每堂新课之前抽查预习的情况,让学生比较:预习了的上课效果和没预习的上课效果的。课外阅读,书多而杂,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筛选要读的书,更要读文质兼美、思想健康向上的好书。

三、从试卷结构来分析

综观近年来初中语文中考题中,试卷有三个部分,一是“积累和运用”。二是“阅读理解”,三是“写作”。那么根据这三部分的考试题型,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融汇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重视文言文及课外古诗词的积累、背诵及默写。

要考好此类的题型必须要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古诗词的背诵及积累,争取在这一题型上不要失分。另外还要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灵活掌握,这一部分教师要在平时的讲课中注重练习,比如练习仿写,练习归纳能力等。学生是以机械记忆为主,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有意义识记的能力,通过读读背背,使所学的知识在脑子里反复出现。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每次的考试中,阅读理解往往是占很大的分值。它不仅有现代文的阅读,而且有文言文阅读。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平时的课堂中训练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能力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不要包讲或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那么要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那就是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做到四个字“三多三少”——多读书少做题、多感悟少分析、多积累少讲解。另外还要培养学生读书兴趣,要把读书变成学生本身的一种需要.再加上我们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受条件的限制,劳动负担重,见闻少,视野小,生活阅历单调,在写作文时无材料可写,无话可说.在阅读理解方面不能身同感受,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阅读,不善于深入思考所读的东西的含义,没有开动智慧的力量.缺乏真正的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某种程度上提示我们提高学生的语感的基本方式是读。另外在文言文的阅读方面,要多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了解其意思。还要加强文言文的背诵。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用心爱心专心

3作文是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学生最怕的题。有的学生一见到作文题目,就觉得无话可写,脑子里一片空白;有的学生干脆一提起笔来不加思索就乱写一通,结果是文不对题,分数当然是不会高的。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课外练笔也许是一种好办法 练笔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者将观察所得,记叙几行;或者因读书报有感,评论一番;或者描写一段眼前景物;或者抒发几句胸中情愫;或者作些作文开头的片段训练,文章主体部分的拟提纲训练、作文情景设置训练;或者作些学生口述练笔训练,也可以教师不失时机的作文示范指导。除此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交互修改作文。“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写了作文初稿后,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当之处。让学生交互修改作文时,免不了学生对作文稿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完善。待学生把经自己反复修改的作文稿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还得针对学生写作实际,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该表扬、肯定的应给予表扬。

总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有创新、有责任心、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只要我们遵循教育规律,脚踏实地的工作,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相信一定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

用心爱心专心 4

第五篇:浅谈农村中学教育教学工作

浅谈农村中学教育教学工作

通渭县李店中学743313梁顺东

近年来,我结合农村中学实际,从事教研室工作以来,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重点环节,采取分层推进、滚动发展的办法,扎扎实实地进行教育科研,教师们投身教育科研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转变,一批教学骨干迅速成长,教师队伍正向专业化迈进,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也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使得教育教学有大幅度的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管理,管理促进教学效率

1、制订好计划、狠抓落实

学校,各处室、各班级、各教研组应根据我们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好工作计划,每天做好每一件事、从早上早操到晚上自习,提倡每位教师都上早操,锻炼身体,做好学生的榜样,备好每一节课,阅好每一本每一次作业,上好每一节课,让课堂吸引学生,建议自习辅导,抓好管理,在管理中促教学,在教学中抓管理,这就是我们老师的一天,希望一一落实,不打折扣。

2、严抓教学秩序

教师必须严格按课表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坚决杜绝旷课现象。教师调课要经教务处批准。提倡教师在下午自习、晚自习辅导。参加业务培训和请假的教师应提前凭通知请假

条将培训请假时间报至教务处,以便协调好课程,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3、做好教学五认真

(1)、备课要充分,部分老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教案,制作的教学案目标要明确,质量要高,要求做到三结合,即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综合运用相结合,德育渗透、知识体系与心理素质相结合(提升尖子生、教好中等学生、提高后进生)。教务处和教研组对教师的教案不定期的抽查,期末教务处将对老师的教案进行评比,把优秀教案推荐给每位教师。

(2)、上课要精细,方法要灵活,要求做到三不,即不上无准备之课,不上目标不明确之课,不上一讲到底之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师生互动得当,信息反馈及时。训练及时,容量恰当。要重视基础训练,作业分层要求,抓好重点错题的滚动练习。教研室组织教师要不定期的听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作业布置与批改要落实到位。教学案上的题目设计要精当,有层次,批改要到位,当天的作业一定要当天阅,不能拖到明天,教师要以身作则,并督促学生整理好错题集。普遍的错题教师要在课堂上点评,教务处定期组织人员对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4)、辅导要及时,针对性要强。特别重视个别辅导,充

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宗旨,要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上升空间。

(5)、认真落实考试分析工作。教务处组织实行月考制度,要求教师认真命题、阅卷、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分析要细致到每一题和每一个学生,具体到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缺陷、能力差异,教务处将定期检查落实该方案的情况。对工作不力者及时提出批评,限期纠正。

(二)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是增强学校发展后劲的关键。并立足岗位练兵,培育后劲,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开展青年教师课堂达标活动,各教研组每周由一位青年教师上公开课,每次公开课前由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分析教材、分析学情、指导备课,上课结束后再进行集体评议。同时,推门听课的密度要加大,反馈信息要及时。

(2)、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坚决杜绝歧视差生、体罚差生、热衷于搞有偿家教等有损教师形象的现象,倡导廉洁从教、文明施教、忠于职守、敬业乐业的风气。

(三)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加强教研组建设。

1、教研组组长应积极指导本组教师开展各项正常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做到定计划、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定

中心发言人。要详细研究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制定作业设计。教师要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将三个“维

度”整合起来考虑,中心目标和辅助目标相结合,依据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有效的教学形式。要有活动记录。要加强对集体备课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确保教学案真正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上公开课的教师应提前一周将内容告知教研组全体人员,共同探讨教学路径,课后再一起讨论教学得失,从而切实提高教研实效性。

2、要提高教研活动在教研组工作中的份量,各教研组要多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多分析教材,多进行专题讨论,鼓励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多开设公开课、示范课,努力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与成效。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并做好记录。

3、加强听课评议制度,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教师。听课要做好记录,评议课要有的放矢。提高自己的评课能力。一学期规定校领导听课不少于18节、中层领导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15节、科任教师听课不少于12节。

(四)抓好毕业班工作,确保今年中考高考成绩大幅度的提升

对毕业班的教学管理,重点要放在学生的学习补漏和学习方

法的指导上,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要高度重视毕业班的教学质量,明确目标责任,落实奖惩兑现、尊重教师劳动成果。探索班级管理及不同学科复习课的最优模式,不断提高复习效率。要点如下:

1、加强校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与联络,及时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一线的困难,使毕业班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县局举行的毕业班各类考试,检测后,要及时摸清毕业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学生成绩档案,并做好跟踪调查,既要抓优生的培养同时也要严格控制低分率。

3、毕业班的任课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讲授内容一定要有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教务处将组织相关人员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时反馈意见。

4、中高考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中考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和生存线,要切实抓好毕业班学生的各项工作。

(五)树立服务意识,加强交流合作

1、做好资料准备及与兄弟学校的信息交流工作,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中高考的各类资料,以及试题的命题形式、难易程度、命题方向等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工作,为一线服务,总结前几届中高考的经验,提高中高考教育教学效率,确保

中高考的正常发挥。

2、加强与兄弟学校教务处之间的校际交流,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档次。

3、为教师成才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以校本培训为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教师业务理论素质。

4.继续完善学风建设工作,为全体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氛围。

下载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管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管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2012上学期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从整体来看,部分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课外阅读)正在逐步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有不......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材关注生命教育管窥[推荐五篇]

    中学语文教材关注生命教育管窥 现今的中学语文教材对生命教育给予了很大程度的关注,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教师,我们更应本着“以人为本,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宗旨,关......

    管窥美国教育文化

    管窥美国教育文化 -----观电影《小屁孩日记》有感 《小屁孩日记》是美国杰夫.金尼的一本漫画涂鸦。这是一本另类的日记,主人公是一个刚刚升入初中的小孩子,他善良、诚实、聪明......

    浅谈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又称讲读教学,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的,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

    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摘 要: 阅读应是一种以理解和创造为目的的对话活动,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因教法僵化,忽视学生主体性地位等各种原因,直接导致了学生语文素养的缺失。......

    农村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的管窥(范文模版)

    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管窥 贵州省纳雍县新房中学 陈光灿 电话:*** 邮箱:xfxxchenguangcan@yeah.net 【内容提要】 学校德育环境是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产生直接和......

    境外名校教育管窥5篇

    境外著名学校管窥 一、柏林大学 教育大臣洪堡筹办下,于1810年建立,经国王同意,订有《大学宪章》,主要体现了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的原则。柏林大学在一战前,产生了8位诺贝尔奖获得......

    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教学工作 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了,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在工作和学习中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尤其是在教学工作中,自己感到更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了今后能够更好地搞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