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党内监督机制是实现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推荐)

时间:2019-05-12 15:2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立党内监督机制是实现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立党内监督机制是实现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推荐)》。

第一篇:建立党内监督机制是实现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推荐)

建立党内监督机制是实现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

————学习“两个条例”的体会

今年2月,党中央公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向全党发出通知,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严格遵照执行。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中央颁布实施的《党内监督条例》和《党纪处分条例》,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对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明确要求,贯彻两个《条例》,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必须特别强调严格遵守纪律。首先要接受监督。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凡属有全局影响的问题,都要集体研究决定。其次领导干部要带头向党组织如实报告个人重大事项,按规定述职述廉。通过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促进两个《条例》的贯彻执行。两个条例作为党内的配套措施,内容上是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的,总的共同点就是要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我们党的法规和制度建设。

一、对《党内监督条例》的认识

《监督条例》是中共党内第一个系统的关于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法规,充分体现了党内民主的精神。《监督条例》最大的特点就是“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直接的表现是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深层次的是党内权力配置、制约和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其精神和灵魂则是党内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监督条例》从十个方面详细地制定或规范了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使党内监督形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使党内监督以及深层次的党内权力关系走上了一个更加规范的道路。因此,《监督条例》本身,就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个成果。《监督条例》的实施,对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认识

中共中央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关于党的纪律和纪律处分方面的一部重要的党内法规。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党章和宪法、法律,结合党的建设的实践,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回答了党的纪律和纪律处分方面一系列重大问题。它的颁布实施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进一步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条件,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对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视纪律建设,历次党章都对党的纪律作出了明确规定。作为一个有着6700多万党员的大党,没有严明的纪律作保证,就会失去战斗力,成为一盘散沙;全党纪律严明,朝气蓬勃,就能无往而不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面临着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需要认真解决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更为重要。

三、学习“两个条例”的一些体会

首先通过对两个条例的学习,体会到两个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是我们党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这是我党反腐,制度建党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党党内监督从此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回答了党的纪律和纪律处分方面一系列重大问题,保证我们党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维护党的章程、严肃党的纪委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两个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党以民主监督的形式,保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保证党的纪委的严肃性,另一方面通过将法律机制引入到党的队伍建设中,使执政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其次通过学习使我体会到,《党内监督条例》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它充分反映了全党意愿,集中了全党智慧,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转化为具体规定。《党内监督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对于提高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党员和领导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条例》的精神实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思想觉悟,做一名廉洁正直的党员。《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关于党的纪律和纪律处分方面的一部重要的党内法规,它是维护党的团

结统一的有力武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条件,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对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从其诞生之日起,对党的纪律建设一直非常重视,历次党章都对党的纪律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面临着长期执政和改革

开放的双重考验,需要认真解决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显得更为重要。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中国共产党制度反腐的重要里程碑,两个“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必将起到重要作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将认真学习《条例》内容,严格执行《条例》规定,深入宣传《条例》精神,自觉履行党内监督的职责,正确行使党内监督的各项权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进一步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自觉做到遵守党的纪律不动摇,执行党的纪律不走样。根据两个《条例》的规定和要求加强自我约束,坚定自己的立场,自觉遵守两个《条例》,能够正确运用两个条例在监督别人的同时也要约束自己,把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到两个条例之中,为党、为社会做好自己的工作,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建立党内监督机制是实现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

第二篇: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及其实现途径

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及其实现途径

(Important role and channel to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within the

communist party)

内容摘要: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具有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党内分权制衡机制;建立与同级党委平行的党内监督机构;适当扩大纪检机关的权限;完善党内民主机制;加强外部监督,使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有机地结合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党内监督机制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党内监督执政

Abstract: improving the supervision within the par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leadership and enhancing the governance capability as well a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lean government of the party.We should improve the system of checks and balances within the party.More power should be handed to the regulatory personnel and the democratic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We should also welcome the supervision from the NPC, CPPCC and the public so as to optimize the supervision channels.Key words: supervision within the partygovernance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党内出现了某些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甚至在党的高级领导干部队伍中也发生了权力腐败的严重问题。尽管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党内监督而言,暴露出我们缺少一个完善的有效的监督机制。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1因此,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党内监督机制,已经成为加强党内监督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内监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按照党章和其它党内法规、制度的要求,对党的各级组织以及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实施的监察和督促。2党内监督机制一词最早被正式使用是在1996年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纪委六次会议上,会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党内监督机制。”党内监督机制,就是指在党内监督全过程中,由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监督对象、内容、主体、方式、程序、处置、保障等要素构成的统一体。3其实质是对党内消极因素的抑制和违法违纪行为的强制,其核心则是对权力的运行进行督察和制约,以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加强党内监督,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

(一)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能否坚持和完善党内监督,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国家政权的安危,也是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所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第32页谢志高:《党内监督概论》【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宫杰.于贤成.李熙《新时期的党内监督》【M】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196页

建国后,邓小平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最大的危险来自于党本身。他在1957年西安干部会上指出:“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41992年南方谈话时,他又告诫全党,中国的事情要办好,“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5他认为原因就在于党执政后遇到的考验增加了,犯大错误的可能性也增加了。第一,容易出现脱离群众的危险。他在党的八大上指出:“脱离实际和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了而是比过去增加了。”6因此,“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7第二,党员干部有容易被腐蚀的危险。邓小平在1982年4月中央政治局讨论会上指出:“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如何防止脱离群众,防止犯大错误,防止党员干部腐蚀,防止权力缺乏制约,邓小平开出一剂良药——“党要受监督,党员要受监督”。“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9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尤其要强化党内监督。健全执政党的党内监督机制,不仅是党保持自身先进性不可缺少的保障机制,而且也是整个社会权力监控体系的核心部分。加强党内监督,构建科学完备的党内监督机制,对党的各级组织、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实行严格的监督,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事关党的生死存亡。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执政以后,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成功地解决党内监督问题,尤其是对高中级干部的监督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10

(二)对于我们党正确行使权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掌握着全国政权,如何正确行使权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政权和党自身的命运。在当代,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形势,要全面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发展,我们只有正确地行使权力,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才能把我们的事业引向深入,引向成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11这就决定了对党的执政行为进行监督的必要性。因为监督具有三大功能:一是预防功能,即通过监督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防止党的组织和党员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制度、运用手中权力时出现偏差;二是纠偏功能,即通过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违纪违法行为,可以强制地加以纠正,使其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三是警戒功能,即通过监督,尤其是党内批评和纪律处分,对党的组织、党员是一种提醒和告诫,有助于提高其遵守党规党法的自觉性。而且党内监督主要是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是否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正确地运用人民赋48《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47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7页

6《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60页

7同⑤第214页《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17页《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15页《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版,第204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第32页

5予的权力,是否严格地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所以,党内监督既可以直接地有效地制约包括滥用权力的各种错误行为,明确地鼓励和支持正确行为,又能够切实地维护党的领导和统一。

(三)对于深入推进反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法国政治思想家孟得斯鸠曾精辟地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是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1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我们党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干部经受起了考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某些消极、腐败行为也在滋生与蔓延。如果我们对此掉以轻心,不惩治腐败,就有失败的危险。我们在严格查处已经暴露出来的腐败现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采取各种措施治本,防止新的腐败现象产生,使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廉洁自律。在各种措施中,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加强监督是根本的措施。党内监督是党的组织内部,依靠自身的力量,实行自我约束与完善,它代表了党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它是通过各种制度来进行监督的,既科学又有力。同时,我们的党内监督机制既是一种事后的监督机制,同时也是一种主动的预防性机制,这对于消除或减少党内的不良倾向,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有意义。

二、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若干途径

目前,我国的党内监督机制,还存在着监督体制不顺,监督的职责与权力相分离等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使党内监督机制趋于合理、科学与完善。

(一)强化专门机构的监督职能

就科学意义上的监督而言,一是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必须地位权力相等;二是监督者必须具备足够的独立性。党内监督专门机构是各级纪委,而我们的纪委由于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很难对同级党委的权力形成制衡,对同级党委及其成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必须对现行的监督领导体制进行改革和调整,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监督和制衡机制,具体对策是:

1.建立健全党内分权制衡机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13长期以来,一提到分权制衡,人们往往把它等同于国家政权中的三权分立。其实党内三权制衡与国家政权机构的三权制衡有所不同。党内“三权”是指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国家政权中的三权是指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党内三权制衡的基础,是党员的共同信仰和政治意识,这是党内团结统一的基础。党内三权制衡,是政治组织内的权力平衡关系,目的是维护党组织的团结、统一和运转,和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三权制衡原则性质是根本不同的,不能把两者相混淆,更不能以国家政权不能搞三权分立而拒绝党内三权制衡原则,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如果不能进行党内分权制衡,就容易导致权力过分集中。邓小平指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1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54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第33页

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 权力高度集中,必然产生诸多弊端,邓小平认为,“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者少数人手中,多数办事的人无权决定,少数有权的人负担过重,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必然要损害各级党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个人分工负责制等等”14。近期查处的一些一把手贪污腐败的大案要案就充分说明了这一弊病。从党内政治生活看,多年来,各级党委常委会一经产生,在绝大部分时间内,实际上代行党代表大会和全委会的职权,既行使党内决策权,又行使执行权,加上对同级纪委的领导,实际上还行使党内监督权。党内权力如此过分集中,便很容易导致权力结构失衡、失控,进而使党内监督显得无力、无效。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党内三权制衡机制,将党内权力划分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决策权由党的各级代表大会行使,执行权由党的各级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党委会行使,监督权由党的各级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同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行使。为确保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相互独立和相互制衡,要建立健全党的代表大会的决策制度、各种决策执行和日常工作制度、决策和执行监督制度、三套机构工作人员互不兼职制度等。

2.建立与同级党委平行的党内监督机构

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有效监督同级党委及其成员,必须改革和调整现行的纪委的产生方式、领导体制和职权范围。在中央一级成立一个与中央委员会平行的中央监察机关似乎还不大可行,可否考虑在中央委员会内部加强“三权”相互制约,由中央政治局决策,中央书记处执行,中央纪委监督,中央常委会协调各方,向中央全会负责,中央全会向全国党代表大会负责。将这种权力制约机制融入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便可形成纵横协调、坚强有力的党内监督体制,做到既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的团结和统一,又切实保证决策正确,有效地遏制腐败,进而从根本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在地方各级党的组织内,应当有条件且有必要建立与同级党委平行的党内监督机构。即监督机构与同级党委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两者都由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都向党代表大会负责报告工作。此外,监督机构与同级党委的成员不得交叉和相互兼职。纪委产生后受上级纪委垂直领导,各级纪委有权提议罢免同级党委成员的职务。这样就真正形成党的代表大会的决策权,执行机构的执行权和监督机构的监督权三权制衡、平行监督和制约的监督体制。此模式基本上是列宁倡导的党内监督领导机制模式。这样有利于保证纪检部门权力的相对独立,保证纪检部门的权威性。

3.加强外部监督,形成监督合力

邓小平在1957年所作的《共产党要接受监督》报告中指出,监督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党的监督,第二是群众监督,第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有了这几方面的监督,我们就会谨慎一些,我们的消息就会灵通一些,我们的脑子就不会僵死起来,看问题就会少一些片面性。”15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提出,要“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14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第251页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54页

5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果。”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的:“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17《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五条明确规定,“党内监督要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自觉接受并正确对待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这是我们党第一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关系。因此,我们充分发挥法律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增强监督效果。

法律监督是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实现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强调:“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18民主党派监督是政党之间通过民主的方式进行的监督,即参政党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邓小平在1956年《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党外民主人士“能够对于我们党提供一种单靠党员所不容易提供的监督,能够发现我们工作中的一些我们所没有发现的错误和缺点,能够对于我们的工作作出有益的帮助。”19在1957年《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中,邓小平指出:“共产党总是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民主党派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出主意。这样,反映的问题更多,处理问题会更全面,对下决心会更有利,制定的方针政策会比较恰当,即使发生了问题也比较容易纠正。”20群众监督,群众监督是一种最深入、最广泛、最朴实的监督,是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拒腐防变、抵御风险,不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舆论监督是一种来自大众的社会性的监督形式。党的十三大首次把“舆论监督”写进报告,党的十六大明确表示,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具有公开性、及时性、评价性的特点,特别随着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更好地突显出透明度高、震慑力强、辐射面广等优势,在监督制约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功能。

(二)加强制度建设

坚持党的制度建设和创新,是加强党内监督工作的根本途径,也是党内监督工作持续、深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在1965年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党要接受监督,就要“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做出适当规定,以便对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监督”21在1980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所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报告中,他指出,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法制的破坏以及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都说明了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对权力监督和制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强调要“克服特权等腐败现象,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制度问题”。他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16

1716《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23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第33页 18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1页。《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33页《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33页《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50页《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10页

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目前,我们应着重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扩大党内民主,健全民主制度

发展党内民主是加强党内监督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促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23只有发展推动好党内民主,党内监督才会有活力、起作用。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党的代表大会的监督权威。加强代表在党代会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代表的监督作用。二是基层党组织要对民主评议党员、党的组织生活、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等党内监督形式作出具体规定,认真执行,组织经常性的党内民主生活会,使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监督的有力武器。三是要做好党员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和探索。邓小平在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提出,要“采取一项根本的改革,就是把党的全国的、省一级的和县一级的代表大会,都改作常任制”。24党的十七大提出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会常任制,并明确把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写进了党章。建立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可以使代表大会可以成为党的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常任的代表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按照适当的方式,监督党的机关的工作,使党内民主得到重大发展。

2.建立健全保障制度

党章明确规定,党员在党内监督中享有批评权、检举权、请求罢免权,即党员有权在党的会议上或以写信的方式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有权向党的各级组织揭发检举党员违法乱纪事实;对违法乱纪的党员干部,有权向党的各级组织提出撤销或免除其党内职务的要求。党员、党员干部在接受党的监督时,有解释说明权、申诉申辩权、辩护权和对诬告的控告权。保障党员的上述权利是党内民主生活正常化的基本前提,是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的重要环节。

总之,我们要从我们党的实际情况出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有效途径,使党内监督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

2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02-403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第51页 24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1页

第三篇:强化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重要保障

强化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重要保障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强化新形势下的党内监督作出顶层设计,为加强和规范党内监督提供了基本遵循。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抓好条例的贯彻执行,使其成为规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行为的硬约束。

长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监督,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抵制监督等现象也在党内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同志监督下级怕丢“选票”,监督同级怕伤“和气”,监督上级怕穿“小鞋”。党内监督缺位,必然导致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使监督的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

强化党内监督,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只有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完善监督体系,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制度保障。现在,我们党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目的就是形成科学管用的防错纠错机制,既使已经发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更加深入有效的解决,又有效防范新的矛盾和问题滋生蔓延、有效防范已经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反弹复发。这次全会通过的党内监督条例,正是规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内监督的基本法规。全党同志务必深刻领会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向体内病灶开刀的自觉性,使积极开展监督、主动接受监督成为全党的自觉行动。

“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是全党的任务,必须全党一起动手。在监督体系上,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在形成监督合力上,坚持党内监督同有关国家机关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相结合。在监督重点上,以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在监督任务和内容上,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这样,我们就能织密监督制度之网,有效解决和防范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化解党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危险。

早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就提出跳出“历史周期律”的课题。新的历史起点上,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我们就一定能从容应对风险挑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长征路上不断夺取新胜利。

第四篇:干好工作是实现价值的根本

干好工作是实现价值的根本

“ 忠于职守是岗位成才的关键,干好工作是实现价值的根本。”这是沈阳客运段客运十车队2106/5 次京阜一组列车长李树明日记中的一句话。今年3 月份他担任正班车长以来,一直以“ 创建和谐列车,树立自身品牌” 为工作理念,凭着对工作的热爱,把创建自控型班组机制落实到岗位中,带领班组全面落实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实作技能化,使班组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作为一车之长,李树明深知光靠自己一枝独秀是无法完成班组工作任务的。为此,他把提高班组职工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利用每趟班学习时间,请业务尖子传授经验,对班组每名职工进行过筛式考核,使职工熟知规章制度和列车到开时刻,真正做到“一口清”。

他按照“ 四三二”管理体系,规定每名乘务员在车厢里做到“ 四多”“ 三盯”“ 二看”。“ 四多”:多看一眼、多说几句、多走几步、多帮一把。开展“ 烛光”服务,夜间用手电筒为卧铺车旅客做好引导,为硬座车到卧铺车探视的旅客发放探视牌。“ 三盯”:盯住重点人、盯住重点区段、盯住重点部位。“ 二看”:看住车梯车门、看住车窗车锁,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开展人性化心贴心服务,促进班组服务质量的提升,使旅客在舒适的环境中,感受亲情化的服务,深受广大旅客好评。

李树明针对班组复退军人较多的实际,重点打造列车军旅文化。他从立岗标准、卧具整理、物品摆放等方面入手,把军人作风融入到乘务工作中,将军事化管理投入到班组细节管理上。李树明还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一些老职工缺乏工作积极性,他在交班总结会上对他们采取优点加分措施,从而让他们觉得工作不白干,赢得了其他职工的尊重。对班组中的重点人,他安排生产骨干做好互控,同时车长和添乘干部进行监控,并做好正确思想引导,激发他们工作热情。班组里有一名职工不愿参加学习,影响整个班组工作,李树明耐心引导,并在其母亲生病时,组织全班职工去医院看望,使这名职工深受感动,握着李树明的手说:“ 车长你放心,以后我决不给你添麻烦,支持你的工作。”就这样他用实际行动感动着班组的每名职工。

在班组日常作业中,李树明严格考核,奖优罚劣,认真按照《绩效联挂考核办法》,做到公平公正。对车门和车内验票认真的乘务员给予奖励。同时,将考核成绩与收入联挂,激励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使班组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在历次上级检查验收中多次受到领导的好评和肯定,连续被车队、段评为“自控型班组”。

第五篇:诚信是建立食品安全的保障

诚信是建立食品安全的保障

庄金敏

(天津龙威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摘要:介绍了天津龙威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建立诚信体系的过程。还介绍了诚信体系的建立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本行业发展的治本之策 关键词:诚信 诚信体系 食品质量安全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14年全国政协、人大会议上,“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民生关注的焦点。[1] 食品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企业内部诚信管理。树立诚信意识。培训以“合法经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企业诚信文化。以确保质量安全、防范失信风险为重点,结合已有的管理体系实施、建立健全原辅料的管理、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加工制造、储运销售、质量追溯到责任研究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内部诚信管理制度。[1] 天津龙威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建立诚信体系的过程

作为天津市第一家诚信体系被认证的油脂企业,诚信体系的建立并没有固定的的运行模式可以遵循,所以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尽管如此,公司高层认为,诚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我们建立诚信诚信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在天津市工信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认可研究所(以下简称CCAI)的大力宣贯和组织下。2012年3月在我集团总部召开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植物油及油脂制品生产企业实施指南编写的启动会。2、2012年4月份在天津市嘉里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再次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植物油及油脂制品生产企业实施指南再次进行商讨起草的工作。3、2012年5月由CCAI在哈尔滨组织的的诚信管理体系的专题培训班。我司派专人前往进行培训,将诚信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进行系统的培训。4、2012年6月。我司组织两名人员参加了由工信部、中粮集团、中国经济网协办的全国工业“十二五” 食品 发展交流会。由代表天津龙威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的质检部经理周青与全国4000余家食品企业一道签署了“2012年食品企业诚信宣言”。为我司建立诚信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7 5、2012年11月。我司再次参加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植物油及油脂制品生产企业实施指南最后定版工作。其中我司人员周青对要求的细节进行了大量的参与编订。受到了CCAI于海峰老师大力表扬。6、2013年3月企业高层最后确定我司建立诚信管理体系机制。

领导层是企业诚信建设的重要保障:企业领导者在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经营方针的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本身就是企业及其领导层的意志转化。因此,企业领导层对于诚信建设的效果和成效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来看,企业领导人不仅是企业诚信建设的设计者和倡议者,而且成为身体力行者,他们也必将通过示范引导整个企业诚信经营,带动员工诚信自律,成为企业诚信建设创新和转换的带动者。[2] 7、2013年5月进行公司内外部现状评估,为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完善企业诚信体系,企业有必要对自身已开展的诚信建设状况进行梳理,及内部诊断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诚信建设政策,以指导企业更加系统、规范、有效地推动诚信建设工作。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诊断一般可分为以下3个步骤:(1)准备阶段

召开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内部沟通会;制定企业诚信调研计划。(2)实施阶段

企业内部调研:企业各级内部人员访谈;收集内部诚信相关资料。

企业外部调研:行业诚信情况调研;产业链诚信调研;利益相关方情况调研。(3)分析与汇报阶段

收集的信息归纳及分析;分析结果总结并撰写汇报材料;调研汇报;企业诚信体系总体[2] 8、2013年7月建立全面企业诚信建设体系。

企业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了法律、道德、经济、行为等不同层面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建立相关制度,并对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考核和持续改进。在对现有诚信建设诊断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应因企制宜,深入讨论,精心构建企业诚信建设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不断发展。从共性来讲,企业诚信建设内容通常包括以下4个方面:法律层面、道德层面、行为层面、经济层面。而且四个方面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共同组成企业诚信建设的内容。[2](企业管理杂志)9、2013年8月设立组织架构,明晰职责分工。

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 建立有效的诚信建设管理组织架构,已成为企业领导层在诚信体系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一般来说,企业设立相关的企业诚信管理机构或协调机构,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结合实际和灵活性原则、集中管理和全员参与原则、权责明确原则、信息畅通原则、嵌入性原则(也就是诚信建设

/ 7

活动必须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相结合)。国际经验表明,企业诚信建设和信用管理机构在现代企业经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职能和作用。[2] 10、2013年9月在CCAI的全力协助配合下全力开展诚信体系(1)成立CMS领导管理机构(2)明确诚信管理体系负责人

(3)确信企业内的诚信方针并发布,在企业内外营造诚信氛围。(4)按照CMS建立诚信体系文件(包括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记录、档案)形成六大机制,重点做好诚信因素的识别的和合规性评价。

(5)进行诚信体系模拟实施运行阶段 11、2013年11月6-7日邀请审专家甄剑对我司的诚信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有效的指导性审核。12、2013年11月15日将审核的一般不符合项进行整改并及时提报。2013年11月25日最后在为期7个工作日的公示下,2013年12月5日我司获得了诚信管理体系证书。

13、执行监督,加强考核评估,持续改进

成功的企业经验证明:5%在战略,95%在执行。在当前企业诚信建设中,只有通过执行制度来实现有序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制度,才是诚信建设的根本意义所在。考核评估是企业诚信体系构建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不断总结企业诚信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为不断持续改进提供重要的基础和依据,是推动企业诚信良性提升的不竭动力

二、诚信体系的建立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本行业发展的治本之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政府大力推动和全社会积极参与下,食品企业不断探索实践,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近年来,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为我们敲响了诚信建设的警钟。深度解析这些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发现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血液中遗失了诚信的养分,丧失了道德的成分,在食品中使用非食品原料、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制假、售假,给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我们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诚信贬值,失信严重!

当前,企业诚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3] 一是企业诚信基础薄弱,诚信文化匮乏。许多企业已经把诚信作为重要的经营战略加以考虑,但企业诚信管理的人员和资源相对缺乏,组织机构、职责和程序得不到落实;普遍存在着企业诚信管理系统化、专业化水平较低,信用管理不完善,诚信总体水平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守法、履责、诚信为核心的企业诚信文化普遍匮乏。

/ 7

二是诚信现状不容乐观,经济损失惊人。企业重大失信事件呈现多发趋势,来自社会各领域的诚信问题令人担忧,也在全社会范围内引发了 “失信”所带来的沉重代价触目惊心。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因为失信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人民币,其中因为制假售假、产品质量失信的经济损失就达2000多亿元。[4] 三是主体责任尚未落实,企业积极性差。一些企业对诚信体系建设紧迫性的认识还不到位,企业诚信主体责任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企业诚信制度尚未建立,措施不得力,企业参与积极性尚待提高,没有认识到诚信与信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四是诚信建设缺乏引导,推动机制滞后。“守信者荣、失信者耻;守信者得益,失信者受制”的诚信环境还没有形成。我国缺少在诚信管理方面的标准,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建立还在探索之中;缺乏完善统一的企业诚信建设评价体系;企业诚信建设工作推动进展还不均衡,诚信体系推动机制滞后。

五是宣传工作力度不够,诚信管理落后。宣传教育工作较为薄弱,这是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诚信标准体系,信息交换等方面难以“对接”与“兼容”,导致信息不能共享,诚信信息的使用效率低,诚信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仍然落后。

六是监督机制缺乏,奖惩机制乏力。食品安全失信事件的背后是我们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深刻体现。在市场经济中,厂家必定以自身利益为中心,失信企业将消费者的健康抛诸脑后,采取各种方式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种种事实表明,缺乏有力的监督,对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乏力时,厂家很难以消费者的利益为中心,从而失去诚信,食品质量安全也就无从谈起。

我国政府在诚信体系方面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方面所采取的措施[5] 令人欣慰的是诚信缺失问题已经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对我们提出的意见是:“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第一,要营造诚信经营的道德环境,培育企业诚信文化。单从字面上看,食品的“食”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一个“良”,象征一个有良心的人在生产食品。只有用良心、用诚信去生产,这样才能长久保障食品安全。我们可以放心地吃东西,是建立在一种以诚信为前提的认可和信任,我们在以一种不需要亲身参与生产的方式获得生活必需品,因此市场经济更加需要诚信。

1是要营造企业诚信经营的道德环境。道德约束是诚信体系的内在要求。在诚信体系中,道德约束和法律规范是一对互补关系。在食品安全的覆盖领域,道德要比法律广泛得多,可以弥补法律规范的不足。道德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呼唤

/ 7

人的良知、抨击丑恶现象,以群体的力量引导和教育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自律。良好道德环境对于食品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提高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是要培育诚信文化和提高诚信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食品企业的诚信文化培育,弘扬诚信传统美德,增强企业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质量诚信意识,逐步形成以守法、履责、诚信为核心的企业诚信文化。尽管各行各业的诚信文化往往有不同特点,但都不能忽视诚信原则,都必须把诚信理念、诚信精神放在企业文化的核心地位。

3是加强诚信队伍建设提高诚信意识。加强诚信队伍建设,关键是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企业管理者要坚持以身作则,积极参加诚信教育培训,带头讲诚信,弘扬诚信,不断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诚信意识,要加快建设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具备较强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队伍,为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信更是关系到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未来!如何营造食品企业诚信经营的道德环境,是一项非常庞杂的系统工程。

第二,要树立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落实责任人主体地位。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凸显了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重要性。保障食品安全既是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法律责任,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循的理念。

1是正确看待利润抛弃唯利是图思想。就企业内部而言,诚信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就企业外部而言,诚信有助于企业开拓业务,扩大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扩展知名度和美誉度。食品企业只有诚信经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才能不断做强做大,才有可能做成百年老店。

2是深刻领悟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体现在企业的市场开发、品牌塑造、客户资源运用、融资等多个领域。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信誉和品牌的竞争,那些中华老字号都是上百年积淀的硕果,企业信誉比有形资产更加珍贵。诸多实践证明:“失去诚信是一个企业和一个品牌的无边苦海”,“质量诚信能决定企业生死存亡”。

3是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的主体地位。企业生命力的源泉在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食品行业诚信自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生产安全食品的主体责任在企业,企业失去了诚信,也就失去了立业之本,必将被市场经济淘汰。因此,要以诚信强化食品生产企业的第一责任人的主体地位,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变“要求企业诚信”为“企业要求诚信”,自觉树立“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

/ 7

第三,要完善诚信经营的法律体系,逐步建立评价标准。市场经济既是诚信经济,也是法治经济。有评论者认为“企业家的良心不是靠他自觉自愿产生的,而是被法律约束出来的”。诚信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法律作保障。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体现诚信原则、信用机制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当务之急是通过制定食品安全诚信法律法规,用国家的意志强制赋予食品安全诚信体系以相应的法律地位,构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法律体系,加快制订相关规章、标准!诚信体系建设不能流于口号,而必须出台量化企业诚信管理标准和评价标准。建立企业诚信评价制度,结合不同行业特点制定行业评价标准。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0-2012年)》以及《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QB/T4111-2010》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准则QB/T4112-2010》两个诚信体系行业标准,对于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诚信管理体系就真的“很给力”。另外我国信用体系的首部法规《征信管理条例》也即将出台。

第四,采用严刑重典治理失信行为,提高诚信违法成本。企业责任人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对法律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不顾产品质量,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是食品安全事件多发的主要原因。敬畏之心的缺失,既源自道德的滑坡,又因为违法成本过低。要想真正让生产者对食品安全充满敬畏之心,就必须在加强诚信和道德建设的同时,重拳出击,形成强大威慑力,真正从源头上管住食品安全。在对待失信行为上,就得建立起这样一套严格制度,“一次恶意失信,一次恶意违法,一次恶性事故,就被列入黑名单,永远从食品行业出局”。在食品安全面前,根本就不应该有“下不为例”。

第五,要建立完善的诚信管理体系,实现诚信信息共享。

1、是建立完善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目前国内有关部门先后建立了本行业的诚信体系,虽各自发挥一定作用,但由于没有做到统筹兼顾和信息共享,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在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多位代表委员呼吁:将众多部门的诚信资源整合起来,由专门部门牵头,统筹建立统一的社会诚信体系,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实现信息采集、信息交换的“对接”与“兼容”,消除信息孤岛和信息割据现象,实现互联互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向社会有序、分层次开放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数据库。

2、是依法征集和完善诚信信息披露。负责诚信信息征集的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据食品企业诚信状况,依法加强对企业诚信体系建立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对严重违反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制假售假等严重失信的企业,要列入黑名单实行重点监管。在逐步建立统一的食品企业诚信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实现面向社会的食品企业诚信信息查询系统和诚信信息公示披露系统。

/ 7

3、是加强协作和综合利用诚信信息。诚信体系建设,有很多工作涉及相关部门,要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开展诚信信息交流,实现诚信信息的互通共享。在此基础上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道德等多种手段,将众多部门联合起来行动,让失信者付出应有代价,使诚信者收获应得利益。

第六,加强对诚信行为的监督管理,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各级政府要全面树立“质量是大计,质量是民生,质量是关键,质量是形象”的执政理念。政府不仅需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也需要在诚信体系方面加大建设力度,督促食品企业把对社会的食品安全责任化为真正的自律意识。

1、是要建立诚信协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构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政府部门要协调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制定全面覆盖的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治理整顿,营造以食品安全诚信为标志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氛围。

2、是要建立诚信政策扶持机制。各地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支持企业诚信体系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源向诚信企业倾斜。在政府采购、公共服务、项目核准、技术改造、融资授信、社会宣传等环节参考使用企业诚信相关信息及评价结果,对诚信企业给予优先支持。

3、是要建立诚信宣传教育机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优质食品和诚信企业的模范典型,曝光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和失信严重的典型案例。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教育,增强企业生产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守法意识,弘扬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积极引导全社会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崇尚社会主流价值观,努力营造“诚信为本、守信为荣、失信为耻、无信为忧”的社会氛围。

4、是要建立企业诚信奖惩机制。由政府综合管理部门依法做出公示性惩戒,如公布“黑名单”等;由政府监管部门做出监管性惩戒,采取警告、处罚、取消市场准入等行政管理手段,打击失信行为,弘扬诚信行为。

总之,要从自律、监管、政策、法制、宣教等多方面着手,使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愿犯法、不敢犯法、不能犯法、犯不起法”,从根本上扭转食品企业失信严重的局面。

[1]《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实施通用要求》(CMS)应用指南 [2]企业管理杂志

[3]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2-01-18 [4] 《2004-2010社会力量推动质量信用体系建设白皮书》 [5]中国食品产业网—国内资讯

/ 7

下载建立党内监督机制是实现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立党内监督机制是实现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个必须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

    五个必须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永恒主题,要实现企业长治久安,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五个必须是根本。 必须要有严谨的态度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是我们党的安全......

    工业是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和保障

    工业是焦作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和保障 所谓工业,是指采集原料,并把它们加工成产品的工作和过程,工业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经过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现代工业几个发展阶段......

    良好学习品质是学习成功的根本保障

    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学习成功的根本保障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国旗下讲话题目是《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学习成功的根本保障》。 同学们!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必然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必然 摘 要:党内政治生?B是一个地方党内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对社会风气、政治文化、经济发展......

    自我消化,是实现农民工就业的根本出路

    自我消化——是实现农民工就业的根本出路周忠顺(荔浦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西荔浦 546600)【摘要】如何解决农民工就业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媒体讨论的主要话题,要想使农民工得到......

    长征作文300字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长征作文300字: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

    加强党的领导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根本保障(范文大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同年8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

    安全生产是企业和谐发展的根本保障

    开场白 安全生产是企业和谐发展的根本保障,宿迁电信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安全管理工作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 全市三县两区电信部门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从建章立制,狠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