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工作思路选拔党外干部主要做法
创新工作思路 选拔党外干部
近年来,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统战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在教育、培养、选拔、使用党外干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部分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优秀党外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目前,全县共有党外领导干部34人,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4人,科级干部30人。科级干部里,有6人担任正科级实职,1人担任了政府部门“一把手”,9个政府部门安排了党外副职,达到了政府部门领导班子中配备党外干部的比例要求。主要做法:
一、创新工作环境,为做好党外干部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1、提高思想认识。县委高度重视党外干部工作,经常利用中心组学习时间,学习统一战线理论和党外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放在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星子的战略高度来抓。县委统战部也经常利用向县委常委会和县委主要领导汇报工作的机会,宣传上级党委及统战部门对党外干部工作的要求,使县委特别是县委主要领导始终对做好党外干部工作保持了高度关注,党外干部工作作为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已列入到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制定实施《星子县党外干部培养规划》和《星子县党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意见》等文件,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
2、落实工作措施。县委对党外干部工作做到了“两个纳入”,即将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纳入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将党外干部工作作为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乡镇和县直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之中,做到选拔干部不忘党外干部,确定后备干部不忘党外干部,调整班子不忘配备党外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做到抓培养,全面提高党外干部素质;抓选拔、创建合理有序的用人环境;抓制度,完善党外干部工作机制;抓使用,做好实职安排和政治安排。
3、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包括广播电视、网站、宣传资料及在各种会议上大力宣传党外干部中的先进典型,宣传党内党外干部合作共事的典型事例,对党外干部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在参政议政方面做出的贡献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和表彰。使全社会都能真正认识到做好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工作,不仅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更是把全社会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来的需要。通过有效的宣传工作,扩大了统战工作的影响力,提高了党外干部的知名度,为做好党外干部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创新培养方法,全面提高党外干部各方面素质
党外干部的培养有着与党内干部培养不同的要求和方法。工作中,我们始终注意从县情出发,从每个党外干部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抓住源头、打好基础、完善机制、推进选拔”的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创新培养方法,落实培养措施,加大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党外干部的各方面素质。
1、理论培训强素质。为提高党外干部的理论素养,我们在组织党外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同时,着重加强了以履行岗位职责为目标的知识更新和相关能力的培训。每年初,在制订年度教育培训计划时,我们十分注意征求党外干部的意见,先由党外干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再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确定培训课程,实行订单式培训,做到缺什么补什么、需要学什么就培训什么。实践证明,这种理论培训的方法,不仅受到党外干部的欢迎,也实现了党外干部素质由“学者型”向知识型、能力型、领导型干部的转变,增强了他们适应岗位的知识与能力。
2、实践锻炼增才干。为增强党外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我们在加强理论培训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强化对党外干部的实践锻炼。一方面,积极选派县直单位优秀党外干部到乡镇任职或挂职,安排乡镇党外干部到县直单位或经济建设平台学习锻炼;另一方面,安排优秀的党外干部在人大、政协担任社会职务。在一些全局性的中心工作,特别是急难险重的工作中,我们还有意识地抽调部分党外干部到第一线接受工作锻炼。围绕着县委的工作中心,我们每年都要确定一两个专题,组织党外干部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开展调研活动,党外干部们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既得到县委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多岗交流积经验。我县党外科级干部多集中在教育、卫生、科技等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和单位,党外科级干部大多属业务型干部,在实际工作能力及工作经验方面有一定缺陷。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积极推动党外科级干部的轮岗交流力度,让党外科级干部在多个部门、多个岗位得到锻炼和成长,使他们不断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去年,我们将县体育局一名党外副局长交流到县总工会后,工作积极肯干,得到了一致好评。
4、动态管理加外力。对党外科级后备干部,我们实行了动态管理。即依据平时考评和年度考评得出的综合评定,对党外科级后备干部队伍进行调整,实行优胜劣汰。这样,确保了全县常年有一支优秀鲜活的党外科级后备干部队伍。目前,全县有党外科级后备干部42名。其中,纳入县委后备干部人才库的党外干部16名,占全县科级后备干部比例的15%。
三、创新选用途径,积极探索有利于党外干部脱颖而出的方式方法
为进一步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党外干部实职安排工作,我们在党外干部的选用工作中,敢于突破思想禁锢,创新选用方法,采取有力措施,为党外干部进入各级班子创造条件。
1、制定硬性比例。规定县政府职能部门配备党外干部的领导班子必须保持在四分之一以上,涉及行政执法监督、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联系知识分子和专业性强的政府部门领导班子必须配备一名党外干部。上述部门领导班子中党外干部出现空缺时,原则上选配符合条件的党外干部。目前,我县配备党外科级干部的县政府部门达到总数的26%,监察、财政、司法、农业、水利、教育、卫生、科技等部门均达到配备一名党外班子成员的要求。
2、突破职数限制。对需要配备党外干部的单位部门,在原班子领导职数已满的情况下,采取“加长板凳”的做法,适当增加职位,不因职数的原因放弃党外干部的选拔使用,只要有合适人选,一律先安排后调整。今年四月进行的县直班子调整中,在征得市司法局同意后,在县司法局副局长配备已达到规定职数的情况下,增配了一名素质好、作风正、能力强的党外年轻干部担任副局长。3、创新选拔形式。在搞好组织任用的同时,积极探索有利于党外干部脱颖而出的方式方法,做到组织任用与 “两公开、四差额”、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新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相结合。对需要选配党外干部的职位,在规定任职条件资格时,明确必须是党外干部,只有党外干部才能参与竞争。今年初,该县举行的“两公开、四差额”选任科级领导干部工作中,通过差额推荐、考察、提名、票决,1名党外干部由副科转为正科职务,6名党外干部选拔到副科职位。
4、铺设成长台阶。为了帮助年轻党外干部尽快成长,我县在促进党外后备干部交流的同时,设置助理职务,铺设成长台阶。安排县直的党外干部到乡镇担任乡镇长助理,安排乡镇党外后备干部到县直单位担任局长(主任)助理,明确乡镇长或局长、主任为党外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人,为党外后备干部提供教育帮助。
四、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
1、建立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党外干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我县形成了“县委领导、部门落实”的工作格局,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明确了统战部和组织部各自工作的侧重点,做到既分工又配合。在党外干部工作中,组织部负有牵头抓总的责任,同时,统战部作为党外干部的“娘家”,作为党的统战职能机构,在使用党外干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义务。一方面,组织部能主动与统战部门沟通,征求意见,保持经常联系;另一方面统战部也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日常工作,发现苗子,加强培养,积极向组织部门推荐,提出工作建议,做到了“五个共同”:即共同开展调查研究、共同制定工作政策、共同抓好教育培养、共同组织考察实施,共同搞好实职安排。
2、建立完善教育管理机制。为使党外干部教育管理规范有序,制定了党外干部教育管理工作规范。对新提拔的党外干部坚持进行任职前培训教育,实行试用期制,从而使党外干部充分认识到加入党组织和留在党外都是党的事业需要,不断增强其光荣感与使命感。
3、建立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我们借鉴对党员干部监督管理的成功经验,建立完善了党外干部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党外干部实行跟踪管理。,一是建立和实行新任党外科级干部谈心制度。对于今年新上任的15名副科级干部,县委及统战部门领导及时找他们谈心交流,增强他们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就走上领导岗位后,如何充分发挥党外干部的优势和作用、如何处理好与党组织的关系、如何正确使用权力等方面进行谈心,并勉励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二是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工作情况反馈制度。要求党外干部定期或不定期向统战部门汇报思想工作情况,使党外干部管理部门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便于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党外干部既搞好民主监督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建成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同党密切合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党外干部队伍。
第二篇: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情况汇报
元氏县委统战部
关于党外干部工作情况的汇报
近几年来,按照中央、省、市委统战部的部署和要求,在党外干部工作方面,始终坚持“政治上信任,事业上支持,生活上关心”的原则,积极探索和研究党外干部工作新思路和新方法,进一步发挥广大党外干部的作用,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下面,就我县党外干部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现状
我县有党外干部10名,其中,政府副县长1名、人大副主任1名、政协副主席1名;人大专职常委2名、政法工委主任1名、教科文卫委主任1名;政协祖统委主任1名;农业局副局长1名、苏阳乡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1名。
二、主要做法
(一)善于发掘,使党外干部工作有较为浓厚的氛围。一是建立完善了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先后建立完善了“三库一中心”,即:“民主党派成员数据库”、“无党派干部数据库”、“党外干部(后备干部)数据库”和“党外干部活动中心”,对全县党外干部采取“一摸两推”的方式,摸清了“家底”,建好了“娘家”。二是充实了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要求,通过民主推荐、笔试、面试、会议研究等程序,从机关、乡镇择优选拔13名政治素养高、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党外干部充实到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并进行动态管理。三是有意识将部分优秀年轻干部留在党外。按照县委“把一部分优秀人士留在党外”的要求,我们通过个别谈心、交流探讨等方式,做好了一部分年轻干部的政策解释工作,使他们正确认识到“党外也有大舞台”。
(二)精于培养,使党外干部能力有较大的提升。一是抓好政治理论学习。要落实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党外干部同样需要了解我党的章程、支持我党的决策,这就要求党外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党的理论。通过政治学习研讨会、重项议事会、青年干部沙龙等形式适时组织党外干部学习党的大政方针,使他们树立了“党外干部也需要学习党的知识”的正确意识,并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时,认真组织好了党外干部的自学,帮助党外后备干部确定了年内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要求每名党外干部每年撰写1万字的学习笔记,4篇以上学习心得,2篇以上调研文章,并参照“述学、评学、考学”的要求,每年组织党外干部对学习理论情况、运用理论指导工作情况进行专题汇报和相互交流,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评议。二是加强岗位实践锻炼。结合工作实际,2009年对我县的2名副科级党外干部进行轮岗交流,通过交任务、压担子,充分挖掘潜能,逐步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协调、服务群众、解决复杂问题等的能力。对中层干部中的党外后备干部,安排一名干部下派到乡镇挂职,以此提高了党外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以及帮群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安排一名中层干部到其它岗位锻炼,使其全面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2
升。三是注重专题调查研究。参政议政能力是党外干部能力的核心所在,为提高党外干部的参政议政能力,多次组织党外干部围绕经济社会事业的各项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以开设“个案分析”讲堂、“青年干部沙龙”等形式先后组织党外后备干部就班子建设、党员服务中心工作、经济发展、文明创建、新农村建设等课题开展调查、走访、座谈等活动,在走访中更进一步体察民情、在思考中更进一步提升思维。近三年来,先后开展调研20余次,撰写有价值的调研报告6篇。
(三)勤于管理,使党外干部工作得到较好的保障。一是明确责任。常委部长是党外干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部长为直接责任人,其他机关干部为党外后备干部的具体联系人,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同时,扎实开展班子成员与党外干部联谊交友活动,做到每一名班子成员都有联系一名党外后备干部,明确帮学习、帮工作、帮生活的任务,并制定了定期谈心、解决问题、跟踪考核等工作制度,确保了联系取得成效。二是制定规划。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列入的议事日程和全年工作规划当中,制定了《关于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意见》、《关于加强青年后备干部培养、教育、管理的意见》和党外后备干部学习培养计划。一年至少保障了两次在部务会上专门研究党外干部工作。三是跟踪管理。建立了党外后备干部履职评价制度,采取每半年一考核、一评价的方式,通过收集联系领导、分管部门、相关乡镇、服务对象等的意见,并对党外干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情况进行整体综合评价,并及时向党外干部反馈,帮助其发扬优点、改进不足,更快成长。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思路
1、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部在培养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统战部门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党外后备干部数量呈动态不稳定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党外干部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新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而党组织从满足个人愿望的角度出发,也逐步吸纳他们加入组织,从而使一些党外干部的政治面貌在工作中发生动态变化,导致优秀党外后备干部的数量相对不足。
(二)部分党外干部的自身综合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尽管近几年我们通过培训学习、挂职锻炼等各种措施,提高了党外干部的能力素质,也有一批优秀党外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有不少党外干部的理论水平和领导、工作能力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自身综合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2、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宣传。继续抓好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工作,把党外干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党的统战理论和方4
针政策,广泛宣传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重要意义,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支持、关心党外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党外干部长效增长机制。将培养、选拔、使用党外干部工作纳入全县干部队伍建设中,统一规划、整体部署,积极探索组织部门与统战部门合作机制,一方面共同研究确定党外干部人选、制定培养使用规划;另一方面共同组织对党外领导干部人选的考察,实现对党外干部的动态管理。
(三)切实做好党外后备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县委党校的阵地作用,采取集中培训、定期研讨、挂职锻炼等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党外后备干部在政治理论、文化素质、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切实提高他们各方面能力和素质。
(四)努力发挥好现职党外领导干部的自身作用。本着安排一批人,影响一大片的原则,充分发挥好现职党外领导干部的参政议政作用,不断提高他们与党合作共事、组织协调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教育引导广大党外干部与党同心同德,开创多党合作的新局面。
(五)进一步加大党外干部选拔任用力度。按照成熟一个,选拔任用一个的工作思路,今年我们将加大党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力度,积极与县委组织部协调,力争实现在政府部门安排1名实职正科和2名实职副科级党外干部的工作目标。
中共元氏县委统战部 2012年3月17日
第三篇:选拔使用党外干部工作汇报材料
选拔使用党外干部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天桥街道党委始终坚持把培养、选拔、使用党外领导干部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统一思想,加大力度,多形式、全方位、有重点地培养、选拔、使用党外干部,有力地促进了街道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对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大局,推进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街道共有党外干部 4名,其中,民主党派(民革党)1名。党外干部中,副科级干部1名,中层干部2名,均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3名,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比较合理、整体素质较高的党外干部队伍。
二、主要做法
(一)创优环境,搭建党外干部健康成长的平台
街道党委把党外干部工作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规划、整体部署,制定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队伍工作规划,完善了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党外干部的相关具体措施,加强了党外干部的日常培养和跟踪指导,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适时压担子,促使他们的潜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并对他们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使他们切实体会到党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同时,广泛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及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着力培养和挖掘党外人士先进典型,注重用身边的事情教育身边的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保证了党外干部健康成长。
(二)拓宽渠道,全面提高党外干部整体素质
为切实加大党外干部的培养力度,我们立足实际,把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教育管理三个基本环节结合起来,在培训内容上,注重加强理论知识和相关能力的培训,扩大党外干部知识面。在培训方法上,区分主次,突出重点,做到常用知识勤学,本职业务深学,急需知识先学。在培训方式上,充分发挥街道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强化实践锻炼,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对党外干部的实践锻炼力度,促使其早日成才。
(三)结合实际,加大党外领导干部配备力度
为不断增加党外领导干部数量,街道党委注意将培养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与干部整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先后利用街道干部竞争上岗,社居委、村委换届选举等有利时机,加大对党外干部的选拔任用力度,收到明显成效。目前,街道领导班子中配备有1名科级党外干部,中层干部中配备了3名党外干部。
三、存在的问题
街道在党外干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上级党委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党外后备干部的数量相对不足;部分党外干部的自身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对待,积极加以研究解决。
四、下步工作规划
(一)加大党外干部培训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送优秀中青年党外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二)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完善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放宽比例,注重党外干部的年龄、文化和专业结构,吸纳更多的党外干部,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素质较高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
(三)大力使用党外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选拔那些能坚持党的统一战线原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成绩突出、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党外优秀干部担任中层以上干部职务
第四篇:关于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的几点建议
关于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的几点建议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党外干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与党内干部一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做好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对充分发挥党外干部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就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抓好基础,解决党外干部的问题
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一些地区和部门往往遇到党外干部没人选,选人难的问题,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掌握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经过系统培训的后备干部队伍。只有抓住源头,储备一批高素质的党外干部,用时方能有保证。
首先,要切实抓好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党外干部人才库,将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纳入本地、本部门整个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后备干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察了解,及时调整充实后备干部名单,以保证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
其次,要拓宽视野,广泛选拔党外后备干部。对党外干部,不仅要从行政机关中选拔,而且要从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党外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单位物色选拔,还应从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新社会阶层代表人物中选拔。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领导推荐与党组织及民主党派、群众团体推荐相结合,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公开推荐选拔党外后备干部。重视培养选拔中青年党外后备干部和能担任正职的党外后备干部。
再次,可以考虑储备党外干部的策略。对确实拥护共产党,政治上过硬的党外优秀干部可以动员他们继续留在党外工作。
二、加大培养力度,努力提高党外干部的素质
无论是党内干部,还是党外干部的成长,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教育。党外干部中有许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知识,但是,而对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党外干部也有一个需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的问题。因此,党组织应当提供的机会,帮助党外干部不断提高素质,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和履行职责的需要。
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党外干部进行理论培训、加强党外干部的实践锻炼,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从总体上讲,加快党外干部成长的许多关键环节,如正职台阶、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方面还比较薄弱。要坚持和推广成功的做法,探索新的有效方法,为党外干部进一步提高能力,丰富工作经验,增长实际才干创造的条件。
第一,各级党委要将党外干部的培养纳入本地、木部门干部培养的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到上级部门以及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和外地先进发达地区进行培训和锻炼。
第二,要对已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和列入本级党委管理的后备干部,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科学安排培养的内容,选择培养的形式,把重点培养与定向培养、任职前培养与任职后提高、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以增强培养的实际效果。
第三,要更加注重实践锻炼,树立使用也是培养的观念,开展轮岗交流、挂职锻炼,交任务、压担子,帮助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第四,对党外干部实行任前培训制,凡选拔任用党外领导干部,需经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或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培训。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经培训的,应在提任后安排培训。将党外后备干部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机关的优秀干部输送到基层或机关挂职锻炼,其计划纳入本地后备干部挂职锻炼总体方案。第五,对优秀的党外后备干部采取政治安排与实职安排交叉兼职的方法进行培养,积累工作经验,增长工作才干,为担任上一级领导职务奠定基础。
三、搞好合作共事,营造党外干部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搞好合作共事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也是党外领导干部的责任。合作共事能不能搞好,与党外干部的个人素质和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同志应当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不断提高思想理论素质、组织领导水平和参政议政能力。在政治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工作上,依法办事,尽职到位,大胆负责;在作风上,严格自律,公道正派,清正廉洁。这是搞好合格共事的重要前提。
其次,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与党外领导干部搞好合作共事,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坚持在政治上充分信任,与党内干部一视同仁,保证他们有职有权有责,做到以诚相待,团结共事。坚持在工作中放手使用,发挥他们的专长,加强同他们的协商,听取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建议,切实把党外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坚持在生活上关心照顾,与他们多接触、多交朋友,以心换心,沟通感情,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鼓励他们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努力形成一种党领导的团结、民主、和谐的合作共事关系。
第三,要对党外干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必须有宽阔的眼光,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尊重和团结党外干部;必须有正确的人才观。人才,党内有,党外也有,只要是有真才实学,无论是不是党员,都要用起来;必须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党外干部,什么人都不是十全十美。对于党外人士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应该正确看待,善意帮助。
四、把握重点,努力改进选拔工作
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关键在于能否选好人,是否善用人。要适应形势发展,拓宽选人视野,广揽群贤,既要从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中小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拔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也要积极探索从新的社会阶层人员中选拔优秀党外人才。要立足战略全局,坚持选人标准,把好政治关,把政治上是否合格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首要标准,同时还要考察党外干部的工作实绩和发展潜力。要着眼重点难点,加大安排力度,明确重点部门,铺设必要台阶,帮助党外干部逐步成长。
第五篇:关于党外干部选拔 培养 使用的几点启示
培、选、用、管并重 切实提高党外干部工作水平
原阳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 白 英
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具体体现,是巩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统战工作和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原阳县从精心培养、加强管理、注重使用、扩大影响几个方面入手,切实加大了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一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优秀党外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县科级领导岗位。目前,全县配备县级党外干部3名,科级党外干部17名,其中人大、政协专委会主任各1名,其他正科级3名。同时建立了一支“政治素养高、工作能力强、群众评议好”共46人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
该县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培养,为党外干部的选拔打好基础。过去,我们曾把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看成是一项可有可无、可紧可松、可为可不为的工作,把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当成点缀,缺乏真正的统一战线意识、多党合作意识和广纳群贤意识。一些同志片面认为“优秀人士都已入党,党外难以找到优秀人才”,“党外干部安排仅是政治需要,工作很难抓出成效”等。包括一些 已确定为党外干部培养对象的同志也认为“只有入党才能真正体现自身价值,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只有入党才有机会”。针对这些问题,原阳县党政领导班子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县委每年至少召开1—2次常委会专门研究党外干部工作,仅2007年就有1名同志走上县级领导岗位,2名副科级领导被提拔为正科级。二是县委统战部与组织部门一道制定了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建设的工作规划,把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长期规划和近期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建设了一支素质较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三是建立了党外干部工作量化考核制度,把对党外干部的培养使用工作,列入党建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考核。四是加强教育培训,每年分期分批到党校进行脱岗学习,同时不定期邀请党校教授来县授课。
二、健全机制,为党外干部的选拔提供保证。长期以来,培养、推荐党外干部存在统战部和组织部 “两张皮”现象,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备用结合的科学机制,更谈不上制度化、规范化。在培养教育上,力度不大,培养教育渠道不宽,大多数党外干部靠自然成长。近年来,原阳县委组织部和统战部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把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明确责任,密切配合,互相支持,确保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一是健全完善组织部、统战部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需要时随时召开,对上级 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及培养重要问题进行研究磋商,形成意见,向县委建议。将党外干部统一纳入全县干部理论培训的总体规划,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互相配合,共同抓好落实。二是健全完善党外干部考察工作机制。对作实职安排的党外干部人选,事先组织部门与统战部门共同酝酿,经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后,统战部门协助组织部门做好考察工作。三是建立健全党外干部入党劝留工作制度。根据需要,做好党外干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劝留工作,正确处理吸收优秀分子入党和有意识保留一批先进人物在党外的工作关系,使党外优秀人才合理向党内、党外两方面分流。对担任县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已确定的党外后备干部和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人士,原则上在届内或在职期间不吸收他们加入中共党组织。
三、搭建平台,拓宽党外干部的交流和任职层面。长期以来,我们在党外干部工作中存在选人面、用人面、交流面“三窄”的现象,党外干部大多数供职于基层乡镇或一般政府部门,而没有广泛拓展到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没有真正消除区域、部门、行业、身份的限制,不敢把党外人才放在关键的岗位,放在急、险、难、重的岗位,担心风险太大,致使他们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有的党外干部在一个职位上一干就是多年,没能充分调动党外干部的积极性,影响了党外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近年来,原阳县牢固树立“培养为使用,使用促培养”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大对党外后备干部的使用力度。一是大胆创新党外干部培养 选拔方式。实行定向培养机制,同时通过考试、考核等环节,选拔出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的优秀党外后备干部,并分层次建立党外后备干部档案。二是大胆放宽使用党外干部的条件。做到“三不”、“三打破”,即:不求全责备党外干部,不以党内标准衡量党外干部,不用条条框框限制党外干部;对符合条件的党外后备干部,打破低一级职务任职时间限制,成熟一个提拔一个,使全县的党外干部有了盼头和奔头。三是大胆放宽交流党外干部的层面。加大机关与事业、企业等不同性质单位党外干部交流使用的力度,选派党外干部到信访局、维稳办等任务较重的岗位挂职锻炼,从而提高党外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领导水平,使他们成为既专又全的“多面手”,适应更大范围的交流使用。
四、选准载体,扩大党外干部的社会影响。为了使党外干部的形象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展示、取得社会的认可,2009年3月我们开展了“五个一”活动,要求全县党外干部走访一批群众、办好一件实事、联系一家企业、解决一个困难、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我们号召党外干部开展“进百企、解百家难”和“应对金融危机、履行社会责任”等专题调研活动,汇总整理意见、建议30多条,形成文字材料报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参阅,并得到高度重视,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2010年3月,统战部门与县政协共同组织科技、法律、农业、卫生方面有特长的党外干部以及担任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务的党外知识分子、专家、学者开展 “送技术、送法律、送健康”三下乡活动,为农民群众现场服务,现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同时,我们还定期组织党外干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每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前,县委统战部将参政议政的题目提前定好,然后发送到每位党外干部手中,使其充分发挥参政议政的职能和优势,有力地畅通了他们表达诉求和意见的渠道,受到了党外干部欢迎,也充分提升了党外干部的良好形象,扩大了党外干部的社会影响力。
2010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