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业链上筑堡垒拓宽群众致富路
产业链上筑堡垒拓宽群众致富路
——记凤翔县唐村乡索落树村设施蔬菜基地党支部
凤翔县委组织部谭荣盛 李晓锋
四月的凤翔古塬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活跃着一支党员志愿队,有的为群众建设施、配机井、搞滴灌;有的指导防治病虫害,联系客商销售……,一座座蔬菜大棚拓宽了群众致富路,一件件为民服务的鲜活事例拉近了党群心。受益的群众逢人便说蔬菜基地建支部给老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产业基地建支部
位于科技示范园西区的凤翔县唐村乡索落树村,是全省远近闻名的设施农业发展基地,是凤翔现代农业的一张“名片”。从2000年开始,在村主要干部的带领下,组织本村青年外出到山东寿光学习参观,借鉴外地经验,因村制宜,统一规划、统一调地、统一技术、统一贷款、统一管理,建起了全县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日光温室大棚。现已发展蔬菜大棚1200多座,品种达到10多个品种。
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变化。蔬菜的质量如何能持续保证?基础设施如何完善? 菜农的利益谁来维护?
针对这些问题,县委积极探索,创新党组织设臵,在索落树村率先建起了全县第一个设施蔬菜基地党支部。支部隶属于索落树村党
总支领导,支部有党员14人,支委3人,积极分子3人,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支部委员,以及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设施蔬菜生产党小组、蔬菜销售党小组、基地服务党小组。围绕产业技术服务、产品质量监督、蔬菜销售流通、基地生产生活服务、党员教育、组织宣传等工作对党员设岗定责,为现代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农民群众的持续增收提供了组织保证。
党员帮带解难题
支部建立后,发挥作用是关键。党支部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先从群众最需、最盼的问题入手,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党员结对帮带,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架起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桥梁。
——基地支部多方争取投资90多万元,新打机井1眼、配套井房1座,为基地内所有大棚安装了滴水灌溉设施,解决了生产水源不足的问题,加快了作务技术的现代化、效益化步伐。
——基地支部带头研究育苗技术,筹资10万元,建成了基地实验育苗大棚1座,用以研究育苗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破解育苗中的技术怪圈,为基地健康发展探索了新路子。
——基地支部积极争取国投资金6万元,安装大棚卷帘机68台,节约了生产成本,降低了资源损耗,提高了基地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基地党支部根据广大群众的需求,聘请专家现场授课3次,累计培训500多人次,提高了菜农科学种植的技术水平,丰富了销售管理经验。
——基地党员王亚祥,发挥种植黄瓜的技术特长,主动深入农户棚内,面对面技术指导;党员王甲喜利用自身优势,成立了蔬菜专业销售队,专门负责销售基地内的各类蔬菜;党员苏秋志,多方联系,从外省、外地调入化肥、生态农药、塑料溥膜等生产物资,使广大农户足不出户,在家门前就能拿到想用的农资。
活力迸发促增收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支部。基地党支部成立以来,先后完善了17项规章制度,推行了党员承诺制、双向评议、任期目标等制度,对所有党员进行设岗定责,实施了党员与农户一帮一扶持发展机制,基地内所有党员实行挂牌亮身份,全力打造产业党组织服务农户、壮大规模、增加效益的新形象。为了丰富支部文化生活,投资2万余元,购臵各类生产技术指导书籍、光盘1万余册(张),建起了党员读书室,为党员、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索落树蔬菜基地党支部的建立,把志同道合的农村经济能人聚集起来,实行内行当家,贴近产业发展实际和党员群众的利益需求,有效发挥了党员特长,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有效地破解了农村党建工作的困境,整合了农村产业资源,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至目前,单棚最高收入已达1.5万元左右,超过历史同期水平,农户收入达到700万元以上。(柴智强编辑)
第二篇:晓道:雪莲果特色产业拓宽致富路
晓道:雪莲果特色产业拓宽致富路
去年以来,晓道乡大力调整产业机构,引导群众尝试发展雪莲果这一特色产业,开辟了又一条致富的新路子。
今年来,晓道乡提出把“雪莲果做大做强”的口号,采取技术引导、资金扶持等形式,不断壮大规模。为确保产业效益和品牌信誉,乡上成立雪莲果专业合作社,请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户到各种植户讲解技术要点,合作社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如今,在各方的带动下,晓道乡种植雪莲果的农户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全乡共发展种植户100余名,种植雪莲果500余亩,按亩产6000斤、每斤2元保守估计,亩均收入可达12000元。全乡种植这一产业预计收入600万元。现已成为晓道乡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
第三篇:黑龙村党总支开展“四比”引领群众铺筑致富路[模版]
黑龙村党总支开展“四比”引领群众铺筑致富路
崇岗乡黑龙村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村党总支创新机制,在全村党员中开展“比本领、比绩效、比发展、比贡献”的“四比”活动,引领群众铺筑致富路。
比本领 党员争当致富带头人
比本领,主要看党员致富能力强不强。活动开展以来,全村广大党员自觉学习农村实用技术,争当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全村共争取到联保贷款70多万元,购进优良种公猪20多头。比本领,争当致富带头人,已成为全村党员的自觉追求。党员谋思路、学技能,带头搞起科学养殖,带头发展产业,有的还带头搞起了加工运输业。现年34岁的党总支委员李老全购买了双排座农用车,成为村里第一个靠跑运输致富的党员。
比绩效 产业发展托起致富希望
黑龙村素有崇岗乡“小粮仓”之称,全村有水田2000多亩,粮食一直是当地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在抓好粮食生产同时,全村党员率先发展烤烟产业和核桃产业,并负责对联系户的宣传发动、育苗、移栽、日常管理、烘烤等进行跟踪,带动其他农户发展。仅2009年全村种烟收入就达97万元,户均种烟收入2万元。2010年,全村已种植393亩,预计烟叶产量将达1200担。种植的3000多亩核桃认真实施“三率”抚育管护,长势喜人。
比发展 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
在开展活动中,党总支和党员认真发挥“党群致富联合体”、产业协会、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干新农村建设,各党小组党员无论年龄大小,均实行分工负责,特别在村道路建设上,采取一个党员盯一段,负责群众纠纷调处、负责动员群众积石积沙、投工投劳。目前,各党小组共组织修通进村入组硬板路8.2公里,一些毛路正在利用农闲时节陆续组织建设中。黑龙水党小组12名党员一年来带领全组干部群众修通入组主干道硬板路1公里。
比贡献 党员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村党支部实行党员挂钩联系本村的五保户、困难户和留守老人,定期为他们排忧解难,主动上门服务。在今年的抗旱救灾工作中,黑龙村党总支积极响应县委开展“党员抗旱先锋行动”的号召,总支书记李文勇积极组织广大党员上“夜班”,白天忙自己的农活,晚上组织带领广大群众浇烟水,同时积极帮助五保户和劳力困难户发展烤烟产业,确保大灾之年烤烟不减产。
第四篇:巨野县发展书画产业,拓宽农民致富路
发展书画产业,拓宽农民致富路
近年来,巨野县立足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书画产业,走出了一条靠书画带动农民致富的新路子。目前,全县有绘画专业镇4个,专业村50多个,具有相当艺术水准的农民画家2000余人,相关产业从业人员6000余人,书画装裱、销售点60余家,在全国建立固定销售网点70余个,产品远销全国30多个城市及日本、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生产、销售书画作品60余万幅,产业增加值1.5亿元,书画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1.抓引导,建龙头。前些年,活跃在农村的农民画师大都是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产品档次低,形不成规模。针对这种情况,巨野县因势利导,制定了《关于发展书画产业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县书画产业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书画产业的运作。2003年11月又设立了巨野县书画院,为正科级事业单位,配备了专职人员,使全县真正有了代表画乡的窗口单位。书画院作为巨野书画产业的龙头,从培训、创作、展览、交流、推介等环节入手,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提高了画乡知名度。2005年,县又在古城街建设了书画一条街,对入驻的画廊免收管理费,县每年给予房租50%的补贴,以优惠政策吸引客户。目前,书画一条街已入驻画廊46家,县财政每年扶持资金20余万元,已连续三年,书画产销兴旺,书画一条街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2010年底,县委、县政府又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发展书画产业的新思路,设立了1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多方筹资2600万元,在大野泽公园北侧建起了农民书画培训基地,占地面积16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项目建成后,将真正成为巨野书画创作展销的龙头。
2.抓人才,建基地。县组织力量,对全县队伍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根据分布状况,分期分批选拔优秀人才集中培训。县书法美术常年培训每年有500多人次,暑期培训每年2000多人次,对绘画人员较多的巨野镇、独山镇、麒麟镇、董官屯镇进行重点扶持,在乡镇驻地举办专题培训班,对热心从事绘画的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使绘画人员不断增加,成我名副其实的专业镇。董官屯镇农民画师徐凤秋创办了鲁西画院,每年培训1000余人,创作书画作品10万幅,带动了全镇书画产业的发展。
3.抓品牌,树精品。为提高画师创作水平,巨野县成立了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加强书画创作研究,组织人员到泰山、沂蒙山、太行山写生,全面提高画师的综合素质。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时代精神及城市建设需要,组织人员创作新品,提升传统产品档次,巨野县创作的工笔牡丹画工整典雅、色彩绚丽、雍容华贵、雅俗共赏,成为市场的抢手货,全国知名画店出售的工笔牡丹画80%出自巨野人之手。加强与高等艺术院校和兄弟画乡的交流合作,经常聘请专家、教授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作品点评等形式来巨野传经送宝。今年,与曹州书画院结合,举办了三期高等画师培训班,培训画师320名,积极参加全国书画展、文化产业博览会,到艺术院校和河南、上海、江苏等地举办画展,使画乡形象逐步提升。在此基础上,通过工商局注册了“绘画之乡”、“工笔牡丹画”、“麒麟艺术品”等商标,利用互联网,电视新闻媒体、文博会等方式,拓宽画乡宣传渠道,搞好画乡品牌推介,形成了巨野书画之乡的品牌。巨野画师的单幅作品从2000年的几十元上升到现在的几百元、几千元,收益逐渐上升。
4.抓交流,扩市场。近年来,巨野县建立了大外宣格局,多次组织画师赴济南、深圳、西宁、银川等地举行展销活动;与河南、河北、上海、西安、日照、聊城等十多个知名画乡、传统工艺品生产地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省艺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将巨野定为书画实习基地,通过对外宣传,不仅提高了画乡的知名度,而且拓宽了艺术领域和市场。为搞好书画销售,成立了巨野县书画销售联谊会,加强统一管理,规范市场秩序,逐渐转变互相压价、恶性竞争的不良局面。在麒麟镇运作成立了全省首个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洪庙村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人员、统一价格、统一销售,拓宽了销售渠道,带动了书画产业的发展。
为进一步做强书画产业,从中央党校聘请专家,编制了《巨野县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巨野县书画产业园区规划》,计划在农民书法培训基地北侧建设400亩的省级书画产业园。在产业园建设中,县制定了优惠政策,对土地按照公益事业用地进行划拨,对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规费给予减免,集中建设一批画廊、创作室,吸引省内外画家入驻,打造以学术研究、书画创作展销、工艺品生产销售为
主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带动文化产业上档次、上水平。到2015年,争取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书画产业增加值达到5亿元以上。
第五篇:产业链上党旗红
产业链上党旗红
党员的增加、产业的发展、经济的活跃,党组织如何设置?怎样才能聚人心、壮产业、促增收?这是摆在农村基层党组织面前的新课题。庆城县围绕特色农业的发展,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党员示范在成才和创业上,推进了农村党建与经济的互融互动,找到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最佳“接合点”。
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走进庆城县赤城县赵家川村,一片片空心菜郁郁葱葱,一架架黄瓜青翠欲滴。以前村民也种蔬菜,但由于信息不灵,新技术难以入户,村民很难致富。村里采取党支部介入、党员服务的方式引导农民组建蔬菜专业协会,各党小组“各有专攻”:技术小组收集并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引进新品种,形成产业特色;经纪人小组负责打开市场,组织蔬菜外销。如今村里有50多农户种蔬菜,年人均可增收1500多元。
党支部建在产业上,使得庆城县的苹果、瓜菜、草畜等支柱产业链条上活跃着大批党员的身影,他们中有技术能手,有销售大户,有加工企业老板。他们各显其能,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和带动农民增收,成为产业快速发展的“脊梁”。宝源公司建立了党支部,通过为农民无偿培训、签订订单、提供信息等措施,年实现产值5000多万元,有力地带动了果业、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庆城县高楼乡果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岳祥龙还被推荐为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人心聚在发展上产业的积聚,产业链的延伸,迫切需要一批善谋发展、能带民富、帮助百姓的带头人。庆城县结合村委会换届选举,把120多名得到群众拥护的党员致富能手、经济发展能人通过党内或村民选举使其走上了村干部岗位。
庆城县根据农村党员的文化水平、致富特长以及各村的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调整设置了种植业、饲养业、加工业等各类不同服务功能的农村小组,带动了2500多农户致富。三十里铺镇韩湾村推出“党员致富链”行动,即每个村干部分别联系一个致富能人和一个困难户,党员在中间发挥纽带作用,形成党员带致富能人、致富能人帮困难户的“致富链”。“致富链”内实行“五帮”,即帮信息、帮技术、帮资金、帮生产、帮经营,有效地解决了农户中普遍存在的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应用新技术难等问题。“致富链”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将人心聚在了产业发展上,也进一步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
成效体现在产业升级上白瓜子皮经过循环加工,身价倍增;牲畜出栏时节,农民再也不用劳神费力进行远距离贩运,制作狗肉、冷鲜肉等的加工企业在“家门口”敞开收购……
“农民要增收,农业要持续发展,产品必须转化增值。要增值,就必须走深加工之路。”庆城县决策者在发展农业新产业中,积极依托党支部举力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龙头带动,支部牵引,庆城县今年有1亿多元民资投入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上,促进了养殖、果业、蔬菜、小杂粮、花卉苗木等一大批优质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成为支撑一方产业的“龙头”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