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5:3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如何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最近,根据上级组织部门关于对“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 开展调研的要求,笔者结合所在单位——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的实际,通过查阅资料、走访企业与个人、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等方式,对园区近五年来发展党员和党员出

党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以及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建设方面的情况、存在问题、产生原因、表现形式以及主要特点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主要情况综述如下:

一、近五年来我委发展党员和党员出党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管委会党委(以下简称“民科园党委”)共有基层单位党组织11个,其中管委会机关支部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新社会组织)支部各1个,非公有制企业(新经济组织)支部9个。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止,组织关系在我委的党员人数为239名,其中属于民科园党委下属各基层单位党组织发展的党员为24人,平均每年约 5人。他们全部工作在企业或机关一线,其中35岁以下的有16人,占同期新发展党员比例为75%,高中以上文化的有18人,占比为75%,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的有13人,占比为54.1%,女党员10人,占比41.6%。除35岁以下新党员占新发展党员总数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新党员占新发展党员总数两项比例外,其余全部符合上级有关部门提出的发展党员的“四项”比例指标(即新发展妇女党员约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40%左右;35岁以下新党员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80%以上;生产工作一线新党员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60%左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新党员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90%以上,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新党员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45%左右)。

针对园区11个基层党组织有10个属于“体制外”的“两新”组织党组织这一特点,五年来,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民科园党委除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暂行条例》等上级组织部门颁发的“规定动作”发展党员外,还结合园区实际,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建立必要的“入厂年限期”作为确认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条件之一。即进入现所在企业的年限,高层管理人员原则上不能少于1年,中层管理人员不能少于2年,一线员工不能少于3年,方能列为培养对象,使非公企业展党工作与鼓励员工在企业安心工作结合起来。二是在实行发展党员“三榜”公示和“四审”制度的同时,借鉴部队邮寄战士立功喜报的做法,实行“两报喜”制度,即对新发展为党员的优秀员工以支部名义向所在企业“报喜”,以增强新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同时向员工家乡所在村(居)委报喜,以提升民营企业的政治荣誉感。

在“出党”方面,近年来,民科园党委真正按程序办理“出党”手续人员的暂时没有。但由于有52名与园区私营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但未将组织关系转走的党员组织关系仍然放在联合支部,其中大约有30名因联系方式不健全而基本上失去联系超过了两年以上(其中有一位因受到刑事处理而无法与本人联系),所以这30名党员等于是“变相”出党。

民科园党委目前的做法是:凡是能一次性交纳或补缴党费的,暂时保留其组织关系;凡是已经找到工作单位并基本稳定了的,就及时协助将其组织关系转往异地(近几年来已经先后协助这类党员办理了转往青岛、杭州、武汉、深圳、长沙等基层单位党组织介绍信手续合计10余人);凡是能将其组织关系转往所在村、居的,则尽可能将其转出(已经办理过5名党员转入本省廉江、始兴等家乡村、居党组织)。通过上述方式仍联系不上的,再按照上级新的要求精神处理。

二、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建设方面的情况、存在问题、产生原因、表现形式以及主要特点

实践证明,通过设置“入厂年限期”作为确认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条件之一,可以将看似单纯的“展党”工作与非公有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企业员工稳定工作等“捆绑”在一起,有利于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还可以从制度层面上协助企业做好人员稳定工作,防止个别人利用私营企业发展党员的相对“宽松”的机制,实现其政治上的“投机取巧”。而实行“两报喜”制度,既可营造私营企业内部的政治氛围,感受到党组织的存在和党的影响力,更可提升在私营企业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政治荣誉感,使他们中间的优秀分子不仅仅从私营企业获得正当的劳动报酬,还可以实现自己追求进步的政治信仰,使党的队伍在当前新生代产业工人中后继有人、生生不息,从而达到党章所提出的“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目的。

当然,即使是采取了上述措施,对照上级的高标准、严要求也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是由于普通员工在民营企业的地位决定了其缺乏“话语权”,真正属于一线生产员工发展对象较少;二是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对政治不感兴趣,要求入党的积

第二篇: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

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

14材料 2014020104 沈智超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这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如何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是党的建设亟需破解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我认为,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要遵循“质量建党、质量立党、质量兴党”的思路,认真贯彻“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把握规律,锐意创新,抓住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着力推动形成党员队伍吐故纳新、优进劣出、自我纯洁的良性循环机制。

目前,有极少数党员存在理想信念动摇,丧失了党员的起码条件,个别党员甚至出现信仰危机;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突出,脱离群众,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组织观念不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还有一些党员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不能严于律己,甚至违法乱纪。这些问题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威信,影响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主张要通过党员来实现,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最终要靠党员来落实。党员的素质能力如何,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如何,事关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是我们党实现“吐故纳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就是要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因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归根到底要靠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保证。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更加艰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不够,重发展党员数量、忽视发展党员质量,发展党员把关不严、出口不畅,使我们党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总结世界上一些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重视发展党员数量,更要注重党员质量和作用发挥。因此,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科学调控党员数量,不断改善和优化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

随着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的改变,面对党员队伍的新情况,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应当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完善和创新党员能进能出机制。

(一)把好入党关口,健全党的纳新机制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强大而富有生命力,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她能广泛地吸收社会各方面的先进分子。所以,把好吸纳新党员的入口关十分重要,而健全党的纳新机制,则是把好入党关口的重要前提。在发展新党员方面,必须严格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第一,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把握入党的标准。只有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真正把社会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才能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性质,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蓬勃生机和旺盛的战斗力。第二,创新吸纳党员的民主监督机制。要对党员的“ 入口”采取多方位的监督措施,就要将确定入党培养对象、发展对象和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等关键环节全部纳入公示,并统一明确公示的内容、形式、时间、范围等具体要求,确保发展党员每个环节在阳光下进行,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第三,完善教育培养机制。要对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培养,重点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端正入党动机。针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采取集中教育和个别帮教等形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对党的认识,促使他们尽快成熟。第四,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不能追求数量、忽视质量。扩大党员队伍的人数是以保证质量为前提的,发展党员不能搞摊派、下指标。如果党员队伍质量不高,长期处于松松垮垮、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人数虽多也会影响党在群众中的作用、声誉和形象。第五,注意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要充分考虑党员队伍的薄弱环节,使党员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第五,建立党员发展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党的基层组织和入党介绍人对发展党员负有重要责任。按照谁介绍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细化问责办法。入党介绍人对申请人的思想、品质、经历和工作表现不向党组织作出负责的报告而造成党员发展工作失误的,要追究介绍人的相关责任。党支部对入党申请人不进行严格审查或者对预备期考察失真而造成党员发展工作失误的,要追究支部负责人的责任。上级党组织不坚持标准、违反程序、审查把关不严、违反规定发展党员的,要追究其负责人和相关人的责任。

(二)转变观念,创造党员能进能出机制良性运行的氛围

党员能进能出本是现代政党保持活力的机制,但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观念上的原因,我们党实际上并没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相对而言,入党口子宽,出党口子窄,只要不违法违纪,党员基本上是终身制的,能自愿离党、退党的很少。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不管是什么原因退党,给人的印象,都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甚至被视为叛党。这无形中给想正常退党的党员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使那些丧失先进性的党员滞留党内。所以,必须转变观念,创造党员能进能出机制运行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动态跟踪管理,完善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和转正制度

党章规定:申请入党的人,经过支部大会通过和上级党组织的批准,并且经过预备期的考察,才能成为正式党员。预备期的作用,主要在于对预备党员进行进一步教育和考察。《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对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和转正有一系列明确规定和要求。实践中,这些规定和要求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一些党组织在讨论接收发展对象为预备党员后,放松了对预备党员的后续教育工作,有的甚至完全放弃了后续教育工作,对预备党员在预备期内思想状况、工作情况、现实表现等方面的情况漠不关心、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也不安排锻炼提高的机会,预备期满后,转正考察和讨论审批预备党员转正工作“程序化、形式化”。现实中还有一些流动预备党员,由于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之间工作衔接不到位,导致预备党员后续教育未跟上,甚至完全失控,有的长期不交纳党费,长期不过党的组织生活。这种情况在高校毕业生预备党员中尤为突出,有的学生预备党员毕业后由于工作不固定或单位无党组织,长期脱管。党章规定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如不具备转正条件的,要延长预备期,但实践中,除非预备党员出现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很少有延长预备期的情况。事实上,一些预备党员在预备期内已经出现了明显倾向性问题,但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带病入党”。这与一些党组织对预备党员教育和考察工作重视不够有关,同时也有制度不够完善的原因,尤其是对预备党员是否符合党员条件,能否转为正式党员,没有具体的评判标准。建议总结近些年各地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和转正工作实践经验,研究制定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和转正的单项工作制度,从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工作业绩以及群众反映等方面,对预备党员能否转正的标准予以量化、具体化。

(四)围绕增强“四自能力”,完善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近些年来,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对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实践中,也有一些党组织坚持得不够好,甚至有流于形式的现象,制度功能和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此外,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这一制度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特别是对评议什么、如何评议,以及评议结果如何使用等,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要紧紧围绕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充分吸收近些年我们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以提高党员的能力素质、增强党员党性观念为重点,坚持领导点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相结合,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严格的教育管理。具体讲,要突出“四个环节”:一要强化分类指导,突出剖析内容重点。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党员特点,坚持分类指导,确定不同的剖析重点。二要实行“开门评议”,吸收群众积极参与。变以往只注重在党内评议为面向社会,由党内扩大到党外,由单位扩大到社会,疏通监督渠道,广泛接受各方面监督。三要坚持定性定量结合,力求分析客观准确。结合党员自我剖析、党支部评价和群众评议,对每个党员在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的现实表现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定性结论。四要强化整改提高,合理运用评议结果。评议结束后,由党组织负责人对“问题党员”进行诫勉谈话,指导他们认真制定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督促其整改。评议结果要作为党内评先选优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五)严格问责,完善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目前,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推荐程序不合理、培养人和介绍人刻意隐瞒真实情况、群众参与监督热情不高等问题,出现了“家族党员”、“哥们党员”等严重损害党的形象的不良现象。实行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对于把好党员队伍“入口”关,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建立和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基层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组织委员为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和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发展党员考察人员是具体责任人。按照“谁介绍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细化问责办法。对不坚持标准、不履行程序和培养考察失职、审查把关不严的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对入党介绍人没有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发展对象真实情况,致使发展党员工作出现错误的,追究其失察责任,确保把思想、作风、业务等过硬且对党忠诚的人吸收到党内;对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等方面不按程序办事的,追究党支部书记的渎职责任,坚决遏制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拉关系、托人情等不正之风和“近亲繁殖”现象的发生;发展党员手续不全、政审不严、违反规定发展党员和党委没有按时召开党委会研究的,追究分管书记和组织委员的失职责任。对违反规定吸收入党的,上级党组织要予以纠正,一律不予承认,切实维护发展党员工作的严肃性。

总之,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是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础工程、先导工程,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努力在扩大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民主上下功夫,努力在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上下功夫,努力在把好“入口”、畅通“出口”上下功夫。既要着力治标,更要寻求治本之策;既要顶层发力推动,又要鼓励基层大胆探索,通过上下联动、多方努力、久久为功,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篇: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问题研究

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问题研究

摘要:

中国共产党的党员能进能出机制,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是我们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更是首次提出慎重均衡发展中共党员。但目前,一些地方的做法与当前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仍然存在党员入口把关不严、党员教育流于形式、党员监督管理虚化弱化、不合格党员处置相对偏软等问题。为此,我们应当从严把入口、强化监管、畅通出口等方面着手,健全党员队伍的进出口机制,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关键词:中共党员;能进能出机制;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5)03001603

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是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是始终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证。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特别是我们党长期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都对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党员队伍入口不严、出口不畅的问题在不少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

一、当前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全党各级组织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党员队伍教育培训管理,不断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也发现有一些做法与当前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员入口把关不严。少数基层党组织片面追求发展党员数量,降低标准发展党员,在审查发展对象时只重日常表现,对政治信仰、思想素质、入党动机考察不够;有的党务工作者审查资料不严格、程序执行不规范,甚至把一些发展环节省略或是搞“程序倒推”;个别党务工作者对党员身份“明码标价”,用“党票”换钞票,发展党员不讲程序,甚至帮忙做材料、“拉票”;少数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利用入党可增加学生就业机会、提干机会的优势,突

击、批量发展党员;个别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发展党员时搞“亲亲疏疏”,大肆发展亲属和子女。

2.党员教育流于形式。一些基层党组织党员学习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党员思想汇报制度等不够健全,未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未能严格按要求对党员进行轮训和日常教育,“三会一课”开展率低,党员教育工作“走过场”、效果差;少数党组织党员教育内容陈旧老套、方法单一老化,教学工作和实际工作需求脱节,深度、广度、高度都不够,让党员教育流于形式,未能达到通过教育促使大多数党员提高素质、增强党性的目的。

3.党员监督管理虚化弱化。一些上级党组织作风虚浮,深入基层不够,对下属党支部的情况不了解,无法对基层党支部进行有力监管;一些党员和党务工作者不敢坚持原则,在党员发展过程中或是组织生活中,即使发现了发展对象或其他党员存在缺点、错误,既不诚心诚意地指出来,也不向党组织反映,搞“你好、我好、大家好”;少数党支部民主评议流于形式,搞“一团和气”,存在谈自己多、评别人少,谈工作多、交流思想少,谈思路多、整改措施少,谈共性多、触及实质少的“四多四少”问题。

4.不合格党员处置相对偏软。一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不敢接触矛盾,对出现的“三不”党员、不合格党员、“口袋”党员不闻不问,甚至想方设法为其辩解、开脱;一些上级党组织在处置不合格党员上“捂盖子”,除违法犯罪等有“硬伤”的不合格党员外,不支持甚至不允许基层党组织对不合格党员进行处置;还有一些基层组织评议与处置脱节,评而不处,致使对评出的不合格党员该处置的没有处置。

(二)原因分析

虽然以上现象不是主流,只存在于少数党组织和党员身上,但影响极坏,破坏力极强,严重损害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层面。一是党务工作者主业意识淡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书记,认为党务工作远不如抓经济工作出成绩,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上,把党务工作当成了可有可无的“兼职”和“副业”,甚至当成“额外的负担”,导致个别单位或地方党务工作长期停滞不前。二是对党员数量和质量认识有误区。一些基层党组织把党员发展的数量作为党员发展工作是否取得明显成效的重要标志,片面认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就是扩大党员数量规模,对入党申请来者不拒,降低标准、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甚至违规发展党员。三是“多栽花、少栽刺”的思想根深蒂固。个别党务工作者不敢接触矛盾,在工作中不敢坚持原则,不严格遵守党员发展的标准和程序,不敢从严教育、管理和监督党员;一些单位和党组织负责人认为不合格党员处置十分敏感,处置不合格党员会给单位和自己工作抹黑,影响单位的成绩和自己的前程,千方百计回避谈论和处置不合格党员;一些党员担心给组织提意见和监督批评其他党员会遭打击报复,凡事不闻不问、不敢较真,一味做“好好先生”。

2.制度层面。一是制度设计有所滞后。随着时代的变迁,世情、国情、党情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在指导党员发展、管理工作方面仍然沿用的是20多年前中央和中组部颁发的相关文件,未能结合时代发展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一系列补充、完善的规章制度,在党员队伍建设与时俱进上下的工夫还不够。二是党员评价标准不够细化。当前,发展新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的相关文件,多是从宏观层面进行指导,办法不具体,标准未细化,一般性规定多、具体要求少,弹性的多、刚性的少,原则性的多、操作性强的少,由此导致在评价一个党员时,缺乏一个可参照的“标准线”,对党员评价随意性较强。三是责任追究制度不够完善。这些年,我们虽然建立了党员发展审批、党员轮训等制度,但对党员发展、教育、监管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的界定还比较模糊,对违规发展党员、教育管理缺位等情况的处理意见和举措还不够完善和明确,导致对党务工作缺乏有力的制约,该追究责任的未能及时追究,或者追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3.执行层面。一是没有把政策规定学足吃透。少数基层党务工作者本身文化水平不高,主动学习意识较差,没有把党务工作相关的政策规定把准吃透,对规定程序一知半解、似是而非,执行起来随意性很大,发展党员程序执行时常“走样”或随意简化程序,发展党员质量难以保证。二是作风软弱懒散,执行制度不严格。部分党务工作者对自我要求不严格,做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严谨、不严肃,遇事推诿、拖拉,发现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绕道走”,对发展党员程序的不规范和错漏听之任之,党员犯错误不教育,对于流动党员、“三不党员”、“口袋党员”等不管不问,不合格党员不及时清理处置,导致一些不合格党员长期残留党内,党员队伍战斗力减弱、纯洁性受损。三是不守纪律、不讲廉洁。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受市场经济利益关系和“一切向钱看”等不良思潮冲击,工作中不讲党性原则、不守法律法规,把发展党员、监督党员、处置党员的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砝码”,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执行政策时搞小圈子,亲疏两条线,导致一些优秀分子被挡在党的门外,一些不良分子却混入党内。

二、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对策建议

当前,构建一个健全的党员队伍进出口机制,应当从严把入口、强化监管、畅通出口等方面着手,破除“只进不出”、“易进难出”的观念和思想模式,做到有进有出、自然流动,才能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一)编制科学合理的党员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着眼于高标准、高水平,组织党建专家、党建研究单位和相关部门,对当前党员队伍结构、党员质量、建设方向和目标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综合分析研判,并结合党的工作大局和党情、国情、社情、民情的变化,编制科学性、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党员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既要对党员队伍规模、结构、质量等进行宏观把握和指导,又要突出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党员教育和管理、不合格党员清理等重点,从而让党员队伍建设有章可循。

(二)健全落实党员发展相关制度机制

一是建立发展党员预审机制。在支部大会讨论吸收新党员前,可推行组织谈话、资料审查、考察走访“三前置”制度,对入党动机不纯、入党材料不完善、群众评价差的发展对象,坚决不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同时,要充分征求纪检、计生、公安、信访等部门意见,详实了解发展对象的综合表现。二是建立完善发展党员票决制度和公示制度。严格按照先告知情况、逐个讨论、逐个票决、一人一票、票决结果当场公布的要求推行票决制,并通过网络、张贴栏、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提前进行公示,从而进一步扩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严格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度。对不坚持表彰、不履行程序和培养考察失职、审查把关不严的责任人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及时查处和通报违规发展党员的典型案例,切实维护发展党员工作的严肃性。

(三)多渠道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监督

一是改进党员教育方式。深化大规模党员轮训,严格“三会一课”制度,采取举办培训班、报告会,开展读书活动、知识技能竞赛等形式,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分类教育,对年老体弱党员、流动党员开展送学上门、结对帮学等活动,确保教育“全覆盖”。通过专题辅导、案例教学、座谈交流、警示教育、自我评议等方式,改变单一说教式、灌输式教育方式,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手机等现代媒体平台,提高党员教育培训的生动性。二是改进党员管理方式。要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党员群体特点,分类制定完善管理办法,特别是要加大对流动党员、退休党员和无职党员的管理力度,在坚持党员日常管理标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党员日常联系方式、党员作用发挥评价方式,通过设岗定责积极发挥各领域党员作用。三是加强党员监督工作。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进一步健全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谈话和诫勉、询问和咨询等工作机制,教育引导每一名党员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其他党员的监督。同时,积极探索扩大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形式。总之,要通过教育、管理、监督确保大多数党员合格。

(四)做深做实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要紧密联系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党员的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完善党员民主评议工作机制。在评议指标设置上,除理想信念、组织观念、宗旨意识、遵纪守法、道德品质等共性指标外,可根据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实际,设置个性化指标,避免“一把尺子量人”,提高评议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在评议程序制定上,可按照不低于党员数30%的比例,邀请群众代表、服务对象列席旁听党员评议大会,发表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建议,参与对党员民主评议的打分。同时,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民主评议的监督,通过走访党员群众,比对纪检、信访、综治和计生等部门的违法违纪记录等方式,对评议结果进行逐一复核并及时进行通报,确保评议结果党员服气、群众认同。在评议结果运用上,要及时对评出的优秀党员予以表彰,作为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树立、宣传优秀典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评议不合格党员要及时进行帮扶教育和清理。

(五)大力畅通党员队伍出口

本着“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畅通党员出口机制。一是建立科学界定不合格党员机制。结合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对不合格党员“精准定位”,除党章规定不合格党员标准外,制定切合实际的不合格党员的具体标准,党支部、党委(党组)和组织部建立不合格党员“四级”台账,准确掌握不合格党员基本情况。二是严

格不合格党员处置程序。严格按照核实取证、支委会讨论、基层党委(党组)预审、组织部审核、思想疏导、支部大会表决、党委(党组)审批等程序,规范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并及时向不合格党员公开、通报。三是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按照采取“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原则,自愿申请退党的应予以批准,对被暂定为不合格的党员,要建立教育帮扶和谈心谈话机制,把处置和教育相结合,对其进行限期整改,整改期间通过安排优秀党员与其结对子、支部委员进行谈心谈话等方式帮助督促整改,整改期满,再次召开支部大会进行评议定格。对不能认识自身问题、不愿整改和整改不合格的,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坚决予以除名。

Perfecting Mechanism under

Which Party Members Can Enter or Exit

ZHAO Chuang,JIANG Chenghui

(Party School of Chongqing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Chongqing 400041,China)

Abstract:

To perfect the mechanism under which party members can enter or ex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optimize the composition of Party membership and to push forward the whole party members’ quality,a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keeping advanced quality and pure quality of the CPC.In recent years,the party organizations at all levels have highly valued contingent construction of party members.Recruiting the Party members strictly follows the standard of keeping the criterion and quality,improving the structure and careful development,and adopts a variety of forms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training and the management of party members and to further deal with unqualified party members.With the above measures conducted,the composition of Party membership is optimized;developing Party members and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party members is continuously promoted.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arty membersrecruiting detailed codes requires that recruiting party members must be careful and in a balanced manner for the first time.However,some present practices being unmatched with new situation and conditions of contingent construction of party members,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 which cannot be neglected.It makes it an urgent problem to perfect the mechanism under which party members can enter or exit.Key words:communist Party members of China;mechanism under which party members can enter or exit;construction of Party membership

(编辑:蔡秀娟)

第四篇: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问题研究

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问题研究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在当前急速的经济转型时期,一些地方和单位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监管力度不够,重发展党员数量,忽视发展党员的质量,发展党员把关不严、出口不畅,严重影响了我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使命实现。那么,如何抓好党员的管理,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此,结合我县实际,深入探析党员管理状况,针对存在问题,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措施,不仅对于加强党员管理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而且对于推进党的建设和长久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机关党支部党员管理的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调查所了解的情况,近几年来,特别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各级党组织都非常重视党员管理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和解决。

(一)缺乏对党员进行有效的理论武装,党员素质有待提高。有的党组织对理论学习不重视,存在着学与不学关系不大的思想,有的组织理论学习还仍然采取传统的说教方式,缺乏对党员进行有效的理论教育,从而理论学习成为种形式和口号,思想观念不能随形势发展而提高。因此,理想信念不坚定,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不遵守党规党法,甚至自私自利,长期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普通党员也不在少数。甚至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相当部分老党员退休后,逐渐减少甚至不参加党组织生活、学习,以至于思想意识、革命意志也退伍了,出现了对党事业不关心、不支持、不配合等现象。

(二)对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

有的党组织对党员疏于教育和管理,在工作上要求多、在思想政治上关心少,抓普遍性教育管理多、联系实际进行个性化教育管理少,工作缺乏说服力和感召力;有的支部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党 员中出现的问题总是找理由把矛盾上交,想通过上级党组织解决,致使党员之间的矛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个别后进党员长期没有转变。

(三)贯彻落实党组织的规章制度不力。

近些年来,基层组织党建工作在狠抓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很多党支部的有关规章制度也比较健全。但是,贯彻执行的情况却不够得力,尤其是党员学习制度、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和党费缴纳制度等落实的不尽人意。如有的支部不能按时召开组织生活会,党员长时间不过组织生活。对党员中存在的问题敷衍几句了事,缺乏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在执行党费收缴制度方面,随着工资的上涨,党费缴纳比例也在上调,很多党员在缴纳党费中选择了逃避,很多机关支部出现党员不按比例上缴党费的情况,一些退休党员只按每月统一交10元、5元标准缴纳党费,甚至出现拒缴党费的情况,这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很大负面影响,在老党员中造成跟风现象。还有少数支部,制度建设往往是搞形式主义、走过场,难以发挥应有的保障作用。

二、党员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目前党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根源在于党员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不适应症”。这种不适应,从宏观上看,主要是党员管理工作远远滞后于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从微观上看,基层党员、党务工作者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也有诸多不适应。这种“不适应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对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党员发展不尽合理。一是发展质量不高,有的党支部特别是农村,发展党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二是入党积极分子源头不足,农村的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被发展为党员的所占比例较小;三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党组织片面理解发展党员的要求,认为党组织不断扩充壮大,党员数量不断增 加才是兴旺发达的表现,忽视了党的坚强有力主要在于先进,党员的重要作用主要在于先锋。此外,还有的在发展党员工作增加了人情关系,导致发展党员把关不严,党员队伍鱼龙混杂,数量重于质量。

(二)党员学习教育没有与时俱进。一是对学习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领导层重视不够,认为党员培训是可抓可不抓的软任务,教育管理有所放松;二是个人学习意识不高。部分党员干部自身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学习教育有厌烦情绪;三是教育因循守旧,形式化严重,内容单一,缺乏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没有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党员特点来开展,往往是“一刀切”、“一锅煮”,缺乏针对性,缺少足够的动力和活力,满足不了广大党员的需求,难以吸引广大党员参与。

(三)党员管理没有形成健全良好的运行机制。一方面,有的支部贯彻执行党章的意识不强,不能认真严肃地地按党章要求管理党员;另一方面,现有的党员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可操作性不强。值得一提的是,党章规定的“劝退”、“除名”、“自行脱党”等方式认定尺度难以把握,实际操作困难繁琐,使得一些入党动机不纯、思想觉悟不高、工作作风不实、行为操守不廉的“投机分子”长期存在于党内,没有受到应有的处臵,至于“除名”、“开除党籍”等规定,已经是一种底线惩戒,若党员不触及底线,不触犯刑律,则很难招致党纪惩处。换言之,一名党员即使信仰不坚定,表现不先进,哪怕群众都觉得他已没有“党员样子”,却依然能“安然无恙”呆在党内,堂而皇之混下去,如何规范的、有序的、常态的将那些不合格党员及时“劝退”出党员队伍,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三、进一步加强机关党员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中提出: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这是保持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创新之举,也是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健全党员能 进能出机制,让政治立场坚定、战斗力强、党性原则强、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员留在党的队伍里,让那些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的党员,要求限期整改或者清出党员队伍,才能真正实现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才能让党始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序中领先一步,处于核心,为人民谋福祉。

(一)要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要确实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履行入党手续,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重视从社会各领域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特别是在农村优先把优秀青年、致富能手、复员军人发展到党内来,确保党员素质水平,保持先进性。要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提高政治素质,端正入党动机。此外,要注重对党务工作者的党性教育,切实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做到纳贤才不唯亲、不唯利,严把质量关,真正把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二)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要区分各阶段的党员教育管理,特别是老党员的教育管理,如鹿寨县50岁以上党员占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老党员管理得好不好,影响重大。因此,要抓好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理顺组织管理,退休党员实行社区(村屯)管理,即按居住地转入所住社区、村屯支部管理,确保学习、组织生活不误;二是在社区、村屯建立离退休老党员支部,加强管理,发挥老党员作用;三是建立和完善教育学习机制,结合机关、农村实际需要,创新方式抓好“三会一课”,做到学习面广,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切实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老党员要确保学习常态化,使老党员年老思想不落后,退休不退伍;三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畅通不合格党员“出口”关,已不符党员条件的党员,要及时坚决地予以清除出党组织,严肃党纪。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通党员管理的“出口”通道。一是处臵不合格党员工作常态化,党章规定:“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过去净化党员队伍一般是依靠集中的整党活动,有明显的阶段性、运动式特点,而现在需要探索的是常态化的长效机制,破解能“进”不能“出”的难题。二是按照党章规定,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及时处臵不合格党员。形成“半年一分析、一年一评议、二年一登记”为主要内容的“三段一体”党员队伍纯洁机制,搭建起党员队伍“正常出”的有效渠道。

鹿寨县直工委

杨迪桂

第五篇:高校的党员能进能出机制

高校的党员能进能出机制

(一)研究现状述评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这是提高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要遵循“质量建党、质量立党、质量兴党”的思路,认真贯彻“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把握规律,锐意创新,抓住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着力推动形成党员队伍吐故纳新、优进劣出、自我纯洁的良性循环机制。

长期以来,受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一直存在“党员终身制”、“管进不管出”、“不犯大错不退党”、“退党须诿三分过”等现象。一些腐败变质的不合格党员,长期混迹于党组织当中,给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带来不可低估的破坏和影响。事实上,自人类社会有了政党组织以来,各国政党制度普遍保存有党组织成员能进能出机制。中国共产党《党章》也明确规定“党员有退党自由”。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以来,全国各地党组织开始掀起一股探索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热潮,健全高校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探索,自然也不例外。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高校党组织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研究不断持续深入。据知网数据查询分析,近3年来,关于保持高校党组织先进性的研究论文多达1170多篇;关于保持高校党组织纯洁性的研究论文,也有110多篇。但是,这些研究论文大多从党员发展、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评价等角度入手进行研究,而几乎没有直接涉及健全高校党员能进能出机制这一实质性问题。因此,这也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相对较大的空间。

(二)选题意义

健全高校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对于高校党组织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严格把关高校党员的“进口”,畅通清退不合格党员的“出口”,对于提高高校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促进高校党建工作成效、增强高校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永葆高校党组织先进性和纯洁性,对于高校更好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和创新文化文明等重要使命,都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健全高校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对于健全党员发展机制、党员管理机制、党员评价机制、党员教育机制,同时对于丰富高校党建理论思想,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健全高校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研究,有助于高校党组织领导干部熟练掌握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在规律,不断提高对师生党员的管理教育成效,全面深化高校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断丰富高校党建工作的理论思想。

2、实践价值:健全高校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在实践环节上可以促进高校党组织严格把好党员发展的“入口”、强化党员管理教育以及考核评价的“滤口”、清退不合格党员的“出口”等若干重要关节点,有助于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和管理教育质量,有助于实现“质量建党、质量立党、质量兴党”。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1、分析健全高校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

2、研究健全高校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3、探索健全高校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建构。

(二)研究内容

1、高校党员“终身制”的现状、成因及其危害性分析;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不健全的原因剖析。

2、建立健全高校党员退出机制的模式探索。

3、建立健全高校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网络管理模式。

(三)主要观点

1、健全高校党员能进能出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

具体包括:入党积极分子教育机制、党员发展机制、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党员考核评价机制、落后党员教育帮扶机制、违规违纪党员教育处罚机制、不合格党员的筛选评定机制、不合格党员正常退出机制、不合格党员退出后的再教育机制等。

2、高校党员正常退出机制的基本原则、退出程序和适用对象。(1)基本原则

具体包括:优进劣退原则、自愿原则、惩戒原则、跟踪教育原则,等等。(2)退出程序和适用对象:

主动退出程序:按照“本人申请→组织谈话→召开大会→报上级批准→通知本人→存档备查”的步骤进行;适用于主动要求退党的党员、信仰宗教的党员等。

被动退出程序:按照“筛选清理不合格党员→支委会拟定除名人员名单→调查核实→公开通报→召开大会→作出决定→报上级批准→通知本人→存档备查”的步骤进行;适用于“三不党员”(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履行党员基本义务),以及经考核评价鉴定为不符合党员条件而自愿退党的正式党员。

3、高校党员退出机制的健全:(1)合格党员资格审查制度;(2)党员民主评议制度;(3)不合格党员筛选评定制度;(4)不合格党员跟踪教育制度;(5)不合格党员正常退出机制;(6)不合格党员退党后的继续教育制度。

4、高校党员退出机制配套机制的完善:

(1)高校党员发展机制的完善:重点端正入党动机(强化入党积极分子教育),控制数量(控制发展党员的比例)、把握质量(强化管理,宁缺毋滥,等等);

(2)高校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完善:重点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提高党日活动的参与性和实效性;(3)建立健全党员评价考核制度、创先争优制度、激励制度和惩处制度。

5、建立健全高校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网络管理模式:运用网络信息化管理手段,在高校“党员学习系统”(1.0)的基础上,开发高校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网络软件——“党员退出管理系统”(2.0),实现高校党员能进能出信息化管理。

(四)创新之处

1、理论创新:本课题组研究内容涉及各类高校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具体构想,既探索不同类别高校的办学性质、所处区域、文化背景等因素带给党员退出的影响异同点,又探索高校党员退出机制的共同规律与差异性,为健全高校党员正常退出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2、实践创新:本课题组将探索适应不同高校实际的大学生党员能进能出机制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发高校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网络软件,实现党员能进能出的信息化管理。

3、方法创新:课题组采用多学科、全方位、深层次、系统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使研究更具科学性。

(五)重点难点

1、重点:建立适应各类高校的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开发高校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网络管理系统。

2、难点:党员考核评价机制的完善;党员数量与党组织质量的关系;退出党员的再教育问题(比如,不合格党员退党之后接受再教育表现优秀者能否再次加入党组织),等等。

下载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