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对执政条件下发扬党内民主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5:2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云对执政条件下发扬党内民主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云对执政条件下发扬党内民主的思考》。

第一篇:陈云对执政条件下发扬党内民主的思考

陈云对执政条件下发扬党内民主的思考

作者: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来源:光明日报

来源日期:2005-6-21

本站发布时间:2005-6-28 8:43:50

阅读量:285次

陈云同志深知党内民主对于保证党的正确领导和促进人民民主的重要意义,所以从建国以来直至他的晚年,一直致力于探索党在执政的条件下如何保证和发扬党内民主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

一、要正确理解和处理民主制和集中制的关系,保证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的民主集中制得到全面贯彻

陈云始终认为,我们的武器是组织和统一,这是党的力量所在。使无产阶级政党成为有组织的统一的部队,是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他十分强调全党必须贯彻“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他认为,如果没有集中统一的领导,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的保证,党就只能处在一种涣散无力的状态,就不可能完成党的任务。

同时,陈云又十分强调发扬党内民主的重要性。认为民主是集中的基础,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也不可能形成党内真正的团结和统一。陈云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时说:“从七大到全国胜利前,我们党都很民主。建国初期,民主集中制也贯彻得很好。”但是,“从一九五八年起,特别是庐山会议,民主集中制传统被一点一点地破坏。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说什么‘顶峰’、‘一句顶一万句’,民主集中制搞得很不好。”他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时特别强调:“这关系到民主集中制。”这首先是指党内民主受到破坏,因而也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从这里可以看到,党内民主是否得到发扬,同党的事业是前进还是停滞甚至倒退,关系极大。

粉碎“四人帮”后,陈云进一步总结“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教训,提出“抓纲治国,首先要治党”的正确主张。他说:“要特别注意两点:第一,要对抬轿子、吹喇叭和逆风恶浪袭来时随风倒的人保持警惕,这样的人都不是实事求是的人。第二,要认真做到毛主席历来倡导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做有助于防止不正之风的横行。有了由高度民主而来的高度集中,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局面才能出现。”这番话语言平实,却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党的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对于我们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有着重要的思想价值和指导意义。

陈云在高度重视发扬党内民主的同时,还指出党内民主的扩大必须是逐步的,不能急于求成;极端民主化倾向会危害党的事业,是不能允许的。在他看来,发扬党内民主,是为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保证党的正确路线得到贯彻执行。如果离开了这个根本目的而空谈抽象的民主,则是完全错误的。陈云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指出:“党内民主是必要的,但扩大民主应以有利于工作为限度。”他还针对新时期党内出现的新情况,明确地说:“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

二、要尊重和保证党员的民主权利,党内要允许讲话,允许讲不同意见,还要允许讲错话,允许保留自己的意见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党经历了“大跃进”的挫折和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陈云指出:“这几年我们党内生活不正常。”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党内出现了“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庸俗风气。他说:“这种现象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人说话有时免不了说错话,一点错话不说那是不可能的。在党内不怕有人说错话,就怕人家不说话。”他还从领导的观点出发,提出:“我们应该欢迎唱对台戏,希望人民多提意见。”“挨骂可以提高我们的警惕性,从而发现工作中的错误并改正错误。”他还说:“人们认识事物,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这里重要的是找‘反对派’;如果没有‘反对派’,也要假定一个‘反对派’。”他强调在党内和人民内部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发动广大群众和干部对我们的工作提意见。他说:“领导干部听话要特别注意听反面的话。相同的意见谁也敢讲,容易听得到;不同的意见,常常由于领导人不虚心,人家不敢讲,不容易听到。所以,我们一定要虚心,多听不同的意见。”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这也促使陈云在新时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如何切实加强党内民主的问题。这时他提出判断党内生活是否正常的一个标准,这就是:党内“如果鸦雀无声,一点意见也没有,事情就不妙。”“要是开起会来,大家都不说话,那就天下不妙。”他一再强调:“党的任何一级组织,允许不同意见存在,我看这不是坏事。有不同意见,大家可以谨慎一些,把事情办得更合理一些。允许有不同意见的辩论,这样可以少犯错误。一个人说了算,一言堂,一边倒,我认为不好。”他在出席党的十一大讨论党章修改草案的会议时,提议在“党员对于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如有不同意见,有权在党的会议上提出讨论,并有权越级直至向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主席报告,但在行动上必须坚决执行”这一条中,加上“保留意见”一句。会议接受了这个意见。他认为,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对待不同意见应当采取的态度:“提第一次,我们欢迎;提第二次,我们也欢迎;提第三次,我们还是欢迎。这样,我们这个党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就会兴旺发达,大有希望。”

在新的历史时期,陈云既充分肯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内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得到恢复和发展,同时他又清醒地认识到:“历史经验证明,实行民主集中制,做起来很不容易。”他殷切希望:“在各级领导班子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倾听各种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不同意见。要照党章办事,不要一个人说了算。”“新进各级领导班子的中青年干部,要注意学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总之,陈云期望通过发扬党内民主,在党内能够形成毛泽东提出的“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他认为,“这件事是我们全党最大的事情。”

三、要有积极而健康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党内民主生活的重要表现;既要分清是非,又不要随意给人扣大帽子

陈云历来主张党内要有一种正气,既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又要善于听取各种意见,包括反对自己的意见。他说:“要有勇于承事的精神,不要怕得罪人。共产党里要讲真理,怕得罪人,做‘两面光’,结果会两面得罪。”“不要怕争论,在争论中才能出真理。”1953年在高岗企图夺取党和国家领导权的阴谋活动中,陈云表现了高度的原则性。他说:“我把高岗和我说的话向党说出来,高岗可能觉得我不够朋友。但我讲出来,是党的原则,不讲出来,是哥老会的原则。”在他看来,党内是不允许存在那种庸俗的、无原则的作风的。

陈云认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上下通气的必要条件。只有通气,才能团结;只有民主,才能集中。但这种批评又必须是说理的,与人为善的。他在延安时期就对用什么方法使人敢说话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他认为:第一,领导者的态度要好。如果一个领导者架子搭得很大,面孔死板板的像阎王那么可怕,一定没有人去接近他,即使和他说话,十句话也要忘记八句。第二,少戴大帽子。如果一个人说错了几句话,你就对他来一顿批评,不是说他是“左”倾空谈主义,便是讲他有右倾机会主义的嫌疑。如果随便给人家戴上这类大而无当的帽子,一个人头上戴了三四顶,恐怕就“差不多”了,不能工作了。第三,当你去批评人家错误的时候,要指出人家错误的根源以及纠正错误的方法。他说:“一般地说,批评的人有两种态度:第一种是声势汹汹地指责人家;第二种是和颜悦色地说服人家,善意指出犯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办法。只有后一种态度,才能使被批评者心服意满,问题才能够真正解决。”后来他还说:“争论问题不要被感情所左右,要冷静区别与对方哪些意见一致,哪些不一致;要做实际工作,不要动不动就给人戴‘左’或右的帽子,否则很容易伤感情,弄得不可生活。”这些确是凝结着党内生活经验的至理名言。

在陈云的革命生涯中,既勇于自我批评,又善于开展批评。据回忆,在建国初期,陈云管经济工作的时候,外贸部、商业部有个别同志不那么心服。陈云正确的意见他们也不太赞成,明明作了决定,可是执行起来不照着决定办,结果犯了错误,造成了损失。于是,有的同志就把这个错误上纲为“反对陈云同志”。陈云知道后表示:是非是应该分清楚的,但是说这几个同志反对他,他没有感觉到。他不赞成这样来批评这几个同志,更不赞成把反对他写在这几个同志的结论中。回忆者说:“陈云同志对别的同志一向持这种态度。在讨论哪个同志的错误的时候,他也提出批评,但他总是要讲,不要随便说人家反对这个反对那个,不要说人家这个是反党,那个反对社会主义,同志嘛,是非分清就行了。”这确是为我们树立了正确开展党内批评,特别是领导者正确对待下级错误的典范。

在新时期,陈云敏锐地指出,在当前党风中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是非不分。有些同志在是非面前不敢坚持原则,和稀泥,做老好人,而坚持原则的人受孤立。他说:“这种情况,在‘文化大革命’以前也有,但现在比那时要严重得多。”他认为,对于这种怕矛盾、怕斗争、怕得罪人的问题,“如果只从维护党纪提出来,我认为还不够,应该把它提到全党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高度。要提倡坚持原则,提倡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的精神。只有我们党内首先形成是非分明的风气,党的团结才有基础,党才有战斗力,整个社会风气才会跟着好转,才会使正气上升,邪气下降。”在这里,陈云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存在的一个更带本质性的问题,它对于我们在新时期健全党内生活、加强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健全党内民主,要有制度保证

陈云十分重视党的制度的保证作用,强调党内生活必须遵循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必须维护党规党法。他一再地说:“重大问题的决定,必须经过集体的充分讨论,以便减少失误,少走弯路,把事情办得更好。”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恢复党的八大所决定并经实践证明是必要和有效的制度,设立中央书记处作为在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的工作机构。陈云在全会讲话中特别建议:“书记处的工作方法,我认为应该采取办公会议的方式”,强调“要认真实行集体领导制度。”

到了晚年,陈云更深切感到发扬党内民主,仅仅强调让大家讲话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保证。1987年1月,他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党内要强

调一下,要有民主生活制度,常委多少时间开一次会,政治局多少时间开一次会,要立个规矩。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政治局扩大会议,应该分开来开。这是党内民主生活。民主集中制要坚持。经常开会讨论,经常交换意见,就不至于出大的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使我们看到在陈云的党内民主思想中所蕴涵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今天深入研究他在这方面的论述,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切实克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第二篇:对推进党内民主的几点思考

对推进党内民主的几点思考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推进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活力,健康党的肌体,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的必然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推进党内民主,提升党员民主素养是基础。党员的民主素养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基础。党员的民主素养高,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高,反之,党员的民主素养不高,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差,事必影响党内民主的发展。为此,要加深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实质的理解与认识,要逐步培养党员的民主习惯,提高党员的参事能力,丰富党员参与民主生活的实践形式,进而提高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强化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调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

二、推进党内民主,提升党员主体地位是前提。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为此,我们必须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要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切实把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放在突出位置。要积极拓宽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切实把党员享有的各项权利落到实处。要严厉查处压制批评、打击报复等侵犯党员权利的行为,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提供坚定支持。

三、推进党内民主,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是保障。要加大党务公开力度,以提高组织工作透明度为目的,完善公开程序,明确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提高公开质量,切实把推进党务公开作为发展党内民主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探索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工作,充分发挥党代会闭会期间代表的作用。要完善党的地方委员会工作制度,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进一步规范全委会与常委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要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通过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充分行使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要加大党内监督力度,实行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建立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度。

四、推进党内民主,创新民主实现形式是关键。要积极推进党代会常任制试点,试行基层党代表直选和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做法,切实把普通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落到实处。要在不照搬照抄别人的模式的同时,积极借鉴其他地区在发展党内民主方面的一些有益做法,形成自己的特色。

第三篇:党内民主思考心得体会发言

党内思考心得体会发言

发扬党内,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是首要。发扬党内首当充分尊重全体党员的意愿、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做到重大决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使每一位党员“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让其成为推动党内的重要力量。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程度直接衡量着党内发展程度,党内是否实现,关键*就看党员的意愿是否做真正表达,党员的创造力是否充分发挥。

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保障党员权利是前提。要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就要让广大党员直接而广泛地参与到党内各项事务之中,落实好党章和党内规章赋予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等各项权利。一句话就是要保障党员平等享有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

保障党员权利,制度保障是根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管理就没有约束。制定党内制度,是制度建党的根本。随着时代发展和党在各个时期任务的变化,党员的权利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也反映了不同时期党对党员的不同要求。

新时代,我们党进行的伟大斗争、建设的伟大工程、推进的伟大事业,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目标任务也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面对新目标新任务新形势,既需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也需要更充分地发展党内,发挥党员主体作用。

第四篇: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几点思考

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几点思考

2010年11月29日17:25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总第308期)作者:吴美华

【摘要】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也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展党内民主关键是要提高党内民主的制度化水平,逐步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包括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主干制度和配套制度。

【关键词】党内民主 人民民主 党的建设

党内民主的极端重要性

关于党内民主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六大报告有一句最精辟的话:“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把党内民主提到如此的高度,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民主是现代政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政党政治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但是,对于民主的认知和实践并非易事。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发展党内民主方面走过了艰辛曲折的道路,甚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和第一国际时期,积极倡导实行民主制,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发展党内民主的措施。列宁在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比较好地处理了发展党内民主与实行正确集中的关系,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地位,建立了集体领导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然而,自上世纪30年代起,斯大林破坏党内民主的一些做法,给苏联共产党和世界各国共产党的建设带来了严重危害。苏东剧变,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个人专断、高度集权体制的一个惩罚,是长期压制民主、窒息党内民主空气必然导致的恶果。

中国共产党是追求民主的政党。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就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潮。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延安时期,我们党提出了“实行党内生活的民主化”的要求。从那时起,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生活是比较健康的,民主风气是比较浓厚的。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土壤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民主意识、民主传统和民主训练毕竟还较为欠缺,曾经多次犯过严重破坏党内民主的错误。陈独秀的封建家长制作风,在党内开了很不好的先例,使党无法挽救大革命的失败。王明的独断专行,把教条主义推向极端,使党在白区损失了百分之百,在红区损失了百分之九十。上世纪50年代末,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都偏离了正确方向,党员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政治生活极不正常,许多党员被批斗、关押,甚至迫害致死。就连作为国家主席、党中央副主席的刘少奇也受到不公正对待,竟在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这样一个违反党内法定程序的会议上被“永远开除出党”。正如邓小平所说:“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

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干部可以变质,个人也可以变质。”①这些历史的悲剧、沉痛的教训,应该足以唤起我们对党内民主的反思和觉醒。

改革开放30年来,从邓小平同志率先提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重申“三不主义”,到江泽民同志提出“政治文明”的科学概念,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再到胡锦涛同志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并且在发展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方面推出一系列新举措。这些新思想、新论断蕴含着对以往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和对发展我国民主政治的现实考量,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民主认识的逐步深化以及发展民主自觉性的不断增强。当今世界,政治民主化浪潮汹涌澎湃,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造成一定冲击和压力。国内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党员队伍结构的变化,也对发展民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形势下,我们不仅要对发展经济有紧迫感,而且要对发展民主有紧迫感,因为它同样关乎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全党同志都应当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

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同时,二者在适用范围、权利主体、实行方式上有所不同。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这些阐述深刻揭示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内在联系,为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指出了明确方向。

首先,必须充分肯定党内民主的主导性。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党内民主的状况和发展水平,决定和影响着人民民主的状况和进程,党内民主决定着人民民主的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前提,党内民主应当走在社会前列,只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坚持民主执政,才能引领和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其次,必须高度重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互动性。中国共产党来自社会,来自人民,党员是具有双重社会身份的人,从这个角度说,党内民主从来就不可能与人民民主截然分开。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民民主不光被动地接受党内民主的示范和带动,有时还会走在党内民主前面,如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厂务公开等,人民民主的丰富实践往往又为党内民主提供新鲜经验,促进党内民主的发展。新中国60年,改革开放30年,我国人民民主的四大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在不同层面体现着人民当家作主。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优势互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渠道的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加

强,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党内民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而人民当家作主说到底就是人民至上、主权在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宗旨的集中体现,而实现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最高的价值追求。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党内民主与发展人民民主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人民民主促进党内民主,最终实现更高层次的社会主义民主。

党内民主与党的建设的关系

党内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同时又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条件。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党的建设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与党内民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党内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是坚持正确思想路线的保证。党内如果不能营造民主讨论的氛围,党员不敢讲真话、讲心里话,就会陷于僵化,就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内民主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是党的团结统一的保证。党内如果不能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就会导致分散主义、无政府主义或个人专断、家长制,就难以形成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党内民主是实行党内监督的前提,没有充分的党内民主,党内监督就无从谈起。

总之,党内民主是党内权力合法性的依据,是党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力,是党的创新活力的源泉,是党内和谐的基础,是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保证。因此,发展党内民主是解决党内许多突出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可以说,发展党内民主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治本之策。

发展党内民主需注意的问题

党内民主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作风、一种习惯,更是一个基本原则、一种制度安排。发展党内民主固然需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和民主集中制理论的教育,提高广大党员的民主素质,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党内民主的制度化水平,逐步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包括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主干制度和配套制度。主要包括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落实党员权利保障制度,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等。在这方面,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各级党组织应拉出时间表,提出阶段性目标,并且尽快落实,加强监督检查。此外,还要大力加强政党文化建设,破除“官本位”、“家长制”、“人治”等封建残余思想,为发展党内民主扫除思想障碍。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民主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由于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不同,民主的形式也会有所不同。我们要学会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认识民主问题,善于辨别西方民主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区别,防止盲目照搬照抄,学会在国家民主的范围内,在法治的框架内去发展党内民主,学会在认真履行义务的前提下正确行使民主权利,通过渐进的方式去发展党内民主。同时,党内民主又是开放的,只有认真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党内民主的经验教训,积极借鉴一切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才能不断提升党内民主的发展水平。继承不等于僵化,创新不等于无度。党内民主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党所处内外环境的变化而适时推进,既不能因循守旧、裹足不前,也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如果以党内民主条件不具备为借口拒绝改革,就会窒息党的生命,如果违背党内民主发展规律贸然行事,也会破坏党的团结统一而危及党的生命。(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03页

第五篇:扩大党内民主的几点思考

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几点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刚才,王部长在讲话中又着重强调了党内民主建设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区近年来组织工作的实际,我想就发展党内民主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以提高党员的民主素养为前提

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党员的民主素养直接影响了党员对党内民主的认知和评价,关系着党内民主的发展进程和路径选择。从党内民主的政治实践来看,虽然党员的思想日趋活跃,对党内事务的关切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党员未能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权利,习惯于“拥护”和“服从”,对党内的具体事务关心不够,参与和监督的主动性不够高,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理解力和执行力不够强;一些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也需要增强,一些基层干部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家长制”﹑“一言堂”、“拍脑袋”等现象。因此,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只有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层面,采取不同方法,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十七大、学习新党章”主题教育和党内民主建设教育活动,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提高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养。一方面,在普通党员中,组 1

织他们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学习《党章》、《党内监督条例》、《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章程规定,使他们了解自己在党内应该享有的民主权利,逐渐形成一种“权利本位”意识,提高他们参加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在党员领导干部中,重点进行民主集中制教育,重点解决一些领导干部民主意识淡薄、忽视党员民主权利的问题。

二、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以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为基础

《党章》对党员权利做了八条规定,其内容大体上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参与权,包括参加有关会议,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二是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三是对有关问题的申诉权、控告权、作证权与辩护权。发展党内民主,就是要以保障党员这八项权利为重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来说,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努力:一是要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切实疏通和拓宽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有效管理、切实监督的渠道,做到重要事情及时向党员通报,在党内先讨论,使党员了解大局,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保障党员的知情权。二是要着力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大力推广我区各基层党组织创新开展的“支书沙龙议事”、“党群议事会”、“党员民主听证会”、“党员旁听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参事制”、“党务公开代言人”等活动,不断拓宽扩大党内民主的有效形式,切实保障党员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要广泛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设立

意见箱、电子信箱,开通热线电话等方式,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干部联系党员、定期接待党员的制度,广泛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党员的申诉权等权利。四是要大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把民主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全过程,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和选人渠道,丰富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更好地保障党员群众的权利,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五是要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进一步深化我区开展的“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经验,积极探索试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在全面试行“两推一选”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村、社区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推动党内基层民主。

三、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以推进党代表常任制为内容 我认为,实行常任制是发展党内民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克服党的代表大会不能充分行使职权,而党的委员会职能往往超越党的代表大会职权,形成党的权力体系结构倒置的倾向。实行常任制,可以还权力于广大党员,促进党内权力结构体系的“复位”和“正位”,真正实现党内民主。着眼于此,一方面,要进正确划分全委会与常委会的权限,切实发挥全委会的作用,着力理顺党内权力体系结构关系。尤其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认真落实区委全委会表决办法,扩大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和公信度。另一方面,要按照《**区党代

表大会代表常任工作制度(试行)》,通过组织党代表广泛开展以“办百家事、解百家难、连百家心”为主要内容的“三百”走访调研活动和“形势宣讲聚人心、联系走访暖民心”等主题活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代表团活动、代表团联络员、代表教育培训、代表联系、代表列席会议、代表调研和视察、代表提案与提议等制度,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

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以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为保障

党的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重要组织原则,也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早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深刻指出了我国政治体制中存在着党的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时隔20多年,这种问题在基层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有的还存在着“开大会解决小问题,开小会解决大问题,不开会解决关键问题”等现状。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要真正地贯彻党内民主集中制。首先,要坚持分工负责制。尤其是在探索和完善常委分工负责框架下新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其次,要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坚持规范党内情况通报、议事决策、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决策评估及修正机制,坚决用决策前的调研与专家论证制度、决策中的集体讨论制度、决策后的督办落实制度,来逐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五、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以正确的制度程序为导向 发展党内民主既是一个作风问题,更是一个制度问题。这几年,我们在党内选举、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党内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务公开等方面有了不少创新举措,也形成了一定的制度框架。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还需要解决好制度规定的程序建设问题。从实施目的的角度来看,各项制度程序的设计出发点是要减少党内协调成本、形成和维护党内生活的民主秩序,使党的组织运转顺畅。因此,必须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民主与纪律的关系。从工作方法的角度来看,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在有利于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为前提,正确处理好积极发展、循序渐进和累计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试点和推广的关系。从价值取向的角度来看,制度程序的制定和实行,必须正确处理好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发展党内民主与抵御西方民主影响的关系。

总之,推进党内民主建设,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着力在拓展渠道、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完善机制上下功夫,切实把十七大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各项要求和部署落到实处。

下载陈云对执政条件下发扬党内民主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云对执政条件下发扬党内民主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扬党内民主应注重三个坚持范文

    发扬党内民主应注重“三个坚持” 党内民主是对党的性质的一种内在的本质规定。党的十七大开启了党内民主的新时代,对完善党内民主做了进一步部署:“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

    对扩大党内民主途经和措施的思考

    对扩大党内民主途经和措施的思考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坚持和发扬得好,我们党和党所领导的事业就充满生机,蒸蒸日上,即使出了错误,出了偏差也能及时纠正;什么时......

    对新形势下我国发展党内民主的理性思考

    对新形势下我国发展党内民主的理性思考 当前,发展党内民主主要有三重考虑。首先,发展党内民主是提高自身建设的内在需求。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深入,社会不同阶层群体逐......

    从党员权利思考党内民主

    从党员权利思考党内民主敬爱的党组织:这两次的党课一次是由陈xx老师主讲《党员的义务和权利》,一次是蒋xx老师主讲《党的组织制度和党的纪律》。党章第一章第三条、第四条分别......

    预备党员对党内民主的看法

    尊敬的党组织:今天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这批预备党员学习了有关党内民主的话题。这使我对党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扬党内民主 考试85分

    一、单选 ( 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 1. 决策要按制度办,要有一定的决策程序是指党的决策的什么特点? A.规范化 B.民主化 C.科学化 D.制度化 2. 决策要吸收大家的意见,充分凝聚大......

    关于加强基层党内民主的实践与思考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因此,基层党内民主,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工程,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夯实基层党内民主。近年来,xx省xx县针对基层......

    关于构建党内民主参与长效机制的思考(范文)

    关于构建党内民主参与长效机制的思考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生命工程和永恒课题,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