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委带头健全机制解决问题保持长效
党委带头健全机制解决问题保持长效
—浅议建立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总书记关于“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的重要指示,对于巩固扩大集中教育的成果,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步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委带头,提高议事质量
党委应该首先从提高议事质量上
下功夫。议事质量不高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这个问题,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好理论,着力解决议事不够深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牢牢抓住理论学习这个根本,扎实搞好“两个武装”,以理论水平的提高带动和促进议事能力的提升。主要是提高理论思维层次,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策水平,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
二是搞好调研,着力解决议事不够实的问题。调查研究是党委议事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一些党委成员在议事时,虚的成分多,实的成分少。究其原因,就是对调查研究重视不够,对下面的情况若明若暗。因此,提高党委议事质量,必须深入搞好调查研究,在摸清实情、掌握第一手材料上下功夫。
三是严格程序,着力解决议事不够规范的问题。党委议事,是一个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在反复酝酿思考和论证中形成正确决策的过程,必须以严格、科学的议事程序来保障,要做到“三个防止”:防止临时动议,防止仓促议事,防止形式酝酿。
四是畅通言路,着力解决议事积极性不够高的问题。我们一些单位党委议事质量不高甚至出现决策失误,与没能很好地广开言路,发扬民主,充分挖掘和聚合党委成员集体的智慧有很大关系。防止这些问题,书记要讲平等,让讲话,不搞“一言堂”;委员要讲党性,敢讲话,坦诚相见。
二、健全制度,管长远,管根本
要达成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实效,既要靠思想领先,又要靠严格管理;既要集中教育,又要靠常抓不懈;既要靠个人自觉,更重要靠机制保证。
一是坚持修于身而求于能,建立长期的教育评价机制。在时间评价方面,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靠机动时间弥补,做到工作与教育交叉进行,寻求两者间的“最大公约数”;在人员评价方面,要重在严格考勤制度,做到不漏一人。
二是坚持修于心而笃于行,建立长远的教育监督机制。一方面,要构建收集监督意见的平台,形成互动机制,使党员有反映个人意见的地方。另一方面,要构建监督意见的处理系统,形成联机制,责成各相关部门互相配合,负责对所得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高效分类和研究,迅速启动有关的办理程序,并及时公开办理情况,从而加大教育监督力度。
三是坚持修于内而行于外,建立长效的教育奖惩机制。过硬的能力素质,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履行职责、做好工作、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需要通过科学评价党员,建立长效的教育奖惩机制来推进,让勤于学习的党员受到欢迎,为热心工作的党员撑腰鼓掌,让工作冒尖的党员真正吃香,切实形成“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的教育导向。解决问题,切实增强实效
三、不断深化认识,加紧探索创新
紧密联系实际,围绕解决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永恒课题。
一是注重解决部分党员意识不强的问题。党员意识决定党员的行为和作用发挥,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党员意识的培养主要靠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理想信念、党的传统、形势任务和党员权利义务等内容的教育,与学习教育的效果直接相连。强化党员意识,必须努力探索科学的教育内容、方法和途径,增强有效性。
二是注重解决部分党员能力素质不高的问题。建立学习培训机制。依据党员的文化程度、岗位职责和学习能力,按照明确目标、区分层次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和普通党员学习实施办法,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学习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制订普通党员业务学习培训计划。建立实践锻炼机制,重视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摔打磨炼。
三是注重解决部分干部党员形象不好的问题。坚持事务公开,减少滥用权力行为。事务公开是新形势下实施依法治国、科学管理的有效探索。严格党内生活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党组织对党员监督,达到防微杜渐、增强免疫力的效果。坚持择优汰劣,把好入党和干部党员提升使用的关口。真正把优秀分子凝聚到党旗下,防止把“入党”当作人情做交易,防止让表现平平、能力平庸甚至思想落后、形象较差的人进入党内。
四是注重解决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够明显的问题。党的先进性要通过每一个党员的形象来体现,以每一个党员的模范作用来促进。加强先进性建设,就是要在实现“一个党员一面旗”这一重要目标上做长期艰苦的努力。
第二篇:创卫长效保持机制
九原区赛汗街道办事处创卫长效保持机制
创建卫生城市是服务地方社会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城市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区委、区政府对创卫工作长效保持的要求,作为九原区创卫工作的重要成员单位,我街道办事处充分发挥各项职能作用,以辖区环境卫生面貌为重点,对辖区各村、社区主要交通要道、卫生死角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对辖区企业大院的乱堆乱放也进行了专项集中整治。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抓好尹六窑村便民市场的规范监管工作,建立了抓好创卫成果的保持和长效机制的措施,为辖区居民、商户打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一是继续保持创卫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街道办事处总负责、各村、社区具体负责的两级责任制,办事处由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指导,各村社区具体管理的工作责任机制。做到组织领导、安排指挥、贯彻落实、督促检查、考核奖惩五落实,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机制,确保辖区创卫工作不反弹,不回潮。
二是开展经常性的创卫整治活动。创卫工作实行包片管理原则,由办事处组织开展具体创卫整治活动,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标准工作,落实长效监管责任。建立起每
月开展一次辖区卫生大检查活动、各村社区每周开展一次卫生大清除活动、保洁人员每天开展一次卫生清理制度,对辖区各商户、企业要落实好卫生和“门前三包”,街道办事处对卫生先进的村社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着力培育爱清洁讲卫生的好风尚。
三是继续加大创卫资金投入。为保障辖区创卫工作取得长效,办事处每年必须要有必要的创卫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病源生物控制、实施的维修、保洁和管理等,办事处将要督促各村社区配齐配足管理人员、保洁人员。
四是继续抓好创卫宣传教育。继续在辖区内开展创卫宣传,通过广告栏、黑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卫知识及创卫工作中的好人好事,曝光不良行为,继续营造创卫的舆论氛围,切实使市场创卫工作长期保持并得到不断深化。
九原区赛汗街道办事处
二0一一年七月
第三篇: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力促城乡形象提升
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力促城乡形象提升
宜宾县政府副县长钟建华
一、当前宜宾县城乡环境现状
(一)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着力抓好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环卫设施建设,规范建设一批“三化一改”农贸市场。新建、改建、扩建农贸市场15个,整治和规范科贸路等特色街道4条,柏溪至高场公路沿线和中心城区风貌整治全面完成,新增垃圾中转设施26个;渗滤液处理工程主体全面完工并投入试运行;农村“两建四改五通”建设加快推进。
(二)“五乱”治理行动卓有成效。持续开展主要街道、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集贸市场等重要区域的“五乱”治理。近年来,治理卫生死角垃圾18.8万吨,治理广告乱贴清洁“牛皮癣”4.5万余处,治理车辆乱停规范停车16770 余处,治理摊位乱摆规范摊位18500余个,治理工地乱象整治工地256个,取缔以街为市街道27条,共制止和拆除违法建筑面积5 万余平方米。
(三)全域达标工作推进有力。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持久效果、持续惠民”的工作思路,着力开展建筑立面整治、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进出口通道打造等,着力提升全县城乡整体形象。高场镇和高场镇大明村等6个村被表彰为全省“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示范镇、示范村。观音镇、永兴镇和观音镇合众村等10个村被表彰为全市“三二一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先进镇、先进村。
(四)“三个率先”指标全面实现。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行,生活污水处理率为81%;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厂主体工程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8%;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9%,绿地率为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6平方米,“三个率先”指标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年终考核在全市排名逐年上升。但由于认识还不完全到位、群众参与度还不高、环卫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等原因,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主动性不够。部分乡镇和部门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重视程度和主动性不够,把治理工作当作一项临时性的、突击性的任务来对待,在安排上缺乏长远打算,没有前瞻性和整体考虑,没有打“持久战”的准备。甚至有的乡镇和部门存在厌倦情绪,在环卫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较少,存在“等、靠、要”思想,致使整治工作出现了“上热下冷”的现象。二是配合不够。部分单位在开展工作时习惯于从本单位立场、本部门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大局观念不强,还没有真正形成工作合力。有的乡镇和部门缺乏敢于担当的意识,一谈到治理工作就提困难、摆问题,而不是去想办法、添措施来解决。三是宣传不够。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宣传内容不够丰富,对突出问题的曝光力度还不够;乡镇的宣传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宣传面比较窄,致使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还不高,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氛围还不浓厚,群众自觉讲究和爱护环境卫生的文明意识和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四是坚持不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面铺开以来,我县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工作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部分乡镇和部门不能长期坚持,工作停留于表面、“搞突击”,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整改落实不到位,于是出现“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现象。一些重点区域和部分集贸市场整治力度不够,一些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乡镇交界处脏乱差现象较严重,部分乡镇秩序乱、环境卫生差的情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户外广告、临街商店、单位牌匾设置不规范。
二、对策和措施
按照“建长效机制、求工作突破、促形象提升”的要求,以打造干净、整齐、漂亮的城市环境为目标,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积极深化拓展,着力攻坚破难,实现全县城乡形象显著提升。
(一)突出五大重点,持续治理“五乱”。一是进一步治理好城镇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和公路、水路、河道沿线,以及边远乡镇和村庄等区域的环境卫生,清除卫生死角和治理工作盲点,确保不出现回潮反弹;坚决遏制机动车驾乘人员向车外“乱扔杂物、乱吐口痰、乱倒垃圾”现象。二是进一步规范城乡户外广告、牌匾、霓虹灯设置,加强对各类集贸市场,特别是商家店铺的秩序管理,规范摆摊设点。三是进一步坚持“四注重、四提升”、“三打破、三提高”原则,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从实际出发,加大城镇建筑立面清理和风貌打造力度,抓好村镇和村落建设,体现地域特色。四是进一步规范停车秩序,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积极引导行人、驾驶人员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严处重罚“车辆乱停乱放”、运输车辆抛洒装载物、“酒后驾车”等违规违法交通行为,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五是进一步突出典型引路,继续以实施 “五十百千示范工程”为抓手,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治理工作。要适时曝光突出问题,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营造坚持不懈、真抓碰硬推动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抓好素质教育,弘扬文明新风。一是依托“七进”活动、“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平台,持续开展宣传教育,倡导良好的生活习俗和文明的行为方式,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文明卫生素质。二是通过在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栏,在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刊播宣传片和公益广告等形式,宣传全面深化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弘扬文明卫生新风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引导城乡居民在参与治理工作的实践中提升文明卫生素质。三是持续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和文明劝导活动,并把柔性劝导与刚性执法有机结合起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严肃查处不文明、不卫生行为。
(三)多方筹措资金,增添设施设备。一是大力增添垃圾清运车辆等环卫设备,推进城镇保洁作业机械化,提高机械化清扫保洁水平。二是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地加快城镇街道、停车场(点)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垃圾填埋场、垃圾集中堆放点、垃圾池(坑)、垃圾桶、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建设。三是规范建设一批“三化一改”农贸市场,着力抓好公厕、水电管网、路灯、园林绿化等市政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实施好城镇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四是持续抓好城乡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采取“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或“统筹规划、适当集中、区域共享”方式,对镇村的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采用“沼气厌氧”、“湿地净化”等方式,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四)健全工作机制,推进常态治理。一是健全责任机制。实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网格化目标管理,把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严格考核和实施奖惩。县级有关部门要按职能化管理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作为,协调配合,形成推动治理工作的合力。二是健全资金保障机制。要把治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长;在发挥公共财政主导作用的同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三是健全监督机制。构建起群众监督、媒体监督和行政监督有机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动态监督体系,并坚持“暗访、曝光、问责”联动,强化督查问责,保障工作务实高效。四是完善健全队伍建设机制。配齐配强管理、技术和日常维护保洁“三支队伍”,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五是健全责任追究机制。按照“问事必问责、问责必问人、问人问到底”的要求,严格绩
效管理,逗硬落实奖惩制度。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曝光,限期整改,对工作推进不力,整治效果不佳,工作不作为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依照《宜宾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有关规定严格问责。
第四篇:关于健全完善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健全完善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的调研报告
一、我乡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
1、我乡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一直作为维稳工作的重点来抓,成立了由乡人大主席周爱秋同志为组长的矛盾纠纷调处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两次排查会议,一把手亲自参加,并形成会议纪要。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抽调综治、司法、信访、派出所、国土等部门有关人员,深入农村、企业、学校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认真调查,及早解决。“三夏”、“三秋”、及元旦和春节期间,还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大规模排查,确保农忙、节日期间的社会稳定。
2、我乡还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常务副乡长为副组长的预防和处理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形成了一套制度:一是民兵应急分队每天安排10人值班,两名班子成员带班,每村要有一名主要领导值班;二是机关成立督导组,全天候、不定时对机关和各村进行检查;三是每村确定一名信息员,随时报告情况;四是如发生突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成员和工作人员应及时赶到出事地点,做好劝返、疏散工作,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以防止事态恶化。
3、当前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一是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基于司法行政系统指导,自治性解决机制发育不足,村民调委会是在司法行政机关管理与指导下进行工作的自治性民间组织,这种调解受行政权力的支配和影响较大,有许多不利因素:(1)、增加了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的负担;(2)、强化了群众对政府的依赖,不利于群众自我管理的积极性;(3)、增加了基层信访压力;二是调解过程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如在农村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调处结果最终往往由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拍板,因此,纠纷解决方式比较随意,受村干部个人意志和素质影响较大,可能会造成调处结果的不公平,造成一方不满。同时,在行政协调过程中,由于受“稳定压倒一切”思想影响,个别基层干部在处理纠纷过程中,会采取有悖于政策和原则的协调,给群众传递“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信号,使群众大量纠纷涌向信访部门,有的还以各种激化方式引起领导重视,造成社会不稳定。
二、如何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
1、建立矛盾预防机制。农村的矛盾纠纷事件都有一个酝酿、发生的过程,因此,坚持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预防上,建立信息、排查、回访等预防机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化解,变被动调处为主动预防。在工作中,基层干部要解决的群众关心和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掌握可能诱发矛盾的苗头性、倾向性因素,积极预测,超前防范,消除矛盾。我乡一直把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来抓,使排查出的矛盾全部化解在基层。
2、做好村级调委会的管理工作。村级调委会是调处农村矛盾纠纷的中坚力量,是调解民间矛盾纠纷的法定组织。要使村级调委员会更好地发挥出其作用,一是实行层级管理机制,村调委会负责调处本村内的各类纠纷,调解不下的,交由乡调委会进行调解,尽可能做到在辖区范围内解决矛盾,避免矛盾激发;二是建立培训制度,定期对村调解员、治保委员进行
专业培训,增加他们的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调解技巧,促进矛盾纠纷的有效调处。我乡每年都组织两次全乡综治、民调主任培训班,通过邀请区综治办领导和律师给他们讲解如何处理复杂的矛盾纠纷,提高他们处理纠纷的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三是加强村级调委会的自治性,司法行政部门要尽量放权给村级调委会,地方行政部门则在调处过程中起监督作用,保障村级调解委员会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发挥其自主性。
3、健全保障激励机制。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调解组织要配备办公室或调解室,做到“六有”,即有调解室、有牌子、有印章、有调解工作基础台帐、有调解例会和调解记录、有纠纷登记薄;二是各级各部门要划出专项资金,用于支付调解员的日常工资及误工补贴,调动其调解积极性;三是建立调解奖励措施,对调解成功率高、群众满意度高的村级调委会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
三、如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
在“平安建设”实践中,我乡紧紧抓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这个龙头,始终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从建立机制入手,强化领导责任,保证目标实现。
1、根据全区“平安建设”工作要点,及时对社会治综合治理委员会进行了调整,党委书记任主任,四位班子成员任副主任,相关站所为成员单位,并结合我乡实际,制订双江乡“平安建设”实施方案,就当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具体措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把“平安建设”工作纳入全乡的总体工作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为我乡“平安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对“平安建设”工作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层层分解到各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平安建设”工作一票否决,并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规定,采取各种措施使工作落到实处。
3、把“平安建设”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政班子成员每季度专题研究、分析综治工作,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四、如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1、做好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按照“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的要求建章立制,规范基层基础工作标准,2006年我乡共建设11个规范化基层组织,准备在今年完成全乡23个行政村的规范化基层组织建设。
2、组织派出所、司法所深入各村指导治保、民调组织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治保、民调工作制度,使治保、民调组织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充分发挥乡、村专、兼职治安巡逻队的作用,在派出所民警的带领下,在重点部位、路段、区域加强治安巡逻,有效地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
第五篇:长效帮扶机制
安装二公司长效帮扶机制方案
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一个企业的劳动关系不和谐,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其中职工生活困难是造成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解决职工生活困难是创建和谐企业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企业工会面临的重要课题。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把帮扶解困工作作为创建和谐企业的重点,充分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健全帮扶机构,完善解困措施,形成帮困长效机制,为职工筑起了抗御各种风险的防线,较好地解决了困难职工的实际困难,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1当好第一“知情人”,健全“预警”机制准确掌握困难职工情况,当好困难职工第一“知情人”,是做好帮扶解困工作的基础。多年来,我公司关注困难职工群体,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通过四个方面健全完善了预警机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做好帮扶解困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健全帮扶机构为切实加强领导,公司工会积极争取党政领导支持,建立健全了由公司办公室、工会、等有关部室组成的帮扶中心领导小组,公司工会生活女工部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工会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帮扶制度,形成了上下统一、协调联动的帮扶体系,为做好帮困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3、开展分析调研为准确掌握困难职工情况,把分析调研作为一项制度贯穿全年,组织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广泛开展调研工作,针对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状况、患大病职工医药费报销情况、困难职工子女就学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找出造成困难的主要症结,增强帮扶解困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4、做好信息反馈健全了职工生活联络员队伍,建立了信息反馈制度,制定了管理标准和考核办法,通过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对职工生活困难、意见、要求通过联络员及时反馈,工会专人负责整理、分类,逐项落实,畅通了信息渠道。去年以来,职工反映的患大病花费高、子女就学困难等问题,都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得到妥善解决。
5、建立完善档案在广泛调查摸底、审核确认基础上,健全完善困难职工档案,按照家庭人均月收入的高低分类建档,细化内容,并全部纳入全总困难职工帮扶管理系统,录入了困难职工档案,实现了档案信息化管理,达到了因人施助、分类帮扶、全面覆盖的目标,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解困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6、当好第一“责任人”,完善帮扶机制为帮助困难职工尽快走出困境,承担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公司工会把帮扶机制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形成了多渠道、全方位的帮扶救助格局,为困难职工筑牢抵御风险的防线。
7、坚持对困难职工节期送温暖。公司工会把节期送温暖作为帮扶救助的重要环节,多年来坚持定期对困难职工进行集中走访慰问。今年两节,为困难职工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用送健康、送温暖来鼓励职工。同时还加大了节期补助的力度,为帮扶解困、维护职工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8、结对帮扶献爱心。在帮扶救助过程中,公司工会组织与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制定帮扶措施,通过技能培训,使困难职工家庭尽快摆脱困境,减轻他们的家务负担。
多年来,公司工会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尽心竭力为困难职工办实事,让广大职工和家属真切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有力地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安装二公司
2011年9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