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研究方法论作业(5篇)

时间:2019-05-12 15:0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理研究方法论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理研究方法论作业》。

第一篇:管理研究方法论作业

深圳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题目行为假设对管理能力的影响---基于MBA毕业生收入的检验 成绩

专业企业管理

课程名称、代码管理研究方法论

年级

姓名

学号

时间任课教师

行为假设对管理能力的影响

---基于MBA毕业生收入的检验

这篇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管理者训练中的不同行为假设对未来工作中表现的影响。分析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中对于人性的不同行为假设对于管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学中强调的理性和利己这些的标准假设的训练对于技术性的岗位是有益的,但是可能导致未来的管理者过分依赖于理性和显性的防卫,从而挤出了本能的关系性启发式,并向潜在的伙伴显示出有缺陷的人性类型。管理学强调多元化的、隐性的、甚至矛盾性的行为假设,可以避免和与生俱来的合作性工具发生冲突,并可能为运用这些合作性工具提供良好的训练基础。初步的验证性证据显示,前100所商学院的核心课程中行为假设的权重影响了其MBA毕业生的平均薪水。在控制了自选择性的学生平均质量及其它一些学校特征的情况下,对于那些在核心课程中包括了更大比例的管理类课程的MBA项目来说,其毕业生的平均薪水要显著地更高。

文章的结构由引言,理论框架和假设,研究方法,结论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引言。

提出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和信念,引导他们解释环境和与他人的互动。他们对于行为的假设影响他们对于合作策略的设计和实施。经济学的利己假设转移到商业的背景下,管理者假设他们的工人是不值得信任的,因此会采取一些过分的层级控制(命令,监测,和计件工资)用来替代社会控制。这种假设可能对技术性人才提供良好的训练,但可能会挤走管理型人才对于与领导力和团队建设的管理职责至关重要的关系性启发式。建议管理者必须接受管理学教育,了解关于人性模棱两可,甚至自相矛盾的假设。这种观点是与人类关系的启发式相一致,是组织理论的多样性代表。

通过展示MBA课程学习中所包含的替代性的行为假设来验证我们的观点,这种替代性的行为假设在未来对于毕业生的薪酬水平有重要影响。此外,我们的这项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100个顶级MBA课程项目。这些项目具有全球影响,包含新兴经济学而且普遍包括经济学内容。

第二部分,理论框架和假设。

由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理性与合作;行为假设是如何影响管理能力;假设,这三个小节组成。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理性与合作,这一小节中主要内容是,商学院教育未来的管理者对决策和人际交往的两种主要范式。第一,基于主流经济学,描述了人性的单一的超理性和自利的。第二,隐含在“管理理论的丛林”,将人性描述为复杂的,往往是矛盾的。经济学在MBA教学的行为假设中关于自利毫不含糊,解释说明个人效用最大化,通过自己的喜好和口味的引导,并受限于可用的信息。因此,决策被认为是在有限的资源下的生产过程。教导人类“满足”和“有限理性”的条件做出的决策取决于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生活或工作环境的复杂性。管理理论依赖于不同的内隐的行为假设,培养学生在更大范围内的理性和合作观点。MBA学生,接受过基本概念,如“官僚主义”和“泰勒学说”,这些概念对组织结构和生产系统转递一个理性的优化的角度。因此,隐含的信息是,学生应该采取这些理性的做法。与此同时,在系统理论等管理理论的视角下组织没有最好的方式,没有策略或结构是最优的,因为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类型的组织。

行为假设是如何影响管理能力的?这一小节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学在理性和自利的假设之下,通过具体的建模机制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当绩效水平与特定的定量工具和客观计算关系很紧密时(例如生产计划,财务评价,风险投资,税制优化,成本会计),经济学的视角可以提供完成技术类任务的手段。但是在个人因素是至关重要的条件下,经济学训练可能不如管理理论训练。经济学主要依赖于演绎,力学模型,明确地人性假设。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特定的建模机制,以达到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专注于方法,识别问题,选择合理的假设,谨慎的运用分析。相反,管理学教育依赖于感应,尤其是当使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它允许不同的侧重点和切入点。而不是计算,学生必须讨论在特定情况下最合适的行为和决定,考虑人类特征的全排列,注重事实的解释,同时根据自己真实的人类角色做出直觉判断。大多数情况下,允许不同的观点并没有提出“解决方案”。管理学的案例研究,课堂讨论,培养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更为全面的思考和灌输需要平衡的利益冲突。此外,管理课程的多样性让学生接触到许多不同的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这可能也使他们更加有用,因为他们获得更广泛的技能组合工具。

假设部分。我们认为经济学课程可能适合某些技术职务,但高层管理职位,管理理论中的教育可能会更加有利于工作。管理理论的多元的,隐含的,有时甚至是不一致的方法更适合于解决合作的问题,这也是管理者的主要挑战,具有利己和利他之间的内在矛盾,信任与怀疑,团队合作和逃避。基于这些理由,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管理课程比经济学课程更加积极地影响MBA毕业生的薪水。

第三部分,研究方法

这部分由样本,测量,控制变量,研究结果,四个小节组成。

样本部分。我们的样本主要来自98所商学院,这98所商学院包含在2003年度的最好的MBA项目调查中。一些数据是在2003年初从这些MBA课程的网站收集的。我们选择了MBAs,结合成功的职业生涯的几个要素,测试行为假设是如何影响管理能力。MBA学生获取的一些基本的技能,例如,经济学,运营,人力资源,领导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这些技能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但却不存在于其他专业的高等教育课程。此外,与公司提供的管理发展课程相比,MBA

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网络求职和后续职业生涯变化强大的品牌为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获得更多的机会。

诚然,行为假设或管理绩效是不可能直接测量的。我们通过研究MBA的工资水平来检验市场如何评估在MBA课程中使用的替代行为假设的影响。

测量部分。我们测量依赖于各个MBA课程的强制性核心课程的行为假设。权重是根据2003年2月期间在各自的MBA网站描述的课程内容,并审查适当的建议文献。当一个课程描述建议是基于理性和自利的,如经济理论和一些应对策略或金融课程,我们把它归类为经济学(Economics)。每当一个课程的描述揭示更加多元化的假设,据此,人的行为有时反映机会主义有时反应利他的动机,如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或组织的行为,我们将其归类管理学(Management)。我们从管理中分开伦理(Ethics)的课程,因为它们反映了一个更为明确的策略。最后,我们的模型包括没有显著的行为假设的技术课程(Technical),如统计,财务会计,管理,或写作。

由于加入了经济学,管理学,伦理学,和技术等于100的一个线性组合,我们必须选择一个作为默认值避免完全共线性。因为假设是指管理学课程比经济学课程有相对优势,我们选择了经济学作为默认值。

我们通过毕业生在毕业后三年的平均加权薪酬,根据2001年,2002年和2003年金融时报(FT)的调查,用来估计每个MBA项目的效果。我们之所以使用刚毕业后的工资,是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了衡量管理能力的相关替代措施,例如非货币薪酬。MBA毕业生属于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我们假设工资反映了雇主对于这些MBA项目基于经验因素(校友的成功和过去的经验),学校课程,师资质量,MBA课程的属性,以及产生具有领导潜力和沟通技能的候选人的能力的考量而形成的支付意愿。

控制变量。为了更好地确定教学效果,计量经济模型控制了几个有关学校的投入,过程,和环境等的潜在的因素,例如,MBA的核心,学生素质,MBA的附加价值,以及本地市场的影响。具体变量设置见表格。

① MBA core的相对大小,反映了毕业所需的核心课程占课程总数的百分比 ② student quality(学生素质)被认为是在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潜在的学术表现方面。以前的工作经验是学生进入MBA工作过的月数计算。学术质量是由GMAT所获得的平均得分代表。

③ value added by the MBA(MBA增加的价值)这一部分是由许多变量测量的。例如,MBA项目总成本(Budget)、项目持续时间(Duration)、在校学生数量(Enrolment)、学生同质性(Homogeneity)、学术水平(Faculty doctorates)(教职工中博士数量、博士等级、研究等级)和项目声誉等级(MBA rank)。

④ effect of local markets通过地理区域划分(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Rest of the world)来控制当地市场的影响。

另外,通过三个额外的变量(Salary,Research,Placement)来追踪有GMAT引起的内生性问题。考虑增加MBA项目中小组异质性的关联性,设置国外学生(International students)和性别比例(Women students)作为变量。

研究结果部分。

表1给出变量主要的描述性统计。表2显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表3则表现变量之间的经济分析。

MBA项目存在巨大的多样性,毕业生的薪酬与MBA项目在全球的排名、GMAT平均得分、预算和注册人数高度相关。学校与学生优秀程度是相匹配的;在MBA核心课程中,增加管理课程的比重,会增加毕业生的平均薪酬,而科技、伦理课程核心比重与平均薪酬没有明显联系;核心课程比例高的MBA项目会使未来管理者受到更好的教育;GMAT和经验都增加MBA项目的成功;聪明有经验的学生表现的更好;预算与薪酬成正比;MBA学生的平均薪酬与MBA项目在当地劳动市场的知名度成正比;学生同质化对薪酬有不利的影响;美国、欧洲的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更高。

第四部分,讨论与结论

这部分由讨论,替代性解释,在中国MBA教育的应用,结论,四个小节组成。

讨论部分。研究表明,正是由于管理理论存在较少的教条、多是描述性的,甚至前后矛盾的,在处理人类行为多样性和矛盾性上,管理学比经济学更有效。以经济学为主的核心课程使得MBA毕业生具有更强的分析、计算能力,经济学能够对生产计划工作如财务评估、税务优化、成本计算等进行很好的培训。但是高层管理者就层次和薪酬来说都在这些技术性工作之上,他们需要广泛的应用关系性启发式。

替代性解释。研究结果和其他的解释一致。例如,学生依据自己的性格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学院;公司招聘来自顶尖学校的MBA学生,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学生比来自低排名学校的学生更有价值。因此,可观察到的平均薪酬的差异可能是有观察不到的因素引起的。一种观念或权威的论断就能够解释薪酬差异是不可能的。

在中国MBA教育的应用。中国MBA课程、教学方法及材料有很多地方照搬西方模式,忽视了本土的的文化特征,被认为是“教学帝国主义”。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中国MBA项目如何广泛的模仿西方,而是行为假设的不同(以管理为中心还是以经济学为中心)。中国那些教育学生人性的复杂性、有时甚至前后矛盾的假设的MBA项目,可能在提高关系性启发式中最成功的。但是至今,中国的商学院大部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重视经济学,但这显然不能培养出合格的管理者。因此,中国MBA教育的挑战来自于加强本能的辨别交易框架和据此作出决策的能力,而不是“教育帝国主义”。

结论。基于理性和利己的教育并不是没有价值的,计算的保障在特定交易中起重要作用。但是过于依赖自己的计算能力,会导致过分的防卫,引发合作伙伴的不信任。而行为假设的教导使得管理人在与伙伴交往中应用关系性启发式,那么合作战略往往容易成功。因此以管理为核心的MBA项目培养出更有价值的管理人,不是因为这些理论的科学严谨,而是这些课程较少教条化、更具有描述性,在行为假设上更有多样性。在管理、政策制定领域的成功主要依赖于适应性而不是科学性,因此,理性和利己对决策制定的作用很有限,传统的经济分析无法在这些领域盛行。

第二篇:管理研究方法论读书笔记

《管理研究方法论》

读书笔记

《管理研究方法论》讲的是研究逻辑和研究规范,实际上就是研究工作的思维方式。本书旨在探索管理研究的内在规律和规则,阐明如何规范地去做研究、写论文、以及如何评价一项研究成果和论文。这样,有三个方面的效果:第一,有基本规范可循,少走弯路,提高研究工作效率和质量;第二,有规范边有共同语言,可以相互促进,在评价中取得共识,便于沟通;第三,有利于参与国际学术讨论。说实话,这本书对研究生来讲也许挺简单易懂,但是对于普通本科生而言,可能需要同学们接触更多的相关书籍和研究报告予以学习之后才能明白该书中所讲的理论知识。

方法论指的处理问题的一般途径和路线,而方法指的是处理问题的具体的做法。研究论文的撰写是一个很花心思的事情。关于研究工作的成果用学术期刊论文和研究生论文表达出来是最常见的。但是有关于研究论文,最重要的,也是属于论文的灵魂的是创新性,创新点。能称得上科学研究成果的论文,又是具有创新性的,所谓有创新性则是索命要有新的发现和经过论证的研究假设。当然在有创新性前,研究者需要做的应该是阅读更多的相关书籍,了解更多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更有能力去写作从而告诉读者一些理论,从而完成自己的研究。百度上对方法论的解释如下:“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在学习了整本书过后,我觉得方法论是一种理论,一种结合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具体过程的理论。也就是说是结合了实际而形成的一种实践理论。而研究者需要用这种实践理论在阅读,调研,分析,写作上。那么创新成为了方法论最有用的主题。研究者要以长辛店为主线来筛选内容,安排主次,而让与创新点无关或联系不密切的知识性内容愈少愈好。让读者能够更加明白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创新着重强调研究假设论证,但并非不重视理论的体系。一篇好的论文,所有的论点都是需要经过论证的,没有论证,所有的创新点都只能是一纸空话。而对于每一创新点而言,理论体系则给它们都提供了有价值的地位。

关于论文的写作格式,虽然摘要和结论并不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也没有提供纵多有用的创新点,但是关系到首尾的它们在论文是不可缺少的。摘要在论文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篇论文是否能引起读者的重视,摘要成为了垫脚石。就像我们在英语四六级考试时做阅读题,我们往往会着重地阅读首尾部分,往往希望从这两部分看出端倪,即使看不出任何与答案有关的信息,下一题,下一次考试,我们仍然会选择先看首尾。摘要作为一篇论文的微型版本,能让读者粗略判断整篇文章的价值,但是字数却不能太多。在写摘要的同时,研究者就需要

对创新点定位。而创新定位需要作者深入思考,辨析主次轻重,提炼出创新点。论文中的理论创新是核心,是代表论文水平的标志,也是最困难的。可以这样说,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论文也就解决了一大半了。所以,应该先重点突破这一点。同时,因为整个论文基本上是围绕这个问题的突破或创新而展开的,所以,这个核心问题没有解决,也就无从谈起论文的写作了。那么,就一定先要进行研究,有了成果,才会有东西可以写。因此,学校对于研究生要求发表论文,特别是要求在一级学报和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因为,如果没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还是不容易的。因为这过程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往往是最困难的,所以不要急,要慢慢来。要有一个蕴踉的阶段,要多尝试。对摘要也是有要求的,有关引导性和支持性的解释词语应该尽量少,同时要采用陈述方式来描述。

关于论文主体,第一章往往会是绪论。绪论则是需要研究者阐明问题,论文首先需要的是点题。问题不能过广,也不能过宽,要适当提出,要明确有使用价值的,有研究价值的。作为管理研究,作者需要把问题现实化的阐明清楚,把实际联系应用进去。界定好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对问题进行阐明。文献综述则是对研究论题的背景理论和价值做阐明。在提出问题之前对整个论文的文化,生活,历史等各个方面做背景的分析。在论文的写作中,知识性的东西越少越好,更多的是需要实际运用的东西,所谓用事实说话,在论文中也是这个道理。对于创新点的论证是整篇论文的中心,只有论证的精彩,论证的恰当,才能使研究结果更具吸引力。论证的过程是需要围绕着以问题提出的假设向深处、细处展开的。通过假设的提出,数据的收集,资料的分析,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进行论证。整个过程中需要不同的研究工具,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对于结果和结论,研究者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假设进行比较,最终做出一个讨论性的结论,对整篇论文进行一个圆满的句号。涉及到参考文献的部分则是区别学术期刊文章与杂志文章的标志。学术论文是要作为未来别人研究的根据,那么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代表着一种知识的断定。如果某一个观点,某一句话不是来自于研究者本人的,而是利用以前的研究作为依据的,那么就需要把这些依据记录在参考文献中,以便后人的研究人再次了解和查阅,同时也为了防止抄袭他人成果。当然大部分的学术论文还是需要有附录的,这些附录代表了研究者在研究工作中所作的努力和依据,能够证明这些努力使研究者本人或其团体不懈努力的成果,而非盗取他人的思想和劳动成果。

科学是一种求知方式,一种通过研究分析过程过后而提出的方法。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严格相信科学,为我们的科学研究,管理研究奠定下结实的基础。

第三篇:管理研究方法论-读书笔记

企业管理赵扣

《社会科学的理路》读书笔记

在《社会科学理路》一书中,作者首先指出所谓认识论就是一种人类认识外在世界的努力。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哲学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即人类何以认识外在世界,西方世界中,自笛卡尔建立的“主/客”对立二元论,人们便形成将认识主体(人自身)与外在世界对立起来,加以认识的传统,并对后来的西方哲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次,本体论所关注的基本问题是关于现实的本质以及世界中人类的本质,在西方哲学史里,关于世界中所存在事物之本体论,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即“实在论”主张外在的客观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观念论”则认为所谓的实在并不是独立于人的思想而存在,而是人类内在思维特根斯坦和外在事物交互作用的产物。,正是依据这两种看法,众多思想家形成各类不同面向的理论,例如“实在论”下有朴素实在论、批判实在论(criticalrealism)、直接实在论(directrealism)、间接实在论(indirectrealism)之分最后,方法论关注的则是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的最佳途径,具体来讲,就是研究者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知晓其所关注的对象。上述三种概念共同构成世界观,而三者之间又具有逻辑上的关联。一个研究者对于方法论问题的回答,必然会受到其“本体论/认识论”立场的限制.而不能随意选择任何一种方法论、在对世界观内涵进行系统阐明之后,作者便开始以“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为参照框架,对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进行系统梳理。综合来说,就世界观的不同,该书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哲学家所进行的“知识”探讨,针对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可称为客观研究途径,后半部分才可以说是纯粹社会科学的哲学,可称为主观研究途径。这两种研究途径又可细化为五种研究典范,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结构主义、诠释学、批判主义。全书即根据这五种典范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上的差异展开。

《社会科学的理路》第一篇,是以介绍维特根斯坦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作为起始的。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出版以来,西方的科学哲学才有了快速的发展。到了19世纪,法国社会学家孔德首先提出“实证主义”一词,希望用它来指称关于科学和历史的一种知识论和世界观。维特根斯坦认为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逻辑是世界的镜子”,逻辑将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结方式。随后维特根斯坦表明语言与世界具有相同的逻辑结构,二者之间存在着严格的对应关系,即事实对应于命题,原子事实对应于基本命题,对象对应与名称。在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中,由于语言与世界具有相同的逻辑结构,因而语言能够真实的反映客观存在,而理论与命题也将是外在世界逻辑结构的体现。

语言游戏论:从意义上来看,语言不再是具有描述功能的事实逻辑图像,而其意义更多的是在生活实践中体现。“语言游戏根植于生活形式,归根结底是人生活实践的一部分。有多少种生活形式,有多少种生活实践,就有多少种语言游戏。”受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的影响,维也纳学圈的领军人施利克由“批判实在论”转向“逻辑实在论”,并在维也纳学圈中广为人知。施利克不再认为哲学是一个命题系统,其目标也不在于获得知识;哲学应是澄清意义的活动,旨在澄清概念以及分析陈述的意义。

向后实证主义的转变:在认识论上,波普认为一个科学的理论必须具有“可否证性”,如果一个理论的陈述或命题无法用经验的方法来加以验证,则它就不能称作“科学。”,此外,波普承认外部世界是客观实在的“实在论”者,但其不同于逻辑实证论者对理论的全盘肯定,在他看来,科学理论的本质不过是科学家们为了探究世界的一种假设或猜想,是对以往经验的一种总结,但未必能够行之

企业管理赵扣

有效的预测未来。因此,波普的科学发展模式相当于一种科学知识成长模式,且是一种非决定的开放模式。,后实证主义的深化:自波普开创后实证主义的历史先河以来,以其学生为代表陆续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可视为后实证主义的深化。严格意义上说,库恩在世界观上没有特别贡献,但其提出的科学发展模式及后期的“辞典理论”却揭示了后实证主义对世界本质的理解。劳丹则在反对科学实在论,宣扬实用主义真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研究传统”或“科学研究传统”的科学哲学。

1945年,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发表了《语言学的结构分析与人类学》,第一次将结构主义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人类学上。结构主义理论有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一是整体性,二是共时性。

诠释学是由19世纪德国哲学家 F.E.D.施莱尔马赫和W.狄尔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创的。他们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客观主义。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他认为,人的“主观意向性”控制并决定了意识活动的方向和内容;人的认识过程以及他在此一过程中所呈现的主客观关系,都受到主观意向性的主宰。海德格尔的诠释学是以现象学的方法研究“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的“个人之存在”,通过“亲在”对其自身存在意义及其“周在”关系的“理解”,来完成他对“亲在”之本体论意义的论证。伽达默尔发展出以语言为中心的辩证诠释学。伽达默尔和海德格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辩证观。伽达默尔认为真理的获得不是经由方法,而是经由辩证。

批判理论是指通过揭露制度和文化中的霸权对畸形社会(如奴役、不平等、压迫等)的制造和复制,启蒙人的自觉、反抗的意识和能力,以获得自由、解放的理论。其中,霸权即特权群体通过能够行使权力的各种机构,尤其是政治、司法和教育制度,来维护其对其他群体统治地位的方式。批判理论认为对一事件进行解释时应结合三个层次:层次一,即个人角度;层次二,即制度角度;层次三,即结构角度。

建构实在论的主要观点:建构实在论将“实在”分为两种,一种是“实在自身”,另一种是“建构之实在”。建构实在论认为,所有的科学活动都必须预设有实在本身,而且必须区别“实在自身”与“建构的实在”。建构实在论并不讨论科学命题系统的有效性问题,而是将理论命题的合法性问题保留给个别科学。它的目标不在于重新建构一种逻辑,而在于如何实践科学家所建构的微世界。它承认建构科学的方式有许多种,而不是只有一种。因此,科学家必须要反省并整合他们所建构的微世界。这样的反省通常是一种程序,一种不具备严格规则,而希望能引生出各种不同洞见的程序。重新反省并整合科学的建构活动,其目标并不在于检验个别科学的标准或方法,而是去理解科学研究的成果。

第四篇:管理研究方法论读后感

《管理研究方法论》读后感

——郑绍波 20090204022

5阅读这本书主要是为了帮助我们形成研究的思维方法。探讨管理研究工作过程的规范和结构,即研究逻辑问题,从而提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由于本书是一本适合研究生阶段阅读的方法论书籍,对于现在还没有深入研究撰写论文的我们来说阅读起来有些地方稍显晦涩难懂。

全书分六章:第一章讨论管理学科研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研究之间的关系及其特点;第二章论述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第三章管理研究设计,描述规范地进行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阐明了“主题先行”和“假设树”的重要性及其内容;第四章介绍为了论证研究假设而可能采用的各种数据观测方法;第五章数据分析,从应用角度介绍管理研究中的描述统计和推理统计方法;第六章总结,以创新点模式撰写管理专业研究生论文的要点。我读后印象最清晰并且获益最多的是第六章,撰写管理专业研究生论文的要点。我概括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一、卖点:论文的创新性

二、定位:心目中的读者

三、论文内容(大略如下)

1.题目

2.摘要与关键词

3.绪论

a.回顾:文献综述

b.假设提出

c.理论分析

4.论证

5.讨论与结论

6.参考文献

7.附录

图表

四、论文评价与检查问题

五、答辩准备

上述五部分是我读完本书觉得需要重点关注的,针对以上各个部分,我分述如下:

一、卖点:论文的创新性

论文一定要有创新性(书上只限于博士论文,但我觉得其他论文亦应如是,不然论文有何意义),即有新发现和经过论证的研究假设,这是论文的最基本要求,无讨价还价的余地。只有告诉别人你的发现是前人未曾发现的,才可以体现出你所撰写论文的价值。

二、定位:心目中的读者

进入写作阶段之前还必须考虑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论文写给谁看?不同阅读对象有着不同的写法。而作为本科生的我们,最重要的读者必然是评阅教授,考虑到此,我们撰写的论文必须以最简单、明确的语言,把核心的意见表达清楚,因为我们毕业时评阅教授的工作量是十分繁重的,不可能把论文全部阅读,只会寻找其中的创新点。论文写作越是到位,评阅所费时间应该越少。论文创新点不清晰,评审意见则难以下笔,继而要翻越更多内容,并反复阅读,费时就多。

三、论文内容(大略如下)

1.题目

从写作方面来说,一篇论文的题目旨在告诉读者这篇论文在谈论些什么事,如果题目引起读者的共鸣,则读者很可能会进一步读下去。从论文撰写角度来说,题目选好了,意味着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不至于半途返工。题目的订定必须贴切、兼具新鲜感和创意且能切实反映论文内容,要使读者在看到题目时,就能深受吸引并对内容有所期待。切忌选题偏大偏泛,要做到“小题目,大文章”,题目大了,则易引起向外过多延展,从而处处重点,也可说是没有重点。不仅论文流于空泛,还会因概念过多,引起误解。

2.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等于是整篇论文的缩影,读者可能是阅读完摘要才知道这篇论文适不适合他,因此摘要的撰写必须提纲契领,内容必须用最精炼、浓缩的语言。读者在读完摘要之后若能对于整篇论文有一个清晰概括的轮廓,此摘要便是一段成功的摘要。

关键词通常是指这篇论文主要牵涉到哪些知识,通常都是放在摘要与导论之间,而所列出的关键词不要太多,最好不要超过五或六个字词。

3.绪论

a.回顾:文献综述

这个部分最主要就是回顾一些相关的研究方法,同时提出比较对象。在导论中我们已提到关于相同问题的相关研究有哪些,在这一节我们则可以将别人的方法作简短的介绍,让读者有更多的了解,以便稍后与我们的方法做比较。这个部分我们不需要把别人的内容整个移植,只要撷取重点特别介绍即可。例如:我们可直接以例子来说明别人的方法,通常以例子来说明别人的方法比较容易让读者了解。b.假设提出

文献综述的后面应有一段“尚待研究问题”的内容,指出现有研究中尚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加以研究。这时就是提出我们自己的假设即创新点之时。这一段篇幅不会大,但它将文献综述和“假设提出”即本文的创新点衔接起来,实际上是选择参照点,用以衬托本文的创新之处,不可忽略。

c.理论分析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节,可以说是整篇论文的梁柱,就好像盖房子一样,梁柱越坚固房子就越稳固。论文内容的正确性、适当性与可行性完全看这一节的表现。在前面一节我们对所提出的方法侃侃而谈,这一节我们就必须以理论来分析方法的正确性、适当性与可行性。

我们必须利用相关的理论来做分析比较,除了以理论基础来证明我们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正确性、适当性与可行性外,我们还可以藉此与其他的方法做比较,同时证明我们的方法优于其他方法,例如:我们可以以相同的理论帮别人的方法推导出一些效能的计算方式,然后再加以做比较,或者也可以直接由复杂度分析来做比较。

4.论证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工作假设设计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等部分。工作假设表示按此假设便可着手收集观测数据,进行验证。数据总是一种强而有力的说服证据。在这里,我们收集各种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后来证明前一章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优越性。然而实验数据必须客观,而且实验数据不能太少,否则便失去其客观性。总实验数据越多,则别人越能够接受我们所提出的方法。应切记的是,实验数据越多当然越好,但千万不能够伪造数据。

5.讨论与结论

针对前两节(理论分析与论证)我们可以做一些讨论,讨论一些我们所观察现象或者提出我们的心得与看法,也可加入一些批判的意见,讨论内容必须客观,不可有所偏颇或者故意隐瞒事实,更不可夸大其词,也就是有几分证据就讲几分话。比如说:你的方法执行效率比其他方法好,但可能你事先已经先做过某些前置处理(preprocessing)的工作,而这些前置处理可能带来的其他影响为何,亦须交代清楚,这样才能算是一个客观的分析,否则会让人觉得你的分析很不客观,因此对于所提出的方法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结论是整篇论文的收尾,和摘要一样,评阅者必看。因此收尾要收的漂亮,简洁有力,太过冗长一样失去它的意义,因此结论与摘要是非常相似的两个部分。通常结论的部分必须把论文的内容做个总结。此外,特别必须强调论文所做的贡献,以凸显论文的价值,最后可以提出在本研究基础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建议,有些论文中最后提一句:“显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或再列一个问题清单,这些说法都符合事实,但无甚意义,须结合本论文工作实践,特别是存在缺陷和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和建议。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部分应列出所有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引用到的文献,便于评阅人和读者了解论文材料和观点的来源,而且所列出的参考文献必须完整,以便读者能很容易的找到他想参考的文献。同时论文中引用的所有文献都必须要在参考文献清单中找到,而参考文献中列出的每一项文献论文都有引用之处。切忌为凑数而胡乱列举参考文献

7.附录

图表

这部分通常是一些在论文中提到的定理证明,或者是一些在论文中所使用到的图表,通常是定理证明过程太长,或者图表太大,我们才将其移至附录中。

四、论文评价与检查问题

论文评价主要是根据评阅人评审论文的基本思路,自己判别论文有没有研究者自己的实际工作和贡献即创新点。必须把握住文中观点哪些是前人的,哪些是自己的,自己的创新点有没有通过写作凸显出来。

检查问题主要是检查自己的行文表述方面是否存在语义含糊,用词不当,语句错误等问题,主要是一些书写方面的细节问题,但仍然是十分重要的部分,若论文语法错误过多,势必给评阅者留下不良印象。

五、答辩准备

答辩成功与否,根本上取决于论文工作的质量。创新点明确,有价值,论证充分,这是基础。然而,从答辩技术角度讲,研究生也有值得注意之处。

首先,要分析听众的心理。其次,根据答辩委员会的要求来取材和组织演讲。最后,回答审阅意见书面问题和即席提问的过程,答辩委员会主要是考察研究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回答问题要体现自己水平,回答内容重在准确、中肯,而不在于背景情况的解释,三言两语回答在点子上最好。

第五篇:管理研究方法论读书报告

管理研究方法论读书报告

姓名:成婷

学号:20090704022

5班级:200907040

2专业:工商管理

指导老师:王宇

日期:2011年12月5日

《管理研究方法论》读书报告

根据本书来定论,方法论就是处理问题的一般途径和程序,而“方法”指的是具体做法。管理研究方法论阐述管理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途径和程序,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研究工作规范,包括问题阐述、文献综述、提出假设、数据收集、统计分析、信度和效度判断以及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撰写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实际上,人们对学习“研究方法论”往往无紧迫的要求,因此难以体会它的用途。而正确的研究方法论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辨析出来一项研究工作的要点和一篇论文的重心,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将研究工作提高到专业水平,因此我们在我们的日常管理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论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管理研究方法论一共分了五部分,分别为: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管理研究设计、数据观测和收集、数据分析以及研究论文撰写。第一部分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概念,让我们对基本用词有一个思想上的理解和认识,后面的几部分主要是讲解在进行管理研究方法论之前应该做出的准备工作以及一些方法步骤。读完此书,我认为,在首先做研究之前,找到一个有价值的命题是关键,而这里的价值指的是不存在疑问句、命令句或者说是感叹句的形式,并且要保证我们所找到的命题是没有被选择过或者被选择过却没有去证实的,因为如果被证实过我们的命题就没有意义了。在研究设计方面,我们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要辨析,而另一方面我们要做的就是假设论证,即检验部分。而这两个的部分的前提则是找准合理的问题来辨析,一旦找准问题,研究工作就向前跨出了一大步。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往往是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小问题,研究者应该做到的就是不断的“聚焦”,缩小研究范围。研究假设下一步要做的则是实际操作,操作包括了操作变量设计、变量的属性设计、尺度选责三个部分。管理研究论文是可以提出许多名词的,但是要求所提出的概念具有清晰的内涵,研究开始时便界定清楚并且贯穿整个研究过程,不能前后矛盾。而从外延看来,变量是属性的逻辑集合,变量设计包括确定变量所包含的属性的过程。变量测量所选择尺度是不同的,有离散和连续变量的区别。管理研究方法论的基础就是研究,因此研究必须要有一定的证明,因此一般我们都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来进行我们研究的理论依据和

来源。

在确定主题和假设树并且完成变量设计和抽样方案以后,就要着手论证所提出的主题,途径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而两种研究则分别反映了归纳法和演绎法的思维方式。而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实证研究是主要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以观察事物和归纳逻辑为基础,透过现象的描述和解释概括出理论命题的。我们通常包括了日常观测和科学观测,实质上就是观测和收集数据的方法。日常观测顾名思义,通过日常的生活来了解主题,而科学观测则是可以通过查文献来对主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管理研究的另一重要问题是实验研究,有两个方式: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前者需要在认为建造的特定环境下进行,而后者则是在日常的工作环境下进行的。下来则需要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需要满足两项功能要求的:第一就是表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效应,得以验证所提出的假设;另一项则是排除实验结果的其他可能解释。设计完后我们需要进行统计调查研究,常见的收集信息的方法有问卷法和访谈法,但是仅仅统计研究是不足的,必须进行一下实地研究,手机一段时间内若干变量的数据,在收集数据是,应该注意抽样以及做好观察记录,以便于后续的分析整理工作。我们通过以上的工作之后,要做的就是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包括对数据的描述统计,推论统计,结构方程建模以及评估研究。本书介绍了多种统计的方式,主要包括了描述统计时的单变量、双变量、多变量描述统计,推论描述中的抽样分析、参数统计、假设检验、t检验、F检验以及各种评估效度和适用范围。

最后,本书做出了对论文撰写的要求,从中我了解到了论文要创新但不要盲目,要新鲜但不要新词,要有亮点但不要全篇范围都很广。首先,论文的摘要部分必须要开门见山地清晰告诉评阅者论文的创新点和价值所在,吸引评阅人,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其次,论文要切忌“大题目、小文章”,一篇好的论文主题只有一个,贯穿于论文始终,不能贪大求全,目标多样。

读完此书,我认识到了在论文的内容方面,关于知识性的越少越好,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读者和评阅者的角度来看,为了最有说服力地进行假设论证,应该选择哪些题材。最后,论文的模型越简单越有利,一个简单的模型可以阐述一个复杂的观点,这才是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一篇论文的文献,也是论文的重点,因为往往从文献中可以了解论文的准确定,但绝对切忌胡编乱造,好的文献往往

是一些学术期刊和学术议论文。最后,在完成论文,先不要着急给别人看,要自己查找问题,试着问自己一些问题,如果连自己都模棱两可,那这个论文无非是失败的。

这本书的最终实质是告诉我们,有关学术方面研究或者在自己写学术文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这将成为我们今后的学习中引领步伐的启明灯。

下载管理研究方法论作业(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理研究方法论作业(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讲义

    第一章 绪论一、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一)概念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无非:因袭、权威、常识、科学、思辨。其中关于一门学科的系统的科学方法就是方法论。科学发现由科学方法和......

    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论文

    管理研究方法课程论文方法论指的处理问题的一般途径和路线。方法指的是处理问题的具体的做法。很容易从字面的意思发现,在对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习惯性处理方法就是方法......

    《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大纲

    管理研究方法论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ology吴建祖兰州大学管理学院jzwu@lzu.edu.cn139-1913-8398一、 课程简介本专题是研究生《管理学研究方法》的一部分,旨在向学生阐......

    管理研究方法论读书报告

    管理研究方法论读书报告姓名:学号:班级:专业:工商管理指导老师:日期:2011年X月X日《管理研究方法论》读书报告根据本书来定论,方法论就是处理问题的一般途径和程序,而“方法”指的是......

    管理研究方法论读书心得

    管理研究方法论---读书心得 以往很少见到有关管理方法论方面的专著,一些涉及到点的书籍相关的知识也不是很系统,很全面,《管理研究方法论》却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缺,这本书从整体上......

    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心得

    树与芽一同摇曳在阳光普照的润泽年华 信管131 2013215001万路 管理研究方法论,这门课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定是很多理论需要去背,唉,又是一门靠背来过的枯燥科目。可是开课第......

    管理学研究方法论-第3次作业(5篇)

    第三次阅读材料及作业要求一、阅读材料 1、阅读著名管理学家弗鲁姆《期望理论的起源》。 2、阅读著名管理学家奥尔德姆等《工作特性理论是如何形成的?》。 3、阅读Rugman&Cruz......

    管理研究方法论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版

    管理研究方法论一,简答题1, 实证论文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实证论文的结构是:1,摘要:摘要是对已完成的论文的精要摘写,讲做了什么。 论文研究的是什么,有什么结论需要分条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