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儒学中心

时间:2019-05-12 15:1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儒学中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儒学中心》。

第一篇: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儒学中心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儒學中心

九十七年諮詢委員著作目錄

(二)二〃陳昭瑛教授

著作目錄

(一)期刊論文

1.藝術與革命:馬庫色[Herbert Marcuse]美學初步研究(上)

中外文學 第13卷第10期 頁132-148 1985年3月。

2.藝術與革命:馬庫色[Herbert Marcuse]美學初步研究(下)

中外文學 第13卷第11期 頁132-167 1985年4月。

3.一個時代的開始──激進的儒家徐復觀先生

歷史月刊 第15期 頁20-25 1989年4月。

4.霸權與典律:葛蘭西的文化理論(專輯:中西文學典律的形成與文學教學專號)中外文學 第21卷第2期 頁54-92 1992年7月。

5.黑格爾「歷史哲學」中的「整體性」概念

鵝湖學誌 第9期 頁97-130 1992年12月。

6.明鄭時期的臺灣文學的民族性(專輯:國家文學專輯)

中外文學 第22卷第4期 頁18-47 1993年9月

7.論臺灣的本土化運動:一個文化史的考察(專輯:「臺灣文學的動向」專輯)中外文學 第23卷第9期 頁6-43 1995年2月。

8.追尋「臺灣人」的定義:敬答廖朝陽、張國慶兩位先生

中外文學 第23 卷第11期 頁136-140 1995年4月。

9.發現臺灣真正的殖民史:敬答陳芳明先生

中外文學 第24卷第4期 頁77-93 1996年9月。

10.臺灣古典詩歌選本的意識形態:敬答許俊雅、施懿琳兩教授 中外文學 第25卷第9期 頁180-186 1997年6月。

11.臺灣的文昌帝君信仰與儒家道統意織

文史哲學報 第46期 頁173-197 1997年6月。

12.一根金花:論賴和的〈一桿「稱仔」〉

中國現代文學理論 第9期 頁23-36 1998年3月。

13.明鄭時期臺灣的中國傳統文化(專輯:哲學〃臺灣)

哲學雜誌 第25期 頁50-67 1998年8月

14.連橫《臺灣通史》與儒家的春秋史學

中國哲學 第22輯 2000年

15.「通」與「儒」:荀子的通變觀與經典詮釋問題

臺大歷史學報 第28期 頁207-223 2001年12月。

(二)會議論文

1.朱熹的《詩集傳》與儒家的文學社會學

國際朱子學會議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 1992年5月

2.馬克思主義和儒家的文學觀:內在目的論的觀點

文學學研討會 佛光大學主辦 1995年4月

3.當代儒學與臺灣本土化運動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 第三次當代儒學研討會 1995年4月

4.文學的原住民與原住民的文學──從「異己」到「主體」

百年來中國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央日報、臺大文學院主辦 1996年6月

5.日據時期傳統詩社櫟社的歷史轉折:從傳統遺民文學到近代民族運動

臺大中文系學術演講講稿 1996年12月。

6.儒學在臺灣的移植與發展:從明鄭至日據時代

東亞近現代儒學的回顧國際研討會 中研院中國文哲所主辦 1996年12月

7.清代臺灣鳳山縣的儒學教育

第五屆高雄文化發展史研討會 高雄市教育局主辦 1996年12月。

8.光復初期「臺灣文化」的概念

二二八事件五十周年學術研討會 夏潮基金會、臺灣史研究會主辦 1997年2月

9.臺灣的文昌帝君信仰與儒家的道統意識

臺灣儒學國際研討會 成功大學中文系主辦 1997年4月。

10.日據時期臺灣儒學的殖民地經驗

儒學與世界文明國際研討會 新加坡國立大學主辦 1997年6月。

11.《臺灣通史‧吳鳳列傳》中的儒家思想

「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連橫」研討會 政治大學文學院主辦 1997年

12.啟蒙、解放與傳統:論20年代臺灣知識份子的文化省思

《跨世紀臺灣的文化發展》臺大七十週年校慶國際會議 臺灣大學主辦1998年10月

13.發現一個典型:王敏川

哈佛儒學研討會 1998年10月

14.清代臺灣教育碑文中的朱子學

《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國際會議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 1999年7月

15.性情中人:試從楚文化論《郭店楚簡‧性情篇》

《郭店楚墓竹簡》國際會議 武漢大學與哈佛燕京學社主辦 1999年10月

16.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中的儒學思想

第二屆臺灣儒學國際會議 成功大學中文系主辦 1999年12月

17.儒家詩學與日據時代的臺灣:經典詮釋的脈絡

《中國文化的經典詮釋傳統》計劃第八次研討會 臺灣大學「中國文化的經典詮釋傳統」計劃主辦 2000年3月

18.道東之傳:清代臺灣書院學規中的朱子學

《朱子學與東亞文明》國際會議 臺北:漢學研究中心主辦 2000年11月

19.孔子詩樂美學中的「整體性」概念〉

第二屆《中華文明的二十一世紀新意義》國際會議 喜瑪拉雅基金會、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基金會、史丹福大學亞洲語言學系主辦 2001年4月

20.孟子「知人論世」說與經典詮釋問題

《東亞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計劃第七次研討會 臺灣大學「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研究計劃主辦 2001年6月

21.Text and Context: Mencius’ View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Poems of the Ancients

“Interpretation and Intellectual Change in China: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Hermeneutics” 國際會議 美國Rutgers大學主辦 2001年10月

22.先秦儒家與經典詮釋問題

《文本與實在——人文學中的詮釋問題》學術會議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主辦2001年11月

23.連橫的《臺灣通史》與清代公羊思想

《文化場域與教育視界》國際會議 臺灣大學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主辦2002年11月

24.連橫《臺灣通史》中的「民族」概念:舊學與新義 臺灣大學中文系學術演

講論文 2003年10月

25.「永恆的鄉愁」:徐復觀論先秦儒家美學

《香港中文大學的當代儒者》國際學術會議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新亞書院、崇基學院主辦 2004年12月

26.「情」概念從孔孟到荀子的轉化

《心靈環保與人文關懷》學術研討會(東亞思想傳統中的身心關係修養功夫與生活實踐)南京大學與法鼓山人文社會學院主辦 2005年4月

27.當代儒學中的荀子學:西方觀點的詮釋及其侷限

《西方的詮釋,中國的回應——中國哲學方法論之反思與探索 》研討會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主辦 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協辦2005年5月

28.徐復觀與自由主義的對話

《儒家思想與民主政治》學術研討會 臺灣大學政治系主辦 2005年5月

29.朱熹的《楚辭》研究與儒家美學傳統

《東亞朱子學的同調與異趣》國際研討會 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中華民國朱氏宗親文教基金會主辦 2006年2月

30.「神」概念的美學內涵:儒道禪互補的脈絡

《東亞禪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理念與實踐》學術研討會 廣州中山大學人文學院、法鼓人文社會學院主辦 2006年3月

31.知音、知樂與知政:儒家音樂美學中的「體知」概念

《體知與人文學》學術研討會 廣州中山大學中國哲學研究所主辦 2006年7月

32.情與氣:荀子工夫論試探

《體知與儒學》學術研討會 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臺灣大學「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主辦 2006年11月

(三)專書及專書論文

1.藝術的辯證:黑格爾與盧卡契

臺大哲學所碩士論文 1986年

2.班雅明和馬克思主義的文學理論

文學的後設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家 臺北 正中書局 1991年

3.劉勰的文類理論與儒家的整體性世界觀:一個辯護

臺大外文所博士論文中文本 1993年

4.The Marxist-Confucian Concepts of Totality : Liu Hsieh's Theory of Genres

臺大外文所博士論文1993年

5.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

美學研習營論文集 臺北 師大人文教育中心 1994年

6.分流教育的改革:理論,實務與對策 與黃俊傑、吳展良合著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委託研究案學術研討會系列3--「分流教育」學術研討會 1996年

7.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

臺北 正中書局 1998年

8.臺灣與傳統文化

中山學術基金會出版 1999年

9.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

臺北 正中書局 2000年

10.誰召同胞未死魂:葉榮鐘《早年文集》的志業與思想

葉榮鐘全集‧早年文集〄導論 臺中 晨星出版社 2002年

11.臺灣與傳統文化(增訂再版)

臺北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5年

12.儒家美學與經典詮釋

臺北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5年

(四)技術報告

1.明清時期臺灣的教育及其對現代通識教育的啟示,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傳統中國教育與現代通識教育之研究,執行期間:83年8月1日至84 年7月31日)。

2.臺灣通史課程的通識內涵與教學設計,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以傳統中國文化為本的通識教育內涵之研究,執行期間:85年8月1日至86年7月31日,本計畫係“以傳統中國文化為本的通識教育內涵之研究”之子計畫十二)。

3.儒家的春秋史學與連橫的《臺灣通史》,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發展計劃──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之研究,執行期間: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

(五)其他著作

A.教科書

1.臺灣詩選注

臺北 正中書局 1996年

B.創作和譯作

1.江山有待(小說)

采風出版社 1980年

2.美學的面向:藝術與革命 馬庫色(Herbert Marcuse)作 陳昭瑛譯註

南方出版社 1987年(附錄:藝術與革命等3種,譯自:The Aesthetic Dimension)

(六)學術獎勵及榮譽

1.第二屆五四文藝評論獎。

第二篇: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学生证发给及使用注意事项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生證發給及使用注意事項

九十年一月十七日八十九學第一學期第二次教務會議通過

第 一 條 本校新生完成註冊手續者,由教務處核發學生證每人一枚,作為本

大學學生身分證明之用。

第 二 條 本校舊生每學期註冊時,應持學生證由教務處註冊組加蓋「註冊」第 三

第 四

第 五

第 六

第 七

第 八

章。未加蓋者,以不在學論。條 學生畢業或休學、退學者,應持學生證由教務處註冊組加蓋「畢業」、「休學」或「退學」等相關字樣章後,發還學生當金融卡繼續持有並使用。條 學生離校應檢驗學生證,遺失學生證者,應依第七條辦理,但補繳費用後,不再發給學生證。條 學生證不得轉借他人或作其他不當使用,亦不得塗改。條 學生證耗損、毀壞時,應填具申請書、換發申請單連同舊證報請教務處換發新證。換發手續費與遺失補發手續費相同;卡片如因製作瑕疵無法使用,申請換發時得免繳費用。條 學生證如因故遺失,應填具補發申請書,連同手續費繳費,報請教務處補發新證。學生證遺失補發手續費依行政會議決議辦理。條 本注意事項經教務會議通過後簽奉校長核定後發布施行,修正時亦同。

第三篇:儒学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回民小学儒学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扎实推进德育教育,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全面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规范提升师生的文明形象,推动学校的文明校园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学习践行以《弟子规》为主的儒学文化。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学习推广儒学教育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通过开展学礼、知礼、懂礼的教育,充分挖掘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使广大师生感悟中华文化的真谛,用心体会并充分认识中华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师生内涵素养和外在修养,将学习力行儒学文化活动落到实处,从而增强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塑造真诚、友善、谦虚、好学的良好品质,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活动领导小组

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学校成立学习《弟子规》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指导筹划、落实检查实施。

组 长:牛勇斌 副组长:宋亚斌 张军怀 成 员:各班主任及辅导员

三、活动内容

主要从 “一看,二听,三唱,四读,五解、六说、七写、八行,”

八个方面抓起.“一看”: 通过多媒体教室播放视频,学习图书资料等多种形式组织师生观看《百善孝为先》《母慈子孝》(幸福人生、天下父母系列)等专题片、图书。

“二听”:

就是听音乐,听美文。学校在晨读之前、课间循环播放各种感恩歌曲,让广大师生在音乐的感染中去除浮躁的心,保持一种平和心态,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以优秀的人格、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老师。学校广播室每天播报《弟子规》、《三字经》、《弟子规学习心得》、《三字经学习心得》等相关内容。

“三唱”;就是音乐课、每天的课间操之后唱经典诗文、感恩歌曲,让学生在学中唱、唱中品、品中悟,让这些经典音乐伴随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高尚美德。

“四读”: 就是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下午第二节课上前的预备10分钟以《弟子规》、《三字经》为主教材,让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使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成长,明了孝道、诚信和仁爱,明白自身修养的重要,在读记的基础上了解内容大概,从而规范言行,深化文明礼仪教育。

“五解”:

就是每周三课外活动时间,教师对《弟子规》、《三字经》进行分段讲解,使学生深刻领会其含义,督促学生在讲解中也进行认真学习。

“六说”: 就是各班通过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开展好以弘扬传统文化、养成文明礼仪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班会活动。通过组织学生交流及“孝亲尊师”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感想和体会分享,让含蓄内敛的学生们敢于表达,勇于表达内心的那份爱。

“七写”: 学习践行《弟子规》、《三字经》,使师生们懂得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长见识、增加涵养,而且又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一要心存敬畏,二要心存感恩,感恩每一滴水、感恩每一缕阳光、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要求全体师生写感恩日志,记录下身边对自己有恩之人,使师生时时处处心存感恩。

“八行”:全校师生处处践行《弟子规》、《三字经》。

1.在每节课前及课后的师生问候中渗透,校园师生见面,学生必须向教师行鞠躬礼。同时对全校教师上课常规作统一要求:预备铃响,科任教师要迅速到班级门口;上课铃响科任教师在讲台上立正站好,老师说:“上课”,班长喊:“起立”,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回答:“同学们好”,相互行90度鞠躬礼,礼毕,老师说:“请坐”。下课,任何科任教师不得拖堂,老师说:“下课”班长喊:“起立”,学生向老师问候:“老师再见”,老师答:“同学们再见”,相互行鞠躬礼。

2.各班级组织“读圣贤书,做儒雅人”征文活动,及时报道本班级开展“孝亲尊师”所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并装订成册。

3.每名学生对照《弟子规》、作了一张《弟子规力行表》,做好这些就是回报长辈,回报社会。如在自己家中要做到起床之后,不让父母着急;上学,力行学文;放学,一回到家把快乐带给家人;做功课,不增加家人负担;父母下班回来后,让他们欢喜;玩游戏,兄弟和睦。

4.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做好培养孩子践行《弟子规》的意识;通过正面的故事,让孩子对照反思,检省自身;家长做好孩子的榜样等。

5.开展孝子评选活动。

学校将下到各班中检查落实各班开展情况,作为学期末班级考核的主要指标。

四、活动时间、内容

1.时间:(1)课间操下后集中诵读至少5分;(2)下午第一节课之前的预备时间诵读10分钟;(3)每周星期二大课间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心得交流或践行等活动;(4)班队会课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学习或诵读;(5)学科渗透:“语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中渗透《弟子规》、《三字经》的内容以及音乐课教师指导学生唱《跪羊图 》、《感恩一切》、《生命之河》、《摇动摇篮的手》等《弟子规》系列歌曲,让感恩歌曲在校园广泛传播。

2.学习计划:1—2年级诵读、记忆为主,能达到熟背;3—4年级学习、理解为主,能熟背且能够解释内容;5—6年级内化、提升为主,能熟背、理解且能在生活中运用。

五、活动形式和方法

1.践行《弟子规》、《三字经》与学校活动相结合:开展《弟子规》、《三字经》书法竞赛,《弟子规》、《三字经》解读演讲竞赛,《弟子规》、《三字经》诵读竞赛,《弟子规》、《三字经》知识竞赛,《弟子规》、《三字经》征文竞赛,《弟子规》、《三字经》绘画、手抄报竞赛等。

2.把《弟子规》、《三字经》的学习与争创“红领巾先锋中队”活动相结合。

3.把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的心得体会与小作文相结合,语文老师要加强“心得体会”的写作指导。

4.定期开展班级主题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各班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形式多样的诵读《弟子规》、《三字经》成果展示主题班会,如:吟诵、歌舞、演讲、诵读日记、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

5.家庭作业要布置诵读内容。建议家长在家创造良好的诵读环境,陪孩子读几分钟经典,与孩子进行诵读比赛,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分享诵读经典的乐趣,共同践行中华民族美德。

6.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期末评选“读书小明星” 和“优秀读书班级”。

7.成果展示。

学校规定时间举行全校性的集体诵读大赛,诵读“弟子规”。

六、活动要求

1.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开展此

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注重校园文化的布置。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室等营造诵读氛围。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比,各班利用板报专栏、学习园地等书写、张贴经典语句,使孩子们一走进校园、教室,就融入古诗文的浓浓氛围之中,激发他们诵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3.注重家庭诵读氛围的营造。通过家庭教育培训转变家长观念,使家长认识开展诵读《弟子规》、《三字经》活动的重要性及深远意义,从而使活动的开展能进一步得到家长的支持。

此活动从2014年12月开始学习。把诵读《弟子规》、《三字经》活动作为我校德育常规工作长期开展下去。

第四篇:台北市立大直高中「生命教育学科」实施现况与

台北市立大直高中「生命教育學科」實施現況與

生命教育推動模式調查表

壹、95學生命教育類學科開設現況

本校並未開設生命教育選修課程

您認為貴校「生命教育」課程開設與教學所遭遇的困境、及有利因素分別是?

現有師資不足以應付正式課程開設,加以各類科時數明顯不足,競爭激烈,現實面有執行困難

您認為高中「生命教育」課程與教學的改進方向與建議:

生命教育有開設之必要,但礙於升學主義現實的影響,除非成為必休學分,否則難以實現課程理想

您個人認為生命教育課程較好的開課模式為:

合併部分同性質課程,以選修模式開課

貳、主題式生命教育推動模式分享

參、融入式生命教育推動模式分享

附件一

肆、基本資料:

一、學校:臺北市立大直高中

二、彙整者姓名:廖純英職務: 實驗研究組長

聯繫電話:02-25336542#126e-mail:liao0618@tp.edu.tw

三、學校屬性(可複選):

【一】□國立▇市立□縣立□私立(如屬宗教團體,請註明類別:)

【二】□ 普通高中

▇ 完全中學(含高中部、國中部)

□ 綜合高中(含學術課程、專業課程)

□ 其他(可複選,包含:□高中部、□高職部、□國中部、□小學部)

四、高中部班級數共計:24班

高一:8班、高二:8班、高三:8班

五、期許生命教育學科中心之服務功能(可複選)

▇蒐集課綱意見與實施問題□促進資訊交流□建立專業溝通平台

□ 宣導課綱精神內涵▇教材教案之研發□協助教師解決教學問題

▇辦理生命教育學科相關研習▇建置教學資源庫□其他(請說明)____________

附件一:主題式生命教育推動模式

臺北市立大直高中九十五生命教育經驗分享及建議一、九十五曾經辦理之生命教育活動

二、本校實施生命教育的特色

1、透過課程融入生命教育教學,循序漸進地協助學生體驗生命過程,進而積極面對人生。

2、引進社區資源,共同協助學生認識生命與體會生命。

3、不定期於朝會時間宣導生命教育議題相關價值與觀點,引導學生對生命有更正確的認識與體會。

4、舉辦「魔法森林營-創意問題解決取向」,藉由探索教育與團體輔導活動,引導學生創意思考及思考問題解決之多元方法,並體會服務學習的基本理念。

5、舉辦學術餐會:邀請雲門舞集創團舞者、北藝大舞蹈表演創作研究所所長鄭淑姬蒞校分享,學生對藝術創作、團隊合作、團體生命薪傳及身心靈整合等議題多所體會與收穫。

6、教官室帶領學生參加創世基金會、少輔會、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等公益活動,進行生命體會與學習,深獲社區及社會好評!

7、學校本位課程跳脫教條式、填鴨式的宣導,除教導學生基本常識外,更藉自然體驗活動以及角色扮演、資料分析、兩難困境、問題解決等議題探索方式,來進行情意陶冶及價值澄清教育,進而培育學生具備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的素養。

第五篇:香港中文大学普通话教育研究及发展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

中文教學(普通話為授課語言)專業文憑課程(2008)

PMI01標準語教育及中文科與普通話科課程發展

組別:A組

學員:劉小慧

日期:2008年8月1日

我看「普教中」--上課十天的反思

對於應否用普通話教中文這個問題,我有很多疑問,所以修讀這個課程,希望深入了解普教中與粵教中的分別。從未曾試過用普通話教中文,我最關注的,是普教中能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尤其是運用語文的能力。

其實,我本來是反對普教中的,因為普教中不一定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且,我總覺得用粵語教學才能揮灑自如。直至幾年前歐遊時,外國人跟我說普通話,我尷尬地用英語回應,那一刻,我才認真思考學習普通話的必要。而且,這幾年到國內升學的學生及來香港讀大學的內地學生都愈來愈多,又有很多行業要求員工回內地工作或公幹,香港人需要用普通話的機會不斷增加。從社會需求而言,香港學生學習普通話是必須的。程介明先生指出,「語言教學必須考慮下一代將面對的環境」;「應用對學習語文最重要」,我同意他的看法。我們必須承認普通話是世界華人的共同語這個事實,讓學生及早學習普通話這種國際用語,免除長大後才學習語言的痛苦。

值得深思的是:只有普教中才能令學生學好普通話嗎?我覺得不是。但中文科課節多,讓學生長時間沉浸在普通話的環境中,較易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兒童的學習能力很強,如果學生從小一開始便用普通話學習中文,學生的語言障礙不會太大。普教中對教師的影響更大,我的普通話水平不高,壓力很大。

教學是育人的工作,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前途及終身學習的需要。無可否認,改變教學語言對教與學都有影響,為師生帶來困擾。但為了下一代,作為中文教師,我們不應該貪圖一時的教學方便,堅持用粵語教學。我們首先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肯定改用普通話教中文不是為了與其他學校競爭或避免失業,而是為了滿足學生長遠發展的需要。以開放的態度接受普教中,消除被迫改用普通話授課的無奈,才能教學相長。其次,我們要裝備自己,學好普通話,嘗試用普通話

教學。親身體驗遠勝於空談理論,深信只有經過課堂實踐,才能確切了解普教中的成效。

另一方面,我覺得教學語言的轉變,或許能帶動教學模式及教學法的轉變,提升學生的素質。

從教學目標而言,中國語文科的教學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除了培訓應付實際生活及交際的需要的技能之外,中文教師還必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在這方面,張勵妍和黃虹堅老師談及的教學觀念,對我的啟發很大,特別是培養語感和重視感悟這兩項。香港的中文教學,一向以語識為主,重視知識的灌輸、理性的分析與討論,不重視朗讀及感悟,忽略語感的培養。回顧自己的學習經驗,中小學老師都只會朗讀詩詞及短篇文言文,不會朗讀長篇散文。長篇散文只會按字、詞、句、段、篇逐一分析。當了教師以後,我的教學法跟老師一樣,結果學生只學到零碎的知識,很快便把文章忘記。

反觀內地的語文教學,特別重視感悟,強調通過誦讀領悟理解,這種感悟學習,令文章內容直入學生心坎,學生能感受到中文的優美,更能明暸作者的人生觀及價值觀,形成「精神的根底」,一生受用。我看過一個內地的課例,教師教授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她朗讀課文一遍後不斷要求學生朗讀,每讀完一遍便問學生幾道題目,層層深入,令學生完全明白作者的價值觀,並在現實生活中舉例引證。在一節課裏,學生用不同方式把課文朗讀了五、六遍,最後可以把課文背誦出來。這種以朗讀為中心的教學法,既能培養學生的中文語感,又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讓學生把經典文章深植心內。看錄像後,我深知自己的不足,決定向內地借鑑,願意嘗試用普通話教中文。

總而言之,對於香港學生來說,普通話是第二語言,他們必須經過正規學習及長時間的沉浸,才能學好普通話。要排除學生用普通話學習的障礙,以至樂於用普通話學習中文,中小學的中文教師都必須努力不懈,改變教學觀念、教學法及語言態度,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現在,香港政府還沒有制全面而明確的教學語言政策,普教中實在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路漫漫其脩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下载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儒学中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儒学中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教育

    青春需要绽放 前不久,在课堂上老师提到了阶层固化问题,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原因、危害后,老师提问“该如何解决阶层固化问题?”,我们班某一位同学回答是“革命”,理由是中国自上而下......

    烟台大学失物招领中心

    烟台大学失物招领中心简介 烟台大学失物招领中心是以后勤集团社区服务管理中心为依托,由学生自发组织起的爱心公益服务类机构,为了减少烟大师生因丢失物品带来的不便和烦恼,解......

    三峡大学考研指导中心

    个人主要工作经历 证明: 本人徐松林,来自科技学院20134092班,大一曾在三峡大学大学生考研指导中心组织部任干事一职。在职期间,勤奋踏实,积极做好协会工作。本人的主要工作经历如......

    大学研究会宣传中心工作总结

    大学研究会宣传中心工作总结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会宣传中心工作总结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会宣传中心在研工部的关怀指导下,在研究生会主席团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经过一个学年......

    贵州大学精神文明中心章程

    贵州大学精神文明中心章程第一章总纲1、贵州大学精神文明中心(以下简称文明中心)是在贵州大学党委宣传部和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的领导和指导下成立的一个校级学生组织,其成员来......

    密西根大学教与学中心考察报告

    建立“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思考与建议 ——2011年中国——密歇根大学教师发展研讨班考察报告由教育部、国家外专局组织的国内12所大学参加的“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中国......

    大学目标教育范文大全

    大学目标教育载着激情与梦想,载着青春与活力,载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在这如花的季节,在这如梦的年龄,我走进了心依已久的大学。我知道,路还很长?也知道,未来很远?但不知道,我们该怎样......

    抨击大学教育

    这是一个大学生大学生的自白。 我们身在大学生活中,发现大学教育的很多问题。这纯属个人发牢骚。 大学生在大学里会发生这样几件事。 1 逃课,上网玩游戏,迷茫,对社会很失望。 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