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区静态交通研究
小区静态交通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地提高,家用小汽车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进入普通居民家庭。南昌市机动车保有量一直以来均呈快速增长趋势。机动车数量的猛增,导致主城区机动车泊位缺口巨大,南昌停车难问题日益严重。
南昌市停车需求和现状
停车设施现状规模:目前我市城区现有停车泊位124610个,其中路外停车场共有124处、12035个泊位;配建停车场815处,102724个泊位;路内临时停车点335处(173条道路),11484个泊位。
供需基本情况评价:截止今年11月20日,全市机动车达53.5186万辆(此数据不包括外地号牌车辆)。目前以平均每天约300辆的速度新增,最高峰时每天新增小汽车400余辆。预计到2010年,南昌市道路行驶车辆将超过60万辆。按照“一车一位”的基本要求,仅以我市目前小车28万辆计算,机动车泊位率拥有率只有0.43泊/辆(不含摩托车),考虑到还有很多泊位被挪用,实际数据远远小于0.4泊/辆。而且由于配建停车位大多位于新区、开发区,老城区东湖、西湖区停车难问题更为突出。
停车需求对比:根据国内城市的建设经验,市中心区停车设施供应控制结构比例为:配建停车场80%、路外停车场15%、路内停车场5%的比例设置。我市配建停车场和路外停车场远未达到标准。
毋容置疑,私家车给居民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不仅给南昌城市交通带来极大的压力,也给住宅小区停车带来一些问题,并对住宅小区规划,动静态交通规划、环境、安全问题和居民户外活动空间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了影响。
南昌住宅小区停车现状分析
1.与住宅小区开发相脱节,停车设施规划不合理
在城市规划中,停车规划一直被视为配建工程,主观上不受开发商的重视,因而往往滞后于主体工程,甚至有相当一部分项目为了减少建设成本,擅自减少配置停车位数量,造成停车位不足。按照国际城市建设的经验,城市车位与车辆的比例应该是1﹕1.2,但目前南昌市的停车位却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车位紧缺现象尤为突出。还有在住宅小区规划建设中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配置,因此除了新建成的住宅小区之外,大部分存在停车场布局不合理的现象。开发商这种重土建景观,轻交通规划的开发模式,从根本上造成了停车设施不足的隐患,从而使得住宅小区的静态交通从建设之日起就存在问题,进而影响到整个区域的交通状况。
2.汽车事业发展迅速,住宅小区机动车数量猛增
人们的购买能力不断地提高,而汽车价格汽车价格相对增幅不大,私家车越来越多。据调查,南昌市大多数住宅小区都存在停车难的问题。某住宅小区私家车近1500辆,可地下停车位却只有600多个,汽车增长速度已经超越了停车位的供给。加之居民的交通意识淡薄,道路两边都停满了车,只要有人横车于路,住宅小区整个交通瘫痪。
3.停车设施管理相对落后
住宅小区停车设施的管理机制混乱、分工不清、缺少协调,而且管理手段落后。目前,南昌住宅小区大多数停车场的管理是与物业相结合的,物业管理人员承担着住宅小区停车场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使得住宅小区停车场的管理基本处于人工阶段,由于缺乏停车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管理工作相当混乱。
住宅小区停车设施布置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
在建设停车设施时,停车空间的选择将受到多方限制,在尽可能多的为居民提供方便、舒适的停车设施的同时,结合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配合绿化环境因地制宜的考虑设置。在宏观方面,综合考虑城市地段、地貌、现实状况[2];在微观方面,结合住宅小区地形特点,使用功能以及周边环境关系加以综合考虑,确定切实可行的空间模式,使停车场的设置更加方便,快捷、舒适,同时融入整个住宅小区的环境。效益优先
住宅小区停车场的设置应注重综合效益,停车方式的选择、停车场的布置应从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来衡量。
住宅小区的停车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开敞空间,考虑区位及交通条件,以提高住宅小区人口的集散能力和减少对住宅小区周边路网的交通压力为目标,重点在于合理布局,整合停车资源,确定合理的规模,并使停车设施的建设与中心建筑合理配套,提高停车效率,实现整个地区的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协调发展。
解决小区车位问题的五大建议措施
一:有偿出让车位
解决小区车位问题最可行的办法是有偿出让车位。
对于每日必须停放的私家车实行固定车位并实施有偿出让,对小区现有车辆进行登记,统一规划固定存车位,并由专门的物业人员进行管理。这样的好处在于方便固定车辆的存放,而且做到秩序良好,有利于物业部门的统一管理,一方面使私家车安全过夜,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小区的秩序。当然固定车位是有限的,这个办法目前对于未来增加的车辆存放问题还无法解决。
二:联手周边停车场
很多年头比较长的居民小区,几乎没有机动车停放的位置,虽然这些老的居民小区纷纷开始实行物业管理,但小区机动车管理依然是个难题。一些小区解决这一问题是这样做的:联手周边地区的停车场,为居民小区联系车位,将小区居民的私家车停放到存车场去。据不完全调查,在市中心老式居民区中,附近地区设有机动车停车场的占了将近8成,因此由小区管理部门出面,同周边停车场联合解决私家车过夜,应该不成问题。不过,这一办法的缺点是车主停车位置同住所有一定的距离,停车有些不方便。
三:设立临时停车路段
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在解决小区停车问题上也在不断探索,以北京为例,有关部门组建了停车公司,专门管理私家车过夜问题,停车公司可以在同有关部门沟通的基础上,开辟专门路段供过夜私家车停放,并实行有偿服务。为此在有停车需求的小区附近夜间开辟临时路段。每天早上,清空停车路段,以保障道路的畅通。这一办法的缺点是,私家车主停车有时间限制,每天早间需将车子开离临时停车路段。
四:实行小区车辆准入制
物业部门为保障小区业主车辆过夜安全,应当对社区居民的机动车实行固定车位存放,并且发放小区机动车出入证。防止外来车辆过分占据小区空间,造成小区车辆拥挤,不过这一办法的缺点是,个别必须在小区过夜的外来车辆无法进入小区。
五:新建小区应增加车位
私家车的增加是趋势,因此新建小区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在小区规划设计之初设计预留车位方案。从目前来看,很多小区为增加商品房数量和面积,不对停车位置进行规划,造成入住后的停车困难。有关部门也应该在小区设计审批过程中,考核停车位置的数量,以保证小区秩序。
结语,小区静态交通问题是一个广泛性的问题,它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要形成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也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政府、开发商、业主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为改善小区乃至城市的居住环境做出一份贡献。
第二篇:区静态交通工作总结报告
区静态交通工作总结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XX区静态交通管理工作,确保XX区停车场(库)和道路停车场安全有序运营,XX区建设交通委发扬“融合传经典,创新铸精品”的黄浦精神,加强公共停车场(库)的管理,全面规范停车场(库)经营行为,提升我区停车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严格做好配建停车场(库)行政审批,现就我委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xx区交通基本情况
XX区地处上XX市交通枢纽中心,是本市交通的原点,拥有十分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区内交通呈立体网络状,辐射区内外。区内现有7条轨道交通线经过境内,拥有2座跨江大桥、5条越江隧道和5条轮渡线连接黄浦江两岸,境内有百余条公交线路和5座公交枢纽站集散点。截至今年12月底,现有备案在册的道路停车场路段105条,总泊位1885个;在2012中心城区道路停车场协管单位实践性综合考评工作中,我区上海鸣晨机动车停放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卢畅停车管理有限公司取得了全市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我区在册的公共停车场(库)共250库,总泊位29247个,总面积1269326m2。2011XX市公共停车场(库)行业aaa级质量信誉企业共53户,其中我区有20户,占比37.7%。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被评定为XX市公共停车场(库)行业aaa级质量信誉企业全市共30家,我区有15家,占比50%。XX区停车场(库)密度、泊位数供应量位居中心城区前列,区域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较高,整体水平保持全市领先,但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剧增,车流、人流密集、交通压力大,停车矛盾突出,更加重了交通拥堵,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停车难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非法客运的滋生提供了一定温床。
二、推进情况
5月4日,市静态交通工作会议后,我区专门就市领导讲话精神和会议要求向区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5月14日,周伟区长批示要求:此项工作由周正副区长牵头,许锦国副区长配合,具体工作由区建交委负责,区公安协同,各相关部门配合共同推进落实。周正副区长先后多次牵头召集区建交委、公安分局、规土局、绿化市容局、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推进本区静态交通管理工作。根据市、区相关要求,结合前期调研和本区实际,我区成立了区静态交通管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了“建管并举、适度供给;挖潜增量、盘活存量;分工负责、有序推进”的工作原则,制定了工作制度、细化了工作目标,已制定出符合本区特点的静态交通管理工作方案,并落实了50万元资金用于编制区停车专项规划。根据我区静态交通管理实际,我委开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工作。
(一)全面加强行业监督管理
一是做好行政审批工作。根据市政府关于机动车停车场(库)行政审批管理相关要求及停车场(库)属地化管理试点要求,结合地块开发及项目建设,严格新建项目停车场的审批工作,加大新建停车场库的泊位数量。截至2012年12月底,完成规划阶段3项;扩初阶段4项;竣工验收9项。二是严格落实行政备案工作。今年我区新开业停车场(库)11户,13库;歇业6户,7库,截至12月底,区备案在册的道路停车场路段105条,总泊位1885个;公共停车场(库)共有我区在册的公共停车场(库)共有235户,250库,263家,总泊位29247个。三是加强行业监督管理。以公共停车规范达标创建工作和企业诚信考核工作为契入点,以“一带、两街、五个功能区”为重点,加大停车场(库)监督检查力度,统一制作发放了2500余块创建宣传展板,大力推行值班长制度、块长制度及停车行业文明规范用语,切实提高我区停车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级,逐步改善我区停车环境。四是提升停车规划,优化交通布局。根据市建设交通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停车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和工作要求,结合区“一带、两街、五个功能区”及周边支马路的综合交通枢纽等,近期,区建交委、区规划局等部门抓紧对区内外滩、人民广场、豫园重要地区及与综合交通枢纽配套的公共停车设施进行专项规划,为我区做好各类交通设施的布局打好理论基础。目前该规划项目已进入招投标前期阶段。
首页12尾页
(二)配合解决非法客运及最后一公里难题
为切实解决区内重点地区,如外滩沿线、南京路、西藏路、豫园商圈地区及周边支马路非法客运极为猖獗的情况,极力解决市民出行难尤其是社会关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我区除了加大宣传力度、建立了志愿者队伍、设置了一大批醒目的指示牌意外,近几年相继开辟了两条都市观光旅游巴士,还 积极推进利用旧厂房改建停车场工作,并鼓励配建停车场库对社会辆车开放,以缓解停车矛盾。加强辖区内公共停车场(库)和道路停车场的管理,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做好与相关主管部门的沟通工作,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打击非法客运工作。
(三)大力推进智能交通建设
目前,我区共建有停车诱导屏144块,其中一级诱导屏18块、二级诱导屏54块、三级屏72块(静态屏54块,动态屏18块),覆盖中央商务区、广场地区、豫园地区、淮海中路沿线、新天地周边等区域。该系统部分引入太阳能供电支持,申请获得了3个国家级发明专利和2个实用新型专利。由区建交委、区信息委等部门牵头建设,我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出了停车信息服务网,供广大市民上网实时查询区域内停车场(库)使用情况。目前,升级后的黄浦停车信息服务网站已初具规模,网上的停车预约、三维导航及车辆位置查询等科技创新功能均得以实现。今年,我区继续深入推进《智能停车信息服务系统一期》项目建设。物联网技术也已在太平桥停车库试点运用,实现了库内诱导、停车预约、反向查询等功能,总体项目于去年年底基本建成,今年上半年投入试运营。另外,区建交委在市交港局的指导帮助下,led照明节能改造技术已在太平桥车库试点运用,协调推进公交146路到站信息服务,手持pos机信息化技术应用也已覆盖至全区所有道路停车点。
(四)着力完成民生实事任务
根据市新增公共停车泊位目标值分解,我区“十二五”期间需新增公共停车停车泊位1200个。区建交委根据相关要求,结合“十二五”期间我区静态交通实际情况,对“撤二建一”后全区公共停车场(库)、闲置工地、待开发项目等情况作了全面梳理和调研,基本掌握了全区公共停车泊位、可新辟临时公共停车场的闲置工地和待开发项目等基础数据。上半年,由区建交委牵头、通过区静态交通管理所、五里桥街道以及农工商大卖场119店停车场的共同努力,提供了25个车位供附近居民实行夜间错时停放,此外,区建交委、区交警、区静态交通管理所等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未开工工地和闲置用地的检查力度,积极引导土地所有方利用工程开工前的时间,建设临时停车场对公众开放,先后开辟了复兴东路7号闲置工地(156个车位)、昼锦路金豫阁闲置工地(67个车位)、外马路690号(90个车位)等临时公共停车场4处,增加专业公共停车泊位达400余个,完成了每年新增300个公共停车泊位目标。
三、难点问题
(一)居住区新增车位进展不佳。一方面,我区曾尝试鼓励停车企业将停车泊位向周边居住居民实行错时停放,但成功率很低。居住区停车费相对社会停车场低很多,有车居民仍旧认为社会停车场停车费用较高;有的居民甚至认为在小区内或周边道路乱停放方便、低成本,各种因素导致居住区新增车位工作阻力大。另一方面,居住区新增目标,在实现方式、责任主体等都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地方。比如我区停车矛盾主要集中在旧小区,旧小区建设立体停车位,要落实建设场地,必然遇到小区绿地调整问题,与现行规定相冲突,需要进一步明确。
(二)由于中心城区用地紧张,能够单独用于建设停车场(库)的场地十分有限,建议尽快出台有关政策或修改相关法规,支持利用中心城区边角料、旧厂房改建和待开发土地等建设立体、地面等停车设施,以最优化、最有效的途径增加中心城区的停车泊位数。首页12尾页
第三篇:关于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静态交通问题的探讨
关于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静态交通问题的探讨
摘要: 静态交通是各种车辆在交通出行中的短暂停车, 以及在停车场的长时间停车所组成的一个总的概念。一个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应该由完善的动态交通子系统及静态交通子系统所组成。动态交通需要空间(即车行道)、各种设备以及管理措施;静态交通同样需要空间(即停车场)、各种设备和管理措施。过去, 人们只重视动态交通问题, 而对静态交通问题没有给子足够的重视, 更缺乏研究探讨。本文通过分析, 得到一些有利于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渠道和方法。
一、我国城市静态交通现状
(一)我国城市交通环境复杂。行人、自行车和机动车并存的混合交通,具有平面混合低速的特点,道路使用者没有路权分配限制的行为使我国原本复杂的混合交通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我国交通流的随机程度更大。目前,我国学者主要采用跟驰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速度梯度连续模型、多车道动力学模型等,但是缺乏独立自主开发的交通流模拟系统,结合我国交通流特点的针对性研究不够。
(二)道路设施。我国城市道路系统存在着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严重缺陷。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尽管近十年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 20%的增长速度。支路合理密度应该为干道路网密度的 3 倍左右,而我国目前大多城市支路网密度不到干道网的 2 倍。支路不足以及被不合理占用使得干道被迫承担过多的本应由支路承担的出入和集散功能,从而导致路网功能混乱,效率下降。
(三)交通管理。我国目前城市交通由公交、出租、地铁、公安等部门各管一摊,管理部门的分割造成部门之间很难资源共享和协调,各自制定的交通政策法规难以从全局考虑,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同时运行时则不够和谐,难以形成整合的综合交通管理措施体系。缺乏与城市整体发展的协同性,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四)公共交通。目前,世界各国都认识到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良策,目前国内公交最高水平的深圳特区公共交通分担率也只有 25%。我国目前公共交通的基本缺陷如下:由于路网密度较低,限制了公交线网覆盖率的提高和线路布设的灵活性;线网结构不合理,缺乏合理的层次,经营机制不完善,调度水平落后等问题仍然存在。对公交营运效率、道路使用以及交通管理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公交企业主要依靠政府补贴,运营效率不和经济挂钩,服务质量下降与企业生存无关,因而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公共汽车在整个城市交通客运量中的比重越来越缩小。道路公交服务水平较低,表现在公交营运速度低、准点率差、乘客步行和等待时间长等方面。
二、我国城市静态交通问题
(一)停车设施供需不平衡。为了加强对全国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1988 年公安部、建设部曾联和颁发了《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和《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以两部的“暂行规定”为基础,各地纷纷研究制定适和地方自身需要的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和建筑物停车设施配建标准,并根据规划建设了一些停车场。但所有这些努力,并未从根本上扭转停车设施供给的紧张状况。据统计,北京、南京、广州、深圳和杭州等城市的停车设施与机动车拥有量间比例相差悬殊,停车设施严重不足,城市停车供需不衡。有关资料表
明,城市的停车位目前只能满足 50%的停车需求。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以每年 10%~15%的速度增长,城市私人小汽车每年的增长速度更是高达 20%~30%(个别城市高达 50%),预计全国每年要新建约 300 万个停车位,才能逐步缓和停车需求与供应的矛盾。另外,停车场使用率不高,停车场建成后挪作他用的现象也很普遍,这就加剧了停车泊位的供需矛盾。(二)路内停车场设置不合理。调查数据显示,各大城市路内停车的比重均较大。路内停车占用了大量供通行的道路面积,严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同时,由于路内停车基本上是占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因此造成了行人、自行车与机动车争道,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多发的局面。从畅通和安全的角度来看,在我国城市混合交通的交通现状下,大比重的路内停车是极不合理的现象。
(三)停车设施规划滞后。随着交通的迅速发展,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在初期末认识到静态交通合理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并没有预留此项用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又未能及时调整停车设施建设的发展战略,也未能针对市场经济的特点给出促进其贯彻实施的有力保证,以致无法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在城市用地日益紧张的今天,征用停车场用地 困难重重,停车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严重滞后于停车需求。
(四)停车管理混乱。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与经营涉及规划、城建、公安、交运、工商等多个部门,各管理部门局限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这种管理体制不利于城市的综合治理,也不利于综合利用有限的停车资源,造成停车资源浪费。在车辆不断增长,车位供应紧张的情况下,部分停车场开始实行经营收费,但存在停车管理不力、停车收费混乱、总体收费水平偏低、不能反映停车成本、路内停车与路外停车收费价格倒挂等严重问题。
三、解决途径
(一)静态交通相关各专门机构的建立。国外一般都有专门机构负责停车管理,负责对各个停车设施的管理,管理机构是由政府官员、交通警察、专家和停车场经营业主组成,既有政府的行政权,也有民间协会的行业管理权,统一协调各种停车事宜。相关部门管理权限及职责分明,既分工又相互配合。而我国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多部门(建委、市政、交警、规划局、物价局)管理分工不明,缺乏配合,遇到问题各方互相推责,致使停车管理方面多年来困难重重,积重难返。
(二)建立完善的停车法规。相对完善严密的停车法规是城市停车管理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并对停车场建设、管理及发展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停车法规以《停车法》为龙头,下含一系列不同层次的法规条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法规中包含有关执法方面的具体措施和细则,包含对违规行为处罚措施。在西方国家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停车场法规体系,经验表明《停车法》在汽车保有量增长初期颁布效果最好。“停车法”是停车管理的基本大法,而我国目前还没完善的《停车法》,希望这一有利于停车发展、泽惠于整个城市交通的法规尽早出台。
(三)对停车问题、停车发展的重视。国外对城市停车问题历来都十分重视,政府认为处理好停车问题是其重要的职责,通过专家学者对停车问题的科学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不同的城市也根据各自的特点,针对性地研究自身城市的停车问题,建立适合自身城市发展的停车法规,这种政府指导研究方向并出资,由专家进行城市停车问题深入研究的方法,值得我国政府对现阶段城市停车发展的借鉴。
(四)停车需要供需平衡。停车政策的制定及实施的目的就是促进城市停车供需关系的平衡,一味地大量建造城市停车场,虽然短时间内单一解决了凸显的停车问题,但也刺激了停车需求,反而有需要再建更多的停车设施来满足这种恶性循环。这种仅仅从问题表明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导致城市商业区宝贵土地资源的浪费,对区域内城市交通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比
如交通堵塞、交通混乱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出现,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负面影响。国外停车场建设的方法是:在建造了一定数量的停车场之后转向停车需求的限制,他们认为专用停车泊位需求必须百分之百的满足,而公共停车泊位可予以限制。这体现了对合理的停车需求的满足及对不合理停车需求的抑制,最终实现供需平衡。
(五)先进的停车管理技术的应用。科技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标志,在解决城市停车问题上面,除了政府完善的政策、停车泊位合理的规划建造之外,采用先进的停车管理技术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比如,停车引导和信息引导系统,可以帮助驾车者方便快捷地找到停车泊位,从而减少了驾车者四处寻找泊位对自身带来的不便和对交通造成的负荷。
第四篇:小区交通调研报告
小区交通调研
位置:
武汉恒大华府,位于珞喻东路森林公园南,居于中国光谷核心。
周边设施:
小区内部配套:超豪华皇家会所
中小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华民族大学、武汉科技学院等
幼儿园:知名重点幼儿园
综合商场:鲁巷购物广场、世界光谷步行街、光谷图书城、苏宁电器、中百仓储、中商平价等
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等 医院:武汉同济光谷医院
其他:光谷华美达大酒店
周边齐全高档得设施,让恒大华府更加完美。
小区内交通路线:
规划遵循自然地势,合理楼间距,让阳光滋润生活的每一天;精心打造欧式风情园林,通过错落有致的布局,将小区内部组团景观与入口商业大道自然贯通,同时设置灵动丰富的水系景观,蜿蜒小区内部,让风景灵动生活每一天。风情商业街,让生活每天演绎365种生活色彩。
错落有致的巧妙布局,将小区内组团景观与入口商业景观大道自然的贯通,社区中央腹地的领结型水景照顾到景观的共有性,让每户业主都能分享有水的生活。人车分流的道路设计,将住区人行和车行交通组织在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空间内。
道路平整、蜿蜓,四通发达,向小区各个方向地区延伸,走不远就会有处休息区同道路两侧。交通在小区内分离明确,车行和人形有区分。并且小区内没有死路,不会走到路尽头就要原路返回.小区内停车场:
与其他品牌开发的科技住宅相比,新世界·恒大华府的特色科技细节包括户式采暖、阳光车库、同层排水、无梁楼板与地下室绿色植物等方面。
新世界恒大华府重金打造5A级写字楼停车标准,地上、地下分布均衡,充分满足商务人士以及生活休闲等全方位停车需求。小区北面停车库设五个大型采光口,将阳光、自然风、园林景观请入到地下车库,地下车库从此生机勃勃,洋溢阳光灿灿的生活气息。同时,室外绿色停车场间隔几个车位即种植树荫茂密的小乔木,炎炎夏日,爱车在绿荫下清爽以待,与主人一样,时刻处于体贴关怀之中。
恒大华府在路线上未来的景象:
作为新世界产地进驻武昌地区的“开山之作”新世界恒大华府洞悉科技未来,选址于光谷高新产业核心区域,光谷商圈、鲁巷商圈、街道口商圈、中南商圈、徐东商圈一线贯通。地铁2号线将在2012年通车,其延长线也已确定,沿珞瑜路方向经华中科技大、森林公园至流芳方向。届时,全线贯通的地铁就在家门口,城市繁华便捷即在脚下。
感想: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小组5人配合默契,分工合理,互帮互助,使我深刻体会了团队精神。经过这次对恒大华府的调研,我学会了如何经行小区规划调研,户型、交通、景观、小节等多方面都有所了解,也为设计作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整理制作:段乐U200915552)
第五篇:ERP项目静态评价体系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ERP项目静态评价体系研究
作者:刘 鹤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06期
[摘要]ERP系统的实施效果评价是ERP项目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企业认识本组织ERP应用水平。确定未来的改善目标和步骤,促进ERP应用过程不断完善。促进企业经营活动和效益的持续改善。然而现存的总体评估和经济效益评估大多数偏重于定性评估,不利于量度和及时纠偏;除此之外现存的项目评价理论极少考虑某一行业特点。据此开发面向行业特征的总体评价体系将可能对特定行业的ERP项目实施产生可以预期的影响。文章结合在四川茂县电力公司ERP实施实践,提出县级电力公司ERP项目总体评价体系。这将对县级电力公司ERP项目持续优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其他项目行业的ERP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资源计划(MRPll);业务流程再造(BPR);财务管理(FM);办公自动化(OA);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8)06-0079-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