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状况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农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状况的调研与思考
杜雨田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农村党支部能否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事关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着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巩固。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党支部的领导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实现途径和有效形式,2005年6—8月份,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座谈研讨、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全县农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当前农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现状
我县农村党支部(含党总支)335个,农村党小组1184个,农村党员13687名。截至2005年8月底,全县共有农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963名,其中党支部书记335名。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通过近些年深入扎实地开展农村“三级联创”的党建活动,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均得到明显增强,多数农村党支部在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事业中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带领农民闯市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多数村党支部以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为己任,带领农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并采取宣传发动、领办创办、规范管理、服务扶持的方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推进了农村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创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98家,其中有150家由党支部或党员创办。截至2005年4月底,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销售利润1亿元,平均每户纯收入为5312元,带动社外农户13600户,户均增收3120元。2004年7月,番字牌村党支部书记宋兆民发起成立番字牌柴蛋鸡养殖合作社,带动了周边7个村、170余户农民入社,近半年时间销售柴鸡蛋4432公斤,实现销售收入44320元。据调查,有82%的党员和村民代表认为本村支部书记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方面能力“强”或“较强”。
2、积极转变职能,主动服务群众,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多数村党支部建立并坚持了定期走访群众、干群恳谈交心等制度,主动服务群众,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切实解决饮水、用电、通信、出行、医疗等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得到了群众的拥护。据统计,仅2004年,全县335个村级组织就累计投入7434.7万元,为农民群众办实事1087件。调查中,有88.7%的党员和村民代表认为所在村党支部“坚持为群众办实事”;有81.9%的党员认为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融洽”或“比较融洽”。
3、积极改进领导方式,发扬民主,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多数村党支部坚持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建立健全了各项民主制度,坚持了村级重大事项先召开“两委”联席会讨论,再由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深入推进村务点题公开和村级财务彻底公开,及时修订《村民自治章程》,运用民主、法制的方式开展工作,保障了农民群众在村民自治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发挥了农民群众在村务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中逐步掌握了主动权。调查中,有74.8%的党员和村民代表认为村里重大事项能做到民主决策,有84%的党员和村民代表认为所在村做到了群众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
4、主动加强对村级其他组织的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促进了村级各种组织职能作用的发挥。多数村党支部坚持采取出思路、教方法、定任务、签订责任制、完善监督奖励机制等方法,支持村级各种组织按照各自章程开展活动,使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协会、民调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形成了职责比较明确、运转比较协调、配合比较密切的村民自治工作机制。调研中,有68.3%的党员和村民代表认为本村党支部
在村里的各种组织中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
5、主动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多数村党支部坚持了“三会一课”、“两委”集中学习、干部培训、干部履职汇报、民主生活会等制度,规范了组织生活,提高了干部素质,增强了班子合力;加强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了数量保持在1000名左右、具有较高素质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推行了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加强了党员的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开展争创“五好”党员、“一个党员一件事”等活动,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带领村民致富能力,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仅2004年,全县农村无职党员就累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7563件,调解邻里纠纷819次,做上访人思想工作2078人次,帮助村党支部收集民情民意2120件,党员帮带的2000多户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均有不同幅度增长。调研中,有75.2%的群众认为目前农村党员队伍“是”或“大多数是”农村的先进分子。
二、影响农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制约因素
我县农村的深刻变化和巨大进步与农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有效发挥是密不可分的。在充分肯定农村党支部较好地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新的形势下,农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1、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我县目前党支部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的65人,仅占6.8%;46岁以上的455人,占47.3%,其中61岁以上的有19人,年龄最大的70岁。从学历结构来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63人,仅占6.6%;初中及以下学历的423人,占43.9%。从村党支部书记的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的18人,占5.4%;46岁以上的170人,占50.8%。从村党支部书记的学历结构来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41名,仅占12.2%;初中及以下学历的120名,占35.8%。由于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年龄文化结构不合理,加之干部培训方面存在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强等问题,导致部分农村党支部干部的能力素质与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存在反差,部分党员干部政策水平较低,发展意识不迫切,民主作风较差,法制观念不强,对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预见能力、解决能力都比较差,还存在着“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困惑。农村基层干部基本素质的参差不齐,影响了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2、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村党支部不能与时俱进地实现党建工作的重心转移,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相对滞后,找不到党的工作与发展经济、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切入点,有的拘泥于旧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做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够、把握不准,导致思想观念陈旧、发展思路不清;有的“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有的市场经济知识缺乏,竞争意识淡薄,找不到发展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的有效办法,自己致不了富,也带领不了群众致富。据统计,2004年,全县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中,有559人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占村支部干部总数的58%,家庭人均纯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仅占11.8%。调研中,有83%的村干部认为自己最需要提高的是“发展经济、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部分村党支部和支部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弱,满足不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强烈愿望,使农民群众丧失了对党支部的信任感,影响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3、领导和驾驭村民自治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建立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村党支部在土地等生产资料的使用、分配方面的权力不复存在;同时,农民群众的民主自治意识不断增强,对村党支部的依赖程度降低。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一些村党支部没有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有的反对民主,习惯于大权独揽,搞“家长制”、“一言堂”,认为实行村民自治就是夺支部的权,主观上不愿意推进村级民主;有的不会民主,领导方式陈旧、工作方法简单,驾驭能力不强、协调能力偏弱,不善于利用民主和法制的方法把支部的主张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还有的害怕民主,把民主制度当作绊脚石、拦路虎,不敢推行村级民主。调研中,有16.9%的党员和村民代表认为党支部在民主决策上做得不够好;有23.5%的群众对村级民主管理工作“不太满意”。部分村党支部管理不规范、办事不公开、决策不民主,造成了群众对干部有猜忌,干群关系紧张,个别村甚至直接引发了群众集体上访。
4、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的观念有待进一步强化。部分农村党支部仍然习惯于要求群众、命令群众的领导方式,要么大包大揽,要么撒手不管,不善于组织和动员群众,不能为农民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在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方面无所作为。部分农村党支部不认真落实土地延包确权等项工作,在土地、山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为了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而侵犯农民利益,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对立。部分村干部作风漂浮,深入群众不够,想问题、办事情一厢情愿,忽视了群众的利益需求,虽然忙忙碌碌,却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调研中,有25.2%的干部认为党支部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落实上级党委意图”;有27.7%的党员和群众代表认为党支部在解决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做得不够;有12.7%的群众认为党支部在维护农民利益上做得不够。
5、党组织活动方式、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和丰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呈现出社会关系复杂化、经济主体多元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等特点,村党支部传统的活动方式受到了很大冲击。外出流动党员增多,使集中开展活动难度加大;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地位、职能、作用及活动方式不明确,使党员发挥作用时感到茫然无措,不知道孰对孰错;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偏低,与理论创新、知识更新的要求严重不适应。在这种新形势下,一些村党组织依然延用老办法开展活动,如开开会、学学文件等,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引导不到位,组织党员发挥作用的方式不活、渠道不宽、措施乏力,客观上造成了党组织生活不健全,“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不到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削弱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影响力。
三、关于新形势下巩固农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的几点思考
在新的形势下,提高农村党支部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巩固其领导核心地位,必须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1、必须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打牢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人才基础
提高农村党支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关键要有一个好书记。要积极探索公开选拔、机关下派、回请能人、跨村兼职、异村任职等多种渠道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同时鼓励素质好、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县乡后备干部到村任职,拓宽村级干部的选任渠道。要进一步完善选任机制,积极推行并完善村党支部“公推直选”、“两推一选”方式。要加强和改进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制度,加强后备干部的实践锻炼和传帮带工作,巩固扩大“一村一名大学生”活动的成果,积极培养农村后备人才,努力营造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要以提高“五种”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在坚持集中授课、座谈研讨、经验交流、学历进修、外出参观考察等培训方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村干部培训教育基地,实施村干部异村、异镇或异县挂职锻炼等培训方式;积极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重点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以及管理知识、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教育培训,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观点、政策观念、法制观念的教育;健全村级干部集中培训、“两委”干部集中学习、业余自学、学历教育“四位一体”的学习制度,不断增强村级干部组织群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科学、民主、依法办事的能力,推动基层先进文化的能力,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能力和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
要探索村级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完善村级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针对农村资源、人口、经
济基础、社会状况等不同条件以及各村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等不同目标要求,制定个性化考核标准,采取自评、互评、党员群众评议等多种方式,科学评价村干部综合素质、工作业绩,严格奖惩。要强化村干部监督工作,采取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村干部勤政、廉政。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村干部,落实村级干部养老保险制度,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切实解决好村干部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
2、进一步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打牢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群众基础
村党支部必须把服务群众作为切入点,切实转变工作职能和领导方式,由要求群众、命令群众向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转变,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要紧紧围绕群众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健全村级管理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村信息化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农民生活服务体系、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要坚持和完善干群恳谈交心、定期走访群众、记民情日记等项制度,及时了解农民群众所想、所怨、所盼,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建立村党支部向党员和群众服务承诺制度,大力开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活动,并做到年初公开承诺,年底公开办理结果。要创新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载体,组建各种类型的党员服务队伍,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逐步建立起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长效机制。
3、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创新,打牢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物质基础
推进农村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创新,是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增强村党支部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要认真落实国家土地政策,落实好土地延包、确权、流转等工作。要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补偿、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问题,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受侵犯。要坚持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原则,探索推进农村社区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按照“撤村不撤社、转居不转工、土地做资本、农民当股东”的思路,经营管理好土地山场资源,维护好农民的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
要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县这个总目标,充分利用本村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创建生态文明村,把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要依托特色林果、特色养殖、民俗旅游等本地区的主导产业,采取思想发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干部党员带头等方法,动员和组织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当中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切实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增强农民群众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增收致富步伐;要善于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切实做好服务、扶持、监督、指导工作,积极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整合力量,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服务;党组织和党员要带头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组织和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实践中体现先进性,增强凝聚力。要在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当中适时成立党的组织,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4、深化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和完善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工作机制
要按照加强党的领导、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办事有机统一的要求,深化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党支部要依法领导和组织好村委会换届选举、村委会主任及委员罢免、村民代表选举等工作,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选举权。
要进一步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程序,落实好“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做到村级重大决策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让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要坚持集体土地承包租赁、集体资产处置、村干部报酬、村公益事业经费筹集和建设承包方案等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村级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讨论决定。要广泛开展村民代表设岗定责活动,提高代表素质,树立代表威信,引导代表依法正确行使选举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要健全党内民主与农村基层民主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使党组织的主张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策的形式,转变成全体村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要按照农村的发展变化和村务管理的实际需要,指导村委会及时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保障群众在村民自治中的主体地位。要落实以村务、党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监督制度,积极实行村务点题公开、财务彻底公开,充实公开的内容、规范公开的程序、拓宽公开的渠道,增强村务、党务公开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5、改善结构、强化管理、丰富载体,为党员永葆先进性搭建广阔平台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要通过党员来体现。要以致富能手、新经济组织带头人、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等农村优秀青年和妇女为重点,加大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同时,要坚持和完善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增强新发展党员的公众认可度,把好党员入口关。
要以开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农村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要改进党员教育培训方式,通过采取讨论交流、巡回辅导、结对帮扶、现代化媒体施教和有重点、分层次地组织党员外出参观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深入开展党员服务队、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一个党员一件事”、创建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基地等活动,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载体、搭建舞台。
要积极探索建立党员权利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重大事项征求党员意见、民主评议党员等项制度,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关心爱护老党员和生活困难的党员,增强广大党员的政治荣誉感和责任意识。按照党员年人均不低于100元的标准,落实村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由村党组织负责管理和使用,健全党组织活动的物质保障机制。
(作者为密云县委副书记)
第二篇: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郝北镇党委书记 裴俊山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农村党支部能否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事关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着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巩固。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党支部的领导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实现途径和有效形式,2010年3—6月份,我采取实地考察、现场观摩、个别走访、参加村里代表会议等方式方法,对全镇农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当前农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现状 我镇农村党支部28个,农村党员846名。截至2010年6月底,全镇共有农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94名,其中党支部书记28名。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通过近些年深入扎实地开展农村“三级联创”的党建活动,以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均得到
明显增强,多数农村党支部在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事业中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带领农民闯市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多数村党支部以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为己任,带领农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并采取宣传发动、领办创办、规范管理、服务扶持的方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推进了农村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创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镇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4家,其中党员创办的16家。2009年,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收入100多万元,纯利润10多万元,平均每户纯收入为2941元,带动社外农户1360户,户人均增收300多元。
2、积极转变职能,主动服务群众,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多数村党支部建立并坚持了定期走访群众、干群恳谈交心等制度,主动服务群众,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切实解决饮水、用电、通信、出行、医疗等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得到了群众的拥护。据统计,2008—2010年6月底,全镇28个村级组织就累计投入500万余元,为农民群众办实事150余件。调查中,有88.7%的党员和村民代表认为所在村党支部“坚持为群众办实事”;
有81.9%的党员认为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融洽”或“比较融洽”。
3、积极改进领导方式,发扬民主,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多数村党支部坚持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建立健全了各项民主制度,坚持了村级重大事项先召开“两委”联席会讨论,再由村“两议”会议决策,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和村级财务公开,及时修订《村民自治章程》,运用民主、法制的方式开展工作,保障了农民群众在村民自治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发挥了农民群众在村务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中逐步掌握了主动权。调查中,有70%的党员和村民代表认为村里重大事项能做到民主决策,有85%的党员和村民代表认为所在村做到了群众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
4、主动加强对村级其他组织的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促进了村级各种组织职能作用的发挥。多数村党支部坚持采取出思路、教方法、定任务、签订责任制、完善监督奖励机制等方法,支持村级各种组织按照各自章程开展活动,使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协会、民调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形成了职责比较明确、运转比较协调、配合比较密切的村民自治工作机制。调研中,有70%的党员和村民代表认为本村党支部在村里的各种组织中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
5、主动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多数村党支部坚持了“三会一课”、“两委”集中学习、干部培训、干部履职汇报、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举办农田科技知识学习。规范了组织生活,提高了干部素质,增强了班子合力;加强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了数量保持在35名具有较高素质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推行了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加强了党员的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开展争创“五好”党员、“一个党员一件事”等活动,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带领村民致富能力,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2008—2010年6月底,全镇农村无职党员就累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468件,调解邻里纠纷89次,做上访人思想工作100人次,帮助村党支部收集民情民意247件,党员帮带的150多户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均有不同幅度增长。调研中,有70%的群众认为目前农村党员队伍“是”或“大多数是”农村的先进分子。
二、影响农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制约因素 我镇农村的深刻变化和巨大进步与农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有效发挥是密不可分的。在充分肯定农村党支部较好地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新的形势下,农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1、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我镇目前党支部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来看,45岁以下的43人,占46%;46岁以上的51人,占54%,其中年龄最大的59岁。从学历结构来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5人,仅占0.5%;高中学历的23人,占24%;初中及以下学历的66人,占70%。从村党支部书记的年龄结构来看,45岁以下的13人,占46%;46岁以上的15人,占54%。从村党支部书记的学历结构来看,高中及以上学历的12名,仅占43%;初中及以下学历的16名,占57%。由于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年龄文化结构不合理,加之干部培训方面存在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强等问题,导致部分农村党支部干部的能力素质与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存在反差,部分党员干部政策水平较低,发展意识不迫切,民主作风较差,法制观念不强,对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预见能力、解决能力都比较差,还存在着“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困惑。农村基层干部基本素质的参差不齐,影响了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2、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村党支部不能与时俱进地实现党建工作的重心转移,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相对滞后,找不到党的工作与发展经济、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切入点,有的拘泥于旧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做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够、把握不
准,导致思想观念陈旧、发展思路不清;有的“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有的市场经济知识缺乏,竞争意识淡薄,找不到发展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的有效办法,自己致不了富,也带领不了群众致富。调研中,有90%的村干部认为自己最需要提高的是“发展经济、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部分村党支部和支部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弱,满足不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强烈愿望,使农民群众对党支部的信任感下降,影响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3、领导和驾驭村民自治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建立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村党支部在土地等生产资料的使用、分配方面的权力不复存在;同时,农民群众的民主自治意识不断增强,对村党支部的依赖程度降低。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一些村党支部没有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有的不愿民主,习惯于大权独揽,搞“家长制”、“一言堂”,认为实行村民自治就是夺支部的权,主观上不愿意推进村级民主;有的不会民主,领导方式陈旧、工作方法简单,驾驭能力不强、协调能力偏弱,不善于利用民主和法制的方法把支部的主张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还有的害怕民主,把民主制度当作绊脚石、拦路虎,不敢推行村级民主。调研中,有10%的党员和村民代表认为党支部在民主决策上
做得不够好;有20%的群众对村级民主管理工作“不太满意”。部分村党支部管理不规范、办事不公开、决策不民主,造成了群众对干部有猜忌,干群关系紧张,个别村甚至直接引发了群众集体上访。
4、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的观念有待进一步强化。部分农村党支部仍然习惯于要求群众、命令群众的领导方式,要么大包大揽,要么撒手不管,不善于组织和动员群众,不能为农民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在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方面无所作为。部分农村党支部不认真落实土地延包确权等项工作,在土地、山、林的开发建设过程中,为了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而侵犯农民利益,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对立。部分村干部作风漂浮,深入群众不够,想问题、办事情一厢情愿,忽视了群众的利益需求,虽然忙忙碌碌,却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调研中,有24%的干部认为党支部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落实上级党委意图”;有27%的党员和群众代表认为党支部在解决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做得不够;有10%的群众认为党支部在维护农民利益上做得不够。
5、党组织活动方式、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和丰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呈现出社会关系复杂化、经济主体多元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等特点,村党支部传统的活动方式受到了很大冲击。外出流
动党员增多,使集中开展活动难度加大;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地位、职能、作用及活动方式不明确,使党员发挥作用时感到茫然无措,不知道孰对孰错;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偏低,与理论创新、知识更新的要求严重不适应。在这种新形势下,一些村党组织依然延用老办法开展活动,如开开会、学学文件等,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引导不到位,组织党员发挥作用的方式不活、渠道不宽、措施乏力,客观上造成了党组织生活不健全,“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不到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削弱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影响力。
三、关于新形势下巩固农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的几点思考
在新的形势下,提高农村党支部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巩固其领导核心地位,必须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1、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打牢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人才基础
提高农村党支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关键要有一个好书记。要积极探索公开选拔、机关下派、回请能人、跨村兼职、异村任职等多种渠道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同时鼓励素质好、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县乡后备干部到村任职,拓宽村级干部的选任渠道。要进一步完善选任机制,积极推行并完善村党支部“公推直选”、“两推一选”方式。要加强和改进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制度,加强后备干部的实践锻炼和传帮带工作,巩固扩大“一村一名大学生”活动的成果,积极培养农村后备人才,努力营造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要以提高“五种”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在坚持集中授课、座谈研讨、经验交流、学历进修、外出参观考察等培训方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村干部培训教育基地,实施村干部异村、异镇或异县挂职锻炼等培训方式;积极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重点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以及管理知识、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教育培训,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观点、政策观念、法制观念的教育;健全村级干部集中培训、“两委”干部集中学习、业余自学、学历教育“四位一体”的学习制度,不断增强村级干部组织群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科学、民主、依法办事的能力,推动基层先进文化的能力,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能力和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
要探索村级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完善村级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针对农村资源、人口、经济基础、社会状况等不同条
件以及各村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等不同目标要求,制定个性化考核标准,采取自评、互评、党员群众评议等多种方式,科学评价村干部综合素质、工作业绩,严格奖惩。要强化村干部监督工作,采取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村干部勤政、廉政。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村干部,落实村级干部养老保险制度,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切实解决好村干部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
2、进一步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打牢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群众基础
村党支部必须把服务群众作为切入点,切实转变工作职能和领导方式,由要求群众、命令群众向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转变,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要紧紧围绕群众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健全村级管理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村信息化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农民生活服务体系、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要坚持和完善干群恳谈交心、定期走访群众、记民情日记等项制度,及时了解农民群众所想、所怨、所盼,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建立
村党支部向党员和群众服务承诺制度,大力开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活动,并做到年初公开承诺,年底公开办理结果。要创新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载体,组建各种类型的党员服务队伍,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逐步建立起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长效机制。
3、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创新,打牢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物质基础
推进农村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创新,是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增强村党支部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要认真落实国家土地政策,落实好土地延包、确权、流转等工作。要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补偿、就业安臵、社会保障等问题,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受侵犯。要坚持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原则,探索推进农村社区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按照“撤村不撤社、转居不转工、土地做资本、农民当股东”的思路,经营管理好土地山场资源,维护好农民的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
要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这个目标,充分利用本村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创建新时期的新农村,把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要依托特色林果、特色养殖、民俗旅游等本地区的主导产业,采取思想发动、政策
引导、典型示范、干部党员带头等方法,动员和组织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当中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切实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增强农民群众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增收致富步伐;要善于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切实做好服务、扶持、监督、指导工作,积极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整合力量,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服务;党组织和党员要带头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组织和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实践中体现先进性,增强凝聚力。要在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当中适时成立党的组织,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4、深化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和完善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工作机制
要按照加强党的领导、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办事有机统一的要求,深化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党支部要依法领导和组织好村委会换届选举、村委会主任及委员罢免、村民代表选举等工作,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选举权。
要进一步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程序,落实好“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做到村级重大决策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让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要坚持集体土地承包租赁、集体资产处臵、村干部报酬、村公益事业经费筹集和
建设承包方案等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村级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讨论决定。要广泛开展村民代表设岗定责活动,提高代表素质,树立代表威信,引导代表依法正确行使选举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要健全党内民主与农村基层民主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使党组织的主张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策的形式,转变成全体村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要按照农村的发展变化和村务管理的实际需要,指导村委会及时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保障群众在村民自治中的主体地位。要落实以村务、党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监督制度,积极实行村务点题公开、财务彻底公开,充实公开的内容、规范公开的程序、拓宽公开的渠道,增强村务、党务公开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5、改善结构、强化管理、丰富载体,为党员永葆先进性搭建广阔平台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要通过党员来体现。要以致富能手、新经济组织带头人、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等农村优秀青年和妇女为重点,加大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同时,要坚持和完善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增强新发展党员的公众认可度,把好党员入口关。
第三篇:解放思想 进一步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在村民自治中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当前,在推进村民自治的进程中,如何正确处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摆在农村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将直接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影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影响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
一、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不能动摇
从实际情况看,村委会直选后,个别村干部在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上存在一些糊涂认识。有的村委会干部认为自己是村民选出来的,任免由村民说了算,只讲对村民负责,不讲对党支部负责,甚至与党支部唱对台戏;有的村干部曲解“自治”,认为村民自治就是一切由村委会说了算,公开向党支部要权,甚至要求党支部交权。这些问题虽然是个别的、带有苗头性的,但必须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
1、首先要认识到,在村民自治中坚持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仅要靠中央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要靠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千千万万个农村党支部的工作去实现。
2、其次要认识到,在村民自治中坚持党的领导是由党章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党支部,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中国共产党
—1— 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都明确指出,村党支部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同样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这些规定明确了村委会与党支部的关系,是处理两者关系的基本依据。
3、第三要认识到,在村民自治中坚持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原则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形成和确立了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和重大原则。其中最主要的、最直接的形式,就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方针,把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政治上的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实行村民自治,同样要坚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
二、积极探索村民自治条件下党支部工作的新方式
实行村民自治是我们党根据国情和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的农民问题所作出的科学决策。实行村民自治后,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拥有高度自治权。面对村民直选产生的村委会,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许多村党支部在具体工作中感到难以把握和操作。这表明,实行村民自治后,村党支部如何在新形势下行使领导权,村委会怎样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履行职责,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第一,村两委要各司其职。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村党支部的主要职责是: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2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
—2— 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3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自治活动,领导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4搞好支部委员会的自身建设,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负责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养,做好发展党员工作。5负责村干部和村办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6搞好本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工作。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履行以下职责:1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2调解民间纠纷。3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维护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管理本村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4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5维护村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6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7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
第二,村党支部要转变观念,改善领导方式,提高领导水平。实行村民自治后,村党支部应改变过去那种事无巨细、包揽一切的领导方式,支持和保证村委会等村级组织充分行使职权,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一是要善于总揽全局抓大事。要把主要精力用于决定村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按照职责分工,对村委会实行岗位责任制。二是要学会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和民主的多种手段管理村务,改变过去那种主要依靠行政命令手段和村内事务由党支部拍板决策的方式。三是要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支部成员的整体素质。党支部要实施有效领导,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以身作则,带头
—3— 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带好头,为干部群众作出榜样。
第三,村委会要自觉接受党支部的领导和监督。一要自觉维护党支部的核心地位,不要比个头,争中心。二要维护好村党支部书记的权威。村里的一把手就是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要自觉维护其权威,搞好协调配合。三是要维护好领导班子团结。村委会和村支部要形成合力,齐心协力,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
三、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征。当前,当务之急是抓紧建立以下制度:一是建立村委会向党支部汇报工作的制度。村委会主任要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工作,不允许重大事情不汇报或先召开村民会议形成决议后再向党支部汇报。对有关乡统筹村提留的收缴及使用等需提交村民大会决定的问题,可由村委会先提出意见,经党支部集体研究同意后,再提交村民大会讨论决定。二是建立村党支部、村委会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持,主要研究村里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研究确定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政策性较强、关系全体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包括土地承包、工程发包、村办企业的建立和重大工程建设的投资、村镇建设方案等。联席会议对重大村务问题讨论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由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三是建立双向沟通制度。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应经常进行沟通。党支部应及时向村委会传达上级有关指示,村委会也应经常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及时解决村建设中的问题,强化班子工作的整体性。四是建立评议制度。村党支部要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村委会及其成员的工作情况定期进行评议,以加强对村委会的监督。村党支部应将村民
—4— 评议的结果及时向村委会进行反馈,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正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提高水平。对不称职或犯有严重错误而不宜在村委会工作的干部,党支部可提交村民大会讨论进行罢免。
—5—
农村党组织在经济发展中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我从三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方面是农村党组织所处的地位和任用。第二个方面是农村党组织书记如何做好“当家人”。第三个方面是如何建立起规范、协调的两委会关系。
一、农村党组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一)村党组织的地位:村党组织在村上的地位是领导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共产党章程》第三十一条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第三十二条规定,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支部(含党总支、党委)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上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我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决定的。我党是世界上第一大党,又是执政党。村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没有村党组织在农村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不可能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党也就难以发挥对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决定性影响作用,党的执政地位不可能得到有效保证。
—6—
2、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和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农村的小康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对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只有村党组织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自觉转变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把广大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才能保证建设小康社会各项目标的实现。
3、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我国发展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政权的性质是社会主义,这一性质决定了党的领导地位不会改变,农村党组织的地位也不会改变。同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宏观协调和统筹规划,需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在农村,需要有效地组织农民去参与竞争,共担风险。而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离开党的领导、离开村党组织的有效组织,是不可能实现的。
4、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和优势特点的应有发挥。我们党在80多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其他任何党派所不具备的政治优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党充分相信和依赖群众,善于组织和宣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发挥这一优势,就能克服任何困难。在中国大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在发挥作用。具有政治优势的村党组织,能够组织领导村上各种组织和广大村民完成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任务。
—7—
(二)村党组织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党的基层组织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这“三个者”是对基层组织特别是村党组织的作用的新概括和新要求。成为组织者,就是要求村党组织切实承担起动员村民、组织村民,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互助的职责,充分发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着力营造推动村上各项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和凝聚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上来。成为推动者,就是要求村党组织切实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命使感,牢固树立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观念,把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到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实现村民的根本利益上。成为实践者,就是要求村党组织不断加强自己,提高自己,充分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同时,不断从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汲取新营养,获得新动力,实现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三个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成为“组织者”是关键。党的力量来自基层,村党组织的力量来自党员和群众,这既有对党员、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进行有效整合的要求,也有对财力、物力、技术等因素进行合理构建的内容。成为“推动者”是目的。党的事业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村党组织必须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作出实际贡献,这既有促进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又有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的内容。成为实践者是前提。村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在于它的实践性,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不怕失误,大胆创新。概括地说,组织者就是领导、协调、指导;推动者就是宣传、教育、引导、制定措施、推动工作;实践者就是示范、垂范、实干。
—8—
党的十六大提出,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内涵是:对重大问题作出决定或决议;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村民自治组织和村民的自觉行动;组织协调村民委员会、经济、妇联、共青团、民兵、治保等组织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动员、组织所属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群众实现党的任务。
二、农村党组织书记如何做好“当家人”
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形成了较强的权威。党支部认为“既然党支部是领导核心,当然对村里的事有决定权”,长期以来的工作方法形成了“党支部书记是一把手”的观念。但是,党支部的权威随着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时间的推移,权威性逐步减弱,特别是受到了来自村委会的挑战。村委会认为自己是群众选举的,特别是实行直接选举之后,更有了“我们是全村人选的,而你们是几十名党员选的,我们更有群众基础,更具有合法性”等想法。我认为,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不存在一把手、二把手之分,只存在角色岗位的不同,不存在职务大小的不同。如果通俗一点说,村支部书记是村上的“当家人”,村主任是“管家人”。那么,村支部书记如何做好“当家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党支部书记要有创新观念。支部书记的思想观念是客观存在并反映在头脑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想法和念头。当前,必须树立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更好地带领党员和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一是领导核心观念。主要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保证村上各项事业发展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方向,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
—9— 创造性。如果保证了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方向,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保证了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方向,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领导核心就能树立起来。具体地说,不能由恶人、坏人、村霸操纵村上的事务;不能用贩毒、设红灯区等不正当的手段发展村上经济;同时,要发展适合本村实际的农业产业,把群众组织起来,调动起来,共同致富。
二是全局观念。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防止和克服在方针、政策和重大原则问题上搞片面性、绝对化。当局部工作与全局工作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宁肯牺牲本部门的利益,也要全力维护全局利益。支部书记要善于用长远眼光分析问题,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兼顾各局部的实际利益,以全局统帅局部。比如,在修建厂房、铺设公路等涉及全局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支部书记就要在土地出让和房屋拆迁等问题上妥善处臵,以大局为重,做好群众的工作。
三是发展观念。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为民造福,就要使本村的经济尽快发展起来。这样,老百姓才能得到实惠。作为基层干部,在任一天,就要有所作。什么叫作为,经济指标上去了,老百姓富裕了就是最大的作为。
2、支部书记要提高领导艺术。对于支部书记来说,在工作中做到审时度势,巧妙地运用领导方法来完成自己所肩负的任务,这是对支部书记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支部书记领导艺术的表现。
一是协调支部班子的艺术。第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树立起支部书记的威信,首先要以德服人。对自己严格要求,从一言一行做起,以模范言行影响他人。有一对夫妻结婚三十周年纪念日时,妻子要求丈夫到房看一下,拉开抽屉,有五颗鸡蛋、三千元钱,问,说,每对你有
—10— 一次不忠,就放一颗警告自己,三千元钱是鸡蛋放不下时卖下的钱。这说明这个人对自己要求不高,造成了夫妻矛盾。同样,支部书记自己要求不高,也会使班子成员之间造成矛盾。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宽以待人。对他人的长处不嫉妒,对其短处不歧视。不嫉妒的意思是不害红眼病,不歧视的意思是不撇凉腔、说风凉话。要能容人,胸怀要宽。要善于与班子中性格各异的人相处,允许各种观点并存,减少磨擦,避免内耗。大家知道江苏省有个华西村,华西村老支部书记吴仁宝说过这么两句话,家有豪宅数幢,一人只能占一个床位;家有黄金数吨,一人一天只能吃三顿。正是由于这样的思想认识,他才没有住村上最好的住房,没有拿村上最高的工资。这就是严以律己。吴仁宝还常说这么一句话,有福民来享,有难官来当。这就是宽以待人。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言行,才带动了华西村支部一班人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去年总收入达到300亿元。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第一、对症下药,因人施教。根据党员和干部群众的不同问题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这其中最关键的是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第二、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思想政治工作是情与理的交融。做思想工作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情中有理,理中含情,有情有理,情理交融。对有问题的人要把问题的危害性说透,使他警醒,然后指出一条改正的路子。对双方有矛盾的人从根子上把原因找准,把误解的地方找出来,使他们得到和解。第三、树立榜样,典型示范。在党员群众中总是有先进落后之分,呈现出发展过程中的层次性。我们的目的是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树立典型是最常见,也是最有用的工作方法。这其中要注意典型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既
—11— 要有勤劳致富的典型,又要有精神文明的典型,比如孝敬公婆的好媳妇,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好党员等等。
三是用人的艺术。第一、充分信任。信任是一个人的心理需要。我们常常碰到一些情绪低落的人,问其原因,普遍的回答是人家信不过咱。可见,这些人最需要的是信任。当人们得到信任的时候,就得到了自尊心的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效应,就会萌发出自信心和自豪感。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八个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使用了就要放心,不要处处提防。最难的是四个字:分清贤愚。如果信任了贤才事业就成功,信任了蠢才越信任越误事。马谡失街亭主要责任不要马谡而在诸葛亮,因为马谡的过人之处在出谋划策,不在领兵打仗。第二,扬长避短。在班子成员中,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支部书记应善于利用每个人的长处,弥补每个人的短处,真正做到扬长避短。
三、如何建立规范和谐的两委会关系
1、两委会关系现状
在中国农村的基层组织中,存在着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两套班子。村党支部是全国最基层的党组织,村委会是最基层的行政组织,目前的叫法是村民自治组织。这既是历史演革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政治制度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行政领导体制贯彻到农村基层组织中去,村委会与村支部的矛盾是不存在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和贯彻,村级组织两套班子的矛盾就日益显现出来。
从我了解的农村基层组织情况来看,目前农村两委会的关系有以下三种状况:第一种是一体制中的调和关系。村支书与村主任兼于一身,—12— 在这种体制下,两委会的矛盾相对要少得多。一个人谁和谁弄矛盾,要弄矛盾,就是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也就是自己的胳膊绊住了自己的腿,无法前行。第二种是两体制中的和协关系。村委会与村支部是两套班子,但绝大多数是支部书记当家,在这种情况下,两委会的关系不是靠制度来制衡,而是靠个人的素质来确定,如果党支部尊重村委会,如果村支部书记能力比村主任强,如果村主任愿意服从村支部的领导,两委会的关系从总体上看也就没有什么矛盾。第三种情况就是两体制中的不和协关系。也就是村民委员会与村支部是两套班子,而这两套班子的组成成员,特别是村主任和村支书都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自主意识,或者都有较强的社会基层,(如村支书得到了乡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村主任得到相当多的村民的拥护)在这两套班子政治力量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当处理村级重大事务和公共事务等问题出现分歧时,两套班子的矛盾就会显现出来,有时会出现矛盾激化的情况。
从我们市上的情况看,两委会关系的确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有的甚至是比较严重和问题。首先是不合拍的问题,支部和村委会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在决策村上的重大问题上观点不一致,不一个腔调。在扶贫救济款项和物资发放上有的主张给这一部分人,有的则主张给另外一部分人。在宅基地划分上也意见分歧较大,尤其在机动地承包、村组干部的使用、党员发展等敏感问题上总是形不成一致意见。第二个是不上路的问题,主要是工作不上路。主要表现在村书记不知道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主任不知道如何在支部的领导下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我在华县检查工作时,就碰到这样一个村主任。当时我们找他谈话,他先告书记的状,说书记在酝酿支部委员人选时不和他商量。我就问他政治身份,他说他不是党员。我说支委改选是
—13— 党内的事,为什么要和党外人士商量。这就是明显的不懂党内条例的问题。事后我了解,这个人是村上的恶人,是搞宗派、闹派性拉拢一帮人上来的,曾把乡上的一名副乡长打的住了院,就在我们谈话时,因为事先他打了人,人家来了一帮人要把他,他被围了好长时间,后来才解脱出来。一出来就找检查组反映书记的问题。就这样我们还耐心地听他谈话,谈的中间又找我们的麻烦,说我说了这么多,发现你们没有往本子上记。这是标准的不懂工作规程,土话叫混蛋加麻糜子。只挑别人的毛病,看不到自身缺点的人。共产党的江山是打出来的,共产党执政后要治理国家就不能用拳头,要用法来治理。第三个是不适应的问题。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实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农村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可以说形势很喜人,形势很逼人,形势也很严峻,任务很艰巨,但我们目前面临着两个不适应:一是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观念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不相适应。在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加之农村党员干部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固有的墨守成规的陈旧观念和求稳怕乱的传统意识,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感到茫然,感到无所适从。市场主体意识和市场行为能力相对落后,对改革开放的政策走向和必要的市场经济知识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导致行为上自觉不自觉地偏离党和群众的要求。二是现阶段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的落后性与市场经济的多元性不相适应。市场经济的多元性使得农村干部思想活跃,从业方式也出现了多元性和流动性。多数干部没有正视这些变化对农村工作带来的新挑战,仍然用老一套去工作,于是便产生了矛盾。这就是不适应的问题。由于不适应,工作没起色,于是就互相埋怨,进而导致互相拆台,导致矛盾激化。当前,我市有3234个村,其中软弱涣散的村有91个,占2.81%,未完成村委会选举任务的—14— 有76个,占2.35%,有村支书无村主任的46个,有村主任无支书的33个,无支书也无主任的1个。这些问题村,也是两委会矛盾比较多,需要重点整顿的村。
2、怎样认识两套班子的矛盾
以上所讲的两套班子关系可以说是概括了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的基本情况,从现象上看,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是两套班子没有矛盾和冲突的,而第三种情况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如果从深层次的本质来看,无论是一体制还是两体制,无论是两委会的矛盾没有显现还是显现,在村民自治的既定体制下,两委会的矛盾关系总是客观存在。
例如,以上讲的第一种情况,村支书和村主任兼一身的体制从现象上看是矛盾最少的,所以这种体制模式成为很多基层干部和研究者所推崇的模式,他们认为这种体制模式既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两套班子的矛盾,又有利于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领导作用,更有利于地方政府的各项政策贯彻到农村。但是,这里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要我们解决:第一是村支书与村主任兼于一身,这关键取决于支部书记能否在村主任的选举中被选上,如果是充分尊重村民的意志,这种选上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村支书和村主任兼一身,那么村党支部的工作由谁来监督。事实上,在以往的实践中,村支书包揽了村委会的全部工作,有的甚至独揽村里的财政大权,在缺乏监督机制情况下,如果村干部素质差一些,必然会形成一个农民群众直接感受到的腐败空间,干部和群众的矛盾就地上升为党群矛盾。第三个问题是村委会如何真正行使村民自治。村党支部书记往往是上级指派的,或者是党员选举产生的。因此,村民委员会是农民的自治组织就大打折扣。村党支部按照共产党的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原则,它是要绝对服从乡镇党委的领导的,这种
—15— 组织机制使他们必然是对上级负责。当村民的意志与乡镇党委、政府的意愿发生矛盾时,村党支部不可避免地要在决策中倾向于上级组织。而村民委员会则是由村民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产生的,它的性质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组织”,它工作的核心是保障广大村民的利益,而在“一体制”的情况下,村民委员会自治的这种功能就很难得到充分的体现。即使在以上讲的第二种情况下,在两体制中的和协关系中,由于是村支书当家,村民有什么事不去找村委会,而是找村支书,《村委会组织法》中赋予村委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职权,就很难落实到位。当“村民自治”在实践中不能真正落实以后,广大村民对村级民主建设就会产生怀疑,这对我们在农村进一步推进和实行村级民主建设将会形成一种隐性的阻力。当前在相当多的村民委员会选举中,村民对民主选举热情不高,对自己的民主权利冷淡。其中,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村民自治”在实践中不可能真正落实。我在组织部工作时,检查过村上的党组织换届选举,里面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提出对策。华阴市有两个村,在两推一选时,用一种方法出现了两种结果。左家村应选三名支委,群众推荐和党员推荐的全部不一致,设了六名候选人,结果党员推荐的全部当选,群众推荐的全部落选。葱兴村应选五名支委,群众推荐和党员推荐也全部不一致,设了十名候选人,结果群众推荐的全部当选,党员推荐的全部落选。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左家村面貌没有什么改变,葱头村工作变化很大。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对待群众的推荐票。第二个是基层党员素质有问题,没有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唐朝时有宰相魏征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16— 如果在乎了老百姓的利益,两委关系就能和谐相处,如果只在乎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就会弄纠纷。
3、两委关系紧张的解决之道
两委关系紧张既有必然的内在因素,又有制度设计模糊方面的原因,既有认识上的偏差,也有政府行政行为的偏袒。但加速这种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是两委成员“争”出来的,争的是“谁能够代表村民”、“谁对村里的事有决定权”……争的是“谁来当这个家”。长期以来,村主要干部是“当家人”的观点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学术界也曾一度以“当家人”与“代理人”的角色来分析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这一现象说明,人们都潜意识地认为村里的事情应该由精英们当家作主,如果把这个问题再作深入一些思考,就会知道其实这种现象和这种想法都是片面的,有违《宪法》和《村组法》的根本精神。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理论上讲,所有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在村上也是一样,党支部和村委会应该也是为村民服务的,它们没有自身的利益,真正能对村上事务作主的是全体村民,而不是少数干部。而人们的认识往往容易忽略“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最本质的含义,反而把自身的利益建立在手中的权力之上,腐败就是这么产生的。在村上,两委的主要领导常常以村上“当家人”自居,把自身的权利与村民利益、村上利益等同起来。正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能通过手中权力得到实现,才引起了争夺这些有限权力的过程,才导致了两委关系的紧张。要解决两委关系紧张就必须制止两委争权,限制两委成员手中的权力,真正让村民自己当家作主。即从“精英自治”向“代表自治”转变。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是最佳的选择。如果能把这一制度建立健全起来,并不遗余力地贯
—17— 彻下去,两委成员之间的关系就能调和,而两委关系也能重新走向“和谐”。
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两委及基层党委、政府要实现“三个转变”,切实加强“一个制度”建设:
第一,思维定式的转变:从“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转变。村民自治的本质是“村民当家作主”,现在的两委关系紧张问题主要是两委一些领导争权“争出来的。让村民当家作主—这个观点,不仅是对立着的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双方都严重缺乏的观念,实际上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关注着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人们普遍缺乏的一种观念。
正因为如此,两关系才陷入“到底应该谁当家”的无谓之争。其症是人们缺乏正确的观念和对法律原则的尊重,实现思维定式的转变,是要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亿万农民经过十余年村民自治的锻炼,已具备当家作主的意识和能力。现在的村子,涉及村民自己说了算,而是村民自己说了算。这是《村组法》赋予广大村民的权力。所以,农村两委和地方党委、政府要做的就是如何为村民自己肖家作主创造条件和铺平道路,从而实现由“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转变。如果能达成这样的共识,两委关系紧张的问题就能化解。
第二、决策机制的转变:从“少数人说了算”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集体决策”转变。以前,村里的大大小小的事务都由少数主要领导说了算,甚至是个别人说了算,也因此造成了许多决策上的失误,这是“权威自治”、“精英自治”的结果。因此,要健全、完善村会议制度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实现决策机制的转变,这样既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又可以减少两委争权的空间,把两委从事务性的矛盾中解放出来,使其能更好发挥各自的作用。这样,村民自己当家作主才能得以实现。
—18—
第三、工作方法的转变:从“强化推行”向“引导、说服、提供服务”转变。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立并运行起来后,两委传统的工作方法可能就不适用了,因为村务的决定权在全体村民和村民代表的手中,所以两委领导找作方法也必须相应转变。党支部要建好班子,建强队伍,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提高“掌舵”的能力;村委会则要坚持依法自治,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事务的能力。只有这样两委班子才能做到合心、合力、合拍,从而真正实现村民当家作主。我们乡镇政府的工作方法也要从过去依赖行政推动向依法指导转变,以更好地适应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一个制度”,就是“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这是三个转变得以实现的制度载体。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是广大农民在村民自治实践过程中的一个伟大创造。按理说,村里的重大事务要由村民会议来决定,因为它是村上的最高权力机构,但每件大事都要召开村民会议有实际上的困难,比如人多、村子大,还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村民都有自己的事情,也很难聚在一起,于是就产生了村民代表会议。这一制度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形式,代行村民会议的一些职权,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加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就是要提高村民代表参政议政能力,把村民自治纳入依法自治的轨道,从而保证村民自治的正确方向,使农民在自治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
还有一个就是,两委会尤其是两个主要领导要互相沟通,多理解、多支持,相互补台而不拆台,工作到位而不越位。记得有一位电影明星叫作奥黛丽·赫本,她演了很多非常成功的电影,名声很大,人们问她成功的秘决,她说:你要想红唇诱人,就多说善言;你要想明眸皓齿,就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你要想身体苗条,就要和别人分离食物。她说的—19— 这三条实际在教人与人为善,教人做人之道,教人不要总是挑别人的毛病,教人不要贪婪,不要多吃多占。同样在村主要领导的岗位上除了领导艺术,工作方法和完善制度等方面以外。通过人格的力量,树立权威也是村党组织树立领导核心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用人上要跳出个人的小圈子,用贤才,用能人,不要将着眼点放在自己亲近的个别人的小范围。在处理村级事务上要照顾到大多数村民的利益。遇到棘手问题也要有处臵办法,两委之间不能互相推诿。要做到管事不怕事,管人不害人,管钱不拿钱。今天向大家提这三句话的要求,希望做到胆正、身正、心正。同时,在如何对待名利上要有高远的追求,不要贪图眼前的名声。比如有一个村近几年发展的很好,新闻媒体报道时要索取一定的费用,他坚决不干。他说我不在乎报纸登不登,我只在乎全村的父老乡亲对我的评价,我不能拿着大家的钱给个人买名声。这是一名成功的村支书说过的话,他的名字叫王银成,是临渭区龙背乡前进村书记。今天借用他的话和大家共勉。这就是亮风亮节,金牌、银牌,不如老百姓的心牌;铜碑、石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对一个人如何评价,老百姓心理有一杆秤,这杆秤平常不太用,但秤人时这杆秤是最准的。如果在乎了老百姓的利益,一切矛盾都会自然消除。
—20—
解放思想 进一步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按照党的“十七大”的精神,应重视党建工作,尤其农村的党建工作。加强农村的党建工作,应解放思想,进一步加强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只有坚持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才能更好地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果,巩固农村领导体制和党的执政基础,保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实践证明,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是做好农村工作的根本,是巩固基层政权的保证。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党组织的工作环境、工作基础和工作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利益关系正在进行大调整,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集中暴露出来。突出表现为党支部与村委会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没有从根本上理顺,党支部对村委会领导的工作机制还欠完备,由此产生了许多问题。近年,由于村民和村干的村民自治意识不断提高,“村”强“党”弱的问题尤其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影响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法律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规章规定了党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关系,但只是原则性的规定,而对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在实践中如何体现、如何保证、—21— 如何落实,党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关系到底是隶属关系、并列关系还是对等关系等问题界定不清晰、不明确,还没有把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作为调整对象的专门法条或者专门法规。因而在实际工作当中,党支部和村委会各自站位不准,片面理解法律规章,权界不清,分工不明,关系不顺。法律规章的缺乏可操作性是造成党支部对村委会领导关系不能顺利实现的主要原因。
二是职责不清,制度不明,监督不严。在农村实际工作中,党支部和村委会存在分工不明确、工作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职能设臵重叠。在具体工作中,党支部依据《党章》和《条例》的规定开展工作,村民委员会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展工作。在许多村级事务上,比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精神文明建设等,党支部和村委会都有相应的职责,这就造成了两者之间工作内容交叉重复。二是工作制度不完善。由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是“两套”人马,党支部对于全村发展的方向把握、战略决策、宏观管理以及对全村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长远规划,在党内讨论、酝酿和形成决议后,如何把其意图贯彻到村委会的工作中去,村委会如何在相应决策和各项工作中体现和贯彻党支部的领导作用,缺乏相应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的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二者往往是“各吹各的哨”。三是对不履责、有制度不执行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责任追究。因此,难以保证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实现。
三是人、事、财权的不对等关系。首先是人事问题不对等。近年,一些镇(街)在农村工作中简单地参照政府部门的管理模式,村与村之间进行大轮岗、大调整,使村民意见很大,村民认为外人当书记不符合村民自治的原则,从心底百般排斥非本村人当书记及支委,使支部的工
—22— 作难以开展。其次是财权的不对等。村委会是一种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自治组织,对本村事务进行管理。因此,村委会有权发展和控制本村集体经济,有权管理村资产公司和股份社,由于资产公司和股份社有一定的财力,因此村委会权力大、说话响。而村党支部只是指导和监督村委会和股份社的工作,没有独立的财权。往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就体现在财权上。比如,村党支部要开展某项利村利民的工作,而村委会不支持和配合,不同意经费开支,那么该项工作则无法开展,领导核心作用更难以发挥。
四是村党支部的宣传不到位。村党支部拥有强大的宣传阵地,但一些村党支部在广泛宣传《组织法》的同时,忽略了继续深入宣传《工作条例》,使广大村民、村干部没有认识到加强党领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或思想意识不牢固,没有取得广大村民、村干部的支持。
除上述原因外,当前农村党员素质偏低、年龄偏大、两委交叉任职率日趋下降、监督不到位等也是党支部领导作用弱化的主要原因。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更加重要和迫切,必须坚定不移,不能有丝毫动摇。如何加强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成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我们建议:
一、加强党支部建设
(一)加强全体党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农村党员的思想素质。要反复上党课、牢记誓词和党章、重温当年入党的目的,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要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党员的思想、表现要与群众有所不同,要表现得比群众好。党支部要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首先党员要有带头作用,党员在群众中要有威信,要增强党性意识,发挥党员
—23— 表率作用,提升整个党员队伍的整体形象。
(二)抓好发展党员的工作, 要持续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只要是优秀青年都可吸收入党。针对我区民营企业多的特点,很多居村的民营企业老板和工人都是年轻人,因此,要注意发展年轻党员、企业党员,使党员队伍真正的做到后继有人,增强支部的活力。注重在优秀村委会成员和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中吸收发展党员,不断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新生力量。
(三)加强“支委”班子建设。一是要坚持用人标准,选准配强“支委”班子成员。既要把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选进“支委”班子,更要有意识地把有文化、懂政策的人选进“支委 ”班子。二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提高“支委”班子成员的素质,建立长效的学习机制。要实现农村党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还需要党支部不断革新领导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理论素质、科技素质、文化素质、经济管理素质、创新素质,改进执政方式和工作方式,不断提高“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三是要重视农村“支委”班子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四)进一步完善农村无职党员分类管理、设岗定责制度。根据新农村建设的特点,设立政策宣传岗、事务监督岗、纠纷调解岗、环境治理岗、维护稳定岗等,做到党员“人人有岗,个个有责”,进一步激发农村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有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富裕、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现。
二、切实转变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
农村党支部要适应村民自治的新形势、新要求,努力掌握民主、科学的领导方法。要学会并善于运用说服教育、运用示范和引导、依法办
—24— 事的方法。要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在解决问题中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完善考核制度,完善报酬评议制度,使村支委的报酬与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度挂钩。要树立良好形象,在服务群众中增强村党组织的战斗力。落实联系群众制度,以“民情访谈”为载体,经常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加强沟通,凝聚人心。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转变了,加强居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就容易落到实处。
三、加强监督管理
(一)增强村民素质,提高村民民主监督水平。没有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就难以发挥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的作用。要增强村民的民主意识,提高他们的民主素质和文化科技水平,奠定他们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基础,把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到实处。
(二)加强政策的宣传,使村民都清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发动群众推动各项制度的落实。
(三)以村务公开为着眼点,建立全方位的村级监督体系。村务公开是成本最低、最有效的监督方式。要强化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构建全方位的村级监督体系。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要落实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等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决不能取代村民会议。村里决定重大问题,要虚心听取广大党员、村民等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落实好村务财务公开制度,从公开时间、公开内容、公开方式、公开责任上作出更为严格和明确的规定。努力做到群众关心的问题及时公开,注重质量,务求实效,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和公开不到位等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同时,要加强镇(街)党委以及居村联系干部抓好村党建的责任制。保证农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和作用从根本上得到加强。
—25—(四)村党支部要加强对村委会发挥指导督促作用。对村委会违反规定作出的决策,应提醒村委会中止,应该由村民、股东决议作出的必须交由村民、股东会议决策。在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中发挥组织和监督作用,确保各项程序的合法,以及对村委会日常管理工作的监督,确保其依法治村,认真履行职责,热心为村民服务。这就是村党支部依法对村委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监督。镇(街)党委要落实约束监督机制,确保各种制度的执行。每年对村委会的干部考核,应组织公开述职、民主评议等形式,由村党支部先加具初审意见,真正履行监督、指导的职责。在财务管理监督制度方面,严格执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财务支出联签制,并经村财监组审核。干部离任时,要进行严格的离任审计。凡有违法违纪行为或造成损失的,坚决追究责任。
严格执行监督与被监督制度,一方面通过村民和上级党委对村支部的监督,使村党支部保持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通过村党支部对村委会的监督,促使村委会依法办事,从而保持和实现党支部的核心领导。
四、完善选举制度
由于当前村民综合素质不高,加之必要的配套制度没能及时跟上,一些村在村民选举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宗族势力、家族势力的影响,个别人在选举过程中拉帮结派,操纵选举,使一些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了领导职务,上台后,他们只是代表着少数人的利益,而不能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干群关系明显紧张。一方面,镇(街)党委应有决心坚决打击贿选和拉票等不法行为,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另一方面,要选好人,把好干部的“入口关”,坚持选举的公平、公正和严肃性。只有选好人,才能培养和造就一支朝气蓬勃、—26— 有见识、有魄力的农村干部队伍。俗话说:“村里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书记”。
五、正确处理“两委”的关系
要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两委”的关系。
(一)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两委”工作运行机制,是解决“两委”争权推责问题的关键。一是明确分工,按职履责。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要严格按规定的职责办事。二是要相互支持,促进合作。只有合作,才能共同抓好本村工作。因此,“两委”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在工作上要相互支持。三是要交心通气,经常沟通。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要经常交换意见,交流思想。
(二)健全机制,规范程序,促进“两委”密切协作。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决策程序、议事规则、监督考核办法,关键在于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并建立违反制度的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以保证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三)在具体工作执行上,党支部要在村民自治的原则上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不要凌驾于村委会之上,应采取两委联席会议制度为妥。
六、创新工作机制
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创新工作机制。
(一)分工机制创新。首先从工作内容上将村委会和党支部分开。党支部分管党务和政务,村委会分管村民事务。其次,从工作机制上使二者衔接。党支部履行国家政务,是村级国家政务的主要责任人。而村
—27— 委会必须配合党支部搞好国家政务的完成。在村民事务上,党支部可以作为监管人的角色,对村委会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制约、帮助。适当增加党支部的财权,如政府下拨的基塘整治等农业扶持资金或专项经费,可采用职能部门预算形式,不直接下拨到村委会帐户,由村党支部和上级职能部门共同监督专款专用,使党支部有适当的财权。通过明确分工和适当增加财权,使党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核心作用得以实现。
(二)考核机制创新。由镇、街道加强对村委会的考核和惩处,制订需要具体公开的细则和样式,并由镇、街道定期向村民公布有关情况。
(三)监督机制创新。一是干部述职述廉制度。由党支部定期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联席会议,听取“两委”述职和述廉报告并进行评议。支部将评议结果向全体村民公开。二是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由村党支部牵头,定期对村委会、股份社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将审计结果向全体村民公开。三是民主评议制度。由党支部召集并主持民主评议会议。四是启动罢免村委会成员程序制度。村党支部可以提出罢免案,同时由党支部受理村民对村委会的罢免案并按法定程序启动。
(四)指导协调机制创新。一是建立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凡涉及村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党支部应提出初步议案,提交支委和“两委”联席会议讨论,并拟定初步决策方案;也可在党支部书记主持下,由“两委”联席会议直接提出初步决策方案。然后,将初步决策方案向群众公布,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党员大会讨论后,由“两委”联席会议形成决议。最后,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经讨论、完善和表决通过后形成正式决策,付诸实施。二是审查权制度。村委会的决策包括股份社的章程形成后要向党支部汇报。由党支部进行审查是否违背法律,是否符合党的政策。经党支部审
—28— 查后决策才可以实施。三是村委会报告工作制度。村委会每月向党支部报告一次工作情况,年中和年底分别作一次半年和总结报告。
(五)选拔任用机制创新。一是积极探索“公推直选”的民主机制,突出强调“两个大多数原则”,即支部成员必须得到大多数村民的信任,必须得到大多数党员的支持。二是村委会换届选举后再进行支部换届。拟推荐的村党支部人选,先参加村委会的选举,获得群众承认后再推荐为党支部书记人选,如果选不上村委会主任,就不再推荐为党支部书记人选。村委会中的党员通过党内选举,兼任支委。这样将有利于提高“两委”班子的交叉任职率,促进“两委”团结协作。确保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三是慎对不同居村间支委尤其书记的轮岗交流。农村不能简单套用纯行政管理的政府部门的管理模式。因为居村不同于政府机构,居村委会只是一个自治组织,本村人当书记和支委将更有归属感、更贴近村民,村民的认同感更高,更能获得村民的支持。
七、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江泽民同志说过“集体经济没有一点实力、村级组织就难以从物质条件上为群众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所谓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统统都谈不上”。发展集体经济才能有充足的财力去办更多的民生实事,才会让广大的村民受惠,才会得到广大村民的支持和认同。因此,村党支部最终必须通过带领村委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才能提高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
—29— 农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几点思考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农村党支部能否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事关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着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巩固。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基层组织协调处理与农民群众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不断增多,选好配强村支部书记至关重要,但由于农村党员素质参差不齐,给农村党支部工作开展带来很大困难。
一、制约农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几个因素
一是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整体素质与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从目前农村党支部书记年龄、文化结构来看,大多数农村党支部书记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虽然各级党委都很重视对农村党员的培训教育,但由于点多面广,加之对支部书记培训相对较少,且培训方面存在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强等问题,导致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与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存在反差,部分干部政策水平较低,发展意识不迫切,民主作风较差,法制观念不强,对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预见能力、解决能力都比较差,制约了党支部工作的开展。
二是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能力与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一些村党支部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相对滞后,找不到党的工作与发展经济、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切入点,有的拘泥于旧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做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够、把握不准,导致思想观念陈旧、发展思路不清;有的“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有的市场经济知识缺乏,竞争意识淡薄,找不到发展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的有效办法,自己致不了富,也带领不了
—30— 群众致富。村党支部和支部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弱,满足不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强烈愿望,使农民群众丧失了对党支部的信任感,影响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三是领导方式与新形势下推进村民自治的要求不相适应。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群众的民主自治意识不断增强,群众对村党支部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一些村党支部没有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有的不讲民主,习惯于大权独揽,搞“家长制”、“一言堂”,认为实行村民自治就是自己说了算,主观上不愿意推进村级民主;有的不会民主,领导方式陈旧、工作方法简单,驾驭能力不强、协调能力偏弱,不善于用民主的方式把支部意图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部分村党支部管理不规范、办事不公开、决策不民主,造成了群众对干部有猜忌,干群关系紧张,个别村甚至直接引发了群众集体上访。
四是工作方法与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部分农村党支部仍然习惯于要求群众、命令群众的工作方式,要么大包大揽,要么撒手不管,不善于组织和动员群众,不能为农民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在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方面无所作为。部分农村党支部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为了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而侵犯农民利益,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对立。部分村干部作风漂浮,深入群众不够,想问题、办事情一厢情愿,忽视了群众的利益需求,虽然忙忙碌碌,却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五是党组织活动方式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员的教育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呈现出社会关系复杂化、经济主体多元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等特点,村党支部传统的—31— 活动方式受到了很大冲击。外出流动党员增多,使集中开展活动难度加大,使党员发挥作用时感到茫然无措,不知道孰对孰错;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偏低,与理论创新、知识更新的要求严重不适应。在这种新形势下,一些村党组织依然延用老办法开展活动,如开开会、学学文件等,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引导不到位,组织党员发挥作用的方式不活、渠道不宽、措施乏力,客观上造成了党组织生活不健全,“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不到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削弱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影响力。
二、巩固农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的几点思考
在新的形势下,提高农村党支部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巩固其领导核心地位,必须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一)必须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打牢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人才基础
提高农村党支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关键要有一个好书记。因此,要积极探索公开选拔、机关下派、回请能人等多种渠道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同时鼓励素质好、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年轻后备干部到村任职,拓宽村级干部的选任渠道。要加强和改进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制度,加强后备干部的实践锻炼和传帮带工作,积极培养农村后备人才,努力营造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要在坚持集中授课、座谈研讨、经验交流、学历进修、外出参观考察等培训方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村干部培训教育基地,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重点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32— 方针政策,以及科技知识、管理知识、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教育培训,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观点、政策观念、法制观念的教育,不断增强村级干部组织群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科学、民主、依法办事的能力,推动基层先进文化的能力,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能力和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要探索村级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完善村级干部监督、考核评价机制。针对农村土地、人口、经济基础、社会状况等不同条件以及各村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等不同目标要求,制定个性化考核标准,采取自评、互评、党员群众评议等多种方式,科学评价村干部综合素质、工作业绩,严格奖惩。要强化村干部监督工作,采取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村干部勤政、廉政。六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村干部,落实村级干部养老保险制度,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切实解决好村干部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
(二)进一步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打牢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群众基础
村党支部必须把服务群众作为切入点,切实转变工作职能和领导方式,由要求群众、命令群众向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转变,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要紧紧围绕群众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健全村级管理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村信息化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农民生活服务体系、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要坚持和完善干群恳谈交心、定期走访群众、记民情日记等项制度,及时了解农民群众所想、所怨、所盼,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建立村党支部向党员和群众服务承诺制度,大力开展为群众办实事、—33— 办好事活动,并做到年初公开承诺,年底公开办理结果。要创新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载体,组建各种类型的党员服务队伍,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逐步建立起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长效机制。
(三)大力发展农村新经济组织,打牢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物质基础
大力推进农村新经济组织的发展,是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增强村党支部凝聚力的重要途径。要认真落实国家土地政策,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补偿、就业安臵、社会保障等问题,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受侵犯。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创建生态文明村,把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要以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民俗旅游等主导产业为依托,以产业基地、行业协会为载体,采取思想发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干部党员带头等方法,动员和组织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当中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切实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增强农民群众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增收致富步伐;要善于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切实做好服务、扶持、监督、指导工作,积极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整合力量,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服务。党组织和党员要带头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组织和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实践中体现先进性,增强凝聚力。在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当中适时成立党的组织,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深化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和完善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工作机制
要按照加强党的领导、依法办事的要求,深化村级民主政治建设,—34— 进一步完善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程序,落实好“农村党员和村民代表民主议事听证制度”,做到村级重大决策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坚持集体土地承包租赁、集体资产处臵、村公益事业资金筹集和建设等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村级重大事项由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使党组织的主张通过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决策的形式,转变成全体村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坚持“三公开”为重点的监督制度,积极实行村务点题公开、党务全面公开、财务彻底公开,拓宽公开的渠道,增强村务、党务、财务公开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五)积极探索加强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路子,搭建党员展现先进性的广阔平台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要通过党员来体现。要以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农村优秀青年为重点,加大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要以开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农村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要改进党员教育培训方式,采取交流、辅导、结对帮扶、现代化媒体施教和有重点、分层次地组织党员外出参观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深入开展党员服务队、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创建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基地等活动,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载体、搭建舞台;要关心爱护老党员和生活困难的党员,认真落实各项关爱党员的规定、办法、措施,增强广大党员的政治荣誉感和责任意识。
—35—
关于对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以下简称“两委”),无论从工作内容上,还是工作形式上都产生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使农村基层的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理顺农村“两委”关系,确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基层得到贯彻落实,使农村基层的工作不偏离正确轨道,近日本人通过听汇报、座谈讨论、个别谈话等形式,对全区30个村“两委”关系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一、农村“两委”关系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近几年全区上下把“创建”活动真正摆上重要位臵,切实加强了对村级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特别是通过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较好地理顺了“两委”关系,保证了村级工作的正常开展。总体上看全区“两委”关系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原因复杂,涉及面大,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影响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按照“两委”是否团结、群众是否满意的标准综合评价这部分村的“两委”班子,大致可以划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
属“好”这一层次的“两委”班子,大致在6个左右,约占被调查村的20%。这部分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威信较高,工作上既分工明确,又能够团结协作,互相支持。班子成员在出现意见分歧时,能够顾全大局,—36— 积极沟通,并取得对方谅解,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相互信任,能够形成合力。
属“中”这一层次的“两委”班子较多,大致在19个左右,约占被调查村的63.3%。这部分村“两委”班子能够合作,没有大的矛盾冲突,也能够为群众办些实事,但总体上看群众满意程度比较一般。有的是村党支部能发挥一定作用,但领导核心作用不突出;有的是村委会能够接受党支部的领导,但自身作用不明显,一方明显依附于另一方,“两委”基本上没有形成合力;有的是“两委”特别是两个“一把手”的私人关系较为融洽,但群众对村上的工作满意程度不高。
属“差”这一层次的“两委”班子,大致在5个左右,约占被调查村的16.7%。这部分村“两委”关系紧张,矛盾冲突深,抵触情绪严重,群众意见大。有的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争权夺利,各谋私利;有的是村班子成员素质低,拉帮结伙,互相拆台;有的是群众对村班子和村干部不满意。
从分析调查情况看,目前全区农村“两委”关系出现不协调的原因,有的是党支部书记过份强调党的领导而“以党代政”,使村委会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也有的是村委会主任片面地强调村民自治而忽视党的领导,使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受到削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村党支部“越权”包揽村委会工作,置村委会于从属地位,使其成为“摆设”。部分村班子和村干部唱市场经济的调,干计划经济的事,还沿袭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村党支部包揽具体村务的传统做法,限制了村委会作用的发挥。还有一部分村委会主任在工作中不敢碰硬,缺乏破解难题的能力和勇气,村党支部书记只好党务、村务一把抓,被动地“越权”包揽村务工作。
—37— 二是村委会不能自觉接受党支部的领导,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弱化。部分村委会主任认为自己是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经过全体村民选举出来的,能够代表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党支部书记只是几十名党员选出来的,代表面不如自己大,所以村委会主任应该说了算。个别村委会主任当选后,遇事不同党支部书记商量,自作主张;而有的村党支部书记素质低、能力差,对村委会不会领导,不知如何领导,村委会主任根本没把村党支部书记当回事,导致“两委”关系出现错位,党的领导相对弱化。
三是“两委”班子结构搭配不合理,不利于共同发挥作用。年龄结构上,“两委”一把手年龄差距过于悬殊,综合结构上,“两委”一把手能力水平、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差距明显,老的在群众中威信较高,小的从属或依附于老的。有的是老书记小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在群众中威信较高,村委会主任年纪轻,又是老书记一手栽培起来的,老的领着小的干,小的对老的言听计从,导致村委会作用发挥不明显。还有一部分原党政一肩挑的村班子,一把手年龄偏大,急于培养接班人,又怕定向培养的接班人“海选”选不上来,老主任只好让出党支部书记位臵,“小书记”短期内还不具备领导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能力和素质,致使“两委”关系错位,影响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四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工作分工变为“分家”。有的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素质低,互相争权夺利,各立山头,工作上互不买帐,互相拆台,顶着干;有的是村党支部书记素质差、能力水平低,工作不负责任,方式方法欠妥当或人为地给村委会主任的工作设臵障碍;有的是村委会主任不懂工作程序,原则性较差,责任心不强,重大问题事先不与村党支部商量,自作主张,或者先斩后奏,最终
—38— 两个“一把手”越闹越僵,矛盾逐渐激化,从而使“两委”班子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下降,在群众中威信扫地。
二、农村“两委”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
造成部分村“两委”关系紧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有现实利益冲突的直接反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部分村“两委”成员自身素质较低,思想认识和工作方式方法存在一定偏差。一是认识上有偏差。一些村干部对实行村民自治的意义和目的理解不深,思想认识还停留在“到底谁说了算”的肤浅层次上,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分工合作机制理解不深。二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比较简单。受文化程度和自身修养的制约和影响,一些村干部干工作、想问题直来直去,很少讲究工作的艺术性,特别是在发生矛盾争执时,狭隘的小农意识使双方很少能够主动化解矛盾,往往以“老死不相往来”的方式回避、搁臵矛盾,基本放弃思想沟通和交流。三是个别村干部自身素质差。实行村委会主任直接选举后,个别地方受传统观念和家族势力影响,办事往往以自家利益为重,加之上台后急于回报过去的支持者,在一些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不与班子成员研究就决定,特别是一些以前没有担任过村干部的村委会主任,原则性、责任意识较差,缺乏主动接受党支部领导的自觉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两委”矛盾逐步加深。四是部分村干部对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抵御能力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消极的东西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个别村干部世界观及价值取向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封建迷信沉渣泛起,侵蚀了个别意志不坚定的党员和干部,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助长了个别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
—39— 和村委会主任的腐化堕落,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
(二)部分基层党组织在理顺农村“两委”关系上,精力投入不够,工作不到位。一是对新当选的村干部特别是村委会主任缺乏必要的岗前培训。从整体上讲,村级干部文化水平较低,能力素质不高,处理问题方法简单,缺乏民主管理经验。部分乡镇党委以村主任是民主选举上来的,不是政府干部为由,对其听之任之,换届选举后不对其进行培训,直到矛盾产生,才想到说服教育。二是平时对村干部管理不严格。有些乡镇党委平时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不到位,忽视了对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认为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站在风口浪尖的村干部也不容易,工作过得去就行了;个别贫困乡镇党委怕管得太狠影响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一味将就、哄着干,很少研究如何管理教育村干部的问题。三是部分乡镇党委在“两委”关系处理上指导不到位。有的是对村党支部怎样发挥核心作用、村委会如何在党支部领导下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缺乏正面引导,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的平时不注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或者下基层也是应付了事,对农村“两委”关系中一些潜在的问题重视不够,缺乏预见性,导致在处理“两委”关系突发问题上出现失误。四是村级自身管理不到位。一些村相应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完善,有些村虽然有制度,但执行不严格,为“两委”各行其是提供了空间,从而引发矛盾冲突。
(三)农村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不健全。一是村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调控手段的相对弱化与领导责任进一步强化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是新形势下农村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是党政分开,强调引导和服务,领导和调控的职能和手段不断弱化,权利和义务不一致,尤其是条块分割,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管不
—40— 了人,造成农村基层党组织权威性下降,“无权即无势”,使一部分村党支部逐渐在权力弱化中软弱涣散,个别的甚至处于瘫痪状态。二是农村民主化进程过热与农民民主意识淡漠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一方面广大农民群众或迫于生存压力,或受传统观念束缚,自身民主意识淡薄,在民主权利的运用上时有偏差,导致村委会“海选”产生一些弊端,加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选举中组织引导不力,使应该上来的人上不来,不应该上来的人偏偏选上来,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两委”关系不协调。三是农村“两委”工作职责不清,政策规定过于笼统,造成“两委”矛盾冲突。“两法”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责权划分过于笼统,职责重叠,权力交叉,使村里事实上存在了两个决策中心。一部分村委会主任认为村委会有依法管理集体所有土地和财产的职责,因此,上任伊始先和书记争印章、要财权。而一些村党支部书记认为财权是村务工作的核心,作为第一当家人,理应把握财权,否则领导核心作用也无从体现。在财产支配上的冲突,集中反映了政策规定不清的后果。四是“两委”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不同的权力和利益,在特定情况下发生冲突在所难免。在目前农村的实际管理中,村党支部扮演着政府“代理人”的角色,执行的多是“政务”,代表的是国家利益、整体利益。而村委会是村民的“当家人”,反映的是村民的利益,代表着局部利益。尽管国家利益和农民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不能否认,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条件下,两者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这也是引发农村“两委”矛盾的重要原因。
三、正确处理农村“两委”关系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两委”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两委”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41— 基层得到贯彻落实。正确处理好“两委”关系,加强村党支部建设,逐步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班子的战斗力,对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村党支部建设,进一步确立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一是不断加强村党支部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和培养。要着重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带头人中选拔村干部,特别是要选人品好、素质高的经济能人作村党支部书记。要进一步拓宽用人渠道。可以适时、适度、尝试性地开展公开招聘村党支部书记工作。对本地确无合适人选的村,可尝试能人跨村任职的办法或采取从区、乡镇机关选派素质优良的年轻干部到村任职的办法,带动落后村改变面貌,脱贫致富。要定期举办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逐步掌握正确处理农村“两委”关系的方法,还要在适当时机组织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到相关先进地区进行专项考察或挂职锻炼,以丰富头脑、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经验、促进本地发展,真正成为素质比较全面的能人、强人。二是切实转变党支部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村党支部在工作中要认真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积极支持和保障村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村党支部要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建立和完善必要的工作制度,使党支部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是正确处理农村“两委”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两委”工作。首先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要进一步明确“两委”的职责范围,明确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及其成员各自的工作职责,科学制定相应的村党支部、村委会任期目标责任制,并由乡镇党委和政府每半年考核一次,兑现奖惩;要进一步建立村民(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四次村民
—42—(村民代表)会议,研究重大村务决策;要进一步建立“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持,村“两委”班子成员参加的会议,研究村务工作重大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做到公开程序、公开内容、公开时间,提高村务工作的透明度。其次是建立健全“两委”工作监督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每年向全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述职制度,提高村民参政意识;要进一步完善财务“三审”制度,村重大财务开支必须按照村委会审查、村民理财小组审核、村党支部审批,也可以实行村财乡审或村帐乡管;要进一步坚持乡镇人大主席团视察制度,坚持每半年对各村的村务管理,特别是村务公开情况进行一次视察,并将视察结果作为村班子及其成员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继续坚持定期评议村班子和村干部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评议大会,由乡镇涉农部门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致富大户、个体户等各层面代表对村干部进行评议,再由村干部进行互评,对测评中群众满意率不足60%的村干部,由乡镇党委、政府进行谈话诫免,对群众满意率不足50%的村干部,村党支部可建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罢免。
(三)加强领导,抓住农村“两委”工作的关键环节。首先要抓好村干部的选拔任用,严把入口关。乡(镇)党委在指导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引导,换届前乡(镇)党委要充分利用乡镇党校、农民文化学校、党员活动室、电化教育等阵地,通过座谈讨论、集中学习、广播、板报、闭路电视等有效形式,做好对选举内容、“两法”及有关政策规定的宣传,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另一方面要做好组织引导,派工作组深入到村屯,必要时可以走村进户认真访查村委会主任候选人的情况,及时掌握选举前的动向,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要有一
—43— 定的预见性,确保该选上来的人能够脱颖而出。其次要对村干部加强培训,严格把好素质提高关。一是对新当选的村“两委”委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进行上岗前培训。乡(镇)党委和政府要组织新当选的村班子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系统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农村工作必要的政策法规,并邀请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士就农村工作的特点、常用的工作方式方法及如何处理好农村“两委”关系等内容进行专题辅导,进一步提高村委会成员特别是村委会主任对村党支部领导下村民自治工作机制的认识,为协调理顺“两委”关系奠定良好基础。二是抓好日常培训。乡(镇)党委要根据平时农村工作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特别是村班子和村干部自身暴露出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制定村级干部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三是进一步加强村干部学历教育。乡(镇)党委要把村干部学历教育真正重视起来,并在今后工作中逐步把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情况作为考察任用村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四是组织开展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活动。并把此项活动做为区委派遣优秀农村基层干部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和考察学习的延伸和补充。乡(镇)党委要结合实际需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村干部到先进地区进行专项考察学习。再次要进一步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一是要建立乡(镇)党委委员定期与村班子成员谈话制度。要通过谈话,发现问题,积极引导“两委”主要负责人沟通交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要建立相应的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乡(镇)领导负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乡(镇)党委主要领导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的职责、任务和分工,明确在“两委”建设上出现问题承担什么责任。三是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乡(镇)党委要针对农村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改进
—44— 监督方式方法,拓宽监督渠道,更新监督手段,努力形成集教育、管理、监督、自律为一体的新的监督管理机制。
—45—
第四篇: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
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
促进学校整体和谐发展
“学校党组织在学校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工作”是赋予党组织在学校中的职责和地位。作为学校党支部,要积极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保驾护航。
一、理顺关系,明确职责
新时期的学校党建工作应该牢牢把握“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这一指导方针,校委会担负着学校行政领导职责,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应该在服从、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中体现出来。党支部应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调动广大党员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党支部和校委会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互为主角,互为配角念好“三”字经:一是三位——思考问题越一位、工作到位不越位、遇到问题补一位”;二是三同——同目标、同责任、同荣誉;三是三个意识——奉献意识、全局意识、民主意识,形成目标一致、各司其职、相互补位的良好工作局面。党支部经常主动争取校委会对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积极向校长提出学校行政工作的建议,做到大事讨论,小事通气,及时沟通。党支部把学校行政工作的难点作为支部工作的重点,努力寻找党政工作的结合点,发挥党组织的优势,为学校的整体优化、和谐发展作出努力。比如,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涉及到教工的切身利益,难免会带来一些冲突和矛盾。我们要及时把握这一工作重点:一是组织理论学习和政策辅导,帮助教师认清新的形势,理解学校的改革,支持学校的改革,同时也让教师了解上级教育行
政部门对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精神要求。二是广泛听取教工的意见和建议。所以大多数教师希望通过改革改变学校的现状,能够提高教师的待遇。党支部深入教工听取意见,把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及时反馈给校长,为校长的决策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三是做好协调工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很多矛头都指向校长或校委会。这时,就需要党支部站出来做好协调工作,党政一个声音,共担责任。由于党政明确了职责,工作到位,所以确保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也确保了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学校逐步向整体和谐的良性发展轨道迈进。
二、主动参与,确保到位。
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是党组织的主要职责之一。学校重大问题包括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改革方案、学校工作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教工的福利待遇等等。党支部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形式参与决策。学校重大问题决策的主要程序:党政酝酿,统一思想,提出初步设想→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校务会讨论通过(如校务会认识不能统一,意见严重分歧,待进一步沟通磋商)→校长决策,向全体教工公布。决策后要发挥党组织优势,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在制订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党支部要分析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分析学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广泛听取党员和教工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设想,党政一起完成发展规划的制订。
目标确定以后,支部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把全体教工的思想统一到学校的发展目标上来,如何把全校教工的智慧凝聚到学校的发展目标上来。我们支部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宣传发动,利用教工学习时间,将学校的发展规划发至每一位教工,组织开展学习讨论,帮助教师正确理解“整体优化、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使校长的办学思想很好地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育行为;二是抓教师的教育观念。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理论学习、专
题研讨、案例分析等,帮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理念;三是抓目标分解,将学校发展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落实责任人,实现层层有目标,人人在目标下工作的局面;四是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一个心齐劲足气顺的良好氛围。支部重视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办好校园网站,议发展大事,吹和谐之风。
三、创新思路、有所作为
学校党组织应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因此学校党支部必须研究新形势下党支部的工作的特点,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创新思路,有所作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党组织在学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们把加强师德教育同确立素质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结合起来,培养爱岗敬业的事业心,终身学习的进取心,爱生奉献的责任心,勇于创新的开拓心。一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利用每周的教工例会进行舆论宣传,学习先进师德典型;二是搞好全面的培训,我们以“六个一”活动为抓手,认真落实校本培训。重视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培训,计算机基础应用、网络基础和多媒体制作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教师的现代教学技能。三是注重严格地考核。通过师德考核监督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四是通过各种活动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开展“今天我们怎样做党员教师”的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教师教学技能的交流,“我的教育格言”的征集,“教学之星”和“育人之星”的评选活动,开展“创省级示范学校,我该怎么办”的主题教育和“面对新形势,我校向何处去”的大讨论,促进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不断追求,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
2、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支部书记,作为这支队伍中的班长,如何把学校“一班人”拧成一股绳,提高干部的自身修养
和能力,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支部的一项重要职责。(1)强化学习。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把工作中的难点变成学习研讨的重点,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开拓创新的工作能力。鼓励和支持中层以上干部参加各类进修培训,为他们提供经费和时间的保证。(2)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明确各条块干部分管的工作和职责,实行中层干部条线工作月报制。同时实行年级质量监控制度,要求每一位中层干部都能带好一门学科、蹲好一个年级组。(3)加强考核评议。实行中层干部述职制度和群众评议制度,每学期对中层干部进行考核,根据工作实绩兑现相应的奖励。同时对中层干部提出改进工作建议,帮助干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4)加强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重视对青年干部的培养,通过压担子、岗位锻炼等方式,缩短成熟期,实现学校干部政治化和年轻化。
3、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发挥党员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1)开展党员先进性主题教育。我们先后开展了“以党风促教风、以党性铸师魂”、“重温入党誓词、纯洁入党动机”、“今天我们怎样做党员教师”等主题教育。
(2)开展党员的“三个带头”、“四个一”、“五方面表率”活动,要求党员在教育改革中走在前列。通过理论学习、座谈讨论、课堂实践、课题研讨等形式,使党员成为素质教育的力行者。
(3)健全党建各项制度。认真落实党员责任区制度,要求每位党员能带好一个班,联系1—2名入党积极分子,联系2—3名青年,联系2—3名特殊学生。认真落实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和
“三会一课”制度,不断强化党员的角色意识和提高党员的组织观念。
(4)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坚持“一线、一流、青年”为重点,将青年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
4、完善党支部各项工作机制。
(1)、政治导向机制。党支部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开展各项活动,捕捉党的工作和教育教学及学校各项工作的结合点,抓好政策导向、舆论导向、行为导向,以推进学校中心任务的完成。党支部要通过支委会、支部大会组织教职工政治学习,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立学校办学方向、保证学校稳定、遵守学校纪律、发扬先进、发展党团员、培养选拔干部等方面,起到政治上的导向和把关作用。
(2)、参与决策机制。党支部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做到决策前充分了解各方面情况,为校长的决策提供信息;决策中,注意把握坚持教育改革和保持学校稳定的“度”,组织支部一班人开展积极的讨论,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观点;决策后注意反馈,及时提出修改和改进的措施;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始终听取教职工,特别是党员教师的意见,从而确保了学校各项管理措施和改革方案的顺利出台和实施。
(3)、保证监督机制。学校党支部把行政工作的难点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发动党员,团结教工,有力地保证校委会实行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促进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及学校中心任务的完成。党支部对人事、选干、职评、福利、校产、工程建设等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决策过程进行监督。
(4)、协调稳定机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学校管理中,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产生新矛盾。如考核、评优等,都会产生利益的冲撞,且矛盾的焦点往往集中到行政领导
身上,学校党支部积极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及时做好疏导、调解工作,使校长们集中精力抓好学校的整体工作。另外,党支部还积极做好协调行政和群团组织,协调行政与教职工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学校内部矛盾,为学校营造一个比较和谐稳定的环境。
(5)、考核激励机制。学校党支部积极领导和参与学校的各项考核工作,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强对学校干部的考核,做好干部的队伍建设。
四、发挥教代会民主参与管理的作用。
学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教代会接受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学校教代会,一方面对校长负责制起着保证作用,另一方面也对校长负责制起着监督作用。我们在工作实践中,要重视教代会的作用,每年基本上要能召开两次校教代会。加强对代表的培训,提高代表参与学校管理的水平,重视一事一培训,结合教代会要审议的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学校内部管理改革方案、各项管理制度、重要的规章制度都经过教工大会的认真审议。同时教代会要对评优表模、工资方案调整等进行审议。
如何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我们将完善学校的管理体制,规范学校的管理行为,从而促进学校整体和谐发展。
第五篇: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实践与思考
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实践与思考
银川市金凤区社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9-05-07】 【来源:金凤社区信息网】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点击数:254
{#Content}
本课对象:中强社区全体党员及居委会干部
本课目的:研究分析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方法
本课时间:1小时
主讲人:郭文革
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的战斗堡垒,是党的社会工作的基础。如何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夯实党在城镇的执政基础,提高社区服务教育管理水平,是 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黑龙江省克山县社区党建的实践,就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作一些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一、健全组织体系、夯实物质基础是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前提。
要保证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持续有效发挥,突出核心地位,健全组织体系、打牢物质基础是前提。
1、定位必须准确。关于社区党组织的定位,《党章》已有明确规定: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但在工作实践中,有的把社区党建作为社 区建设的一部分;有的没有明确和理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其他组织的关系;有的书记和主任待遇不同,主任是财政开资,书记工资很少或没有工资。这不仅没有突出 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而且影响了社区党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各级党委应该根据党章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台下 发有关意见,明确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其他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关系。要强调用社区党建统领社区建设,从内涵上明晰社 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关系。要强调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关系。要强调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社区的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工作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担负领导、指导、协调社区工作的主要职责。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其他组织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 基层党组织是协调指导关系,从体制上保证社区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地位。要明确社区党组织书记与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待遇报酬应执行同一标准,必要时前者可适当 高于后者,二者的工资薪金可统一由财政全额拨付。这种制度设计有利于保证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地位。
2、组织必须健全。只有建立以党组织为领导的社区组织体系,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才能有组织基础和人员保证,发挥作用的渠道才能更顺畅。因此,各级 党委必须指导社区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塔顶”,以社区在职党员联络站、社区居委会、群团组织、协商议事机构、中介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等为“塔身”,以党 员、居民代表、团员、妇女代表、青年志愿者和种类能人为骨干,以社区全体居民为“塔底”的塔式社区组织体系。应按照“把支部建在经济增长点上、建在区域 上、建在协会上建在志愿者服务队上、建在商业商业街上、建在非公有企业上”上的精神,建立党组织,组建在职党员联络站、联络小组、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应 按照“区域选代表、行业建协会”的要求,民主选举居民代表,成立各种协会、各类志愿者队伍,从而健全社区组织体系,为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供坚实 的组织保证。
3、投入必须加大。办公场所、活动阵地、办公经费、办公及活动设施、人员待遇是社区党
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物质保障。因此,各级党组织应采取财政出一 点、驻区单位筹一点、政策倾斜一点、社会捐一点、向上争取一点等办法,不断加大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公环境,配齐办公设备,增添活动设施,提高工资 待遇,保障经费来源,切实解决:“三无”问题,夯实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社区一般应设置服务中心、警务室、医务室、活动室、阅览室、会议室、“爱心超市”等服务场所和活动阵地,应配备微机、背投彩电、影碟机、娱乐用具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和健身器材。只有设施的现代化、办公的自动化、信息的网络 化,才能使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高服务居民水平有可靠的物质保证。
二、创新活动载体、拓展社区服务是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
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服务居民,而检验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主要标准就是服务居民的质量。因此,社区党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载体,提高服务居民的水平。
1、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为党员发挥作用搭设舞台,让所有党员都动起来。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不仅要求社区党组织发挥政治导向、决策把关、思想指导、监督保证、组织发动等职能,而且依靠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使党员成为服务社区群众、关心弱势群体的先锋,整合社区资源、共建文明社区的先锋,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友爱和谐的先锋。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必须区分党员的不同层次,不断创新载体,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让社区党员动起来。总体来说,社 区党建工作应以“服务居民、凝聚人心、强基固本、加快发展”为宗旨,在社区党组织中开展以党的领导进社区、党的思想进社区、党的宗旨进社区、党的温暖进社 区、党的形象进社区为主要内容提要的“五进”社区活动。具体来说,社区党组织应根据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适应不同需求,创设不同载体,开展各具特色的党组 织活动。在社区党员干部子女中,应开展“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的“走千家”活动;在下岗职工党员中,应开展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双带”活动,在社区在职党员中,应开展以带头宣传党的政策,带头参与社区服务、带头维护社会治安、带头创建文明楼院为主要内容的“六带头”活动;在流动党员和个体户党 员中,应开展以订一份党报、听一堂党课、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义务活动、写一份思想汇报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在离退休党员中,应开展以时事新闻听 一听、光荣传统忆一忆、城镇发展比一比、美好前景望一望、自身差距找一找、社区工作帮一帮、不良倾向管一管、家庭成员育一育为主要内容的“八个一”活动。通过每个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促进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