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基层党总支带头人成长规律研究
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农村带领广大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领导核心。而一个村党组织战斗力的强弱,村党总支书记是关键。深入分析 农村基层 党组织带头人永葆先进性的原因所在,总结把握他们健康成长的内在规律,对于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县不断深化对优秀农村党总总支书记成长规律的认识,在农村党总支部书记的培养、使用、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催生出一批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带头人。
一、农村党总支书记队伍基本情况
*县现有 14 个乡镇,141 个村民委员会,设有 140 个村党总支和 1 个村党支部。2004 年 4 月通过换届选举产生了第二届村党总支委员会,在现任 141 名党总支(支部)书记中: 35 岁以下干部 18 名,36-49 岁的 79 名,50-59 岁的 40,60 岁以上的 4 名;妇女干部 2 名;少数民族干部 67 名;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有 10 名,高中、中专的 40 名,初中的 73 名,小学的 18 名。
二、农村党总支书记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在农村党总支部书记的成长过程中,村党总支书记本人的努力是内因,起主导作用。各级党组织的选拔、培养和教育管理是外因,是催生优秀农村党总支部书记的土壤,同样至关重要。通过认真分析我县近年来农村党总支书记的成长,我们 从完善选拔任用,加大教育培训,强化考核激励,健全监督管理等几方面入手,注重给他们提供展示其能力的舞台,并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造就了一批能适应时代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带头人。、注重培养后备人选,夯实选拔基础
近年来,我们把发展党员和培养村干部后备人选工作放在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把它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更新党员发展理念,强化村干部后备人选培养,把发展党员和培养村干部后备人选工作由原来的“等进来”变为“领进来”。认真实施“三个培养”工作,注重把那些思想觉悟高、致富能力强、甘愿奉献的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同时,建立村后备干部人才库,注意从普通党员中和“两委”委员中发现、挑选德才兼备、有一定发展 潜力的年轻党员进行重点培养、超前培训,对他们进行跟踪考察,在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评议,督促其总结提高,在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中,有目的地让他们进行锻炼,提供参政机会,增强其综合能力,使他们随时能接任并胜任党总支书记工作。通过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拓宽了选才范围,为选拔村总支书记夯实了基础。、树立正确用人导向,配好带头人
“选对一个人,振兴一个村”。一是 转变用人观念,引入竞争机制,在全县营造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正确用人导向。二是 破除“求稳求全”的陈旧观念,明确了“四有”的选人用人标准,即有政治头脑、会经营管理的人;有群众观念,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人;有奉献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受大多数群众拥护的人。三是 拓宽选拔渠道,打破地域、身份等限制,从致富能人、科技能手、复退军人、个体工商户和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三是在 村党总支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了“两推一选”,把一大批靠得住、有本事、群众信任的好党员选拔进了村党总支书记队伍,发展了党内民主,增强了队伍的活力,得到群众的称赞和拥护。、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近年来,我县认真实施 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并在开展“云岭先锋工程”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推行了科技特派员“四包”制度,切实抓好 农村党总支部书记 的教育培训工作。在组织、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搞好学习外,县委组织部、各乡镇党委每年都要集中一段时间,以专题培训班、经验交流、参观学习等方式,围绕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找准经济发展路子等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培训活动。同时,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实用技术培训和村干部学历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党总支书记的政治素养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职责
在抓好培训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村总支书记的监督管理。一是建立健全了村党总支有关的工作制度,2005 年县委组织部从县级留成党费中拿出 20 多万元,为全县各村党总支统一制作了工作制度,使村党总支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制度,乡镇党委每年都与村党总支书记签订经济、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等责任书,并定期检查落实,做到奖优罚懒。三是进一步完善了民主议事制度以及民主监督制度,抓好党员群众关心的村级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工作,使党总支的各项工作始终处在组织的管理和群众的监督之中,增强了农村党总支部书记的民主意识和“依章理事”的自觉性。
三、农村党总支书记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这次调研和平时工作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县的农村党总支书记队伍总体情况是好的,大多数党总支书记都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带领群众致富,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但是,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新愿望,农村党总支书记队伍还存在一些问题:、整体结构还不够优化
一是文化结构偏低。从文化上看,全县 141 个村级党组织书记中高中以上文化的 50 人,仅占总数的 35.5%,而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的 91 人,占到总数的 64.5% ; 二是年龄结构偏大。从年龄上看,49 岁及以下的 97 人,占总数的 68.8%,但年龄在 35 周岁及以下的仅 18 人,占总数 12.8%,而 50 岁及以上的 44 人,占到总数的 31.2%。三是女性结构严重偏少。目前全县村级党组织书记中仅有 2 名女书记,占总数 1.4%。年龄文化性别不够优化,势必会影响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后备人选还较缺乏
一是由于大部分村受自然条件制约,村中多数有文化、头脑灵活、能力较强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经商,人才外流现象严重,致使部分村要选拔个优秀的干部都很困难。二是少数村党总支部书记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保位置”思想严重,将优秀人才 拒于党的大门之外,挫伤了部分 优秀人才政治上的进取心。三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的工资报酬低,村党总 支书记的岗位缺乏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导致 后备干部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原因。、部分村党总支书记缺乏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从我县情况看,具有一批作风正派、工作能力较强、基本素质过硬的农村党总支部书记。但也有一部分农村党总支部书记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 思想不够解放,开拓创新精神不足。有的村总支书记观念陈旧,求稳怕乱,守摊吃饭,存在小富即安思想,对本村的优势和困难认识不清,找不准本村经济发展的方向,有的村本来底子很好,但几年下来仍在原地徘徊甚至倒退。对我国加入 WTO 后农业面临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不具备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和经济头脑,缺乏危机感,极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宗旨观念淡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有的村总支书记抱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不主动考虑村里的事情,对待上级布置的工作能拖则拖,能躲则躲,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辞富的思想动力,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淡化,在群众中形象不好,威信不高。三是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有的村总支书记,特别是一些新上任的村总支书记,缺乏驾驭全局、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群众普遍反映和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处理,办法不多,甚至工作不得要领。四是民主管村的能力不强。一方面有的村总支书记民主意识不强,搞“家长制”、“一言堂”,影响了党员积极性和班子团结,另一方面由于村改委后,部分村委会主任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片面理解《组织法》中的村民自治,辟开村党总支自搞一套,加之村总支书记自身能力素质的问题,导致村“两委”关系不协调,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体现不出来。五是“双带”能力不强。有的村总支书记致富技术缺乏、经济意识不强、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导致自己不能带头致富,而对如何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更是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待遇低,保障机制不健全
农村工作直接与农民打 交道,往往要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不仅头绪多,而且难度大,而大量工作都是要靠村级的干部去落实。从我县的情况来看,除极少数的几个村外,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大部分村总支书记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任职时报酬低,退职后几乎没有什么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 积极性。
四、农村党总支书记队伍建设的 对策及建议
农村党总支书记 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已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我们必须花大力气认真解决,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确保村党总支书记队伍之源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促进新陈代谢,才能保证我党长盛不衰。一是要认真制定和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计划,按照“十六字”方针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同时加强对新党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新党员的高素质。二是要拓宽发展党员工作视野,注意从各类优秀人员中发展党员。三是要扫除发展党员工作中的障碍,对那些私心严重,嫉贤妒能,故意阻挠优秀青年农民入党和长期不发展党员的党组织负责人要批评教育,直至从领导岗位上撤换下来,确保有优秀的党员队伍,保证党总支书记队伍有可选人才。、拓宽选人视野,增强村党总支书记队伍活力
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和市场经济需要的选任方式,走宽领域、大范围、不拘一格选人的路子,充分发挥村党总 支书记“领头雁”、“带头人”的作用。一是要坚持和完善“两推一选”制度,扩大群众基础和党内民主,增强 村党总支书记 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二是要 注意从乡土拔尖人才、致富能手、复转军人、大中专返乡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 村党总支书记。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建立 村党总支书记后备人才队伍。三是对于没有合适的书记人选的村,可以从乡镇干部中选派,或者从邻村的党员干部中选调。、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村党总支书记队伍综合素质
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是保证村书记队伍素质的关键,因此要进一步抓紧抓好村党总支书记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一是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为基层讲党课、科技特派员“四包”制度。二是要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和村党总支书记队伍实际,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心选择教育培训内容,增强教育培训效果。三是要突出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在坚持集中办班、分散自学、学历教育等培训方式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现代教育手段,提高培训效率。另外,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扩大视野,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强化监督机制,促进村党总支书记队伍健康成长
坚持多管齐下,建立健全对村党总支书记的监督约束机制。一是要坚持上级组织监督。建立乡镇党委与村党总支书记定期谈话制度,针对他们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及时、经常地提出要求,做到防微杜渐;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问题严重的,认真对待,严肃处理。同时建立任期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等制度。二是要坚持班子内部监督。坚持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理顺关系,明确工作职责,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坚持规范村党组织议事规则和议事程序,使村级事务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实现对农村党总支的规范化管理。三是要坚持群众民主监督。全面推行村务大事村民决策制度和村民质询会议制度,使广大党员、群众有效地参政议政,真正做到事前让群众参与决策,事中让群众参与实施,事后让群众参与监督,强化村级事务的民主管理工作。继续抓好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工作,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完善 激励机制,激发 村党总支书记队伍 工作热情
建立和完善村级经济发展与村干部报酬相联系的待遇体制,提高农村党总支书记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要完善 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实行职绩挂钩,逐步提高 村党总支书记的 工资、福利待遇,完善养老保险、大病困难补助、人身意外伤害和大病住院医疗等综合保险,使之干有所为,退有所安,老有所养。二是要维护好 村党总支书记的切身利益,工作上支持他们,对一些因工作遭到打击报复的,由组织上给予补偿,并严厉打击不法分子,替他们撑腰壮胆 , 使他们能挺起腰杆大胆工作。工作较出色的,要通过选举为党代表、人民代表、评选先进、通报表彰等形式,增强村党总支书记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优秀的年轻村党总支书记,可以通过公开选拔等形式选进乡镇党政班子。三是要通过政策鼓励与经济奖励措施,扶持村党总支书记成为各行业的示范大户,鼓励村党总支书记在处理好事务、搞好服务的同时,率先走向市场,带头发展致富。
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第二篇:特级教师成长规律研究
特级教师成长规律研究
-----以王金战老师作为研究对象
【摘要】特级教师是我国中小学优秀教师的典范,是我国中小学教师最高的荣誉称号,其代表着教育资源中的先进性和专业性,在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大家也热衷于去关心:广大教师能否从特级教师成长轨迹中得到借鉴?特级教师如何能在教育事业上获得成功?他们的成长历程对我国本土化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有什么启示?伴随着普遍性的规律问题,我将以著名的特级数学教师王金战为例,归纳出特级教师更多成长的规律,为我们深入探索教师专业发展提供鲜活的案例和条件,使更多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得到启示。
关键词:特级教师成长规律
王金战老师,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是一名家庭教育类专家。从教28年,历任山东沂水一中政教主任、青岛二中教导主任、山东临沂华盛实验学校校长、人大附中网校校长等职,现任人大附中中学数学教师一职。长期担任高中班主任,有着扎实的教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出版多本教育类丛书,如:《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轻松搞定高中数学》等。2002年所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12人获全国一等奖,占北京市的三分之一,并有两人进冬令营,一人进国家集训队。2003年,他作为人大附中高中12班班主任,把全班55名学生中的37人送进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10人送进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等世界名校,成就了一段高分高能的传奇。【1】在他的访谈节目中,当大家都赞扬他能获得这样好成绩时,他很强调的解释:“不能只看这个结果。”因为,在人大附中这所名校,有这样的成绩都是不以为奇的,但他不觉得这样能令他骄傲,而令他骄傲的是他教学的一个过程。他的班级除了在学习成绩上优秀,各项课外比赛也能获得相当骄人的成绩,他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有专家分析,从一名普通教师成为特级教师,这中间涉及到许多因素和条件包含有几个规律:1.特级教师成长条件规律。2.特级教师成长途径规律。3.特级教师成长机制规律。4.特级教师成长设计规律。
【2】以上的几点规律是影响特级教师成长的因素与条件。而从王金
战老师的身上,我也以自己的观点分析特级教师的一些成长的规律。
一、特级教师及其成长特质
什么是特级教师?特级教师的重要之处在于“特”字。特级教师是具有高尚的师德,独立的思想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的。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具有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其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家长学习的典范、学生们尊敬的师长。
王金战老师作为一名家庭教育专家,为全国多位家长解决了子女学习上的问题,为学生们造就成功而快乐的学习之路,是社会上极具影响力的老师。享受学习,这在很多学生看来好像“天方夜谭”。从古至今,人们早已认同——学习是件很痛苦的事。但在王老师的课堂中,其实享受学习是绝对能成为现实,王老师的数学课是令人享受的,他讲课时全情投入,非常有感染力,完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起对该科目的兴趣。在王老师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暂时落后的学生,因为他以前也是差生,了解差生的心态。他能使全班倒数第一的同学考入北大,这可不是一般能力的老师所能做到的。古人用“传道、授业、解惑”形容师者,但在如今社会不断进步的情形下,这难道足够了吗?在王老师的观点里,“教师是一门事业,不是一份工作,所以需要终生为之付出;教师的工作是一门科学,所以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去探索、发现、钻研,要因材施教;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教师要让自己在课堂上的表演尽情达到一种完美。”【3】我觉得,当一名教师将自己的职业当成事业来看待的时候,才会是最先进、最实用的教育理念。
结合对许多特级教师的了解,从王老师的一些鲜活的实例中,形成了对特级教师成长的几点认识:
(1)善于大量与思考、拓宽视野,对人生的道路具有长远的认识,对教育眼光独到。
(2)善于观察、倾听、了解学生,善于发扬学生的长处,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3)终身学习,不断完善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及提高自身素质、实施专业自主,在教育事业中起带头作用。
从特级教师成长的认识,总结出他们具有的几点特点:
(1)成长以理论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较强的理论素养,具有深厚的教学基本功。理论是特级教师必备的成长基石,只有在理论的基础上,才能指导实践。特级教师越成长,经历得越多、阅读得越多、学习得越多,知识储备便会越多,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伴随时代,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让自己跟得上时代的前沿。专业知识是一名优秀教师从事高质量教学的基础,深厚的基本功不仅表现为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及优良的教姿教态,更是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善于不断地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等。自从王金战老师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教师之后,他就以优秀教师为范,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超越教材,超越固定的教育方式。当他上课的时候,他都能将他备课备得滚瓜烂熟的内容讲得有声有色,他认为这是一位老师的基本功。
(2)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不断超越,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的观念是教育的前提条件,善于思考与发现时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国家一直推行创新教育,特级教师要带头创新教育的道路,且必需拥有创新意识。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思想和依据,又怎样的理论,就有怎样的实践。我们的教育思想及观点不能再停留在几十年前、甚至几年前。如今的社会不断进步,知识不断更新,过去的旧知识、旧思想已不足以指导新阶段的实践。从当前现状来看,孩子们书包越来越重,眼镜越来越厚,体质越来越差,作业越来越多,考分越来越高,能力越来越低。我国学生在学科国际竞赛的金牌越来越多,充分证明中国人的聪明,但我们离诺贝尔奖却越来越远了。王金战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知教育的弊端所在,且是无法改变的教育形势,但他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营造一片创新的气候,为困难重重的中小学教育注入一份活力,闯出一条新路。【4】所以,他一直推崇着“以尊重个性、培养能力、激励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形成了独特而实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
(3)重视教学,基于教学反思,具有独特的教育风格和个性。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中心任务,课堂教学质量是评价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中心。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特级教师更是如此。教育个性和风格是教师在教育中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王金战老师以独特的教育方式去教育他的学生,如发扬学生的长处,经常鼓励差生;倾听往往比说教更重要;在享受中学习,学习往往很享受等等。这些都是王老师的独特的教育风格和个性,虽然每个特级教师的教育
个性和风格都不同,但都是大同小异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4)良好的意志品质。这是普遍特级教师群体都有的,谦虚谨慎,海纳百川,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与合作精神,善于与人沟通,自我调控和调节能力强。
(5)因材施教,关爱学生。每个学生的成长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因材施教是特级教师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关爱学生是特级教师的根本行为。王老师积极倡导“‘反木桶理论’:不看短板看长板。”学生身上最长的那块板,才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础。王老师不会骂学生,他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骂出来的。带放大镜寻找孩子的优点加以表扬,加以鼓励,让孩子从你这儿得到信心,得到一种关爱,得到一种被爱。他的细心和用心无处不在,如:从第一节课就能叫出班上所有学生的名字;通过话语的力量震撼学生的心灵等。
二、特级教师成长的阶段性规律
特级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延续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一般教师阶段分为:积累期、成熟期、创造期。而特级教师,是职称晋升和心灵成长相互作用的过程,其可体现在知识准备期、素质磨砺期、优势发展期、成熟发展期。王金战老师总结,老师有四个阶段,一开始是经验缺乏期;然后是盲目自信期,他教过毕业班了,自我感觉良好,今年拿出来的还是上一年的那些题,这就永远只能当个教书匠,还误人子弟;第三就是反思期,真正听到了大家的讲课,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感受到当老师的无穷魅力,才觉得自己多么浅薄;最后是专家、学者、大师级的老师,那是最高境界了。他说现在的许多老师并不缺少奉献精神,缺少的是理念和眼界。他自谦地说,自己还只到了第三个阶段。
【5】
特级教师的成长是一种高要求的追求,更是一个为优秀而奋斗的过程。老师要能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该要有一桶水。教师的角色首先是教练,教出比自己水平更高的学生才是出色的教师。
回首王金战老师29年的教师生涯,他认为自己其实只做了一件事情——帮助别人成功,让学生走上正轨。王老师一直以来充当的是一个“医生”的角色,是学生的“医生”,也是家长们的“医生”,为的是给学生的人生一个转机,给家长们教育成功的转机。
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周期、影响因素、教育主张可能各有不同,但始终是围绕着根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而特级教师更是普通教
师学习的模范。所以,从以上对特级教师成长规律研究,我们可以受到很多启发,特级教师是一种对优秀的追求、一种奉献、一种责任、一种使命。【6】我希望能通过对特级教师成长归路的探索,使广大教师能更多地感受特级教师的魅力,学习特级教师优秀的教育教学思想和高尚的品德,从而将特级教师的宝贵经验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王金战.《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作者简介.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2】王荣德.特级教师的成长规律.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月
【3】笑溪溪.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的感想.2007年12月
【4】王金战.《英才是怎样造就的》P3.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5】王金战.我是一个另类的老师.常州日报.2009年6月
【6】陶西平.研究特级教师成长规律的独特价值.人民教育.2010年5月
第三篇: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
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
编者按: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成长规律调研》于2008年4月开题,为此,北京市专门成立了课题组,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并协调市社科规划办、市委党校等单位开展了调查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果。现摘录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供参考。
北京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成长规律调研组,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材料分析等形式,对北京市200名主要领导干部的成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区县党政正职36人、乡镇(街道)党政正职64人,市直机关部门正职50人、区县直机关部门正职50人;正局级干部86人,正处级干部114人。
一、成长的重要途径和影响成长的主要因素
(一)组织培养是目前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进行基层锻炼(占92.5%)、加强个人修养(占88.5%)、提高群众威信(占73%)和进行轮岗交流(占63.5%),是干部得以晋升的最有效的途径。在现实工作中,被调查的干部绝大多数是通过组织培养(占98%)和实践锻炼(占96%)得以晋升到更高职位的。
(二)个人主观努力与否是影响干部成长的主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个人主观努力(占74.4%)和工作经历(占73.9%)是影响干部成长的主要因素,干部政策(占49.2%)、工作环境和教育背景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就个人的主观努力而言,干部的理论水平(占80.3%)、业务能力(占80.3%)和工作业绩(占79.8%)是决定其成长的主要条件。
二、成长规律
(一)领导干部成长的内在条件
1.准确的认知定位是干部成长的基本前提。一是把时代需要与个人发展结合起来。一个干部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符合时代进程、区域发展要求、工作岗位需要,就能够健康成长。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绝大多数干部认为,在当今时代,只有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够承担领导职责。二是把首都发展与个人发展结合起来。从北京市看,作为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和把握北京市作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发展需要,根据把北京建设成为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的要求定位自身发展,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三是把岗位需要与个人发展结合起来。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优秀领导干部都有过不同部门、多个岗位的经历,他们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根据岗位的需要来调整自己、定位自身的发展。2.较高的自我修养是干部成长的立身之本。无论是问卷调查还是访谈,调查对象都把政治素质看作优秀主要领导干部的首要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干部成长的重要内驱力。主要领导干部的成长经历表明,脚踏实地、勤奋敬业的工作作风和态度,是干部成长进步过程中必须着力培养的品质。百行德为首,领导干部必须常修为政之德,重品行、做表率。领导干部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感染群众、引导群众,率领群众推进事业发展,并在事业的发
展中成就个人的成长。
3.较强的能力和突出的业绩是干部成长的决定因素。优秀领导干部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科学的管理能力。较高的业务能力是领导干部出色地完成日常工作、科学决策的基础;较强的领导能力是领导干部顺利贯彻政策方针,有力执行决策的基础;科学的管理能力是领导干部善于并能够以现代社会的发展理念、管理理念,运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的能力。被调查的200名主要领导干部,普遍能够熟练地、高水平地处理业务,具备调动群众、引导群众的影响力,具有团结班子成员、调动班子成员积极性的领导力,具备现代社会所必需的贯彻科学发展观、驾驭市场经济、依法行政、应急管理、媒体应对等能力,这是他们成长的重要条件。
业绩是干部能力素质、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考察干部时,不仅要看他在多少个岗位和部门工作过,还要看他创造过什么样的业绩。一个干部有没有真才实学,是不是德才兼备,关键看他能不能干出一番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被群众认可的业绩来。有为才有位,干部成就事业,事业造就干部。调查结果显示,优秀干部都是从事业发展中、从突出的业绩中成长起来的。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优秀干部成长的根本途径。坚持理论学习,加强实践锻炼,领导干部才能快速成长。领导干部的成长过程,就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直到成功的不断反复的过程。不注重学习的干部,是没有发展潜力的干部,是经不起风浪考验的干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200名领导干部的成长轨迹显示,从个人主观努力来讲,离不开两条,一是学习理论知识,二是经历实践锻炼。他们一方面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积累专业知识,提高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实践锻炼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从调查访问的情况来看,他们大都具备良好的知识背景,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而且是从基层工作干起,经过多个领导岗位的长期磨砺,循序渐进地成长起来的。
(二)关于优秀领导干部成长的外在条件
1.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优秀干部成长的外部条件
理论知识创新为干部成长提供了思想基础。党的理论创新和思想理论建设,为干部成长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而且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成长指明了方向。此外,政治、经济、科技、法律、历史、文化和其他相关知识的不断创新,也为提高干部的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为干部成长提供了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使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快速发展,为干部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施展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前无古人的事业,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社会要稳定,这就要求干部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既要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又要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既要有现代科技知识和生态意识,又要有超越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大局意识,还要有着眼于未来,在更高层面寻求发展机会的能力。这些都为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各行各业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也为干部提供了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机会。
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为干部成长打下了牢固根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创造的大量成果与丰富经验是干部成长的力量和知识源泉。植根于群众之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已成为优秀干部的自觉行动。领导干部只有面向基层,了解群众,服务群众,带着深厚的感情,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需,制定出符合基层实际和群众利益的政策,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个人健康成长才能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首都功能定位为干部成长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北京作为首都,承担着做好“四个服务”的重大任务和责任,对领导干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前,首都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艰巨繁重。这对于北京市的领导干部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为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熟悉现代经济管理、金融、外经贸等工作,熟悉法律知识,坚持依法行政,能够把握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能够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干部,提供了成长进步的良好机遇。
2.有利的组织环境是优秀干部成长的必备条件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完善是干部成长的制度保障。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机制,能够把优秀干部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其能力和特长,让其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近年来,北京市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努力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推进选拔任用机制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坚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200名领导干部中有29.3%参加过公开选拔或者竞争上岗),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
后备干部制度和工作不断完善,对干部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探索后备干部选拔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多次选拔区县局级后备干部工作,发现和储备了一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后备干部,同时,加大培养力度,使一批优秀的后备干部陆续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领导重视和组织培养是干部成长的关键因素。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成长和提拔离不开组织,是领导和组织选任的结果。领导重视和组织培养的作用,除了体现在领导和组织在干部职务晋升的“酝酿提名”和“讨论决定”中具有关键作用之外,干部成长过程中的学习、交流、锻炼机会,也主要是领导和组织安排提供的。
学习培训是干部能力素质提高的基础环节。较强的理论素养和知识素养是优秀干部的必备素质。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政治信念的坚定、对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政策的理解、理论和业务素养的提升都来源于学习和培训。2006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颁布,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逐渐规范化、制度化。北京市重视干部教育培训的理念、方式、方法的创新,对干部观念更新、能力提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北京市一直坚持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强化对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考核监督,对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提高干部
学习的自觉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组织干部学习政治、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不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而且还改进了干部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干部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干部的执政能力、履职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多岗位、跨部门锻炼特别是基层锻炼是干部成长的必经之路。领导工作是由领导活动、领导者、领导环境三方面组成的过程,领导干部的成长会受到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的影响。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优秀领导干部都认为实践锻炼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而基层锻炼又是实践锻炼的重中之重。在被调查的200名领导干部中,绝大多数是经过多个领导岗位的长期锻炼而逐步成长起来的,其中基层锻炼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既是我们党培养和造就干部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方法,也是干部成长的必经之路。
3.有效的监督管理是优秀干部成长的重要保证
干部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对干部的成长起着重要的激励和保护作用。优秀领导干部要健康成长,必须能够抵御各种诱惑,经得起各种考验。在这方面,既要求干部具有较强的自律意识,也要求外部具有较强的他律机制。访谈中,很多领导干部把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当作对干部的最大爱护,是优秀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党的作风建设的不断加强,对干部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创新和完善改进干部作风、约束干部行为的制度和机制,对于促进和保证优秀干部树立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领导干部的管理逐渐规范,对干部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干部管理逐渐规范,包括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各项工作制度的完善,对于推进领导干部科学、民主、依法执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北京市以强化职责管理为中心,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干部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如,试行领导干部职位说明书制度,分层分类制定职位说明书,并研究探索职位说明书与干部选拔、培养、考核、奖惩的有效对接。这对培养干部依法行政、按规则办事的素养与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对干部的成长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改进和创新领导干部的考察方法,完善干部考核制度,扩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与监督权等,对干部成长也起到了一定的激励、引导和监督作用。
第四篇: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工作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它作为领导核心,组织和安排着农村基层的各项工作,是党与农民群众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因此,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本文以X市X区为例,分析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探寻其形成原因,提出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对策,以开辟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好方法。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无论是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方面,还是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进程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素质与能力方面,这支队伍都同农村工作的新目标、新形势、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工作活力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它的主要表现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平均年龄偏高,受年代因素影响,他们工作时社会对工作岗位的教育水平要求较低,加之工作后知识更新不及时,所以这个群体普遍文化水平偏低。例如,从年龄结构上看,X市X区村书记X周岁以下的X人,X-X岁的X人,X-X岁的X人,X-X岁的X人,X以上的X人,分别占其总数的X%、X%、X%、X%、X%,村书记中X-X岁的人占总数的X%。从学历结构上看,高中以下的X人,中专、高中的X人,大专的X人,本科的X人,分别占其总数的X%、X%、X%、X%,有X%的人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受以上因素影响,村书记普遍存在知识储备不足、思想因循守旧、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的问题,带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原动力不足,冲劲闯劲不够,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农村工作,影响了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工作效率有偏低倾向。
第二,带领农民群众致富能力不强。村书记扎根基层、直面群众,奋斗在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第一线。但是受年龄较高、文化水平低的因素所限,特别是致富能力的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带领村民发展致富缺乏动力,特别是在致富道路上遇到问题不能够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不能解决发展致富中的难题。在实际中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方面,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不够适应,村书记自己维持家庭略显困难,所以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方面也显示出缺乏门路和方法的问题,不能发挥“领头羊”的作用,致使群众对村书记信心不足,这属于想致富而缺乏有效渠道和方法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村书记个人致富能力强,村书记自己家庭实现小康,但是由于不懂领导艺术和组织协调事情的办法,致使存在没有带动村民家庭富起来的问题,X区有一部分村书记就属于这种情况,据统计,在全区X名合作社理事长中,村支部书记X人,占X%,合作社理事长通过收取酬劳,实现了个人的致富,但是农村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不强,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村里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速度缓慢。
第三,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是农村具有较高权威的人,同时也是服务群众最多的“火车头”和“排头兵”,他们引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意识强不强,直接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同时也直接决定着他们在群众中的口碑。通过调研,X区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存在着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个别村党组织带头人服务能力欠缺,在处理复杂问题,特别是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上缺乏有效招法,在合理运用政策、做群众工作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这些村书记把自己定位成上级党组织方针政策的贯彻者,轻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没有实现从执行政策到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的创新理念的转变,没有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换,然而这两方面的转变恰恰是引领农村发展、服务群众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真空”和“盲区”制约了村党组织书记服务群众能力的提升,也制约了村书记形成引领农村发展的长远眼光。
二、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
村党组织带头人的能力和素质不足,就会影响政府政策的执行和干群关系的稳定,甚至使农村各方面建设缓慢,出现无法预计的系统性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必须抓住的是村党组织带头人出现问题的源头,从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找到着手方向。
第一,选拔机制不完善。村书记区别于普通的公务员,他们由村民委员会选举产生,这就需要政府制定出系统完善的选拔制度,引导选民选出那些党性修养高、带领致富能力强、领导和组织能力强的人当村书记。目前X区在村书记的选拔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政府层面对村书记的选任条件的把握上失之于宽。目前我国对村书记的参选条件规定比较宽泛,党章只规定,“除预备党员和受留党察看处分党员外,所有党员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没有在政治上、年龄上、文化上、致富能力上做出硬性要求。X市X区委在选任条件的把握上严格按照党章规定执行,没有进一步提高要求,使选任条件失之于宽,从选拔层面就造成了村书记的素质和能力偏低的问题,没有真正把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人才选上来。二是在选举中,政府的监督管理失之于松。在选举中,政府对选民科学使用选举权缺乏思想引导,使选举中出现一些乱象:选民本应选贤选能,但有碍于情面选亲戚、朋友的,有贪于利而选给好处费的,有受制于地方势力而选黑恶势力的,这些问题从表面上看是选民选举意识不强,实际上反映的是在选举前对选民缺乏正确引导,选举中对选举的合法性监督、管理不够,不规范的选举、贿选发生后缺乏相关惩罚机制。
第二,教育培训和教学管理体系不够科学。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进行培训可以向他们传授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更新他们老旧的知识库,提升他们的个人能力、工作能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目前X区针对村书记的培训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学培训体系不够科学。对村党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应该是一个包括岗前培养、任职培训、定期轮训等全方位系统化的培训体系,但是目前对于村党组织带头人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岗前培训上,这就使村书记任职以后在工作岗位上遇到棘手问题时缺乏指导,解决问题只能依靠村书记既往的经验,限于村书记个人能力,因此,村书记不能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提供坚实的保障。二是在时间上,岗前培训存在时间短的问题。村书记在村里的角色是领导农村发展的多面手,因此村书记的岗前培训包含党性修养、政策解读、经济发展、领导力、农村实用技术等多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庞杂,对于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村书记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领会知识要义,领会的基础上掌握技能运用要领。但是培训的时间规划一般是X-X天,大量专业难懂的知识限于培训时间短,被培训老师制作成为知识的“压缩饼干”,造成知识和技能的“消化不良”。三是培训内容政治理论多,农村实用技术少。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一生的必修课,村书记接受岗前培训的重要课题就是增强党性,这部分课程在培训中占了很大比重。与此相比,针对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经济发展、领导力、农村实用技术的课程只占少数,培训没有为村书记提供一个针对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知识技能盛宴。四是课堂教学多,实践锻炼少的问题。村书记的培训一般在区委党校举行,但是区委党校硬件设施落后,只有传统的适合课堂教学的教室,没有适合演练的实践操作教室,也没有课外延伸的基地教学,所以教学方式略显单一、枯燥。五是培训期间的教学管理宽软。一些村党组织带头人工作忙,在培训期间出于工作和个人原因有旷课、请假现象,而上级党委、党校方面没有相应的硬性教学监督管理考核制度,致使很多村党组织带头人认为培训就是休养,学风不纯,学纪涣散,使本来时间较短的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考核监督力度不够。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目前,X区上级党组织在约束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行为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虽然有一些党委和纪委的规章制度,但是不够细化,仍然存在违规后的处罚和责任追究执行依据不足问题;而且在具体执行层面,上级党委考虑过多的是如果对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违规问题处理过于严格,就会导致他们缺乏工作动力,干起活来畏首畏尾,这就使一些违规的干部不能得到及时的惩罚,导致其他的干部做起事来原则缺失,甚至挑战底线。这就需要群众的监督来弥补监督的真空,但多数村民存在文化素质不高,监督意识不够的问题,往往是不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事就不过问,村书记出现政治上的偏失不敢过问,害怕村书记打击报复,所以群众大多不会监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村党组织带头人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形象不佳,不被公认,难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现象。
第四,配套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村党组织带头人奋斗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责任重,压力大,需要完善的配套激励保障机制以提高工作积极性。目前X区在这方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晋升空间小。村书记是村民委员会选举出来的,其身份仍是农民,但是不少村书记反映想进一步进入公务员或事业编队伍。村书记有丰富的处理农村基层事务的经验,在政府的对口部门工作能更加发挥他们的长处,可惜的是他们文化水平低,农村事务繁忙,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参加公开招考,政府对于村书记参加考试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二是工资待遇低,村书记的收入来源于政府补贴和村级收入,但是贫困村的村级收入少,村书记的收入就偏低,这不仅影响了村书记的生活,还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是休息少,健康开始亮红灯。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许多工作事出偶然,都需要牺牲节假日的休息时间,致使村书记患上胃病、关节炎的不在少数,而且在农村没有完善的医疗体系,更限于村里不能提供一年一度的体检,所以很多小病拖成大病,村书记群体亚健康状态凸显。
第五,个别村党组织带头人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责任意识缺失。个别村党组织带头人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不愿多学习补短板,党性修养不够强,私心杂念较重,工作上图实惠、讲利益的居多,讲服务、讲奉献的较少,在房屋拆迁、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和计划生育的事业中,有的甚至忽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与执政为民的基本原则相背离,导致基层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关系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责任人,这支队伍虽然职位不高但责任重大,建设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关键在于带头人。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完善选拔任用制度,选好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选好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至关重要。完善选拔任用制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严格候选人资格标准,积极探索既不违背法律法规,又能体现党委意图的选人用人制度,对于村党组织带头人年龄偏高、文化偏低的情况,应充分行使区级层面对人选标准的主导权,把优化村党组织带头人年龄、性别、文化等方面的“软要求”变成“硬限制”。比如,可以直接提出“X岁以上、初中文化以下党员不能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候选人”,将此项要求写入选举工作方案,通过召开党员大会通过后予以实施。二是完善选拔制度。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式,把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受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选拔到农村党组织带头人的岗位上来。三是将选人视野放宽,可以在务工返乡青年、转业退伍军人、农村“两新组织”中选择党性修养高、带富能力强、文化水平高、村民口碑好的优秀党员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四是加强对选举过程的引导和监督、管理,提高选民的民主参政意识,提高选民的参政水平,并将选举过程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完善教育培训的制度体系。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素质是可以通过培训提高的,通过培训可以使他们外树党的形象,内修个人涵养。完善教育培训制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拓展培训内容,提升政治素质。政治上坚定了才能明辨是非,在大风大浪中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在培训班的课程设置上,可以结合当前形势任务和时政热点,设置一些政治理论、政策解读、党员修养的课程,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掌握政治理论提升理论修养,了解国家政策,提升党性。二是延长培训时间。区委党校现有的村书记培训班,一般为X至X天,时间较短,为了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在培训期间学习的内容更充实,可适当延长为X至X天。三是创新培训方式。以往的培训课程都是以课堂授课为主,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入现场教学的培训模式,把课堂安排在农村现场,安排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以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第三,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健全完善的监督考核制度可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健全监督考核机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合理确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工作目标,将目标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在考核时将指标量化、体系化,并加大基层党建、经济指数在考核中的权重,使村党组织带头人真正成为农村发展的带路人,成为群众拥戴的好干部。二是建立“双述双评”管理机制。村党组织带头人应在年中和年底向本村代表和上级党委述职,本村代表和上级党委掌握了村党组织带头人的述职情况后,对村党组织带头人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进行打分,划定考核的优秀、良好、合格的分数线,并提出工作改进意见,最后予以公示,让全村知晓,以监督村党组织带头人的工作。三是要建立和完善不合格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调整制度。对于那些述职没有达到合格线,在任期间发生重大事故的,受到群众举报并确有其事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要及时批评教育,促其整改,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警示和处罚。
第四,提升激励保障机制。一是提高薪酬待遇,经济上给“甜头”。统筹协调区级层面和村级层面的财政支出,适当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工资待遇,用于他们维持和改善生活,为他们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提供有力经济后盾。二是完善提拔任用机制,政治上给“奔头”。及时提拔任用那些业绩突出、表现优秀、群众认可的党组织带头人,在选任公务员时给这部分人以优先政策,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职业生涯发展铺好制度之路,突破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晋升的“天花板”。三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社保上给“靠头”。政府应协调各层面资源,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纳入城乡社保体系,为他们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险,医疗健康帮助,解决他们工作的后顾之忧。
总之,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是离百姓最近的干部队伍,建设这支队伍以巩固党的组织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设这支队伍,使每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都成为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管理者和服务者。
第五篇:建设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建设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王娟
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关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近年来,江苏省响水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积极实施“农村党建富民”工程,切实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扩大来源,优化结构。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选好配好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关键。响水县科学设定选人用人标准,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采用竞争上岗、公推直选方式,拓宽选人视野,大力选用有见识、思路宽、善致富、讲奉献的村党组织带头人。同时,从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和县乡机关、事业单位中挑选能力强、头脑活、经验多的干部任村党组织书记,优化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
教育培训,提升素质。教育培训是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基本途径。响水县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对村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在无锡市华西村建立农村现代化建设培训基地,与苏州大学合作建立村干部创业富民调研实践基地,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依托县农干校、党校、职业中学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本地培训资源,开展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等实用技术培训,并组织县乡专业技术人员与村干部结对,为村干部配备“创业助理”。
搭建平台,带民致富。带民致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响水县在村干部中开展以“带头创业、助民创业、引凤创业”为主要内容的“双学三创业”竞赛活动,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培植“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创业富民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村干部兴办农业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基地,参与招商引资,创办
专业经济合作社或协会,培植“党建富民”示范点。为有效统筹城乡党建资源,选派16名县直机关主要负责人兼任示范村指导员,组织机关党组织挂钩村党组织、机关党员结对贫困户,助推农村党组织带民致富。
激励保障,增添动力。建立健全考核、激励、保障机制,才能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响水县按照“一定三有”(定职责目标,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思路,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在考核机制上,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届期和“双学”目标承诺和实绩考核,把招商引资、集体积累、农民人均收入、劳动力转移、发展特色产业等富民指标作为目标承诺的主要内容;在激励机制上,为拓宽村党组织书记的政治“出路”,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村居党组织书记目标考核激励保障机制的实施办法》,每年评选表彰“十佳村居党组织书记”,连续三年当选“十佳”者可以安排到乡镇事业单位任职,特别优秀者可以提拔为乡镇干部;在保障机制上,把村党组织书记的基本报酬和考核报酬落实到位,并建立逐年增长机制。(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响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