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
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2011年10月13日来源:
鄂发〔2011〕27号
各市、州、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军区党委,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
2010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根据《规定》及有关党内法规制度,省委、省政府对我省1999年3月印发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鄂发〔1999〕8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11年9月1日
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全省党风廉政建设,明确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应负的责任,保证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推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发〔2010〕19号)等党内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
人民团体、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保证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
第四条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第五条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第六条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领导,成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本部门(单位)、本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负责对下一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
第七条地方各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组长由同级党委书记担任,第一副组长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党委专职副书记、纪委书记、政府常务副职担任,成员由党委办公厅(室)、政府办公厅(室)、纪检、组织、宣传、机关工委、监察、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审计等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地方各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纪委,由纪委一名副书记担任办公室主任。
第八条各部门(单位)党委(党组)参照第七条的规定确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的组成。
第二章责任范围与内容
第九条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上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召开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的党委常委会议(党组会议)和政府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进行责任分解,并按照计划推动落实;
(三)及时分析研究责任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状况,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洁从政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和法规制度,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五)贯彻落实党风廉政法规制度,结合实际,开展党风廉政法规制度建设,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六)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
(七)对本地区、本部门(单位)、本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下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八)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相关规定,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九)加强作风建设,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党风政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十)领导、组织并支持执纪执法机关依纪依法履行职责,及时听取工作汇报,切实解决重大问题;
(十一)其他应当履行的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职责。
第十条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是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上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单位)、本系统实际,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
(二)主持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现状,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每年至少听取两次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专题汇报;
(三)领导并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检查考核,督促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计划和各项法规制度的落实;
(四)加强对案件查处工作的领导,推动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排除办案工作中的干扰和阻力,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
(五)认真处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主持研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六)定期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下一级主要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及时提醒,并督促改正;
(七)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管理好家庭成员和身边工作人员;
(八)其他应当履行的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职责。
第十一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协助本级领导班子及其主要负责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二)指导、督促分管部门(单位)制定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
(三)领导、参与分管部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检查考核;
(四)支持分管范围内案件的查处工作;
(五)分析研究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状况,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整改,并有针对性的组织制定腐败风险防控措施和办法;
(六)在民主生活会上报告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七)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管理好家庭成员和身边工作人员;
(八)其他应当履行的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职责。
第十二条各级党委(党组)应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人,分解细化任务内容,形成责任体系。
第三章检查考核与监督
第十三条党委(党组)应当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检查考核制度。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检查考核实行分级负责、分级考核,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考核领导班子集体与考核领导干部个人相结合。
第十四条检查考核工作每年至少安排一次,一般在年底进行。各地区、各部门(单位)也可结合实际,组织专门检查考核。
检查考核工作可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检查工作结合进行。
第十五条检查考核工作在各级党委(党组)领导下,由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织实施。
纪检监察机关(机构)、组织人事部门协助同级党委(党组)开展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或者根据职责开展检查工作。
第十六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若干检查考核组。
检查考核组分别由同级党委常委和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党员负责人带队。
第十七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应突出领导班子及其主要负责人。检查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一)被检查考核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
(二)被检查考核领导班子加强作风建设,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情况;
(三)被检查考核地区、部门(单位)完成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任务情况;
(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每年反腐倡廉工作任务,制定具体的考核内容,并提出细化的考核标准,随年度检查考核工作方案一并报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第十八条检查考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一)听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
(二)召开述职述廉大会;
(三)组织民主测评;
(四)组织民意调查;
(五)座谈或个别访谈;
(六)实地考察或抽查;
(七)查阅有关文件资料。
第十九条检查考核前,被检查考核地区、部门(单位)先进行自查。同时,按上级要求组织开展对本级领导班子的民意调查。
民意调查对象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应占一定的比例。
第二十条检查考核时应召开被检查考核地区、部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会议,听取被检查考核地区、部门(单位)党委(党组)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汇报。
第二十一条检查考核时召开述职述廉大会。被检查考核地区、部门(单位)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进行述职述廉。
述职述廉应将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作为主要内容。
述职述廉结束后,检查考核组组织民主测评。
第二十二条被检查考核地区的座谈或个别访谈主要在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民主党派人士、(离)退休干部中进行。
被检查考核单位的座谈或个别访谈主要在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下属单位负责人、(离)退休干部中进行。
第二十三条对信访反映被检查考核地区、部门(单位)的有关问题和检查考核中发现的社会舆情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检查考核组应进行专题了解。第二十四条检查考核过程中,检查考核组可调阅被检查考核地区、部门(单位)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文件及相关会议记录等资料。
第二十五条检查考核组可对被检查考核地区、部门(单位)所辖的1-2个下一级地区或单位进行抽查。
第二十六条检查考核组在对检查考核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反馈意见,并向被检查考核地区、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反馈。反馈意见应客观评价被检查考核地区、部门(单位)本年度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情况,重点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二十七条检查考核结束后,检查考核组根据检查考核情况确定检查考核档次,并形成综合报告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汇报。
检查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
第二十八条各级党委(党组)应当将检查考核情况在适当范围内通报。对检查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并督促整改落实。
第二十九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结果由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存档,作为对领导干部的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省委对全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每四年进行一次表彰奖励。
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考察材料中应包含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及近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结果等内容。
第三十条各级领导干部应将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列入年度总结或工作报告,列入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并在本部门(单位)进行评议。
第三十一条各级党委常委会应当将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作为向同级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十二条各级党委(党组)应当将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每年专题报告上一级党委(党组)和纪委。
每年选择部分地区、部门(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向上一级纪委全会报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并接受评议。
第三十三条省委巡视组应将被巡视地区、部门(单位)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纳入巡视内容。
第三十四条各级党委(党组)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建立民主评议和第三方评价机制,听取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管理和服务对象等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广泛接受监督。
第四章责任追究
第三十五条实施责任追究,应实事求是,分清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主要领导责任与重要领导责任。
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作出并组织实施影响党风廉政建设的决策,追究集体责任。
追究集体责任时,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直接主管的领导班子成员承担主要领导责任,参与决策的其他成员承担重要领导责任。对错误决策提出明确反对意见而没有被采纳的,不承担领导责任。
错误决策由领导干部个人决定或者批准的,追究该领导干部个人的责任。
前款所称主要领导责任,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恶劣影响负有的直接领导责任。
前款所称重要领导责任,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分管的工作或者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损失或恶劣影响负有的次要领导责任。第三十六条实施责任追究,采取以下方式:
领导班子的责任追究方式包括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调整处理。
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方式包括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组织处理、党纪政纪处分。其中组织处理包括调整职务、责令辞职、免职和降职。
以上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第三十七条领导班子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较轻的,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进行调整处理。同时追究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纪律责任。
(一)对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上级党委(党组)、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不认真贯彻执行,未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年度计划、未分解下达责任目标并组织实施的;
(二)对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采取治理防范措施的;
(三)对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和法规制度不组织学习,或者不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
(四)对所辖地区、部门(单位)、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不进行监督管理,致使发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
(五)对所辖地区、部门(单位)、系统的违纪违法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
(六)不支持、不配合执法执纪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
(七)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相关规定选拔任用干部,或者用人失察、失误造成恶劣影响的;
(八)有其他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行为的。
第三十八条领导干部违反本办法第十、十一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或者党纪处分:
(一)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不力,导致不正之风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至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二)对上级领导机关交办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范围内的事项不传达贯彻、不安排部署、不督促落实的,或者拒不办理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至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三)对本地区、本部门(单位)、本系统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压制不查、隐瞒不报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四)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相关规定选拔任用干部,或者用人失察、失误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五)因失职渎职导致发生重大事故和恶性事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失的,给予负主要领导责任者严重警告至开除党籍处分;给予负重要领导责任者警告至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六)对管辖范围内存在的问题能解决而不解决或者放任不管,致使矛盾激化,造成群体性事件或恶性事件的,给予负主要领导责任者撤销党内职务至开除党籍处分;给予负重要领导责任者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七)授意、指使、纵容下属人员阻挠、干扰、对抗监督检查、案件查处,或者对办案人、检举控告人、证人打击报复,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八)授意、指使、强令下属人员违反财政、金融、税务、审计、统计等法律法规,弄虚作假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九)对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严重违法违纪知情不管或者包庇、纵容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十)有其他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行为的。
具有上述情形之一,需要组织处理或者追究政纪责任的,依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具有本办法第三十七、三十八条所列情形,并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责任:
(一)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的问题进行掩盖、袒护的;
(二)出现问题后,仍不采取补救措施,致使危害结果扩大的;
(三)责任范围内多次发生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的;
(四)干扰、阻碍责任追究调查处理的。
第四十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具有本办法第三十七、三十八条所列情形,并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追究责任:
(一)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的问题及时如实报告并主动查处和纠正,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二)积极主动配合组织调查处理的;
(三)认真整改,成效明显的。
第四十一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违反本办法,需要查明事实、追究责任的,由有关机关或者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和权限调查处理。其中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党纪政纪案件的调查处理程序办理;需要给予组织处理的,由组织人事部门或者由负责调查的纪检监察机关会同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有关权限和程序办理。
第四十二条实施责任追究不因领导干部工作岗位或者职务的变动而免予追究。已退休但按照本办法应当追究责任的,仍须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第四十三条受到责任追究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取消当年年度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单独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升职务。同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的,按影响期较长的执行。
第四十四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加强对下级党委(党组)、政府实施责任追究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有应当追究而未追究或者对责任追究处理决定不落实等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下级党委(党组)、政府予以纠正。
第五章附则
第四十五条各地区、各部门(单位)可以结合工作实际,根据本办法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由中共湖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湖北省监察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9年3月颁布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篇: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发布单位】81802 【发布文号】鄂发[1999]8号 【发布日期】1999-03-26 【生效日期】1999-03-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
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鄂发〔1999〕8号1999年3月26日)
现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明确我省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应负的责任,保证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
第三条 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立足教育、着眼防范;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奖励与惩处相结合;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四条 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领导,成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
第五条 各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组长由同级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纪委书记、政府常务副职担任,领导成员由纪检、组织、宣传、机关工委、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的领导同志组成。
第六条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纪委,由纪委一名副书记担任办公室主任,组织部一名副部长、宣传部一名副部长、机关工委一名副书记、纪委一名常委担任副主任。
第三章 责任范围
第七条 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对所辖地区、部门、系统、行业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领导班子正职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对本级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及其成员和下一级党委领导班子的正职的党风廉政情况负直接领导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分管部门正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情况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八条 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对本级政府序列的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政府正职领导对职责范围内的廉政建设负总责,对本级政府领导班子的廉政建设及其成员的廉政情况负直接领导责任;政府副职领导根据工作分工,对分管部门正职领导干部的廉政情况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九条 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领导班子正职对职责范围内的党内廉政建设负总责,对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及其成员的党风廉政情况负直接领导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分管部门和单位正职领导的党风廉政情况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十条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查处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的违法违纪案件,按照党委、政府的意见督促有关单位和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第四章 责任内容
第十一条 党委(党组)、政府以及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班子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承担以下领导责任:
(一)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及上级机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实际,制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规划,安排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并组织实施;
(二)分析研究责任范围内的党风廉政状况,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三)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宣传邓小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和党风廉政法规,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四)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法规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并督促落实;
(五)履行监督职责,对所辖地区、部门、系统、行业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六)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选拨任用干部,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不廉洁、不重视党风廉政建设的干部不得进入领导班子;
(七)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三项工作的领导,支持执法执纪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为其有效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八)注重党风廉政建设治本工作,完善管理机制、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第十二条 党委(党组)、政府以及党委、政府职能部门领导班子正职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负以下领导责任:
(一)根据上级党委、政府以及上级机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和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规划,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
(二)分析研究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党风廉政状况,及时了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年至少听取两次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汇报;
(三)领导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检查考核,督促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规划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四)加强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亲自抓大案要案的查处,帮助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部门排除办案工作中的干扰和阻力,解决办案中的困难;
(五)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
(六)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选拨任用干部,不得任人唯亲、拉帮结派、封官许愿;
(七)负责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检查廉洁从政情况,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八)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管理好家庭成员和身边工作人员,防止发生违法违纪和不廉洁行为。
第十三条 党委(党组)、政府以及党委、政府职能部门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负以下领导责任:
(一)指导分管部门和单位制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布置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二)对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反腐倡廉工作给予具体指导,帮助解决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领导、参与分管部门和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检查考核,根据检查考核结果,向本级领导班子提出奖惩建议,督促分管部门和单位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四)每年至少两次向本级领导班子报告分管部门和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五)严格遵守党风廉政法规,管好家庭成员和身边工作人员,防止发生违法违纪和不廉洁行为。
第十四条 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部署安排工作时,要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在部署前,要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规定的责任内容,结合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具体要求,从实际情况和部门特点出发,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应达到的主要目标、采取的主要措施、完成的具体时限等,同时确定目标责任人。在此基础上,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写出专题报告。
第五章 责任考核
第十五条 各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应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领导对下一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或考核。必要时,也可组织专项检查或考核。具体工作由领导小组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检查小组或考核小组承担。
第十六条 检查或考核结束后,检查小组或考核小组应写出检查或考核报告,对检查或考核中发现的典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提出奖惩建议。
第十七条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结果记入领导干部档案,作为对领导干部的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拨任用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 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应将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列入总结或工作报告,并于每年7月份,就上半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写出专题报告,次年1月份就前一全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写出专题报告。
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专题报告报送上一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专题报告报送本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 党委(党组)、政府以及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班子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通报批评、改组、解散等组织处理,同时追究领导班子正职和有关人员的纪律责任:
(一)对上级党委、政府以及上级机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不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力,对存在的问题放任不管,经指出仍无明显改进,导致所辖地区和单位党风廉政状况恶化的;
(二)对执纪执法机关工作不重视、不支持,干扰执纪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违法违纪问题隐瞒不报、压制不查、不正确处理的;
(三)领导班子纪律松弛、软弱涣散,内部不团结、不协调,党的组织生活不健全、不严格,班子缺乏凝聚力、战斗力的;
(四)选拨任用干部等重大问题不经集体讨论决定,搞个人独断或少数人专断的;
(五)领导班子有集体违纪行为的。
第二十条 领导干部违反本办法第十二、十三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组织处理或者党纪处分:
(一)对上级领导机关交办的党风廉政建设事项拒不办理,或者对管辖范围内发生的明令禁止的不正之风不制止、不查处,或者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隐瞒不报、压制不查的,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人员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二)由于工作不力,管辖范围内发生重大案件,致使国家、集体资财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责令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人员辞职或者对其免职。
(三)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选拨任用干部,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人员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提拨任用明显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人,引起群众强烈不满,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四)授意、指使、强令下属人员违反财政、金融、税务、审计、统计法规,弄虚作假的,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人员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至开除党籍处分。
(五)授意、指使、纵容下属人员阻挠、干扰、对抗监督检查或者案件查处,或者对办案人、检举控告人、证人打击报复的,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人员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六)对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严重违法违纪知情不管的,责令其辞职或者对其免职;包庇、纵容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七)其他违反本办法第十二、十三条规定的行为,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责令作出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或者党纪处分。
具有上述情形之一,需要追究政纪责任的,比照所给予的党纪处分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应当追究责任的,由主管机关、任免机关或纪检监察机关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参照执行本办法。
第二十三条 各地、各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根据本办法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细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共湖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湖北省监察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军区关于印发《湖北省军队
【发布单位】81802
【发布文号】鄂发[2001]27号 【发布日期】2001-12-15 【生效日期】2001-12-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军区关于印发
《湖北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实施细则》的通知
(鄂发[2001]27号2001年12月15日)
《湖北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实施细则》已经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湖北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实施细则
为做好我省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依据《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一、实施范围
2001年起由国家分配我省的计划分配、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和随迁随调配偶;本省范围内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的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央和国家驻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
二、二、军转安置工作组织机构设置
省和市、州、直管市设立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在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军转办),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的日常工作。各市、州、直管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受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业务指导。县(市)可根据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立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机构。
三、三、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
(一)各市、州、直管市,中央和国家驻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省直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省属垂直管理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由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统一编制下达。
市、州、直管市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分解计划,由同级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编制下达。
(二)按照国家下达的分配计划,到我省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和随调随迁配偶档案的接收、移交,由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省军区转业办、省武警总队转业办、省公安厅现役转业办,按照国家下达的计划人数和各职级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随迁配偶名单,逐一向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移交。
(三)军队转业干部和随调随迁配偶档案原则上一次性移交,档案移交截止时间为当年的4月30日。
(四)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由我省接收安置:
1、原籍或入伍地是湖北省(不含院校分配入伍和过路入伍)的;
2、配偶在湖北省有常住户口(武汉市满2年,截止时间为当年的3月31日,下同)的;
3、配偶随军前或者结婚时常住户口是湖北省的;
4、父母身边无子女、配偶为独生子女,其父母或配偶父母在湖北省有常住户口的;
5、军队转业干部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满10年,其父母双方或一方为军人,且原籍、入伍地是湖北省或现在湖北省离、退休的;
6、双军人双转,一方原籍或入伍地是湖北省或在驻鄂部队服役且符合配偶随军条件的;双军人双外籍单转,留队一方现在驻鄂部队服役并符合配偶随军条件的;
7、军队转业干部父母、配偶父母或本人子女在湖北省有常住户口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1)选择自主择业的;(2)在边远艰苦地区或者从事飞行、舰艇工作满10年;(3)战时获三等功、平时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4)因战因公致残的;
8、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特殊专业人才,转业干部本人有特殊困难需要照顾,经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批准的。
(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由省直单位接收:
1、由省直单位直接应征入伍的;
2、配偶在省直单位工作(或退休)且有武汉市常住户口的;
3、军队转业干部系单身、配偶为现役军人(在外省服役)或婚前婚后均未就业,且父母在省直单位工作或离退休的;
4、荣获一等功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
5、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参加地方职称考试并由地方认可)且省直单位工作需要,经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批准的。
(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湖北省不予接收:
1、年龄超过50周岁的;
2、二等甲级以上伤残的;
3、患有严重疾病,经驻军医院和地方指定医院同时诊断确认为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4、犯有错误,组织上未作结论;虽有结论,但本人不服并上诉,组织尚未作出复议结论或者留党察看期限未满的;
5、被开除党籍或受劳动教养丧失干部资格的;
6、未纳入当年转业安置计划的;
7、提升领导职务不满1年(不含调整职级的机关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的;
8、已安置并发出报到通知,因本人原因连续两年不服从组织分配未报到上班的;
9、其他原因不宜接收安置的。
四、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地点
1、转业到我省的军队转业干部,原则上由原籍或入伍时所在地安置。
2、由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3、由配偶随军前或者结构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4、转业干部本人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为军人,可以到其父母原籍、入伍地或者父母离退休安置地安置。
5、军队转业干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到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也可以到其父母或者配偶父母、本人子女常住户口所在地(不含由外省考入本省高等院校就读的学生)安置:
(1)选择自主择业的;
(2)在边远艰苦地区或者从事飞行、舰艇工作满10年的;
(3)战时获三等功、平时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
(4)因战因公致残的。
6、夫妇同为军队干部且同时转业的,可以到任何一方的原籍或者入伍地安置,也可以到符合配偶随军条件的一方所在地安置;一方转业、留队一方符合配偶随军条件的,转业一方可以到留队一方所在地安置。
7、符合安置地吸引人才政策规定条件,且有明确接收意向的军队转业干部,经接收地市、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批准,可以调整到异地安置。
五、五、军队转业干部工作分配与待遇
(一)选择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安置地党委、政府采取指令性计划分配的方式进行安置。
选择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政府对其就业给予指导帮助。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待遇、社会保障、培训和管理等,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二)计划分配的师、团级军队转业干部是军转安置工作的重点,安置地党委、政府要根据其德才条件和在军队的职务等级、贡献、专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和职务。
党政机关接收师、团级军队转业干部数量较多且无空缺领导职数的,可按实际接收数量增加非领导职数。增加非领导职数的程序,按鄂转干[2000]3号文件的规定办理。
根据团、营职军队转业干部计划数量,每年将有计划地选调部分优秀的团、营职军队转业干部到县(市)乡(镇)或者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领导班子任职。具体选调程序和办法,按鄂转干[2000]1号文件规定执行。
(三)国家下达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增人计划,应当首先用于安置军队转业干部。空编和新设、新成立的单位,应优先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
(四)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本人提出申请自谋职业的,按安置地军转部门和人才交流中心的规定办理,并给予2年的保护期。保护期内,如军队转业干部本人提出重新安置要求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可列入当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重新安置。
(五)受党内警告、行政记过以上处分的军队转业干部,原则上不在党政机关、政法部门、执法监管等部门安置。
(六)计划分配到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3年适应期内,如该事业单位撤销,由其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重新调整安置,没有主管部门的,由安置地政府重新调整安置。计划分配到企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2年适应期内,如该企业单位倒闭、破产、兼并等,由安置地政府重新调整安置。
(七)军队授予的一等功以上(含一等功)奖励、省级党委、政府授予的抗洪抢险等一等功以上奖励的军队转业干部,可在全省范围内按照本人志愿照顾安置;二等功军队转业干部,可在市、州范围内按照本人志愿照顾安置。
(八)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定位报到通知,由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统一填发。军队转业干部凭此通知到省和市、州、县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办理报到手续。安置地公安、教育等部门据此通知办理军队转业干部及其随调随迁配偶子女的入户、入学手续。
(九)对安置过程中弄虚作假,或无正当理由不服从组织分配以及逾期不报到上班的军队转业干部,各地应在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内将其档案退回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由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统一退回原部队。
(十)军队转业干部在服现役期间被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比照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享受相应待遇;被大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或者荣立一等功,以及被评为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的,比照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享受相应待遇;被评为全省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的,比照地市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享受相应待遇。
(十一)全省军队转业干部的住房,由安置地政府按照统筹规划、优先安排、重点保障、合理负担的原则给予保障,主要采取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现有住房或者租住周转房,以及由省和市、州、直管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统建住房和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应为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提供自购住房房源。军队转业干部住房统建工作,仍按中办发[1998]7号、鄂发[1998]9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六、军队转业干部培训
(一)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军队转业干部的培训规划、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市、州、直管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军队转业干部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全省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前后应进行适应性培训和专业培训。
军队转业干部的适应性培训,由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安置前或安置后进行培训;军队转业干部的专业培训,由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委托省和市、州、直管市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集中组织实施。
(三)全省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的专业培训,视同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和其他人员的岗位培训。培训期间,享受接收单位在职人员的各项待遇。
(四)全省各级军转培训中心,主要承担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的适应性培训和部分专业培训,也可以受委托承担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的就业培训。
省和市、州、直管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的管理。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从事社会服务的收益,主要用于补助培训经费的不足。
(五)全省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支持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工作。对报考各类院校的军队转业干部,要适当放宽年龄条件,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取;对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应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投档。
七、七、军队转业干部家属安置
(一)全省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配偶具有城镇户口,并经县及县以上组织、人事、劳动等部门正式招收录用、聘用,具备完整的档案材料的职工,其工作由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安置地有关部门按照本人职务等级和从事的职业合理安排,与军队转业干部同时接收安置和发出报到通知。调入单位相应增加工资总额。
军队转业干部身边无子女的,可以随调一名已经参加工作的子女及其配偶。
对安排到实行合同制、聘任制企业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配偶,给予2年适应期。适应期内,非本人原因不得违约解聘、辞退或者解除劳动、聘用合同。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随调配偶,按照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随迁配偶安置的政策和办法进行安置。
(二)军队转业干部的配偶符合随军条件并已办理随军手续以及未参加工作的子女可以随调随迁,全省各级公安部门凭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填发的报到通知及时办理落户手续。随迁子女需要转学、入学的,全省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及时负责办理手续;报考各类院校时,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三)各地在办理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随迁配偶、子女的工作安排、落户和转学、入学事宜时,不得收取国家政策规定以外的费用。
八、八、军转安置工作管理与监督
(一)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暂行办法》和本实施细则;各级组织、人事、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暂行办法》和本实施细则的各项规定。
(二)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关心、重视国防建设,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摆到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通盘考虑,统筹兼顾,精心部署,严密组织,千方百计把军队转业干部接收好、安置好、培训好、使用好。
(三)全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应纳入党委、政府以及部门工作的目标管理,作为综合考察各级党委、政府以及部门领导班子工作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评选双拥模范城(县)的重要条件,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党委、政府负全责,一把手负总责。凡未完成当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的地方和部门,不能评为本综合性的先进或文明单位、系统。
(四)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中央在鄂单位,都必须按照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下达的安置计划接收军队转业干部,任何单位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当年不能按时完成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的地方和单位,地方党委、政府或单位党委(党组)要书面向上级或同级党委、政府报告,党委、政府应视情作出处理。对拒绝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的,应追究政治责任,予以通报批评、新闻曝光;组织、人事、编制等部门可以视情暂停办理其人员调动、录用聘用、职称考评,增人计划和编制等审批事项,并限期落实军队转业干部的接收安置。
(五)省和市、州、直管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主要负责本级军队转业干部的计划安置、就业指导、就业培训、经费管理、军队转业干部住房统建和协调军队转业干部的社会保障等工作。
省和市、州、直管市设立的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机构,主要负责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政策制定、监督指导、管理服务、就业培训、就业指导、退役金发放、档案接转与存入、社会保险和协调解决其他有关问题;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由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户口所在地街道、乡镇负责。
(六)军队转业干部到地方报到前发生的问题,由其原部队负责处理;到地方报到后发生的问题,由安置地政府负责处理;涉及原部队的或因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由原部队协助安置地政府处理。
(七)全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由本级政府财政解决,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加大投入。
军队转业干部培训经费补贴部分,由省财政解决;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住房公积金,按照接收单位现行的经费供应渠道予以保障。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机构的业务工作经费,由本级财政解决。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住房补贴、医疗保险所需经费、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月退役金低于安置地当年党政机关相应职务等级退休干部月退休生活费数额的差额补贴,由安置地政府列入财政预算,本级财政解决。
(八)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截留、克扣、侵占,全省各级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都要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对安置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九)凡违反本实施细则,对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适用2001年及以后转业到我省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
本《实施细则》未涉及事宜,按《暂行办法》规定执行。
本办法由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国家公
【发布单位】81802
【发布文号】鄂办发[1994]62号 【发布日期】1994-12-28 【生效日期】1994-12-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湖北省国家公务员考核试行意见》的通知
(鄂办发[1994]62号1994年12月28日)
现将《湖北省国家公务员考核试行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公务员考核,是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规定对公务员进行考核,对于加强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科学管理,正确评价他们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使这一工作收到好的实效。
各级机关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由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党的机关,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机关和各人民团体机关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类机关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要按管理权限报送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全省各级机关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从1994年开始试行。1994的考核工作可结合年终总结评比活动一并展开,主要采取个人述职、民主评议和组织鉴定的方式进行。这一工作在1995年3月底前完成。1994年考核奖金,按鄂人薪[1994]97号文件执行,机关事业单位暂不发放。
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机关和各人民团体机关可参照本《意见》执行。今后中央如有新的规定,按新的规定执行。
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总结经验,使考核工作逐步完善。
湖北省国家公务员考核试行意见
为加强对国家公务员的科学管理,保障国家公务员的优化、廉洁,提高行政效能,根据《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 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对我省国家公务员的考核提出如下试行意见。
一、一、考核目的
考核是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国家公务员履行职位职责和完成所承担工作任务的情况,正确评价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为公务员的奖惩、培训、辞退和调整职务、级别、工资提供依据。
二、二、考核对象
全省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单位,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均属于考核对象。
三、三、考核内容和标准
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是考核工作实绩。
德,是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表现。
能,是指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勤,是指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的表现。
绩,是指工作的数量、质量和贡献。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
优秀: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熟悉业务,工作勤奋,有改革创新精神,成绩突出。
称职: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熟悉或比较熟悉业务,工作积极,能够完成工作任务。
不称职:政治、业务素质较差,难以适应工作要求,或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失误。
对国家公务员的考核,要在职位分类的前提下,以其所在职位应履行的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为基本依据,按照各等次的基本标准,结合各自部门的工作特点,对考核内容和标准制定出具体的、便于操作的规定,以便于对不同职级、不同工作特点的人员进行考核。
在实施考核时,要严格坚持标准,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数,一般掌握在本部门总人数的10%左右,最多不超过15%。
四、四、考核方法和程序
要坚持客观公正的考核原则,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的办法。考核工作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必要时部门负责人可以授权同级副职负责。
对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考核两种。平时考核和考核要相互联系,考核应以平时考核为基础。
平时考核随时进行,由国家公务员本人按照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将工作内容和完成情况如实填入工作记录本(工作记录本由省里统一制发),半年交主管领导审阅一次;审阅人要写出评语,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年终考核于每年年末或下年年初进行。结合检查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和年终工作总结,依据本工作记录,采取国家公务员自评与主管领导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对全体国家公务员进行年终考核,并对每个国家公务员的实绩作出综合评定,评出考核结果。
实施考核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调任不满半年的国家公务员、因病休息超过本半年以上的国家公务员、出国探亲超过本半年以上的国家公务员,均不参加本考核。
2、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参加考核,但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考核的情况作为任职定级的依据。
3、受警告处分的国家公务员需参加正常考核,但当年不得定为优秀等次。受其它处分的,在未解除处分的内应参加考核,但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考核的情况作为解除处分的依据;被解除处分的,当年按正常考核对待。
4、转任的国家公务员,由所在单位在征求原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写出评语,确定等次。
考核的基本程序是:
1、个人总结。由国家公务员按照考核的内容,依据平时的工作记录,对照本工作职责,实事求是地对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并填写《国家公务员考核登记表》。
2、主管领导提出考核意见。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平时的考核和个人总结进行综合性评定,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意见,并记入《国家公务员考核登记表》。
考核担任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必要时,可以进行民主评议或民意测验。
3、由考核小组对主管领导提出的考核意见进行审核。考核小组根据国家公务员填写在《国家公务员考核登记表》中的内容和平时考核记录,在主管领导考核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平衡,提出审核意见,然后由部门负责人确定被考核人的等次,并签署审核意见。其中各部门领导成员的考核结果,要按照管理权限,报经有关主管机关审核。
4、书面通知考核结果。考核小组要将考核综合评定意见和考核的等次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人。
国家公务员对考核结果如有异议,可以在接到考核结果通知之日起十日内,以书面形式向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申请复核。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在接到复核申请的十日内,提出复核意见,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
5、归档。考核工作结束后,按照管理权限,将考核结果归入本人档案,作为奖惩和使用的依据。
五、五、考核结果的使用
国家公务员在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等次的,具有晋职、晋级和晋升工资的资格,并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奖金。具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1、连续3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或连续5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本职务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
2、在现任职务任期内,考核连续两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本职务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
3、依据考核结果,按照规定晋升级别和职务工资档次的,从考核的下一年1月份开始执行。
4、考核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以其本12月份基本工资额为标准,发给1个月的奖金。如国家另有规定,按国家规定执行。
5、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或连续3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具有晋升职务的资格。
国家公务员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1、当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由任免机关在3个月内予以降职。降职后,其职务工资就近套入新任职务工资档次。其原级别在新任职务对应级别范围内的,不降低原级别;原级别高于新任职务对应级别的,降到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并执行相对应的级别工资。
2、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应在3个月内按规定予以辞退。
考核和奖惩要结合起来。考核结果要按管理权限审批,然后由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考核结果,实施奖惩兑现工作。
六、六、考核机构
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按照本试行意见的规定,负责综合管理、组织协调、具体实施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工作。
各部门在考核时可设立非常设性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在部门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国家公务员考核工作。考核小组由部门负责人、本部门人事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国家公务员代表组成,一般5至7人。其中,国家公务员代表应由民主推荐产生,人数不少于考核小组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各部门的负责人、主管领导人、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成员,必须严格按规定要求,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进行考核。对在考核过程中有徇私舞弊、打击报复、弄虚作假行为的,必须严肃处理。
本试行意见从下发之日起执行。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附:湖北省国家公务员考核登记表(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中共++省委 ++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的实施办法》
中共++省委 ++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的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使我省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担负起应负的责任,保证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维护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根据《规定》精神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从服务于全党工作的大局;
(二)从严治党,从严治政;
(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四)立足教育,着眼防范;
(五)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
(六)接受监督,奖惩分明。
第三条各级党委(党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领导班子对所辖地区、部门、系统、行业、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的责任,对领导班子集体的党风廉政建设以及班子成员的廉政情况负直接领导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领导责任,对分管部门、单位正职领导干部的廉政情况负直接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的正职同时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的廉政情况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四条党委(党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领导班子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承担以下领导责任:
(一)及时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以及上级机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分析研究党风廉政建设状况,结合实际制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下达工作任务,明确责任要求,并组织实施;
(二)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的实际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
(三)履行监督职责,对责任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四)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省、市(县)党政和纪委领导班子成员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时间接待群众来访并亲自处理解决“老大难”问题;
(五)经常听取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支持执
1法执纪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为其有效地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六)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宣传邓小平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和党风廉政法规;
(七)严格按照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干部人事工作的有关规定选拔任用干部,反对和纠正组织人事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八)结合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业务工作,积极探索通过深化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途径,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对策;
(九)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纪检监察机构和配备得力的工作人员。
第五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或纪检组、监察处)在同级党委(党组)、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对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的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政府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督促检查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执行。
第六条党委(党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承担以下责任:
(一)对责任范围内的党员、干部、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教育,领导和参与责任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工作的部署、检查和考核,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解决。督促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和规章制度的落实;
(二)认真办理上级党委、纪委批转的信访件,对分管范围内纪检监察部门自查的重大案件要及时督办,并给予支持和指导;
(三)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并教育管理好家庭成员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防止发生不廉洁和违纪违法问题;
(四)带头参加领导班子和党支部民主生活会,认真检查自身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廉洁从政情况,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纠正存在的问题。
第七条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要实行目标管理,根据责任内容确定具体考核标准,便于检查考核。党委(党组)负责组织对下一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考核。每年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管理标准至少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与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经济工作目标考核、民主评议干部等工作结合进行,也可以组织专门考核。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整改。
第八条建立和完善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通报和报告制度。党委(党组)每年都要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进行通报,并向上一级党委、纪委写出专题报告。领导干部个人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要列为年终述职报告的内容。
第九条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管理制度。各级纪委(或纪检组)都要按干部管理权限,对本级负责的纪检监察对象建立廉政档案,除记载廉政情况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考核结果也要记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
第十条各级党委(党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行党风
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应作为单位和个人评选先进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重要依据。
第十一条各级党委(党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领导班子不认真执行本实施办法第四条第(四)、第(五)、第(六)、第(八)、第(九)项规定的,由上级机
关给予口头批评、责令写出书面检查或通报批评的处理。不认真执行第四条第(一)、第(二)、第(三)、第(七)项规定的,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单位评选先进资格的处理;问题严重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领导人员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第十二条各级党委(党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不认真执行本实施办法第六条第(一)、第(四)项规定的,由上级机关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写出书面检查。不认真执行第六条第(二)、第(三)项规定的,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选先进资格的处理;问题严重的,责令辞去职务或者免去职务。
第十三条领导干部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免职、责令辞去职务等组织处理,或者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一)对直接管辖范围内发生的明令禁止的不正之风不制止、不查处甚至支持、纵容的;对上级领导机关交办的党风廉政建设事项拒不办理,或者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主管人员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二)因工作不力,在直接管辖范围内发生违法违纪重大案件,致使国家、集体资财和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责令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主管人员辞职或者对其免职。
(三)违反决策程序和决策规定,在重大项目建设或重大项目引进、设备购臵等工作中,由于严重不负责任,给国家、集体造成重大损失的,给予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主管人员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四)违反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主管人员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提拔重用有明显违纪违法行为的人,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主管人员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五)授意、指使、强令下属人员违反财政、统计、金融、税务、审计等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弄虚作假、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主管人员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六)授意、指使、纵容他人阻挠、干扰、对抗监督检查或案件查处,或者对办案人、举报人、证明人打击报复的,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主管人员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七)对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严重违纪违法知情不管,责令其辞职或者对
其免职;包庇、纵容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八)责任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出现严重问题或错误,受到批评,仍拒不纠正处理的,责令其辞职或者对其免职。
(九)责任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出现其他严重违纪问题的,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有上述情形之一,需要追究政纪责任的,比照所给予的党纪处分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需要作出组织处理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提出意见,由其主管机关、任免机关按照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本实施办法适用于我省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参照执行本实施办法。第十六条本实施办法由中共++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省监察厅负责解释。第十七条本实施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