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及党员再教育的新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及党员再教育的新思考 作者:胡旭宇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9期
摘要: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与发展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的教工党支部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建设一支与时俱进,高素质,适应形势发展的党支部队伍是高等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实际,就教工党支部建设及党员再教育问题提出新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教工 党支部建设 新思考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0(b)-0000-00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工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党员教工是基层教工队伍中的优秀分子,是学校各级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也是学校各项工作发展的力量源泉。教工党支部是带领党员和教职工做好教学、科研及其它工作的战斗堡垒。教工党支部的建设如何,关系到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任务的完成。在新时期,为进一步加强教工党支部建设,特提出以下思考。教工党支部工作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高校院系所教职工的党员人数较多,占教职工总数的70%以上。在院系所党员中,高学历、高职称党员已成为教职工党员队伍中的主要特征,这为学校各项工作的贯彻与落实奠定了基础。如: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现有教工党支部5个,党员100人,占教工总数75%,高学历、高职称党员85人,占党员总数85%。但由于高校对教职工的岗位考核有着一系列的明确指标,如:上多少门课,发表多少篇论文,完成多少项科研等规定。教师通常要为完成这些工作指标,投入相当的精力,占用大量的时间,若要取得优秀成果,就必须更加勤奋与用心。这样一来,教师上课、做科研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党支部活动日也就自然减少了。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经济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多元化观念及思潮的侵蚀,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变得更为突出,并由此产生了相互攀比引富的心理。从而,导致了重物质,重实惠的实用主义思潮的产生及蔓延。在物质为上的思潮影响下,人们更为关注物质获取的多少,从而逐步淡化了精神寄托和信仰追求,导致轻视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高校的教工党支部工作也同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党支部学习气氛不浓,支部活动较少,少数党员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参加党员活动,不缴纳党费,已完全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由于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目前党支部学习、活动内容形式过于老套,缺乏创新。通常采用的读报、读文件方式已经陈旧,失去新意;支书、支委任期或连任期限较长,不利于调动普通党员的积极性;党支部活动经费较少,党支部书记、委员待遇偏低,影响工作热情。这种
现象已影响到党支部工作的深入开展与创新,也制约着党支部工作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引起党务部门的重视,并在探索中加以解决。教工党支部的建设与发展
高校教工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科学知识的传递者,也是思想道德的引导者,对传播文明,启迪智慧,塑造灵魂和影响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师德风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和终生存在的影响。如果教师不能以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品格、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风范教育、影响学生,就很难保证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教工党支部作为教师队伍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肩负着发展教育事业和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教工党支部建设已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建好党支部工作,才能使党组织永葆先进,充满活力。
党支部建设必须加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高校党支部建设应着重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首先,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党员教工要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同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党支部要组织党员教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提高教师党员的理论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教师党员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才能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有机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用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和情操去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用共产党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去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用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为人师表的道德风范去培育学生的科学品质和道德素养。
其次,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整体。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担负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充分反映教工党员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充分发挥教工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工党支部应着力改进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党内民主生活制,提高党支部民主决策与管理能力,增强创造力和凝聚力,不断提高教工党支部工作的实效性。教工党支部应着力加强党员队伍的再教育建设,从机制上落实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从而提高教工党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党组织生活日制度,增强教工党员的党性意识和组织观念,促进党员履行义务和保障党员行使权利,激发党员工作积极性。
最后,必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与党员评议制度。党支部要重视群众工作,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同
时注重洞察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及时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团结带领群众,为实现党在各个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教工党员再教育的新思考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章中强调:“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作为新世纪的教工党员,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就必须加强学习与思考,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党员入党表明在组织上已加入了共产党组织,成为党组织的一名成员,但要正真做到思想上入党则还需经过长时期的努力,不断学习思考,才能不断提高。教工党支部要积极组织党员同志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同时,还要系统学习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六十年以及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年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及创新理论,在学习中,努力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强党员的组织原则性,不断为群众树立起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工党支部应根据本支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的党员学习方案和计划,可采用每周或每月一次党日活动的方式安排党员学习,学习内容可从党章、党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等方面入手,要求教工党员带着思考学,带着问题学。学习形式也可多样化,听报告讲座与面对面探讨交流相结合,在互动中产生共鸣,形成较为一致的观点,从而达到学习效果。当然,也可采用走出门的学习方式,参观考察党史、历史陈列馆、纪念馆及革命老区,目睹感触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程和丰功伟绩。共产党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与思考,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当代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高校教工党支部是党组织形象的一个缩影,教工党支部建设务必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同时又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才能永葆党组织的先进和生机。高校教工党支部作为党的肌体必将充满朝气和感染力,成为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其中,并为其努力工作与奋斗。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10
[2] 金锦华.创新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3] 胡旭宇.浅议高校学院党政管理队伍的建设与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
第二篇:高校教工流动党员管理和流动党支部建设初探-2500
高校教工流动党员管理和流动党支部建设初探
阮财斌 摘要:本文分析高校教工流动党员特点,剖析教育管理的困境,提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健全组织机构夯实党建基础,完善制度加强服务,创新载体发挥作用等对策。关键词:教工流动党员;流动党支部
近年来,随着国家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中出现了一个特
[1]殊的群体——非事业编制教职工(包括人事代理、劳务派遣、合同工等)。后勤保障和继
续教育办学中非事业编制教职工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中的党员,由于人事档案不在高校、所在党支部有利益分配、主观不愿意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组织关系没有转到高校,成为流动党员。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如何加强对流动教工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高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成了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课题。
一、高校教工流动党员特点
1、身份背景复杂多样
高校教工流动党员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的是高校的毕业生、城镇下岗职工、退休人员、自由职业者,也有的是高校事业编制职工的家属,来源多种多样。
2、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教工流动党员的文化素质与其工作性质有一定的关联性,参差不齐。从事后勤服务的教工党员通常为初中学历;从事行政管理、支持服务以及实验技术等工作,一般有大专水平,或有全日制本科学历,甚至也有研究生文凭。
3、思想认识相对落后
由于高校用工标准不一,加上身份背景、文化素质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认识、综合水平相对落后,大都想得过且过,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不强,关注更多的是自己的得失,对高校的发展漠不关心,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积极为单位的发展出谋献策,组织纪律观念比较淡薄。
4、工作稳定性较差
有些高校教工流动党员与在编职工同岗同级,但收入待遇上却很难同岗同酬,社会保障也较差,以致产生不平衡心理,思想压抑。只要有待遇相对好一点的工作,那些有技术、有能力、有“关系”、年富力强的教工党员就会马上另谋高就,流动性较强。
二、高校教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困境
1、人数难掌握。高校的教工流动党员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办理了组织接转手续或《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和预备党员。第二类是“自报党员”,即在简历的“政治面貌”栏目中填写了党员身份,或进校后向党组织表明了自己的党员身份,但未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党员证明信或《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第三类是不愿意公开自己党员身份的“隐
[2]性党员”。
2、身份难明确。高校教工的“自报党员”由于既未按规定开具组织关系介绍信或党员证明信,又未领取 《流动党员活动证》,其党员身份因缺乏相应的手续和正规的证明文件而难以确定。
3、管理难到位。而流动教工党员因原单位管不到,高校又不好管,对学校党的活动有兴趣就参加,没兴趣就不参加;有时间就参加,没时间就不参加,有甚者不参加党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履行党员义务,成了“四不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
4、作用难发挥。很多流动党员长时间脱离党组织,得不到党组织的教育和帮助,加之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党性意识淡化、思想观念僵化、先锋模范作用弱化,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
三、高校教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流动党支部建设对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校历来十分重视在高级知识分子、青年教师及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在非事业编制教工的党建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存在重直管党员、轻流动党员的现象。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对教工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是加强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推动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
2、健全组织机构,夯实党建基础。一是要健全各级党的组织,完善学校党委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真正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二是配备专职组织员,明确其管理职责,进行业务培训,确保教工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有人抓。三是选准配强支部书记,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正派的人选拔出来。
3、完善制度,加强服务。一是要建立健全教工流动党员摸查、登记、管理制度,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明确对教工流动党员管理和教育的责任和要求,确保每一个教工流动党员能及时办理好组织转接手续,并被编入相应的支部,参加组织生活,接受党的教育和监督。二是要落实各基层党委和党总支对教工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尤其是经费和活动场地保障。三是要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关心教工流动党员,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得到党组织的指引、关怀和帮助,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亲和力。四是高校要把对教工流动党员管理列入各基层党组织考核指标,调动积极性,切实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4、创新载体,发挥作用。流动党支部要创新载体和方式,把活动的主题、形式与高校的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和个人发展结合起来。首先,不断创新党内组织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坚持以党员需求为出发点,既有政治理论学习、党性党纪教育,又有职业能力提升、职业发展指导等讲座共同组成流动党支部丰富的组织生活。其次,可运用互联网,建立网上党校、网络党员之家等,增强党员学习兴趣,提供其与党组织联系便利、快捷的途径,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接受党的教育管理。再者,通过设置党员先锋岗、示范岗、奉献日、服务区等载体活动,引导教工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性观念、组织观念,提高党组织的[3]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最后,通过教工流动党员担任在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建联系
人和学生党员成长导师等工作,开展师生党支部共建活动,进一步创新党建模式,提高党建工作的效果,发挥教工流动党员在党建联动中的力量与作用,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赖显明等.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党建工作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19).[2]邓江祁.关于加强民办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管理和教育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3(3).[3]辛春等.流动党支部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2).[作者简介]阮财斌(1980.11),男,浙江乐清人,浙江理工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党建与思政课题”高校流动党员管理及流动党支部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继续教育学院为例”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DS201302Z)。
联系方式:阮财斌,***,38096253@qq.com,浙江杭州文一路118号浙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第三篇:关于高校大学生党员再教育问题的思考(范文)
关于高校大学生党员再教育问题的思考
周仲海
河海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213022
摘要:大学生党员再教育问题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面对现在高校
大学生党员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再教育是高校
每个基层党务工作者必须思考的。本文阐释了现在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指出了对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的必
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再教育;重要性;措施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大学生党员
更是大学中的先进分子,是大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在新时期,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大学生党员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做好对他们的再教育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对他们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也关系着党的教育形象问题。
一、大学生党员问题分析
1、部分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
(1)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入党动机不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大学生入党
动机也呈现多元化,功利主义思想明显增多,有些学生在入党前积极为同学服务,积极参加各种社团组织和活动,一旦入党后就想方设法辞去社会工作职务,出现了入党后不如入党前的情况。甚至有些同学入党就是为了为以后就业增加砝码或者是为以后考公务员做铺垫,没有端正正确的入党动机。
(2)理论知识积累欠缺
对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缺乏了解,对党的一些重要文献缺
乏深刻的认识,而平时又不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当前大学生
党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够突出
部分大学生党员在组织的培养下入党后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
求。在工作和学习上不能起到带头作用,甚至出现了个别学生党员
考试作弊、逃课旷课等违纪现象,破坏了党员在同学中的形象。另
外,部分大学生党员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对与自己无关的事情采取
“不管、不问、不闻”的态度,党员的正面辐射和模范作用没有得
到体现。
(4)党性修养缺乏
部分大学生党员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没有真正入
党,政治立场不坚定,党员意识较淡薄。面对同学中出现的问题不
反映、不汇报,面对错误的言论不敢指出,关键时刻站不出来,不
愿意参加组织生活。
2、出现问题的原因:
(1)对党员的发展要求放松
有些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时没有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
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出现了重发展、轻考察,重数量、轻质量,重感情、轻条件片面发展学生党员的情况。
(2)对党员的再教育投入不足
对大学生党员的再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的基层党组织
对党员的再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所化精力太少、很少开展
各种组织生活和相关活动。
(3)培养延续性不强
党员的再教育要贯穿党员的一生。有的基层党组织往往注重
对学生党员入党前的培养和考察,要求经常要汇报思想,组织理
论的学习,发展入党后,就把其放在一边,不管不问,忽视了对
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
(4)大学生党员自身原因
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正,过多的考虑个人的利益
和发展,其本身就谈不上先进。另一方面也不注重自身的学习
和锻炼,不能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与普通群众差
别不大,先进性无法体现。
二、大学生党员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大学生党员成人成才的需要
大学生党员都是从小学、初中、高中最后进入大学一路上
来,社会阅历比较浅。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顺境中成长的,缺少经过逆境磨练而培养起来的坚强的毅力,缺乏政治鉴别力
和政治敏锐性,政治上不够成熟。因此,加强对他们的再教育
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
2、高校学生工作顺利、有序进行的需要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工作中需依靠的骨干分子和中间
力量,加强对他们的再教育是确保高校学生工作正常、有序、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大学生党员的先进与否很大程度上影
响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
3、高校党建工作的需要
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占了
学生总数的大多数,以机电工程学院为例,大一学生入校后
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占年级学生的85%以上。大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发展工作任务繁重,通过加强大学
生党员的再教育,通过大学生党员参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能促进他们更快地成长,并可以带动周围同学一起进步,更
好的促进学校组织发展工作。
三、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的举措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做好政策保障
(1)建立定期信息反馈及谈话机制
要求大学生党员注意关注班级、年级及学院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出现的各种情况,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党支部每两
个星期召开支部例会,在支部会上,注重对党员的再教育和正
面引导,同时要经常与他们保持联系,与他们交流,关注他们的成长。
(2)建立考核机制
在每个学期结束前,在支部党员中发放党员考核表,考核
他们在本学期的综合表现,理论知识水平及支部党员对其的评
价,考核结果作为下阶段工作的参考,对于考核成绩不理想的党员要进行教育,考核优秀的党员在支部会上要给予表扬。
2、创造有利条件,搭建培养平台
(1)党务及党的理论知识培训
针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标准和程序对其进行培训,让每位学生党员都能熟悉掌握党员发展的要求和流程。同时,加强
党员的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低年级中可成立“党章学习小组”,通过党章的学习加强他们
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他们的党性。
(2)在培养中锻炼,在锻炼中培养
经常为大学生党员提供一些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例如参
加学生工作、外出参观、考察、学习、交流等,在工作的过
程中给予指导和培养。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不断提高他们服务的水平和服务的意识。
3、规范使用,在锻炼中成长
(1)利用自身优势,负责学生党建工作
在入党后把每个党员编入党支部,然后再把他们编入所
在党支部下面的党小组,每个党小组负责一个班级的党建工
作。要求党员要经常与所负责班级的入党积极分子谈话,加
大对所负责班级的入党积极分子的引导和培养,指导所负责
班级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活动,指导与监
督所负责班级的团支部推优的工作。通过负责学生党建的相
关工作,体现学生党员的价值,发挥其能力。
(2)敢于付出,为同学服务
积极吸收学生党员加入到各级学生组织中去,并安排他
们在各级学生组织中担任一定的职务。在工作中给他们压担
子,提要求,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使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能更好的发挥。
(3)勇于奉献,服务社会
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前都接受了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因
此,入党后在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还应懂得敢于奉
献,服务社会。引导他们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如无
偿献血、资困助学等,为学校事业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添
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对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员再教育问题的思考》涪陵师范
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2、《切实加强新生党员再教育工作》学校党建于思想政治,2006年第2期
3、《论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机制》黄山学院学报,2005年
第5期
4、《必须重视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再教育》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0期
第四篇:关于高校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校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最基层的组织单元,是党联系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学校基层单位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要求,认真分析思考多年来高校党支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创新高校党支部建设,不断增强高校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下面是笔者的一些认识:
一、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
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是:高校学生党支部一般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即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课。党支部每两周召开一次支部党员大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讨论,制定支部工作计划,进行民主评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讨论发展计划,制定培养、教育、考察积极分子的各项措施,审批预备党员及预备党员转正等。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一至两次,主要讨论支部的重大问题及相关事宜。党小组会一般也是每月召开一至两次,每次针对一至两个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讨论。开展组织生活基本上符合制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的要求,能够做到“定期、定点、定计划、定主题”,基本上发挥了学习、教育、培养、管理、监督五个方面的功能。
从目前高校组织生活的现状来看,从总体上说基本是正常的。但是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着组织生活的质量,甚至于说组织生活质量有滑坡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呆板、内容贫乏。少数党员同志对组织生活不以为然,无心参与,自由主义时有发生。影响着党员创造性的发挥,影响着支部整体战斗力的发挥。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必须找准位置,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组织生活的观念表现出创新性、内容体现出开放性、形式呈现出多样性、过程突出民主互动性。改革过去集中学习(或开会)的形式,拓展为学习、外出参观考察、党支部共建、知识竞(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赛、社区志愿服务、形势报告会、政策研讨会,技能竞赛、观看录象等。也可以辅之开展适当的文体活动,以激起党员参与党的活动的积极性。在组织形式上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例如,理论学习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分散自学;从事社区志愿服务可以分散进行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安排需要而确定。为了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党支部书记应在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确定本次组织生活的议题,做到中心突出,力争解决
一、两个问题。组织生活中,要注意引导党员围绕中心议题进行讨论,力克漫无边际的东扯西拉,防止挫伤党员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保证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的生活的重要内容,组织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全体党员先进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影响着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的发挥。各级党的组织和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问题,强化党的制度意识、党的纪律意识、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意识,维护组织生活的严肃性。与此同时,切实加强对组织生活的检查、指导和督促。利用学校的网络服务功能,开辟“党支部组织生活”专题,为组织生活提供理论文献、内容参考、指导意见、经验交流等,使之成为党支部书记经常点击的网络之家。
二、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建设
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是推进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团结出合力,凝聚出战斗力,反之就会离心离德,软弱涣散,这个道理早已为大家所熟知。因此,党总支必须把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领导党支部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工作,不断地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
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首要的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必须建立健全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充分反映党员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在原则问题上,党支部必须保持高度一致。“全党同志必须自觉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原则,坚决维护中央的绝对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 必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支部的议事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委员会会议的作用。必须教育党员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做到令行禁止。总而言之,必须用制度和党的纪律保证党支部的凝聚力建设。
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党支部书记和支委是关键。党支部书记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人气指数”,“人气指数”高,向心力就强,一声令下,千呼百应。党支部书记要尊重党员同志,带头做团结的模范;要关心党员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努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党支部委员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协同形成凝聚力核心。
发扬党的政治优势,加强党支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建设的根本保证。要始终不渝地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与监督,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自觉维护党的团结与统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党支部也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党支部书记以及委员们,要正确处理好党支部的内部矛盾。党支部内部矛盾主要是工作上的矛盾、认识上的矛盾和利益矛盾。在处理党支部的内部矛盾时,要切实按党章办事,做到党章面前人人平等,以理服人,以德服人。
此外,发扬民主,利用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有效载体,对党支部的工作和党员同志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建设的重要途径。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开展,当前情况并不尽人意,可以说收效较微,应尽快对这一现状进行研究和探索,提出新的思路,使党的优良作风继续得以发扬光大。
三、严格党员标准,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素质。
1.提高认识,注重“质”、“量”并举。
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好“量”和“质”的关系,坚持“量”和“质”的辩证统一。一方面,要保证质量,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自觉克服校与校、院与院之间盲目攀比党员发展数量,单纯把学生党员的发展数量及比例作为考核下级党组织工作的指标砝码等不正常现象;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数量,充分认识到一定规模的党员队伍是党赖以生存的条件,是党得以提高和发展的基础,是党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保证,没有一定的数量作保证,党的肌体就不可能永葆青春和活力。
2.客观分析,加强教育管理。
如何评价大学生“入党热”、如何考察大学生入党动机,应是各级党组织经常深入思考的问题。要把加强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切入点,不断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以保证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要树立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针对青年学生在入党前、入党时和入党后可能出现的一些思想问题,分层次、分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另外,在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同时,要重视和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定期以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使党员经常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指正、限期整改,切实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
3.与时俱进,坚持不断创新。
各级党组织要在坚持计划性、把好“入口关”的同时,认真审视申请入党人的实际表现和进步程度,用发展的眼光考察学生,真正实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规程和党员标准既要严格把握质量,又要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要层层建立党建责任制,充分发挥基层学生党支部的作用。要按照全国高校第十二次党建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尽快形成低年级党支部建在年级,由高年级党员担任支部书记;高年级和研究生党支部建在班上,支部成员以学生党员为主的工作思路和基本模式,使党支部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基地,使学生党员既成为支部工作的对象,又成为支部开展工作的骨干力量。
第五篇: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困境与对策探究
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困境与对策探究
发布时间:2010-5-10 16:23:02 阅读数:
1382 哈工大报讯(齐志勇 万晶/文)
1、困境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国家的整体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党的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更是为广大高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契机。高校党建工作应当积极主动跟上这一形势, 与时俱进,以十七大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但是,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 作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的教工党支部的建设状况十分令人担忧。经调研分析、结合实际,本人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1思想认识不足,组织意识淡化
目前, 许多高校教职工认为, 教工党支部的工作内容不外乎组织安排政治理论学习、发展党员、收缴党费等等, 党支部工作是形式的、单一的, 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而作为高校核心工作的教学和科研是教研室、机关处室的事,与党支部没有太大关系。正因为认识上的错误, 造成了党支部这个党的基层组织在人们的心目中居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许多党员同志对党支部的认识不清楚, 没有对自己作为其中一分子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认为支部书记无实权,低教研室主任、科室主任一等, 以至于在选举产生支部委员会的过程中出现了你推我让、你嫌我弃的现象。甚至有的人认为“ 党支部工作一点意思都没有, 只要教学科研做好就行了”、“ 党支部工作只是打打擦边球、一阵风而已”、“ 党支部这些工作简直是在浪费时间” 等等, 没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良好的组织观念, 支部的生存与发展显得尤为脆弱, 支部工作常常是纸上谈兵。
1.2队伍建设不力, 干部素质滑坡
“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 是人民的公仆”。要完成党的工作, 必须要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的干部队伍。院、系级党委、党总支对教工党支部干部队伍的建设没能提出好的办法, 没能做深入的研究, 即使对干部队伍有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思考, 也经常因怕教师们有逆反情绪或借故不参加、达不到效果而拖延乃至放弃。现在教工党支部书记中, 绝大部分是年轻教师, 他们大多没有经过良好的支部工作培训, 加之自身对党建业务学习的不自觉、不重视, 工作带有应付思想。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在享受改革开放胜利果实的同时, 西方思潮和国内一些腐败现象对某些党员及党员干部的思想也产生影响, 使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动摇, 对共产主义不是真信、深信, 价值取向发生倾斜, 思想素质出现滑坡。有些支部书记和支委认为支部工作没有报酬, 费力不讨好, 在工作过程中常常言不由衷、无力无心, 对支部建设产生影响, 削弱了支部战斗力。
1.3理论学习薄弱, 党务知识欠缺
在高校, 重科研、轻政治, 重教学、轻思想的倾向较为严重。高校是知识分子的密集地,教职工以提高学历和晋升职称为第一要务,轻视政治理论的学习和提高,一旦上级党组织安排政治学习或听取各类报告,就认为是多余的举动,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甚至有的党员在政治学习或听报告时,看报纸、闲聊、睡觉等等。许多党员对党务知识也缺乏足够得了解,因而使支部工作时常分不清“东西南北”。在众多的教工党支部书记中, 或多或少均存在党务工作职责、任务、程序不明确问题, 不少支部书记不知道组织生活要干什么, 不知道发展党员的程序怎样, 更别说做思想政治工作了。对工作中碰到的涉及党务方面的知识不闻不问, 一知半解, 尽可能的“ 糊弄” 过去, 应付了事。
1.4积极分子偏少, 培养考察滞后
教工中入党申请人少,入党积极分子更少, 这是许多高校共同的现象。与庞大的学生积极分子队伍相比, 教工入党积极分子人数显得微乎其微, 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部分教工认识上的误差较大,许多教工认为申请入党会加重负担, 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二是党组织教育引导不够,以坐等上门为主;三是对申请入党的培养教育不及时, 关心不够, 以至于入党申请人的入党要求从迫切走向淡漠, 对入党失去希望,常常是只写一份申请,不见思想汇报,有的人甚至撤销入党申请;四是受国际局势和国内不良习气的影响, 对党的先进性和党员的先进性认识模糊。对于已有的入党积极分子, 许多教工党支部常常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未能及时进行培养考察, 加以正确的思想引导, 而是放任之, 不作了解、不作要求, 等到想起时,就匆匆填写考察表发展其入党, 给人一种走过场的感觉, 严重损害了党组织的形象。一些同志对这种发展党员的错误作法无清醒和正确的认识, 还沾沾自喜自己的工作效率是多么的高, 一两天就可以完成一年以上的考察任务等等。
1.5党员意识淡薄, 堡垒作用削弱
近年来,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增加, 科研压力加大, 加之主观上的抵触, 教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党员活动越来越少, 许多党员渐渐淡化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意识, 党员先进性不明显,先锋模范作用未能自觉发挥。在言语方面,一些党员同志忘记自己的身份, 不注意言行举止, 损坏了自身形象的同时也损坏了党员队伍的形象在工作中, 一些党员同志没能严格地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对待本职工作马马虎虎,只求过的去,不求过的硬,对待其它工作存在“ 事不关已, 高高挂起”等不良倾向。由于党员同志不能带头模范作用, 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不能树立党员先进性, 致使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受到严重削弱。
2、对策
要扭转和改变教工党支部建设现有状况, 摆脱困境, 高校党委、院系党委和各党总支应当充分重视, 加强研究, 将教工党支部建设与教学科研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因势利导, 同时必须上下齐心, 坚持不懈, 才能取得真正的实际效果。
2.1健全组织机构, 完善工作制度, 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
党的性质、任务和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 决定了党支部在社会基层单位中必须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核心作用保证了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本单位、本部门的贯彻执行, 保证本单位在党的领导下密切联系群众, 顺利完成本单位的各项工作任务。因此必须科学设置高校教工党支部, 才能使高校各级党组织的决策在行政部门中得以贯彻落实。目前, 高校党支部一般建立在教研室、科室上, 党员数少的则为几个人, 多则几十人。一个支部党员数太多或太少, 均不利于开展工作。应根据工作需要,科学设置教工党支部, 在人数上应有所调整, 使支部既不弱小, 也不显臃肿。这样, 既有利于增进支部党员间的交流, 也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党支部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以完善的规章制度为根本保证。
目前, 高校教工党支部中多以遵照上级的规章制度来组织开展工作, 主要是在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对支部工作没能提出适应本支部发展的有力措施和办法, 没能形成较为合理的党员学习、评价、考核等制度, 工作无计划、无总结,呈被动应付状态, 不能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等有效手段对其他教职工产生影响,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高校教工党支部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价值, 以及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任务, 必须加强自身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地作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总结, 为更好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打下坚实基础。
2.2强化队伍素质, 提高工作水平, 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
高校的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作为高校工作的主体,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能否有效影响和调动本单位教职工积极工作, 是党支部战斗力的重要表现。党支部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作用的前提是拥有一支素质高、作风好、团结战斗的党员队伍, 配备有一支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党员干部队伍。加强党支部建设力度,首先要提升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党员干部素质, 就是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全面的人才观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除了党员干部自身学习努力之外, 上级党组织有责任对他们进行包括党务知识在内的培训, 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党建业务能力。高校教工党支部干部以兼职为主, 在繁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兼任支部工作,如何摆正其中关系, 无疑大大考验了教工兼职党务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首先, 应更加抓紧时间加强自身理论学习, 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其次, 要密切联系群众, 做群众的贴心人再次, 要摆正自身位置, 谨防支部工作与行政工作相脱离, 应与行政领导团结协作, 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开拓进取, 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2.3严格党员标准, 确保发展质量, 增强党支部的活力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 是党支部工作的重要内容。接收新党员不仅为支部注入活力, 也为增强支部战斗力提供保障。发展党员工作关系到党的纯洁, 是一项细致而又严肃的工作,为保证发展质量, 务必坚持“ 坚持标准, 保证质量, 改善结构, 慎重发展” 十六字方针。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党的后备力量, 其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必须高度重视, 及时到位,而不是消极等待, 要激发他们的入党热情,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 使他们逐渐成熟起来, 真正从思想上入党。近年, 由于教工入党申请人数少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不到位, 教工中新发展党员较少。因此, 为改善结构, 必需加大力度做好教工发展党员工作, 特别要加强在高学历、高层次和青年教工中发展党员工作。发展教工党员首先要端正思想认识, 即要以对党负责的态度来对待工作, 要严格以党员标准要求被发展对象, 切不可凭空想象和随意发展。其次, 要严格按照有关程序, 不可因为是教工而随意省略程序, 使发展党员工作显得不严肃、不认真, 削弱了党支部的威信。第三, 要正确处理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即辩证统一的关系。2.4发挥先进作用, 努力争优创先, 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
党的先进性既体现在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等方面, 又体现在党员的先进性上。而党员的先进性, 又总是通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来实现的。教学科研是党的中心工作在高校的具体体现。高校教工党支部应是教学、科研的主体, 不能游离于本单位的业务工作之外。相反, 应把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党建工作能否推动教学科研工作上新水平, 是检验党支部工作实际价值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判断标准, 党建工作为本单位业务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其它优良条件。党员同志在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中还应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 体现党员先进性, 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工作中创优秀、创先进, 做出成绩和表率。同时, 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党员和非党员同志一起勤勉工作, 增强了党支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5传承优良作风, 创新工作思路, 增强党支部的吸引力
究其教工入党申请人数少、入党积极分子少、发展党员少的原因, 不免有党支部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的因素存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作风建设, 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 形成并坚持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党支部扎根于群众之中, 是人民群众认识党、了解党的窗口, 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的主要渠道。
3、结语
总之,高校党支部形象是党的形象的一个缩影, 所以高校党支部建设务必保持传统的优良作风, 同时必需要有时代改革与发展的精神,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才能永葆先进, 永葆青春和活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党的建设的活力源泉, 高校党支部作为党的肌体若无创新精神, 则停滞不前, 党就失去了活力, 党的生命岌岌可危。一个充满活力、战斗力的高校党支部必然充满朝气, 充满感召力和吸引力, 必然赢得教职员工的尊敬和爱戴, 必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并为其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