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文件稿) v2.0(大全)

时间:2019-05-12 16:1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组织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文件稿) v2.0(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组织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文件稿) v2.0(大全)》。

第一篇:党组织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文件稿) v2.0(大全)

党组织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上海新益电力线路器材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1988年,前身为上海新益五金厂,1994年与上海电力实业总公司合作更名为上海电力实业总公司新益供电线路器材厂,2002年7月转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新益电力线路器材有限公司。

成立之初工厂面积仅有300mm2,工人17名,主要从事承接五金件的加工,没有自由产品。全年产值22万。进过发展,到2010年,注册资本 1500万,固定资产7000万元,占地4.7万mm2。年销售额2.8亿元,现有员工195人,技术人员33人,占17%,其中高级技术人员8名。拥有8项专利。主要产品分5大类:

1、电力电缆;

2、三层绝缘线、3、供电器材、4、电工铝杆、5、特种电缆。

公司原址在上海市闵行区华漕镇,由于紧邻国家重点工程—上海虹桥交通枢纽的开发,以及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2008年8月迁至上海金山工业区月工路828号。

公司发展战略是坚持“高科技、高质量、高水平服务、争创国际品牌”。公司以务实创新、科学发展、严格管理的精神,以质量第一,科技创新的理念,以发展求生存,改革求进步为支点,以敬岗爱业利益一致的员工团队为基础,立足上海电网的原有服务体系,积极开发新市场。努力向人有我好、人好我精、人无我有的经营方向之路前进。通过机制激励,鼓励员工开展创新革新活动,外延走引进人才道路。通过多年连续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项目实施。使得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增加。同时通过严格企业管理,公司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公司已经连续六年获得《重合同守信用》称号;1998年通过ISO9002体系认证、电工产品认证;2002年获得上海市科技企业称号;2004年GPX三层绝缘线获得UL认证证书;2006年GPX三层绝缘线获得专利证书;2005年公司获得ISO9001-2000、GB/T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09年1月获得OHSAS18001职业健康卫生管理体系证书。

企业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产品创新、管理方法创新、工艺创新和企业制度创新等方面。我们近几年来通过科技创新,使得产品进入更新换代、生产成本下降、员工积极性大大提高,企业效益不断增加的效果。人是社会关系中最活跃的因素,现在社会中的所有政策制度都是为了服务人民,规范人民的行为,激励人通过劳动付出创造财富,获得收入。我们认为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为此引进了多名在行业中具有知名度的专家,通过专家实力和创造生产力效应,准确把握住了市场需求和方向,快速研发出了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减少了开发周期。2010年,新产品贡献率达到了占总销售额20%左右,2011年预计将达到22%,2012年将达30%。

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只有通过强化成本控制,新产品开发,市场拓展,才能在激烈的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而发展是生存的基础。现在行业中面临的形势对于每家厂都是相同的困境:供大于求,普通产品产能过剩,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怎么办?我们认为只有走科技创新为基础,企业发

展为方向的道路,才是根本之路。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现在党正在带领全国走向富民强国之路,作为民营企业就是依靠党的富民政策才走上了发展之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民营企业的今天,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来说,现在已经是衣食无忧。但是社会上大部分工人都要依靠企业来获得收入来支撑家庭的生活。而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事关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怀着感恩之情和社会责任心抓好党建工作,通过党建促企业发展。

一、积极探索发挥党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积极作用的方法和途径。

党组织的建设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有生命力、号召力、推动力。为此我们开展了爱岗敬业,党员标兵活动,要求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党员身边吴事故、党员身边无次品、党员身边无违纪,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得员工的凝聚力明显增强,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职能、作用写入党章。近年来我们按照企业需要,股东支持,职工理解,党员欢迎的要求,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方法、途径。努力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广大职工拥护、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提出党组织与企业目标倾向,发展同步,既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贯彻落实,又为党组织的工作注入了活力,也赢得了股东的理解和支持。我们重点放在注重强化党组织的服务意识,提出企业党组织要服务创新,服务员工,服务发展,服务社会,充分展示了党组织的先进作用。

二、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为加强和改进党建和创新积累了经验。

在加强非公有制企业深入实践中,继承我党开展党建工作好传统,结合现代社会特点和人员的思想动态,充分借鉴了包括其他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好经验,紧紧抓住非公有制企业特点,按照小型、灵活的要求,创造性的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初步实现了在民营企业中党组织在企业科技创新中作用,初步探索了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初步理顺了党组织的隶属关系,这些经验要进一步研究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以借鉴。

三、认准“关键在党”这个根本点,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牢牢坚持依靠党,听党的话,跟政府走,使企业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始终走在又好又快发展的大道上,我们与众多企业一样,新益公司的企业发展也充满艰辛和坎坷。

四、牢牢把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作为发展方向

从古到今,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长期以来,我们对科学没有充分的认识,一度认为人定胜天,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外先进技术进入中国之后,我们才认识到科技力量的强大。社会在前进,我们只有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和趋势,满足社会需求,才能在剧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五、抓好“以人为本”这个立足点,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文化优势。“企业发展、以人

为本”党支部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把队伍建设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始终。努力构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积极营造“把企业当家业来对待,把职业当事业来追求”的浓厚氛围。

人是社会因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只有在企业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员工认识并能够分享到企业发展带来的利益,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只有一个人感到被尊重,他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出来。党组织在企业中倡导团结友爱,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气,即促进了员工的团结友爱,更是培养了企业文化的生长。

六、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企业就会立即处于落后状态,就会很快被淘汰。

当然企业党组织毕竟不同于经济组织,技术组织。有的企业党组织总结出来的作用为企业发展保障好,企业关系协调好,党员作用发挥好,职工权益维护好,企业文化建设好,党的组织管理好。这些工作归结起来其实就是通过党组织的建设,党员作用的发挥,职工权益的维护,企业内外关系的协调,企业文化环境的改善创造一种有利于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和谐内外环境,从这些方面来看,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是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的内容和任务。

企业党建工作虽然在企业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说有的党组织对这项工作认识不够,重视不够,有的股东对党建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有时企业党组织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探索和总结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发挥作用的经验。要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任务,充分发挥作用,带领党员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活动,增强党建工作服务生产经营的效果,以积极的有为争取有位,实现有威,努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深入开展党员联系群众,党员责任区,关心爱护党员,激发党员在发挥模范作用,要总结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有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新方法和途径,努力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

深感党建工作是灵魂,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引,是党员骨干作用的发挥,实现了企业从创立新益品牌到铸造新益品格的升华。

第二篇:逻辑思维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逻辑思维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全力发挥全民族的创新精神,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早在1995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就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前,人才竞争正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大国,都把科技人力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大力加强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前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培养造就大批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就必须重视逻辑思维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逻辑思维不但自身有创新功能,而且它还对我们的创新活动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一、逻辑思维和科技创新的含义

什么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指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 是以概念、判断、推理为主要特征的思维形式。在人的认识过程中, 思维主体把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对事物认识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 运用概念进行判断, 运用判断进行推理, 从而产生新的思想认识,人脑的这种活动过程就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方法的种类:分为狭义的逻辑思维方法和广义的逻辑思维方法。前者是形式逻辑方法,如归纳法和演绎法、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比较和分类与类比法等等。后者是指一切逻辑思维方法,即包括一切逻辑思维形式、规律和规则,如从抽象的规定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等辨证逻辑思维方法,均属此列,因此广义的逻辑思维方法包括形式逻辑思维方法和辨证逻辑思维方法。

那什么是科技创新呢?要知道什么是科技创新,我们首先来看看社么是创新:创新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目标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精神成果、社会成果、物质成果)的认知和行为过程。所谓“科技创新”是指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拓生产新领域,开发高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占据新市场,取得新效益。“科技创新”的涵义很广,既包括自身或单位内部研究开发的科技成果,也涵盖从国外引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新设备等,如何让技术创新发挥巨大的作用,关键是取决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速度

有人认为, 逻辑思维只能把我们引向同义反复, 它不会创造任何新的东西, 本身不能提供任何新的科学原理, 事实上, 这种完全否认逻辑思维创新功能的观点是失之偏颇的, 逻辑思维不但自身有创新功能, 而且还是直觉、灵感、联想等创新思维方式的前提和基础。逻辑思维是人们在实际思维过程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关于思维的模式、规律和规则, 是“人的实践经过千百万次的重复, 它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格固定下来”①, 它不但没有限制人的思维的创新性, 相反, 逻辑思维自身有着很强的创新功能,而且对推动科技创新起着重大的作用。

二、逻辑思维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一)由逻辑思维的概念可以看出,概念、判断、推理是逻辑思维的具体形式, 而这些具体形式本身就具有创新功能。

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具有创新性的。概念虽然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虽然来源于感觉和表象, 但它又不同于感觉和表象。概念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 它不是生动的直观, 它已经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 概念能把握感觉和表象所不能把握的东西。所以, 概念对事物的反映不是机械的摹写, 而是一种创新, 如果没有概念的这种创新,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只能停留在片面的、现象的层面上, 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要对事物作出恰当的判断, 不应当只看到事物这一方面的情况, 也应当看到事物其它方面的情况, 不应当只看到事物的目前的情况, 也应当看到事物的过去的历史情况与将来的发展情况, 而且还要在事物的各个方面与各个因素中, 看出哪些方面或因素是主要的、本质的, 哪些方面或因素是次要的、非本质的, 这要求我们有关于事物的丰富实践与深刻认识, 可见, 作为逻辑思维形式的判断不同于直接陈述感官所反映的情况, 它是经过逻辑分析加工整理后才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 这种断定相对于简单的陈述而言就是一种创新。推理是由一个或一些已知判断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所得出的结论是根据已知判断所推出的新判断, 因而它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性就更为明显。它是我们在纷繁的万物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有力武器。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个别性知识的结论, 它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人们在提出新的思想, 新的观点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演绎推理的指导和证明, 否则的话, 这种创新就是盲目的创新。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推理, 它的结论已远远超出前提的范围而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人们往往要借助于归纳推理发现新的知识, 从经验的事实中找出普遍的特征, 因此它更是一种极富创新功能的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是根据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的, 而且已知其中一类对象还具有其它的属性, 由此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其它属性的结论, 这种推理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 它同样是从事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用来比较的属性是已知知识, 是原有知识, 而断定其另外的属性则是创新知识, 因此, 类比推理是立足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进一步发展科学的一种有效的探索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开阔思路, 提供线索,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作用,可见, 推理本身就具有非常明显的创新功能, 正如恩格斯所说: “甚至形式逻辑也首先是探寻新结果的方法, 由已知进到未知的方法。”②

(二)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直觉、灵感、联想通常被称为非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如有些学者认为:“非逻辑思维主要包括幻想、想象、直觉和灵感..如果形式逻辑的功能在于‘发现’, 那么, 非逻辑思维的功能则在于‘突破’ 和‘创新’。”直觉、灵感和联想在创新思维活动中确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不能把它们理解成创新思维的全部, 也不能把它们与逻辑思维完全对立起来, 不能说逻辑思维不是创新思维, 直觉、灵感、联想才是创新思维。逻辑学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理应更加贴近生活,而逻辑思维是人们在学习、工作中所不能缺少的基本思维。从经典观点看,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为手段的思维活动。人们在认识对象或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对对象本身的确认、对象本身的性质或评价以及对象与对象间的关系及发展的内在机制,都不能离开思维形式。从思维过程方面看,逻辑思维是按逻辑的秩序一步一步来完成的,即一个环节扣一个环节的连锁联系,而每一个进程都有明确的依据,只要在任何一个环节上缺少依据或依据不当,整个思维过程的有效性将会丧失。人们在思维过程如果没有形成敏捷的思路,思维是无法展开的。就如一个企业的生产、消费、分配及效益等方面,在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失误,都会给整个企业生产带来损失,所以,逻辑思维本身就是一个严密联系系统。从思维的目的方面看,思维一方面有利于人以丰富思想、启迪思路、独辟蹊径和“举一反三”思维方法的提高。而最重要的是以获得准确可靠知识为目的,这也应该成为逻辑思维的一个根本特征,也是它的创新所在,逻辑思维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创新思维是人们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把逻辑思维(概念、判断、推理)和非逻辑思维(直觉、想象、灵感等)结合起来的一种综合性思维形式。它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自觉地、能动地把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运用于实践过程,并取得独创性、开拓性和新颖性成果的一种思维活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辩证结合,运用于实际,是开展创新思维的必要途径。逻辑思维可以发现真理,但发现真理只是认识的起点,是认识的开端,而发展真理、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才是认识的归宿。只有创新思维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个任务。发展创新思维是为了充分发掘人类创造潜能,培养优秀人才。恩格斯讲过,形式逻辑是形成新结果的方法。可见,逻辑思维对人类思维的发展,是起决定性的作用。创新思维的创造力的产生要依靠思维能力,靠想象力和观察力,综合产生的创造性思维,即通常说的,现代人的智力。创新思维的产生,需要思维的创新。创新与守旧是一对矛盾,是发展与保守的斗争。现实生活中的惰性、守旧、僵化,思维中的随机、片面、主观,恐怕比比皆是,这对决策、社会经济以至整个事业的发展,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要实现思维创新,使思维更敏捷、更科学、更全面,确实要有一个转变过程,转换思维方式。建立创新思维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工程,必须把创新思维提高到全民教育对策的重要位置。现在人类正迈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创新思维是时代的要求。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过去依靠少数人的聪明才智占领世界市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今天综合国力的竞争,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整体竞争,要占领世界市场,要发展科学技术,必须提高国民素质。毋庸置疑,科学思维的创新能力,是全民基础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专家预言,“面向21世纪的合格劳动者,应该掌握三张证书,即学历证书、资格证书及事业心和开拓能力证书。如果没有事业心和开拓精神的证书,就跨不了21 世纪的门槛。开拓精神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拥有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形势。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有密切联系,两者是在创新的层面上实现辩证的统一。逻辑思维要实现变更、创新,才富有生命力,创新思维离开了逻辑思维就无从谈起,两者是基础与发展的关系,没有基础,就没有创新与发展,逻辑思维在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思维形式。是在相对稳定的形式上的认识,即从静态方面对思维对象的考察与分析,创新思维打破了传统思维的框架,给逻辑思维赋予全新的内容,以独创、开拓的思维方式对思维对象的考察与分析,两者可谓平衡与开拓的关系;逻辑思维往往以严格的思维方式和规则进行思维活动,这一方面表现了逻辑思维的严密性,但也表现了它存在一种遵循常规的局限性,创新思维是对常规思维方法的超越,它打破常规,意在创新,所以两者也体现了保守与创新的关系。在逻辑思维的基础建立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意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必由之路。

(三)逻辑思维对我们的创新活动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逻辑学研究思维的逻辑结构及其规律和规则, 这些结构、规律和规则往往可以简化为一些由符号组成的形式系统, 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它可以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 运用这些工具, 就能使我们更科学地认识事物、更准确地表达思想、论证事理, 使我们的思维符合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 这对于我们的创新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一, 运用逻辑方法收集获取材料事实是创新的必要准备知识的创新, 要建立在大量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知识和经验越丰富, 也就越能观察和发现新的问题, 越能有效地选择适合于自己进行创新活动的领域, 也就越能开辟出创造性的新天地来。没有了对于材料事实的收集, 创新只能是无本之木, 无水之源。要科学地、有效地收集材料, 需要掌握一定的逻辑方法, 这种逻辑方法有很多, 但概括起来主要有观察、实验、模拟、社会调查等等。第二, 运用逻辑规则分析批判既成知识是创新的逻辑起点发现问题是知识创新的起点, 而问题的发现总是在既成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 任何创新都是对现有事物的否定, 只有通过对现有事物缺陷的分析和批判, 才能发现其自身的局限性, 才能提出问题, 也才能创造出高于它、超越它的新事物、新理论。如果我们没有了这种批判, 对已有的知识只是一味地全盘接受, 那么人们的认识就永远只能停留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 创新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贯穿在这种科学的批判性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就是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则。第三, 运用逻辑方法加工整理经验材料是创新的重要途径科学理论和科学定律具有普遍性和深刻性的特征, 所以, 知识创新的本质应该是一个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过程, 要完成这一过程, 就要对收集的经验材料进行整理和加工,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间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表示的普遍特征, 由此探索自然界的普遍真理。”③可见要得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理论, 就必须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概括等一系列的逻辑方法对所得到的经验材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和整理, 从中找到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这是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 即使是象直觉、灵感、联想等这些通常被称为非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形式, 也不过是在千万次的逻辑分析的基础上的一种“顿悟”, 也必须要有逻辑思维作它的准备。第四, 运用逻辑程序检验论证所得理论是创新的可靠保证。科学创新的目的在于要达到对客观事物的新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 人们通过创新活动所得到的认识是否正确, 还需要运用一定的逻辑程序对它进行严格的检验, 如果对一个新思想、新理论不能作出逻辑上的解释和论证, 就不能算做一个论证严密的科学理论和科学观点, 当然, 这种逻辑检验的基础是实践, 逻辑分析的规则是在人类实践千百万次的重复中固定下来的,逻辑证明的结果要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实践的检验。第五, 运用逻辑手段扩展深化新的理论是创新的层次升华创新的生命力在于永远超越, 永远出“新”, 人们通过创新得到了新的知识、新的理论, 这并不是创新的结束, 而是新的创新的开始, 人们可以通过相应的逻辑手段扩大人类认识事物的范围, 使认识超出现有的领域, 或者透过现象概括出它的更为一般本质, 使认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从而帮助人们获得更新的认识, 开始又一层次上的创新, 正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 人类的新知识才会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综上所述, 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它不但自身具有创新功能, 而且还可以为我们的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工具,能够极大地推动创新活动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习逻辑知识, 积极培养逻辑思维,培养出一批具有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为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兴旺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① 列宁:《哲学笔记》, 人民出版社, 1974 年版, 第233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第174页.③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上海: 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76页.④ 杨宏郝《论逻辑思维的创新功能——兼论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关系》《学术论坛》,2001 年第1 期(总第144 期)⑤ 尚秋荣 , 王秋玲《论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4 年6 月,第20 卷 第2 期

⑥ 王月玲,《逻辑在科学知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 期,总第80 期

第三篇:浅谈教师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导引作用

谈谈教师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引导作用

重庆市云阳县青龙街道复兴小学 邹瑞华

摘 要

科技创新活动是学校课程辅助活动的组织形式之一,让科技创新活动真正达到扩大了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特长,培育崇高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教师引导便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

科技创新活动 引导作用

科技创新教育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科技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其内容的丰富性、广延性、社会性、科学性和学生参与的广泛性,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我校作为中西部偏远地区的乡镇小学,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创新基础薄弱,科技创新师资不足等客观现实。作为一名科技活动指导教师,笔者经过多年的科技创新教学实践后认为,要想在科技创新中提高质量,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出成绩、显成效上取得突破,让科技创新活动真正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特长,培育崇高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教师引导便显得非常重要。

1、科技创新活动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师在科技活动中应有意识地留下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生的心理处于暂时的不平衡状态,促使它们课外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让 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收到更大的效益。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课堂里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能有效地培养起学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深入认识到科技的应用价值,形成良好的科学价值观,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科技创新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只要教师引导有方,措施得力,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参与度不亚于优等生,所以教师动员学生参加科技创新要面向全体,正确引导,如: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为一些与“优秀”无缘的学生,在这种活动中悄然打开通往成功的“另一扇门”;让学生明确科技创新不等同于科技发明,参与活动本身就很有意义;让学生多留心身边事,关注细节,关注生态、关注环境保护;别人能搞出来的东西,我们是否也曾注意过;我们条件有限,但我们能做的还很多等等。充分发挥教师在知识、操作规程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从题目选取、制定计划、具体实施、得出结论、上报等一系列环节入手,在创新思路、方法和可行性方面多指导,消除学生畏难心理、好高骛远心理,激发他们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学校还长期坚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积极调动社区、家庭的力量支持并参与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指导教师定期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听科普讲座、进行科学小调查;评选表彰“科技创新小能手”“十佳科技创新之星”。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全体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解放了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使其潜能获得释放,奠基生命的优化成长,学校教师还要把学生活动小组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的拓展形式,充分调 动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促使其不断发现、探究和解决新问题,不断创造新发明,真正成为探究问题、学习知识、实践活动的主人。学校按学生兴趣、特长、爱好组建各种活动小组,如科幻画、电子制作、航模、船模、车模等小组,让学生在相互协作的科技活动中激活创新的火花,聚生创新的点子,生发创造的种子。

2、科技创新活动要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想法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加上教师的有效有力引导,学生的问题有时候也会令老师们称奇,比如今年的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我建议学生多关注农村生产生活,多关注农村社会发展,多关注环境保护,多关注生态。结果,在一周之后的课题报告会上,同学们关注的问题涉及很多领域,有动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林业建设、局域环境综合治理、水污染调查、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等,很有探究价值。这时候,教师要逐一进行细致的指导,把那些符合小学生探究水平和能力的课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并提出教师的可行性建议。那些难于把握,条件不充足,无法实施的要给学生更加细致的解释,建议其换个角度探究,如:如:我班小学三年级学生王琴想写一篇《淘米水的妙用》的论文,但事例较少,且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我鼓励她认真地从自身实践中反复体会,通过上网、阅读有关书报等方法查找资料,让所举出的事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她所写的这篇论文后来获得县级科技活动论文二等奖。

3、科技创新活动要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 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然而,不少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尽管他们从学会说话开始,就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很少有父母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将答案告诉孩子,惟恐孩子听不明白。进入学校后,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也是“绞尽脑汁”地将知识通过语言、演示实验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或者学生只是机械地照着教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依样画葫芦,没有探究性思维活动的参与,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于从老师或家长那里“省时省力”地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老师并不是要游离学生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师怎样适时适度地发挥作用,才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使探究活动持久、有效的进行下去?

4、科技创新活动要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失败和挫折

题目选取、制定计划足以让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达到一个高度,对下一步的具体实施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但因缺乏足够的预见性,初次遭受挫折和失败后,很有可能丧失信心,心理上出现动摇。所以,教师要在学生采取行动之前做好教育工作,告诉他们科学的探究是一个艰辛的克服困难和遭受失败的过程,失败和挫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正确面对,持之以恒,我们就可以成功。相反,这样的活动,是同学们接触社会、自 然、科技最直接、空间更广阔的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是我们一生享用的财富。让学生明白怎样面对失败:凡事必有因,失败亦有其原因,而对这个失败果实,我们就应该反省原因。透过反省的过程,透过分析,才能把真正的失败原因找出来,这样我们才明白到底错在哪里或不足之处;我们要有足够的精力面对挫折和失败,作出适当的反应,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至于整日只知怨天尤人,抱头痛哭而不知振奋的人,难有成功的希望了。因为他的态度既不能解决问题,更不能使自己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我们应该承担失败之结果,应从各方面寻求解决的方法,找一剂“良药妙方”,把自己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5、科技创新活动要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形成学生自己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认识

随着科技创新活动进入尾声,参与活动的学生或多或少的都有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个阶段,教师要乘热打铁,最好搞一个成果汇报展示会,让每一个同学讲述自己在活动前后所做的大量工作,通过谈体会、说心得、讲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在自己增长知识和才干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同学接受教育,达到素质教育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在科技创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可以说,教师科学的组织引导,符合科技创新活动的要求,也是每一位同学参与活动的需要,更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

第四篇:浅谈教师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导引作用

浅谈教师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导引作用

【摘 要】 科技创新活动在偏远地区学校开展的难度很大。资金不足、师资匮乏、基础薄弱是主要原因。笔者在两年多的科技创新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发挥教师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导引作用,增强科技创新活动在高中教学行为中的影响力等方面作了一点探索。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科技创新活动 导引作用 浅谈

科技创新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之一,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内容的丰富性、广延性、社会性、科学性和学生参与的广泛性,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我校作为西部偏远地区的普通高中,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创新基础薄弱,科技创新师资水平较低等客观现实。作为一名生物教师,笔者经过两年多的科技创新教学实践后认为,要想在科技创新中提高质量,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出成绩、显成效上取得突破,让科技创新活动真正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特长,培育崇高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教师引导便显得非常重要。

1、科技创新活动要面向全体,文科生也有科技创新的热情

在科技创新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那些只认为科技创新是理科学生的事,从而忽视文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认识是错误的,只要教师引导有方,措施得力,文科生对生物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参与度不亚于理科班,所以教师动员学生参加科技创新要面向全体,正确引导,如:让学生明确科技创新不等同于科技发明,参与活动本生就很有意义;让学生多留心身边事,关注细节,关注生态、关注环境保护;别人能搞出来的东西,我们是否也曾注意过;我们条件有限,但我们能做的还很多等等。充分发挥教师在知识、操作规程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从题目选取、制定计划、具体实施、得出结论、上报等一系列环节入手,在创新思路、方法和可行性方面多指导,消除学生畏难心理、好高骛远心理,激发他们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2、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想法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加上教师的有效有力引导,同学们的问题有时候也会令老师们称奇,比如今年的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我建议学生多关注农村生产生活,多关注农村社会发展,多关注环境保护,多关注生态。结果,在一周之后的课题报告会上,同学们关注的问题涉及很多领域,有动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林业建设、局域环境综合治理、水污染调查、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等,很有探究价值。这时候,教师要逐一进行细致的指导,把那些符合中学生探究水平和能力的课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并提出教师的可行性建议。那些难于把握,条件不充足,无法实施的要给学生更加细致的解释,建议其换个角度探究,如:有个同学发现他所在的乡野鸡数量明显增加,所以想要调查某林区野鸡数量,题目很好,但是农村学校条件有限,如果用我们学过的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标志重捕法”,分两次捕获一定数量的野鸡很困难,所以,我建议他换成调查当地野鸡种类,实施起来相对容易了很多。

3、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失败和挫折

题目选取、制定计划足以让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达到一个高度,对下一步的具体实施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但因缺乏足够的预见性,初次遭受挫折和失败后,很有可能丧失信心,心理上出现动摇。所以,教师要在学生采取行动之前做好教育工作,告诉他们科学的探究是一个艰辛的克服困难和遭受失败的过程,失败和挫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正确面对,持之以恒,我们就可以成功。相反,这样的活动,是同学们接触社会、自然、科技最直接、空间更广阔的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是我们一生享用的财富。如:两位同学想调查县农业产业化状况,对于什么是农业产业化,县上都在搞什么产业都要查找大量的资料,直接要面对的职能部门就有: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科技局、能源办等,每一部门都要跑多次还不一定能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在这样的一来一去中,锻炼了学生的毅力,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4、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在相互比较中提高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认识

随着科技创新活动进入尾声,参与活动的学生或多或少的都有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个阶段,教师要乘热打铁,最好搞一个成果汇报展示会,让每一个同学讲述自己在活动前后所做的大量工作,通过谈体会、说心得、讲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在自己增长知识和才干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同学接受教育,达到素质教育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科技创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可以说,教师科学的组织引导,符合科技创新活动的要求,是每一位同学参与活动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第五篇: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改革创新中的作用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纲领。中国科协所属各级学会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依托力量。我们要切实把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力争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有新思路、在服务科技工作者方面有新进展,努力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着力激发科技社团活力,稳妥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由主办者向主导者转变、公共事务由一元供给向多元供给转变,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各归其位、各尽其责。在社会发展领域,应按照《决定》提出的“三个解放”的要求,切实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加快实施政社分开,让社会组织承担各种社会化职能。这些方面改革的推进,为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

激发科技社团活力,明确“突破口”,选好“突击队”。在科技领域,可以将科技评价、科技人才评价和科技社会奖励等内容作为转变政府科技职能的主攻方向。在这些领域,科技社团都可以大有作为。中国科协是我国管理科技社团最多的组织系统,所属学会是我国科技社团的中坚力量。这些学会历史悠久、组织健全、活动规范、业绩显著,享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学会具备独立社团法人身份,能够承担科技评价的法律责任,落实“能负责、能问责”的要求;学会独立于项目委托方(政府)和被委托方(科研机构),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坚持价值取向而不是利益取向,相对客观超脱,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作为高层次的科学共同体,学会具备雄厚的科技人力资源,具有广泛认可的专业权威性;学会独特的网络组织结构,具有跨部门、跨地域、跨行业和跨学科优势,整体利益代表性较强。这些组织特征,使中国科协所属学会在改革攻坚战中具备担任“突击队”的优势。

激发科技社团活力,用好“经验值”,提升“作用力”。在长期实践中,中国科协所属学会在承担政府转移或委托职能上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2012年,各级科协及两级学会开展科技评价6798项,科技人才评价12238人。根据调查,在学会举办的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中,被认证者总体满意率达92%。已有71%的国家工程专业教育认证工作由学会承担。102个全国学会主办或参与主办了142种科技奖项,成为我国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励的主体,有些奖项已成为业内最高奖。目前,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初步取得双赢结果:政府部门理顺了职能加强了宏观调控能力,改善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质量;科技社团获得了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提高了社会公信力,拓展了活动空间,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近年来,一系列有利于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政策密集出台。已有众多政府部门明确表示,拟将一批社会化职能逐步转移或委托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承担。

充分发挥科技社团重要作用,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和重点任务。要实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宏伟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建立整体协同机制。在我国科技队伍中,科技社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推动全社会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广辟学术交流之道。世界科技史表明,科技发展需求促进了科技社团的诞生和发展,而科技社团对推动科技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学术交流是推动原始创新的重要源头之一,具有交流学术信息、启迪创新思维、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科技社团具有宽松的学术氛围和学术传统、跨学科跨专业的网络组织、丰富的人才智力资源,这些有利于孕育创新的组织特征是其他社会机构难以比拟的。近年来,中国科协所属学会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提高学术交流质量为重点,以打造学术品牌为途径,搭建了各具特色、不同功能的学术交流平台,形成了全面、持续的学术交流格局。2013年,各级科协及两级学会举办学术交流活动26693次,交流论文近93万篇。

拓宽期刊发展之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金属学及材料专家师昌绪院士说,“代表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科学地位,则有两个标志,学会与期刊。”科技社团和科技期刊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国科协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两个主要发力点。科技期刊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交流传播的基本渠道,是争夺国际科技创新成果首发权的主要平台,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园地。中国科协是我国拥有学术期刊数量最多的组织系统,两级科协及所属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约占全国科技期刊的42%。中国科协期刊(指所属全国学会主办或参与主办的期刊)在全国总被引频次学科排名第一的期刊中占74.3%,在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的期刊中占62.0%,在综合评价总分学科排名第一的期刊中占72.6%。多年来,中国科协先后实施了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优秀国际科技期刊计划等项目,着力提高期刊质量和水平。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启动,力争到2020年形成名列学科前列的国际顶级科技期刊群。

全面调动科技工作者积极性,投身实现中国梦的宏伟事业

回顾我国现代科技发展史,“科学强国”是几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懈追求。长期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栉风沐雨,上下求索,努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智慧与汗水,作出了卓越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交汇点上,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梦想要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腾飞。历史再一次为我国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报效祖国、大展宏图的良好机遇。

《决定》提出,“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全面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红利,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科协及所属学会的根本职责和历史使命。截至2013年底,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和省级学会所属个人会员达1067万人,覆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等各个领域,荟萃了各学科(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和中坚力量。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广泛凝聚改革共识,寻求最大公约数,激发改革动力,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组织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集中力量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高地。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激情,是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学事业的原始动力,也是创新能力的内在源泉。要大力倡导创新文化,呼唤科学激情,使追求真理、开拓创新成为科技工作者毕生追求的光荣与梦想,为科技工作者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鼓励科技工作者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技术创新。科技工作者要迈开双脚、深入基层,切实了解市场、企业和农村对科技的迫切需求,据此选择研发方向和项目。中国科协所属学会已面向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专业服务活动,建立企业专家工作站2686个。应进一步加强学会与企业的联系,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生产第一线,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构,推动技术创新要素向基层集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倡导科技工作者把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视为神圣使命。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应承担社会责任,努力成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思想的倡导者、科学方法的实践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进一步组织科技工作者及时回应与科技相关的重大公共事件,为公众解疑释惑。尤其应注重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形成科学传播新格局。

加强科技工作者核心价值观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建设科技工作者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科技工作者要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应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汇聚强大正能量。目前,中国科协系统已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活动207场次。各级学会还应进一步发挥科学共同体的自律功能,引导科技工作者明确价值取向,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维护学术尊严,努力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

深入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科技工作者是科协和学会的立会之本。各级科协和学会应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加强党和政府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作为基本职责,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活动,及时了解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增强对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汇报人:xiexiebang

下载党组织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文件稿) v2.0(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组织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文件稿) v2.0(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

    浅谈如何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发展不断深入,生产技术日新月异,作为报刊印刷的企业,在中国未来经济市场竞争......

    在人口普查中发挥党组织作用

    多措并举 整体联动推动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展**街工委、办事处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发挥党建共同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共谋发展的优势,在组织架构、宣传发动......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文件

    共青团黄山市委员会 黄山市人才办 文 黄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黄山市科技局 件 黄山市科学技术协会 黄山市青年联合会黄青联字[2012]13号关于建立黄山市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队......

    关于发挥科技创新作用

    关于发挥科技创新作用 助力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市、县(市、区)科技局(委),有关单位: 特色小镇建设是我省加强供给侧改革持续增强增长动力的重要举措。根据......

    青年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当代科技发展与领导干部科学素质 论文发挥青年在科技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 【摘 要】青年人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最具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但是在发挥青年生......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黄梦其“加强社会管理,就要做好群众工作,而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具体地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以改革创新精......

    浅谈如何发挥党组织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如何发挥党组织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国有企业党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党员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基层党......

    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作用

    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作用 对于很多普通群众来说,要理解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作用,首先就要先了解什么是非公有制企业。 非公有制企业,是指企业的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