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06-10_苏利冕同志在全市加快实施国省道提升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苏利冕同志在全市加快实施国省道提升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二○一一年六月十日)
一、服务“六个加快”战略,充分认识加快实施国省道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加快实施国省道提升工程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交通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服务“六个加快”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国省道提升工程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的重要内涵
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个加快”战略,特别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战略贯穿了“十二五”的全过程。首先,道路是网络基础。现代都市就是城乡一体化。经过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如今后危机时代要靠城市化解决,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在城市化、城镇化方面,宁波走在全国前列,基础是道路,交通畅通是关键,沿线环境是窗口。没有现代化交通,就没有现代都市。《宁波市加快构筑现代都市五年行动纲要(2011~2015)》提出要建设“一核两翼多节点”的网络型现代都市,着重推进“50100工程”,必须依靠公路与城市道路的有机衔接与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干线公路的基础保障和物流支撑作用。其次,提升国省道运行效率在缓解城市拥堵方面发挥着内联外通的疏通作用。目前,我市三江中心城区外围的干线公路,北有329国道、甬余线省道,东有329国道、盛宁线省道,南有34省道,西有甬梁线省道,这些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相互补充,但等级还不高、路面还不宽、通行还不畅。如果没有城市外围公路的畅通,车辆“进不来、出不去、动不得、绕不开、转不动、通不了”,中心城区将更加拥堵、更加寸步难行。缓解交通拥堵必须“接通断点、打通卡口、疏通外围、畅通行车”,而实施国省道提升工程能提高通行速度,极大地促进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进展。
(二)实施国省道提升工程是加快打造国际强港的重要保障
发达的干线网络是国际强港的基本标志。当今世界重要港口,其巨大的货物吞吐量背后都有强大的干线公路网络进行支撑,发达的干线网络是一个成熟、发达港口的基本标志。《宁波市加快打造国际强港五年行动纲要(2011~2015)》提出,国际强港以完善的港口设施和畅通的集疏运网络为基础,需具备货物吞吐能力强、集疏运能力强等“八个特征”。这“八
个特征”立足于公路网络的安全畅通,依托于发达的国省道干线交通,依靠于高效的公路管理工作。宁波如何从交通运输港转变为贸易物流港,关键是交通。同时,提升国省道干线也是构筑港口集疏运网络的重要内容。目前,道路状况“两头好,中间差”,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端运输成绩辉煌,内存公路、乡村康庄工程有极大改善,实现村村通公路。但忽略了干线公路建设,与地位不相称,老的干线路况差,因此,市政府决心大力改造干线公路,加快实施国省干线大中修工程,以满足港口集疏运较快增长的需求。
(三)实施国省道提升工程是交通公路事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首先,对国省道提能提效是充分发挥干线公路“主通道”作用的技术手段。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公路运输占到全国货运总量76.81%,可见公路仍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国省道干线在国家公路网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作用不可替代。干线公路一方面自身承担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的运输量,履行着从“门到门”的运输职能。另一方面,发挥着“一根扁担挑两头”的重任,在网络内,它联系着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在综合运输体系内,它沟通着铁路、水路、航空运输。国省道的通与堵、路况的好与差、管理效率的高与低、沿线环境的优与劣,直接影响着大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直接体现着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环境水平、文明水平,直接折射出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社会管理能力和创新水平。其次,对国省道提能提效是公路事业自我完善、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市国省道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但受交通流量急剧增长、路线改造缓慢等因素影响,一些干线公路出现了路况劣化、管理弱化、环境恶化等状况,制约了网络整体功能的发挥,影响了城市形象。一些特别重要的干线,如329国道、34省道等通行状况与其地位不相匹配。因此,按照客观规律,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序地对干线公路进行规划调整、网络优化、技术改造、管理提升、养护提效,以实现公路事业的转型发展,已经是当务之急。
(四)实施国省道提升工程是推进文明创建的必然措施
交通的科学发展,必须要求“跳出交通发展交通”,要与中心城区衔接好。首先,改善国省道环境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本要求。今年是我市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决胜之年,各级各部门责无旁贷。当前,在城市建成区内还有一些公路环境不佳,急需改善。如宁波“北大门”——329国道常洪隧道路段,由于道路运行时间长、交通流量大、沿线企业多等原因,路面破损严重,成为著名的“脏乱差”地段,成为文明城市创建中不和谐的音符。其次,宁波还缺少一个亮丽的门面。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宁波至今缺少一个像样的门面,汽车进城,无论是西边,还是东边,都没有高档次高品位的道路,今年结合机场公路改造,要迁移杭甬高速段塘收费站。要结合干线公路建设,打造宁波的进出口门面。
二、坚持统筹结合方针,全面把握加快实施国省道提升工程的基本策略
交通服务经济,公路惠及民生。加快实施国省道提升工程,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发展的原则,全面把握四大基本策略,确保规划有据、建设有序、推进有度、管理有效。
(一)必须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的基本方向
加快实施国省道提升工程,规划引领、科学发展是基本方向。一要抓规划。交通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在做国省道提升工程规划时,要努力做到与“十二五”总体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还要与沿线乡镇(街道)的发展规划、美丽农村规划、生态家园规划等结合起来。考虑到国省道地位和统一性,原则上要求实行“一路一方案”,就是一条公路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方案、统一实施,防止出现等级不
一、宽窄不
一、快慢不一现象,甚至产生“断头路”、“瓶颈路”。二要显特色。在文化氛围创建、沿线建筑环境整治、生态建设方面,各地要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文化内涵。329国道是宁波唯一的一条普通国道,西连绍兴,东接舟山,境内横贯余姚、慈溪、镇海、江东、鄞州、北仑等全国百强区(市),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大动脉。对于这条干线,在路幅布置、公路设施、绿化景观等方面力求一致基础上,要着力美化路容路貌,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做到“一路一景”,成为宁波的一条“国道风景线”、“干线样板路”、“文明窗口路”。34省道虽然是一条省道,但连通经济发达的南方省市,其地位与作用实际上是一条“准国道”,要结合沿线实际,加强改造升级和文化渲染。如宁海可以结合“中国旅游日”等主题活动,凸显旅游文化与交通文化的有机结合。三要重转型。在建设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的同时,要调整工作重心,加强干线公路转型发展。要按照适度超前思路,集中财力物力人力,适时或者提前实施国省道提升,为公路网络和谐发展、良性运转打下扎实基础。要突出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多种融资渠道解决资金不足困难。要积极关注国家对国省干线路网的调整,为长远发展预留余地。
(二)必须坚持市县统筹、各方联动的基本原则
与块状的普通建筑不同,公路交通具有线性、通达、通畅的特点,一条干线公路对市域、县域经济都有重要的支撑意义,就物流运输来说,一段不通、全线受制,“最后一公里”意义更加重大。因此,一是必须坚持市县统筹、各方联动的基本原则。按照国家公路政策法规规定,以及结合我市公路管理体制实际,市县两级政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模式。市级将重点做好出台政策文件,抓好发展规划,确定补助政策(中央燃油税返还收入、银行融资),强化行业指导,推进全市统筹等工作;县级层面要根据市级安排,结合各自实际,积极筹措资金,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必须坚持社会经济效益兼顾。国省道中有一部分是收费公路,收费公路在过去政府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对促进公路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但公路的公共性、公益性特点终究需要逐步回归。当前,作为收费公路业主,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手抓”,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积极投资进行公路改造,履行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应该履
行的社会责任。三是必须推进多方联动。城市建成区内的公路管理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今后随着中心城区的拓展也会产生新的问题与矛盾。规划、城建、交通和属地政府要认真研究,加强协调,按照城市重要进出口达到6车道一级公路水平的目标,针对部分重要路段如329国道北外环—常洪隧道、东外环—世纪大道,甬梁线省道机场路—绕城高速西段的提升工程提出方案,为市政府决策当好参谋。
(三)必须坚持生态环保、智慧管理的基本理念
实施国省道提升工程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道路施工工程,还涉及土地、环保、生态、管理等方方面面。一要加强理念创新。要从长远出发,立足建设高品质、高品位、高质量的干线公路,而不局限于质量与进度;立足建设自然与建筑和谐相处的公路,而不局限于工程本身;立足建设人与建筑和谐相处的公路,而不局限于简单的通达目标。二要加强技术创新。要加强技术攻关,采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着力解决桥头跳车等技术难题。要注重建设生态、环保、低碳公路,有效解决公路建设中的噪音、灰尘、废气等环境问题。三要加强管理创新。国省道提升项目有33大项,历时5年,管理难度很大,所以加强管理创新十分重要。要建设好文明标化工地,组织好交通管理,推进信息公开,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对交通的影响。要加快高速公路ETC(不停车系统)建设,力争6月底新增加12个收费站ETC系统,3年内完成所有ETC系统建设,分流交通流量,为干线公路减少压力。要积极推进“数字公路”建设,加强交通与公安的协调,努力解决道路建成以后交通控制与管理问题,充分发挥公路的设计功能。
(四)必须坚持建养并重、协调推进的基本要求
加快实施国省道提升工程是一项全局性、长远性工程,不仅体现在建设方面,更体现在管理与养护方面,必须始终坚持建管并重、协调推进的基本要求。一要坚持政府主导。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关于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政策促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坚持政府主导,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坚持财力和事权相匹配,明确各级政府对普通公路的建设与养护管理责任。坚持存量优先,合理安排新建、改扩建及养护资金,做到建养并重、养护优先。二要坚持深化改革。自2009年9月我市启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以来,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均出台了实施细则等政策性文件,鄞州区1+1+2模式得到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下一步,要巩固改革成果,加强公路经常养护力度,推进养护外包,在国省道提升工程基础上,创建文明公路。要抓好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畅通县域公路网络,“疏通经络、打通动脉”,促进干线公路提升,发挥整体功能。鼓励取消国省道收费公路,力求减少物流成本。三要坚持严格执法。在提升过程中,以及今后长期管理中,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服务为民。要认真贯彻实施新颁布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结合道路改造,坚决整治违法建筑、违法设摊、违法占地、违法设置高炮广告;
严厉整治违法超限超载运输,特别要确保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事关国计民生、宁波形象的特大型桥梁隧道的安全运行。同时,加强交通标志标线和其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体现新路新景新面貌。
三、践行“三思三创”要求,着力凝聚加快实施国省道提升工程的社会合力
用五年时间,投资100亿元,对全市480公里国省道公路进行提升和改造,这项工程可以说是我市历史上最大的干线改造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始终践行“三思三创”的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进。
一要理清思路,加强领导。在工作思路方面,必须把“三思三创”要求贯穿始终。“思进”就是要积极进取,以深圳、山东等先进地区的干线公路为标杆,虚心学习,奋力赶超;“思变”就是要客观分析国省道的问题与困难,着力解决矛盾,推进改革;“思发展”,就是要立足经济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谋求交通事业适度超前于其他行业、其他地区。“创业”就是要求以奋力创业、惠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来抓好提升工程,为民造路、为民造桥、为民造福;“创新”就是要求不墨守成规,积极寻求突破之路、创新之道;“创一流”就是要求以勤廉高效的作风、扎实有效的措施、团结协作的精神,推进提升工程,打造全国一流、浙江领先的崭新的干线公路网络。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市政府决定成立干线提升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干线提升工程的组织协调、监督考核等工作,同时,将国省道提升工作列入对县(市)区政府和市级部门的年度考核目标,确保责任落实。县(市)区政府和管委会要根据市政府印发的实施意见以及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形成政府挂帅、交通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
二要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国省道提升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在具体工作中,发改部门要优化服务、加快审批,保障项目及早开工。交通部门要认真组织审查总体方案以及工程设计技术审查工作,指导全市提升工程实施。国土部门负责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用地的审查、报批和批后监管,保障项目用地。财政部门要将工程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强监管。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优化道路交通管理,保障道路畅通,对一些重要节点路段,必须加派警力,实施全天候的管理,坚决防止出现“施工一条线、堵死一大片”的现象。规划、建设、城管、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和分工,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大力支持国省道提升工程建设。
三要会战攻坚,破解难题。当前,我市进入交通建设的高峰持续期,同时又是多种要素制约期。从国省道提升工程来看,资金投入大、施工规模大、时间跨度长,且又面临着征地拆迁难、现场施工难、交通保障难、环境整治难等诸多困难。因此,更需要各级各部门紧密协作,周密部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会战攻坚,破解难题。要建立领导指挥、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各级领导要实施“一线工作法”、“领导包案法”,坚持靠前指挥,靠近指挥,靠拢指挥,在基层前沿了解情况,在工程现场解决问题,在施工一线推进工作;各级行业管理部门、施工监理等单位要时刻以群众利益为第一目标,以工程建设为第一需要,以进度质量为第一选择,以阳光廉洁为第一要务,抓好监督、管理、检查、施工、监理和廉政建设等工作,确保工程保质保量顺利完成。
四要典型引路,加强宣传。实施国省干线提升工程,需要典型引路,树立标杆,更需要加强对社会的广泛宣传,讲清道理,使群众在事先、事中、事后都能够了解工程的情况,了解为什么做、怎么做、做什么。今年,甬临线奉化段、江拔线奉化段改建工程已先期开工,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全力建设好这些“先行工程”,真正建成典型工程、样板工程,为全市树立标杆,树立榜样。对进度快、质量好、管理严、交通畅、效果佳、形象新的项目,要进行广泛宣传,使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理解干线提升工程的意义和作用,进而形成促进工程建设的社会合力。对反面典型也要给予曝光,以促进其整改。
第二篇:×××同志在全县民生实事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的讲话要点
今年,民生实事工作任务已经十分明确,涉及到我分管口工作的主要是危改、经济适用房、千百工程和市政设施建设等内容,相关牵头部门已明确,主要是县规划建设局、县房管局和有关乡镇政府,任务非常重,下步的关键在于抓好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提几点工作要求:
一是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民生实事工程已实施多年,一些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下步工作中,要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模式,为工作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借鉴平台。同时,要认真思考,深刻分析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破除工作推进中的“绊脚石”,切实加快工作进度。
二是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各牵头单位要结合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工作责任制、项目建设计划、目标考核等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分解、细化、量化目标任务,对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做到定计划、定班子、定责任、定奖惩,提出时限要求和具体措施,严格把职责分解到科室到人,考核到科室到人,奖惩到科室到人,同时,把工作计划排定到天,确保工作任务逐项落实到位。
三是加强协调,做好前期。各牵头单位要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和完善定期协商制度,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其他部门要予以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如危旧房改造工作计划已下达,原有的政策和程序已明确,今年新调整的内容主要是增加计划外改造数不得超过计划数的10%,异地改建、新建户数控制在计划数的24%以内,下步从启动到建设,仍有大量前期工作如申请、评议、核准、报批等工作要做;千百工程项目也存在项目包装、申报及与生态项目衔接等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但留给我们解决问题和实施的时间
却不多。现在开始算,只有9个月,要全面完成目标任务还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
四是主动服务,提升效能。今年是县里的效能提升年,积极主动服务成为工作的一个主题。在民生实事实施中,各牵头部门要切实加强业务指导,抽调业务精干力量组成业务指导组,定期到乡镇开展危旧房改造建房标准和质量把关、千百工程具体实施、项目实施质量监管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同时,涉及危改对象建房后产权办理服务工作,县国土、规划、房管部门及有关乡镇要加以认真研究,开好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尽快让建房户拿到证本。
五是规范管理,严把关口。近年来,在千百工程和危改工作中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必须严格把好危旧房改造对象资格审查、村级公示、乡镇复核等关口,确保困难群众实实在在得到实惠。县危改办、监察局、民政局等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对在工作中循私舞弊、弄虚作假、产生不良影响的,严肃追究有关部门领导和经办人员责任。县经济适用房销售也一样,在销售办法确定后,县房管局要组织专门班子对销售对象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不符合政策的坚决不予受理。要加强项目标后即建设质量、进度的管理,确保质量不降低、进度不放慢,甚至有可能的话,项目进度要超计划,提前完成。
六是加强督查,务求实效。实行民生实事工程定期通报、每月督查的机制,确保工作进度环环相扣。在任何一个环节卡壳,立即追究相关责任。县规划建设等部门要经常组织督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度,每月对危旧房改造质量和进度进行一次巡查,并将巡查结果进行通报。各有关乡镇要切实加强辖区内各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的监管。监管工作可以邀请主管部门进行监督,也可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已退职干部和老工匠组成监督小组,对危旧房改造实行全程监督,确保建房安全与质量。县财政、规划建设、民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实施跟踪问效,逐步建立绩效评价
制度,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千百工程实施方案制定后,各乡镇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加强与各有关部门沟通,并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管。
七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通过这两年千百工程、危旧房改造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情况来看,在工作中还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必须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如在千百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好项目标准与验收标准统一问题,如何处理好与生态县建设资源整合问题,真正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在危旧房改造中,如何解决对象确定后未批先建问题,如何加强建房质量监管问题,如何利用乡镇、村闲置住房和破旧房屋资源问题,如何把握异地改造政策问题,如何整合村庄建设、避险安置、下山扶贫等各种资源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切实加以解决。
第三篇:陈德荣同志在市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陈德荣同志在市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刚才,彭佳学常务副市长通报了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王昌荣部长宣读了政府机构改革相应的人事安排,赵一德市长作了非常好的动员报告,明确了政府机构改革的意义、方向、具体内容和下步工作要求,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以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三大转型”
“十二五”时期,是温州推进经济、社会和政府“三大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次人口普查显示,温州常住人口达912万,居全省第1位,居全国第12位(不含直辖市),说明温州已进入大都市的行列。但去年温州的人均GDP仅为杭州的一半,处在全省后列。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状况,主要是经济转型升级缓慢,产业低小散问题突出。这不是温州人没有钱,而是原来的环境不佳所致。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温州企业家积累了第一桶金,亟需产业转型升级,但本地难以提供更大的空间,难以提供形成产业链规模优势、竞争优势的平台,因此大量民间资本就被招商引资引到外地去了,本地变成了创业型企业的孵化器,始终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一方面是企业转型升级亟需加大投入,另一方面是温州数千亿元的民间资本像幽灵一样在全国游荡,在本地却难以落地。去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仅为930亿元,在全省排名靠后,投资率甚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这样的投资总量对温州转型升级只能是杯水车薪,同时现在温州不是低端产业向外转移,而是高端产业转移出去、低端产业留在本地,长期积累下来导致了整个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出现这种状况,关键原因在于缺乏良好的投资环境。
现在,在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消费结构中,温州已经跨过了温饱小康阶段,进入“住、行”特别是“行”的阶段。温州每百户家庭拥有小汽车量是全省最高的,老百姓的出行需求也是全省最高的,而出行就是老百姓从家庭小环境进入外部大环境。在进入外部大环境以后,环境消费和体验型消费就成为民生的最重要部分,环境也就对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带来了决定性影响。去年以来,我们部署开展“六城联创”和城市转型发展破难攻坚大行动,就是抓环境。环境是最大的公共品,环境包括硬环境、软环境和城市形象环境,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打造公共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在“十二五”时期最主要的、核心的工作,这就需要政府转型。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是生产型政府,因为整个经济发展都掌控在政府手中。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是建设型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府逐步放宽了对微观经济领
域的控制。而温州由于地缘关系、历史延续等因素影响,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控制比较弱,同时改革开放以后各级党委政府非常开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形成了温州模式。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市场经济发展进入相对高级阶段,开始从紧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型,使得创新要素供给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但当前温州创新供给不足,原因是城市化发展滞后、半城市化问题突出,导致环境不佳,难以集聚高端要素,难以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所以,必须以社会转型、以公共环境的营造来推进经济的转型。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必须以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来实现政府转型,推进社会转型,最终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这次机构改革最本质的内涵就是从推进生产型、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以政府的公共品特别是环境这个最大的公共品供给来推进发展、改善民生。
二、以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从过去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政府,转变为与处于高级阶段的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加快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相适应、与现代公民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府。
(一)要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环境营造转变。现在很多领导干部还是比较习惯于过去的工作方式方法,作风非常深入,经常下企业调研、指导工作,但实际上对企业的了解能有多少?对一家具体企业来讲,几年难得去一趟,到那以后听了汇报,发表一番高谈阔论,说得好听一点,相当一部分只能是比较空洞的东西。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一个企业家把几千万上亿的身家资产都投在企业里面,可以说是每天24小时、一年365天寝食难安,他和他所招集的一班人才对这个行业的钻研、对市场的了解一定更深入、更准确,对企业自身发展的责任感也一定更强。所以,政府部门要改变过去的工作方式,改变过去保姆式的服务,这些服务并不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需要的。应该更多地从微观指导企业转向宏观环境营造上来,以环境营造来推动和倒逼企业转型发展。这次机构改革以后,各部门的专项资金要从过去扶持企业具体项目中跳出来,不要再补贴到企业微观层面。政府财政的钱是全体纳税人所有,拿财政的钱补贴给企业的具体项目,就会带来公共服务的公平性问题,因为大量的中小企业并不能得到政府的扶持,而且容易引发很多问题。只有从具体的微观项目管理转到宏观环境营造,设定统一的准入门槛和标准,打造公共的产业集聚区和技术服务平台,对所有企业才是公平的,而且才能为所有企业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企业只要能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善待员工、不污染环境、生产的产品不对社会带来危害,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企业,政府不要介入太多。政府一方面营造好的环境,另一方面
就是要加大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力度,对企业在这些方面的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惩处。但这种惩处也一定要体现一致性,要体现公平性。
(二)要从高层管制向基层服务转变。经济的自由一定会带来经济的发展。高度集中的体制是计划经济的象征,实际上现在离真正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有相当距离。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带来经济运行上的不自由,造成资本、土地、人力等要素资源的不能自由流动,从而实现优化配置,这些都阻碍了经济发展。在经济管理中,层次越高,离市场和企业就越远,服务就变成了管制。经济管理权限一定是层次越低越好,这样才能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使基层在为企业服务中起基础性作用。去年以来,我们推进市区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前段时间又实行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下步建设“1650”现代化网络型大都市的基础性节点和平台就是中心镇和功能区。所以,在这一轮机构改革中,市级机构改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县级机构改革和中心镇、功能区的机构改革问题,其核心就是职能转变。要加大权力下放力度,加大财政分成下放力度,使基层责权利相统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包括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积极性,有更强的服务能力。
(三)要从政经合一向政经分开转变。过去的条块分割阻碍了要素流动及资源优化配置,国有企业只是政府的附属物。去年以来,我们进行了一轮国资体制改革和国企整合,但还要加大力度推进第二轮整合,真正实现政经分开,防止以权经商、以权谋私。要在这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组织“转并联”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三分三改”。其中最基础的是要解决政经合一问题,实行政经分开,以解决基层的经济发展问题。
(四)要从管办合一向管办分离转变。中央已经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问题,在分类基础上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现从政事合一到政事分开的转变。这轮机构改革主要是政府行政单位改革,下步机构改革的重要方面就是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现在凡是政府从事的领域都是老百姓不太满意的领域,包括上好学难、看病贵、出行难、公路收费高等。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政事合一。因为过去提供公共品的门槛是封闭的,只有政府这一个主体,这种政事合一的体制阻碍了社会化、多元化的公共品供给。一方面是政府投入不足,很难把所有的问题都大包大揽下来;另一方面又没有构建公平的竞争环境,社会投入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竞争。所以,要建立现代事业制度,政府从公共品直接生产者转为购买者,鼓励社会和民间力量投入公共品生产,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在生产环节实行充分竞争,以竞争提升效率。
三、以有力举措确保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完成好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总的要把握“五句话”要求:方法必须明确,措施必须有力,行动必须迅速,方法必须稳妥,成果必须圆满。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这次机构改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切实负起责任,不折不扣地执行好改革方案,确保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圆满完成。
(二)抓紧衔接,有序推进。当前抓投入建设发展的任务紧迫而繁重,而且这次机构撤并的力度比较大,必须把机构改革与推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工作不断、秩序不乱、队伍不散,而且要通过这次改革来促进工作效能提升和服务质量提高。
(三)顾全大局,严明纪律。机构改革的目的在于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升效能、促进发展,所以各级各部门要讲政治、顾大局,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做好各方面工作,同时不能突击进人、突击提干、突击发钱、突击花钱。纪检、组织、人事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纠正整改。审计部门在这次机构改革之后,要对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审计,确保各项纪律落实到位。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政府转型,具有影响全局、带动各方的重大意义。希望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同心同德,锐意改革,高度负责,奋发有为,确保圆满完成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各项任务,以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为加快温州转型发展、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孙永春同志在全市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孙永春同志在全市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我们今天召开这次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动员大会,主要是动员全市上下在思想上大发动、政策上大推动、工作上大行动,进一步掀起全民创业热潮,在建设文明富庶新烟台的新的历史进程中,把我市民营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刚才我们隆重表彰了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市区和“百强”民营企业。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烟台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干部职工和民营企业家表示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到2006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种类民营企业发展到18.1万户,从业人员191.2万人;去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862亿元,上交税金155.8亿元,分别占全市GDP和税收总额的78%和66%。民营经济在推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增加财政税收、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面对民营经济已有的成绩,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比外地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当前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我市民营经济的能量是否得到了充分释放,进一步发展蕴藏
和私营企业在全省既少于青岛、潍坊,也不及德州、临沂。今后在继续支持通过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而成长壮大的民营企业的同时,必须在发展原创型企业上下功夫。改制型企业和原创型企业有着内在的联系,“改制”不能代替“原创”但可以带动“原创”。我们今后能够利用好已有的改制型企业资源,坚持一手抓改制型企业上档升级、辐射拉动,一手抓原创型企业联姻靠强、借势发展,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巩固提升改制型、突破发展原创型路子。二是从我市内外资经济相互联系着,外资引进得开放之先成绩很大,内资企业借势发展条件优越,在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联动发展上潜力巨大。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对外开放一直是我们的优势所在。特别是在经过这几年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们在对外开放上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外资和民资企业在市场机制方面有着很强的认同感。借助这一优势,坚持把扩大对外开放同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对外开放上水平,也会推动民营经济进入新的发展空间。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代助开放优势,推动“民外合璧”,实现了民营企业遍地开花。人口只有156万的东莞市,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43.4亿美元,等于我们当年新增户数的7倍,相当于我们总户数的一半还多。我市去年民营企业实际利用外资7.5亿美元,占全市的35%,这与民营经济的地位并不相称。“十五”期间,我市GDP由不足千亿元增加到2000亿元,民营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一五”要再翻一番,达到4000亿元,民营经济仍然担负着重任。因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
集群初见端倪,为民营企业的孕育、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家还应知道,胶东历史上属齐国重商文化的影响范围,当年的登州府商贾云集,龙口、莱州生意兴隆达四海,烟台又是开埠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是中华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当今的烟台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得天下风气之先,人民勤劳智慧,群众眼界开阔,这是发展民营经济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烟台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潜力所在。因此,只要我们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奋发努力,全市民营经济完全可以实现突破性发展。
(二)要以新的姿态对待民营经济,把思想统一到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上来。这些年我们抓民营经济下了很大功夫,但与突破性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很大,进一步转恋观念、优化环境、改进工作势在必行。近几年来,各级各部门冲破思想上的束缚和观念上的禁锢,围绕民营经济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扶持民营经济的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这一点必须充分肯定。但对比先进地区和民营经济突破性发展的要求,我们在政策待遇、发展环境、推进措施和思想观念方面还有不小差距。时至今日,歧视民营经济的现象依然存在,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有些地方还不能完全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和公平的竞争机会。有的执法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对待民营企业只收钱、不服务,甚至“吃、拿、卡、要、冷、硬、横刁”。民营经济迫切需要的资金扶持、融资担保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我们做得还很不够。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既有条件的制约、
更快的发展,必须摆到全局位置、提到战备高度来抓。民营经济以民为本,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强市之路、富民之源、兴业之基、固本之策,对建设文明富庶新烟台具有重大意义。哪个地方民营经济搞得好,哪个地方就充满活力、百业兴旺,哪个地方百姓腰包就鼓,地方财政源就足。大家都知道,温州一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二没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他们创造经济奇迹靠的是民营经济,走的是家家办厂,户户经商的成功之路,苏州、无锡等地工业基础好、综合实力强,他们也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的巨大威力,着手“民营赶超”战略。最近三年,这两个市民营经济总量都实现了翻番,GDP、财政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群众收入持续大幅度提高。2006年苏州所属的昆山市,实现GDP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932亿元和151.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万元。两年前,昆山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和群众自主创业收入之比是78:22,如今已变成45:55,群众自主创业收入大幅度提高。实践证明,抓民营,得民心,顺民意,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强市、富民、兴业、固本的极其重要作用。因此,中央反复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刚刚结束的全国人代会,通过了《物权法》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确定了国资、民资、外资企业在市场中平等的竞争的地位,统一了中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税收标准。这既体现了人民的意愿,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也是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的重大
体工商户,全市民营经济就可以有一个大的改观。要通过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积极的扶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激各种资本,调动各方力量,掀起全民创业热潮。要通过产业带动扩展一片,市场拉动辐射一片,骨干推动影响一片,资源挖掘一片,努力实现民营经济总量的快速膨胀。要充分发挥机关事业单位有心创业者、城镇富余劳动力和人才、农村各种能工巧匠、大中专毕业生和复退军人等“五股力量”的作用,鼓励他们带头创办、领办、参加和帮办民营企业。这“五股力量”有需求、有载体、有门路、有信息、有头脑、有能力,能够充分动员起来,实现铺天盖地发展就大有希望。为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制定完善有关自主创业,引导大中专毕业生主动创业,扶持下岗职工二次创业,吸引农村能人大胆创业,不断掀起全民创业的热潮。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吸引市外资金和人才来我市创业发展,在内外结合、城市互动上下功夫,真正形成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
(二)抓骨干支撑,在“顶天立地”上突破,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竞争能力。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既要有铺天盖地的群体效应,又要有顶天立地的骨干支撑。今天我们表彰的百强民营企业,都是行业的龙头和骨干企业。其中68个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纳税总额26.5亿元,平均每个企业纳税近4000万元。这些企业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和地方财力的重要支柱。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市还有近1/5的乡镇(街道)年地方财政收入不足200万元。显然,这些地方都没有象样的肯干企业,如果
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莱州的石材、招远的粉比、龙口和福山的汽车配件等,都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的特色产业还不够强盛。温州柳市镇不到50平方公里,10万常住人员,但仅从事低压电器生产的企业就达1700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的超过200家,吸纳了外来人员11万人。因此,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必须在彰显行特色上狠下功夫,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专业村、产业镇和特色产业集群。要坚持走“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集群化”的路子,立足于各地的传统工艺、特色产品和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把生产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把特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构筑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要大力培植产业龙头,完善产业链条,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集中、协作配套紧密的产业集群,使松散的“点状”经济向联系紧密的“链条”经济、“块状”经济升级,带动特色产品和产业做大做强。
三、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为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创造良好条件
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的观念,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为民营经济突破性发展提供可靠保证。这
空间。要在寓管理于服务上下功夫,尽量减少前置审批环节,降低准入门槛,放宽登记限制。要坚持各种经济成份一视同仁,在税费、投融资、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对民营经济实行同等的待遇,保护民营企业参与公平竞争。
二是要合理收费、减轻负担,让创业者感到顺心。通过这几年机关效能建设,我市发展环境整体上有了明显改善,但环境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其中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收费问题。据全国工商联调查,当前个体私营企业需要缴纳各种费用达375项,这些还都是合理合法的收费,不包括各种摊派、赞助等。据了解,有的部门把收费作为考核下级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标准,甚至作为工作重点,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乱收费、重复收费、搭车收费等。最近我让有关部门搞了个调查,一般说来,开办一个普通的小店,各种费用就在万元以上。民营企业创业之初的艰难,局外人很难体会到,特别是对那些下岗职工和初次进入二、三产业的农民来讲,迫切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十分担心的是遭遇不测,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大家都知道,每一棵参天大树都要出自于嫩小的幼苗,啃噬幼苗毁坏的是生命,长成大树将收获其丰硕果实。因此,我们一定要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来做工作,满腔热情地对待创业者,真正做到对他们倍加关爱、热情呵护。这次会后,各级各部门都要对现有收费项目和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影响发展环境的收费项目该取消的取消,能减少的减少,必须收的尽量按下限征收,并实
真正通过优质服务让投资者满意,让创业者放心。根据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当前,一要加快信用评估和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渠道不畅是制约我市民营经济做强、做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要求和上级的有关部署,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市场需要和我市特点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和融资担保体系,鼓励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成立担保机构和开展担保业务,支持企业依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性融资担保,扩展融资服务项目,帮助民营经济缓解资金制约瓶颈。二是要加强人才交流和培训体系建设。从事和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要及时了解民营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建立人才库,鼓励各类人才到民营企业发展。要开展不同形式的人才招聘活动,广邀各类人才来烟创业,帮助民营企业扩大人才来源渠道。要大力开展面向民营企业的人才培训,加强与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科研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努力为民营企业培养更多适用人才。三要加快完善企业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在发挥好现有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作用的同时,积极引导支持既有实践经验又有丰富理论知识的人才创办种类管理咨询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创业铺导、企业诊断、市场营销、产权交易、对外合作、信息咨询等全方位、一条龙服务,当好政府的助手和企业的参谋。四是要加强行业协会建设。行业协会是企业自我管理的民间组织,是沟通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桥梁与纽带,在建立从业规范、开展自律监管、保障公平公平竞争、打击假冒伪劣等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
情况进行一次考核,并及时通报情况,激励先进,鞭策落后。要建立干部联民企制度,今年首先在市直机关把这一活动开展起来,支持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家交朋友、结对子,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民营企业的意愿,坚持从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搞好结对联系,确保活动真正收到实效。要组织开展民营企业“双强双百”创建活动,每年评选一批强县、强镇和百强民营企业、百佳个体工商户,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
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抓民营经济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千千万万民营企业家脱颖而出之日,就是烟台经济腾飞和民众富庶之时。首先要为企业家队伍的成长壮大创造宽松的环境,支持他们放手发展、尽展才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的浓厚氛围,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人争当创业家。要加大奖励激励力度,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既要舍得给予他们物质奖励,又要赋予他们应有的政治荣誉和社会地位。全市广大民营企业家要不断强化机遇意识、开拓意识、拼搏进取意识和勇创大业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光荣感、自豪感和自信心,把企业发展与全市大局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体现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全身心投入到创造财富、奉献社会中去。要不断自我加压,树立更高理想,追求远大目标,始终保持创业的热情和发展的欲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718-
第五篇:胡军同志在全区拆迁集中攻坚行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胡军同志在全区拆迁集中攻坚行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一、思想再统一,认识再深化,切实增强推进拆迁攻坚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全区上下牢牢把握“东扩”和“中提升”战略实施的难得机遇,连续三年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和“三服务”活动,千方百计争时间、抢速度、破瓶颈,形成了“五加二”、“白加黑”“和谐拆迁”、“一线工作法”等拆迁的“江东精神”、“江东经验”,创造了东部新城短短3个月签约3008户、东客整所提前20天完成拆迁任务等一系列的“江东速度”。正是有了拆迁工作的强势推进,江东的城市建设才得以较快地进入全面出形象、出成果、出亮点的崭新阶段。但当前拆迁任务依然十分繁重,特别是与周边城区的拆迁情况以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进度不快、声势不大等问题,整周“剃光头”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当前拆迁工作的严峻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拆迁上升到加快城市转型发展、推动服务强区建设、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高度来谋划、来安排、来推进。
(一)市委、市政府对江东建设发展的期望要求,倒逼着我们必须要有一种“等不起”的责任感。近段时间,巴音书记、毛市长、苏副市长等领导多次到江东指导督查城市建设工作,对东部新城、望江楼、宁丰等相关地块的拆迁工作 下达了一系列指示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们拆迁推进情况不甚理想,与市委、市政府当好龙头、作好示范的期望要求对照还有很大差距。东部新城拆迁扫尾一拖再拖,到目前为止还有16户村民住宅和9户国有非住宅没有签约。上上周巴音书记在调研“中提升”项目建设情况时又给宁丰区块的拆迁进展打了“D”等级的最低分。苏利冕副市长曾明确指出“望江楼拆迁没完成,江东拆迁工作等于没做”。因此,我们一定要以市领导的这些讲话精神为鞭策动力,以一种“等不起”的责任感,自我加压,负重前行。
(二)项目推进节点的要求,倒逼着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坐不住”的紧迫感。拆迁是项目推进的“先行官”,项目的推进有赖于拆迁,离开了拆迁,再好再优的项目也无法形成现实功能,再多再大的合同外资都无法转化为实际外资,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轨道交通配套项目、市旅游中心、火车东站配套工程等市委、市政府都有明确的完成时限,拆迁一延缓就会影响全市大局。东部新城拆迁扫尾进度,直接影响三井不动产与伊滕忠等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节点,关系新城集聚产业、培育功能整体速度。惊驾、戎家地块未按节点要求完成拆迁,造成相应地块无法推进挂牌,开发项目不能落地。福利中心项目作为2008年的政府实事工程,也受拆迁影响迟迟不能开工建设。同时,一些拆迁的尾巴也在影响着城区整体形象面貌。世博会即将召开,在确保“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的维稳高压下,我们真正能够强势推进拆迁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一个多月时间了,且世博会持续时间长达6个月,如果再不抓牢这段决战的有利时机,趁势而上,拆迁攻坚就会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我们必须要以一种“坐不住”的紧迫感,争分夺秒,全力以赴。
(三)周边城区的激烈竞争,倒逼着我们必须要有一种“慢不得”的危机感。当前,区域经济竞争异常激烈,兄弟城区都把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聚焦在到大平台、大项目的打造上,而这些首先就体现在拆迁工作上。海曙区、江北区近两年拆迁开展得如火如荼,声势浩大,措施有力,推进的进度让人羡慕。相比之下,我们在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工作机制以及拆迁成效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拆迁还只是当下之笔,以后比拼的就是人气、商气和对资本、高端要素的争夺,和义大道、舟宿夜江、月湖盛园等项目的加速崛起,让我们倍感压力。如果我们不加快拆迁,就会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就可能失去先发优势,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丧失主动权。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一种“慢不得”的危机感,以拆迁的势头、力度和实效来与周边城区相竞争,为重点项目的尽快落地和实施争抢时间,努力拆出竞争新优势。
(四)与日俱增的困难,倒逼着我们必须要有一种“拖不起”的使命感。拆迁工作战线拖得越长,拆迁户的利益诉求就会越来越高,历史的旧账也会越积越多,各种各样的矛 盾也因相互交织而变得错综复杂,使得原本就难的拆迁工作难上加难,付出的成本也会随之增加。与此同时,宏观政策环境的变化还带来了较大的风险隐患和机会成本,去年下半年以来房价直线上涨,群众对拆迁赔偿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观望等待现象十分严重,国家房屋征收和补偿政策的调整同样给城市拆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牢固树立“100-1=0”的理念,以一种“拖不起”的使命感,狠下决心、花大力气,努力拆出生产力,拆出主动局面。
总而言之,各街道部门需要对拆迁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拆迁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迎难而上,再掀拆迁新高潮。
二、氛围再营造,重点再突出,全力打赢拆迁攻坚战
面对这场“天下第一难”的拆迁,我们一定要拿出求真务实的作风,拿出只争朝夕的精神,拿出决战决胜的姿态,突出“狠”、“恒”、“细”的工作要求,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强力推进,坚决打赢这场硬仗。
(一)营造氛围,再造全员拆迁的大攻势。要按照领导示范、干部带头、群众跟进、社会支持的总要求,形成拆迁的大攻势。一是要狠抓人人关心拆迁氛围的营造。要打好拆迁这场硬仗,关键要有浓厚的工作氛围。要在全区上下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拆迁的良好氛围,拆出势如破竹的气势来。二是狠抓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全体机关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把拆迁攻坚作为一项不容商量的政治任务、不留余地的刚性任务来抓。在拆迁攻坚中,区管领导干部涉及本人的要率先评估、率先签约,涉及亲属、下属的要积极主动并确保做通思想工作,切实带好头、做好示范;机关干部涉及本人、亲属和关联户的要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签约,不光是不允许在干部及其家属中出现“钉子户”,更要带好头,做好表率示范。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把这次拆迁攻坚作为考察领导干部是否有大局观念、组织观念的一次大检验,作为考察领导干部是否有凝聚力、向心力和威信力的一次大检验,作为考察领导干部是否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科学方法的一次大检验。三是要狠抓签约房屋的拆除。认真落实签一户搬一户、搬一幢拆一幢的要求,加快房屋拆除速度,为推进拆迁评估、签约助推加力。四是要狠抓拆迁攻坚的竞赛。将各街道、各部门拆迁集中攻坚行动的开展情况,拿出来比一比,赛一赛,继续进行每周之星等各类评比活动,营造比学赶超帮的浓厚氛围。
(二)突出重点,实现区块拆迁的大突破。围绕重点区块、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找准切入点,打开突破口,努力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格局。一是全力抓东部新城扫尾。市领导早在去年调研东部新城时就明确提出要在去年年底完成拆迁扫尾,这个任务从年底拖到了春节,又一度拖到了 现在。剩余的16户村民住宅和9户国有非住宅拆迁扫尾,务必要再举全区之力予以推进,确保分别在4月底、6月底两个节点完成。二是全力拔钉子。相关街道、部门既要讲政策,又要讲策略,灵活运用真情感动法、骨干带动法、跟踪服务法、曲线动员法等办法予以突破,多管齐下,敢于碰硬,坚决“拔钉子”。绝不能坐等行政裁决、司法强拆这些辅助手段。三是全力攻堡垒。把轨道交通江厦桥东站配套项目、宁丰区块、7815工厂地块、城中村改造区块作为重点堡垒来攻克,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拆迁任务。要在非常之时采取非常之策,综合运用好行政裁决、行政拆违、司法强拆等手段促拆迁。对个别无理取闹、拒不拆迁的,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实施强制拆迁;对个别组织煽动闹事,酿成群体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依法严肃处理,决不能因极个别人的无理取闹、漫天要价而影响全区拆迁秩序和进度。
(三)明确任务,形成全面拆迁的大合力。上半年拆迁攻坚任务书已经下发,拆迁任务和完成时限都是经过区委、区政府反复研究定下的“硬任务”,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全局观念,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切实拧成一条绳。要进一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班子成员齐力抓的工作合力,在推进拆迁中考察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在推进拆迁中检验干部、锻炼干部、发现干部,在推进拆迁中检验作风建设的成果。属地街道要承担好主体责任,部门要强化无间隙、全天候服务,按照各自的分工切实履行好职责,承担起前期调查摸底、协助签订拆迁协议、安置房抽签、维护稳定等具体实施工作,抓好日常拆迁工作的综合协调,不允许相互推诿、贻误战机。要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历史问题解决和当下目标任务的关系。
(四)加强统筹,构筑强势拆迁的大保障。拆迁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强势推进,就必须要有强力保障。一是要加大人财物的支持。只要是涉及到拆迁扫尾、拔钉子、攻堡垒的,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无论区里盘子多紧张,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物给物,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全力给予全力保障和支持。二是要做好与拆迁密切相关的配套工作。尤其是要加快相关安置房建设的进度,维护好群众的现实利益和合法权益。要加强拆迁评估力量,提高评估速度和效率。三是要加强督查考核的力度。四套班子领导将加大督查指导的工作力度,深入拆迁一线,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区人大、政协要组织代表委员对拆迁攻坚行动进行专项视察检查。建立拆迁工作周例会制度,两办会同区重点办要加强对重点拆迁攻坚任务的督查,实行每周一通报、每月一检查、每季一考评。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对作风硬朗、工作得力的要表扬激励,对作风不实、工作不利的要进行批评问责。四是要强化政法维稳的保障。政法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保障,对确实要依法强 制拆迁的拆迁项目,要按照特事特办的要求,简化程序,提速办理,确保协调有序、高效推进。维稳、信访部门要全面深入地掌握拆迁地块的社会稳定情况,要和街道一起及时发现和处理好拆迁中的不稳定因素,努力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扎实做好维稳工作。五是要突出舆情舆论的引导。要带着感情开展拆迁工作,不厌其烦、不厌其细、不畏其难地做好群众工作,特别是最大限度地赢得拆迁户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深入开展拆迁法律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和释疑解惑,让群众及时掌握政策,合理引导拆迁诉求。要坚持“阳光拆迁”,切实做到全过程公开、公正、透明,注重保持拆迁政策的平衡性、房屋评估的公正性,把群众早拆迁早受益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