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5章实训案例
HS公司审计案例
以Enron和WorldCom为代表的舞弊丑闻,促使美国国会痛下决心,于2002年7月颁布了旨在打击公司犯罪的SOX法案,并要求美国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财务官(CFO)对其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宣誓。时值SOX法案颁布近一周年之际,这部乱世重典终于寻觅到了第一个痛击的对象——HS公司。
一、“震慑与畏惧”行动
2003年4月4日,《华尔街日报》以美军对伊拉克发动第二轮空袭的行动代号“震慑和畏惧”来形容SOX法案在打击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中发挥的威力。华盛顿大学一位法律专家Kathleen Brickey指出:“这些法律向犯罪分子们发出强烈的信号,敦促他们尽快与政府合作。”2002年8月,HS公司的CEO Richard M.Scrushy和CFO William T.Owens按照《SOX法案》的要求,宣誓他们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2002年第二季度的财务资料真实可靠。宣誓后,Owens寝食不安。慑于Enron和WorldCom造假丑闻曝光后社会公众的反响和压力,2003年3月18日,不堪重负的Owens终于向司法部门投案自首,供出HS公司的会计造假黑幕。已经抖露出的25亿美元虚假利润使HS公司成为仅次于WorldCom的第二大“会计造假大王”。
从舞弊丑闻曝光到提出起诉,HS公司一案只经历了短短几个星期就随着“污点证人”的“坦白从宽”而渐趋明朗。如此神速的进展除了归功于监管部门与司法部门的紧密合作外,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SOX法案。SOX法案利剑高悬,在其震慑下,已畏罪自首的HS公司前任和现任高管人员多达11名(其中包括前后五任CFO),超过了Enron舞弊案(7名高管人员涉案)和Worldcom舞弊案(5名高管人员涉案)。SOX法案要求上市公司的CEO和CFO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宣誓,看来具有一定的威慑力,给造假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Owens等人正是不堪违心宣誓的重负,不愿意继续在虚假报表上签字和宣誓,才主动向司法部门投案自首的。
舞弊者不打自招使HS公司舞弊案的侦破取得突破性进展,证券交易委员会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对HS公司和Scrushy提起第一轮起诉。目前,该案的焦点人物Scrushy仍拒不认罪,并斥责已认罪的多名前高管人员是“流氓同事”。然而,也正是这位“无辜先生”在被联邦调查局录下的与Owens的对话中,“语重心长”地教诲对方:“我们必须获取那些我们希望得到的数字。你是我的人,你了解我们(造假)的技术和秘诀,别做傻事(指去投案自首)。”该案目前仍在紧锣密鼓的调查中,SOX法案对该案涉案人员将做出何种历史性判决,我们将拭目以待。
二、Scrushy和他的理疗帝国
Scrushy是HS公司的缔造者,被誉为变革美国理疗业的灵魂人物。他创造性地提出将理疗和恢复性治疗等手术辅助环节从医院中独立出来运作的构想,并探索出一套低成本、高疗效的诊所运营模式。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Scrushy带领HS公司疯狂扩张,终于让HS公司旗下的理疗诊所像麦当劳一样开遍美国的每一个角落。截至2002年,HS公司在全球拥有了1229家诊所,203家外科手术中心和117家疗养院,成为全美最大的保健服务商。Scrushy是个开拓进取的创业者,却也是今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之徒。在HS公司,他实行独裁式的强权管理。曾与其共事过的董事和高管人员对Scrushy敬畏有加,“在HS公司,你根本分不清CEO的职能和董事会的职能有何区别”。董事们即便“懂事”,也不敢管事,任凭Scrushy左右公司的重大决策。此外,Scrushy及其同伙还投资了数十家医疗企业,编织成一张以Scrushy为中心的复杂的关联交易网,成为他们中饱私襄的“提款机”。
三、舞弊手法透视
HS公司至少从1997年开始就使用各种会计造假手法对经营利润和资产负债表科目进行操纵,以满足华尔街的盈利预期。其主要造假方法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
1.开“家庭会议”,编造虚假分录。在Scrushy的领导下,HS公司的高管人员每个季度末都要开会,商讨会计造假事宜,他们亲切地称这种独特的会议为“家庭会议”,与会者被尊称为“家庭成员”。证券交易委员会在起诉状中指出,HS公司使用的最主要造假手段是通过“契约调整”(Contractual Adjustment)这一收入备抵账户进行利润操纵。“契约调整”用于估算HS公司向病人投保的医疗保险机构开出的账单与医疗保险机构预计将支付的账款之间的差额,营业收入总额减去“契约调整”的借方余额,作为营业收入净额反映在HS公司的收益表上。“契约调整”是一个需要大量估计和判断的账户,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HS公司的高管人员恰恰是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毫无根据地贷记“契约调整”账户,虚增收入,蓄意调节利润。为了不使虚增的收入露出破绽,HS公司又专门设立了“AP汇总”账户。“AP汇总”作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次级明细户存在,用以记录与“契约调整”相对应的资产增加额。
从1997年至2002年6月30日,HS公司通过凭空贷记“契约调整”的手法,虚构了近25亿美元的利润总额,虚构金额为实际利润的247倍;虚增资产总额15亿美元,其中包括固定资产10亿美元,现金3亿美元。
其实,早在会计造假曝光前,HS公司就曾因多次诈骗联邦医疗保险金的行为而臭名昭著了。根据美国医保服务中心(CMS)的调查,长期以来,HS公司向CMS提交理疗服务成本报告时就存在如下问题:(1)成本报告中有相当数量的服务种类是其从未对医保病人开放的(将一部分非医保病人发生的支出计到医保病人的头上,以骗取Medicare(老年人医疗保险计划)和Medicaid(国民医疗补助计划)的补偿;(2)在HS公司上报的理疗服务中,有50%缺乏指定医师的诊疗记录(即虚构莫须有理疗支出);(3)HS公司经常将助理医师给多个病人提供的诊疗服务按照执业医师单人诊疗的标准列示,以向Medicare和Medicaid寻求高额补偿。
2.处心积虑,规避审计。为掩饰会计造假,HS公司动员了几乎整个高管层,共同对付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其别有用心的欺骗行为具体表现在:(1)为了避免直接调增收入,他们设计了“契约调整”这一收入备抵账户,利用该账户依赖主观判断,且在会计系统中不留交易轨迹的特点,加大虚假收入的审计难度;(2)编造虚假会计分录时,HS公司利用了许多过渡账户,虚构的利润通过频繁借贷,最终虚增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甚至是现金账户;(3)HS公司的会计人员对安永审查各个报表科目所用的重要性水平了如指掌,并千方百计将造假金额化整为零,确保造假金额不超过安永确定的“警戒线”。这样,即使虚假分录被抽样审计所发现,他们也可以“金额较小,达不到重要性水平”为由予以搪塞。
当然,也会有纸包不住火的时候。在2000年度的审计中,安永就曾质疑HS公司某家门诊机构固定资产的增加缺乏足够的凭证支持。为此,HS公司的会计人员当即在电脑上篡改了固定资产的采购发票为自己圆谎。更恶劣的是,当安永向HS公司索要固定资产的明细分类账时,HS公司的会计人员居然迅速炮制了一本分类账,将所有由“AP汇总”捏造出的“新增固定资产”在这本分类账中逐一补上。
四、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HS公司舞弊案曝光后,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用“被骗、愤怒和无辜”三个词来阐述其对整个事件的态度和立场。然而,正如华尔街的媒体所指出的,HS公司虚构了25亿美元的利润,“如果审计师不能发现如此大规模的会计舞弊,那股东雇佣他们有什么用呢?投资者的信心又该如何支撑呢?”
1.安永忽略了若干财务预警信号。早在安永为HS公司2001年度的财务报告签发无保留审计意见之前,种种迹象就已表明HS公司可能存在欺诈和舞弊行为。然而,安永却以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这些舞弊症兆,错失了发现HS公司大规模会计造假的诸多机会,也把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上。
(1)2001年,HS公司被指控开始Medicare的账单一直过高,具欺诈性。同年12月,它支付了790万美元的罚款以了结Medicare对它的起诉。在安永出具审计报告的前3个月,司法部就已介入对HS公司欺诈案的调整,但安永对这个强烈的警示信号仍无动于衷。虽然
Medicare欺诈案本身并不意味着HS公司一定存在会计舞弊,但足以使安永的注册会计师对HS公司管理当局的诚信经营产生质疑。
(2)2002年8月,HS公司对外发布公告,称Medicare对有关理疗门诊服务付款政策的调整每年会影响公司利润达1.75亿美元。事实上,Medicare政策的变化并不足以对HS公司的经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当时就有一些财务分析师质疑HS公司此举的意图是为了降低华尔街的预期,掩饰其经营力不从心的迹象。纽约巴鲁克学院会计学教授Douglas Carmicha el指出:“利用政府颁布或修订会计准则、法令或监管要求之机发布声明,称企业的财务稳定性或利润率可能因此受损,是许多丑闻公司惯用的伎俩。”
(3)安永的合伙人James Lamphron在法庭上作证时称安永曾收到一份电子邮件,警告HS公司可能存在会计舞弊。该电子邮件特别提醒安永的注册会计师们注意审查三个特殊的会计账户,其中就包括“契约调整”和“AP汇总”。当Lam phron就此事向HS公司的CFOOwens求证时,Owens称电子邮件的署名人Michael Vines是HS公司会计部一个“对自己工作不满意的牢骚狂”。Lamphron轻信了Owens的解释,审计小组在未经任何详细调查的情况下,草率地下了结论:“HS公司没做错什么事。”
(4)与营业收入相比,经营利润的成长异常迅猛。2000年,该公司的税前收益比1999年增长了一倍多,达到5.59亿美元,但营业收入仅增长了3%。2001年的税前收益接近1999年的两倍,而营业收入只增长了8%。这些显而易见的矛盾本应触发广泛而深入的审计,但却被安永忽略了。
(5)在HS公司,创始人兼CEO Scrushy在公司内外均以集权式的铁腕管理风格著称。而且,HS公司的一些董事,包括审计委员会的两名成员,也都与公司存在明显的业务关系。所有这些迹象都表明HS公司内部控制弱化,极具舞弊风险。令人遗憾的是,长年为HS公司执行审计业务的安永注册会计师们却对上述事实熟视无睹。
2.安永与HS公司的暧昧关系。本案的主要涉案人之一,HS公司的前任CFO——Weston L.Smith曾是安永旗下的一名注册会计师,并参与过对HS公司的审计业务。此外,HS公司一直是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伯明翰办事处的最大客户。2001年,HS公司向安永支付的费用为370万美元,其中包括120万美元的会计报表审计费和250万美元的其他服务费用。
3.显失谨慎的注册会计师。安永的主审合伙人Miller证实,在对HS公司执行审计时,审计小组需要的资料只能向HS公司指定的两名现已认罪的财务主管索要。审计小组几乎不与其他会计人员进行交谈、对其进行询问或向其索要资料。对于HS公司这种不合理的限制,安永竟然屈从。稍微有点审计常识的人都知识,通过客户指定的渠道是不能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司法部的调查结果显示,HS公司虚增了3亿美元的现金。众所周知,现金是报表科目中最为敏感的一个项目,对现金的审查历来是财务报表审计的重点。一旦现金科目出现错报或漏报,会计报表便存在失实的可能。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采用函证等标准化程序,核实存放在金融机构的现金余额。鼎鼎大名的安永居然会发现不了如此巨额的现金虚增行为,令人难以置信。
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已于2003年4月22日致函安永,要求提供一系列与HS公司审计有关的档案和资料,试图确定安永是否了解HS公司的会计欺诈行为。“四大”之一的安永又一次被推到了聚光灯下。与已经身败名裂的安达信相比,安永的历史记录亦不光彩。1999年末,安永曾因山登公司财务舞弊案而被新泽西州地方法院判决向山登公司的股东支付3.35亿美元的赔款,创下了迄今为止审计失败的最高赔偿记录。现在,在HS公司舞弊案上,安永似乎又在重复其在山登公司所犯的错误。
HS公司倒下了,它给投资者留下的阴影挥之不去,2003年4月13日,该公司股价跌至每股0.17美元,与每股30.81美元的最高价相比,股票市值减损近120亿美元。HS公司已然成为一个经典的反面教材,留下许多发人深省的警示。
思考与讨论:
1、安永针对HS公司的审计为什么会失败,谈谈其中的主要原因。
2、针对案例中,HS公司对“重要性水平”的规避,你认为有哪些预防措施可以采取。
第二篇:审计实训案例
审计实训案例
一、审计人员在审查某企业管理费用明细账是发现如下记录:
1、企业车间部门固定资产修理费用1200元
2、为购货单位垫付运杂费8300元
3、支付车船使用税3580元
4、支付未完工程借款利息3270元
5、购入材料的外地运杂费2560元
6、支付短期借款利息4980元 要求:提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
二、2008年6月15日上午8时,审计人员李某、刘某参加了对大华公司库存现金的清点工作,其结果如下:
1、现金盘点实有数1838.15元
2、查明现金日记账截止当年6月15日的 账面余额为2516.2元
3、查出当年6月14日已经办理收款手续尚未入账的 收款凭证金额为350元
4、查出当年6月14日已经办理付款但付款手续尚未入账的付款凭证金额为212元
5、查出当年6月11日出纳员以白条借给某职工250元
6、银行核定该公司库存现金限额1000元 要求:(1)根据清点结果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
(2)指出清点现金中所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审计人员在2007年3月14日检查了某企业2月份银行存款日记账的 收支业务并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2月28日银行对账单余额为223546元,银行存款日记账为220000元,核对后有下列不符情况: 1、2月8日银行对账单上收到外地汇款8500元(查系外地某乡镇企业),但日记账上无此记录 2、2月22日,对账单上有存款利息460元,日记账上为454元(查系记账错误)3、2月25日,对账单付出8500元(查系转账支票),但日记账无此记录 4、2月26日,日记账上付出40元,对账单上无此记录(查系记账错误)5、2月28日,日记账上有存入转账支票4000元,但对账单上无此记录 6、2月28日,日记账上付出转账支票2000元,但对账单上无此记录
7、对账单上2月28日收到托收款5500元,但日记账上无此记录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2)指出该企业银行存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四、2007年3月11日下午5点30分,审计人员参加对光华工厂库存现金的 清查盘点工作.清查结果如下:
1、实点库存现金结存数19226.06元
2、查明现金日记账截止2007年3月10日的账面余额为21679.24元
3、查出已办理收款手续尚未入账的收款凭证4372.31元
4、查出已办理付4126.14元款手续尚未入账的付款凭证4126.14元
5、发现现金日记账中夹有下列借据,共计2560元:职工刘洪借学费250元,职工王敏借学费110元,张华借药费1000元,王凯借药费1200元。均无领导批示。
6、发现保险柜中有3月1日收到销售产品的 转账支票一张7500元
7、发现保险柜中有待领工资215元,单独包封
8、银行核定库存现金限额10000元 要求:(1)根据清查结果,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2)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审计意见
某会计师事务所接受A公司的委托,对其2003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审计。在审查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项目时,发现A公司2003年12月31日的银行存款数为33500元,银行存款帐面余额35000元。派审计人员向开户银取得对帐单一张,2003年12月31日的银行存款余额为42000元。另外,查有下列未达帐项和记帐差错。
(1)12月21日公司送存转帐支票5800元,银行尚未入帐。
(2)12月23日公司开出转帐支票5300元,持票人尚未到银行办理转帐手续。
(3)12月25日委托银行收款10300元,银行已收妥入帐,但收款通知尚未到达公司
(4)12月30日银行代付水费3150元,但银行付款通知尚未到达
(5)12月15日收到银行收款通知,金额为3850元,公司入帐时,将银行存款增加数错记成35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核实200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项目中银行存款的公允性。
检查日现金应存数=帐面结存数+已收款未入帐金额-已付款未入帐金额
报表日现金帐面结存数=检查日现金应存数+报表日至检查日现金支出数-报表日至检查日现金收入数
P15页练习一
检查日现金应存数=2000+3000-4000=1000元
报表日现金帐面结存数=1000+16550-165200=1300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 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借记本科目(成本),按其发生的交易费用借“投资收益”,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借“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银行存款”。
2、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按票面利率计算债券利息,借 “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贷“投资收益“
3、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按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
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票据利息 贴现收入=票据到期值-贴现息
贴现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 贴现期=票据期限-企业已持有期限
第三篇:国贸案例实训
实训二作业
案例分析(每小题10分)
1、某口岸出口公司按CIF London向英商出售一批核桃仁,由于该商品季节性较强,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买方须于9月底前将信用证开到,卖方保证运货船只不得迟于12月2日驶抵目的港。如货轮迟于12月2日抵达目的港,买方有权取消合同。如货款已收,卖方须将货款退还买方。问这一合同的性质是否属于CIF合同?若对方一定要我方保证到货时间,则应选用什么术语?
不属于。
1、CIF中有规定,风险以越过船舷为界。国际惯例是货物越过船弦后,货物的风险和损失由买方承担,只要卖方在规定的时间内装船,就完成了他的义务。而【卖方保证货运船只不迟于12月2日驶抵目的港】这点与CIF有矛盾。
2、【如货轮迟于12月2日抵达目的港,买方有权取消合同,如货款已收,卖方必须将货款退还买方】此点亦不符合CIF的规定,因为CIF是象征性交货,只要买方提供齐全、正确的货运单据,买方不能拒收单据、拒付货款。
若对方一定要我方保证到货时间,应该选择D组到达贸易术语。
2、我某公司按每公吨242美元FOB Vessel New York 进口200公吨钢材,我方如期开出48400美元的信用证,但美商来电要求增加信用证金额至50000美元,不然,有关出口捐税及签证费用应由我另行电汇,试分析美方此举是否合理? 此项要求是合理的。
注意,合同中你们用的是 FOBVesselNewYork,这是《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对FOB的六种解释中的一种。不是我们中国用的《2000通则》中的FOB。其中有较大的差异。
如果,采用FOBVesselNewYork,《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中规定卖方只是“在买方请求并负担费用的情况下,协助买方取得由原产地及/或装运的国家签发的,为货物出口或在目的地进口所需的各种证件”,即买方应负担一切出口捐税及各种费用。
所以我方应该增加信用证金额至50000美元,不然,有关出口捐税及签证费用应由我另行电汇。所以此项要求是合理的。
分析:不一定。
关键在于该合同是遵循《2000通则》还是《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如果遵循《2000通则》,则由出口方负责出口清关,美方要求不合理。如果遵循《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则卖方要求合理,FOB Vessel … 术语要求由进口方负责货物出口清关。
3、某公司以FOB条件出口一批冻鸭。合同签订后接到买方来电,称租船较为困难,委托我方代为办理租船,有关费用由买方负担。为了方便合同履行,我方接受了对方的要求。但时至装运期我方在规定装运港无法租到合适的船,且买方又不同意改变装运港。因此,到装运期满时货仍未装船,买方因销售季节即将结束便来函以我方未按期履行交货义务为由撤销合同。试问:我方应如何处理?
我方应该拒绝买方的无理要求。
按照FOB术语成交的合同,按常规由买方负责租船订舱,卖方可以接受买方的委托代为租船定仓,但卖方不承担租不到船的责任。就本案例来讲,因为卖方代为租船没有租到,买方又不同意改变装运港,因此卖方不承担因没有租到船而造成延误装运的责任,买方也不能以此为由撤销合同。
FOB就是货交承运人,买方安排运输的,他可以委托卖方来办,如果合同没有更改为CIF或者是CFR的话,卖方不承担这个风险的,就算没有船可以运,这个责任也只能由买方来承担。所以,他们的理由不成立,合同必须履行。而承运人是谁,则要由买方自己去解决了。
(1)我方可以对买方提出的撤销合同不予接受,并要求买方赔偿相关的损失(2)本案例涉及FOB术语,在FOB术语条件下,除非合同双方有明确的相关约定,否则按照国际惯例,卖方只负责交货,买方负责派船接货,这也就是说,即便卖方接受了买方的委托负责办理租船订舱运货,都属于代办性质,其风险和费用仍应由买方承担。(3)在上述的安例中,我方作为卖方只是接受了买方的委托,负责代为输买方租船订舱事宜,按昭惯例是不承担租船订舱的风险的。在货物的装运期内,我方在规定的装运港无法租到合适的船,及时通知了买方,而买方并没有作出积极的反映,不愿意改变装运港至可能租到船的港口或改变运输方式,导致装运期满时货物仍无法运出,这应该由买方承担一切后果。买方更无权以“未按期租船履行交货义务为由撤销合同。并且,假若我方按照合同规定将货物运至装运港,不论最后如何解决合同,我方都可保留追究买方未按时派船接货而导致我方货物仓储等费用的损失。所以说我方对于卖方无理的撤销合同要示可以拒绝,并或要求买方赔偿相关损失。
4、我某公司按CIF条件向欧洲某国进口商出口一批草编制品,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切险,并规定了用信用证方式支付。我出口公司在规定的期限、指定的我国某港口装船完毕,船公司签发了提单,然后去中国银行议付款项。第二天,出口公司接到客户来电,称装货的海轮在海上失火,草编制品全部烧毁,客户要求我公司出面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否则要求我公司退回全部货款。问:对客户的要求我公司该如何处理?为什么?
我方不应同意对方的要求。按《2000通则》的规定,采用CIF术语,买卖双方以装运港船舷为界划分货物风险,凡是货物在装船后发生的风险,应当由买方负责。CIF合同是一种象征性交货合同,特点是“凭单交货,凭单付款”,只要卖方按合同要求将货物装船并提交了
合格的单据,即使货物已在运输途中损坏或丢失,买方也必须履行付款义务。因此,在本案中,我方不应同意对方的要求,应由对方持我方转让的保险单据向保险公司索赔。
CIF条款项下卖方承担的风险也只货到船弦之前,虽然由我们投的保险但是最终的收益人还是买家,所以首先你要和客户说明白我们不承担开船后出现的风险。你应该把保险单背书后寄给客户。
然后你在和人保联系这个事情,后面的时候让人保和客户直接联系就可以了!
5、我某公司按CFR术语与英国A客户签约成交,合同规定保险由买方自理。我方于9月1日凌晨2点装船完毕,受载货轮于当日下午起航。因9月1、2日是周末,我方未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3日上班收到买方急电称:货轮于2日下午4时遇难沉没,货物灭失,要求我方赔偿全部损失。试分析此案例。
CFR术语下,卖方有义务在装船后24小时内,及时向买方发出已装船通知以供对方办理保险,否则因卖方没有及时向买方发装运通知而耽误办理保险所造成的损失均由卖方承担。
按照CFR属于成交,卖方负责安排运输,但运输保险是由买翻来办理,这就使卖方在装船后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责任。因为办理运输保险,就是针对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和损失,而一旦因卖方未及时通知而导致买方不能及时投保,那么卖方就必须要承担因此而产生的全部损失。所以我方要承担该项交易的全部损失。
6、某年,我某出口公司A对英国B公司按每公吨90英镑CIF利物浦成交某农产品一批,合同规定水分最高不超过15%,碎粒最高不超过20%,杂质最高不高于1%。成交前我方也曾向买方寄送过样品,订约后我方又电告对方成交货物与样品一致。货物装运前,由中国商品检验局检验签发品质规格合格证书。货到英国后,B公司提出,货物的质量比样品低,卖方有责任交付与样品一致的货物,因此要求降价。而此时我方留存的复样已遗失,我方出口公司以合同中并未规定凭样品交货而只规定了凭规格交货为由,坚持我方所交货物品质符合合同规定,并有装运前商检局出具的商检证明,不同意降价。B公司又请该国某检验公司进行检验,出具了所交货物品质比样品低7%的检验证明,并据此要求我方赔偿,我方拒赔。请问,我方是否应该赔偿B公司的损失?双方从本案例应吸取什么教训? 从合同规定看,该交易是凭规格买卖,但卖方在签约前曾向买方寄交过样品,并没有声明此样品仅为参考样品,签约后又通知对方货物与样品一致,此通知可理解为:交货与样品一致是合同中品质条款的补充。因此,我们可以判断,该笔交易是既凭规格又凭样品买卖。根据国际贸易法的规定和国际贸易习惯,凡是既凭规格又凭样品达成的交易卖方所交货物必须既符合规格的要求,又要与样品一致。否则,买方有权拒收货物,并可提出索赔要求。所以,我公司应该赔偿B公司的损失。
教训:
1、“我某出口公司A对英国B公司按每公吨90英镑CIF利物浦成交某农产品一批”
贸易方式 应为FOB
CIF 国际贸易 术语 指成本、保险费加运费,CIF 是指在装运港当货物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
FOB“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是当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这意味着买方必须从该点起承当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这意味着买方必须从该点起承当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
2、在订立合同时最好只用一种方法来表示品质
3、“中国商品检验局检验签发品质规格合格证书”,合同中应注明检验检疫的标准参照 我方或者是对方
7、中国某公司从国外进口小麦,合同数量为200万公吨,允许溢短装10%,而外商装船时共装运了300万吨,对多余的80万吨,我方应如何处理?
目前,对机动幅度范围内超出或低于合同数量的多装或少装部分,一般是按合同价格结算,为了防止有权选择多装或少装的一方当事人利用行市的变化,有意多装或少装以获取额外好处,也可在合同中规定,多装或少装的部分,不按合同价格计价,而按装船时或货到时的市价计算,以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
我方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
1、拒绝接受货物,因为合同规定只允许溢短装10%,也就是卖方可以装180-220万公吨,而该案例中卖方装了300万吨,明显超过合同规定。
2、二:接受货物,按合同价格计算或者按照装船时或货到时的市价计算。
8、我国向科威特出口茶叶600箱,合同和信用证均规定“从4月份开始,连续每月200箱”,问:我方于4月份装200箱,5月份没装,6月份装200箱,7月份装200箱,可否? 1不行根据题意该合同的装运为分批装运根据规定分批装运时每批必须定时定量完成装运若有一批未及时或为按量装运该即从该批货物起及以后各批装运均为无效 在此案例中合同和信用证均规定在规定“从4月份开始,连续每月200箱”,具体列名了分批的期限和数量,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如信用证规定在指定的时期内分期支款及/或装运,而任何一期未按期支款及/或装运,除非信用证另有规定,信用证对该期及以后各期均告失效。”所以,“我方4月份装200箱,5月份没装,6月份装200箱,7月份装200箱”是不行的。
9、我国对澳大利亚出口1000公吨大豆,国外开来信用证规定:不允许分批装运。结果我们在大连、新港各装500公吨于同一航次的同一船上,提单也注明不同的装运地和不同的装船日期。请问这是否违约?银行能否议付。分批装运是一个合同项下的货物先后分若干期或若干次装运。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同一船只、同一航次中多次装运货物,即使提单表示不同的装船日期及(或)不同的装货港口,也不作分批装运论处。所以此案例中,虽然我方在大连、新港各装500公吨于同一航次的同一船上,提单也注明不同的装运地和不同的装船日期,但是不能算作分批装运,不算违约,银行可以议付。
10、某公司接到一份经B银行保兑的不可撤销信用证。当该公司按信用证规定办完装运手续后,向B银行提交符合信用证的单据要求付款时,B银行却声称:该公司应先要求开证行付款,如果开证行无力付款时,则由他保证付款。问B银行的要求对不对? B银行的要求是不对的,保兑信用证中,保兑行和开证行都有着第一付款人的责任,何为保兑,保兑就是指保兑行自对信用证加具保兑之时起即不可撤销地承担承付或议付的责任,受益人将单据寄给开证行或者保兑行都是正确的,任何一家收到单据就必须付款。并不是说 应先要求开证行付款。如果开证行无力偿还时,则由他保证付款
B银行的要求是毫无道理的。理由如下:按照《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对信用证加具保兑的银行,在遵守信用证一切条款的条件下,对受益人承担付款、承兑的责任,保兑行在信用证业务中,承担第一付款人的责任。因此就本案例来讲,B银行为信用证的保兑行,他也就承担了首先付款的责任,对受益人提交的符合信用证要求的单据承担付款责任,而不是俟开证行无力付款时他再保证付款。他对受益人的要求,是混淆了“保兑”和“担保付款”两种概念,他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B银行要求是毫无道理的。B银行为信用证的保兑行,他也就承担了首先付款的责任,对受益人提交的符合信用证要求的单据承担付款责任,而不是俟开证行无力付款时他再保证付款。混淆了“保兑“和”担保付款“两种概念。
第四篇:海关实训案例
一、违规操作与辩解原因
近期,在东莞,海关缉私部门查到一批加工贸易企业及相关人员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并将其以走私普通货物罪移送起诉,这些案件具有一些基本的共性。我们在此举出其中一例以作论述。
基本事实:东莞全保公司是个体工商户,代理销售台湾全保公司的胶水,负责人是林某。辰森公司、建龙公司等20多家企业均是东莞市的外资加工贸易企业,用海关备案合同免税进口胶水、木材或皮料等原料,加工生产家具或皮具,成品全部复运出境。2002年,林某与这些企业协商,由他联系将台湾全保公司生产的胶水进口到境内,进口时由这些企业用海关备案合同报关,进口后的胶水由他储存于他自己的仓库,然后这些企业根据提供合同的指标数陆续向他购买胶水(辰森公司、建龙公司等企业均称,购买的是林某用他们企业的海关备案合同免税进口的胶水,林某也肯定这一点),用于加工成品出口。2002年1月至12月,林某共用上述方式进口胶水740877公斤,又分别根据合同指标数销售给辰森公司等20多家企业。
对此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操作,被查的企业均有自己的辩解,一致的理由如下:一是因为胶水是其企业生产中的辅料,其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所需的数量不大;二是因为胶水是易燃物,不易储存。因为以上两个原因,所以,如果该企业一次性进口大量的胶水后储存起来,供长期使用,一会导致胶水过期失效,二会导致资金积压,三是有储存上的风险;而如果每隔一段时间少量进口一次胶水仅供自己使用,进口的成本则较大。相反,各家企业均将保税合同提供给林某,林某可以大批量地进口胶水,储存于他自己的仓库,各家企业可以根据自己企业当时实际所需用量购买,既可以节约成本,也不会有储存的风险,比较便捷。
林某也有自己的辩解:2002年以前,辰森公司等企业均向台湾全保树脂有限公司购买胶水,并用各自的合同手册报关进口。台湾全保公司老板袁某考虑到收取货款和售后服务的方便,便让他在国内设立了东莞全保公司。东莞全保的员工由台湾全保支付工资,有时候,大陆的客户也向台湾全保结算。这样操作主要是为了方便。
二、侦查部门与起诉部门对行为定性的重大争议
海关缉私部门在起诉意见书中将林某及辰森公司、建龙公司等20家企业的上述行为认定为走私普通货物行为,林某的行为为伪报贸易性质的走私行为,认定其偷逃税款280多万元,而辰森公司等企业的行为属于为林某走私提供帮助,各帮助林某偷逃了应缴税款110多万元、几十万元不等,相应认定这些企业走私,偷逃应缴税款110多万元、几十万元不等。另外,海关缉私部门视辰森公司、建龙公司等企业向林某购买胶水的行为均是在国内购料的行为。
海关缉私部门做出上述认定的理由是:林某作为一个体工商户,不具有用海关备案合同免税进口胶水的资格,却在进口的过程中,将所有权属于自己的货物,以辰森公司等加工贸易企业的海关备案合同手册免税进口,是将本应以一般贸易征税进口的货物伪报为辰森公司等加工贸易企业合同项下的保税货物进口,逃脱了国家本应对其征收的税款,应认定其行为偷逃了国家税款,是走私普通货物行为。而辰森公司等企业与林某通谋,将自己保税合同指
标提供给他人进口并协助报关,是与走私犯罪分子通谋并提供帮助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六条,应该以走私普通货物的共犯论处。
市检察院审查起诉部门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首先,林某与辰森公司等企业的这种操作是一个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将任何一个环节与其它部分割裂开来,都不能得出客观全面的认识;其次,走私普通货物罪是以偷逃进出口环节应缴税款为要件的;第三,从证据上看,海关缉私部门并没有查到林某致使以保税合同手册免税进口的货物流入国内市场,而辰森公司等企业的合同手册也能够平衡,那么,应推定以保税合同手册进口的货物都由辰森公司等企业按各自的合同手册指标购买,并用于生产成品复运出境。由以上三点,进一步分析:林某整体上完成的行为包括从境外组织货源,运输进境,在境内他自己的仓库储存及向各个企业销售。从事后来看,林某在这一过程中,主观认识是为这一批加工贸易企业供货。虽然,货物在进口时是用这批加工贸易企业的合同手册报关的,并且由于在进口时这些货物尚未完成交付,所有权仍属于林某,但是由于林某主观上认识到,所进口的货物是要销售给向其提供保税合同报关的企业,用于加工成品复运出境,而不是用于在国内市场销售,客观上他也将这些货物基本按合同指标数交付给了保税企业使用,所以,尽管这一行为在具体操作上违反了海关监管规定,但由于以加工贸易企业的合同报关的货物,最终回到这些加工贸易企业,接着被用于加工出口,所以整个过程并没有导致国家税款的流失,因而林某的行为并不是走私普通货物的行为。林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辰森公司等企业也就无所谓走私的帮助犯。
三、从起诉角度对个案进行评析
(一)走私普通货物罪的犯罪构成与个案定性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认定一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罪,惟一依据就是该行为是否符合我国刑法关于某个罪的犯罪构成,这是罪刑法定原则对定罪提出的最直接的一种要求。对于上述各个主体是否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罪,我们认为,应以相关证据为基础,以走私普通货物罪的犯罪构成为依据进行认定。另外,认定犯罪只能是以事后查证的事实对行为人的主客观方面进行判断,而不能因为考虑到某种不确定的情况危害性较大而影响对行为的定性。
走私普通货物罪的犯罪构成是什么?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我们可以得出,走私普通货物罪行为的对象是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货物、物品,即除武器、弹药、核材料、假币、文物、贵重金属、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物品、废物之外的货物、物品;构成该罪必须要求行为偷逃应缴税款达到一定的数额。然而,关于该罪的行为--走私,刑法除了第一百五十四条列出的在司法实践中被称为后续走私的两种特殊行为形式外,对其一般形式并没有明确的叙述,而是留下了一片空白,需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实践来确定。
根据监管货物、物品进出境的《海关法》第八十二条,结合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走私普通货物应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进出境普通货物的应纳税款的行为
[1]。从该条的“逃避”、“偷逃”等用词我们可以得出,走私普通货物罪应当是故意犯。在主观上,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并逃避应缴的国家税款,却对自己行为及造成的后果持希望或放任的态度。在客观上,行为人的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接受应有的海关监管,不缴纳应缴税款,导致国家应对其进出口货物征收的税款流失。构
成走私普通货物罪除了符合主体要件外,还必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一、行为的对象是上述意义上的普通货物;
二、实施了以偷逃税款为目的的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
三、行为一旦完成,能够导致国家税款的流失。可以说,偷逃进出口环节应缴税款是走私普通货物罪的核心要件,它是行为目的与行为结果的统一。
以证据为基础认定的事实是什么?从证据上看,海关缉私部门并没有证据证明林某与这些企业将以海关备案合同免税进口的胶水在国内销售,也没有查到免税进口的胶水被用于他途,那么,就只能推定林某以这些企业的合同手册免税进口的胶水被这些企业购买并用于加工成品复运出口。
基于上述认定的事实,我们认为,林某与辰森公司、建龙公司这些企业这样的操作方式违反海关有关监管规定,是确定无疑的[2],但却没有反映出以偷逃应缴税款为目的,其行为也不具有致国家税款流失的性质,所以不应当是走私行为,不能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罪。
(二)关于“伪报贸易性质”
海关缉私部门认定林某的行为属走私普通货物,其理由就是:货物在进口时的所有权属于林某,而林某作为个体工商户,并不具有免税进口的资格,所以林某的行为是将本应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的货物伪报为保税货物进口,是偷逃税款的行为。
“伪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规定的一种走私行为,但传统意义的“伪报”是多指以一般贸易进出口时不真实地申报货物的价格、品名。“伪报贸易性质”作为一种较“新型”的走私,在司法实践中,有两类情况获得了“构成走私”的一致认识。一类是不具有免税进口资格的主体利用伪造的加工贸易登记手册、特定减免税单证等,进口货物的,另一类是利用购买的加工贸易登记手册、特定减免税批文等涉税单证进口货物的。[3]这两类行为之所以构成走私,是因为它偷逃了应缴的税款,国家也因此流失了相应的一笔税款。我们认为,是否构成实践中所称的“伪报贸易性质”,关键不在于进口时货物的所有权属于谁,因为我们发现,即使在加工贸易企业正常的、合法的原料进口过程中,在进口环节,货物的所有权也并不一定属于该加工贸易企业,如以“货物到厂交付”这种贸易方式供货时,由于尚未完成国际贸易上的交付行为,货物在进口时的所有权仍然属于供货方,而非收货的加工贸易企业。
那么怎样判断,以真正的加工贸易登记手册进口货物是否属于将本应以一般贸易进口的货物伪报为保税货物呢?我们主张,关键是根据进口后的货物的去向判断贸易性质是否属于一般贸易性质。如果将以加工贸易企业登记手册报关进口的货物提供给为其提供登记手册报关的特定一个或几个企业,就不应认定为走私意义上的“伪报贸易性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货物进境后基本以保税性质被加工、复运出境,而且在海关有相应的备案。而如果进口货物所有人将货物在国内市场销售给国内企业,或者销售给未向其提供合同指标并且也未约定事后提供合同指标的加工贸易企业,其以其他加工贸易企业的登记手册进口货物的行为,就应属于走私意义上的“伪报贸易性质”,因为此时,其进口及销售的行为完全属于一般贸易性质。
(三)关于“内销保税货物”
在该案被讨论时,还有部分人提出,林某进口的行为可以认定为伪报贸易性质,而其向加工贸易企业销售货物的行为应属擅自内销保税货物的行为。
对这种认识,我们持否定态度。首先,林某的行为不可能既是伪报贸易性质,又是擅自内销保税货物。因为如果林某的行为是伪报贸易性质,其进口的货物就不应属于保税货物,也就不存在内销保税货物的问题。其次,从刑法第一百五十四条的规定来看,擅自内销保税货物作为一种走私行为,应当是对保税货物负有监管义务的企业和个人将保税货物在国内市场销售。其前提必须销售的是保税货物,其本质是让保税货物脱离海关的监管流入国内市场,使得国家本可以根据未复运出境的事实补征的税款流失,同时保税政策的目的也未达到。而本案中,情况并不属于此类。因为首先林某并不是对保税货物负有监管义务的人,其次如果我们都一致肯定,用这些加工贸易企业的合同进口货物属于保税货物的话,那么林某的销售行为导致的结果是保税货物又回到了加工贸易企业,回到海关的视界(法定的视界)中,让保税货物重新得到监管。综上,林某的行为不属于擅自内销保税货物的行为。
四、从保税货物监管的角度作进一步思考
该类案件之所引起争议,主要因为它涉及到一个实际的问题,即海关对保税货物的监管。大家都会有一个疑问,对这一类案件如果不作犯罪处理,是否会导致今后在保税货物的监管上出现更多的问题?我们以为,要认清这一问题,必须先对我国保税制度及当地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监管模式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保税是国家为了鼓励投资,由海关具体制定、执行的一项优惠政策。国家对加工贸易企业实行的保税制度,即对加工贸易企业进口的原料可以不征关税和其他进口环节的国内税,货物在海关监管下,在境内进行储存、加工之后,返销出口。保税的意义在于简化海关手续,为企业减少因先纳税造成的资金占用和利息支出。
在东莞,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正常的、一般是原料在进口环节由加工贸易企业进行报关,在海关备案,进口时不需缴纳税款,但原料须运往该企业的仓库,海关则通过查账册和抽查库存的方式予以监管,等货物加工成品复运出境后,由企业到海关对这批货物的进口予以核销。但由于东莞的加工贸易企业众多,海关人员相对较少,对每家企业定期查库存是不可能。因此,在现实中,换料、“飞料”等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比如某一公司由于生产需要,可能会向另一公司借原料,或用国内的原料代替进口料,而这些行为如果不经过海关允许,都属于违规或者走私行为。这也说明,对于上述案件中,我们担心可能会有的问题,在正常的监管模式下,本身就是难以避免的。
而在上述案例中,以辰森公司、建龙公司等企业的海关备案合同手册进口的原料经过的流程。这种操作之所以违规,是因为由各个企业的合同手册进口的胶水在报送进境后没有直接进入各自企业的仓库,而是统一由林某控制,海关对保税货物的监管脱节了。最后的结果是:各个企业都在一定时期内获得了与其合同指标数同等的原料。与正常情况不同的是:得到的却不一定是由该企业自己的合同进口的胶水,如以辰森公司的合同报关进口的“拼板胶”被建龙公司或其它公司购买了,而辰森公司向林某购买的“AB胶”[5]却是以其它公司的合同手册进口的。但是,由于向林某购买原料,以保税合同进口的货物进入到各个加工贸易企业时,又进入了海关监管的范围,最终又以保税货物被复运出境,所以从整个过程来看,原料是为着一批加工贸易企业的加工而进口,实际上又被这些企业加工后被复运出境,所以,保税的目的最终以一种变通的方式实现了。
当然,以上是以认定的事实为基础进行的分析,是对现有事实的定性,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现实情况往往让监管部门顾虑重重,因为在这种书面监管的模式下,有一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类似的情况下,在林某之类的人控制保税货物时,可能为了牟取利益,将货物在国内市场销售给未向他提供手册的企业或个人,然后将国内的原料卖给加工贸易企业。我们认为,如果这种事实有足够的证据予以支撑,那么林某之类的人的行为无疑是走私行为,加工贸易企业如果明知这种情况,也应当属于走私的帮助犯。
上述案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有监管模式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反映出海关监管模式与加工贸易企业发展之间存在一些固有的矛盾,变通的操作对企业而言是一种便捷,但如果放宽,对海关来说,无疑增加了监管的负担。如何解决这样一些问题,如何妥善处理这样一对矛盾,则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在监管措施上获得新的突破。但无论如何,我们不主张,动用刑事制裁来维护行政管理的有序,同时又牺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益。那样的话,代价则太大了。
第五篇:公共关系实训案例
课程训练示例
案例分析
(一)训练项目:公共关系意识的形成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 2001年7月13日,是全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随着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一声‚Beijing‛,全中国都沸腾了,举国上下成为一片欢呼的海洋。中央电视台随即在屏幕上打出了四个大字‚我们赢了‛,各地也举办了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可以说北京申奥的胜利也是中国政府公关的胜利。
北京申奥过程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实施的。公关主体是中国,是北京。李岚清副总理在申奥报告陈述时说:‚在过去2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我们将继续保持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则说:‚选择北京,你们将把奥运会第一次带到世界上拥有1/5人口的国
家,让十几亿人民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为奥林匹克服务。‛任职国际奥委会主席长达21年之久的萨马兰奇卸任时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奥运会带到世界人口最多,又有巨大经济潜力的中国。正如刘淇市长在申奥成功报告会上所说:‚北京申奥成功是因为有了日益强大繁荣的祖国作后盾。‛由此可见,中国已经成为受世人关注、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
北京申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最高的民众支持率。95%支持北京申奥的民众和受中国奥运情绪感染的国际奥委会委员,这是北京申奥最重要的目标公众。挪威籍国际奥委会委员乔恩〃奥拉夫感慨万分地说:‚北京申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中国民众的支持。就我个人来说,我从北京得到的申奥信息是其他4个城市之和的2倍。所有这些信息里都包含着同一个主题,那就是给正在腾飞的中国再一个全面腾飞的机会吧!‛
北京奥申委确定了‚新北京,新奥运‛的申办口号,提出了‚绿色奥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申办理念,提供了一部长达500页,涉及17个主题的申办报告,并把‚95%的公众支持率‛的调查结果写进其中,还制作了精美的北京申奥宣传片。投票前夕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奥申委秘书长慷慨陈词:‚我们有信心创造历史。这将是奥运会第一次来到有近13亿人口和5000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各国媒体可以享受百分之百的新闻报道自由。‛
2001年4月4日,是申奥揭晓倒计时100天,北京奥申委提出了4月4日为全国支持北京申奥统一行动日的倡议。这个倡议得到了全球华人的积极响应,申奥热潮风起云涌。5月8日,全球华人支持北京申奥联合委员会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举办了以‚全球华人心连心,齐心协力申奥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6月16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中国台北田协共同举办了‚北京奥运〃炎黄之光‛海峡两岸长跑活动。6月23日,美国西部华人在雄伟的居庸关举办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奥运龙——大地艺术作品展示‛活动。所有这些都是加强内部公共关系行为的体现。
2001年6月12日,北京奥申委派代表参加了在肯尼亚举行的非洲国家奥委会联合会第9次大会。6月23日晚上,古老的紫禁城飘荡起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激昂高亢的歌声,全世界都为这种中西文化合壁之美而赞叹,这是一个难眠的‚6〃23‛奥林匹克之夜。作为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北京申奥代表团顾问的何振梁,从2001年2月以来的5个多月里,他就有69天在国外和飞机上,出访11次,走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有这些都是为发展外部公共关系而做的努力。
北京奥申委吸取了悉尼申奥的成功经验,‚不要光自己说,更要让人家看‛。为此,北京
奥申委主动与西方媒体广泛接触,邀请外国记者来华访问,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北京。2001年2月21日,以海因〃维尔布鲁根为主席的国际奥委会评估团一行17人,对北京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维尔布鲁根说:‚评估团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北京,北京申办奥运会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大力支持,北京奥申委秘书长在申奥投票前的新闻发布会上,陈述了北京能够申办成功的六点理由:第一,北京市民对申办的支持率达到95%。北京奥运会的确代表‚人文奥运‛;第二,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参与到文化与体育交流中,渴望成为国际体育大家庭中的一员……北京在申奥投票第二轮就以56票的绝对优势胜出,其中很多票源自亚非拉国家。因为中国政府力所能及的帮助,使这些国家中的部分国家的体育基础设施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不仅如此,中国政府还承诺用奥运会所得来发展这些国家的体育事业,这些国家虽然不大,影响力有限,但在国际奥委会大家庭中却享有平等投票权。中国奥申委的这一系列举措,使这些国家的成员们大为感动,所以支持北京申奥也就成了理所当然。正由于中国有这种良好的公众关系,才确保了北京申奥的成功。
社会组织往往借助各种传播手段实现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在双向沟通中达到双向的信息传递。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北京申奥宣传片《新北京新奥运》,成功地在短时间内把北京辉煌的成就、迷人的风采和中国人民对奥运的期盼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国际奥委会委员中至少有一半未来过中国,该片除了从运动员、运动会角度展现外,还从历史的角度来展示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来展示北京的历史和现状,从而满足了国际奥委会委员对中国、对北京深厚的心理文化需求,使他们对中国、对北京更加了解,更为中国、北京的变化所惊叹,深深地被中国、被北京所吸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正如澳大利亚籍国际奥委会委员高斯帕说:‚和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相比,中国的变化真是太大了,这种变化将会带动体育的发展。‛高斯帕毫不讳言自己的一票投给了北京。
问题:
1.‚申奥‛是公关活动吗?为什么?
2.结合案例,谈谈学习公共关系的现实意义。
案例分析
(二)训练项目:公共关系调查
有一家宾馆新设了公共关系部,开办伊始,该部就配备了豪华的办公室、漂亮迷人的公关小姐、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但该部部长却发现无事可做。后来,这个部长请来了一位公共关系顾问,向他请教‚怎么办‛。于是这位顾问一连问了以下几个问题:
本地共有多少宾馆?总铺位有多少?‛
‚旅游旺季时,本地的外国游客每月有多少,港澳游客有多少?国内的外地游客有多少?‛
‚贵宾馆的‘知名度’如何?在过去三年中,花在宣传上的经费共多少?‛
‚贵宾馆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宾馆潜在的竞争对手将是谁?‛
‚去年一年中因服务不周引起房客不满的事件有多少起?服务不周的症结何在?‛
对这样一些极其普通而又极为重要的问题,这位公共关系部部长竟张口结舌,无以对答。于是,那位被请来的公共关系顾问这样说道:‚先搞清这些问题,然手再开始你们的公共关系工作。‛
问题:
1.为什么要‚先搞清这些问题‛?并回答公共关系调查对组织有何意义和作用。2.公关顾问的这五个问题体现了公关调查的哪些内容?
案例分析
(二)训练项目:组织外部的公共关系协调
顾客争座时,肯德基怎么办?
2000年8月,江西第一家肯德其餐厅落户南昌,开张数周,一直人如蜂拥,非常火爆。不想一月未到,即有顾客因争座被殴打而向报社投诉肯德基,造成一场不小的**。事件经过大致如下:一位女顾客用所携带物品占座位后去排队购买套餐时,座位被一位男顾客坐住而发生争执。先是两位顾客因争座发生口角,尽管已引起其他顾客的注意,但都未太在意,此时餐厅的员工未能及时平息两人的争端。接着两人争吵上升到大声争吵,店内所有顾客则都开始关注事态,邻座的顾客则停止用餐,离座回避,带小孩的家长担心事态危险和小孩受到粗话影响,开始领着小孩离店。最后二人争吵上升到斗殴,男顾客大打出手,殴伤女顾客后离店,别的顾客也纷纷离座外逃和远远地看热闹。女顾客非常气愤,当即要求肯德基餐厅对此事负责,并加以赔偿。到此时,其影响面还局限于人际范围,如果餐厅经理能满足顾客的要求,女顾客就不至于向报社投诉。但餐厅经理表示‚这是顾客之间的事情,肯德基不应该负责‛,拒绝了女顾客的要求。女顾客马上打电话向《南昌晚报》和《江西都市报》两报投诉。两报立即派出记者到场采访。女顾客陈述了事件的经过并坚持自己的要求,而餐厅经理在接受采访时对女顾客被殴表示同情和遗憾,但是认为餐枯没有责任,不能做出道歉和赔偿。两报很快对此事作了报道,结果引起众多市民的议论和有关法律专家的关注。事后,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肯德基被认为对此事负有部分责任,向女顾客公开道歉,并赔偿了部分医药费,两报对此也都作了后续报道。
案例思考:
(1)从公共关系角度来看,顾客争座,肯德基到底该不该管?(2)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应该汲取哪些教训?
案例分析
(三)训练项目:公共关系活动策划
以下是公共关系学科的一个经典活动策划案例,有必要重点分析:
世纪列车——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活动
1998年,北京大学将举行百年校庆。给母校怎样的贺礼,这是北大未名生物集团的人早就开始思考的问题。几位北大人原来曾想过更换未名湖旁的旧椅子,为北大幼儿园添臵新设施等方案,但后来都觉得没有发一趟校庆专列好。
因为北大的百年是与祖国风雨同行的百年,她的每一件大事都与中国的大事件紧密相连,而最能表达这个意境的就是一列列车。这是一列世纪列车,尽管有颠簸,有风雨,但永远是向前的。另外,专列还象征着时代列车。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专列从深圳始发,象征着祖国沿着改革开放之路滚滚向前。
开这个专列还有一个切实的考虑:校友们毕业后即奔赴四面八方,从事不同的工作。工作繁忙,使他们很难有机会相聚畅谈,专列运行32个小时,校友们可以心情畅谈交流。基于以上的种种考虑,百年校庆专列的大胆想法形成了。
这个创意得到了铁道部及下属单位的大力支持。深圳到北京有一次列车,但京九线沿途的省会城市少,不方便,所以决定走京广线。可是京广线的始发站是广州。铁路部门做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专列起始站改到深圳,然后走京广线。
他们还专门组织召开了有关铁路部门与北大校庆筹委会参加的联席会议,会上专题研究了北大校庆筹委会提出的有关车内彩旗、横幅等宣传布臵问题,车上就餐问题,车上广播娱乐活动,老弱病残服务问题以及车上安全问题,对这些问题双方逐一进行了协商。同时为了保证落实,于当日下午,由广州客运段陪同北大校庆筹委会人员到站实地查看了16次列车,为他们做好准备工作提供了条件。
1998年4月30日20:05,专列在盛大的欢送队伍的注视下顺利发车,激昂的情绪始终伴随着大家。‚北大往事‛演讲最初由一个车厢推举一人参加,后来,则是大家踊跃报名,抢着要说。一名校友为百年校庆做了几首歌,一上车,他就教大家唱,许多车厢开始对歌。由三节硬座车厢组成的‚长明教室‛,使很多人回忆起学校彻夜开放的教室。大家聊天、唱歌,久久不肯睡去。在长5米,宽1米的条幅上签名留念,使校友们激动欢喜,这条签名条幅将送到北大史馆收存。列车每到一站,车上的校友就敲锣打鼓下车迎接上来的校友,‚欢迎北大专列‘新生’的横幅令每一个准备上车的校友备感亲切。已经60多岁的一位老校友说:‚‘新生’两个字让我想起了刚入学的情景,仿佛自己又是一个无知青年,再次回到北大怀抱‛。
问题:仔细体会此策划案的创新之处。案例分析
(四)训练项目:公共关系危机处理
浙江某制药厂遭遇过一场大的危机,该制药厂耗资数百万元,历时近十年进行产品的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创出了‚前列康‛名牌,并以其质量保证,疗效显著而在国内外市场赢得了很好的声誉,成为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的首选药物,市场以每年20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扩大。然而,1989年盛夏时节,一场关系到产品的信誉和前途的危机冲击着该制药厂。昆明某厂在非法移植‚前列康‛后,为使自己的‚非法‛成为‚合法‛,提请国家工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前列康‛为注册不当商标,并列举出种种理由。国家工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受理此案后,要求浙江某制药厂在15天内作出答辩。同时,甘肃、内蒙等地药厂也相继仿造,假冒‚前列康‛,一时间,假冒劣药充塞市场,正宗的名牌‚前列康‛反倒受到影响。眼看着本制药厂拳头产品将毁于一旦,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的命运都到了紧要关头,制药厂的决策者们不得不把全副精力都投入到捍卫自己合法权益的斗争中去。
他们通过当地工商管理部门的帮助,聘请有声望的律师,带着答辩状,赶赴北京。二月初,国家工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就‚前列康‛问题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讨论的初步结果是:同意昆明某厂的请求,‚前列康‛商标为注册不当,应当撤销。
这是一次更大的冲击。如果‚前列康‛确为注册不当商标,那它的命运可想而知,历经十年创出的名牌,不要多少时间将被砸掉,一家种树,大家摘桃,后果不堪设想。制药厂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全厂总动员,开始了紧急行动。
首先,他们聘请浙江省内有名望的律师和商标管理专家,收集各种资料,集思广益,全力投入这场斗争。
第二,寻找新闻界的舆论支持,向全社会发出‚救救前列康‛的呼吁,以致于这场官司被经济界有关人士称作为‚前列康现象‛。
第三,寻求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浙江省工商局、厂所在市人民政府相继致函国家工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要求保留该制药厂的‚前列康‛商标。
第四,制药厂作为发起单位之一,同北京的部分名药生产厂家一起邀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和新闻界人士,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保护名优医药产品座谈会‛,发出了‚为人民群众安全用药计,为祖国医药事业前途计,迅速完善有关法规,制止假冒,仿冒名优药品的行为‛的呼吁,起到了强大的舆论攻势作用。
第五,在北京举行了一次大型的公关活动,即‚全国金婚佳侣纪念活动‛。它对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起到很好的效果。
通过采取以上种种对策,加上厂专门人员和律师多方奔走,在中央领导、首都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商标局、新闻界及地方政府的多方支持下,该制药厂的呼吁终于为社会所接受。国家工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在12月初就‚前列康‛问题召开了第二次会议,作出仲裁决定,正式驳回昆明某厂的申请,同意保留浙江某制药厂的‚前列康‛商标。从而,该制药厂获得了‚前列康‛商标的永久专用权,为下一步更好地制止冒牌侵权行为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大大提高了该制药厂在社会各层次的形象,为企业进一步开拓前进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这一实例告诉我们,当危机实际上将组织臵于受害者的地位时,组织要迅速制订处理危机的基本方针,寻求新闻界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同时制订出系统的外部矫正的措施,立即付诸实施。
问题:1.分析药厂在处理这次公共关系危机而采取的各项措施能达到的目的.2.讨论正确公共关系危机的意义.训练项目
(五)社会实践:形象塑造与市场拓展
项目内容:组织学生到学校合作企业—某汽车服务中心,就以下内容开展工作:
1.运用所学公共关系知识,调查了解该企业服务范围,客户资源,内部组织结构,公共关系现状;
2.就改善该企业公共关系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
3.为该企业拓展市场拟定一份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