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透明型政务
一、加强领导,精心实施,夯实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基础
我局一直把推行政务公开当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此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促进我市市政公用行业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自建设厅下发《江苏省城市市政公用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后,我局通过办公会、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推行政务公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并结合行政许可法贯彻实施, 加速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一是抓好组织领导。建立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同时明确要求各基层单位都要完善相应的领导机制,提高认识程度,落实各级干部职工的责任和要求,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形成合力。二是抓好方案制定。根据省委、省政府、省建设厅及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我局从自身工作的特点出发,制定了行业管理公开、企业服务公开的实施方案,确定政务公开的基本思路、内容方式和工作机制,同步督促机关各部门、基层各单位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本部门、本单位政务公开的措施和办法。三是抓好制度配套。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行业管理公开的工作网络,理顺完善局系统政务公开的运作模式和工作程序,通过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务信息报送制度、网络信息发布制度等,建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预审、公示、考核奖励、责任追究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政务公开深入持久地开展。
二、把握原则,突出重点,全面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水平
政务公开工作关系重大,深受百姓、媒体关注,因此不能做空架子、花架子,必须既要实实在在,又要坚持原则,规范操作,把握重点,系统推进。我局根据自身特点,在政务公开工作上坚持把握四个原则,着重抓好五项工作。
坚持把握四个原则。一是依法公开的原则。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一律予以公开。二是重点公开的原则。凡是与社会、企业以及群众利益相关、群众普遍关心的事项,与社会公共服务密切相关的事项,都实行公开。三是逐步公开的原则。根据行业实际,成熟一批,梳理一批,公开一批,从机关到行业,从行业到基层,分层推进,逐步公开。四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动态性内容及时更新。着重抓好五项工作:
一是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许可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加快行政许可清理工作,全面透明政府管理,提升服务效率。经过几轮反复清理,我局许可事项总量减少了四分之三,由最初的80多项减少到目前的18项,并将之全部纳入城建系统服务大厅,按照集中受理、限时办结、服务回访、闭环运作的规范要求,实行“一门式”、“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制定了内部工作流转程序,明确办理要求规范,精减办事环节,简化办理程序,实现了电子政务计算机联网办理业务,通过大厅、网站向社会公布,建立起完善的行政许可的受理、审查、决定、公示、市民查询、监督检查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
二是规范公开内容,确保于法有据。我们本着“什么群众关心,就应该公开什么”的原则,在行政许可清理工作基础上,经过党委会、办公会、基层座谈会反复研究,具体确定了“十公开”,即:公开部门职责、机构设置以及具体办事人员的职务姓名、工作范围和权限;公开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主要是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执法办案、监督检查及行政处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据;公开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标准和行业规划、计划;公开办事条件、办事要求、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时限,主要是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的时限和承诺办理的时限;公开办事结果及理由;公开承诺的便民措施;公开办事纪律和廉政勤政制度;公开监督举报电话,设立政务公开电子信箱;以及需要公开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认真抓好内部公开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单位内部公开制度建设、工作运转、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促进
了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公布这些具体目录,使政务公开不再是简单的公开,而是能够衡量、能够检查、能够比较的公开。
三是拓展公开领域,规范行业服务。市政公用企业生产的是公共产品,提供的是公共服务。我局始终坚持以政务公开促进行业服务公开,在1998年推出了三星级服务标准,对行业服务公开工作提出了初步的要求和规定,2004年又根据几年来行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实际,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指标,与时俱进,提高标准要求,推出了四、五星级服务标准,将星级服务逐步提升为对窗口单位长效管理制度和行业服务规范,不断提高了服务星级的含金量。经过7年持续不断的建设,市政公用行业服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督促了业内企业不断追求一流服务,透明管理和服务,简化办事程序,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全行业文明建设和行业服务因此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市政公用行业今年有2家单位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4家单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35路线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行业内有国家、省、市级劳动模范20多人,部级示范窗口2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在此良好的工作基础上,我局以此次政务公开工作为契机,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拿出系统的企业服务公开的实施方案,出台了《南京市供水行业、燃气行业、城市公共交通行业服务公开实施意见》,列出行业管理公开、行业服务公开目录,把三个公用行业面向社会、面向群众进行全方位公开,尽快实现从“窗口”服务向全过程的“链形”服务转变,从微观具体服务向宏观政策性服务转变,从依靠行政命令管理向依法行政的转变,做到行政不越位,管理不错位,服务不缺位。
四是注重公开效用,创新形式载体。我局本着便于群众知情、便于群众参与、便于群众监督、便于服务群众的原则,在政务公开形式上力争既要灵活多样,又要实用有效,达到信息透明、服务便捷、有利监督的目的,真正让市民、用户看得懂、听得清。为此,我们想方设法,不断丰富公开形式和载体,尽量让不同层次群众能够通过不同渠道和载体获取信息。一是利用会议进行公开,分行业召开宣传贯彻会议,让业内企业和市民百姓都能知晓政务公开、行业管理公开、企业服务公开内容。二是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公开,将政务公开、行业管理公开、企业服务公开内容广而告之。三是通过服务窗口、服务大厅公开,在这些便于公众知晓、方便群众办事的地点设立公开栏、告示板和电子显示屏进行公开。四是通过网站进行公开,在南京市政府网站、局政务网站、各相关行业管理处网站和企业网站上及时迅速地发布。几个月来,我们共组织召开政务公开专题工作会议近20次,各服务窗口、服务大厅共制作固定公开栏100多个,电子显示屏6块,利用省市主要新闻媒体报道30余次,南京市政府官方网站还专门开设了市政公用窗口,发布市政公用方面的信息100多条。
五是加强热线建设,增强公开互动。我们在工作中不仅把政务公开作为向公众公开信息、接受群众监督的一种渠道,还借此来体察民情,集中民智,为民多办实事,解决问题。我局通过开通局长热线和12319服务热线,通过开展市政服务进社区活动,与30个街道办事处、近100个社区服务中心建立电话联动网络,既为政务公开、服务公开提供了较好的载体和平台,又能听取社会各方面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吸收了许多极具价值的参考建议,更是解决了一批老百姓生活难题。通过热线互动,较好地融合了政务公开和行业服务,增进了政府部门与市民百姓的沟通,很好提升了市政公用行业的形象。
三、强化监督,健全机制,进一步增强政务公开工作的长效性
政务公开要长期深入开展下去,必须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长效管理机制,特别要以《行政许可法》实施为突破口,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让群众感受到政府及部门的新作风、新气象。为此,我们抓了三项工作:一是不断完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通过从严落实“一告查实待岗制”、“首问负责制”、“行政问责制”、“服务满意度公示制”、“服务回访制”、“社会服务承诺制”、“末位淘汰制”等制度,明确责任,落实责任,追究责任,对人民群众反映的、确实存在的违反政务公开各项规定的问题不掩不盖,在处理上不拖不护,以刚性考核激励约束全系统、全行业的行政行为和服务行为。二是不断完
善外部监督制度。召开行风监督员联席会议,通报我局各个阶段工作,听取监督员对市政公用行业政务公开、行业管理公开、企业服务公开的建议和意见,充分发挥行风监督员的“信息员、参谋员、督查员”作用,使其成为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力量。加大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度,主动深入各个城区上门征求意见,适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人士对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全面性、有效性进行评议。三是不断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对于市民、企业、媒体和其他政府部门、街道办事处、社会团体等各个层面通过各种渠道反映过来的意见,我们建立健全办理机制,实行闭环管理,认真梳理各类意见建议,及时分办转办,落实部门、明确责任和时限要求,落实人员专门负责督促检查,及时反馈办理结果。
第二篇:政务公开与透明政府
政务公开与透明政府
【政策导向】
要推进政务公开,增加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人民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赢得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今年政府投资力度大、新上项目多,要确保监管到位,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绝不允许利用扩大公共投资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各级政府都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做到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
——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概念解析】
政务公开是指政府机关主动或者根据相对人的申请公开或者使其知晓有关政务活动。具体而言,就是国家将法律规定的保密事项以外的政府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通过一定的形式向社会公开,使人民在了解政府事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参与决策与管理,实施有效的监督。
透明政府,又称“阳光政府”,主要指通过立法和程序规定将政府掌握的个人与公共信息向社会公开,凡是公民有权接触并使用的信息,政府都有责任有义务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向全体公民开放,供全体公民使用。其核心内容公民有知晓政府信息的权利以及政府有应公民要求公开相关信息的义务。
【热点回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范我国政务公开的首个法规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始施行。《条例》是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而制定的,是中国立法史上第一部保障公民知情权、建设”透明行政”的专门法规。
四川“阳光”政务百姓更知情
电子政务实质推进。去年5月1日,省政府门户网站完成改版,加大信息公开版面,增开热点关注、常务会议等专栏。“实施八项民生工程”专题,及时公开政策措施、对象范围、项目安排、资金投向、执行进度、实施效果及下一步打算等,累计发布信息近2000条。全省已有115个县(市、区)实现新农合信息化管理,实现与省级平台的联网。全省21个市(州)、大部分县(市、区)开通了政府门户网站。省政府网站全年公开信息64895条。
2009年,省发展改革委两次值守“阳光政务”热线,先后围绕“灾后重建”、“拉动内需”、“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等内容,与全川听众进行互动交流,对群众反映的19个问题在短时间内作了妥善处理。最令人兴奋的变化来自政务服务中心。据统计,2009年,随着全省统一的行政审批平台开始运行,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提速76.6%,现场办结率达98.5%,按时办结率达99.9%,群众满意率达99.96%。
湖北黄冈:政府信息公开领域“民告官”胜诉第一案
2008年10月9日,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人民法院宣判,公民徐建国状告黄州区交通局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一案中,原告胜诉。此案是今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以来,政府部门因为这一新条例败诉的“头一遭”。
随后原告徐建国接到了被告单位负责人的致歉电话和传真来的致歉信。而湖北省法制办也向媒体公开通报此案,以警示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作为原告的普通公民可谓大获全胜,此案也由此成为在政府信息公开领域“民告官”胜诉的第一案。
学童绑架案折射出尴尬的信息公开
深圳市学童绑架案造成的人心惶惶,只不过再一次折射了信息公开的尴尬处境。一叶知秋,异地皆然。从河南南阳小伙王清申请信息公开,被接待部门以“球信息公开”骂了出去;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要求公开经济适用房信息,被郑州市城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质问“替谁说话”,信息公开其实在很多地方都不容乐观。
而事实上,信息公开是公权机关的法定义务,《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要求:“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信息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及时发布”。贵州瓮安、湖北界首等事件也以雄辩的事实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遮掩信息贻害无穷,及时准确的披露信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球信息公开”
截至目前,“球信息公开”可能是对政府信息公开尴尬现状所作的最简练、最精准、最直接、最彪悍的诠释。王清本人的经验就是现状的一个例证。王清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向全市181个政府部门申请公开公款招待、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等信息,无奈行政复议、打官司、投诉啥招都用上了,7个月后才拿到最后一个回复,而且所有回复都无实质内容。
受《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8年大张旗鼓实施的感召,王清这样的“刺头”各地还有一些。今年4月,北京律师杨慧文也搞作了一次信息公开的“行为艺术”———向北京市73个政府部门申请公开“如何花钱”,结果只得到两个部门的明确答复。
【全面解读】
角度一:我国政务公开以来所取得的成效
自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以来,政务公开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干群之间增加了理解,减少了误会,化解了矛盾,促使“热点不热、难点不难”。二是改进了作风,提高了公仆意识,增强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三是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实行政务公开,一方面强化了群众监督和制度约束,另一方面增强了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铺张浪费和吃喝招待明显减少,乱收费现象受到很大遏制。四是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由于政务公开维护了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基层干部办事按照章法进行,从而使各项工作呈现出健康有序地正常发展。
角度二: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
政务公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路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的是推进政府转型,而政府转型的基本目标取向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内在地包含了民主、法治、责任、有限、透明、廉洁、效能等特征性要素。服务型政府首先应该是透明政府。政务公开不仅是建设透明政府的必由之路,也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条件。
政务公开可以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推行政务公开,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有助于正确了解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处理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化解社会矛盾。政务公开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推行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政府的行政行为置于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可以降低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能够防止暗箱操作和权力滥用,有利于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立健全。
角度三:公众对政务公开的认知和参与程度不高
武汉大学学者对公众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对于“是否听说过行政公开制度”,有35.8 %的普通公民表示“否”;当公民被问及“如果行政机关坚决拒绝提供必要的信息而使您受到利益损害,您会怎样做”时,虽然有32.2%的公民选择了法定救济(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但有一些群众反映,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公民对司法审查特别是行政案件司法审查的信任度偏低,高额的诉讼费代理费以及冗长烦琐的诉讼程序都使得许多人望而却步。角度四:从实施效果来看政务公开
多数地方公开的信息大部分局限于事务性、程序性的公开,这些并不是公众希望得到的信息。对于决策程序、决策依据的数据和资源,以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的热点、难点问题,诸如单位财务收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及选拔任用、职称评聘、资源配置等很少做到完全公开、透明。所以说目前政务公开的质量不高,避重就轻。
角度五:政务公开存在实施难度
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过程中仍存在着随意性和非法制化的现象。政务信息是否公开或什么时候公开,完全受制于政府主要领导的权威批示和行政认可,政务公开的行政化和人治化色彩仍十分浓厚,导致重要政务信息的半公开和滞后公开现象,人民群众仍然难以得到及时而真实的政务信息。另外,对应当公开而不予公开的责任主体,多停留于内部行政追究,缺少面向社会的法律追究机制,这导致相关责任主体对政务公开的不重视。
角度六:政务公开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关系
政务公开制度的实施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以及法治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影响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作用,二是制约作用。法制的健全可以有效地保证政府依法行政等等,这些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政务公开制度的有效施行。
角度七:我国政务公开的民主法治环境的不足
一是政府工作人员“官本位”思想严重。政务公开要求政府能主动公开其政务信息,而政府公开其信息的行政行为必然受到一定的社会和政治文化的影响。二是我国公民参与意识、参与能力不足。三是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存在障碍。从实际操作来看,政务公开的法治环境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表现在制度执行的表面性。即在执行过程中不够深入,还处于极其表面的层次,不少地方的措施只不过是简单的便民措施,离真正的政务公开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问题汇总】
第一,认识不够到位。相当一部分单位的领导干部对政务公开的认识还带有片面的“清官意识”,思想上没有充分认识到政务公开对于沟通政府与群众之间信息、规范政府自身行政行为方面的作用。热衷于作表面文章,把若干项政务内容按时间要求公布一下就算完事。
第二,公开不够主动。目前虽然政务公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些涉及权力运作的核心部分,如“人、财、物”调配处理等重要事项,政务公开还没有完全自觉主动地开展。
第三,形式不够规范。个别行政单位的领导“长官”意识浓厚,自己认为可公开的就公开,认为不便公开的则不公开,或是无关紧要的公开,紧要的不公开,随意性较大。
第四,内容不够全面。有的地方,政务公开内容少,也不能经常、及时地更新。政务公开栏一挂几年,长期老样子,没有什么新内容。
第五,机制不够合理。中央和省上明确提出,推行政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政府办公厅(室)组织协调、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既抓组织协调,又搞监督检查,在组织协调上错位,在监督检查上缺位,削弱了各级政府推行政务公开的主体意识,忽略了政府办公厅(室)在政务公开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职责,弱化了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的作用。
【解决对策】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应及时建立政务公开领导机构,配好工作人员,要明确行政权力的行政组织是实施政务公开的主体,各单位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责任。要健全工作机制,把政务公开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规则,做到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把不属于国家秘密的事项全部向群众公开。要制订周密细致的工作方案,明确深化政务公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随时研究解决政务公开中出现的问题。
二是突出公开重点。政务公开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难度较大。公开的内容大体有4个方面:一要公开办事的依据和办事的程序以方便群众办事,公开办事的结果以显示公开、公正,让当事人放心。二要公开重大决策,以便于群众广泛讨论,献计献策,使群众具有主人翁的责任感。三要公开收费项目、财务收支,使群众参与监督,防止不廉洁行为发生。四要公开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诸如干部的廉洁自律状况,干部选拔任用、就业和住房的政策等等。同时要把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和最容易产生不正之风、滋生腐败的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权、钱、人”管理部门,政务公开重点应是资金的安排、项目审批、人事变动、规划政策等内容。要督促各级行政机关制定政务公开目录,实行目录管理。在制定目录时,必须严格审核把关,把公开的事项全部列入公开目录,并向社会公开,以此规范各单位政务公开重点。
三是丰富内容形式。要围绕行政主体基本情况的决策、执行、监督的程序、方法、结果等事项,不断拓展政务公开的内容。政务公开内容要及时更新,要做到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政务公开形式要不断创新,要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工作,提高内、外网建设水平,提高政务信息发布的及时性,要采取多种多样让群众知晓、受群众欢迎的公开形式,在利用好现代通讯技术设备的同时,要注意尽可能创造机会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交流。
四是强化督促检查。一要加强层级监督,各行业各部门不仅要做好本身政务公开工作,还要督促下属单位做好政务公开工作。二要加强专门机关的工作督查,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政务公开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督促各级行政机关认真抓好落实。三要加强法律和制度监督,可以通过人大代表视察政务公开的形式,督促政务公开工作。四要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积极探索扩大广大群众有序参与和监督政务工作,尽可能让老百姓参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
五是建立健全制度。其一,各级政府要对政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形式、阵地、管理等方面。制定严格的制度,督促政府部门严格执行。其二,制定和完善对内公开制度,让内部职工监督本单位按规定落实政务公开,把对外公开与对内公开结合起来。其三,健全和完善检查、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促进政务公开工作。其四,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包括对过时无效制度的废除,也包括现有制度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各种新制度的创新,使政务公开工作做到与时俱进。
六是理顺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办公厅(室)要切实负起组织协调责任,为本级政府推行政务公开当好参谋助手,督促协调政府部门做好政务公开的具体工作。建议将各级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设在各级政府法制办,充实工作力量,抓好经常性工作。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政府办公室组织协调工作和政府部门在落实政务公开工作中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要明确检查重点,不能介入政务公开的具体工作,真正当好“裁判员”。严格责任追究,对政府部门不认真履行政务公开的,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及其负责人的责任。通过理顺工作机制,促进政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
综上所述,推进“政务公开”,建设公开透明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提高政府
服务人民大众的能力。推行“政务公开”既是新形势下加强政府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政府与民众之间营造和谐关系的必然要求,更是执政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内在本质的充分体现。同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许多工作要做,既需要改革攻坚,解决矛盾,又要从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出发,逐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政务公开的新路子。
第三篇:推进信息化建设 实现透明政务
推进信息化建设 实现透明政务
—— 扎实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系列评论之
四
2010-10-11 | 作者: |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正在国土资源系统有序推进。部党组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国土资源系统政务信息公开,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力度,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土地、矿业权市场中的热点问题,迅速集成有关信息,公开发布并接受社会监督。
实现透明政务,信息化是“硬件”,透明化是“软件”。依托信息化,充分利用“一张图”管地、管矿,健全完善“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体系,可以实现对国土资源的高效管理与利用;而推进透明化,坚定不移地规范权力运行,加强行政审批、资金管理、项目安排、干部人事制度等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则是利用信息手段实现对国土资源管理者自身的约束与监督。
随着金土工程一期任务的全面完成,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要持续加强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国国土资源利用“一张图”和土地“批、供、用、补、查”综合电子信息监管平台,实现建设用地全程动态网上监管,并大力完善矿业权统一配号系统,逐步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纳入遥感监测范围。
信息化并不必然带来透明化。以信息化推动透明化,要求国土资源部门革新理念,坚定不移地转变管理职能和资源配置方式,加快从重微观向重宏观、从重审批向重监管、从重项目安排向重制度设计的转变,把权力和责任真正放下去,把服务和监管切实抓起来,在有效监管行政对象的同时,实现对行政主体自身的全程监督。
双向监管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认为,刑罚当坚持罪行相适应、刑罚及时性、刑罚必然性三原则,才能达到预防、打击、震慑犯罪的目的。如何让违法者及时、必然地得到应有处罚?无疑,政务的信息化和透明化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在“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中,我们不但要把政务网站打造成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政策宣传的重要阵地、便民服务的主要窗口,还要通过政务透明化,实现对行政主体的全程监督,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充分满足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第四篇:今年的政务公开透明
政务公开透明服务群众满意 —在全市乡街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长沙市雨花区洞井镇人民政府
(2009年10月26日)
洞井镇地处长沙南大门,是长株潭一体化的“桥头堡”和核心区域,总面积45.3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近年来,洞井镇通过加强中心建设、拓展规范内容、完善体制机制等办法,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快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了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连续五年跻身长沙市“十强乡镇”。
一、主要做法
(一)完善体制机制,保障政务公开全面推进
1.完善领导机制。始终把推进政务公开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头等大事来抓,研究制定了《洞井镇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全镇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各级各部门分别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切实做到“五
个落实”(落实分管领导、落实专门机构、落实专职人员、落实专项经费、落实工作措施和制度),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一级带一级,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人大监督、上下联动”的领导工作机制。
2.完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政务公开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加强事前监督。严把公开内容关,所有内容先由政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核,后交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审定,对事关全局的重大事项,需经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同意。凡重大工程项目或相关经济活动,都要请监督小组进行全程监督。二是加强事中监督。各级监督小组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统一公开格式,调整公开内容,督促做好公开资料的收集,建立公开档案。同时,把政务公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列入各村(居)、站所考核的范围。三是加强事后监督。在政务大厅设立了群众评议意见箱,对外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3.完善配套机制。建立健全配套机制,保障政务公开的经常化、长期化、规范化。一是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设立财务公开报表备案制度、镇机关内部审计制度和部门工作经费包干公布制度等财务制度,财务开支的主要情况按表按季定期、定人、定项目公开,确保每一笔资金的去向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二是建立健全“五承办”制度。来访群众及时承办,联系群众经常承办,结对帮扶重点承办,现场办公定期承办,服务窗口集中承办,全面形成了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
(二)抓好中心建设,创建政务公开典型示范
坚持抓好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将其作为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的重要平台。
1.完善硬件。坚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重点倾斜,新建政务大厅面积达600多平方米,电信、网络、空调、大型电子显示屏、快速查询触摸屏等硬件配备一应俱全,配置有中心管理办公室和电子监控中心,设有投诉举报箱、征求意见箱、复印机、饮用水、休息椅等多项设备。
2.抓好服务。深入推进“一体化办公”和“一站式”服务,全面清理服务项目,能进“窗”的一律进“窗”,大厅窗口由原来的6个拓展到20个。初审、收费、信息咨询、业务办理、管理协调、投诉监督等功能集于一体,年办件量9000件以上(不含工商、税务所办业务量)。聘请政府法律顾问和专业律师坐班服务,全天候接受群众咨询。大厅摆放《办事指南》、《办事流程》等各类宣传资料,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各类办事规程及注意事项,电子触摸屏随时可点击所需服务信息,使群众进入政务大厅就一目了然。
3.树立形象。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全面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坚持规范管理,统一工作服装,严格实行坐班制度等39项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每周进行一次集中学习,每季度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形象不断提升,全年没有发生一起对服务窗口的投诉或举报。
(三)规范内容项目,确保政务公开落到实处
1.拓展内容,形成规范目录。一是抓好常规内容公开。坚持公开镇工作目标及实施情况,镇领导班子责任分工,镇属各部门及驻镇站所的工作职能、办事标准、办事程序、办事期限、监督办法、办事结果、财政预决算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等方面内容。二是加强重点内容公开。把群众广泛关注、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和容易引发矛盾的热点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如政府实事工程和重大工程招投标及进展情况,征用土地和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发放使用情况,各类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村干部奖金福利情况,“计划生育”、“社会事务”等群众关注事项等。
2.因地制宜,实行多样模式。坚持从实际出发,采用对外和对内两种公开形式。运用了政府网站、公开栏、公示牌、电子屏幕、《洞井信息》、宣讲等形式多样的对外信息公开形式。运用了会议通报、大会印发资料、文件等多种对内公开形式。
3.注重创新,探索公开形式。全面实施了“镇村站所联动”公开这一形式。坚持内容联动,镇、村、站所政务公开内容上下保持一致,方便群众查询、监督。坚持程序联动,统一公开内容的申报、审批、批准和公开后的投诉反馈程序,明确了镇纪委、组织办、镇政务中心、民政办、财政所等部门单位的职能。坚持时间联动,把每季度前5日作为政务动态公开日,各单位统一更换内容,并将上季度重要工作予以公开。同时,通过联村联企制、办公无休日制、走访制、领导接待日制等形式,直接面向群众,解答群众疑问,处理相关问题。
二、主要成效
1.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政务管理的透明度,将群众关心的事项公布于众,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加强了群众与干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成功激发起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促使群众对干部态度变误解为理解,变怀疑为信任,保障了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
2.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开展“阳光操作”,强化了群众的监督力度,提高了广大基层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全镇上下呈现出 “三少三多”(猜疑的少了、理解的多了、求虚的少了,求实的多了、铺张的少了、节约的多了)的可喜现象。
3.规范了各项行政行为。促进了机关效能建设的深入推进,使干部产生压力,形成动力,提高效率,使政府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使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根治,使干部办事拖拉、敷衍了事、随心所欲等不良工作作风得到了根本改变。
4.促进了镇域经济发展。今年1-9月,全镇完成财税收入18559万元,占全年计划的75.2%,税收入库进度连续排名全区前列,镇域经济发展来势进一步看好。
在取得现有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先进的兄弟单位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本次现场经验交流会为新契机,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推动我镇政务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本资料来自互联网共享文档
好资料来自互联网,一起创造,共同分享。
第五篇:政务公开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总结
秦皇岛市建设局政务公开
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总结
2009年6月22日
推进政务公开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是省委、市委开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关心和爱护干部、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的内在要求;更是提高行政效能,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建设工程领域一直作为反腐败的重点领域,做好此项工作对于搞好反腐倡廉,确保行政权力正确行使,服务于民,意义重大。我局一直把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
一、组织部署
作为重要议事日程,我局先后专门召开了三次党委扩大会议,认真学习省委《意见》、市委《实施意见》把推进政务公开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作为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有效载体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统一思想、务求实效。成立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其他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门领导小组。并且在专家指导、走访调研、征求各方面意见等多种渠道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推进政务公开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方案。
二、权力清理
根据法律法规以及省厅的要求对我局现有的行政职权进行全面的清理,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要求的予以保留,对于没有法律依据的坚决废止,通过自下而上的清理,对保留的行政职权,经省厅业务对口单位进行确认之后,形成了《市建设局行政职权目录》。我局行政权力共33项,其中行政许可2项,行政处罚6项,监督检查19项,行政确认5项,行政收费1项。此外,为确保上级有关决策的贯彻落实对涉及房地产业的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整合后审批备案事项由24项削减合并为9项,削减率62.5%。提交材料由108份削减到39份,削减率63.9%。收费事项由3项削减到1项,削减率66.7%。
三、重点领域公开
办事程序和结果公开。公开承诺服务内容、标准、程序、时限,属于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的审批事项公开依据、收费标准、责任人、监督方式,其中复杂事项对办事过程运行状态也进行公开;同时依据经济、实效、便于监督的原则,利用各种媒体或其它载体公开办事结果;通过公开流程、短信提醒、申办导示、延伸服务等形式引导服务对象开展下一步登记行为或其它审验。
项目公开。所有建设项目全部在建设网上进行公开公示。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建设规模、投融资方式、建设周期、面向社会进行的公开招投标结果,应公开的全部
公开。
招投标公开。在招投标环节,从发布公告,专家评委的抽取及评标、开标过程,邀请市检察院、市监察局、市审计局等相关单位参加,进行全程监督,通过各种渠道公开招投标结果。
四、公开载体建设
一是各权力运行单位(科室)认真填写《行政权力动态运行监控登记表》,每月定期上报局监察室,监察室掌握行政权力运行情况,备案备查;并通过抽查台帐、资料进行预警监督。
二是监察室根据上报信息进行汇总,并根据情况不定期进行电话回访或实地走访,促进权力监控机制建设的执行力度。
三是在秦皇岛建设网上开辟监控专栏、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监控,行政权力行使过后,必须及时在秦皇岛建设网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设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等多渠道采集监控信息,继续建立和完善来信来访接待制度,公开投诉电话和电子信箱,制定并落实领导接待日制度、领导包案制度。
五是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特约监督员视察监督制度,设立投诉平台、公开投诉电话和电子信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
五、制度建设
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评估预警防范机制。我局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主要内容是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评估预警防范机制,完善程序化和公开透明运行机制以及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从而使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全程监控体系。
对保留的行政审批和备案事项按照首问首办负责制、公开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套材料共享、一个公章验证、一个证书通过、一天之内办结”的“五个一”管理机制。
与市检察院建立联席会制度。由市检察院、市建设局领导为会议召集人,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市检察院在我局成立重点建设项目服务站,进驻市政建设办公室,从项目的前期谋划到竣工验收进行全程参与。
重点项目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向市人大、政协委员、市检察院、市纪委及财政、审计单位通报工程立项、投融资、招投标、设计变更、工程进展、质量安全等情况。
实行项目工程跟踪审计制度。招标前,请市财政局对拦标价进行评审,实行清单招标;工程建设过程中,邀请市财政局进行全程跟踪评审;竣工决算,请审计部门进行全面审计。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以及《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建立和完善行政权力行使过错责任追究机制。对行政权力行使过错责任者,按照诫免谈话,待岗培
训,调离岗位,纪律处分等手段进行问责。对于工作开展好的,大力进行表彰并作为奖励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通过责任追究机制的建立,进行规范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同时结合民主评议工作进行评议考核,把行政权力运行情况纳入民主评议工作之中,列为民主评议经常性工作考核的一个重要项目,确定具体分值,加大评议考核力度,注重评议结果的运用,促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