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
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
对市政公用事业实施特许经营是个全新的工作,是个改革性质的工作,没有多少经验可以拿来用,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特别要注意坚持正确的方向。
1.实施特许经营不是政府推卸责任的借口
城市当中的燃气、公交、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过去在计划体制都是政府背的。市政公用事业支出也就占了当地政府财政支出的相当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成了政府的包袱。现在政府对市政公用行业实施特许经营,把一些项目交给投资人建设和运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但不管怎么改,市政公用事业仍然是政府的责任,是政府不能推卸的重要职责。
2.实施特许经营不是政府集资敛财的手段
市政公用事业实行特许经营是必要的,它可以缓解市政公用事业发展与政府财政相对不足的矛盾,也可以改善公用事业行业和企业相对落后的经营状况。在实施特许经营的过程中,不能只看谁的投资最多,而更应看谁的服务最好,能够保证持续稳定服务,并且从战略的角度看如何对公用事业改革和发展有利。
3.实施特许经营不是要使公共资源私有化
对公用事业实行特许经营制度,授予投资人一定年限的特许经营权,但最终他是要把资产和公共资源交给政府的。如果实施特许经营,公共资源和国有资产都改姓“私”了,那一定是败笔。国有资产可以退出一部分,但公共资源一定是姓“公”的,这一点必须明确。
4.实施特许经营不是淡化政府的监管职能
市政公用事业交给企业自主经营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更应加强监督管理。市政公用事业大都涉及公共资源的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加强政府监管,才能保证企业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追求利益最大化。
第二篇: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尊敬的党组织: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当前,面对改革攻坚的艰巨任务和深化改革的复杂形势,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高瞻远瞩,有勇有谋,才能在新的基础上取得重大突破,在深化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从而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释放改革红利。
改革的目的是要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革新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让国家更富强、更繁荣,让人民生活更美满、更幸福。对此,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离正确方向,所有的改革都应当引向这个最终目的,让改革的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在这个改革最终目的统领下,需要明确各个领域改革的重点导向。
经济领域的改革,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要在保护市场主体、完善市场运行机制、规范市场管理等方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领域的改革,要在党的领导下更加充分地发扬民主,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协制度的作用,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政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同时,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成员的民主监督职能。
社会领域的改革,面对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和各类社会矛盾的不断涌现,要注重发挥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公平正义为主题,从过去的政策推进转到法治规范上来。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强化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司法公正,提高公民法制意识和法制素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速形成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
文化领域的改革,要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与文明的提升有机融合,善于吸收全人类的现代文明智慧,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文明的引领作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党的建设领域的改革,要勇于面对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牢牢把握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条主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完善科学制度,强化科学管理,不断提升科学化水平,使我们党的领导体制、执政方法能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7-31
第三篇:赴山东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考察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全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推进我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向纵深发展,按照今年我省城市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工作部署,建设厅巡视员邓留献率领厅城建处、郑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漯河市建委和市政管理处等单位一行7人,于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山东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城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化为导向,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市政公用设施总量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3年底,全省市政公用事业从业人员达17.8万人,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8.03%,燃气普及率达60.88%,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7059万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9.59标台,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政府推动,投资拉动,为山东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工作十分重视,1997年省政府就出台了《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报告〉的通知》(鲁政办发[1997]99号),加快了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步伐。随后,省委、省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关于搞好城市资产经营的意见》、《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都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政府不还多次组织了全省性的市政公用项目招商引资活动,都为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收到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初步打下了基础。
2、逐步放开市政公用事业经营和作业市场,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市场竞争的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各城市围绕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多种经济成分逐步介入市政公用市场,市场竞争态势开始形成,促进了市政公用事业的运营和服务效率的提高。有6个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已引入非国有经济成分,实行股份合作,打破了国有公交公司独家垄断的局面。香港中华煤气先后与青岛即墨市和崂山高新技术开发区、淄博、龙口成立了燃气合资企业,正在与济南、潍坊、威海等城市进行洽谈合作;新奥燃气先后与青岛开发区、城阳区、烟台开发区、聊城、日照、诸城、莱阳、邹平等市地进行了燃气经营合作。在市政、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等提供服务的行业,济南、青岛、淄博、东营、潍坊、济宁、威海、临沂、德州等城市,已开始推行道路保洁、绿地养护、公厕管理等作业权公开招标,转变了作业方式,提高了养护质量。
3、加快市政公用企业的公司制改制,推进设施管养行业的干管分离,市政公用行业基层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推进。几年来,山东各地按照省政府《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报告〉的通知》的要求,加快了城市公用企业的公司制改造,部分公司还进行了规范的股份制改造。青岛市努力推动市政公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普遍建立了企业经营责任期目标责任制,形成了企业绩效评价办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管理的相关制度也正逐步建立健全。针对市政、园林、环卫养管行业的实际,各地普遍开始了政事、政企、事企分开和干管分离改革,在一些环节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各城市普遍开展了市政公用行业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劳动和工资三项制度改革,有的推行了竞争上岗和“按绩定酬”的分配制度,还有的进行了内部招标的尝试。青岛市率先在全省推行了公用事业单位事改企,市辖四个区基本实现了市政、园林、环卫行业政事分开。济宁市去年对原独家承接市政道路设计施工的市政处进行改革,把管理养护和道路建设分开,除部分人员的工资由城维费列支外,其余的一律推向市场,找米下锅,他们还对事业改企业的职工,采取了保留事业身份和档案工资的办法,有效地稳定了职工思想。
4、市政公用事业的价格改革有了一定的突破,投资补偿机制开始建立。近年来,为理顺和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价格,山东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山东省政府把价格管理权下放给了各城市政府,进一步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机制的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不少城市都在理顺水、气价格,垃圾、污水收费和其他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与价值倒挂的矛盾有一定缓解,城市公用设施无偿使用的观念逐步打破,使用者付费、污染者付费的意识逐步得以确立。各城市普遍开征了污水处理运行费,有的还进行了收取垃圾处理费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负担。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山东省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很多问题:一是全省市政公用行业改革的整体步伐仍然较慢,总体上滞后于其它行业的改革进程,而且省内各城市之间也很不平衡;二是改革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不少基层单位有畏难有发愁和等待观望的想法,一些主管部门求稳怕乱,城市政府也没有推进改革的压力;三是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还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比如人员安置问题、资产处置,以及市场规范、行业监管等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四是价费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直接阻碍了改革的进程。
(二)围绕难点、重点问题搞突破,为推动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在制定《意见》中,为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在确立改革总体框架的同时,在可操作性上下了很大功夫。特别是在事关人员安置、资产处置、政府投入、价费改革等重大问题上,他们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多方面征求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务实的、也很优惠的政策。具体要求是:
2、妥善处置改制单位资产,明确改制过渡期相关优惠政策。改革必须要支付相应的成本来推动,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国有净资产应该是改革成本的主要来源。山东《意见》明确,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国有净资产,应首先用于支付欠缴的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费,拖欠的职工工资、医疗费,改制时职工的经济补偿,离岗退养人员的费用以及涉及职工个人的其他有关费用。剩余或不足部分,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行业内统一调剂使用。行业内统一调剂不能解决的,由本级财政解决。净资产中不够提留改制成本的,可将其原使用的划拨土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进行出让,其收入按国家规定缴纳税金后,优先用于企事业单位支付改制费用。同时,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山东在《意见》中还设置了3年的过渡期,对原国有的改制单位适当扶持。在过渡期内,改制企业可优先获得特许经营权,;原财政补贴数额暂维持不变,用于支付改革成本,稳定人心;在同等条件下,改制单位在资质审批、工商注册时应有一定的优先权,并可适当放宽条件;由事业单位改制组建的企业,可以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3、保障政府投入,推动市政公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并不改变其社会公益事业的基本性质,政府决不能有“一改了之”、“甩包袱”的想法,对市政公用事业非经营性项目所需费用、企业的政策性亏损和必要的改革成本,政府应予以补偿,同时随着财力的增强,政府应仍要不断加大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投入。山东省《意见》中明确,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投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机制。城市道路桥梁、公共管网、广场、园林绿化等大型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仍以政府投入为主,也可采取市场运作、以综合开发带项目的办法建设大型市政公用设施;对尚不能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市政公用设施,政府要进行政策扶持、投资引导、适度补贴;对可经营的市政公用设施,政府一般不再投资并逐步退出。要逐步转变政府投入方式,实行项目代建、改变政策性补贴方式,变“养人”为“养事”。同时,在改革过程中,政府财政要承担必要的改革成本,比如:改制前机关事业单位未启动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职工按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改制后不保留国有资本的企业,对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原单位有支付能力的,由原单位支付,原单位确实无力支付的,可从国有资产中支付,不足部分可由同级财政补贴。
4、建立合理的价费机制,促进市政公用事业良性循环发展。要改变市政公用事业建设高投入,低回报的现状,形成投入产出良性循环机制,就必须改变市政公用事业福利性供给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价格制订和调整机制,进一步理顺价格形成关系。山东省《意见》中明确,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单位改制后,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等行业的产品、服务价格,由各市、县政府按照“生产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并根据社会平均成本和价格指数适时予以调整。按照“作业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市政维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等作业定额标准,并根据和各地劳动力成本变化抢救无效情况,定期予以调整,作为具体作业项目招投标评定依据。
(三)狠抓落实,搞好配套,努力构建新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山东省74号文件出台后,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对全省市政公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震动更为突出。抓改革、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全省市政公用行业的中心任务。各城市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抓住机遇,积极运作,大力推进改革,改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烟台、潍坊、济宁等许多城市都出台了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召开了专题会议。济南市政府出台了《济南市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试行办法》;烟台市将市政公司整体转让给中天集团,开创了山东事业单位一步转制为民营企业的先河。潍坊市完成了市属市政公用企业改制方案的批复,为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1、加大宣传贯彻力度,努力营造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良好氛围。山东74号文件出台后,山东省相继召开了不同层次的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去年,省委全省加快发展现场会上,省委、省政府评分领导对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城市建设现场会,杨焕彩厅长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组织召开了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研讨会,邀请省直有关部门和专家就改革中具体操作问题进行探讨;在今年的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赵克志副省长和杨焕彩厅长进一步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城市3月底拿出改革实施方案,供水、热力、公交、燃气、市政施工等行业年内必须完成改制,市政养护、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事业单位,年内改企改制争取完成50%。
2、制定改革配套政策,确保改革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最近,山东省建设厅城建处会同省定额站赴上海就市政养护、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定额编制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在济宁市召开了部分城市市政园林环卫定额编制座谈会,为下一步3个养护定额的修编奠定了基础。同时,还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研究,探索建立合理的市政公用事业价费调整机制和社会对公用事业价格的监督机制,为市政公用行业全面走向市场奠定基础。
3、抓好试点,积累经验,稳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自然垄断性等特点,是为生产、生活提供基础设施及共同条件的产业,直接影响到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所以,推进改革必须要典型引路,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我省确定烟台、潍坊、济宁三个城市为改革试点城市,厅里建立了联系点制度,分别派出一名厅领导负责指导、联系试点城市的改革工作。我们也要求和城市在制定方案时,要明确试点县(市、区)和试点单位,总结经验,稳步前进。
4、加强行业管理,转变和完善市政公用事业政府监管机制。在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共客运、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行业,他们准备各选择一个城市,试行特许经营制度,切实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稳步推进市政园林环卫等事业单位的改革改制工作,用足用好有关优惠政策,安置好现有职工,冻结事业单位和人员,逐步将管理职能和建设、作业职能分开,收回事业单位承担的管理职能,并结合机构改革适当调整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在改革过程中,要加强对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监管,依法行使行业管理职能,特别是对市场化以后的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管,确保有效供给和服务,确保社会稳定。
第四篇:赴山东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考察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全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推进我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向纵深发展,按照今年我省城市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工作部署,建设厅巡视员邓留献率领厅城建处、郑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漯河市建委和市政管理处等单位一行7人,于2004年4月4日至7日对山东省市政公用行业改革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组听取了山东省建设厅、济南、烟台等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的有关领导和处室负责同志的经验介绍,就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有关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山东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城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化为导向,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市政公用设施总量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3年底,全省市政公用事业从业人员达17.8万人,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8.03%,燃气普及率达60.88%,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7059万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9.59标台,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91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40.22%,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7.2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74平方米。
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政府推动,投资拉动,为山东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工作十分重视,1997年省政府就出台了《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报告〉的通知》(鲁政办发[1997]99号),加快了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步伐。随后,省委、省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关于搞好城市资产经营的意见》、《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都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政府不还多次组织了全省性的市政公用项目招商引资活动,都为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收到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初步打下了基矗
1、以市政公用设施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促进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转变。为缓解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全省各地注重把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把政府投入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积极运用BOT、TOT等方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加大了利用外资和各类社会资金的力度,多元化投资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五”以来,全省市政公用事业设施建设投资接近600亿元,政府财政投入约为1/3左右。济南、青岛按照“制销分开”的思路,将制水厂存量资产盘活,融资外方资金3亿元;山大华特公司与潍坊市坊子区政府合作,由山大华特投入5000多万元现金,建设坊子区的一座自来水厂,一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许多城市出让、转让的城市道路、桥梁冠名权和广告经营权,收回资金用于市政设施投资;诸城市运用
BOT方式与青岛银河集团合作,融资1.2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
2、逐步放开市政公用事业经营和作业市场,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市场竞争的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各城市围绕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多种经济成分逐步介入市政公用市场,市场竞争态势开始形成,促进了市政公用事业的运营和服务效率的提高。有6个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已引入非国有经济成分,实行股份合作,打破了国有公交公司独家垄断的局面。香港中华煤气先后与青岛即墨市和崂山高新技术开发区、淄博、龙口成立了燃气合资企业,正在与济南、潍坊、威海等城市进行洽谈合作;新奥燃气先后与青岛开发区、城阳区、烟台开发区、聊城、日照、诸城、莱阳、邹平等市地进行了燃气经营合作。在市政、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等提供服务的行业,济南、青岛、淄博、东营、潍坊、济宁、威海、临沂、德州等城市,已开始推行道路保洁、绿地养护、公厕管理等作业权公开招标,转变了作业方式,提高了养护质量。
3、加快市政公用企业的公司制改制,推进设施管养行业的干管分离,市政公用行业基层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推进。几年来,山东各地按照省政府《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报告〉的通知》的要求,加快了城市公用企业的公司制改造,部分公司还进行了规范的股份制改造。青岛市努力推动市政公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普遍建立了企业经营责任期目标责任制,形成了企业绩效评价办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管理的相关制度也正逐步建立健全。针对市政、园林、环卫养管行业的实际,各地普遍开始了政事、政企、事企分开和干管分离改革,在一些环节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各城市普遍开展了市政公用行业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劳动和工资三项制度改革,有的推行了竞争上岗和“按绩定酬”的分配制度,还有的进行了内部招标的尝试。青岛市率先在全省推行了公用事业单位事改企,市辖四个区基本实现了市政、园林、环卫行业政事分开。济宁市去年对原独家承接市政道路设计施工的市政处进行改革,把管理养护和道路建设分开,除部分人员的工资由城维费列支外,其余的一律推向市场,找米下锅,他们还对事业改企业的职工,采取了保留事业身份和档案工资的办法,有效地稳定了职工思想。
4、市政公用事业的价格改革有了一定的突破,投资补偿机制开始建立。近年来,为理顺和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价格,山东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山东省政府把价格管理权下放给了各城市政府,进一步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机制的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不少城市都在理顺水、气价格,垃圾、污水收费和其他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与价值倒挂的矛盾有一定缓解,城市公用设施无偿使用的观念逐步打破,使用者付费、污染者付费的意识逐步得以确立。各城市普遍开征了污水处理运行费,有的还进行了收取垃圾处理费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负担
对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原单位有支付能力的,由原单位支付,原单位确实无力支付的,可从国有资产中支付,不足部分可由同级财政补贴。
4、建立合理的价费机制,促进市政公用事业良性循环发展。要改变市政公用事业建设高投入,低回报的现状,形成投入产出良性循环机制,就必须改变市政公用事业福利性供给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价格制订和调整机制,进一步理顺价格形成关系。山东识意见》中明确,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单位改制后,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等行业的产品、服务价格,由各市、县政府按照“生产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并根据社会平均成本和价格指数适时予以调整。按照“作业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市政维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等作业定额标准,并根据和各地劳动力成本变化抢救无效情况,定期予以调整,作为具体作业项目招投标评定依据。
(三)狠抓落实,搞好配套,努力构建新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山东省74号文件出台后,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对全省市政公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震动更为突出。抓改革、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全省市政公用行业的中心任务。各城市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抓住机遇,积极运作,大力推进改革,改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烟台、潍坊、济宁等许多城市都出台了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召开了专题会议。济南市政府出台了《济南市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试行办法》;烟台市将市政公司整体转让给中天集团,开创了山东事业单位一步转制为民营企业的先河。潍坊市完成了市属市政公用企业改制方案的批复,为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矗
1、加大宣传贯彻力度,努力营造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良好氛围。山东74号文件出台后,山东省相继召开了不同层次的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去年,省委全省加快发展现场会上,省委、省政府评分领导对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城市建设现场会,杨焕彩厅长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组织召开了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研讨会,邀请省直有关部门和专家就改革中具体操作问题进行探讨;在今年的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赵克志副省长和杨焕彩厅长进一步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城市3月底拿出改革实施方案,供水、热力、公交、燃气、市政施工等行业年内必须完成改制,市政养护、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事业单位,年内改企改制争取完成50%。
2、制定改革配套政策,确保改革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最近,山东省建设厅城建处会同省定额站赴上海就市政养护、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定额编制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在济宁市召开了部分城市市政园林环卫定额编制座谈会,为下一步
3个养护定额的修编奠定了基矗同时,还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研究,探索建立合理的市政公用事业价费调整机制和社会对公用事业价格的监督机制,为市政公用行业全面走向市场奠定基矗
3、抓好试点,积累经验,稳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自然垄断性等特点,是为生产、生活提供基础设施及共同条件的产业,直接影响到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所以,推进改革必须要典型引路,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我省确定烟台、潍坊、济宁三个城市为改革试点城市,厅里建立了联系点制度,分别派出一名厅领导负责指导、联系试点城市的改革工作。我们也要求和城市在制定方案时,要明确试点县(市、区)和试点单位,总结经验,稳步前进。
4、加强行业管理,转变和完善市政公用事业政府监管机制。在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共客运、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行业,他们准备各选择一个城市,试行特许经营制度,切实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稳步推进市政园林环卫等事业单位的改革改制工作,用足用好有关优惠政策,安置好现有职工,冻结事业单位和人员,逐步将管理职能和建设、作业职能分开,收回事业单位承担的管理职能,并结合机构改革适当调整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在改革过程中,要加强对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监管,依法行使行业管理职能,特别是对市场化以后的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管,确保有效供给和服务,确保社会稳定。
第五篇:赴山东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考察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全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推进我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向纵深发展,按照今年我省城市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工作部署,建设厅巡视员邓留献率领厅城建处、郑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漯河市建委和市政管理处等单位一行7人,于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山东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城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化为导向,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市政公用设施总量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3年底,全省市政公用事业从业人员达17.8万人,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8.03%,燃气普及率达60.88%,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7059万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9.59标台,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政府推动,投资拉动,为山东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工作十分重视,1997年省政府就出台了《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报告〉的通知》(鲁政办发[1997]99号),加快了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步伐。随后,省委、省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关于搞好城市资产经营的意见》、《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都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政府不还多次组织了全省性的市政公用项目招商引资活动,都为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收到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初步打下了基础。
1、以市政公用设施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促进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转变。为缓解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全省各地注重把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把政府投入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积极运用BOT、TOT等方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加大了利用外资和各类社会资金的力度,多元化投资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五”以来,全省市政公用事业设施建设投资接近600亿元,政府财政投入约为1/3左右。济南、青岛按照“制销分开”的思路,将制水厂存量资产盘活,融资外方资金3亿元;山大华特公司与潍坊市坊子区政府合作,由山大华特投入5000多万元现金,建设坊子区的一座自来水厂,一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许多城市出让、转让的城市道路、桥梁冠名权和广告经营权,收回资金用于市政设施投资;诸城市运用BOT方式与青岛银河集团合作,融资1.2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
2、逐步放开市政公用事业经营和作业市场,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市场竞争的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各城市围绕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多种经济成分逐步介入市政公用市场,市场竞争态势开始形成,促进了市政公用事业的运营和服务效率的提高。有6个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已引入非国有经济成分,实行股份合作,打破了国有公交公司独家垄断的局面。香港中华煤气先后与青岛即墨市和崂山高新技术开发区、淄博、龙口成立了燃气合资企业,正在与济南、潍坊、威海等城市进行洽谈合作;新奥燃气先后与青岛开发区、城阳区、烟台开发区、聊城、日照、诸城、莱阳、邹平等市地进行了燃气经营合作。在市政、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等提供服务的行业,济南、青岛、淄博、东营、潍坊、济宁、威海、临沂、德州等城市,已开始推行道路保洁、绿地养护、公厕管理等作业权公开招标,转变了作业方式,提高了养护质量。
3、加快市政公用企业的公司制改制,推进设施管养行业的干管分离,市政公用行业基层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推进。几年来,山东各地按照省政府《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报告〉的通知》的要求,加快了城市公用企业的公司制改造,部分公司还进行了规范的股份制改造。青岛市努力推动市政公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普遍建立了企业经营责任期目标责任制,形成了企业绩效评价办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管理的相关制度也正逐步建立健全。针对市政、园林、环卫养管行业的实际,各地普遍开始了政事、政企、事企分开和干管分离改革,在一些环节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各城市普遍开展了市政公用行业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劳动和工资三项制度改革,有的推行了竞争上岗和“按绩定酬”的分配制度,还有的进行了内部招标的尝试。青岛市率先在全省推行了公用事业单位事改企,市辖四个区基本实现了市政、园林、环卫行业政事分开。济宁市去年对原独家承接市政道路设计施工的市政处进行改革,把管理养护和道路建设分开,除部分人员的工资由城维费列支外,其余的一律推向市场,找米下锅,他们还对事业改企业的职工,采取了保留事业身份和档案工资的办法,有效地稳定了职工思想。
4、市政公用事业的价格改革有了一定的突破,投资补偿机制开始建立。近年来,为理顺和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价格,山东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山东省政府把价格管理权下放给了各城市政府,进一步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机制的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不少城市都在理顺水、气价格,垃圾、污水收费和其他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与价值倒挂的矛盾有一定缓解,城市公用设施无偿使用的观念逐步打破,使用者付费、污染者付费的意识逐步得以确立。各城市普遍开征了污水处理运行费,有的还进行了收取垃圾处理费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负担。
山东省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很多问题:一是全省市政公用行业改革的整体步伐仍然较慢,总体上滞后于其它行业的改革进程,而且省内各城市之间也很不平衡;二是改革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不少基层单位有畏难有发愁和等待观望的想法,一些主管部门求稳怕乱,城市政府也没有推进改革的压力;三是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还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比如人员安置问题、资产处置,以及市场规范、行业监管等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四是价费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直接阻碍了改革的进程。
(二)围绕难点、重点问题搞突破,为推动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去年初,山东省建设厅会同省直8个部门组成调研组,开展了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调研。省政府分管领导和省建设厅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多方面听取意见,通过认真调查基本摸清了全省市政公用事业单位资产、人员构成等基本情况,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改革的难点问题是“人到那里去、钱从那里来”,改革的重点是为行业准确定位、为改革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并代省政府起草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省政府于8月25日以鲁政发[2003]74号文件正式印发。意见共有八个部分,二十六条,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具体政策措施,总体上是要通过抓好管理体制、动运作模式和经营方式三项改革,建立三种机制,即:按市场化要求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科学的政府监管机制;打破垄断,彻底放开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投融资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和企业制度创新,建立富有活力的企业经营机制。生产性、经营性、企事业单位要在1年内完成改制,管理性、作业性事业单位要在2年内完成改革,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市场体系。
在制定《意见》中,为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在确立改革总体框架的同时,在可操作性上下了很大功夫。特别是在事关人员安置、资产处置、政府投入、价费改革等重大问题上,他们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多方面征求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务实的、也很优惠的政策。具体要求是:
1、切实做好改制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安置工作解决好职工的后顾之忧。人员安置是企事业单位改制面临的一个比较复杂和敏感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政策必须有突破,否则改革会陷入僵局。《意见》中明确,改制后的企业,原则上应全部接收原单位职工。在此基础上,优惠安置老职工,合理补偿中间层次,重新对等新职工。妥善安置老职工,主要的政策有:对工作年限已满25年且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人员,本人提出订立至退休合同的,单位应与其签订至退休的合同;对改制前连续工龄满20年且5年内(含5年)达到退休年龄的职工,可以实行内部离岗退养托管,并按事业单位退休的有关规定计发基本待遇;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执行,如低于原事业单位标准,可采用加发补贴的办法解决。合理补偿中间层次的职工,主要的政策有:可根据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职工退休待遇差额情况,为原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经费可一次性从原事业经费支出或从国有净资产中扣除,改制后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鉴于欠缴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以及应享受遗属补助的人员的补助费,经省劳动保障部门确认人数和标准后,可在净资产中一次性扣除。重新对待新职工,就是对改制后新招收的职工按企业对待。
2、妥善处置改制单位资产,明确改制过渡期相关优惠政策。改革必须要支付相应的成本来推动,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国有净资产应该是改革成本的主要来源。山东《意见》明确,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国有净资产,应首先用于支付欠缴的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费,拖欠的职工工资、医疗费,改制时职工的经济补偿,离岗退养人员的费用以及涉及职工个人的其他有关费用。剩余或不足部分,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行业内统一调剂使用。行业内统一调剂不能解决的,由本级财政解决。净资产中不够提留改制成本的,可将其原使用的划拨土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进行出让,其收入按国家规定缴纳税金后,优先用于企事业单位支付改制费用。同时,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山东在《意见》中还设置了3年的过渡期,对原国有的改制单位适当扶持。在过渡期内,改制企业可优先获得特许经营权,;原财政补贴数额暂维持不变,用于支付改革成本,稳定人心;在同等条件下,改制单位在资质审批、工商注册时应有一定的优先权,并可适当放宽条件;由事业单位改制组建的企业,可以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3、保障政府投入,推动市政公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并不改变其社会公益事业的基本性质,政府决不能有“一改了之”、“甩包袱”的想法,对市政公用事业非经营性项目所需费用、企业的政策性亏损和必要的改革成本,政府应予以补偿,同时随着财力的增强,政府应仍要不断加大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投入。山东省《意见》中明确,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投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机制。城市道路桥梁、公共管网、广场、园林绿化等大型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仍以政府投入为主,也可采取市场运作、以综合开发带项目的办法建设大型市政公用设施;对尚不能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市政公用设施,政府要进行政策扶持、投资引导、适度补贴;对可经营的市政公用设施,政府一般不再投资并逐步退出。要逐步转变政府投入方式,实行项目代建、改变政策性补贴方式,变“养人”为“养事”。同时,在改革过程中,政府财政要承担必要的改革成本,比如:改制前机关事业单位未启动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职工按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改制后不保留国有资本的企业,对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原单位有支付能力的,由原单位支付,原单位确实无力支付的,可从国有资产中支付,不足部分可由同级财政补贴。
4、建立合理的价费机制,促进市政公用事业良性循环发展。要改变市政公用事业建设高投入,低回报的现状,形成投入产出良性循环机制,就必须改变市政公用事业福利性供给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价格制订和调整机制,进一步理顺价格形成关系。山东省《意见》中明确,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单位改制后,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等行业的产品、服务价格,由各市、县政府按照“生产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并根据社会平均成本和价格指数适时予以调整。按照“作业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市政维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等作业定额标准,并根据和各地劳动力成本变化抢救无效情况,定期予以调整,作为具体作业项目招投标评定依据。
(三)狠抓落实,搞好配套,努力构建新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山东省74号文件出台后,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对全省市政公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震动更为突出。抓改革、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全省市政公用行业的中心任务。各城市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抓住机遇,积极运作,大力推进改革,改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烟台、潍坊、济宁等许多城市都出台了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召开了专题会议。济南市政府出台了《济南市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试行办法》;烟台市将市政公司整体转让给中天集团,开创了山东事业单位一步转制为民营企业的先河。潍坊市完成了市属市政公用企业改制方案的批复,为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1、加大宣传贯彻力度,努力营造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良好氛围。山东74号文件出台后,山东省相继召开了不同层次的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去年,省委全省加快发展现场会上,省委、省政府评分领导对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城市建设现场会,杨焕彩厅长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组织召开了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研讨会,邀请省直有关部门和专家就改革中具体操作问题进行探讨;在今年的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赵克志副省长和杨焕彩厅长进一步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城市3月底拿出改革实施方案,供水、热力、公交、燃气、市政施工等行业年内必须完成改制,市政养护、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事业单位,年内改企改制争取完成50%。
2、制定改革配套政策,确保改革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最近,山东省建设厅城建处会同省定额站赴上海就市政养护、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定额编制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在济宁市召开了部分城市市政园林环卫定额编制座谈会,为下一步3个养护定额的修编奠定了基础。同时,还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研究,探索建立合理的市政公用事业价费调整机制和社会对公用事业价格的监督机制,为市政公用行业全面走向市场奠定基础。
3、抓好试点,积累经验,稳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自然垄断性等特点,是为生产、生活提供基础设施及共同条件的产业,直接影响到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所以,推进改革必须要典型引路,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我省确定烟台、潍坊、济宁三个城市为改革试点城市,厅里建立了联系点制度,分别派出一名厅领导负责指导、联系试点城市的改革工作。我们也要求和城市在制定方案时,要明确试点县(市、区)和试点单位,总结经验,稳步前进。
4、加强行业管理,转变和完善市政公用事业政府监管机制。在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共客运、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行业,他们准备各选择一个城市,试行特许经营制度,切实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稳步推进市政园林环卫等事业单位的改革改制工作,用足用好有关优惠政策,安置好现有职工,冻结事业单位和人员,逐步将管理职能和建设、作业职能分开,收回事业单位承担的管理职能,并结合机构改革适当调整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在改革过程中,要加强对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监管,依法行使行业管理职能,特别是对市场化以后的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管,确保有效供给和服务,确保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