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Google公司为例,剖析企业文化的传播与落地
以Google公司为例,剖析企业文化的传播与落地 Google公司简介
Google(Google Inc.)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公有股份公司),于1998年9月7日以私有股份公司的形式创立,以设计并管理一个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公司的总部称作“Googleplex”,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山景城。Google 创始人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在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宿舍内共同开发了全新的在线搜索引擎,然后迅速传播给全球的信息搜索者。Google 目前被公认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搜索引擎,它提供了简单易用的免费服务。不作恶(Don't be evil)是谷歌公司的一项非正式的公司口号,最早是由Gmail服务创始人在一次会议中提出。
Google公司的发展历程
2001年9月,Google的网页评级机制PageRank被授予了美国专利。专利正式地被颁发给斯坦福大学,LawrencePage作为发明人列于文件中。
2003年2月,Google接管了Blogger的所有者Pyra实验室,一个主导Weblog网络服务的先锋。似乎这与Google的使命矛盾。然而,这实际上巩固了公司从blog发布改善Google新闻搜索的速度和其搜索相关性的能力。2004年初的一个最高峰时期,通过它的网站及其客户网站如雅虎,美国在线和CNN,Google处理了万维网上的80%的搜寻请求。Google的份额在2004年2月跌落一些,因为雅虎放弃了Google的搜寻技术,决定独力开发自己的搜索引擎。
Google做事的行为准则是拒绝邪恶的事物(Noevil),他们的站点时常包括富有幽默感的特征,如他们的图标有选择的在特定时机内风趣的变化。很多人推测Google对于Yahoo!的反应是借由从Orkut,Gmail和Froogle搜集到的个人信息,Google下一步将会引入个性化搜索,事实上,在Google实验室网站里,有Google一个个性化的搜寻测试页面。2005年7月19日,Google宣布将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
2005年12月20日,谷歌公司宣布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美国在线”5%的股权。2006年10月,Google公司以16.5亿美元,收购影音内容分享网站YouTube,是Google有史以来最大笔的并购。2007年10月29日,Google公司在中国向二六五网络公司以约2千万美元的价格购得网域名称“g.cn”,成为史上最短的网域注册名称。
2007年11月05日,Google宣布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的名称为android。2008年9月7日,GoogleMap卫星升空,将为GoogleEarth提供50厘米分辨率高清照片。同年,Google与金融集团汇丰银行(HSBC)以及国际有线电视集团LibertyGlobal组成名为“O3bNetworks”的网络计划,通过发射16颗卫星将网络服务带入地球上还未连上网络的地区,取名为O3b就是指地球上另外未有网络建设的30亿人口,希望借这样的网络计划工程,真正建立在地球上任何区域皆有连网能力的环境。
2010年9月9日,谷歌推出新的功能“即时搜索”(GoogleInstant)。谷歌在官方网站的功能介绍页面上称,新搜索技术可在用户输入词条时立即显示搜索结果。
2011年5月30日,Google宣布将关闭包括Translation在内多个API,称不赢利且被滥用。2011年8月15日,Google以每股$40美元收购曾经的通讯霸主MOTOROLA,总价约125亿美元谷歌CEO拉里·,与摩托罗拉移动上周五收盘价相比溢价63%。该交易已经得到两家公司董事会的批准。官方在新闻稿中承认是为了专利而收购。
Google公司的文化特点
Google公司文化上最大的特点是平等、包容和以人为本,不排斥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任何建议,在曾今的谷歌中国办公室里沙发随处可见,员工可以随意喝咖啡聊天,甚至分不清哪里是办公区,哪里是休闲区。“的每间办公室都有独特的名字,比如„立秋‟、„秋分‟,这都是员工自己的创意。谷歌的工作模式就是平等和倾听每一位员工的声音,我喜欢这样无为而治的文化。” 曾经的谷歌中国总裁李开复是这样向公众介绍他的团队的。
在其他公司为了应付老板发现自己不务正业的“老板键”,在谷歌中国是派不上用场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用担心被老板发现,更不担心因此而遭到批评。
过去十多年来,谷歌的花钱速度在硅谷堪称奇迹。对于员工,谷歌有着较为完善的福利制度,包括免费三餐、免费医疗、滑雪旅游以及洗衣服务等,同时还为员工个人培训提供补贴。此外,谷歌还允许工程师们将20%的工作时间用于自己喜欢的项目,此举是为了鼓励员工开发新产品,以减少公司对互联网搜索广告业务的过度依赖。难怪很多到过谷歌中国的访客总能看到一些员工在工作时间“明目张胆”地玩游戏。
尽管自 1998 年创立以来,Google 的规模已经扩大了很多,但公司仍坚持营造一种小公司的氛围。午餐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在公司的餐厅随意就座用餐,与各个不同部门的同事一起愉快地畅谈。Google 秉承一贯的创新理念,而这有赖于每位员工都能够毫无顾忌地交流想法和观点。这就意味着每个员工都是功不可没的贡献者,而且每个人都要在公司身兼数职。由于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对于 Google 的成功同等重要,因此在周五例会(TGIF)上每个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向拉里或塞吉提出尖锐的问题,在排球场上也会毫不犹豫地战胜公司高管。
Google聘用员工的准则非常包容,注重能力胜于经验。公司在全球各地均设有办事处,Google 员工使用的语言高达数十种,从土耳其语到泰卢固语,包罗甚广。这样形成的团队反映了 Google 为全球用户服务的理念。工作之余,Google 员工会投身于各种趣味活动中,比如自行车越野、品酒、飞行以及飞盘游戏等
Google公司文化如何传播与落地
企业文化落地是指把企业愿景、企业使命或企业宗旨、企业精神等方向性的文化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中;把与经营、管理有关的通用类的文化理念,融入企业的一切经营与管理活动、过程中;把个性类的文化理念融入全员的工作、任务中;引导和推动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并让企业的发展成果带上本企业个性特征的文化烙印。
Google公司通过其公司的十大信条将企业愿景、使命和精神等文化理念同其企业发展规划结合,实现了文化的的完美落地。
一、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水到渠成。
创建伊始,Google 就以尽可能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为中心任务。不管是设计新的互联网浏览器,还是采用新的首页外观,都非常谨慎,确保它们最终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不是达到自己的内部目标或底线。首页界面简单明了,网页载入十分迅速。从不对外出售搜索结果中的展示位置。对于广告,不仅清楚地将它们标记出来,而且广告内容也与搜索结果相关,从而确保不会分散用户的注意力。在开发新的工具和应用程序时,秉承这样一种理念:设计出来的产品应该非常出色,用户无需再去考虑其他设计。
二、专心将一件事做到极致。
搜索是 Google 的事业。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研究团队之一,可以心无旁骛地攻克搜索问题,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也知道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会对难题持之以恒地反复研究,因此,能够解决复杂的问题,即使的搜索服务已经在为数百万用户提供快捷、流畅的信息搜索体验,仍能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在不断地改善搜索服务,这也有助于将掌握到的知识技术应用于 Gmail 和 Google 地图等新产品。希望将强大的搜索功能应用于未曾探索过的领域,并帮助用户更多地获取和使用生活中不断增加的信息。
三、越快越好。
知道客户的时间非常宝贵,因此,在遇到问题时,客户一定希望能通过网络迅速找到解决方案,而这正是公司目标。希望用户在首页上花费的时间越短越好,这样的理念可能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不断精简网页并提高服务环境的效率,一次次地打破自己创造的速度纪录,现在的平均搜索结果响应时间仅为几分之一秒。推出的每款新产品都非常注重速度,无论是移动应用程序还是“Google Chrome 浏览器”(一种旨在跟上现代网络速度的高速浏览器)都是如此。而且,始终致力于提高所有产品的运行速度。
四、网络也讲民主。
Google 搜索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数百万在网站上发布链接的用户;他们帮助确定哪些网站提供了有价值的内容。在评估每个网页的重要性时,采用了 200 多个指标以及各种技术,其中包含的专利算法 PageRank™,它可以分析出哪些网站被网络中的其他网页“票选”为最佳信息来源。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这一评估方法也会越来越完善,因为每个新网站在提供信息的同时,也是另一张待统计的选票。还使用同样的思路,积极地进行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开发,并在许多编程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推出各种创新产品。
五、信息需求无处不在。
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移动设备,因为他们希望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信息。不断开创新的移动服务技术,推出新的移动服务解决方案,帮助全球用户在自己的手机上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比如查看电子邮件和日历活动以及观看视频,更别说在手机上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使用 Google 搜索功能了。此外,希望通过 Android 在全球范围内激起更强的移动服务创新意识。Android 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移动平台,它将开放性这一塑造互联网不可缺少的因素带入了移动世界。Android 不仅能使客户受益,让他们拥有更多选择余地和更富创意的移动体验,也为运营商、制造商和开发人员创造了营收机会。
六、赚钱不必作恶。
作为一家公司,Google 的收入来源分以下两种:一是向其他公司提供搜索技术,另一
个则是向广告客户提供在 Google 和其他网站上投放广告的服务。在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广告客户使用 AdWords 推广他们的产品;无数发布商通过 AdSense 计划投放与自己网站内容相关的广告。为了确保最终能够服务所有用户(无论他们是否属于广告客户),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的广告计划和做法的指导原则:
除非广告内容与搜索结果页的内容是相关的,否则,不允许在搜索结果页上显示广告。坚信,只有广告与客户要查找的内容相关时,它提供的信息才能为客户所用。因此,客户可能会发现,某些搜索结果中完全不包含任何广告。
广告即使不花哨也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所以,拒绝弹出式广告,因为这会妨碍用户阅读所请求的内容。还发现,如果文字广告与受众高度相关,则点击率就会远远高于随机显示的广告。任何广告客户(无论规模大小)都可以从这种针对性极强的广告媒介中受益。
在 Google 上投放的广告总是明确地标记为“赞助商链接”,因此,这些广告不会破坏搜索结果的完整性。绝对不会通过操纵排名将的合作伙伴放在搜索结果中排名靠前的位置,也没有任何人可以购买到更高的网页排名。的用户信任 Google 的客观公正性,Google 也不会因为任何短期利益而去破坏这种信任。
七、信息无极限。
一旦 Google 索引中的互联网 HTML 网页数量超过其他任何搜索服务,的工程师就会将精力转到那些以前不太容易获得的信息上。为此,有时只需将新的数据库集成到搜索中即可(例如添加电话号码和地址查询以及商家目录),但有时还需要付出更多富于创造性的努力(例如增加更多的搜索功能,包括新闻存档搜索、专利搜索、学术期刊搜索以及对数十亿图片和数百万图书的搜索)。公司研究人员会继续研究如何将世界上所有的信息提供给有需要的人们。
八、信息需求无国界。
虽然 Google 是在加利福尼亚州创立的,但他的宗旨是帮助全世界使用各种语言的用户获得信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 60 多个国家/地区设立了办事处,拥有 180 多个互联网域,而且在所提供的搜索结果中,有一半以上是提供给美国境外用户的。提供 130 多种语言的 Google 搜索界面,能让用户搜索以他们自己的语言撰写的内容;对于 Google 的其他应用程序和产品,也计划推出尽可能多的语言版本和可使用的形式。有了公司翻译工具,哪怕是在地球的另一端用客户完全不懂的语言所撰写的内容,客户也可以找到。在这些工具和志愿译者的帮助下,大大增加了向用户提供的服务种类,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时涵盖了世界上最偏远地区的用户。
九、认真不在着装。
公司的创始人秉承着“工作赋予挑战,挑战带来快乐”的理念创立了 Google。相信,正确的企业文化更容易创造出绝妙的、富有创意的产品,而这并不仅仅意味着装一些熔岩灯和橡胶球就可以了。重视团队成绩,并以促成公司全面成功的个人成就为荣。对活力四射、热情洋溢的员工们寄予厚望,他们背景不同,却为工作、娱乐和生活赋予了非凡的创意。公司的工作氛围非常轻松,但就是在排队等咖啡的过程中、小组会议上或健身房中,新的想法不断涌现,并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在彼此之间交流、经过测试,然后投入实际应用,这些新想法往往会催生出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新项目。
十、追求无止境。
公司始终将自己在某方面的优势视为继续发展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为自己设定目前还不能达到的目标,因为知道,通过不断地向这些目标努力,可以做得比预期更好。Google 的目标就是通过创新和反复探索得到合理的结果,并以异乎寻常的方式对这些结果加以改进。例如,的一位工程师发现,用拼写正确的字词进行搜索时会得到很好的效果,于是他就开始思考搜索应当如何处理错别字。正是这种思考促使他创建了一种直观且更加实用的拼写检查工具。
即使客户不太清楚自己要查找的确切内容,在网络上寻找答案也不是客户的问题,而是要由来解决的问题。会尽力预测全球用户尚未明朗的需求走势,并开发各种可能会成为日后新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这些需求。以发布 Gmail 时的情况为例,与当时的其他电子邮件服务相比,Gmail 拥有的容量存储空间最大。但现在看来,提供如此大的存储空间似乎是理所应当的,这是因为如今对电子邮件的存储有了新的标准。这些都是所追求的改变,会一直探索能够标新立异的新领域。归根结底,所做的一切正是来源于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态度。
第二篇:企业创新案例分析-Google公司为例
企业创新案例分析—以Google公司为例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Google公司(中文译名:谷歌),是一家美国的跨国科技企业,致力于互联网搜索、云计算、广告技术等领域,开发并提供大量基于互联网的产品与服务,其主要利润来自于AdWords等广告服务。Google由当时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理工博士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卢姆共同创建,因此两人也被称为“Google Guys”。1998年9月4日,Google以私营公司的形式创立,设计并管理一个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搜索”;Google网站则于1999年下半年启用。Google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Google是第一个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英语搜索引擎),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无数的用户(包括中国)。
Google公司的名字由于一个小小的巧合,当时安德森建议的是Googol,这个词的意思是10的100次幂,意味着用技术去征服浩瀚的信息。但是去检验这个词有没有被用过的时候,安德森误把Googol打成了Google,Google公司的名字由此而来。
Google公司的主要服务、产品主要有:谷歌地球、谷歌邮箱、安卓系统、谷歌翻译、Google desktop„„
二、Google公司创新的背景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经济,亦称智能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1)这里的以知识为基础,是相对于现行的“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而言的。现行的工业经济和农业业经济,虽然也离不开知识,但总的说来,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是以物质为基础的。
(2)知识经济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及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加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同时又是新的信息革命导致知识共享以高效率产生新知识时代的产物。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悄然兴起。在知识经济的模式中,知识、科技先导型企业成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动的经济组织形式,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互联网成为一种趋势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说是影响了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的改变,又会倒逼企业不断创新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这些都使得Google公司不断进行创新,而且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停止创新的结果就是等待死亡。
三、Google公司创新的过程
启动与发展:1999年
由于办公人手的不断增加,这家初出茅庐的公司在1999年两次搬家。车库已经不能满足日常办公的需求,公司搬到帕洛阿尔托附近一个更为合适的地点。在当年6月,谷歌发布了公司成立以来首份声明,称已经获得2500万美元投资。
下半年,公司雇员人数上升到40。谷歌再次搬家,将公司搬至山景市,同时聘请了自己的厨师。同样是在这年,公司去掉了标识上的感叹号,改用现在的Logo。
发展与壮大:2000年
2000年是增长的一年,谷歌搜索引擎已经可以索引10亿个网页。网站也开始支持包括汉语、法语、德语、日语等15种语言。
就在2000年,雅虎表示公司会选用谷歌作为其搜索引擎提供商。这就是事情变得微妙的地方,雅虎本来拥有搜索引擎业务,而谷歌也将对方看作是竞争对手。如今的雅虎与微软,都在搜索市场上与取得绝对优势的谷歌拼抢份额。这种局面,或在当时那个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当年年末,谷歌推出了AdWords项目和浏览器工具条插件。正是在2000年,谷歌得以快速发展与扩张,直至成为今日每天处理近亿条搜索查询的搜索引擎。
全球化:2001年
谷歌搜索引擎支持的语言在当年增加至25种,公司在东京建立了首个海外分支机构,迈出全球化的脚步。同年,谷歌聘请了前Novel公司CEO埃里克-施密特为董事长,之后他很快成为了搜索巨头的首席执行官。
这时的搜索引擎已经可以索引30亿网页,公司不失时机的推出了图片搜索服务。这一服务开始于当年7月,最初可索引2.5亿张图片。
极客化:2002年
谷歌在2002年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网上购物工具Froogle、谷歌实验室以及谷歌新闻服务——一项谷歌员工自行开发的产品。身
为极客的谷歌人还推出了将网站翻译成“克林贡”语的服务(克林贡是科幻系列剧《星际迷航》中的一个外星种族,克林贡语是除世界语外最为完善的人造语言),这也让公司服务支持的语言增加至超过70种。“蜘蛛侠”、“魔兽争霸3”以及明星“Shakira”是当年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
在这年谷歌收购了Pyra实验室,即Blogger服务的创建者。这让公司能够方便的在网上发布其观点和想法。谷歌的名字成为了一个动词,“google it”成为了搜索的同义词。但这种看似褒奖的行为让谷歌开始担心,公司品牌的效应可能会因此受到侵蚀。
在12月,饱受争议的谷歌图书服务发布,该服务允许用户以数字形式查阅数千本书籍的摘要。在2003年,《指环王》与《哈利波特》等经典著作和他们的电影翻拍,也是最为流行的搜索词之一。
谷歌的电子邮件:2004年
毫无疑问,谷歌在当年最大的新闻莫过于推出了Gmail。该服务的Beta版本在愚人节上线,公司向用户提供了高达1GB的邮件存储空间、更快的用户体验以及在收件箱中的搜索技术。该服务采取有限邀请的方式对用户开放,用户对这一方式相当买账。2009年6月,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测试后,Gmail终于脱去了Beta版的标签。
2004年,谷歌将总部搬至现在的地点。公司在东京、都柏林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雇员人数超过3000。大量新服务被发布出来,索引页面超过了80亿,公司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世界地图:2005年
谷歌地图服务的发布,让公司组织全球信息的想法进一步细化。从发布之日起,谷歌就不停完善这一服务,加入了卫星模式和指向功能,同时也增加了更多可被搜索到的地点。之后是一项3D化地理地图应用谷歌地图的发布,这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地理位置服务。
个性化主页产品iGoogle服务也在05年推出。同时发布的还有谷歌RSS阅读器与谷歌分析服务。优化后的Gmail、Blogger和搜索也登上手机屏幕。
在这年,谷歌正式宣布公司将拿出16.5亿美元巨款,收购网络视频站点YouTube。
持续增长:2007年
谷歌再次以推出新服务的积极姿态迎来了新的一年。谷歌地图来到澳大利亚,谷歌文档套件也发布了数个语言的版本。Gmail对全球网民开放,再无需注册码邀请。
对谷歌来说,2007年最大的创新是街景服务的发布。细化到街
道的地图服务让用户可以亲临实地般的查看美国大部分城市。当然,这一服务也引发了不少有关隐私权的争论。
2007年的最热门关键词是iPhone、Facebook和“第二人生”。自从2006年完成对YouTube的收购以后,这一视频站点成为了强大的媒体工具,英国女皇也在上面开设了属于自己的频道。
循环:2008年
在庆祝了十个生日后,谷歌发布了首个iPhone应用程序,并将街景拓展到美国之外、展示了新版本的Picasa图片管理工具,还推出了一个类维基百科的服务Knol。公司发展没有丝毫减速的迹象。
这一年最大的新闻,谷歌宣布将推出自己的浏览器产品Chrome,搜索巨头正式参加到浏览器大战中。Chrome浏览器发布于08年9月,简洁的界面和快速浏览功能成为与其他先入者竞争的利器。
还是在这一年,Android,谷歌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面世。Gmail增加了离线访问功能,地图服务可以将用户带到火星。此前的GrandCentral电话服务也被重命名为Google Voice重新发布。
今年谷歌还宣布了其Wave服务,一个将交流与社交活动整合进单一网页应用的产品。该服务有望在年底正式发布。
09年最让人震惊的,莫过于公司宣布将推出操作系统的消息。谷歌Chrome操作系统定于明年商用,最初可能被用于上网本产品。网上有不少和该系统有关的图片,但谷歌均拒绝置评。
未来的可能
尽管已经度过了16个年头,谷歌创新的劲头仍未有丝毫减弱。谁也不会想到搜索巨头下一步会出什么棋,不过在不远的未来,想必人们可以用上Chrome系统、尝试新版本的Android,并在YouTube上看那些永远也看不完的视频。
四、创新对企业的影响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唯一永恒不变的就是“变化”了。应对变化,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求得长远的发展。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网络经济时代,也是信息经济时代,以创新谋求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变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不创新就死亡”已经悄然成为世界商业的游戏规则。
对企业而言,创新不是在实验室很美妙,而在市场上一败涂地的构想,而是一个能转化为收入和利润的想法。爱迪生曾说:“卖不出去的东西,我本不想去发明。销售是有用的证据,有用代表着成功。”伊尔梅特说:“没有客户的创新是没有的意义,那根本不是创新。”因此,真正的创新应该能够改变公司所处的情境,包括市场、顾客、竞
争和社会等方方面面。
创新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的发展是一个符合生命周期理论的周期性循环过程,一般要经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而企业创新能力的变化通常要比企业经济状态的变化早一个相位。创业初期,创新是企业的主题,企业因创新而成立。在成长期,企业发展的重点是体系设计、新领域的选择和产业多元化,而这些正是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结构创新的具体表现。经过前期的创新和积累,企业步入生命周期的高峰状态即成熟期,逐步在生产技术、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等方面取得相对竞争优势,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大大提高。进入衰退期以后,企业的经济业务出现停顿和下滑,直接或间接反映出企业创新能力存在问题。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获胜,就必须高度关注自身创新能力的变化,并逐步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
也正是由于创新,才使得Google成为搜索引擎的第一,成为互联网的巨无霸,让一个小小的公司在成立不到20年,有了这样的规模,有了这样的影响力。是创新,还是创新,它改变了互联网世界的格局,在可以预见的将来,Google必然会超过微软、苹果,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Google人不断的创新。
五、谷歌创新的启示
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创造未来”。现在我们关注的核心有两个:一是人机交互的革命,另外一个是整个产业的模式。奇虎、苹果、三星、腾讯等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互联网产业的未来;无人驾驶汽车、谷歌眼镜的出现,谷歌在把产业竞争的围墙越做越高,使得后来者不得不跟随它的脚步。谷歌能做到这一点得益于它在产业环境构建和产业链布局上的高瞻远瞩,还有最重要的是它强大的内生创新动力,能够不断产生出足以引领产业变革的模式创新的能力。
如何在充满不确定的市场中,既能保持战略规划的系统性、科学性,又能兼顾战略落地得到有效执行,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要面临的挑战。Google的做法无疑具有鲜明的个性:就像一艘有明确使命指引的“载满珍宝的巨轮”,Google在加速航行的过程中不断“扔下一些与目标相对不那么匹配的货物”。
谷歌能够持续创新的原因很多,笔者在这里只列出一下四点: Google:一个规则制定者的逻辑和未来
鱼和熊掌不可皆得吗?Google却有着鱼(商业竞争)和熊掌(超前创新)就要兼得的野心,可算是有史以来最为“神奇”的科技企业,它依托互联网浪潮兴起,最终却致力于改造互联网形态。并已两次成功改造了互联网形态:第一次是通过搜索引擎改变了以门户为主要形态的互联网;第二次是通过Google+Android的开发组合重新定义了移动互联网。
敢于做“减法”的逻辑
目标愈重,就愈加会让逆水行舟的环境加剧压力,尤其是作为Google这样一艘载满珍宝的巨轮,在加速航行的过程中,扔下一些与目标相对不那么匹配的货物,也是需要勇气的。
Google Reader是其中一件看似最为可惜的货物,它带来的恶劣后果甚至波及到了产品之外的范畴,可以预见得到,以后每当Google要推出新的产品之后,都会有用户发出“反正Google某天又会关闭它”的声音——Google在发布 Google Keep(云笔记产品)的时候,社交网络上便产生了逆反的声音,认为无法信赖Google会将Keep作为长久产品来运营,这在Google的经历中可谓前所未见。Google每年都有一次“春季大扫除”的习惯,其中寿命最短的仅活了175天,寿命最长的是iGoogle,活了3106天,Reader寿命长度排名第二,2824天。而这些产品的平均寿命是1459天。
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在时间安排上,Google制定了一个政策,将创新列入员工的工作时间预算,要求技术人员花80%的时间在核心的搜索和广告业务上,其余20%则用在他们自己选择的技术项目上,这就迫使员工必须腾出时间来搞创新。善于利用失败和混乱谷歌快速地推出大量创新产品,这些产品可能并不完美,但谷歌会让市场来选择,这样创新的失败成本也是最低的。
文化也能促进创新
激发创意的公司文化谷歌在行动上真正做到把员工当作最重要的资产,它为员工提供了很多激发智能的机会,并营造了很好的知识工作环境,以独特的公司文化吸引了最聪明的人才。一般来说,创意的构思过程是混乱无序的,但谷歌却以一套以数据为驱动的创意评估流程,很好地平衡了这种无序性,谷歌对于分析和数据的重视远远超过其他绝大多数公司。
第三篇:企业文化个案研究_以阿里巴巴为例
网络企业文化研究
——以阿里巴巴为例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企业逐渐的壮大,他们在借鉴了美国企业和日本企业的成功之后,总结了他们取得巨大成功的秘密是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阿里巴巴的成功也是离不开他成功独特的文化的。阿里巴巴对阿里文化的重视程度非比寻常的,它每年要花50%的精力在其文化的管理上。阿里巴巴、六脉神剑、快乐、江湖。团队提及阿里巴巴,首先想到的是阿里巴巴在中国创造的B2B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它那c2c的淘宝子公司。它们的成功不仅来源于这个市场的空白,还来源于阿里其独特的文化。当事人把阿里的成功归于马云时,马云却对大家说:“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才是阿里巴巴保持快速稳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在2000年的时候,阿里巴巴就推出了“独孤九剑”的价值观体系,随着公司的发展和中国市场的发展,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也有所修改,但其宗旨和核心是不变的。现在,阿里巴巴的文化分别为: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被尊为“六脉神剑”。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在它的公司中仿佛自己身在江湖,而不是现实中,他们的员工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
二、耳熟能详的武侠花名,并一起用青春捍卫自己的名号。段誉、语嫣、乔峰、胡斐、小龙女等来自金庸小说的“武侠人士”出没周,大家往往忽略其真名而只记住其花名。在阿里巴巴,员工讨论公司大小事,不是聚首“光明顶”,就是笑傲“侠客岛”,因为这里所有的会议室也都是以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地名来命名的。“光明顶”是比较重要的会议室,“侠客岛”则是比较轻松的会议室。每逢盛会,所有员工则是根据自己的花名加入不同帮派,争夺“天下第一帮”称号。
阿里巴巴一直主张:企业文化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不要挂在墙上,而要印在员工心里;不依靠任何大张旗鼓的宣传,于细节处施以点点滴滴的影响,浸润每一个员工。比如,关心员工的生活起居,策划阿里员工的集体婚礼、趣味运动会、单身舞会,建立 STAFF CLUB,创办内部邮件杂志“感动阿里”,内刊 “阿里人”等等。在招聘新人时,公司就注重选择那些价值观符合公司标准的人。它们要的是那种个人价值观能够与公司价值观相一致或相近的人。它们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是阿里巴巴需要的人才,做事之前要先学会做人。这是阿里巴巴一贯的形式作风。一个成长型的企业,处于一个新兴的行业里,思想的统一性与文化的统一性是必须的。阿里巴巴在人员的培训方面,与其说是在培训还不如是在努力为阿里巴巴创造一个满足员工多元需求、充满活力与趣味的立体学习环境。在这个立体学习环境中,阿里巴巴根据员工的层级、职能,将笼统的学习细分为:阿里党校、阿里夜校、阿里课堂、阿里 1
夜谈和组织部,另外针对庞大的销售队伍还组建了专门的销售培训部门,“送课下乡”项目确保了培训学习资源到达一线员工。
阿里巴巴为了让员工有一个很好的工作氛围,打造了一个轻松又有活力的集体。每一个阿里人都可以在公司自发成立兴趣小组,开展自娱自乐的活动,阿里巴巴称之为“兴趣派”。其中最有名的是“阿里十派”,其中囊括了羽毛球、篮球、足球、乒乓球、音乐、“杀人”游戏、、摄影、宠物、车友、电影十个五花八门的兴趣派,在这里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员工关系部不放弃每个节日、纪念日,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员工快乐起来。为了继承和发扬阿里巴巴员工在经历SARS考验时所体现出的积极乐观、互助互爱的精神,每年的5月10日被打造成阿里精神纪念日,阿里集体婚礼、亲友见面都被安排进去,从写字楼办公室,把文化和精神的感悟辐射到员工的亲属、家庭、朋友,共同体会造就共同的理想;愚人节、儿童节、感恩节、圣诞节、中秋节则无一例外成为大家互送祝福、互相找乐的好机会。只有员工快乐工作,才能快乐生活,才能更有激情。工作不再仅仅是养家糊口、买车供房的手段,也是人生中充满激情、享受其中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核心理念就相当于一个宗教没有信仰,一个组织没有宗旨。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所以人们认为企业之间竞争的最高境界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第四篇:整合营销传播的应用—以王老吉为例
整合营销传播的应用
——以“王老吉”为例
摘要:随着市场与各种信息媒介的高度发展 ,消费者逐渐成为市场的主人 ,消费者这种巨大而强烈的变化导致了整合营梢的产生。本文通过对整合营销的定义、实施整合营销的必要性以及以王老吉为例论述了整合营销传播的应用。
关键字:整合营销传播 应用 王老吉
一、整合营销的含义
整合营销传播简称IMC自上世纪 年代起日渐风靡西方广告界、营销界,与其有关的定义有很多,理论的主要创立人、美国西北大学的教授唐舒尔茨在96年调查美国主要广告用户和广告代理商的过程中运用的IMC定义是:整合营销传播是关于营销传播规划的一种思想 ,它明确了综合规划所产生的价值,依靠综合规划,可以对一系列传播学科的战略角色进行评价 如普通广告、直接反应、促销及公共关系 ,并且将其融合从而使传播活动明了、一贯并获取最大效果。由于整合营销传播一直在迅速变化以适应那些接受和运用这一概念的组织 ,所以,考虑到营销传播不断变动的管理环境,舒尔茨和其他研究者们又给下了一个新的定义 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业务战略过程 ,它是指制定、优化、执行并评价协调的可测度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 ,这些活动的受众包括消费者、顾客、潜在顾客、内部和外部受众及其他目标。
二、实施整合营销的必要性
世纪的市场中,消费者拥有越来越大的选择权,市场将逐渐为消费者所支配 ,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相关信息,可以辨认产品和服务,还能够在便利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购买 ,所以 世纪的市场是消费者统治的舞台 ,也是电子商务的时代一便捷、快速。信息技术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也带来了买卖双方的互动 ,那些仅仅提供自己产品的营销人员不可能再轻易驾驭市场,消费者的需要以及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还有他们愿意接受的分销方法 ,将成为驾驭市场的要素。也正是在这种充满活力的、互动的、秩序混乱的市场中,讹才成为营销人员最重要、最新式的工具另一方面 ,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 ,企业要在这种市场环境中持续发展 ,必须建立并长期维持与各厉害关系者间的良好关系 而为了达到这一点,必须在经营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反映厉害关系者的意向和希望 所以,企业传播的重要性在企业活动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不景气时,整合企业各要素以发挥其最大效能、扩大企业发送的信息的IMC更成为企业摆脱困境的核心手段。
“王老吉”是整合营销应用成功的典范。“怕上火,喝王老吉”近年来,饮料行业的一匹黑马罐装饮料王老吉脱颖而出,一鸣惊人。透过下面一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到王老吉的增长速度,王老吉2002年销量1.8亿元,2003年销量6元,2004年销量15亿元,2005年销量超过25亿元(包括利包装)2006销量更是超过了35亿元。,在南方一些地区的宴席上,茅台酒、“中华烟、王老吉”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几小件,打麻将熬夜、运动、看球赛后喝一罐王老吉更是成为一种时尚。但实际上,广东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在取得“王老吉”的品牌经营权之前,78其销售业绩连续6、7年都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中。直到2003年,销量才突然激增,究竟红色王老吉是如何实现对销售临界点的突破?
通过对王老吉成功营销的分析,不难看出,王老吉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成功运用。
三、重新对品牌进行定位
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就是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因此,品牌的定位很重要。企业究竟想向消费者展现怎样的一个产品,是企业实施各项营销手段的前提。王老吉原先的定位很模糊,用的是凉茶始祖王老吉的身份,长的却是饮料的样子,让消费者觉得它好像是凉茶,又好像是饮料。基于这种模糊的定位,王老吉的广告语是“健康家庭,永远相伴”,这种广告语显然难以给观众留下印象。后来,经过细致的市场调查,发现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王老吉是为了预防上火。因此,王老吉把自己定位于功能饮料——预防上火,这样做不仅迎合了当今广大消费者追求健康的心理,也避开了和可口可乐之类的饮料巨头的正面碰撞。
王老吉的这个举动真是明智之举。整合营销强调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从“消费者请注意”转变到“请注意消费者”通过与消费者,的沟通,关注消费者的需要,来进行产品的再定位,推广迎合消费者心理的产品,这也是王老吉成功的前提条件。
四、“轰炸式”的广告推广
王老吉始终把中央电视台作为其品牌推广的主战场,巨额广告投入不遗余力,同时针对各区域市场的不同特点,投放一定量的地方卫视广告,以弥补央视广告覆盖率的不足。此外,王老吉在报纸广告、车身广告、市中心路牌广告、终端广告等方面也有不凡的手笔。全方位的品牌推广使“怕上火,喝王老吉”迅速成度和美誉度,并且提高了产品的销售额。广泛的销售促进在针对中间商的促销活动中,加为老少皆知的广告语。这种强势的大规模的广告推广,覆盖了消费者每个希望得到信息的点上,迅速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获得了广大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
此外,王老吉的广告拍的也十分的健康,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都是“指引性”广告,但不同于某胃药广告,拿把电钻在人的胃里钻,王老吉的广告非常热情奔放,画面中一群快乐的年轻人在聚会上举杯畅饮,动感十足的广告歌反复吟唱“不用害怕什么,尽情享受生活,怕上火,喝王老吉”,让人在一种愉快的氛围里接受了产品信息,广告中列出了几种喝王老吉的场合,指引功能非常强,每次熬夜后市吃完火锅,自然会马上想到和一罐王老吉。这种有效的广告推广迅速提高了王老吉的知名度和和美誉度,并且提高了产品的销售额。
五、广泛的销售促进
在针对中间商的促销活动中,加多宝充分考虑了如何加强餐饮渠道的开拓与控制,推行“火锅店铺式”推行与“合作酒店”的计划,红色王老吉迅速进入餐饮渠道,成为主要推荐饮品,目前餐饮渠道业已成为广告传播的重要场所。王老吉这点做的很到位,因为人们去饭店免会吃到一些辛辣、油炸等容易上火的食品,而作为预防上火的功能型饮料,王老吉自然成为了人们在饭店就餐时的首选饮料。此外,在大型超市的最显眼位置,总能看到一堆堆王老吉的红色促销装,非常醒目,旁边还配有销售人员在对顾客进行宣传推广。在广泛的销售促进中,王老吉不仅注重销售额的增长,更注重品牌形象的推广。
六、“事件营销”的公关活动 四川大地震后,在举国悲痛的情况下,王老吉慷慨捐款一个亿,使“王老吉”的名字不断出现在各种报纸、杂志、电视和网络上,有很高的曝光率。此次捐款还提升了王老吉的正面形象,“王老吉”和“爱国”“慈善”等名词紧密地联系起来。此外,王老吉还借助了王石进行了自我抬杠式推广。每次人们批判王石的同时,都会感慨一下“还是王老吉好,要喝就喝王老吉”。加多宝的此次事件营销,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更是加深了消费者对王老吉的品牌信赖感和品牌归属感,建立了顾客对王老吉的品牌忠诚度,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品牌形象,这在无形中大大提高了王老吉的品牌价值。
七、巧妙及时的网络营销
王老吉在进行事件营销的同时,也进行了网络营销。在王老吉捐完一个亿后,各大贴吧、论坛不断涌现关于王老吉的帖子。王老吉利用人们的爱国热情,煽动人们去购买其产品。这次事件营销和网络营销是一个经典的完美结合,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销量,更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品牌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
总之,王老吉在进行了精准的品牌定位后,进行整合营销传播,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向消费者传达统一的品牌形象,是其成功的关键。参考文献:
【1】 商香华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管理系,山东潍坊,中国西部科技:学术版《中国西部科技:学术版》 2007年第6期
【2】 冯虹茜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时代经贸》2009年第4期
第五篇:中美企业文化的探讨—以中国移动和耐克公司为例
2010-2011学年(下学期)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08级工商管理专业期中考试
课程名称:现代企业理论任课教师:沈波涛姓
名:陈伟学
号:班
级:
20071201281 08级工商管理1班
中美企业文化的探讨—以中国移动和耐克公司为例
绪 论
卓越的企业建筑于卓越的企业文化。纵观中外企业的发展史,成功的企业大都拥有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根基,建立并贯彻一套清晰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基业常青的灵魂。中美企业文化存在着差别,这些差别造成了中美企业不同的经营模式,使企业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受中国几千年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企业成长的道路上,形成了有别于以美国企业为代表的西方的企业文化。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中美企业文化的不同,来分析中国和美国企业为什么会选择不同或者相同的发展方向,这对中国企业的房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带有浓浓的中国儒家思想韵味,能够代表中国的企业文化,耐克公司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形成的企业文化能表现美国西式的企业文化,本文以这两个企业为代表,探讨中美企业文化的不同.一、耐克公司的企业文化分析
(一)耐克公司的企业文化的形成
耐克公司创建于60年代,当时公司首席执行官菲尔·奈特断定高档优质跑鞋定会有销路,于是发动了一场制鞋业的革命。耐克追求的个性化的公司文化,具有鲜明特征的公司文化一反传统观念的企业形象,是由公司创始人菲利普·耐特创立的。塑造企业和产品完美和充满活力的形象是公司的战略目标。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奈特把永不停息的个人奋斗和商业伦理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始终。奈特曾经是专业中长跑队员,他的教练彼尔·鲍尔告诉他一个田径队是由一些个体队员组成的,每个人必须永不停息地拼命提高他或她的成绩,径赛运动员的信条是:“没有端点”。后来奈特曾在波兰pricewaterhouse当了5年会计师,他的商业意识也就是在那时培养起来。而pricewaterhouse给奈特的启示是“商业行为有最基本的原则”。耐克的历史是以上两个信条不断对话的过程,是运动员的个人奋斗精神与商业约束相协调的过程。奈特与鲍尔曼开始共同创办蓝带,并于1972年更名为耐克,从那以后,它开始设计带本公司商标的鞋,并在亚洲生产。
(二)耐克公司的企业文化发展和演变
永不停息是耐克的公司文化。70年代初期,慢跑热逐渐兴起,数百万人开始穿用运动鞋,因为运动鞋不仅穿着舒适,而且还是健康而年轻的象征——这就是大多数人向往的形象,运动鞋即将流行起来,但以阿迪达斯为首的“铁三角”却没有掌握这一发展趋势,“耐克”却跑步进入了。1974年,鲍尔曼教练在烤华夫饼干的铁模中摆弄出一种脲烷橡胶,制成一种新型鞋底。这项看上去很简单的产品革新推动了奈特的事业,产品迅速打开市场,靠着永不停息的企业理念,到了1979年,耐克通过策划新产品的上市及其强劲推销,市场占有率达33%,终于挤进原来的阿迪达斯、彪马和Tiger所建的“铁三角”,成为销售明星。到了1981年,其市场份额甚至达到50%,遥遥领先于阿迪达斯。
耐克是富有冒险精神的开拓型公司,在青翠的俄勒冈州公司所在地,已经培育出一种精心设计的文化,耐克一位老资格的经理曾回忆:“那就像是在一个充满手足情义的环境中工作。同事们在一起痛快地喝酒,滔滔不绝地谈论体育,并自诩为活跃且反传统的人物。”每6个月,奈特的管理队伍要聚会讨论策略。这个在吵大闹的联欢会以“针锋相对”著称。奈特总是鼓励对抗,甚至怂恿对抗,而且他和其他人一样,接受别人的大声指责。塑造企业和产品完美和充满活力的形象是公司的战略目标。奈特认为,青少年的模仿能力极强,对品牌也极为敏感,校园里的明星人物的穿着经常会成为模仿的对象,因此只要设法让最有魅力的运动员穿上耐克,就必定能吸引全国为数众多的人的模仿。最伟大的世界级得明星、大红人乔丹出色地把握耐克公司的独特精神气质,即完美且充满活力的工作作风。耐克通过赞助这位“第一飞人”,同时也成为千万喜爱运动者的偶像。现在耐克成为销售额达40亿美元的大型公司后,其反传统的形象正受到威胁,耐克公司在迅速变成美国商业和体育相结合而产生的普通矛盾心理的避雷针。随着过去几年曾推动耐克公司发展的消费者——青少年及20出头的年轻一代已经纷纷放弃了旅游鞋,他们厌倦了泛滥成灾的运动员参与的鞋类广告。他们在寻找新颖的、少一点商业气的产品——类似粗皱的皮鞋。这一切影响了耐克的发展。耐克面临着两个问题:怎样才能既实现企业高速目标,又不丧失对公司成功至关重要的创新、创业的精神。要实现公司目标,企业文化的改革势在必行。1995年2月中旬,董事长召集了31位高级管理层经理在俄勒冈海边别墅开会,其中8位是驻海外分公司的经理。会上,他宣布6月份,42岁的克拉克将接替耐克公司66岁的总裁查德·多纳休。这一新任命受到公司上下普遍拥护。它充分肯定了克拉克以加强通讯联系为手段,博采众长的才干,同时也为耐克公司这位“落伍者”搭起了充分施展的大舞台。但这一新战略要求耐克公司各部门全力合作。在一次中层管理会议,总裁克位克向60名经理阐述“合作经营方式”的重要性,克拉克谈到,耐克公司在使交流渠道更加畅通及加快决策方面做的还很不够。“我们的基因里生长着合作意识,”他总结说:“但以前那种一部分人聚集在大厅里决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
耐克将公司的所有人才、物力、财力等资源集中起来,然后全部投及到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这两大部门当中去,全力培植公司强大的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能力。菲尔·奈特一方面强调产品开发设计能力的同时,更加注得公司营销能力的培训,产品设计和品牌营销成了耐克的两件有力的竞争武器。耐克在生产上采取了一种虚拟化策略,即:向外部借力,通过整合外部资源,使其为我所有,从而拓展自身的疆域,利用外部的能力和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投资建设生产场地,不装配生产线,耐克公司的所有产品都不自己生产制造的,而是全部外包给其它的生产厂家加工制造出来的。耐克公司的这一妙招,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生产基建投资、设备购置费用以及工人人工费用,而且它又充分发挥了其它生产能力强的厂家的能力,尤其是将产品的生产加工外包给东南亚等地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这些地方的劳动力成要极其低廉,从而力耐克公司节约了大量的人工费用,这也是耐克运动鞋之所以能以较低的价格与其他名牌产品竞争的一个重要原因。实施虚拟化生产,耐克公司将设计图纸交给生产厂家,让他们严格按图纸式样进行生产,并保证相应的质量,尔后耐克公司再将自己的品牌和商标贴在这些产品上,并将产品交给公司营销人员。通过公司的行销网络将产品销售出去。这种模式充分实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每当推出新款式,耐克即请来乐队进行演奏,通过娱乐的方式传播出一种变革思想和品质。耐克的这种传播策略,不仅使其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而且还能建立一种高度认同感的品牌资产价值。
二、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分析
(一)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的形成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坤厚载物”的责任感,“健行不息”的自强心,一直是浸染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最深层的人文精神,并成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源泉和强劲动力。从中国移动人迈出勇敢而坚实的第一步开始,踏实勤勉地承担责任、矢志不渝地追求卓越,就成为中国移动永恒不移的两条精神主线,它贯穿于中国移动每一步脚踏实地的行迹——搭建无数基站、建成数万公里传输、打造精品网络、提供一流服务、塑造优质品牌。在中国移动点点滴滴的成长、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打下深刻的烙印。透过历史的沉淀,珍惜并传承担当责任的胸怀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是中国移动对过往岁月的致礼和历经光荣的继承。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的价值理念成于千年、相辅相生。“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表达言简而意赅,寓意深远而旷达,既传承了中华悠久历史当中“身、国、天下”的深厚文化底蕴,凝聚着中华民族沉积的文明,又彰显了中国移动追求卓越、勇担责任的社会时代精神;既体现了中国移动的独有特质,反映了文化体系的特色核心内涵,又阐释了中国移动的远大信仰,表达了中国移动人的理想和胸襟,融合了中国移动人的现代发展理念,是中国移动神圣责任感的承载和追求卓越情结的传述。
(二)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移动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历程。回首过去,中国移动踏着快速、坚实的步伐,坚持“服务与业务领先”,以“争创世界一流通信企业”为目标,创造了移动通信事业大发展的辉煌;展望未来,中国移动将以“做世界一流企业”为己任,努力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2005年中国移动提出“培育先进企业文化、锤炼持久核心能力、塑造卓越企业形象”三大措施作为“从优秀到卓越”战略的重要举措,就是要使企业文化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动力源泉,凝聚企业的精神力量,建立具有中国移动特色的文化理念体系,明确中国移动人的价值观。
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建设,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进步、提升的过程。2005年,中国移动对企业成立以来的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深刻总结了企业发展实践中凝聚并凸显出来的文化品质和文化内涵,以继承和创新为方针,经过全集团上下反复酝酿和讨论,最终整合、提炼成中国移动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由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三部分构成。核心价值观阐述了“我们是谁,我们的信仰是什么”,反映了企业及其每一个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评价标准和所崇尚的精神;使命表达了“我们的事业”是什么,其内涵表达了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和原因;愿景说明了“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是企业在一定阶段内期望达到战略目标和发展蓝图;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核心,是形成使命、愿景的根本动力和精神源泉,是选择使命、愿景的决定因素;而使命、愿景是核心价值观在企业发展领域的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是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活动中的承载和表现。
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核心内涵是“责任”和“卓越”,体现了中国移动作为企业、中国移动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将以成为“负责任”和“最优秀”的企业和个人作为自己的追求。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立足于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凝结了中国移动人缔造辉煌历史的精神精髓,表达了中国移动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事业的坚定信念。这一理念体系的提出,必将凝聚和激励全集团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共同实现中国移动新的跨越!
结 论
本文通过对美国耐克公司企业文化的和中国移动公司企业文化的探讨、分析,总结出,美国企业文化的特点是“理性主义企业文化”,表现为浓烈的个人主义,以自身利益为第一位,讲究“求实、求生存”,它着意创新的精神、功利主义和重视制度管理,在企业管理及处事中讲究原则性,“法治”观念较强。而中国则是强调群体和谐,注重个体对群体的责任、奉献和服务,个人归属意识强,注重协调感情,它着意创新精神、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在企业管理及处事中以情为重、忽略制度和条例管理,“人治”观念较强。
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刚刚起步,广泛地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显得尤为必要。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就要立足中国文化背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在借鉴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加强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和对实践的理论指导,使中国企业文化发展适应中国的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